九年级中考模拟质量监测语文试题
初三语文下册中考模拟试卷及答案

一、基础知识(30分)1. 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 沉湎(miǎn)调谢(xiè)嫦娥(cháng é)B. 美轮美奂(huàn)气吞山河(tūn)惊心动魄(pò)C. 青蛙(wā)蜻蜓(tíng)水獭(tǎ)D. 瞒天过海(mán)青涩(sè)蹦跶(duó)2. 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水天相接碧波荡漾美轮美奂B. 美轮美焕碧波荡漾美轮美奂C. 水天相接碧波荡漾美轮美焕D. 水天相接碧波荡漾美轮美焕3.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受到了深刻的教育。
B. 他的学习成绩优异,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一致好评。
C. 语文老师要求我们课下认真复习,争取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D. 由于长时间不运动,导致他的身体越来越差。
4.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这场突如其来的暴雨,让整个城市陷入了一片混乱。
B. 她的歌声犹如天籁之音,让人陶醉其中。
C. 虽然他年纪轻轻,但已经取得了许多成就。
D. 他的话言不由衷,让人无法相信。
二、阅读理解(40分)(一)现代文阅读(2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题目。
《荷塘月色》朱自清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忽然又 stop 了。
“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忽然又 stop 了。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忽然又 stop 了。
九年级中考模拟测试卷语文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恍若隔世B. 妙手偶得C. 震耳欲聋D. 略知一二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红旗渠精神是我国民族精神的象征,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B. 我国科学家经过长期研究,成功研发出一种新型药物,可以治疗老年痴呆症。
C. 这篇作文内容丰富,结构严谨,语言优美,是篇佳作。
D. 她不但学习好,还积极参加各种社会活动。
3.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 “白露未晞”(《离骚》)中的“晞”解释为“晒干”。
B. “翩若惊鸿”(《洛神赋》)中的“惊鸿”解释为“惊飞的鸿雁”。
C. “千呼万唤始出来”(《琵琶行》)中的“唤”解释为“呼唤”。
D. “莫道不销魂”(《青玉案·元夕》)中的“销魂”解释为“消魂”。
4.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①彼竭我盈,故克之(①盈:充满;②盈:富足)B. ①才美不外见(①见:表现;②见:看见)C. ①不患寡而患不均(①患:担忧;②患:祸患)D. ①负荆请罪(①负:背着;②负:承担)5.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我们国家已经实现了从温饱不足到小康富裕的历史性跨越,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生活质量也不断提高。
”B.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十分严峻。
”C. “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五大书记,领导中国人民走向胜利。
”D. “他一口气读完了《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这四部古典名著。
”6. 下列诗句中,不含有比喻手法的一项是()A.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B.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C.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D.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7. 下列对文学作品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三国演义》通过描写三国时期的历史事件,展现了曹操、刘备、孙权等英雄人物的形象。
2024年贵州省贵阳市观山湖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原卷版)

