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浙江温州滨海工业园区投资环境报告

合集下载

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滨海园区概况

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滨海园区概况

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滨海园区概况分析一、滨海园区概况经济技术开发区于1992年3月16日经国务院批准设立,是浙江南部唯一的国家级开发区。

1998年和2000年,省级的温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和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滨海园区相继设立。

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建区14年来,龙湾园区全部建成,温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已建成起步区0.5平方千米和启动区0.7平方千米,使温州开发区形成了“一区三园”联动发展的格局和“三园合一”的管理体制,总规划面积将近40平方公里。

我市城市东部将划分为五大功能区,根据目标,五年后,这里将成为全省领先、全国一流的现代化滨海新城区。

近日,市委办、市府办下发这五大功能区的开发建设和管理实施方案。

温州城市东部五大功能区由西向东依次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龙湾中心区、空港新区、瓯江口新区和滨海新区。

滨海新区包括滨海园区、民科基地和沙城镇、天河镇和海城街道,区域面积109平方公里,总人口14.6万。

滨海园区位于东海之滨、瓯江口南岸,离温州市行政管理中心21公里,温州铁路货运站13公里。

龙湾拥有大型港区2个,即龙湾作业区、灵昆作业区,温州港拥有大小泊位33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4个吨位达到6.2万吨。

滨海园区规划面积30平方公里,北邻温州机场,南接瑞安丁山,西邻滨海大道,东至沿海规划围垦大堤。

起步区6平方公里(五大道十六路)。

天成围垦吹填工程以于2011年11月24日开工。

滨海新区的开发建设坚持从实际出发,拟分三期用15年时间开发。

起步区创造了惊人的建设速度,计划5年建成结果仅用了3年多时间。

永强机场南侧滨海大道以东,北起滨海一路,南至纬十二路,西起滨海大道,东到滨海塘河,规划总用地面积为14.99平方公里,其中建设用地面积为1353.83公顷。

园区就业人口9.78万人,居住人口7.6万,区内有大面积公园与道路水系配合形成绿化系统,分别延伸到东南面大罗山景区和西南面湿地风景旅游区,构成天然的绿化和生态系统,是一个先进加工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商贸服务、生活居住配套等协调发展,城市功能布局合理、设施完善、环境优美的人性化现代工业社区。

对温州进行考察后报告温州vts报告线示意图

对温州进行考察后报告温州vts报告线示意图

对温州进行考察后报告温州vts报告线示意图4月下旬,我们市委党校经干班几名同学对浙江省温州、台州、宁波三市的民营经济发展状部分进行了考察,考察期间分别与三市有关方面的专家进行了座谈,还参观了浙江康奈集团等著名民营企业。

总的感觉,三市民营经济十分发达,各具特色,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其发展民营经济的经验,对于拓宽我市经济发展的视野,推进民营经济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三市民营经济的发展情况一、温州温州地处浙江省沿海南部,总人口730万。

改革开放前的温州由于地处战略前沿,国家投入很少。

从49年到78年,累计投入不到7亿元,加上资源贫乏,人均耕地不到0.4亩,交通闭塞,经济比较落后,1978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仅为113.5亿元,财政收入1.35亿元,农民人均收入113.5元,改革开放后,温州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形成了以家庭经营为基础,以家庭工业和联户工业为支柱,以专业市场为依托的经济发展模式--温州模式,实现了经济上的腾飞。

到2001年,全市GDP总量为933亿元,财政收入95.1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684元。

二、台州台州市地处浙江沿海中部,总人口546万。

历史上台州是一个传统农业地区,工业基础薄弱。

1978年国内生产总值仅为10.1亿元,财政收入不足1.2亿元。

改革开放后,该市大力开拓市场,发展民营经济,工业经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特别是"八五"期间,全市GDP年均递增25%。

1999年市区经济实力位居全国大中城市第41位。

2000年全市GDP总量675亿元,实现财政收入53.2亿元?2001年为74亿元?。

到2000年底,全市产值500万元以上的民营企业有1820家,其中上亿元企业54家,基本上形成了以面大量广的个体私营企业为基础,以机制灵活的股份合作企业为中坚力量,以规范化的股份制企业为龙头骨干的企业组织结构,民营经济占了台州工业经济总量的90%以上,成为台州的经济主体。

