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讲稿:国旗下讲话——正确看待西方节日

合集下载

弘扬传统文化,抵制西方洋节国旗下讲话

弘扬传统文化,抵制西方洋节国旗下讲话

弘扬传统文化,抵制西方洋节国旗下讲话亲爱的老师们,同学们大家早上好!今天我发言的题目是《弘扬传统文化,抵制西方洋节》10月31那天咱们学校有一部分同学买糖送人,糖果皮随手乱扔,教室楼道糖果皮随处可见,将我们平时养成的好习惯抛之脑后。

这些不文明行为源于过节。

我想问你们过得是什么节呀?——万圣节。

你们知道这个节日的来历吗?在西方国家,每年的10月31日为“万圣节之夜”。

万圣节是西方国家的传统节日。

节日之夜是一年中最“闹鬼”的一夜,所以也叫“鬼节”。

那时人们相信,故人的亡魂会在这一天回到故居地在活人身上找寻生灵,借此再生,而且这是人在死后能获得再生的唯一希望。

而活着的人惧怕死魂来夺生,于是人们就在这一天熄灭炉火,烛光,让死魂无法寻找活人,又把自己打扮成妖魔鬼怪把死人之魂灵吓走。

之后,他们又把火把烛光重新燃起,开始新的生活。

了解了万圣节的由来你们明年还过这个洋节日吗?这些年,诸如圣诞节、愚人节、感恩节等众多的“洋节日”在中国大行其道,我们也在慢慢地失去属于自己的文化。

我们自己的传统节日在一年又一年的漠视中,在众多洋节的冲击中被淡化了,有些同学也借过洋节之机,大肆狂欢,迷失了自我,当你们长大成人之后,还会记得多少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呢?回溯传统,中国人的传统节日意味着纪念活动,或团圆、或庆祝、或祭祀。

都积淀着厚重的民族文化的精华:例如,春节是中华民族传统的团圆节日,常言道“有钱无钱,回家过年”人们辛勤忙碌了一年,在新的一年开始的时候,回顾过去,展望未来,全家团圆,和谐美满,人们真诚的相互问候,互道美好的祝福;清明节是我们缅怀先祖,纪念我们已经逝去的亲人们的节日,那天我们会在已故亲人和那些为了民族解放而英勇牺牲的革命先烈的墓前献上鲜花,表达我们对他们的深切怀念,同时也不断的告诫自己,珍惜当前的幸福生活,为更美好的未来而努力奋斗;端午节是专为纪念伟大爱国诗人屈原的,这一天,我们可以划龙舟、吃粽子;中秋节是继春节之后的又一个举家团圆的节日,我们可以再一次全家团圆,赏明月,吃月饼,话别离!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些节日文化,彰显的不仅仅是某时某地的民俗风情,更重要的是它彰显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勤劳勇敢等传统美德和古朴纯正、博大精深的民俗文化。

国旗下的讲话拒绝过洋节从我做起

国旗下的讲话拒绝过洋节从我做起

国旗下的讲话
拒绝过洋节从我做起
老师们、同学们,你们好: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标志,我们华夏文明源远流长,内涵丰富。

是我们这个民族的独特的文化记忆。

我们有许多的传统节日,比如春节、元宵节、清明、端午节、七夕、中秋节、重阳节等,他们都是我们这个民族的文化标识,值得让每一个中国人为之自豪和骄傲!
但是,我们应当看到,一些西方节日,比如愚人节、圣诞节等,在近几年,受到一些年轻人的追捧,导致少数青少年盲目跟风效仿。

产生了很不好的影响。

为了更好的传承我们的文化基因,为了体现对民族、对传统、对文化的尊重,我们要学会从我做起,拒绝过洋节。

在此,我真诚的希望同学们能做到以下几点:
1.坚定文化自信心,努力弘扬传承优秀中华民族文化。

2.积极向我们身边的朋友及亲人宣传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3.做传统文化的践行者、传承者。

