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脏疾病常用临床检验

合集下载

肝脏疾病常用检查PPT课件

肝脏疾病常用检查PPT课件

(七)肝功能实验检查项目的选择与应用
检验肝功能的目的在于探测肝脏有无损害、查明原因、 判断预后以及鉴别黄疸等。因此,肝功能试验的临床 应用对于诊断、治疗、预后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肝 功能试验种类繁多,不下数百种,但是一种试验只能 探查肝脏的某一种功能,没有一种试验能全面反映肝 脏的一切功能。因此,为了得到比较正确的结论,应 做若干种试验,必要时要反复复查。同时对肝功能试 验的评价,必须结合临床表现全面考虑,避免片面性 及主观性。此外,也要注意节约人为物力及财力,有 的放矢地选择性做必要的肝功能试验是重要的。
尿中胆素原
增多
不定或升高
减少或消失
粪中胆素原
增多
减少
减少或消失
血清 蛋白
电泳谱 脂蛋白X
正常 阴性
Alb减少,γ-球蛋白
升高 一般阴性
球蛋白明显升高 明显增高

谷丙转氨酶
正常,稍高
清 酶
碱性磷酸酶
正常

γ-谷氨酰转肽酶
正常
肝炎急性期增高 正常或轻度增高 可增高
正常或增高 明显增高 明显增高

凝血酶原时间
参考值:
成人
40-110u/L(金-阿氏法)。
儿童
<250u/L
(五)血清酶及同工酶检查
临床意义: A)ALP分布 肝、骨、肠等,主要在肝 B)ALP分布在肝细胞血窦侧和毛细胆管侧的微 绒毛上,经胆汁排入小肠,当胆汁排出不畅, 毛细胆管压力增加时,可诱发产生大量ALP, 故胆汁淤滞时,ALP升高。 C)骨骼疾病时,骨瘤、骨折恢复期ALP也可升高
肝病预后。 (2)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测定(APTT) 延长见于严重肝病、维生素K缺乏。
4、血氨测定

临床医学检验学主治医师:肝胆疾病的实验室检查一

临床医学检验学主治医师:肝胆疾病的实验室检查一

临床医学检验学主治医师:肝胆疾病的实验室检查一1、单选患者男性,23岁。

半年多来腹胀、乏力、食欲减退,查体:巩膜无黄染,无肝掌、蜘蛛痣,腹平软,肝右肋下5cm,脾侧位可扪及。

实验室检查:ALT100U(江南博哥)/L,ALB38g/L,球蛋白35g/L,胆红素正常,凝血酶原活动度为76%。

本病例诊断是().A.急性无黄疸型病毒性肝炎B.慢性轻度病毒性肝炎C.慢性中度病毒性肝炎D.慢性重度病毒性肝炎E.慢性病毒性肝炎伴肝硬化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本题考查对病毒性肝炎的诊断。

患者起病半年,体检肝大,ALT升高但是小于正常参考值的3倍,凝血酶原活动度(76%)大于70%,属于轻度慢性肝炎。

2、单选血循环中胆红素主要以哪种形式存在().A.胆红素葡萄糖醛酸酯B.胆红素-白蛋白C.胆红素-Y蛋白D.胆红素-阴离子E.滑面内质网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在血循环中胆红素主要以胆红素-白蛋白复合物的形式存在和运输。

肝细胞对胆红素的转化在滑面内质网上进行,在胆红素-尿嘧啶核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的催化下,胆红素被转化为单、双葡萄糖醛酸结合胆红素,形成水溶性的结合胆红素,结合胆红素随胆汁排泄至肠管后,在回肠末端至结肠部位,在肠道菌的作用下大部分被水解而脱下葡萄糖醛酸,还原成尿胆原。

3、单选体内生物转化作用最强的器官是().A.心脏B.肝脏C.肾脏D.胰腺E.胃肠道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在人体的新陈代谢过程中,体内物质不断代谢,产生一些生物活性物质及代谢终末产物并有外界进入的异物。

