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2单元第2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第5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优质教案

合集下载

最新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教案(优质教案)

最新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教案(优质教案)

第二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第5课第二次工业革命1.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发生的背景和特点。

2.识记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就和伟大的科学家、发明家。

3.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深刻影响。

4.感受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激发学生立志学好科学、报效社会、实现人生志向的理想。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和影响。

垄断组织及垄断组织形成的影响。

讲述法、讨论法、比较法、问题探究法。

1课时。

(一)设置情景导入主题展示爱迪生手执电灯的图片,配图说明:1931年10月21日,全美同时熄灯一分钟,是为了纪念三天前去世的伟人——爱迪生!那天夜晚,连自由女神高举的火把也熄灭了,这一刻美国仿佛又回到过去,这才能感受到爱迪生的伟大!(二)自主学习梳理新知1.19世纪,随着__工业革命__的展开,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迅速发展,__科学__研究也取得了重大进步。

__19世纪六七十年代__,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它们被迅速__应用于工业生产__,促进了工业的蓬勃发展。

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

2.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是__科学研究__同__工业生产__紧密结合。

3.__电力成为新的能源__进入生产生活领域,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最显著的成就。

美国发明家__爱迪生__发明了耐用的白炽灯泡、碱性蓄电池、电影摄影机和放映机等。

他在纽约建立了美国第一座火力发电站。

在各国发明家的共同努力下,发电机、电动机、电焊机、电钻、__电话__、电车、__电报__等纷纷问世。

人类社会进入了“__电气时代__”。

4.__内燃机的发明__是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应用技术领域的另一重大成就。

1883年,德国工程师__戴姆勒__研制出汽油内燃机。

几年后,德国工程师__狄塞尔__发明了柴油内燃机。

19世纪80年代,德国人__本茨__制造出一辆内燃机驱动的汽车。

1913年,美国企业家__福特__使用__流水线__生产汽车,带来了汽车制造业的革命。

以内燃机为发动机的汽车、__轮船__、__飞机__、拖拉机等出现,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中考历史九下复习提纲——第二单元 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

中考历史九下复习提纲——第二单元 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

中考历史九下复习提纲——第二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一、阶段特征1.经济上: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电气时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高速发展,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

2.思想上:自然科学从宗教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人类创造出辉煌的科技和文化成果。

二、单元框架三、单元目标1.知道第二次工业革命产生的科学技术背景,如: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内燃机的发明等,了解科学技术的创新促成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生。

2.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重大成就以及政治经济影响;结合相关史料理解工业革命推动了社会进步,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社会问题。

3.了解牛顿、达尔文、巴尔扎克和贝多芬等人的成就及影响,认识科学技术和文化推动了近代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第5课第二次工业革命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兴起1.背景:随着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展开,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迅速发展,科学研究也取得了重大进步。

2.时间:19世纪六七十年代—19世纪末20世纪初3.特点:科学研究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一)最显著成就(标志性发明):电力的广泛应用1.理论基础:1831年,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2.美国发明大王:爱迪生(电气时代最伟大的发明家,一生拥有1000多项发明专利权)发明了白炽灯泡、碱性蓄电池、电影摄影机和放映机等,建立美国第一座火力发电站3.“电气时代”:发电机、电动机、电焊机、电钻、电话、电车、电报等纷纷问世。

人类社会进入了“电气时代”。

(二)内燃机和新的交通工具1.内燃机:①奥托(德国):煤气内燃机;②戴姆勒(德国):汽油内燃机;③狄塞尔(德国):柴油内燃机。

2.以内燃机为发动机的交通工具(1)汽车:①19 世纪 80 年代,本茨(德国)制造出一辆由内燃机驱动的汽车。

②1913 年,福特(美国)汽车公司使用流水线生产汽车,带来了汽车制造业的革命。

汽车的价格大幅下降,汽车开始成为中等收入家庭的交通工具(2)飞机:1903年,莱特兄弟(美国)发明飞机。

2024年部编版九年级历史教学九年级电子教案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

2024年部编版九年级历史教学九年级电子教案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

第二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单元体例化题单元备课说明一、单元课标要求基于《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阐述,本单元讲述的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的历史,学生将通过对本单元的学习,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领域和代表性成果,初步理解科学技术发展带来的社会进步和社会问题;通过了解牛顿、达尔文、巴尔扎克、贝多芬等人的成就,初步理解科学和文化在近代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二、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是世界近现代史的过渡交替阶段,讲述的是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资本主义世界开始了第二次工业革命,人类社会进入“电气时代”。

第二次工业革命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改善了人们的生活,使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成为工业化强国。

工业化国家在社会结构、大众教育、城市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但也面临着环境污染和贫富分化加剧等问题。

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垄断组织,资本主义由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阶段过渡。

