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五:我的家乡次主题三:沂蒙山小调
《沂蒙山小调》三次教学设计课题

《沂蒙山小调》三次教学设计《沂蒙山小调》一次教学设计作者姓名马宏强学校梁山县韩垓镇初级中学学科音乐年级/班级七年级七班教材版本人音版课时名称《沂蒙山小调》上课时间初一下学期学生人数50单元背景单元学习概述这是继七年级上册劳动号子的学习之后,本单元继续介绍几首适于初中生学习的小调曲目及其他类别的3首作品。
《沂蒙山小调》是其中的一首。
然而,按照民歌音乐体裁的分类,只是民歌分类法其中的一种。
尽管对于民歌体裁按劳动号子、山歌和小调的划分看法比较统一,但在各音乐体裁类别之间的相互渗透,是民歌中十分自然的现象。
初中教学应对小调有所了解和认识。
《沂蒙山小调》是一首具有浓郁北方语言特点的,起初流传于山东沂蒙地区的小调。
内容以歌颂沂水、蒙山的自然风光和勤劳淳朴的劳动人民及幸福生活为主。
这首歌曲共四个乐句,每句3小节,每句节奏型基本相同,它们加强了旋律的韵味和抒情性,确立了“起、承、转、合”的完整结构。
课时设计说明能认真欣赏音乐,感受歌曲的风格特征,体会歌曲的特点,了解歌曲中的表现手法,有感情地、自然、舒展地演唱歌曲《沂蒙山小调》,尝试进行用鱼咬尾的创作手法进行旋律创编活动。
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刚从各个小学进入初中学习,小学上音乐课不太规范,基础不一样,但他们爱唱、爱动,兴趣广泛,模仿力强,具有很强的可塑性。
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逐渐培养学生的听赏能力。
学习目标1、能认真欣赏音乐,感受歌曲的风格特征,体会歌曲的特点2、能用明亮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中豪放开朗的风格特点和宛转悠扬的甩腔韵味、了解小调的特点。
3、演唱歌曲《沂蒙山小调》,了解鱼咬尾的创作手法和变拍子的含义。
教学重难点及解决措施教学重难点:能用明亮优美的声音表达出歌曲中豪放开朗的风格特点和宛转悠扬的甩腔韵味、了解小调的特点。
解决措施:多听范唱,聆听感受欣赏、进行必要情景创设及情感激发。
教学过程(可续行)学习活动学生活动教师活动教学评价及技术应用一、情境导入欣赏沂蒙山的优美风光伴着音乐欣赏沂蒙山的优美风光今天学唱的《沂蒙山小调》板书通过欣赏,让学生说说对游沂蒙山的感受二、学习新课1、介绍背景:看大屏幕了解歌曲的创作过程出示沂蒙山小调的创作过程让学生了解课件展示歌曲的创作过程2、学习歌曲第一段1、聆听歌曲范唱,然后回答问题2、、跟琴学唱曲谱,注意衬词拖腔腔的节拍3、分析曲谱特色师弹琴范唱,指导模唱时的正确演唱姿势和发声方法指导学生打着节拍学唱歌曲打着节拍唱歌曲,评价旋律演唱的准确性及节奏感。
沂蒙山小调课件

沂蒙山小调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小学音乐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沂蒙山小调》。
歌曲以沂蒙山区美丽的风光为背景,歌颂了沂蒙山区的人们热爱劳动、热爱家乡的情感。
歌曲旋律优美,节奏舒展,充满了浓郁的地方特色。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沂蒙山区的风土人情,感受《沂蒙山小调》的地方特色。
2. 学会歌曲《沂蒙山小调》,并能用优美的声音演唱。
3. 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难点:引导学生掌握歌曲中的装饰音,学会用正确的气息和音色演唱。
2. 重点:学会歌曲《沂蒙山小调》,并能进行表演。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钢琴、多媒体课件、音响设备2. 学具:乐谱、歌词卡片、打击乐器五、教学过程1. 导入:播放《沂蒙山小调》音乐,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感,引发兴趣。
2. 讲解:介绍沂蒙山区的风光和《沂蒙山小调》的背景,引导学生了解歌曲的地方特色。
3. 学唱:引导学生跟唱歌曲,注意装饰音的准确演唱,培养学生的音准和气息。
4. 练习:分组进行演唱练习,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错误。