温州产业分析

温州产业分析

温州产业分析一、温州市产业概况1.温州产业现状根据2011年温州市政府工作报告,预计2010年温州市生产总值达到2900亿元,是2005年的1.8倍,年均增长11%,三次产业比重由4.1∶54.4∶41.5调整到2.8∶53.1∶44.1。

温州市主要产业相对集聚在瓯江、飞云江和鳌江的河口三角洲地区和沿海平原,初步形成“一带两区”的产业布局雏形。

一带:以组团和轴线分布为特色的沿海产业集聚带,集聚了全市约 85% 的 GDP 、 90% 的工业总产值、 95% 的服务业增加值。

二区分别指内陆山地经济区与海洋岛屿经济区。

根据温州市第二次经济普查主要数据公报,2008年末,全市共有工业企业法人单位31051个,工业企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年平均数141.01万人。

在工业企业法人单位中,国有企业及国有独资公司101个,占0.3%;集体企业320个,占1.0%;私营企业25604个,占82.5%;港、澳、台商投资企业161个,占0.5%;外商投资企业426个,占1.4%;其余类型企业4439个,占14.3%。

在工业企业法人单位中,采矿业76个,制造业30417个,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558个,分别占0.2%、98.0%和1.8 %。

2008年,工业企业法人单位主营业务收入总量较大的县(市、区)依次为:乐清、龙湾、瑞安、鹿城、瓯海、永嘉。

工业企业利润总额中,超过15亿元的县(市、区)有6个,依次为:乐清、龙湾、瑞安、永嘉、瓯海、鹿城。

2009年温州工业总产值5377.06亿元,比上年增长1.1%;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7672家,实现工业总产值3640.21亿元,比上年增长0.4%。

其中,轻工业产值1264.47亿元,下降1.5%;重工业产值2375.75亿元,增长1.4%。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值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比重67.7%。

全市拥有工业销售产值超亿元的企业692家,实现工业产值1975.48亿元,增长3.9%,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54.3%。

温州环境调查报告

温州环境调查报告

温州环境调查报告温州环境调查报告一、引言温州市位于浙江省东南沿海,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独特文化的城市。

然而,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温州的环境问题也日益凸显。

本篇报告旨在对温州市的环境状况进行调查和分析,为解决环境问题提供参考和建议。

二、大气污染1. 空气质量指数根据调查数据显示,温州市的空气质量指数(AQI)在过去几年中呈现出波动上升的趋势。

尤其在冬季,大气污染问题更为严重,主要污染物包括PM2.5和二氧化硫。

这主要源于工业排放、交通尾气和燃煤等因素。

2. 燃煤污染温州市的燃煤污染也是一个严重的问题。

尽管政府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推广清洁能源和提高燃煤厂的排放标准,但仍然存在一些老旧工厂和居民区使用低质量煤炭的情况。

这导致了大量的二氧化硫和颗粒物排放,对空气质量造成了严重影响。

三、水污染1. 河流和湖泊温州市的河流和湖泊普遍存在水污染问题。

工业废水和农业面源污染是主要原因之一。

许多工厂未能合规排放废水,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和重金属超标。

此外,农民过度使用化肥和农药,使农田排放的污染物进入水体,对水生态系统造成破坏。

2. 地下水调查数据显示,温州市的地下水也受到严重的污染。

主要污染物包括重金属、农药和有机物。

这主要源于工业废水和农业活动。

地下水的污染不仅威胁到人们的饮用水安全,还对农田灌溉和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影响。

四、噪音污染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温州市的噪音污染问题日益突出。

主要噪音源包括交通噪音、工地施工噪音和社区娱乐设施噪音。

长期暴露在高噪音环境下会对人们的身心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如睡眠障碍、心血管疾病和精神压力等。

五、建议和展望为了改善温州市的环境状况,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 加强监管和执法力度,确保工业企业和农业生产者合规排放废水和废气。

2. 推广清洁能源,减少对煤炭的依赖。

同时,提高燃煤厂的排放标准,确保燃煤污染得到有效控制。

3. 加强农业面源污染的治理,推广有机农业和科学施肥技术,减少化肥和农药使用量。

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滨海园区概况

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滨海园区概况

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滨海园区概况分析一、滨海园区概况经济技术开发区于1992年3月16日经国务院批准设立,是浙江南部唯一的国家级开发区。