西方列强为了争夺市场和原料,展开了激烈争夺。

它们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大约从17世纪开始,近代科学文化发展起来,逐渐走向繁荣。

三、单元学情分析本单元中的知识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学生可依据对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学习经验,通过表格归纳等方式进行学习。

学生通过学习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重要成就和近代科学文化,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同时对科学家、文学家和艺术家追求真理、勇于创新的可贵品质产生认同感,培养积极探索、勇于求真的精神。

四、单元学习目标1.知道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科学技术背景,如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内燃机的发明等。

2.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重大成就及对政治经济的影响;结合相关史料,理解工业革命在推动社会进步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社会问题。

3.了解牛顿、达尔文、巴尔扎克、托尔斯泰、贝多芬、梵高等人的成就,初步理解科学和文化在近代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第5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教案设计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第5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教案设计

第二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第5课第二次工业革命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电的发明过程及在生产领域的运用;内燃机和新的交通工具的发明,化学工业和新材料的发展等基本史实;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和影响。

过程与方法:通过本课学习,了解电力在生活领域的广泛运用及“发明大王”爱迪生及其成就,知道汽车、飞机、飞艇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重要科技成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科学技术对推动社会进步发挥的巨大作用,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进而培养学生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电力的应用,内燃机和新的交通工具的发明,化学工业和新材料发展。

难点:对第二次工业革命特点和影响的理解。

三、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法、讲授法、小组合作学习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今天,我们用电话联络远方的亲朋好友,在电灯下学习,坐汽车去上班,乘飞机出国……这一切使生活、学习和工作越来越便利。

但你知道这些东西是何时出现得吗?(二)、讲授新课:一、电的应用1、含义:第二次工业革命是指19世纪中期,欧洲国家和美国、日本的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的完成,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19世纪60年代后期,开始第二次工业革命。

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

2、背景:19世纪,随着工业革命的展开,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迅速发展,科学研究也取得了重大进步。

19世纪六七十年代,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它们被迅速应用于工业生产,促进了工业的蓬勃发展。

特点:科学研究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

最显著的成就:电力成为新的能源,进入生产生活领域理论基础:1831年,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3、概况:(1)人们发明了早期的电动机和发电机。

到19世纪70年代,发电机进入生产领域,电力开始作为动力带动机器(2)美国发明家爱迪生发明了耐用的白炽灯泡、碱性蓄电池、电影摄影机和放映机等,在纽约建立了美国第一座火力发电站(3)电焊机、电钻、电话、电车、电报等纷纷问世爱迪生:主要发明:投票计数器、普用印刷机、改良打字机、留声机、白炽灯、第一所中央发电厂、活动电影机、大型碎石机、世界上第一座电影“摄影棚”、传真电报、有声电影机、鱼雷机械装置、喷火器、1931年10月21日,全美同时熄灯一分钟,是为了纪念三天前去世的伟人----爱迪生! 那天夜晚,连自由女神高举的火把也熄灭了,这一刻美国仿佛又回到过去,这才能感受到爱迪生伟大!4、意义:人类社会进入“电气时代”二、内燃机和新的交通工具1、内燃机的发明:内燃机的发明解决了交通运输工具的发动机问题,在这一领域内引发了一场变革。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第5课第二次工业革命课件新人教版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第5课第二次工业革命课件新人教版

第5课 第:①科学和技术的结合,促使第二次工
业革命取得巨大成果。②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资本主义国家。
③在一些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两次工业革命是交叉进行的,如俄
国、日本、德国等。
第5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
1.第一次工业革命使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第二次工业革 命使人类社会进入“电气时代”。 2.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发明的交通工具有火车、汽船;第二次工 业革命时期发明的交通工具有汽车、飞机。
第二单元 第二次工业革 命和近代科学文化
第5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
第5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
学考点击
1.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相关知识点可以采用数字结合图示法帮助记 忆
第5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
两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1)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①首先从英国的轻工业部门开始,然 后向欧洲大陆和北美传播。②从发明和使用机器开始,人类进入 “蒸汽时代”;以大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工场为完成标志。③发明机 器者大多是具有实践经验的工人和技师。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第5课第二次工业革命教案3新人教版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第5课第二次工业革命教案3新人教版
1.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时间背景和主要特点。
2.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重要发明和创新,如电力、内燃机、汽车、飞机等。
3.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影响,如工业化进程的加速、城市化的推进、社会阶级结构的变化等。
4.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著名发明家和他们的贡献。
教学重点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重要发明和创新,以及它们对人类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影响。教学难点为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理解和评价。
B.城市化的推进
C.社会阶级结构的变化
D.所有以上方面
4.以下哪位发明家与汽车发明有关?
A.托马斯·爱迪生
B.卡尔·本茨
C.莱特兄弟
D.亨利·福特
5.第二次工业革命对科学技术发展的推动作用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A.电力和内燃机的发展
B.计算机和互联网的发明
C.生物技术和基因工程的突破
D.所有5.A
-在板书上用不同颜色的粉笔标注关键词和重点知识点,以增加视觉效果
-在板书中加入一些有趣的插图或漫画,如电灯泡、汽车、飞机等,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设计一些有趣的问答环节,如“你能说出第二次工业革命中最著名的发明是什么吗?”等,以增加学生的参与感和互动性
2.拓展要求:
-学生可选择感兴趣的拓展内容进行自主学习和拓展,深入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历史意义和影响。
-教师可推荐阅读材料,解答学生的疑问,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学生可结合课堂所学,进行思考和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
-学生可尝试寻找与第二次工业革命相关的实地考察机会,如参观科技博物馆、工业企业等,增强实践能力。
课后拓展
1.拓展内容: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全球影响》:阅读材料,探讨第二次工业革命如何改变了全球范围内的社会和经济格局。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部编)教案:第5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部编)教案:第5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