贵阳市观山湖区2024年九年级质量监测语文学科同学你好!答题前请认真阅读以下内容:1.全卷共8页,共24道小题,满分150分。
答题时间150分钟。
考试形式为闭卷。
2.请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视为无效。
一、书写水平(5分)1.请规范、端正、整洁地使用楷体字答题,此题根据作文的书写水平计分。
(5分)二、基础积累(共4道小题,20分)走进观山湖公园民族大联欢广场,只见一个个造型独特、惟妙惟肖的艺术灯组立在其中。
2024年观山湖区的灯会场地十分kuān chang①,共有3大灯区,六大组团,近100组灯彩艺术。
其中既有来自当代艺术家融合山海经、贵州山地文化、民族文化而创作的“山海过大年”组团,又有画龙点jīng②般添加国风元素的“国风过大年”组团,满足全年龄段不同人群骇人听闻的观赏需求。
除灯会庙市民俗体验活动外,贵阳贵安文旅部门还将组织“贵阳路边音乐会”“文旅+”贵阳冬季新玩法活动,“烟火味”“文化味”“人情味”相互调和,为游客和市民朋友提供井然的zhì③序、舒心的体验、暖心的服务,让大家乐享新春,处处洋溢着喜庆的气息。
1. 根据上面文段的语境和拼音,请用楷体字写出横线处的汉字。
2. 上面文段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惟妙惟肖B. 骇人听闻C. 调和D. 洋溢3. 根据所给信息默写相应内容。
①_____,白露为霜。
《诗经·蒹葭》②学而时习之,______。
《〈论语〉十二章》③_____,沉鳞竞跃。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④欲为圣明除弊事,______。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⑤拣尽寒枝_____,寂寞沙洲冷。
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⑥我们大家要学习他______之心的精神。
毛泽东《纪念白求恩》⑦《雁门太守行》中从声、色两方面渲染悲壮气氛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⑧《岳阳楼记》中抒发作者政治抱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2024年河南省驻马店市驿城区中考三模语文试题(解析版)

2024年九年级质量监测试题语文一、基础知识运用(22分)1. 品古诗之美。
古诗内容丰富,风格多样。
有的清新恬淡,描绘了宁静yōu xián的田园生活;有的气势磅礴,描绘了jīn gētiěmǎ的征战场面;有的豪放piāo yì,描绘了雄奇瑰丽的想象世界……古诗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
读诗不仅能够增强精神境界,而且能带来审美愉悦。
我们从古诗中___________精神养分的同时,还要有高度的文化自信,守正创新,___________,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____________出蓬勃生机。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yōu xián()(2)jīn gētiěmǎ()(3)piāo yì()(2)下列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A. 获取与时俱进迸发B. 汲取与时俱进焕发C. 获取与日俱增焕发D. 汲取与日俱增迸发【答案】(1)①. 悠闲②. 金戈铁马③. 飘逸(2)B【解析】【小问1】本题考查根据拼音写汉字。
悠闲:yōu xián,指悠然自在、闲适自得。
金戈铁马:jīn gētiěmǎ,戈闪耀着金光,马配备了铁甲。
比喻战争,也形容战士持枪驰马的雄姿。
飘逸:piāo yì,洒脱,自然,与众不同;漂浮;飘散。
通常用飘逸来形容人:气质好、动作自然好看。
【小问2】本题考查词语辨析。
获取:获得,取得;得到,猎取;汲取:吸取的意思。
“汲取”比“获取”更能体现出主动、深入地获取的意思,与“精神养分”搭配更贴切。
故选“汲取”;的与时俱进:随着时间推移而不断发展,不断前进;与日俱增:一天天增长。
形容增长快。
“与时俱进”强调随着时代发展而不断进步,符合让传统文化在新时代发展的语境。
故选“与时俱进”;迸发:由内向外地突然发出;焕发:散发出年轻的健康所特有的红润,充满或显示出热情洋溢、精神愉快。
“焕发”强调光彩四射地展现出来,“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蓬勃生机”表述更自然准确;而“迸发”更强调突然、快速地发出,不太符合此处语境。
2024年中考语文统一模拟考试含解析

2024年初三统一模拟考试语文试题第一部分积累与运用(30分)1.下列加点字读音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A.箴.言zhēn 赐予jǐ云霓ní瓦楞léngB.莽莽mǎng 褴褛lǚ纯粹suì连翘qiáoC.娉婷pīng 宽宥yòu鄙夷bì栈桥zhànD.妄想wàng 拮据jù恣睢zì玄虚xuán2.下列各组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A.秘诀法琅禅师与日具增B.豢养脏物惊骇自渐行秽C.潮汛摇曳天娇纷繁芜杂D.旁骛萧索游弋矫揉造作3.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A.广场上音乐响起,老人们翩翩起舞,沉醉在天伦之乐的喜悦中。
