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工业机器人产业规范条件

合集下载

工信部公布首批15家符合《工业机器人行业规范条件》的企业名单

工信部公布首批15家符合《工业机器人行业规范条件》的企业名单

行业动态News3Robot Technique and Application20184行业动态(政策与市场)根据《工业机器人行业规范条件》,经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和中央企业集团组织申报并审核,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专家复核,确定了第一批符合《工业机器人行业规范条件》的企业名单,现整理如下。

工信部公布首批15家符合《工业机器人行业规范条件》的企业名单为落实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管理任务,充分发挥专家作用,确保重点专项任务的顺利实施和任务目标的实现,科技部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决定成立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智能机器人”重点专项总体专家组,并于近日公布了该重点专项总体专家组专家名单。

具体名单如下。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智能机器人”重点专项总体专家组专家名单公布序号企业名称类型1北京赛佰特科技有限公司工业机器人本体企业2机科发展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工业机器人本体企业工业机器人集成应用企业3南京埃斯顿机器人工程有限公司工业机器人本体企业4埃夫特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工业机器人本体企业5广州数控设备有限公司工业机器人本体企业6上海新时达机器人有限公司工业机器人本体企业序号企业名称类型7青岛诺力达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工业机器人本体企业8南京熊猫电子装备有限公司工业机器人本体企业工业机器人集成应用企业9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工业机器人本体企业工业机器人集成应用企业10昆山佰奥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工业机器人集成应用企业11江苏长虹智能装备集团有限公司工业机器人集成应用企业12安徽巨一自动化装备有限公司工业机器人集成应用企业13巨轮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工业机器人集成应用企业14青岛宝佳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工业机器人集成应用企业15浙江万丰科技开发股份有限公司工业机器人集成应用企业(来源:工信部装备司)(来源:科技部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序号姓名性别工作单位组内职务1赵 杰男哈尔滨工业大学组长2韩建达男南开大学副组长3刘成良男上海交通大学副组长4陈殿生男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副组长5王金友男机械科学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成员6王树新男天津大学成员7王 硕男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成员8王 焱男中国航空制造技术研究院成员9刘连庆男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成员序号姓名性别工作单位组内职务10刘 宏男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成员11许礼进男埃夫特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成员12孙富春男清华大学成员13朱世强男浙江大学成员14李 迪女华南理工大学成员15李贻斌男山东大学成员16何 斌男同济大学成员17金亚萍女机科发展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员18欧勇盛男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成员19段星光男北京理工大学成员20徐 方男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成员。