这些内生及外来物质主要在肝脏进行生物转化。

4、单选"酶-胆分离"现象常见于().A.急性心肌梗死B.恶性贫血C.急性重症肝炎D.新生儿溶血E.胆结石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急性重症肝炎时,由于大量的肝细胞坏死,血转氨酶逐渐下降而胆红素却进行性升高,称为"酶-胆分离"现象。

5、单选生物转化过程最重要的方式是().A.使生物活性物灭活B.使药物失活C.使某些药物药性更强或毒性增加D.使毒物毒性降低E.使非营养物质极性增加,利于排泄正确答案:E参考解析:生物转化过程最重要的方式是使非营养物质极性增加,利于排泄.6、单选所谓直接胆红素是指().A.与白蛋白结合的胆红素B.与葡萄糖酸结合的胆红素C.与重氮试剂直接反应的胆红素D.用加速剂催化后发生重氮反应的胆红素E.与肝细胞内Y或Z蛋白结合的胆红素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与重氮试剂直接反应的胆红素称为直接胆红素。

第2章肝脏疾病的检查项目及临床意义分析

第2章肝脏疾病的检查项目及临床意义分析

第二章肝脏疾病的检查项目及临床意义一、肝脏疾病实验室检查(一)肝脏实验室检查的临床意义1、筛选无症状肝病,判断有无肝损害2、辅助诊断各种类型肝病,评估肝病严重程度3、监测肝病进展,判断治疗效果和预后4、嗜肝病毒标志物、肝病自身抗体检查以判断病因(二)影响实验室因素1、在留取标本的过程中,受样本采集、贮运方法及是否溶血的影响2、在不同人种、个体之间存在性别、年龄、营养状况等多种影响因素(三)肝脏生化检查指标意义分述1 血清氨基转移酶:血清氨基转移酶主要包括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

ALT广泛存在于组织细胞内,以肝细胞含量最多,其次为心肌,脑和肾组织。

组织中ALT位于细胞质,其肝内浓度较血清高3000倍,是反映肝细胞损害的敏感指标。

AST主要分布于心肌,其次为肝脏、骨骼肌和肾脏等组织,存在于细胞质和线粒体,其中线粒体型AST活性占肝脏AST总活性80%左右。

心肌梗塞和慢性酒精性病等情况下AST升高以线粒体型为主,血清中AST/ALT比值升高。

正常人群血清ALT和AST浓度范围5~60 U/L,国际上将ALT检测上限(ULN)定为男性40 U/L,女性35 U/L;AST ULN为男性40U/L,女性34 U/L。

但有调查结果发现,约5%~10%的慢性乙型肝炎(CHB),15%慢性丙型肝炎(CHC)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患者的血清氨基转移酶水平在“正常范围”内,因此认为目前的血清氨基转移酶ULN可能定义过高,已有专业学会提出降低ULN水平。

2008年美国专家委员会将ALT ULN定义为男性30 IU/L,女性19 IU/L;2009年欧洲肝病学会(EASL)将ALT ULN定义为男性31 IU/L,女性19 IU/L;2008年亚太专家共识建议ALT ULN不分性别,均定义为40 IU/L。