B.讲好中国故事,弘扬中华文明,中国书法承载着新时代的文化使命与担当,任重道远。
C.任何新生事物的诞生都将带来正反两方面的影响,我们在大力发展人工智能的同时,也应有备无患,最大限度地削减其可能带来的平安隐患。
D.中学生正值豆蔻年华,要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4.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A.通过中国的简帛、埃及的莎草纸、欧洲的羊皮卷到今日的电子墨水屏,使人类的阅读载体不断演进,但人们对阅读的酷爱,对精神世界的守望却从未变更。
B.纪录电影《厉害了,我的国》在全国各地掀起了一轮又一轮的观影热潮,让该片屡屡赢得纪录电影的市场记录。
C.“一带一路”是中国首倡,但不是中国一家的“独奏曲”,而是各国共同参与的“交响乐”,是各国共同受益的重要国际公共产品。
D.外卖小哥雷海为夺得第三届《中国诗词大会》总冠军,缘于他痴迷于古典诗词,13年坚持不懈日积月累的结果。
5.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法国作家雨果是享誉世界的文豪,代表作品有《凄惨世界》《巴黎圣母院》等。
B.《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作者是刘禹锡,唐代(朝代)诗人,在扬州的一次酒宴上,白居易写了《醉赠刘二十八使君》,对他屡遭贬谪、明珠暗投的命运赐予怜悯,故其作此诗答谢。
2024年重庆市永川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原卷版)

2024年春期初三质量监测语文试题(全卷共四个大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注意事项:1.试题的答案书写在答题卡上,不得在试卷上直接作答。
2.作答前认真阅读答题卡上的注意事项。
3.考试结束,由监考人员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一、语文知识及运用(30分)学校开展主题为“传承优秀文化,浸润美好心灵”系列语文实践活动,请你参与。
【活动一:体验民俗文化】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元宵佳节,春光熔融、艳阳高照,①中华大地处处张灯结彩。
时尚的街区热闹起来,②静默的小村沸腾起来。
群众盛装齐聚,忸怩作态,猜灯谜、看舞龙、观舞狮、品元霄,③体验节日民俗,欣赏吉祥文物,在浓浓春意中不以为然地开启了新一年的幸福美好。
欢快的锣鼓声振聋发聩,舞龙灯、耍狮子、扭秧歌、打腰鼓……各种民俗表演纷至沓来,④一招一式逼迫群众和游客掌声不断,喝彩连连。
1. 文段中加点字的读音和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春光熔融(rónɡ)B. 沸腾(fèi)C. 元霄(xiāo)D. 喝彩连连(hē)2. 文段中画波浪线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 忸怩作态B. 不以为然C. 振聋发聩D. 纷至沓来的3. 文段中画横线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A. ①B. ②C. ③D. ④4. 请从以下三个民俗节目中任选其一,用两、三句话生动地描绘表演的场面。
要求:抓住特征,用上修辞,句式不限。
舞龙灯扭秧歌打腰鼓选(),_______________________【活动二:欣赏经典文化】5. 学校举行“赏经典文化,传人文精神”的校园读书节,请你完成任务。
任务一:设计图书展厅(1)纪实作品是记录人与事真实情况的作品,其基本特点是用事实说话。
学校举办整本书阅读图书展,展厅设有历史学、军事学、地理学展区,你认为《红星照耀中国》应放在哪个展区?请仿照示例,说明你的设计。
示例:放在新闻学展区,因为书中记录了大量采访和考察毛泽东、周恩来等新闻人物、新闻事件和背景材料等。
2024年3月大连市沙区九年级语文中考模拟质检试卷附答案解析

九年级语文学科质量检测试卷(本试卷共四大题,23小题,满分12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生注意: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本试卷上作答无效。
一、积累运用(17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字形都正确的一项()(2分)A.谦逊.(xùn)丰润.(rùn)销.耗(xiāo)喜出望.外(wàng)B.秘.诀(mì)拯.救(zhěng)视察.(chá)言外之意.(yì)C.翘.首(qiào)鲜.妍(xiān)羡慕.(mù)和言.悦色(yán)D.稀疏.(shū)恭.顺(gōng)折.腰(zhé)如梦初.醒(cū)2.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历史悠久的书法艺术,记录着中华文明的发展进程,承载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的中华美学精神。