工业机器人全球标准

工业机器人全球标准

工业机器人全球标准工业机器人是面向工业领域的多关节机械手或多自由度的机器装置,它能自动执行工作,是靠自身动力和控制能力来实现各种功能的一种机器。

它可以接受人类指挥,也可以按照预先编排的程序运行,现代的工业机器人还可以根据人工智能技术制定的原则纲领行动。

随着机器智能化的技术不断发展,在大型工厂的生产线上许多工作慢慢被机器人所代替,生产效率得到了大大的提高。

同样的工业机器人对应的各国标准也在不断的完善,下面为大家介绍目前实行的工业机器人全球标准有哪些。

一、国际通用标准ISO 10218-1:机器人和机器人装置,工业机器人安全要求ISO 10218-2:机器人和机器人装置,机器人系统与集成ISO 12100:机械安全-设计通则,风险评估和风险降低IEC 60204-1:机械安全-机器的电气安全IEC 61508系列:电气/电子/可编程电子安全系统的功能安全ISO 13849-1:机械安全-控制系统有关安全部件,设计通则IEC 62061:机械安全-与安全有关的电气、电子和可编程电子安全系统的功能安全IEC 61000-6-2:电磁兼容(EMC)工业环境的抗扰度IEC 61000-6-4:电池兼容(EMC)工业环境要求的放射标准二、北美标准ANSI/UL 1740:机器人和自动化设备的安全标准ANSI/RIA R15.06:工业用机器人和机器系统-安全性要求CAN/CSA Z434:工业机器人和自动控制系统-一般安全要求三、欧洲标准EN ISO 10218-1:机器人和机器人装置-工业机器人的安全要求EN ISO 10218-2:机器人和机器人装置-工业机器人系统与集成EN ISO 12100:机械安全-设计通则-风险评估和风险降低EN ISO 13849-1:机械安全-控制系统有关安全部件-设计通则EN 60204-1:机械安全-机器的电气设备-通用要求EN 61000-6-2:电磁兼容EMC-工业环境的抗扰度IEC 61000-6-4:电池兼容(EMC)工业环境要求的放射标准四、中国相关机器人现行标准汇总(这只是大部分)1、GBT 38244-2019《机器人安全总则》2、GB 5226.1-2019机械电气安全、机机械电气设备第一部分:通用技术条件3、GB 11291.2-2013《机器人与机器人装备工业机器人的安全安全要求第2部分:机器人系统与集成》4、GBT 15706-2012机械安全,设计通则风险评估与风险减少5、GB1129.1-2011工业环境用机器人安全要求第一部分机器人6、GBT 20867-2007《工业机器人安全实施规范》7、GB/T 5226.7-2020《机械电气安全机械电气设备第7部分:工业机器人技术条件》8、GB/Z 19397-2003《工业机器人电磁兼容性试验方法和性能评估准则指南》9、GB 12668.3-2012 调速电气传动系统第3部分电磁兼容性要求及其特定的试验方法10、GB/T 17799.2-2003 电磁兼容通用标准工业环境中的抗扰度试验11、GB 17799.4-2012《电磁兼容通用标准工业环境中的发射》12、GB 17799.3-2012《电磁兼容通用标准居住、商业和轻工业环境中的发射13、GB/T 30819-2014 机器人用谐波齿轮减速器14、GB/T 37414.1-2019《工业机器人电气设备及系统第1部分:控制装置技术条件》15、GB/T 16977-2019《机器人与机器人装备坐标系和运动命名》16、GB/T 34897-2017《滚动轴承工业机器人RV减速器用精密轴》17、GB/T 34884-2017《滚动轴承工业机器人谐波齿轮减速器用柔性轴承》18、GB/T 33267-2016《机器人仿真开发环境接口》19、GB/T 33262-2016《工业机器人模块化设计规范》20、GB/T 29824-2013《工业机器人用户编程指令》21、GB/T 12643-2013《机器人与机器人装备词汇》22、GB/T 14468.2-2006《工业机器人机械接口第2部分:轴类》23、GB/T 14468. 1-2006《工业机器人机械接口第1部分:板类》24、GB/T 19400-2003《工业机器人抓握型夹持器物体搬运词汇和特性表示》25、GB/T 12644-2001《工业机器人特性表示》26、GB/T 17887-1999《工业机器人末端执行器自动更换系统词汇和特性表示》27、GB/T 38839-2020《工业机器人柔性控制通用技术要求》28、GB/T 38560-2020《工业机器人的通用驱动模块接口》29、GB/T 38559-2020《工业机器人力控制技术规范》30、GB/T 37414.3-2020《工业机器人电气设备及系统第3部分:交流伺服电动机技术条件》31、GB/T 37414.2-2020《工业机器人电气设备及系统第2部分:交流伺服驱动装置技术条件》32、GB/T 12645-1990工业机器人性能测试33、GB/T 12644-2001 工业机器人特性表示GBT 20868-2007工业机器人性能试验实施规范34、GB/T 12642-2013工业机器人性能规范及其试验方法35、GB/T 38835-2020《工业机器人生命周期对环境影响评价方法》36、GB/T 38642-2020《工业机器人生命周期风险评价方法》38、GB/T 37394-2019《锻迼机器人通用技木条件》39、GB/T 37392-2019《冲压机器人通用技术条件》40、GB/T 34038-2017《码跺机器人通用技木条件》41、GB/T 26154-2010《装配机器人通用技术条件》42、GB/T 14283-1993《点焊机器人通用技木条件》43、GB/T 20723-2006《弧焊机器人通用技术条件》44、GB/T 20722-2006《激光加工机器人通用技术条件》45、GB/T 4208-2017 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46、GB 3836.1-2010 爆炸性环境第1部分设备通用要求47、GB 3836.4-2010 爆炸性环境第4部分由本质安全型“i”保护的设备48、GB 3836.5-2017 爆炸性环境第5部分由正压外壳“P”保护的设备49、JBT 10825-2008工业机器人产品验收实施规范50、JBT 5063-2014搬运机器人通用技术条件51、JBT 9182-2014 喷漆机器人通用技术条件。