1998年和2000年,省级的温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和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滨海园区相继设立。

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建区14年来,龙湾园区全部建成,温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已建成起步区0.5平方千米和启动区0.7平方千米,使温州开发区形成了“一区三园”联动发展的格局和“三园合一”的管理体制,总规划面积将近40平方公里。

我市城市东部将划分为五大功能区,根据目标,五年后,这里将成为全省领先、全国一流的现代化滨海新城区。

近日,市委办、市府办下发这五大功能区的开发建设和管理实施方案。

温州城市东部五大功能区由西向东依次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龙湾中心区、空港新区、瓯江口新区和滨海新区。

滨海新区包括滨海园区、民科基地和沙城镇、天河镇和海城街道,区域面积109平方公里,总人口14.6万。

滨海园区位于东海之滨、瓯江口南岸,离温州市行政管理中心21公里,温州铁路货运站13公里。

龙湾拥有大型港区2个,即龙湾作业区、灵昆作业区,温州港拥有大小泊位33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4个吨位达到6.2万吨。

滨海园区规划面积30平方公里,北邻温州机场,南接瑞安丁山,西邻滨海大道,东至沿海规划围垦大堤。

起步区6平方公里(五大道十六路)。

天成围垦吹填工程以于2011年11月24日开工。

滨海新区的开发建设坚持从实际出发,拟分三期用15年时间开发。

起步区创造了惊人的建设速度,计划5年建成结果仅用了3年多时间。

永强机场南侧滨海大道以东,北起滨海一路,南至纬十二路,西起滨海大道,东到滨海塘河,规划总用地面积为14.99平方公里,其中建设用地面积为1353.83公顷。

园区就业人口9.78万人,居住人口7.6万,区内有大面积公园与道路水系配合形成绿化系统,分别延伸到东南面大罗山景区和西南面湿地风景旅游区,构成天然的绿化和生态系统,是一个先进加工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商贸服务、生活居住配套等协调发展,城市功能布局合理、设施完善、环境优美的人性化现代工业社区。

地域分工案例分析(浙江温州).ppt

地域分工案例分析(浙江温州).ppt


(四)规划实施对策 1、设立各具特色的产业园区针对温州现有皮鞋、 服装、打火机、眼镜、锁具、灯具等传统产业及 未来可能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设置专门的产业园 区,形成集科研、产品开发、生产、销售一体化 发展的产业链带,增强产品市场竞争能力,并对 这些主要产业和工业园区制订相应的扶持政策, 促使其迅速发展。2、改变企业隶属管理关系,各 开发区、工业区中的企业可保持原有的隶属关系 不变,或取消所有的企业隶属管理,给企业松绑, 统一由工商部门进行管理,使企业按专业分工和 产业分区合理流动,最大发挥产业集聚效应架
(一)形成都市区“一带一核二中心”的经济格局,根据温州工业布局现状, 其发展的基本目标是:促进温州沿海工业地带的形成,稳定地域产业 分工,加快产业结构升级,提升温州、乐清、瑞安等工业中心的竞争 能力,逐步完善地方工业体系建设。依据温州经济发展特点,在未来 10年内,区域经济将采取加强中心、扩展两翼的战略,形成“一带一 核二中心”的经济格局。1、“一带”指温州沿海工业走廊,为温州 市一级发展轴线,依托规划的沿海高速公路(甬台温高速、东海大道)、 宁温福沿海铁路温州段,形成由温州、乐清、瑞安和龙港-鳌江四个 城市工业中心和诸多工业城镇组成,产业以加工工业为主的城镇带。 “一核”包括温州市区、瓯北和七里地区。作为区域性商贸中心,该 区工业布局和空间结构调整应与第三产业发展相结合,重点加强温州 经济技术开发区、温州高科技园区、“中国鞋都”工业园区、滨海工 业新区、扶贫开发区、瓯海经济开发区等多个产业园区的建设。“二 中心”——北部乐清工业中心,是“温州模式”发祥地和温州工业实 力较强的城镇,工程技术、光机电一体化等产业,形成特色明显的加 工工业生产基地。——南部瑞安工业中心。温州农村工业化地区,以 机械、轻纺和化工为主导产业,重点发展包装机械、制药机械、缝纫 机械、建筑机械、食品机械、石化机械行业,建设特色工业园区 。