是修长匀称的篆书、蚕头燕尾的隶书,还是狂放洒脱的草书、的楷书,都体现了中华文化之美,具有以美育人、以美化人的重要作用。
因此,经典书法作品已成为学校开展德育、美育的重要。
A.丰厚无论井然有序方式B.丰满尽管方正规矩载体C.丰满尽管井然有序方式D.丰厚无论方正规矩载体3.下列各项中分析正确的一项是()(2分)①户外活动时间缺乏,室内持续性近距离用眼过度,是导致儿童青少年近视高发、低龄化的两大主要原因。
②保护视力如同保护身体健康一样,要时刻注意劳逸结合。
③户外活动能沐浴阳光、能眺望远方,对保护视力、防控近视很有益处。
④家长是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的守护者。
⑤家长的一言一行,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孩子。
⑥只有家长带头不做“低头族”,才能给予孩子正确的引导。
⑦当前,多数家长已严格控制并很重视孩子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却没有很好地监管孩子阅读书写的姿势与时间。
⑦家长应监督引导孩子保持良好的阅读书写姿势,提高学习效率;要多带孩子出去走走,多陪伴孩子学习与成长,不能让孩子长时间“宅”在家里。
语文九年级中考模拟试卷及答案实用一份

语文九年级中考模拟试卷及答案实用一份语文九年级中考模拟试卷及答案 11、书写。
(3分)请把下面的文字抄写在方格中,要求正确规范、整洁美观。
课堂是学生成长的摇篮,是学生舒展灵性的空间,请珍惜每一分钟吧!2、下列注音全对的一组是( )(2分)A.凝望(nín) 恪尽职守(kè) 桑梓(xīn) 狡黠(xiá)B.颤栗(chàn) 谀词(yú) 栈桥(zhàn) 玄虚(xián)C.栖息(qī) 伫立(zhù) 棱角(léng) 脊梁(jǐ)D.强聒(guō) 愕然(é) 锲而不舍(qì) 星宿(xiù)3、选出下列没有错别字的一项( )(2分)A.禁棝商酌无与轮比箪食壶浆B.猖蹶襁褓诲人不倦作奸犯科C.镐素亵渎吹毛求疵咨诹善道D.辍耕箫索不求甚解嗟来之食4、下列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A.海峡两岸“三通”的正式启动,标志着两岸关系取得了历史性重大突破。
B.我们应该防止类似“三鹿奶粉事件”的情况不再发生。
C.通过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活动,使我市环境状况有了很大的改变。
D.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是中小学教学工作的当务之急。
5、《水浒传》里的鲁达,绰号,他行侠仗义,嫉恶如仇,力大无比,为救__父女,三拳打死,为救林冲,大闹。
(3分)6、诗词填空(6分)① ,,人比黄花瘦。
②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③,人迹板桥霜。
④羌笛悠悠霜满地,,。
⑤孟子以取舍关系来精辟阐释生命与道义关系的名句是。
⑥人们常用《出师表》中的“ ,。
”来形容临危受命,勇挑重担的人。
7、口语交际(2分)四川汶川大地震后创造了“四个没有”的奇迹:没有饥荒,没有流民,没有__,没有__。
(1)面对这样的奇迹,你的感受是:。
(2)面对这样的奇迹,你想对灾区的人们说:。
8、综合性学习(5分)大自然神奇而美丽,春花烂漫,夏雨洒脱,秋实丰硕,冬阳和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中考模拟质量监测语文试题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1 . 下列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清晨,我怀着虔诚的心情出发前往心中的圣地——天心阁。
天心阁是长沙古城的一座城楼,它曾毁于大火,又于1983年在长沙市民的翘首企盼中得以重修。
我沿着蜿蜒的青石板路,抚摸着阁下静穆的古城墙,拾级而上,雕栏玉砌的天心阁映入眼帘:飞阁流丹,别具匠心。
A.虔诚B.翘首企盼C.静穆D.别具匠心2 . 给空缺处选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偶尔,老井也会闲着,于是调皮的孩子们就会趴在冰凉的井沿石上,小心翼翼地探头往井底看,____________,倒映着清凌凌的一片蓝天,间或伴有漂浮着的白云,还有几张惊奇的小脸。
A.亮晶晶的水面镜子一样B.蓝莹莹的水面宝石一样C.浮光跃金的水面镜子一样D.水波不兴的水面宝石一样二、字词书写3 . 阅读下面文字,把文中加点字的拼音和拼音所表示的汉字依次写在文后方格内。
鲁迅的散文语言精练深suì(),茅盾的散文语言细nì()深刻,郭沫若的散文语言气势磅礴(),巴金的散文语言朴素优美,朱自清的散文语言清新隽()永,冰心的散文语言委wǎn()明丽,孙犁的散文语言质朴,刘白羽的散文语言奔放,杨朔的散文语言精巧。
三、现代文阅读冬走伏牛山逯玉克山寒水瘦之冬月,伏牛山满目枯黄,背阴处积雪斑驳,偶有松柏几株,绿竹一丛,苍翠着一点生机。
车如小舟,在波峰浪谷间游弋。