工业机器人国家标准

工业机器人国家标准

工业机器人国家标准
工业机器人是一种自动操作设备,广泛应用于制造业中,它的出现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为了规范工业机器人的设计、制造、安装、调试和使用,我国制定了一系列的国家标准,以确保工业机器人的安全性、稳定性和可靠性。

首先,工业机器人国家标准对机器人的设计和制造提出了具体要求。

这些要求涉及到机器人的结构设计、材料选用、动力系统、控制系统等方面。

标准要求机器人的结构应该稳固耐用,能够承受长时间的工作负荷,同时要求机器人的控制系统应具备高精度、高灵活性和高可靠性,以满足不同工业领域的生产需求。

其次,工业机器人国家标准对机器人的安装、调试和维护提出了详细规定。

标准要求机器人的安装必须符合相关安全规范,保证机器人在工作过程中不会对人员造成伤害。

同时,对机器人的调试和维护也提出了具体要求,以确保机器人长时间稳定运行。

此外,工业机器人国家标准还对机器人的使用和管理提出了规范。

标准要求机器人在使用过程中必须符合相关的操作规程和安全标准,以确保生产过程中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同时,标准还规定了机器人的管理要求,包括机器人的档案管理、定期检测和维护等,以确保机器人在整个使用周期内都能够保持良好的状态。

总的来说,工业机器人国家标准的制定对于推动我国工业机器人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这些标准的实施不仅能够提高工业机器人的质量和性能,还能够保障生产过程中的安全和稳定。

因此,各相关企业和单位都应该严格遵守这些标准,确保工业机器人在生产过程中发挥最大的作用,为我国制造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工业机器人行业规范条件

工业机器人行业规范条件

工业机器人行业规范条件工业机器人行业属于高技术领域,它的发展对于制造业的现代化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为了确保工业机器人的安全性、性能和可靠性,规范条件的制定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安全规范、性能规范和可靠性规范三个方面来探讨工业机器人行业的规范条件。

一、安全规范安全是工业机器人应遵循的首要规范条件。

在使用工业机器人的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以下安全规范:1. 作业人员安全:操作人员应接受相关培训,熟悉机器人的操作原理和安全规范,避免操作失误,确保人员的安全。

2. 设备安全:机器人应具备防护罩、传感器和急停装置等安全设备,以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3. 人机协同安全:工业机器人应具备人机协同能力,能够与作业人员实现安全合作,避免意外伤害的发生。

4. 环境安全:机器人应适应各种工作环境,并能在恶劣的工况中正常运行,确保机器人及周围环境的安全。

二、性能规范工业机器人的性能规范是其能够满足工业生产需求的基本要求。

以下是工业机器人的性能规范:1. 动作精度:工业机器人应具备较高的动作精度和重复定位精度,以保证生产过程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2. 运动速度:工业机器人应具备较高的运动速度,以提高生产效率和响应速度。

3. 负载能力:机器人应具备足够的负载能力,能够承担各种工件以及工序中的重量。

4. 灵活性和多功能性:工业机器人应具备较高的自由度和灵活性,能够适应不同的生产需求和加工工艺。

三、可靠性规范工业机器人的可靠性规范是其能够长期稳定工作的重要保证。

以下是工业机器人的可靠性规范:1. 寿命要求:工业机器人应具备较长的使用寿命,能够在长时间运行下保持良好的性能。

2. 故障率:机器人的故障率应尽可能低,能够确保生产过程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3. 维护要求:简化机器人的维护过程,减少维护所需的时间和成本,提高机器人的可靠性和可维护性。