温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温州市工业园区入园标准及评估办法的通知

温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温州市工业园区入园标准及评估办法的通知

温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温州市工业园区入园标准及评估办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温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05.05.23•【字号】温政办〔2005〕83号•【施行日期】2005.05.2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宏观调控和经济管理正文温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温州市工业园区入园标准及评估办法的通知温政办〔2005〕83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各有关单位:《温州市工业园区入园标准及评估办法》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请认真贯彻执行。

附件:1.温州市各工业园区重点发展方向2.分行业容积率参照值表二〇〇五年五月二十三日温州市工业园区入园标准及评估办法为了进一步贯彻《关于严格土地管理切实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的通知》(浙政发〔2004〕37号)精神,认真落实《关于加强工业园区建设管理的若干意见》(温政发〔2004〕33号)、《温州市工业产业布局导向规划》,规范全市工业园区工作流程,建立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机制,实现土地的集约高效利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特制订本办法。

一、本办法的适用范畴。

本办法适用于全国开发区(园区)清理整顿后,省政府予以保留的我市各类开发区和工业园区,以及今后国务院、省政府批准设立的开发区和工业园区。

上述区域内属于村集体经济组织的二产返还用地和全市范围内各工业功能区块的管理可参照本办法。

根据我市目前各工业园区现状,分为以下三类:一类: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滨海园区、温州鹿城轻工特色园区、浙江省瓯海经济开发区;二类:浙江省瑞安经济开发区、浙江省乐清经济开发区、乐清虹桥科技园区、瓯北泵阀工业园区、温州扶贫经济开发区;三类:浙江省平阳经济开发区、平阳昆阳服饰工业园区、苍南灵溪示范工业园区。

二、明确各工业园区产业导向。

各工业园区管委会要根据《温州市工业产业布局导向规划》,进一步明确本园区重点发展方向(见附件1)及严格限制的行业,并要严把准入关,加快园区主导产业及相关产业的集聚,提高园内企业的协作和配套程度。

2019年度第一批温州市建设工程瓯江杯奖(优质工程)

2019年度第一批温州市建设工程瓯江杯奖(优质工程)
2019年度第一批温州市建设工程“瓯江杯”奖(优质工程)获奖名单
一、房建工程
序号
工程名称(全称)
建筑面积m2
/层数
施工单位
项目
经理
建设单位
(全称)
设计单位
(全称)
监理单位
(全称)
质监单位
(全称)
主承建单位
参建单位
1
温州医科大学眼视光医教楼改扩建工程
49181
22层
温州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①航天科工广信智能技术有限公司
张建军
温州医科大学仁济学院
中国建筑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浙江求是工程咨询监理有限公司
温州市洞头区建设工程质量与施工安全监督站
6
温州滨海新城投资集团总部工程
137256
21层
温州东瓯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①浙江视野环境艺术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②浙江省武林建筑装饰集团有限公司
沈春明
温州滨海新城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温州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②温州市设备安装公司
郑胜春
温州医科大学
浙江求新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温州市建设监理有限公司
温州市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
2
金融集聚区(12-06地块)危旧房改造(安置联建)工程
81474
17层
温州诚博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①浙江视野环境艺术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②苏柏科技有限公司
吴君丰
温州市滨江建设投资有限公司
温州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温州市建设监理有限公司
温州市鹿城区工程质量监督站
34
帝邦鞋业有限公司厂房扩建工程
19790
5层
浙江新邦建设股份有限公司
戴晓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0
57
50Biblioteka 48494034
30
20
10
0 25%分位
中位值
75%分位
平均值
分位 年人均利润(万元/RMB)
25%分位 34
4. 行业人均成本分析
中位值 48
75%分位 57
平均值 49
人均成本(万元/RMB)
60
57
50
48
49
40
34
30
20
10
0 25%分位
中位值
75%分位
平均值
分位 年人均成本(万元/RMB)