至一山高处,文友红枫说,嵩县白河乡很神奇,它处在我国南北气候的分界线上,脚下这座山,便是黄河、淮河、长江流域的分水岭。
路边一碑载有此事,我们拂去积雪,却拂不尽薄冰,只好作罢。
至云岩寺,满地落叶踩踏成泥,晴空下,几棵高大粗壮筋骨毕现的千年银杏傲然向天。
山谷正中,有一座朝阳的古庙,这就是云岩寺。
些许意外,云岩寺为初唐自在禅师所建,是伏牛山佛教中心,而眼前的寺庙,孤寂、落寞、破败,像孩子外出打工独守空巢的风烛老人,让人心生怜悯。
循墙绕柱,方知乃明代重修。
寺庙背后,两棵参天银杏,裸露的苍劲枝干,像黑色的闪电虬曲在冬日的晴空。
村民说,这是下寺,再往里6公里还有上寺。
我们嗟叹着,开始步行。
谷中一溪,满是大大小小形状各异的乱石,溪水淙淙,在乱石间跌宕喧闹。
我们踩着乱石,逆流而上。
谷中,零星散住着人家,不见青壮劳力,只有几位白发老者在门口或溪边翻拣或淘洗银杏果、山茱萸。
门口的竹席,溪边的卧石,到处晒着那些黄白红艳的山果。
山里少土地,这些大山和金秋的馈赠,是山民赖以生存的一项收入。
溪畔、崖壁,一些未及采摘的山茱萸繁星般红果满树,摘一颗尝尝,凉凉的酸酸甜甜,似山楂的味道。
而那些不曾采摘的柿树,因没了婆娑摇曳欲露还藏的绿叶,满树的柿子一览无余地醒目着。
柿子太稠,树枝被压成弧线;经霜后的柿子红得透亮,那浓缩进阳光的诱人红艳,张扬成荒寒中的一抹诗意。
山上谷中,千年银杏随处可见。
与恐龙同时代的银杏是现存种子植物中最古老的孑遗植物,和它同门的其他植物都已灭绝,它却奇迹般活了下来。
云岩寺方圆5平方公里范围内,聚落着400多棵古银杏树,因而创造了“寺庙内千年古银杏树最多”的吉尼斯纪录。
中午,在农家吃饭,品味一种难得的“日高人渴漫思茶。
敲门试问野人家”的意趣。
山里人居然还用着烧柴禾的灶台,四壁土墙和屋顶满是烟熏火燎的黢黑,浓浓的烟火味弥散着一种久违的亲切,让人回想起童年的味道。
冬日午后,山村寂寥,土墙古瓦的老屋茅舍间,散发着古旧的气息,不时有家鸡、黄狗、老猫的身影出没,让人恍若时光倒退了一个世纪。
偶尔也有几间贴有瓷砖的洋房,它们扎眼的光鲜破坏了小村古旧的风格,给人一种文白夹杂的别扭。
山谷尽头,艳阳下一峰巍峨俊秀,那便是伏牛山主峰龙池曼。
山脚处一块石碑,风剥雨蚀,已不易辨认。
农人说,这就是上寺的遗址。
我惊讶,当年声名赫赫,和嵩山少林寺、洛阳白马寺、开封相国寺并称为“中原四大名寺”的云岩寺,如今寂然破落得只剩一块字迹模糊的石碑了?还有一处遗迹,是一块巨石,刻有吟咏云岩寺的诗词,可惜已倒伏在地,看不清词句。
莫名惆怅。
唐朝远去了,化为几册发黄的史书;上寺荡然无存了,只余两块字迹模糊的石碑石刻;唯有寺中错落分布的银杏树在寂寞地挺立着。
这些目睹了云岩寺千年兴衰的古银杏是否已然成佛?它荣枯不惊淡定从容的年轮里可否藏有漫漫岁月的沧桑往事?(选自《人民日报·海外版》2015年1月30日)4 . 本文是按照游览的时间顺序来叙述的,请根据文章,将下面表格填写完整。
5 . “偶尔也有几间贴有瓷砖的洋房,它们扎眼的光鲜破坏了小村古旧的风格,给人一种文白夹杂的别扭”,请简说“文白夹杂”的含义。
6 . 分析“谷中一溪,满是大大小小形状各异的乱石,溪水淙淙,在乱石间跌宕喧闹”句中“喧闹”一词的表达效果。
7 . 游览云岩寺的下寺和上寺时,作者的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阅读梁启超《最苦与最乐》选段,完成下列小题。
①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
失意吗?不是。
老吗?死吗?都不是。
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若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
②人若能知足,虽贫不苦;若能安分(不多做分外希望),虽失意不苦;老、死乃是人生难免的事,达观的人看得很平常,也不算什么苦。
独是凡人生在世间一天,便有应该做的事,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子压在肩头,再苦是没有的了。
为什么呢?因为受那良心责备不过,要逃躲也没处逃躲呀。
……③……大抵天下事,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是真乐,人生须知道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任的乐处。
这种苦乐循环,便是这有活力的人间一种趣味。
不尽责任,受良心责备,这些苦都是自己找来的。
一翻过来,处处尽责任,便处处快乐;时时尽责任,便时时快乐。
快乐之权,操之在己。
孔子所以说“无入而不自得”,正是这种作用。
……④有人说:“既然这苦是从负责任而生的,我若是将责任卸却,岂不是就永远没有苦了吗?”这却不然,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
人生若能永远像两三岁小孩,本来没有责任,那就本来没有苦。
到了长成,那责任自然压在你头上,如何能躲?不过有大小的分别罢了。
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
你若是要躲,倒是自投苦海,永远不能解除了。
8 . 填空。
(1)在作者看来,贫而不苦的原因是_______,失意而不苦的原因是_______,老、病、死而不苦的原因是_______。