4. 耐久性:机器人应具备良好的耐久性,能够在各种恶劣的工作条件下正常运行。

结论工业机器人行业的规范条件包括安全规范、性能规范和可靠性规范。

工业机器人行业规范

工业机器人行业规范

工业机器人行业规范工业机器人是自动化生产中一种重要的技术设备,随着工业4.0和智能制造的推进,工业机器人的应用范围和数量正不断增长。

然而,由于机器人技术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行业规范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机器人安全、质量控制、标准化等方面探讨工业机器人行业规范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机器人安全机器人安全一直是工业机器人行业面临的重大问题。

工厂现场的工业机器人大多涉及到较高的危险等级,如果不遵循安全规范,会导致人员伤亡和机器损坏等问题。

因此,对于工业机器人的安全规范要求十分严格。

从国际标准的角度来看,ISO/TS 15066覆盖了工业机器人的安全规范,该标准进一步细化了人机协作(HRC)的安全规范。

现在,大多数工业机器人生产厂商都遵循这个标准,将人机协作纳入自己的设计和使用策略中,并着重考虑了安全性、机器人启动速度、工作区域、力控功能、故障情况等多个因素。

这些方案将帮助生产商确保机器人的使用安全。

质量控制工业机器人是生产线上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他们的质量必须得到保证。

最近,ISO/TS 15066也开始涉及到无损测试、质量控制等方面,如果不符合标准,机器人可能会变得不安全或不可靠。

因此,生产商和机器人操作员需要一些测试和改进工具来确保机器人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目前,液压控制、气压控制、液压和气压混合控制、各种传感器和控制器等是质量控制和检测中常用的工具。

另外,还有一些第三方质量认证机构会对工业机器人进行认证,以保证其质量和可靠性。

因此,对于工业机器人厂商而言,必须找到合适的测试和改进工具,并确保他们进行必要的质量控制和认证。

标准化标准化是规范化管理的一种重要手段,也是工业机器人行业中不可缺少的一环。

标准化使品牌之间存在的质量、技术和设计上的差异性减少,有效提高行业的整体规模,同时也使这行业更透明和规范。

目前,机器人厂商在生产制造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循工业机器人制造行业的标准,这些标准涵盖了机器人设计、生产和操作等技术流程的流程规范。

智能工业机器人标准

智能工业机器人标准

智能工业机器人标准一、引言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智能工业机器人广泛应用于制造业,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和降低了生产成本。

为了规范智能工业机器人的研发、应用和维护,本文提出了以下标准。

二、机器人硬件标准1. 机器人本体:应符合结构紧凑、刚度大、承载能力强、运动精度高等要求,根据实际应用场景选择合适的类型和尺寸。

2. 传感器:包括视觉、触觉、力觉、距离等传感器,应具备高精度、高可靠性、抗干扰能力强等特点。

3. 驱动器:应选用性能稳定、易于控制的驱动器,确保机器人的运动性能和定位精度。

4. 控制器:应具备强大的运算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能够实现复杂的运动控制和数据处理。

三、机器人软件标准1. 操作系统:应选用成熟的操作系统,如ROS(Robot Operating System)等,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2. 编程语言:推荐使用Python或C++等编程语言,实现机器人的运动控制和数据处理。

3. 软件架构:应采用模块化、层次化的软件架构,方便维护和升级。

4. 软件开发工具:应提供易用的软件开发工具,如IDE等,方便开发人员进行开发和调试。

四、机器人安全标准1. 防电击:机器人应具备防电击功能,确保操作人员安全。

2. 防碰撞:机器人应具备防碰撞功能,避免机器人与其他设备或人员发生碰撞。

3. 紧急停止:机器人应配备紧急停止按钮,能够在紧急情况下迅速停止机器人的运动。

4. 防护措施:机器人周围应设置防护栏、安全门等防护措施,确保操作人员和机器人安全。

五、机器人应用标准1. 应用领域:智能工业机器人应适用于汽车制造、电子设备制造、塑料制品制造等制造业领域。

2. 应用流程:应明确机器人的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确保操作人员能够正确使用机器人。