4.学会理性思考,不盲目仿效、不跟风。

5.不组织和参与有关“洋节”的任何活动。

6.要学会让传统节日更好的融入我们的生活。

我的讲话完毕,谢谢大家!。

西方节日的深层意义演讲稿

西方节日的深层意义演讲稿

西方节日的深层意义演讲稿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同事们: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够在这里向大家发表一篇关于西方节日深层意义的演讲。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西方节日如圣诞节、感恩节等都已经成为我们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然而,这些节日不仅仅是一种庆祝活动,更是对人类情感、价值观和文化的一种反映。

首先,让我来谈谈圣诞节。

圣诞节在西方国家被普遍视为一种庆祝基督耶稣诞生的节日。

但是,圣诞节所传递的深层意义远不止于此。

它代表着爱、和平和团聚。

圣诞节期间,人们会和家人朋友团聚,分享快乐和温暖,这是一种深深的人情味。

此外,圣诞节也是一个表达关怀和慷慨的时刻。

人们会互相送礼物,这不仅仅是一种传统,更是一种对爱心、友谊和亲情的表达。

因此,圣诞节不仅仅是一个宗教节日,更是一种传递爱和温暖的机会。

接下来,我想谈谈感恩节。

感恩节被视为西方国家最重要的节日之一。

这个节日起源于美国的农历传统。

然而,感恩节的深层意义与农业息息相关,它代表着对于丰收和生活的感激之情。

在感恩节这一天,人们会举行家庭聚餐,分享美食,庆祝这一年的收获。

除了享受美食,人们还会表达对于生活中其他方面的感激。

感恩节告诉我们,即使是在生活中的困难时刻,我们也应该学会感激身边的一切,并向他人表达我们的感激之情。

这一节日呼唤我们把目光放在生活的积极面,并懂得对我们生活中的一切保持感恩的心态。

另一个值得我们思考的节日是万圣节。

尽管这个节日在西方国家被用来庆祝恶魔、巫术和可怕的东西,但是万圣节的深层意义却更加丰富。

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它——这个节日既是对生命脆弱性的思考,也是对死亡和希望的探索。

万圣节教会我们要勇敢面对恐惧,并化解我们内心的不安。

同时,它也提醒我们,死亡不仅是黑暗和终结,也可以是希望和新生的开始。

在结束之前,我想重申一下西方节日的深层意义。

这些节日不仅是一种娱乐和庆祝的方式,更是对我们人类情感、文化和价值观的一种表达。

通过庆祝这些节日,我们学会了关怀他人、感恩生活、勇敢面对恐惧。

理性看待外来节日 继承发扬传统文化

理性看待外来节日 继承发扬传统文化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早上好!今天我国旗下演讲的题目是《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理性对待西方节日》最近几天如果我们来到街上,定会看到在商场,在宾馆,在茶楼眼花缭乱的圣诞树和彩灯;最近几天如果我们有机会打开手机,圣诞老人也定会翩然而至。

我们无法否认,西方节日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我们马不停蹄地在传统节日与西方节日中穿梭,正是因为如此,理性看待西方节日便显得更为重要。

何谓理性。

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尊重一个国家的文化,不是简单重复他们的形式,相反,而是去挖掘掩藏在众多砂砾中那最闪耀的金色光芒。

你是否知道,情人节的设立是为了纪念古罗马众神的皇后约娜?你是否知道,圣诞节的设立是基督徒为了纪念耶稣的诞生?你是否知道,万圣节的设立是为了让造访的鬼魂看到良好的收成?在商业化的浪潮下,我们忽视了掩盖于西方文化下的光辉,只是片面地享受他们为我们所带来的形式上的欢乐,沉沦于片刻的欢愉中,小学而大遗,便是此刻我们的写照。