14.0% 12.0% 10.0%
8.0% 6.0% 4.0% 2.0% 0.0%
11.3% 一季度
同比市场规模增长率
4.9%
4.7%
二季度
三季度
12.5% 四季度
同比去年 增长率
2. 行业人均产出
一季度 11.3%
二季度 4.9%
三季度 4.7%
四季度 12.5%
年人产出(万元/RMB)
更多内容敬请浏览正文……
中国薪酬网--数据部
目录
一、市场规模分析---------------------------------------------------------------1 1.行业规模分布 2.企业性质分布 3.人才学历分布 4.企业营业额分布 二、行业前景分析---------------------------------------------------------------3 1.行业市场规模增长率 2.行业人均产出 3.行业人均利润 4.行业人均成本分析 三、行业薪酬水平---------------------------------------------------------------3 1.各层级薪酬水平 1)总经理层薪酬水平 2)总监层薪酬水平 3)经理层薪酬水平 4)主管层薪酬水平 5)专业人员层薪酬水平 6)普通员工层薪酬水平 7)基础操作层薪酬水平 2.本行业薪酬结构分布 四、行业薪酬增长率及城市差异-------------------------------------------------32 五、行业各层级离职率----------------------------------------------------------34 六、行业补贴调研分析----------------------------------------------------------35 七、行业福利调研分析----------------------------------------------------------43 八、行业毕业生水平分析--------------------------------------------------------47 九、附录------------------------------------------------------------------------65 1.调研方法简介 2.数据有效时间及薪酬口径 3.名词解释 4.关于中国薪酬网

行业人才学历分布
博士及以上 3%
硕士 5%
本科 38%
高中及以下 28%
专科 26%
4. 企业营业额分布
5亿以 44%
企业营业额分布
30亿及以上 4% 10亿及以上 15%
5亿及以上 37%
info@
第2页
薪酬网
一、行业前景分析 1. 行业市场规模增长率
25%分位 12
中位值 21
350
324
300
259
250
235
200
150
133
100
50
0 25%分位
中位值
75%分位
平均值
分位 年人产出(万元/RMB)
info@
25%分位 133
中位值 259
75%分位 324
平均值 235
第3页
薪酬网

3. 行业人均利润
年人均利润(万元/RMB)
3、市场前景:从用户的地域分布和消费能力等因素,来分析行业研究报告 行业的市场分布情况,并对消费规模较大的重点区域市场进行深入调研,具 体包括该地区的消费规模及占比、需求特征、需求趋势……该部分内容呈现 形式为“文字叙述+数据图表(表格、饼状图)”。
4、人力成本:通过对行业人力资源供给情况,给出不同用户群体对行业研 究报告产品的消费规模及占比,同时深入调研各类各部门薪酬水平,薪酬结 构,并对未来几年人力成本对行业研究报告产品的消费规模及增长趋势做出 预测,从而有助于行业研究报告厂商把握各类用户群体对行业研究报告产品 的需求现状和需求趋势。该部分内容呈现形式为“文字叙述+数据图表(表 格、饼状图)”。
2、公司分布:从多个角度,对公司进行分类,给出不同种类、不同档次、 不同区域、不同应用领域的行业研究报告产品的消费规模及占比,并深入调 研各类细分产品的市场容量、需求特征、主要竞争厂商等,有助于客户在整 体上把握行业研究报告行业的产品结构及各类细分产品的市场需求。该部分 内容呈现形式为“文字叙述+数据图表(表格、饼状图)”。
2019
浙江温州滨海工业园区 投资环境分析报告
版权所有:薪酬网-数据部
序言
本报告从以下几个角度对行业情况进行分析研究:
1、市场规模:通过对过去连续五年中国市场行业研究报告行业消费规模及 同比增速的分析,判断行业研究报告行业的市场潜力与成长性,并对未来五 年的消费规模增长趋势做出预测。该部分内容呈现形式为“文字叙述+数据 图表(柱状折线图)”。
薪酬网
一、市场规模分析
1. 行业规模分布
行业规模分布
2000人及以上 9%
500人以下 44%
500人及以上 31%

1000人及以上 16%
2. 企业性质分布
企业性质分布
国有 7%
合资 30%
外资 25%
民营 38%
info@
第1页
薪酬网
3. 行业人才学历分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