3. 应用案例:应有典型的应用案例,以便其他企业或机构借鉴和参考。

六、机器人可靠性标准1. 环境适应性:智能工业机器人应能够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稳定运行,包括温度、湿度、气压等。

2. 耐久性:机器人应具备较长的使用寿命,确保长期稳定运行。

(完整word版)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市场现状与特点

(完整word版)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市场现状与特点

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市场现状与特点目前大多数国内机器人厂商业务集中于此,竞争激烈从产业链的角度看,机器人本体(单元)是机器人产业发展的基础,而下游系统集成则是机器人商业化、大规模普及的关键。

只有机器人裸机是不能完成任何工作的,需要通过系统集成之后才能为终端客户所用。

系统集成方案解决商处于机器人产业链的下游应用端,为终端客户提供应用解决方案,其负责工业机器人软件系统开发和集成,是工业机器人自动作业的重要构成。

在我国,系统集成商多是从国外购臵机器人整机,根据不同行业或客户的需求,制定符合生产需求的解决方案。

系统集成想从小做大规模并不容易。

系统集成企业的工作模式是非标准化的,从销售人员拿订单到项目工程师根据订单要求进行方案设计,再到安装调试人员到客户现场进行安装调试,最后交给客户使用,不同行业的项目都会有其特殊性,很难完全复制。

如果专注于某个领域,可以获得较高的行业壁垒,但这个壁垒也使系统集成企业很难跨行业去扩张,其规模也很难上去。

尽管存在诸多障碍,近年来国内还是涌现一批系统集成行业的佼佼者。

国际机器人系统集成企业主要有kuka、abb、发那科、科马、锐驰机器人、徕斯等。

国内涉足下游集成应用领域的上市公司包括新松机器人、博实股份、天奇股份、广州数控、埃斯顿等,其中新松机器人为国内最大的系统集成商,主要从事工业机器人及自动化成套装备系统的研发、制造。

新三板公司有伯朗特、林克曼、拓斯达等。

机器集成产业现状机器人系统集成商作为中国机器人市场上的主力军,普遍规模较小,年产值不高,面临强大的竞争压力。

根据GGII的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9月,中国机器人相关企业428家,其中系统集成商就占88%,并且从相关市场数据来看,现阶段国内集成商规模都不大,销售收入1个亿以下的企业占大部分,能做到5个亿的就是行业的佼佼者,10个亿以上的全国范围屈指可数。

一般工业是指非汽车行业。

目前汽车行业的自动化程度比较高,供应商体系相对稳定。

首批15家符合《工业机器人行业规范条件》企业名单公布

首批15家符合《工业机器人行业规范条件》企业名单公布

全 、航 运安 全 和生 态安 全 。
6月26 E1,《江苏 省超 低能 耗 被 动式 建 筑 技 术导
6 8 墙材革新与建筑节能 2018.7
信 息博 采