临床上氨基转移酶水平升高是指高于某临床实验室推荐的基线ULN水平,就专科而言,在制定抗病毒治疗方案时可以参考上述ULN指标。

常用肝脏生物化学试验的临床意义

常用肝脏生物化学试验的临床意义

1
血清总蛋白及白蛋白降低:
2
肝细胞损害影响总蛋白与白蛋白合成:常见肝脏疾病,如重症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血清总蛋白<60g/l或白蛋白<25g/l称为低蛋白血症,临床上常出现水肿及胸、腹水。
3
营养不良
4
蛋白丢失过多:如肾病综合征
消耗增加:常见于慢性消耗性疾病:如重症结核、甲亢、恶性肿瘤等 血清水分增加:如钠水潴留、静脉补液过多
存在部位:组织细胞,以肝细胞含量最多,其次为心肌、脑、肾组织。 意义:ALT位于细胞质,其肝内浓度较血清高3000倍,血清半寿期为47±10h,是反映肝细胞损害的敏感指标。
ALT
存在部位:主要分布于心肌,其次为肝脏、骨骼肌和肾脏等组织,存在于细胞质和线粒体,其中线粒体型AST活性占肝脏AST总活性80%左右。 意义:同ALT,肝细胞损伤加重和(或)累及线粒体,则可明显升高。
正常凝血过程(瀑布学说)
胶原等带负电荷表面
HMWK K
[外源性途径]
组织损伤释放
组织因子(III)
IIa、IXa XIIa、K
XIII XIIIa
参加因子:
VIII、IX、XI、XII V、X、 II、I III、VII
Ca2+、PF3
肝内、外胆汁淤积:转氨酶活性通常正常或轻度上升。
临床意义
急性心肌梗死后6-8h,AST增高,18-24h达高峰,升高可达正常参考值上限4-10倍,与心肌坏死范围和程度有关,4-5d后恢复。
其他疾病:如骨骼肌疾病(皮肌炎、进行性肌萎缩)、肺梗死、肾梗死、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转氨酶轻度升高(50-200)
胚胎肝可合成一种结构与清蛋白相近的甲胎蛋白(AFP),胎儿出生后合成受到抑制,正常人很难检测到,HCC中AFP基因的表达失去遏制,血浆中可能检出此种蛋白,是HCC的重要肿瘤标志物。

肝脏功能常用的实验室检查

肝脏功能常用的实验室检查

三、HBV五项指标结果的意义: -----------------------------------------------------------------------------------------HbsAg HbeAg 抗HbcIgG 抗HbcIgM 抗Hbe 抗HBs 检测结果分析 -----------------------------------------------------------------------------------------+ + (+) + 急或慢性HB,HBV 复制活跃,大3阳 + + + 急或慢性HB,HBV 复制减弱 + + + HBV复制停止, 小3阳 + 既往HBV感染, 未产生抗HBs + 病后或接种HB 疫苗后获得性免疫
四、胆汁酸代谢检查 [临床意义]血清胆汁酸增高见于 1、肝细胞损伤时。 2、胆道梗阻时。 3、存在门脉分流。 4、进食后一过性增高。
六、血清酶及同工酶检查 肝脏是人体含酶最丰富的器官。肝胆疾病 时血清酶变化的机制有: 1、肝细胞损伤时细胞内的酶释放入血,使 血清中这些酶活性升高。如丙氨酸氨基 转移酶(ALT )等。 2、肝合成的酶,当患肝病时,这些酶活性 降低,如凝血酶。
三、血清前清蛋白测定:比白蛋白更能 早期反映肝细胞损伤。 四、血浆凝血因子测定:肝损害的较早 期,维生素K依赖的凝血因子就可降低, 纤维蛋白原降低。 五、血氨测定:严重肝损害、上消化性 出血、尿毒症及肝外门脉系统分流形成 时增高。
三、胆红素代谢检查 (一)胆红素肠肝循环复习: 胆红素→入肝→与葡萄糖醛酸结合→结合 胆红素→胆道排泄→在细菌作用下生成 尿胆素原→大部经肠道排泄,约20%经门 脉入肝,重新转变为结合胆红素→重新 随胆汁排入肠腔。 极少量尿胆原入体循环从尿中排泄。

病毒性肝炎相关血常规及生化检验项目的临床观察

病毒性肝炎相关血常规及生化检验项目的临床观察

病毒性肝炎相关血常规及生化检验项目的临床观察【摘要】病毒性肝炎是一种常见的肝脏疾病,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

血常规及生化检验在病毒性肝炎的诊断和治疗中起着重要作用。

通过对血常规检验项目如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等与病毒性肝炎的关系进行临床观察,可以更早发现疾病并采取及时治疗措施。

生化检验项目也能帮助医生了解患者肝功能和病毒活性的情况,从而制定更有效的治疗方案。

结论表明,通过血常规及生化检验可以提高病毒性肝炎的诊断准确性和治疗效果,及时干预可以降低疾病的进展和风险,对患者的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病毒性肝炎、血常规检验、生化检验、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早期发现、诊断、治疗、风险降低。