(2)本文的主要观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 结合选文最后一句,简要说说你对第④段画线句子的理解(注意加点的词语)。
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
10 . 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本文以“最苦与最乐”为题,而不以“苦与乐”为题,是因为本文是从“最苦”和“最乐”两个侧面来谈的,若以“苦与乐”为题,则显得范围过大,不够准确。
B.文章以连续的设问开头,其作用是引起读者兴趣,引发读者思考,在此基础上水到渠成地提出作者自己的观点。
C.第③段中“无入而不自得”在文段中的意思是:没有进去,就什么都得不到。
D.第④段中,与第③段“快乐之权,操之在己”内涵相符的一句是: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
四、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两段文字,回答问题。
王梦见一儿,眉间广尺,言欲报仇。
王即购之千金。
儿闻之,亡去,入山行歌。
客有逢者,谓:“子年少,何哭之甚悲耶?”曰:“吾干将、莫邪子也,楚王杀吾父,吾欲报之。
”客曰:“闻王购子头千金,将子头与剑来,为子报之。
”儿曰:“幸甚!”即自刎,两手捧头及剑奉之,立僵。
客曰:“不负子也。
”于是尸乃仆。
客持头往见楚王,王大喜。
客曰:“此乃勇士头也,当于汤镬煮之。
”王如其言。
煮头,三日三夕不烂,头踔出汤中,踬目大怒。
客曰:“此儿头不烂,愿王自往临视之,是必烂也。
”王即临之。
客以剑拟王,王头随堕汤中;客亦自拟己头,头复堕汤中。
三首俱烂,不可识别,乃分其汤肉葬之。
11 . 下面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即自刎,两手捧头及剑奉之(侍奉)B.王如其言(按照)C.是必烂也(这)D.客以剑拟王(用)12 . 下列对“当于汤镬煮之”的“于”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从……B.被……C.在……D.自……13 . 文末两次用“拟”,而不直接用“杀”或“砍”,“拟”是“比画”的意思,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14 . 从“客亦自拟己头,头复堕汤中”这句话应怎样理解“客”这个人?五、句子默写15 . 用课文原句填空。
①落红不是无情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____________________,身世浮沉雨打萍。
③几处早莺争暖树,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 _____________________,乌蒙磅礴走泥丸。
⑤《雁门太守行》中抒发誓死报国忠心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望岳》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登飞来峰》中的“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意思相近.六、诗歌鉴赏阅读古诗,完成古诗赏析选择题雁门太守行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6 . 下面对本诗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雁门太守行”是古乐府曲名,“行”是古诗体裁,本诗借用它作诗题写当时战事。
B.“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从视觉听觉两个角度描写战斗的激烈和悲壮。
C.全诗以色彩斑斓的词语,浓墨重彩地描绘战争场景,构成了奇特的意境,歌颂守边战士浴血奋战、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D.“半卷红旗临易水”使人联想起“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喻示将士们无所畏惧,勇往直前。
17 . 对这首诗内容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第一句“黑云”比喻敌人大军压城的气势,第二句“金鳞”比喻铠甲在太阳下反射的闪光。
B.第四句中“燕脂”“紫”都是形容边塞泥土的颜色特殊,也象征着当时战况的严峻惨烈。
C.第六句中“寒声”指战鼓的声音低沉重浊,“不起”指战士们在这样沉重的鼓声中斗志难振。
D.第七、八句的意思是战士们为了报答君王平日里对自己的重视,决心奋战沙场,为君王献身。
七、语言表达18 . 下面文段中有两处语病,请找出来并修改。
①提起狼牙山,人们脑海里自然会浮现出五勇士在此浴血奋战抗击日寇、舍身跳崖的英勇悲壮。
②参观完“狼牙山五壮士纪念馆”后,我们进入位于狼牙山半山腰石门东侧的红玛瑙溶洞,这是登狼牙山的必经通道之一。
③洞内有我国首次发现的红玛瑙质构成的自然景观,景观的形成距今已有大约16亿多年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