lnform ation Collection
国家机器人创新中心启动
广东实施固废污染防治三年行动计划
6月19日,国家 机 器人创 新 中心启动 会在 沈 阳举
广 东省环境保 护厅 Et前 印发 《固体废 物 污染
行 。该 中心 由中科 院沈 阳 自动化 研 究 所 和 哈尔 滨 工 防治 三 年 行 动 计 划 (2018—2020年 )》,提 出 ̄1J2020
装 备股份有限公司、广州数控设备有限公司、上海 征因地制宜 选用好 氧发 酵 、工业 制砖 、水 泥窑协 同焚
新 时达 机 器人 有 限公 司 、青 岛诺 力达 智 能 科 技 有 限 烧 、热电厂及热 力厂掺烧 等方式进 行资源化处理 。 公司 、南京熊猫 电子装备有限公司、沈 阳新松机 器
人 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昆山佰奥智能装备股份有 行业标准《建筑垃圾再生砂粉》征求意见
限公 司、江苏长虹智能装备集团有 限公司、安徽巨
近 日,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标准质量部公示了
一 自动化装备有 限公司、巨轮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 《建筑垃圾再 生砂粉》(2016—1372T-JC)征求意见
司、青岛宝佳 自动化设备有 限公司 、浙江万丰科 技 稿 。该 标 准 由建筑 材 料工业技 术情 报研 究 所 等 单位
开发股 份有 限公 司。
负责起 草 。征 求意见 截 至 2018年8月1 1日。
水利部启动全国河湖采砂专项整治
建卫陶绿色工厂评价导则征求意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业机器人产业规范条件(讨论稿)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司.2016年6月28日工业机器人产业规范条件一、总则(一)为进一步加强工业机器人产业管理,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工业机器人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产业政策和行业规划,依据优化布局、规范秩序、保障质量、安全管理、推动创新、分类指导的原则,制定本规范条件。

(二)国家鼓励企业做优做强,加强技术和管理创新,全面建立现代制造模式,提高工业机器人设计制造水平、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提升我国制造行业的安全生产、环境保护和职业健康管理水平。

(三)国家对符合本规范条件的企业所生产的工业机器人整机、工业机器人集成系统及关键零部件实行市场准入制度,即企业在申请工业机器人整机、工业机器人集成系统及关键零部件的产品质量认证后,其生产的工业机器人整机、工业机器人集成系统及关键零部件才符合本规范条件。

二、基本要求(四)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注册的独立法人,取得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核发的且在有效期内的营业执照。

(五)具有独立设计、生产、销售和/或服务能力。

(六)应具有固定的生产场所,并与企业的生产规模相适应。

(七)主营业务是工业机器人整机、工业机器人集成系统及关键零部件的设计、生产、销售和/或服务能力。

(八)企业有良好的资信和公众形象,有良好的履约能力、近三年无触犯国家法律法规的行为。

.三、生产设施、设备、检测和校准要求(九)应具备与所生产工业机器人整机、工业机器人集成系统及关键零部件相适应的生产线装配设施、起重设施、厂内运输设施、厂房和仓库等生产设施,并应具有良好的供电、供水、供气能力。

(十)应具备与生产规模相适应的加工设各、机加工设备、喷涂设备等主要生产设备,其性能和精度应能满足工业机器人整机、工业机器人集成系统及关键零部件相适应的生产的要求。

(十一)应具备满足工业机器人整机、工业机器人集成系统及关键零部件相适应的过程和出厂检测设备等,所有检测设备都需要有CNAS/CMA认可的有效校准报告。

各过程的检测项目满足国家/行业标准要求。

四、生产管理能力要求(十二)企业生产管理体制和生产组织形式应与生产流程、质量控制等相适应。

(十三)应按照精细化管理和生产的要求建立工程计划管理体系,能够进行生产能力测算、生产资源与生产任务的量化平衡分析,具有企业标准作业周期和作业指导书。

(十四)企业应建立与工业机器人及其相关产品或系统研发相适应的产品设计开发流程和技术管理体系,建立产品设计规范,建立产品开发信息数据库。

(十五)应具有与生产技术相适应的信息化管理和信息集成能力,建立工业机器人及其相关产品或系统生产基础数据管理体系和分析系统。

五、技术创新和产品要求(十七)主要产品具有技术知识产权。

(十八)企业应具有自主研发和创新能力,年度研发经费投入不低于主营业务收入的3 %。

(十九)企业所生产的工业机器人整机、工业机器人集成系统或关键零部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要求,以及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安全、环保、节能等方面的要求。

.(二十)企业研发生产的工业机器人、所采用的关键零部件(例如传感器、伺服电机、减速器、控制器等)或工业机器人集成系统(例如焊接系统、喷涂系统、打磨系统等)应获得国家机器人检测与评定中心和/或机器人检测认证联盟认可。