1. 引言1.1 介绍病毒性肝炎及其危害病毒性肝炎是由各种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具有全球性流行特点的疾病。

病毒性肝炎主要包括甲型、乙型、丙型、戊型和其他少见类型。

这些病毒感染后可导致肝脏炎症,严重时可引起肝损伤和肝功能衰竭。

病毒性肝炎不仅对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影响,还可能导致肝硬化、肝癌等严重后果,甚至危及生命。

病毒性肝炎在临床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肝功能异常、发热、乏力、黄疸等症状,给患者的生活带来极大困扰。

乙型病毒性肝炎是最常见的病毒性肝炎类型,严重者可引起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细胞癌等并发症,对患者的健康造成巨大威胁。

及时诊断和治疗病毒性肝炎至关重要。

而血常规及生化检验作为诊断病毒性肝炎的重要手段,可以帮助医生了解病情发展情况,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降低病情的风险。

血常规及生化检验在病毒性肝炎的诊断与监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保障患者的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1.2 血常规及生化检验在病毒性肝炎中的重要性病毒性肝炎是一种由病毒感染引起的肝脏炎症,分为甲型、乙型、丙型、丁型和戊型等不同类型。

这些不同类型的病毒性肝炎都会对患者的肝脏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严重时甚至会导致肝功能衰竭和肝癌等严重后果。

在临床上,对于病毒性肝炎的早期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而血常规及生化检验作为常规的检测手段之一,在病毒性肝炎的诊断和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肝功能生化检查项目

肝功能生化检查项目

肝功能生化检查项目肝功能生化检查是一项常见的临床检验项目,用于评估肝脏功能和诊断肝脏疾病。

这些检查项目可以通过血液样本进行分析,可以提供有关肝脏健康的关键信息。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肝功能生化检查项目。

1. 谷丙转氨酶(AST/SGOT)和谷草转氨酶(ALT/SGPT):这两个酶是肝脏细胞中广泛存在的酶。

它们在肝脏损伤时会释放到血液中,因此可以用于评估肝脏的健康状况和检测肝脏疾病。

2. 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胆红素是由肝脏分解红细胞产生的一种物质。

高水平的胆红素可能表明肝脏功能异常,如肝炎或胆道梗阻。

3. 白蛋白和球蛋白:白蛋白是肝脏合成的一种重要蛋白质,负责维持血浆的渗透压和运输多种物质。

球蛋白是免疫系统中的一类蛋白质,参与抵御感染和炎症反应。

检测这两个蛋白质的水平可以提供有关肝脏合成功能和免疫功能的信息。

4. 碱性磷酸酶(ALP)和γ-谷氨酰转肽酶(GGT):这两个酶通常用于评估胆道系统的健康。

高水平的ALP和GGT可能表明胆道梗阻或胆道疾病。

5. 尿胆原: 尿胆原是由肝脏合成的一种前体物质,检测尿中胆原的水平可以用于评估胆道系统的健康。

6. 凝血酶原时间(PT)和部分凝血活酶时间(PTT):这两个指标评估了血液的凝血功能。

凝血功能异常可能表明肝脏合成功能不全,例如肝硬化。

7. 血清脂肪、胆固醇和甘油三酯:肝脏参与脂类代谢,因此这些指标的水平可以提供有关肝脏的脂类代谢功能的信息。

肝功能生化检查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临床检查,可以评估肝脏的健康状况,帮助诊断和监测肝脏疾病。

但需要强调的是,这些指标只是对肝脏功能和疾病进行初步评估,不能用来做出最终的诊断。

如果结果异常,医生可能会进一步进行其他检查来确认诊断,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另外,个人在进行检查前需要遵循相关准备要求,例如空腹等。

最后,如果你有任何关于肝功能生化检查的疑问或担忧,建议及时咨询医生。

常用肝脏生化实验指标解读

常用肝脏生化实验指标解读

常用肝脏生化实验指标解读肝脏生化实验是评估肝脏功能及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它通过测定血液中的生化指标来评估肝脏的代谢、分解与排泄能力,并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肝脏病变情况。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肝脏生化实验指标及其解读。

