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平行》课件
苏教版 数学 四年级 上册 电子书四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文本 ppt课件

二、教材编写特点和教学建议
1.创设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感受混合运 算顺序规定的合理性。
P030
P032
2.遵循认知规律, 引导学生逐步掌握 混合运算的运算顺 序。 •含有乘法和加、减 法的混合运算
P030
•含有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
P048
2. 灵 活 运 用 规 律 解 决实际问题。 •看图解决问题 •根据表象解决问题 •运用规律的变式解 决问题
P050
•设计开学内容
从正面、侧面和上面观察5个、6个同样大的正 方体摆成的物体;观察两个简单物体的组合。
教材分两段安排:
P52 ~ 53 教学从正面、侧面和上面观察5、 6个同样大的正方体摆成的物体 P54 ~ 55 教学观察两个简单物体的组合
苏教版 数学 四年级 上册 电子书四 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文本
二、教材编写特点和教学建议
1.设置挑战性问题, 培养空间想像能力。 •观察5、6个同样大 的正方体摆成的物体
P052
P053
•观察两个简单物体的组合
P054
P055
2.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开展富有实效的活动 •准备必要的材料,让学生实际操作 •结合教学需要,让学生合理分组 •明确小组合作学习的要求 •关注每一个学生,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时间
P031
混合运算顺序的 理解。
P033
P033
P037
第四单元 平行和相交
一、教学内容
初步认识平行线和垂线,会用工具画平行 线和垂线,会度量点到直线的距离。
分两段安排:
P39 ~ 41 教学平行,会画平行线 P42 ~ 45 教学垂直,会画垂线;认识并会 度量点到直线的距离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8、认识平行线》教学设计1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8、认识平行线》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8、认识平行线》是小学数学课程中重要的一部分,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掌握平行线的定义、性质和画法,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的意识。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操作和语言表达能力,但对于平行线的认识还需要通过具体的实践活动来进一步理解。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借助实物模型、图片等直观教具,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逐步建立起平行线的概念。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平行线的定义,能够识别生活中的平行现象,能够用直尺和三角板画出平行线。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空间想象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培养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的意识,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平行线的定义,能够识别生活中的平行现象。
2.难点:学生能够用直尺和三角板画出平行线。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操作、思考,建立平行线的概念。
2.直观演示法:利用直观教具,帮助学生理解平行线的性质和画法。
3.合作交流法:引导学生小组合作,共同探讨平行线的问题,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直尺、三角板、图片、模型等。
2.教学环境:宽敞的教室,每个学生准备一套学具。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图片,如教室的桌面、书桌、黑板等,引导学生观察这些物品之间的线条关系,提问学生:“你们能发现这些物品之间的线条有什么特点吗?”学生通过观察,发现这些物品之间的线条都是平行的。
教师引导学生用“平行线”来描述这些线条,从而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或板书,呈现平行线的定义,并用图片和模型进行解释,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平行线的概念。
(新)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2.2 认识平行四边形》PPT课件(精美)

认识平行四边形
探究新知
2
你在生活中见过这样的四边形吗?
返回
认识平行四边形
探究新知
2
你在生活中见过这样的四边形吗? 你能用两块完全一样的三角 尺拼出这样的四边形吗?
返回
认识平行四边形
探究新知
2
像这样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返回ຫໍສະໝຸດ 认识平行四边形探究新知
2
你在哪里见过平行四边形呢?
我在推拉门上见过 我在衣架上见
认苏识教平版行四数边学形二年级 上册
平行四边形的初步认识
认识平行四边形
课前导入
探究新知
课堂练习
课堂小结
课后作业
认识平行四边形
课前导入
你已经认识了哪些四边形?
我认识的四边形有长方形、正 方形,还有一些其他的四边形。
返回
认识平行四边形
课前导入
这两个图形都是四边形, 它们有什么不同?
它们的边有的长度相等, 有的长度不相等。
(6×5+6×4+5×4)×2 =(30+24+20)×2 =74×2 =148(平方厘米)
返回
认识平行四边形
长方体或正方体的表面积是什么?
长方体或正方体6个面的 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
积。
返回
认识平行四边形
小结
长方体上面+下面的面积和=长×宽×2 长方体前面+后面的面积和=长×高×2 长方体左面+右面的面积和=宽×高×2
返回
4cm
认识平行四边形
6cm
上、下每个面,长__6_厘_米__,宽__5_厘__米__,面积是__3_0平__方_厘__米__; 前、后每个面,长_6_厘__米__,宽___4_厘_米__,面积是_2_4平__方_厘__米___; 左、右每个面,长__5_厘_米__,宽__4_厘__米__,面积是__2_0平__方_厘__米__。 这个礼品盒所需彩纸的表面积是: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认识平行线》(教案)