传统文化则更是如此。

传统文化是我们生存的根,里面凝结着我们民族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情感特点。

一个民族如果没有自己的科技,可能会亡国;而一个民族如果丧失了自己的文化,则会亡种。

但对于今日的我们来说,中秋弃置月饼,而食鸡鸭;清明不愿与坟墓相随,而与手机共舞;春节通宵微信抢红包,不与亲友席上共欢笑。

究竟为什么如此?我在深思,习总书记也在深思。

但其实我们都明白,这都是因为我们渐渐淡了,在儿时对中国文化的那份期待,对中国文化的那份热爱,对中国文化的那份尊重。

中国的传统文化曾是世界文明的象征和标志,可作为炎黄子孙的你,在欣赏吗?在传承吗?在发扬吗?在哪里,我们的汉家儿郎?在哪里,我们的国学经典?在哪里,那个礼仪之邦?我不愿为此痛断肝肠,不愿祖先的智慧无人叹赏!不愿我们的华夏文化仅靠日本民族去宣扬,不愿我千年的端午因韩国注册才得到国人争抢!作为二十一世纪最为优秀的学子,我们秉承着“甄综术艺,以应时需”的宗旨,踏上一条从未有前人走过的辉煌大道,但我希望,走向辉煌的,不仅是我们,还有我们肩上沉甸甸的瑞中文化,华夏文明!。

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理性看待西方节日

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理性看待西方节日

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理性看待西方节日老师们,同学们:大家早上好!今天我要演讲的题目是《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理性看待西方节日》12月25号圣诞节刚过。

圣诞节作为宗教的产物,其由来有很多传说,也不可定论。

西方人过圣诞节和平安夜就是在家团圆,就像中国人过除夕。

在平安夜,信仰基督教的欧美人全家会团聚在客厅中,彼此分享一年来生活中的喜怒哀乐,表达内心的祝福。

但平安夜在中国却演绎成了“狂欢夜”。

在商业鼓噪之下,很多青少年学生去购买礼物馈赠同学和老师,在学校和社会上造成了不良影响。

其实,我们青年学生作为非基督教徒去迎合这些节日,就是脱离文化内涵和宗教内涵的随波逐流。

即使算不上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些许背离,至少也是对西方宗教文化某种程度的认同。

因为文化认同的发生不仅仅是在有意识的学习中,更关键的是在无意识的潜移默化中。

(太理论太空)一个国家的传统节日富有深厚的民族文化内涵,是一个民族文化长期积淀的产物,是一个民族自我认同的主要形式。

传统节日是带给我们儿时最欢乐的记忆,是陪伴我们人生岁月的纪念日,是和家人、国人共欢乐的盛大聚会,是凝聚全民族向心力的纽带,对一个民族的发展意义深远。

倘若一个民族没有了自己的节日,就不能称其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民族。

我们在过圣诞节的时候,不要只看到欢庆和玩乐的表面现象,我们还要学习和领会他们的内涵和精髓,多学习西方国家人们好的素质和修养!然而当今中国,很多人尤其是青少年学生受到了西方节日的重大影响,他们几乎不知道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这些中国传统节日的深层意蕴,对西方节日却如数家珍,趋之若鹜。

对众多西方节日,我们不能漠然视之,但也并非畏之如虎,我们深知:只有海纳百川,才能发扬民族传统文化。

我们既不是全盘否定,也不能照单全收,需要的是运用正确的思维方法,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我们更不能不加选择不加节制去崇尚西方节日,甚至在盲目崇拜中迷失自我。