1.谷丙转氨酶(ALT)谷丙转氨酶是一种存在于肝脏细胞中的酶,当肝细胞受损时会释放入血液中。

正常情况下,ALT在血液中的含量较低,因此高水平的ALT常常被视为肝脏损伤的指标,例如肝炎、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等疾病。

2.谷草转氨酶(AST)谷草转氨酶也是存在于肝细胞中的酶,它通常与ALT一起测量。

高水平的AST可能是由于肝脏病变引起的,但也可能是由其他因素造成的,如心肌梗死或肌肉损伤等。

3.白蛋白白蛋白是肝细胞合成的一种重要蛋白质,它在血液中的含量反映了肝脏的合成功能。

低水平的白蛋白常常与肝病相关,如肝硬化或肝功能不全。

4.总胆红素总胆红素是一种由肝脏代谢废物产生的黄色物质。

血液中高水平的总胆红素可以指示肝脏疾病,如胆管堵塞或肝细胞受损引起的黄疸。

5.碱性磷酸酶(ALP)碱性磷酸酶是一种存在于肝细胞和骨骼组织中的酶。

高水平的ALP可能与肝胆系统疾病相关,如胆管炎、肝胆结石等。

6.甘油三酯(TG)甘油三酯是一种体内常见的脂肪,肝脏是其合成和代谢的重要器官。

高水平的甘油三酯可能与肝脏脂肪堆积或肝脂肪变性有关。

7.总胆固醇(TC)总胆固醇是一种重要的脂质成分,在肝脏中合成和代谢。

高水平的总胆固醇可能与肝脏功能异常、代谢紊乱或脂质代谢紊乱有关。

8.谷氨酰转肽酶(GGT)谷氨酰转肽酶是一种存在于肝脏中的酶。

高水平的GGT可能与酒精滥用、肝毒性药物使用或肝脏病变有关。

9.尿素氮(BUN)尿素氮是血液中氨基酸代谢的产物。

肝脏是尿素的主要合成器官,因此低水平的尿素氮可能与肝脏功能异常有关。

10.肝功能测试(LFT)肝功能测试是通过对多个指标的综合评估来判断肝脏功能的测试。

它包括前面提到的ALT、AST、白蛋白、总胆红素、ALP等指标,旨在提供全面的肝脏健康状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u u u u u u u u u u u u
血清胆红素(mol/L)
结合型 非结合型 结合胆红素/非结合胆红素
正常人 溶血性黄疸 肝细胞性黄疸 阻塞性黄疸
0--6.8 轻度增高 中度增高 明显增高
尿胆原
1.7--10.2 明显增高 中度增高 轻度增高 尿液检查
胆红素
20% <20% >35% >60%
2006-8-08
17
4. g _谷氨酰转移酶 正常值 连续检测法 成年男性11-50U/L 成年女性7-30U/L 固定时间法 成年男性3-17U/L 成年女性2-13U/L 升高 胆汁淤积,慢性肝炎 肝癌,酒精性肝损害
2006-8-08
18
5.单胺氧化酶 成年 23-49U/L 升高:肝纤维化,慢性心衰,糖尿病,甲亢, 进行性全身硬皮症等 6.脯氨酰羟化酶 39.5±11.87 ug/L,上限为70ug/L
2006-8-08
6
4.癌胚抗原(CEA) 正常人 0-5ug/L 转移行肝癌,溃疡性结肠炎,肝硬化 升高可见于: 阻塞性黄疸,吸烟者,老年人 用于:观察癌症术后经过,鉴别原发和转移性肝癌 5. 异常凝血酶原(APT) 或维生素K缺乏 或因维生素K拮抗剂而诱发的蛋白质-Ⅱ(PIVKA-Ⅱ)
正常人<20ug/L HCC多>300ug/L,均值可达900ug/L(90%以上患者升高) 与AFP检测有互补作用 六,血氨测定 离子交换树脂Berthlot显色法(血浆) 240-700ug/L Berthlot直接显色法(全血)1000-1500ug/L 升高 降低 肝性脑病,重症肝炎,尿毒症,休克 低蛋白饮食,贫血 正常值
正常或下降 下降
2006-8-08
10
胆红素代谢的检验
一,血清总胆红素(STB)