5. 表演:学生分组进行歌曲表演,展示学习成果。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歌曲《沂蒙山小调》的旋律线条,突出装饰音的演唱。
2. 板书歌词,标注重点字词的音节和节奏。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学生回家后,向家长介绍《沂蒙山小调》的背景和演唱要点,并演唱给家长听。
2. 答案:学生能准确地演唱《沂蒙山小调》,并向家长介绍歌曲的背景和特点。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沂蒙山小调》的学唱效果较好,但在装饰音的演唱上仍需加强指导。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增加装饰音的练习,提高学生的音准和演唱水平。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欣赏其他具有地方特色的民族音乐,如《茉莉花》、《康定情歌》等,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同时,组织学生进行民族音乐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小学音乐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沂蒙山小调》。
《沂蒙精神代代传》演讲稿——沂蒙山小调,我家乡的小调

《沂蒙精神代代传》演讲稿——沂蒙山小调,我家乡的小调第一篇:《沂蒙精神代代传》演讲稿——沂蒙山小调,我家乡的小调《沂蒙精神代代传》演讲稿——沂蒙山小调,我家乡的小调《沂蒙精神代代传》演讲稿——沂蒙山小调,我家乡的小调我的家乡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你们好!“人人那个都说来哎,沂蒙山好……”听到这熟悉的歌声,你们是否想起了“山美水美人更美”的沂蒙山区呢?说起沂蒙山很多人都知道那里是革命老区,是和井岗山一样为中国革命做出伟大贡献的地方。
可你们都真正地了解我的家乡沂蒙山吗?下面就让我带您走进这个美轮美奂的地方,赏阅分外有力的沂蒙精神吧!沂蒙山并不是山名,沂是指沂水,蒙是蒙山,“蒙山高沂水长,”山高水长,源远流长。
沂蒙山区包括现在的临沂市三区九县——兰山区、罗庄区、河东区、沂南县、沂水县、郯城县、费县、平邑县、苍山县、莒南县、蒙阴县、临沭县和淄博市沂源县、日照市莒县。
沂蒙山还有很多美味和土特产品,如煎饼、蒙阴光棍鸡、沂蒙山小推车等,深受游客欢迎。
我的家位于沂蒙山区的一角——郯城县,我很荣幸自己是郯城人,而且姓徐,郯城在徐氏的发祥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中华徐氏始祖陵(豹公墩)为天下徐姓的朝拜圣地,在《沂蒙山小调》中,有这么一句歌词:“解放区的军民心连那个心”听到这句歌词,你想到了什么?是的,就是当年沂蒙山区那艰苦卓绝的战争年月年孟良崮战役期间,32名沂蒙妇女肩扛门板、在冰冷湍急的河流中手挽手搭起“女子火线桥”,让一个团的战士们踩着她们柔弱而刚强的肩膀渡河杀敌;在抗日战争时期,沂蒙红嫂用乳汁抢救八路军小战士的动人场面。
众所周知,沂蒙精神就诞生于此。
在齐鲁文化的历史长河中,这种精神分外耀眼;在鼓舞山东人民拼搏奋斗的精神力量中,这种精神分外有力量,它脱胎于两千年齐风鲁韵,书写于泰山黄河,不畏困难艰险,敢于奋进挑战。
这就是沂蒙精神!沂蒙精神,不仅仅是沂蒙山区的精神,它是山东的精神,更是中国的精神,它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沂蒙精神被浓缩概括为“爱党爱军、开拓创新、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十六个字。
第五单元 小调集萃 《沂蒙山小调》教学设计 2021—2022学年人音版初中音乐七年级下册

《沂蒙山小调》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1.课题:《沂蒙山小调》2.课时:13.所属单元: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4.课型:唱歌课5.教学方法:感受、分析、表现法6.教学准备:钢琴、多媒体二、课标要求1.聆听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简单描述其不同的地域特点或民族风格,能够说出戏曲、曲艺的主要种类和代表人物。