第二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第5课第二次工业革命【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电力广泛应用、内燃机的发明。

教学难点:第二次工业革命兴起的原因、特点和影响。

【学情分析】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兴起,教师应从政治、经济和科技三个方面来进行分析说明。

政治上,19世纪中后期,资本主义制度在欧美主要国家确立;经济上,资本主义市场不断扩大;科技上,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并迅速应用于生产领域。

对电的应用,教师应通过图示明确电力广泛应用在生产和生活领域,这种新能源使人类社会进入“电气时代”。

同时结合物理知识,了解内燃机的工作原理,并通过工作原理明确汽油和柴油等原料的应用促进了石油工业的兴起。

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和影响,教师应运用视频、图示、图片等多种方式,从多个角度来讲解汽车、飞机等的发明创造,联系现实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明对我们今天生产、生活的影响。

【新课导入】教师用幻灯片出示一则故事:爱迪生从穷苦的工人到大发明家,其一生为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但他在个人生活方面一直很节俭。

未成名前,一次,爱迪生的老朋友在街上看到他一副寒酸的样子,说:“看你身上这件大衣,破旧得已经不像样了,你应该换一件新的,让别人看到也好一些啊。

”“用得着吗?在纽约没人认识我。

”爱迪生毫不在乎地回答。

后来爱迪生成了大发明家,又在纽约街头碰上了那个朋友。

“哎呀!”那位朋友惊叫起来,“你怎么还穿这件破大衣呀?这回,你无论如何要换一件新的了!这样的穿戴,谁相信你是一个大发明家啊!”“用得着吗?这儿人人都已经认识我了。

”爱迪生仍然毫不在乎地回答。

教师过渡:爱迪生一生有哪些重大发明?为什么“人人都已经认识”他了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了解这位伟大的科学家,一睹他的风采吧。

【讲授新课】一、电的应用教师幻灯片出示图片并提问:(1)此图是哪一科技成果?是由谁发明的?(2)这一发明成果出现于哪一时期?它的广泛应用有何重大意义?(3)在这一成果发明后,在交通领域出现了怎样的变革?(4)这一机器的应用使哪一能源得到了大量的开采?有哪些负面影响?(5)这一发明引领那个时代的社会生活产生了什么巨大变化?教师引导学生回顾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相关知识点来进行回答。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5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 优秀教案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5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 优秀教案

第5课第二次工业革命时间:19世纪六七十年代特点:科学研究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爱迪生:①耐用的白炽灯泡,碱性蓄电池,电影摄影机,放映机等②在纽约建成了世界上第一个火力发电机和输电网时代:“电气时代”内燃机:①1876年,德国人奥托制造出一台煤气内燃机②1883年,德国戴姆勒研制成汽油内燃机③德国工程师狄塞尔发明了柴油内燃机汽车:①19世纪89年代,德国人本茨制造出汽油发动机的汽车②1913年,美国人福特使用流水线生产汽车,带来汽车制造业革命化学:①19世纪60—80年代,人们使用新方法生产产品,成本低,性能好②1867年,瑞典化学家诺贝尔,发明了现代炸药③1869年,美国人海厄特发明了赛璐珞,现代塑料工业诞生④1884年,法国人夏尔多内发明了人造纤维,开辟了新的纺织品在北大西洋撞上冰山,次日凌晨2点20分沉没。

下列对于当时情况的场景设置中,符合史实的是( B )A.船上装有以核能为动力的发动机B.嘹望员抓起话筒高喊“正前方有冰山”C.船长拿起手机拨打报警电话求救D.游客纷纷通过互联网向家人发送电子邮件5.[2016·湖南永州] 拜伦(1788年—1824年)是英国19世纪初期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在他生活的时代,不可能发生的事情是( B )A.他在报纸上看到有关黑人奴隶买卖的广告B.他与欧洲大陆的朋友用电话交流写作心情C.他听说拿破仑当上法兰西第一帝国的皇帝D.他乘坐轮船到欧洲大陆各国旅游了解国情1.英国学者安德鲁·波特说:“当英国人从陶醉中惊醒,猛然看见帝国上空的夕阳时,新的太阳已经在大西洋另一端的美洲大陆上升起。