正常值 隐性黄疸 轻度黄疸 中度黄疸 高度黄疸
1.7-17.1umol/L 17-34 umol/ L 34-170 umol/ L 170-340umol/ L >340 umol/ L
2006-8-08
11
二,血清结合胆红素 正常值 0-6.8umol/L 结合胆红素/总胆红素 20%
阻黄 :
1.总胆红素升高 2.结合胆红素升高 3.结合胆红素/总胆红素>35%,常>60% 肝细胞性黄疸 1.胆红素升高 2.结合胆红素升高 3.非结合胆红素升高 4.结合胆红素/总胆红素>35%
2006-8-08
12
溶血性黄疸
1.总胆红素升高 2.非结合胆红素升高 3.结合胆红素/总胆红素<20% 4.STB多<85umol/L
2006-8-08
2
二、血清蛋白电泳 正常人 A a1 a2 b g 61-71% -G 3-4%(含 1-AT,AFP) -G 6-10%(含脂蛋白等) -G 7-11%(含脂蛋白等) -G 9-18%
慢性肝病的共同特征: A,a1,a2,b 球蛋白降低 g - 球蛋白升高
2006-8-08
3
三、血清前白蛋白 正常人 100-400mg/L 半寿期1.9天,短于白蛋白的半寿期(20-30天),故反映 肝功能变化早于白蛋白 四、凝血因子 半寿期远较白蛋白为短,能敏锐反映肝脏蛋白合成(储 备) 功能 凝酶原时间(PT)最常用,反映肝合成因子Ⅱ,Ⅴ,Ⅶ, 2006-8-08 Ⅹ之能力失代偿,慢性肝病和急性重症肝炎PT均可延长
肝炎特征
经口 非经口 30天 60--70天 0.1--0.2% 约1%
类型 直径(nm) 核酸 所致肝脏病 感染途径 潜伏期 急肝死亡率
丙型肝炎 丁型肝炎 戊型肝炎
30--60 35--37 27--34
RNA RNA RNA
非 经口 非经口 经口
50天 70天 40天
不到1% 1--·2% 1--2%
u 常 —
少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急性HBV感染早期
同上 急性感染中期 急性感染趋向恢复 同上 同上 HBV感染已恢复
+ u 见 — u + u 类 + u — u 型 —
表5 六种常见肝病的功能改变
AST ALT 肝炎 肝硬化 胆汁淤积 肝癌 肝淤血 暴发性肝衰竭 ↑↑ ↑↑ N N N N STB ↑↑ ↑ ALP STP Alb N ↓ N N N ↓ BA ↑ ↑ ↑↑ ↑ N ↑ PⅢP Am ↑ ↑↑ N ↑↑ N ↑ N N N~↑ N N~↑ ↓
4
五、肝癌标志物 1,甲胎蛋白(AFP) 成人正常<25ug/L;3周-6个月<39ug/L 升高见于 原发性肝癌肝炎妊娠等 2,AFP变异性 刀豆素A(Con A)结合型与非结合型 Lens豆血凝素(LCA)结合型和非结合型 Con A 非结合型AFP比例<10%可见于: 脐带血,乳儿肝炎,先天性胆道闭锁,HCC,肝硬化
表3 血中HBV标志物阳性的意义
u u HBsAg u 抗--HBs u IgG型抗-HBc u u IgM型抗-HBc u u HBeAg u u 抗-HBe u u u u u u
标志物
阳性意义
正在或曾经感染HBV 曾感染HBV,HBV的中和抗体(HBV清除) 过去感染过HBV 正在感染HBV 急性乙肝恢复期或慢性乙肝恶化期 急性乙肝 血中HBV多,感染性强,对肝炎患者来说,是 肝炎持续HBV复制的标志 血中HBV减少,感染性弱,但少见于肝炎病例 都是HBV在复制的表现 都是HBV在复制的标志物 HBV复制的调节蛋白 见于抗-Hbe阳性和HBeAg阳性的慢肝,肝硬化,肝癌
2006-8-08
5