2.能够依据歌曲、乐曲的内容及情绪,进行即兴编创表演活动。
三、教材分析《沂蒙山小调》是一首具有浓郁“北方官话”特点的,起初流传于山东沂蒙地区的小调。
内容以歌颂沂水、蒙山的自然风光和幸福的生活为主。
这首歌曲共四个乐句,每句三小节,每句节奏型基本相同,每个乐句依次结束于“2、1、6、5”四个音。
它们加强了旋律的歌唱性和抒情性,确立了“起承转合”的完整结构。
此曲具有汉族民歌“四句头”小调的典型特点。
四、学情分析本节课为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小调荟萃”的第二课时,从第一节课《无锡景》的学习效果来看,学生对小调产生了很浓的兴趣,《沂蒙山小调》是我国非常有名的一首歌曲,大部分学生应该都听过,相信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会对中国民歌中体裁尤其是小调的风格会有进一步的了解。
五、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完整背唱《沂蒙山小调》,初步了解“鱼咬尾”曲式结构。
感受衬词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能够在把握衬词以及儿化音的基础上用轻盈、自豪的声音背唱《沂蒙山小调》,注意甩腔的应用,分析“鱼咬尾”的这种曲式结构。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真演唱《沂蒙山小调》感受沂蒙山地区的自然风光以及当地人们幸福的生活,小组合作积极参与歌曲接龙游戏以及具有本地特色的歌词创编,从而提高自己的音乐审美。
六、教学重点、难点及突破方法1.教学重点:能够用明亮、优美、自豪的声音演唱《沂蒙山小调》。
2.教学难点:加强字头的力度以及衬词的演唱柔和圆融。
3.突破方法:反复聆听,多加练习,用自豪感情绪去把握歌曲的韵味。
七、板书设计沂蒙山小调教学环节学生活动教学意图一、导入1.民歌的种类山歌:自由、豪放的特点。
《沂蒙山小调》教案课教案

《沂蒙山小调》优质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沂蒙山小调》这首歌曲的基本知识,包括歌曲的背景、结构、旋律等。
2. 通过学习《沂蒙山小调》,使学生能够理解和体会沂蒙山区人民的生活情感,培养学生的音乐情感。
3. 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歌曲背景:《沂蒙山小调》是一首山东省沂蒙山区的传统民歌,它反映了沂蒙山区人民的生活情感和精神风貌。
2. 歌曲结构:《沂蒙山小调》的结构简单,旋律优美,富有沂蒙山区的特色。
3. 歌曲旋律:通过学习《沂蒙山小调》,使学生能够掌握歌曲的旋律,学会演唱这首歌曲。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沂蒙山小调》的歌曲知识和演唱技巧。
2. 教学难点:歌曲中的音准、节奏和旋律的把握。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法,向学生介绍《沂蒙山小调》的歌曲背景、结构和旋律特点。
2. 采用示范法,教师先行演唱,让学生跟随学习。
3. 采用练习法,让学生反复演唱,直到熟练掌握。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向学生介绍《沂蒙山小调》的歌曲背景和特点。
2. 讲解歌曲结构,让学生了解歌曲的组成部分。
3. 示范演唱,让学生跟随学习。
4. 分组练习,让学生在小组内相互学习、交流。
5. 课堂展示,让学生在全体同学面前展示自己的演唱成果。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包括学生的学习态度、互动交流等。
2. 评价学生对《沂蒙山小调》歌曲知识的掌握程度,包括歌曲背景、结构、旋律等。
3. 评价学生的演唱技巧,包括音准、节奏、音色等。
七、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了解和欣赏其他沂蒙山区的民歌,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