课题认识平行线第 8课时月日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识记:认识两条直线的平行关系和平行线。
使学生经历从现实空间抽象出平行线的过程,能应用平行线的认识进行简单判断,体会抽象和简单的演绎,进一步积累图形的学习活动经验。
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体验几何与图形知识与现实世界的联系,产生对图形学习的兴趣。
理解:平行线间距离的特点。
简单运用:会判断两条直线的平行关系,能用自己的方法画出互相平行的直线。
复杂运用:挑战性目标利用平行线的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认识直线互相平行的位置关系。
教学难点独立画出平行线。
教学过程关注差异(侧重策略的运用)一、预学查异。
1、画相交直线。
要求:学生在作业本上画出两条相交的直线,教师板书画出相交直线。
提问:你觉得会有不相交的直线吗?看看相交的直线,再想想两条不相交的直线是什么样的?2、引入新课谈话:不相交的直线是什么样的?在生活里哪些地方有不相交的直线的关系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二、初学适异。
观察比较,认识平行1、出示例9情境图。
引导:哪些可以看作是直线?大家指一指。
大面积及时反馈与调节教学的策略:各层次学生都说说自己的想法,教师及时全面了解学生的知识准备情况。
画图:根据这三幅图,可以画出三组直线。
(呈现相应的三组直线)比较:这三组直线哪些是相交的,哪些不是相交的?(无限长)追问:第二、第三组直线的位置关系有什么特点?(两条直线不相交,板书画出两条不相交的直线)揭示:这两条不相交的直线,是两条直线位置的另一种关系。
像这样不相交的两条直线,我们就说它互相平行,(板书:不相交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这时一条直线就是另一条直线的平行线。
(板书:一条直线是另一条直线的平行线)追问:你是怎么理解相互平行的?同桌讨论。
如果把这两条直线分别用字母a、b表示,(板书:a、b)这两条直线是什么位置关系,其中直线a是直线b的什么?直线b对直线a怎样说?谁来试着说说看?指出:从上面可以看出,两条直线不相交,我们就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在一组互相平行的直线中,其中一条直线是另一条直线的平行线。
认识平行线(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

教案标题:认识平行线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平行线的定义,能够识别平行线和垂直线,并能够运用直尺和三角板画出平行线。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和讨论,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提高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表达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究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1. 平行线的定义和性质。
2. 画平行线的方法。
教学难点:1. 平行线的理解和应用。
2. 画平行线的技巧。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直尺和三角板。
3. 练习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内的黑板、桌子、书本等,找出平行线。
2. 学生分享观察到的平行线,教师总结并板书。
二、新课导入(15分钟)1. 教师讲解平行线的定义: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2. 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的平行线,教师点评并纠正。
3.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平行线的特点,如: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相等,两条平行线的方向相同等。
4. 学生分组讨论平行线的性质,教师总结并板书。
三、画平行线(10分钟)1. 教师演示如何用直尺和三角板画出平行线,强调注意事项。
2. 学生动手操作,尝试画出平行线。
3.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错误操作。
4. 学生展示作品,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练习与应用(10分钟)1. 教师出示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
2. 学生相互交流答案,教师点评并解答疑惑。
3. 教师出示应用题,学生讨论解决方法,教师总结。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提问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并鼓励。
六、课后作业(5分钟)1. 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习题。
2. 观察生活中的平行线,并记录下来。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掌握了平行线的定义和性质,学会了画平行线的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认识平行四边形》教学课件

练习
找一找,你看到的有平行四边形吗?
认识平行四边形
课前导入 你在生活中见过这样的四边形吗?
说说生活生活中的平行四边形
课前导入
生活中的平行四边形
知识讲授 像这样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知识讲授
你会用两块完全一样的三角尺拼成一个平 行四边形吗?用四块完全一样的三角尺 呢?
知识讲授
你会用两块完全一样的三角尺拼成一个什 么样的图形呢?
知识讲授
下边是用七巧板中的三块拼成的平行四边形。 你能移动其中的一块将它改拼成长方形吗?
拓展探索
拓展探索
把一张平行四边形纸剪成两部分,在拼成一 个长方形。你是怎样剪拼的?在小组里交 流。
拓展探索
把一张平行四边形纸剪成两部分,在拼成一个 长方形。你是怎样剪拼的?在小组里交流。
练习
找一找,你看到的有平行四边形吗?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49:认识平行线-苏教版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49:认识平行线-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平行线的概念,知道平行线的性质。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语言描述平行线的能力。
3. 使学生能够运用平行线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 平行线的定义: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2. 平行线的性质:在同一平面内,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三、教学重点1. 平行线的定义和性质。
2. 运用平行线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难点1. 理解平行线的概念。
2. 运用平行线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观察平行线的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教师讲解平行线的定义和性质,通过直观的图形演示,帮助学生理解平行线的概念。
3. 练习:教师出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平行线的性质解决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4. 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平行线的定义和性质。
5. 作业:布置适量的作业,让学生回家后继续巩固平行线的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回答问题的准确性。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平行线知识的掌握程度。
七、教学建议1.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活动,理解平行线的概念。
2. 在练习环节,教师要关注学生的解题过程,及时纠正错误,引导学生运用平行线的性质解决问题。
3.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可以适当调整教学进度和教学方法,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掌握平行线的知识。
八、课后反思1. 教师要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分析学生的掌握情况,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2.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平行线的概念,掌握平行线的性质,并能够运用平行线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认识平行线》课件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认识平行线》课件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能和老师说一说吗?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认识平行线》课件
执教者: 申锦昌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认识平行线》课件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供参考! 感谢你的支持,我们会努力做得更好!
下面图中的两条直线是平行线吗?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认识平行线》课件
在生活中有许多互相平行的例子? 你能举例子说一说吗?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认识平行线》课件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认识平行线》课件苏教版四年ຫໍສະໝຸດ 上册《认识平行线》课件(平行)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认识平行线》课件
(平行) (相交)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认识平行线》课件
(平行) (相交) (平行)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认识平行线》课件
(平行) (相交) (平行)
(相交)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认识平行线》课件
你能亲手制作出一组平行线吗?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认识平行线》课件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认识平行线》课件
.怎样画已知直线的平行线呢? 1、用三角尺的边贴住已知直线。 2、用直尺靠着三角尺的左边。 3、向上或向下移动三角尺。 4、沿三角尺的边画直线。
简称:贴、靠、移、画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认识平行线》课件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认识平行线》课件
(2组)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认识平行线》课件
(2组) (1组)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认识平行线》课件
(2组) (1组) (2组)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认识平行线》课件
(2组) (1组) (2组) (3组)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认识平行线》课件
认识平行线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认识平行线》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