我们恰恰需要用行动维护作为中华文化象征的传统节日,理性看待西方节日,这是我们青少年学生义不容辞的责任。

正确对待洋节日演讲稿大学生

正确对待洋节日演讲稿大学生

正确对待洋节日演讲稿大学生我们都知道12月25日是一个特殊的日子——圣诞节。

在那天,西方人民互送圣诞贺卡,彼此祝福,家人们互相赠送礼物,共享晚餐。

到1882年,圣诞节逐渐传到了其他国家,并跨越了宗教隔阂,成为了当时西方最重大的节日之一,堪比中国的春节。

随着中国科技及经济水平的提高,许多人逐渐向中国引进了这个节日。

当时,人们更追求新鲜,洋气的节日,商场也把它看作一个商机,大力推出了有关圣诞的促销活动。

人们在购物的快乐中加深了对圣诞节的印象,商人也因大幅上涨的利润而欣然点头。

中国也算是圣诞老人的“礼物之乡”了,美国和欧洲销售的大部分圣诞礼物都产自中国,全世界有60%的圣诞装饰品都是在义乌生产的。

圣诞节的大力宣扬,使人们对西方文化有了浓厚的认识和兴趣。

孩子们热衷于平安夜夜晚的圣诞老人以及圣诞袜里的礼物,而对一些中国的传统,却失去了应该有的了解。

我们都知道12月25日是圣诞节,可是又有多少人知道每年的12月26日是毛主席的诞辰?我们过于重视国外的洋节,而忽视了中国自己的节日。

“圣诞”在中国古代还有教育家孔子先生诞辰的意思。

鲁迅先生在《三闲集•述香港恭祝圣诞》一文中写道“今年圣诞,尤为热闹,文人雅士,则在陶园雅集,即席挥毫,表示国粹。

”体现了旧时传统文化高居于西方的景象,而如今却被西方文化掩盖。

2012年,一些民间艺术家产生了对“西方文化入侵”的担忧,设计出了一个中国版“送礼物使者”。

2012年12月26日,“中华福爷爷”在北京太庙进入世人的视野——一个身穿汉服,手持福袋,慈眉善目的老爷爷掀起了“向传统文化致敬”的热潮。

2014年,浙江省温州市的某学校禁止举行任何圣诞主题的庆祝活动。

温州晚报上有相关报道:“我们不是要抵制西方节日,我们只是希望在过洋节的问题上平衡一下。

学生们可以了解西方的节日,但是他们不应该对这些节日过度关注。

”同年,西安的西北大学组织学生们在圣诞节前夜观看孔子的纪录片,新京报报道了这件事,受到了广大国民的关注。

【演讲稿】如何看待“洋节日” 小学演讲稿300字

【演讲稿】如何看待“洋节日” 小学演讲稿300字

【演讲稿】如何看待“洋节日” 小学演讲稿300字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今天的演讲题目是《如何看待“洋节日”》。

你们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每当过上了节日,街上的商店就开始装饰起来,各种促销活动也接踵而至。

这些所谓的“洋节日”除了中国传统节日外,还包括诸如圣诞节、情人节等等。

对于这些洋节日,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呢?让我来解释一下什么是“洋节日”。

所谓“洋节日”就是指来自外国的节日。

这些节日由于在中国的流行和传播,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和庆祝。

比如说,圣诞节在中国的年轻人中也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庆祝。

他们会用圣诞树和彩灯来装饰家中,并且和朋友们交换礼物。

情人节上,男生会送花或巧克力给女生来表达爱意。

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这些外国的节日在中国能够如此迅速地被接受和庆祝呢?洋节日具有新奇和创新的特点。

我们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传统,千百年来,我们一直在庆祝和重视春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

而洋节日则带来了一种不同的体验和氛围,给人们带来了新鲜感。

这些节日活动也提供了一个和朋友、家人一起共享快乐的机会,增强了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和友谊。

洋节日的庆祝活动非常有趣有意义。

比如说圣诞节,人们可以一起唱圣诞歌,共同装饰圣诞树。

在情人节上,与心爱的人一起共进浪漫的晚餐,互赠礼物等。

这些活动不仅能够带来快乐和幸福,还可以增进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

洋节日也有助于推动文化交流和多元化的发展。

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文明历史的伟大国度,我们应该自信地面对外来文化的冲击,学习吸收外国的文化元素,借鉴其好处,使我们自身的文化更加充实和丰富。