(二十一)企业研发生产的工业机器人、集成系统或关键零部件产品需提供保质期指标。

(二十二)企业研发生产的产品应符合知识产权方面的法律规定。

(二十三)平均无故障时间和平均修复时间不低于国家相关的技术指标和要求。

六、人员要求(二十四)应建立企业发展规划、经济分析、风险控制、市场营销等方面的专业化管理队伍。

(二十五)企业应配备相应的技术人员,技术人员应占企业员工总数不少于 30 %。

(二十六)研究开发人员的配备应(有生命周期内的技术人员)至少涵盖企业产品开发的六个方面:新产品技术研发、产品试制、产品分析、测试分析、国内外同类产品技术发展跟踪、企业标准制修订等。

(二十七)企业的关键技术岗位、生产岗位、管理岗位,应经过国家或机器人行业认可的专业机构的培训,并获得培训证书或资格证书,根据要求定期复训。

七、质量保证体系(二十八)已建立完备的质量管理体系,通过国家认可的第三方认证机构认证。

(二十九)应制定企业质量方针及质量目标,并建立采购质量控制制度、过程质量控制制度、库房及原材料管理制度、质量信息管理制度、技术管理制度、外包(外协)管理制度等。

(三十)应设立与所生产工业机器人、关键零部件或集成系统产品相适应的质量检验部门并配备专职质检人员,质检人员应具备相关岗位任职资格。

归档保存相应产品的生产过程中全部检验资料和全套完工图样。

(三十一)工业机器人、关键零部件交付时应有国家机器人检测与评定中心颁发的检验合格证书;工业机器人集成系统交付时应有国家机器人检测与评定中心的评估报告,并建立质量追溯和责任追究体系。

.(三十二)企业任何自我符合性声明的数据及报告所涉及的场地、设备、人员应获得国评中心和机器人检测认证联盟认证机构的认可。

八、安全生产、节能环保、职业健康和社会责任(三十三)企业应按《安全生产法》和《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规定的要求,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并通过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评审。

近两年内未发生重大安全责任事故。

(三十四)企业应按《职业病防治法》、 OHSAS18000系列标准或GB/T28000系列标准建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确保工作场所各种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强度)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并做好职业健康监护及档案管理工作。

(三十五)企业应合法、诚信经营,依法纳税,用工制度应符合《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并按国家有关规定交纳各项社会保险费。

(三十六)企业的生产过程应符合工业机器人及关键零部件认证过程中认证机构对工厂检查及获证后监督的要求,以保证型式试验产品与生产产品之间的一致性。

(三十七)工业机器人及关键零部件应符合认证机构(通过国评中心和机器人检测联盟认可的认证机构)对获证后的产品进行监督抽样的要求,以保证产品的一致性。

九、售后管理要求(三十八)应具有完整的售后服务管理体系和保修(包修)制度,为用户提供相应的操作培训和维修服务。

十、附则(三十九)本规范条件由工业和信息化部负责解释,并根据行业发展情祝适时进行修订。

日起实施。

XX月XX年 2016 (四十)本规范条件自附录一:机器人整机企业规范条件的附加要求二、基本要求(四)营业执照的经营范围须包涵相对应机器人整机的设计、生产、销售和/或服务。

(五)依据设计、生产、销售和/或服务能力,按以下四个等级进行评估:一级企业:具有独立设计、生产、销售和服务能力;总人数大于等于100人;二级企业:具有独立设计、生产、销售和服务能力:总人数大于等于70人;三级企业:具有独立设计、生产、销售或服务能力中的两项以上;总人数大于等于30人;四级企业:具有独立设计、生产、销售或服务能力;总人数小于30人。

(七)依据主营业务的营业额占企业总营业额的比例,进行以下四个等级的评估:一级企业:主营业务的营业额占企业总营业额的80%及以上;二级企业:主营业务的营业额占企业总营业额的50%及以上;三级企业:主营业务的营业额占企业总营业额的30%及以上;四级企业:主营业务的营业额占企业总营业额的30%以下。