那将是世界大国命运的又一次兴衰消长。

”引起“又一次兴衰消长”的主要原因是( D )A.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B.经济危机加剧了资本主义国家对世界市场的争夺C.英国世界工厂的地位受到严重挑战D.第二次工业革命加剧了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不平衡2.马克思曾预言:“自然科学正在准备一次新的革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
第5课第二次工业革命
1.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发生的背景和特点。

2.识记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就和伟大的科学家、发明家。

3.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深刻影响。

4.感受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激发学生立志学好科学、报效社会、实现人生志向的理想。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和影响。

垄断组织及垄断组织形成的影响。

讲述法、讨论法、比较法、问题探究法。

(一)设置情景导入主题
展示爱迪生手执电灯的图片,配图说明:1931年10月21日,全美同时熄灯一分钟,是为了纪念三天前去世的伟人——爱迪生!那天夜晚,连自由女神高举的火把也熄灭了,这一刻美国仿佛又回到过去,这才能感受到爱迪生的伟大!
(二)自主学习梳理新知
1.19世纪,随着__工业革命__的展开,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迅速发展,__科学__研究也取得了重大进步。

__19世纪六七十年代__,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它们被迅速__应用于工业生产__,促进了工业的蓬勃发展。

第二次工业革命
2.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是__科学研究__同__工业生产__紧密结合。

3.__电力成为新的能源__进入生产生活领域,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最显著的成就。

美国发明家__爱迪生__发明了耐用的白炽灯泡、碱性蓄电池、电影摄影机和放映机等。

他在纽约建立了美国第一座火力发电站。

在各国发明家的共同努力下,发电机、电动机、电焊机、电钻、__电话__、电车、__电报__等纷纷问世。

人类社会进入了“__电气时代__”。

4.__内燃机的发明__是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应用技术领域的另一重大成就。

1883年,德国工程师__戴姆勒__研制出汽油内燃机。

几年后,德国工程师__狄塞尔__发明了柴油内燃机。

19世纪80年代,德国人__本茨__制造出一辆内燃机驱动的汽车。

1913年,美国企业家__福特__使用__流水线__生产汽车,带来了汽车制造业的革命。

以内燃机为发动机的汽车、__轮船__、__飞机__、拖拉机等出现,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5.__现代化学工业__的产生也是应用技术领域的一项重大突破。

1867年,瑞典化学家__诺贝尔__经过多年的实验,发明了现代炸药。

后来他又研制出无烟炸药。

1869年,美国人__海厄特__发明了赛璐珞的制造技术,现代__塑料__工业由此诞生。

1884年,法国人夏尔多内发明了__人造纤维__,开辟了新的纺织品生产领域。

6.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生活,使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成为__工业化__强国。

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__垄断组织__,资本主义由自由资本主义向__垄断__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阶段过渡。

随之而来的资本主义__对外扩张__的增强,对世界产生了深远影
(三)合作探究生成能力
探究一联系第一次工业革命,探究在19世纪六七十年代发生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具备了哪些条件?
①政治前提: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确立;②科技条件:自然科学的突破性进展;③资金条件:资本的积累和对殖民地的掠夺;④市场条件:世界市场的出现和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进一步扩大了对商品的需求;⑤劳动力条件:一方面,欧美一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过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大量自由劳动力;另一方面,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更加重视对工人阶级的教育,以提高劳动者的文化素质获取更多的剩余价值。

这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兴起提供了劳动力条件。

探究二垄断组织出现的原因及影响。

原因:1870年以后,随着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科学技术的巨大进步,工业生产的迅速发展,特别是重工业的兴起,使企业的规模越来越大。

企业的规模越来越大,要求的资本与劳动力也就越来越多,于是股份公司这种早已出现的集资经营方式开始得到广泛的发展。

随着股份公司的发展与逐步完善,中小工厂被兼并,资本与生产迅速地集中了。

生产的集中引起了垄断组织的产生。

由于企业兼并,促进生产的集中,于是垄断组织较多较快地发展起来。

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垄断组织在所有发达国家普遍地发展起来,成为全部经济生活的基础。

影响:积极方面:①促进了生产的发展;②使企业的规模扩大,劳动生产率提高;③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消极方面:①随着经济实力增长,垄断资本家更多地干涉国家政治生活,资本主义国家逐渐成了垄断组织利益的代表者;②垄断组织跨出国界,形成国际垄断组织,
主义国家相继进入到帝国主义阶段。

(四)归纳总结提升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