我们应该正确看待洋节日。

我们可以通过庆祝和参与这些节日来拓宽我们的视野,丰富我们的生活,同时继续保持和传承我们自己的传统文化。

就像一首歌中唱的:“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我们是一家人。

”洋节日和传统节日可以和谐共存,彼此交流,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快乐和美好。

谢谢大家!【参考译文】。

演讲稿:国旗下讲话——正确看待西方节日

演讲稿:国旗下讲话——正确看待西方节日

演讲稿:国旗下讲话——正确看待西方节日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站在这里,想与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正确看待西方节日的思考。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发展,西方节日逐渐融入到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

圣诞节、情人节、万圣节等西方节日纷纷登上了我们的日历。

对于一些人来说,这是一个了解外国文化、增进人际交往的绝佳机会。

但是,也有一些人对这些节日心存疑虑,认为我们应该保持自己的文化传统,不应盲目模仿。

首先,正确看待西方节日并不意味着我们要放弃或忽视自己的传统文化。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拥有丰富的历史和传统节日。

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都是我们重要的节日,代表着中华民族的传统价值观和情感。

正确看待西方节日,意味着我们要保持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同时也不会因为接受新鲜事物而丧失自己的文化身份。

其次,正确看待西方节日是一种开放与包容的态度。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交流,我们与外界的联系越来越紧密。

西方节日的流行不仅仅是一种文化输出,更是我们国家和世界其他地区交流的一种方式。

正因为如此,我们才能更好地了解他人的文化,增进友谊与合作。

同时,我们也可以把西方节日与中华传统文化相融合,创造出更多具有独特魅力的节庆活动。

最后,正确看待西方节日是体现个人自由与选择的表现。

每个人都有权利选择自己喜欢的节日庆祝方式。

有人喜欢过圣诞节,有人喜欢过春节。

这并没有对错之分,只要我们能够尊重他人的选择,保持包容的心态,就能够和谐地共存。

在新时代,我们应该更加开放、包容地看待世界各地的节日文化。

正确看待西方节日,不仅能够丰富我们的节日体验,还能够促进文化多样性的发展。

让我们携手共进,共同创造一个更加多元、友好的社会。

谢谢大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演讲稿:国旗下讲话——正确看待西方节日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早上好:
今天我国旗下发言的题目是《正确看待西方节日》。

每年的12月25日是西方的圣诞节,圣诞节是基督教世界最大的节日,在西方国家,人们非常重视这个节日,就像中国的春节一样,阖家团聚,对新年的丰收和平安充满着期盼。

当今社会,经济全球化,新奇有趣的西方节日,吸引着人们的眼球。

那么,我们中学生该怎样正确看待西方节日呢?
第一、节日文化的交流融合理所当然。

现代社会的发展日新月异,文化多元化的时代随之而来。

西方文化也快速渗透到了我们国家,各种文化在交流中融合并发展,这无疑是一件好事。

第二、理解节日的内涵,借鉴西方文化。

记得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原则:运用脑髓,放出眼光,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自己来拿! 这应该作为我们对待西方节日的正确态度。

对于那些带有明显的宗教色彩的节日,我们“悉听尊便”。

同时,对于那些既带有西方浓郁的浪漫情调,又符合我们中华民族尊老爱幼传统美德的节日,如母亲节、父亲节等,我们则要大力提倡,努力推广,以不断提高民族素质,加快社会文明进程。

所以说,对于圣诞节,我们要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不断丰富我们自身的精神世界。

第三、尊重西方节日,更要弘扬中华节日文化传统。

中华民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许多传统的节日文化,都积淀着厚重的民族文化的精华。

春节,老老少少,团团圆圆,走亲访友,互致祝福;清明节,踏青、扫墓、缅怀先烈、寄托哀思;中秋节,赏菊花、吃月饼、孝敬长辈,其乐融融!
同学们,让我们谨记:一个没有自己节日的民族,一个没有自己文化的民族,是一个没有希望的民族,要记住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这是永恒的真理!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需要靠我们共同来撑起。

我的发言完了,谢谢大家!初二(4)班全体同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