Con A 非结合型AFP比例约50%可见于: 卵黄囊肿瘤,转移性肝癌 LCA 非结合型AFP比例>70%可见于: 肝硬化 LCA 非结合型AFP比例<70%可见于: HCC 3.碱性胎儿蛋白(BFP) 正常人 7.4-115ug/L,平均47.6ug/L 与AFP测定同时应用可使肝癌阳性率提高到91.3%
2006-8-08
19
肝纤维化检查
III型前胶原N末端肽(PIIIP) 均值 100ng/L, >150ng/L为异常
病毒性肝炎血清标志物
1.抗HA-IgM 2.HBsAg HBcAg HBeAg HBv-DNA 抗HA-IgG 抗HBs 抗HBc 抗Hbe 抗HBc-IgM
2006-8-08
20
2006-8-08
16
3.碱性磷酸酶(ALP) 正常人 磷酸苯二钠法 连续检测法 <270U/L(37摄氏度) 成年人30-130KingU/L 儿童50-280KingU/L ALP升高 ALP正常或升高 ALP明显升高 ALT升高 ALT明显升高 ALT正常或升高
阻塞性黄疸 肝细胞性黄疸 HCC
低效价 高效价 低效价 高效价
HBV-DNA HBV-DNAP PHSA-R Pre-S抗原 (Pre-S1和Pre-S2) HBxAg 抗-HBx
u u u u u u u u u u u u
表4 HBV五项指标结果的意义 临床意义 HBsAg 抗-HBs HBeAg 抗-Hbe 抗-HBc
— — — — 过去和现在均未感染HBV — — — — + 曾感染HBV,急性感染恢复期 见 — — — + + 同上 — + — — — HBV感染已康复 类 — + — + + 既往感染,急性HBV感染恢复期 — + — — — 同上 型 + — — — + 急性HBV感染,慢性携带者 + — — + + 急性HBV感染,趋向恢复 + — + — + 急性或慢性乙肝,传染性强 ***************************************************************************************
肝脏病常用实验室检查
1、代谢功能 2、排泄功能 3、解毒功能 4、凝血和纤溶因子,纤溶抑制因子 的生成,清除活性凝血因子
2006-8-08
1
蛋白质代谢
一、血清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 正常人 总蛋白(TP)60-80 g/L 白蛋白(A) 40-55 g/L 球蛋白(G) 20-30 g/L A/G 1.5-2.5:1 A下降是功能性肝细胞数减少的标志,见于肝硬化,慢性肝炎, 肝癌等。G增加是肝脏Kupffer细胸劝能降低和肠源程序性抗原进 入体循环增多的结果A/G比值降低可反映肝损害的程度
PHSA-R(聚合人血清白蛋白受体) preS1,preS2 抗preS1,抗preS2 HBxAg 抗HBx 3.抗HCV 4.抗HDV 5.抗HEV 6.HGV-RNA
2006-8-08
HCV-RNA
21
表2 肝炎病毒和病毒性肝炎的特征
u u u u u u u u u
病毒特征
甲型肝炎 乙型肝炎 27--32 42--47 RNA DNA 急性肝炎 急性肝炎 慢性肝炎 肝硬化。肝癌 同上 同上 急性肝炎
脂类代谢的检验
一,血清胆固醇和胆固醇脂 正常值 总胆固醇 2.9-6.0mmol/L 胆固醇脂 2.34-3.38mmol/L 胆固醇脂/游离胆固醇 3:1 总胆固醇升高 游离胆固醇升高 胆固醇脂/游离胆固醇下降
2006-8-08
阻黄:
9
肝细胞损害: 总胆固醇 胆固醇脂 二,脂蛋白-X(LP-X) 正常 阻黄 阴性 阳性

胆红素配体 结合蛋白

胆红素+UDP-Gu GT 胆红素-Gu GT 胆红素-(Gu) 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