2. 组织学生进行沂蒙山区的文化考察,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沂蒙山区的历史文化。
八、教学资源:1. 教材:《沂蒙山小调》歌曲教材。
2. 音响设备:播放《沂蒙山小调》歌曲的音响设备。
3. 网络资源:查询沂蒙山区相关的历史文化资料。
十首歌曲唱山东

十首歌曲唱山东东吻渤黄,西望太行。
山河壮丽,人杰地灵,齐鲁文化,绵延悠长,人文地理,爽朗天成。
第一篇:山东之歌一、《我的家乡沂蒙山》二、《沂蒙山小调》三、《沂蒙颂》四、《微山湖》五、《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六、《我们是黄河泰山》七、《在中国大地上》八、《新农村》九、《天下乡亲》十、《谁不说俺家乡好》一、《我的家乡沂蒙山》我的那家乡沂蒙山高高的山峰入云端泉水流不尽松柏青万年梯呀田层层绿呀水库银光闪哎嗨哟哎嗨嗨嗨哎嗨咦哟映山红花处处开牛羊成群绕山间我的那家乡多么好山区的美景唱不完哎嗨哟哎嗨嗨嗨哎嗨咦哟二、《沂蒙山小调》人人那个都说哎沂蒙山好沂蒙那个山上哎好风光青山那个绿水哎多好看风吹那个草低哎见牛羊高梁那个红来哎稻花那个香万担那个果子哎堆满仓万担那个果子哎堆满仓三、《沂蒙颂》炉中火放红光我为亲人熬鸡汤续一把蒙山柴炉火更旺添一瓢沂河水情深意长愿亲人早日养好伤为人民求解放重返前方蒙山高沂水长军民心向共产党红心迎朝阳四、《微山湖》微山湖喂阳光闪耀片片白帆好像云儿飘是谁又在弹响土琵琶听春风传来一片歌谣哎嗨哟哎嗨伊儿哟俺铁道游击队为国为民立下大功劳嗨哟五、《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西边的太阳快要落山了微山湖上静悄悄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唱起那动人的歌谣爬上飞快的火车像骑上奔驰的骏马车站和铁道线上是我们杀敌的好战场我们扒飞车那个搞机枪撞火车那个炸桥梁就像钢刀插入敌胸膛打得鬼子魂飞胆丧六、《我们是黄河泰山》我们是黄河泰山我漫步黄河岸边浊浪滔天向我呼唤祖先的历史象黄河万古奔流载着多少辛酸多少愤怒多少苦难黄河向我呼唤怎能愧对祖先我登上泰山之颠天风浩荡向我呼唤中华的风骨象泰山千秋耸立铭刻多少功绩多少荣耀多少尊严泰山向我呼唤要做中华好汉七、《在中国大地上》五谷的芳香飘荡在中国大地上肥壮的那个牛羊奔腾中国大地上中国大地上一声声的锁呐唱出古老的向往一阵阵的锣鼓闹出崭新的酣畅你看那小麦大豆棉花高梁装满了谷囤装满了谷囤粮仓你看那田埂鱼塘果园牧场处处是丰收丰收景象镰刀和斧头闪光在中国大地上红红的那个太阳升腾在中国大地上中国大地上茁壮的希望生长在中国大地上春天的那个祝愿回旋大中国大地上中国大地上八、《走进新农村》嘿山也欢笑水也欢笑田里的庄稼笑弯腰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丰收的果实满枝头山也欢笑水也欢笑荷塘的鱼虾蹦又跳你也勤劳我也勤劳乡村的生活有奔头有奔头走进那新农村呐有许多新感受哇农民没负担呢盖起了安居楼教育有保障啊温饱不再愁哇道路村村通啊网络处处有哎呀那自由哇嗨呀那自由开着那摩托到田头嗨呀那自由哇嗨呀那自由带着那手机去放牛嗨呀那自由哇嗨呀那自由城乡吗连成一体化嗨呀那自由哇嗨呀那自由政通人和乐悠悠九、《天下乡亲》最后一尺布用来缝军装最后一碗米用来做军粮最后的老棉袄盖在了担架上最后的亲骨肉送他到战场风也牵挂你雨也惦记你住过的小山村我是否对得起你你那百年老屋有没有挂新泥你吃的粗茶饭是否碾成细米我来的时候你倾其所有你盼的时候我在哪里我在哪里你望眼欲穿的时候我用什么来报答你天下乡亲亲如爹娘养育之恩不能忘高天厚土永不永不忘十、《谁不说俺家乡好》一座座青山紧相连一朵朵白云绕山间一片片梯田一层层绿一阵阵歌声随风传哎谁不说咱家乡好得儿哟依儿哟一阵阵歌声随风传绿油油的果树满山岗望不尽的麦浪闪金光喜看咱们的丰收果幸福的生活千年万年长哎谁不说咱家乡好得儿哟依儿哟幸福的生活千年万年长第二篇:古人赞山东山东古风集句诗自来浑厚出山东,宋·黄裳圣道原来不易穷。
学前幼儿园_沂蒙山小调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沂蒙山小调》中班音乐欣赏活动活动目标:1.知道《沂蒙山小调》是山东民歌。
2.尝试用扇子创编舞蹈,表现歌曲的美。
3.观赏沂蒙山风景,激发幼儿热爱家乡的情感。
活动重点:知道《沂蒙山小调》是山东民歌,激发幼儿热爱家乡的情感。
活动难点:尝试用扇子创编舞蹈。
活动准备:活动准备:1.扇子每人一把 2.歌曲《沂蒙山小调》 3.沂蒙山景色PPT 4.歌曲图谱活动过程:1.音乐(谈话)导入,熟悉音乐旋律。