三、生产设施、设备、检测和校准要求(十一)应至少包括下表所列的检测设备。

出厂检测设备校准周期最低为半年一次,过程检测设备校准周期最低为每年一次。

检测设备用途备注量程及精度高于产品设计要求运动测试仪过程及出厂检测量程及精度高于产品研发过程中测试要求过程检侧三坐标检测仪量程及精度覆盖产品设计指标要求耐压仪出厂检测量程及精度搜盖产品设计指标要求接地电阻测试仪出厂检测量程及精度覆盖产品设计指标要求气密性测试仪出厂检测四、生产管理能力要求(十五)依据企业资源计划(ERP )系统普及率及数字化设计工具普及率,进行以下四个等级的评估:一级企业:企业资源计划(ERP)普及率应达到95%及以上;数字化设计工具普及及以上;95%率应达到.二级企业:企业资源计划(ERP)普及率应达到70%及以上;数字化设计工具普及率应达到75%及以上;三级企业:企业资源计划(ERP)普及率应达到40%及以上;数字化设计工具普及率应达到45%及以上;四级企业:企业资源计划(ERP)普及率应达到40%及以下;数字化设计工具普及率应达到45%及以下。

五、技术创新和产品要求(十六)依据机器人相关的发明专利、使用新型专利及软件著作权的数量,进行以下四个等级的评估:一级企业:近三年至少有10个发明专利,或者16个使用新型专利,或者16项软件著作权。

二级企业:近三年至少有 8个发明专利,或者12个使用新型专利,或者12项软件著作权。

三级企业:近三年至少有 4个发明专利,或者 8个使用新型专利,或者 8 项软件著作权。

四级企业:近三年至少有 1 个发明专利,或者 6个使用新型专利,或者 6 项软件著作权。

(十七)依据年度研发经费投入的比例,进行以下四个等级的评估:一级企业:年度研发经费投入不低于主营业务收入的 5 %;二级企业:年度研发经费投入不低于主营业务收入的 4 %;三级企业:年度研发经费投入不低于主营业务收入的 3 %;四级企业:年度研发经费投入低于主营业务收入的 3 %。

(十八)整机产品应符合工业机器人通用标准及产品标准,通用标准至少包括: GB11291.1 工业环境用机器人安全要求第 1 部分:机器人;GB5226.1 机械安全机械电气设备第 1 部分:通用技术条件;JBT 8896 工业机器人验收规则;JBT 10825 工业机器人产品验收实施规范;GB-T 12642 工业机器人性能规范及其试验方法;GBT 20868 工业机器人性能试验实施规范;GB/T 14284-1993 工业机器人通用技术条件。

(十九)应获得国家机器人检测与评定中心和/或机器人检测认证联盟的产品认证。

(二十)依据产品的保质期,对企业进行以下四个等级的评估:一级企业:产品保质期不低于 10 年;二级企业:产品保质期不低于 5 年;三级企业;产品保质期不低于 2 年;年。

2 四级企业:产品保质期低于(二十二)依据平均无故障时间和平均维修时间,对企业进行以下四个等级的评估:一级企业:平均无故障时间:不低于 80000 小时;平均维修时间:不高于0.5小时;二级企业:平均无故障时间:不低于 40000 小时;平均维修时间:不高于0.5小时;三级企业:平均无故障时间:不低于 16000 小时;平均维修时间:高于0.5小时;四级企业:平均无故障时问:低于 16000 小时;平均维修时间:高于0.5小时;六、人员要求(二十四)依据企业技术人员占企业员工总数的比例,进行以下四个等级的评估:一级企业:技术人员应占企业员工总数不少于50 %;二级企业:技术人员应占企业员工总数不少于40%;三级企业:技术人员应占企业员工总数不少于 35% ;四级企业:技术人员应占企业员工总数少于 35 %,至少 3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