小朋友有没有听过这首歌曲,在哪里听到过?2.完整欣赏《沂蒙山小调》,感受热情、舒展、优美的旋律。
出示图谱帮助孩子熟悉歌词,感受民歌的特点。
3.播放PPT,欣赏沂蒙山优美景色。
(1)幼儿观赏沂蒙山景色(播放背景音乐《沂蒙山小调》)……(2)一边欣赏美景再听这首歌的时候你有什么感受呢?4.舞蹈创编。
(1)教师表演自编扇子舞请幼儿欣赏,说一说喜欢哪个动作并模仿。
(2)集体尝试了解扇子舞的基本动作(开扇、合扇、抖扇)。
(3)幼儿用扇子随歌曲自由创编、表演。
活动延伸随歌曲创编不同的表演形式,呈现给小伙伴们欣赏……音乐欣赏《沂蒙山小调》学情分析欣赏民歌,先让幼儿欣赏、熟悉、感受、理解歌曲的内容、风格。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每一个幼儿心里都有一颗美的种子,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
中班幼儿喜欢唱唱跳跳,非常愿意参加歌唱、律动、舞蹈、表演等活动。
根据这一特点,大大激发了幼儿对民歌《沂蒙山小调》的热情与兴趣,我们力求给孩子创设一个良好的环境,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不断提高幼儿的音乐表现力。
对于中班的幼儿,他们即兴哼唱、即兴表演、用物品敲打节奏等能力方面有了很大的发展。
随着年龄的增长,能运用绘画、手工制作、舞蹈创编等表现自己观察到或是想象到的事物。
《沂蒙山小调》是一首旋律优美、舒缓的山东民歌,热情的歌唱了沂蒙山区的秀美风光以及在共产党领导下沂蒙人民的幸福生活。
山东临沂介绍家乡作文

山东临沂介绍家乡作文
我的家乡是在山东临沂市,这里有许多的特产,有著名的沂蒙山小调、临沂苹果、红富士苹果、蜜枣等。
我爱我的家乡,更爱家乡的特产。
在沂蒙山小调中,有一首《沂蒙山小调》,是这样唱的:“沂蒙山好地方,山清水秀真宜人。
……”这首小调表达了沂蒙山人
民热情好客,热情似火。
在这里,有一道非常有名的菜:红富士苹果。
因为它个大、色红、味甜,所以被誉为“苹果中的皇后”。
在小苹果成熟的季节里,不管你从那里来,都会被当地的农民伯伯们热情地邀请到家里品尝香甜可口的小苹果。
临沂还有许多有名的特产:柳编、皮雕、面塑等。
柳编是山东临沂著名的传统手工技艺。
它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
它是用柳条编成各种生活用具和装饰品,在古代主要用来祭祀和供奉祖先神。
现在它已走进了寻常百姓家,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皮雕也叫雕刻或雕刻工艺品,它是利用当地盛产的麻皮或羊皮做成各种精致小巧、栩栩如生的工艺品。
皮雕以其造型美观、色泽艳丽、图案新颖而深受人们喜爱。
—— 1 —1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活动延伸。
将扇子和《沂蒙山小调》乐曲投放到表演区,供幼儿进行表演。
活
动
反
思
梁才实验幼儿园
2.扇子人手一把。
活
动
过
程
活
动
过
程
1.欣赏歌曲《沂蒙山小调》,感受其热情、舒展、优美的旋律。
2.观看《沂蒙山小调》教师教学资源,熟悉歌词,理解歌曲内容。
观看沂蒙山风光的视频,教师带领幼儿有节奏地朗诵歌词,在歌曲的衬词和拖腔部分加重语气。帮助幼儿感受民歌的特点:大量使用衬词和拖腔。
如:“人人(那个)都说(哎)沂蒙山好,沂蒙(那个)山上(哎)好风光。”
2013—2014学题
五、我的家乡
次主题
歌儿美
批
注
活动名称
沂蒙山小调
重点领域
艺术
活
动
目
标
1.知道《沂蒙山小调》是山东民歌。
2.尝试运用扇子创编舞蹈,表现歌曲的美。
重
点
难
点
重点:知道《沂蒙山小调》是山东民歌。
难点:尝试运用扇子创编舞蹈。
活
动
准
备
1.《沂蒙山小调》音乐CD(盒带);《沂蒙山小调》教师教学资源。
3.教师有表情的演唱歌曲,鼓励幼儿轻声跟唱,感受歌曲优美的旋律。
4.欣赏音乐《沂蒙山小调》,鼓励幼儿尝试用肢体动作表演歌曲。
5.尝试跟随《沂蒙山小调》创编扇子舞。
(1)教师表演自编的扇子舞请幼儿欣赏,说一说自己喜欢哪个动作并尝试模仿。
(2)集体学习扇子舞的基本动作:开扇、抖扇、合扇等。
(3)分组创编扇子舞(每组6-8人),教师根据各组的情况帮助幼儿确定动作的顺序或队形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