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中世纪教堂建筑
中世纪欧洲教堂建筑的艺术审美特征

中世纪欧洲教堂建筑的艺术审美特征中世纪欧洲教堂建筑是西方建筑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独特的艺术审美特征广泛影响了后世建筑的发展。
在这个时期,教堂不仅仅是宗教场所,更是表达信仰和神圣的象征。
因此,在设计和建造教堂时,艺术家们注重呈现出庄严肃穆、壮丽华丽的艺术效果。
首先,中世纪教堂建筑的审美特征之一是尖顶和拱形结构的运用。
尖顶是中世纪教堂建筑的标志之一,它带给教堂一种向上的感觉,使人们更能感受到神圣的氛围。
而拱形结构则是教堂建筑中最重要的构造,它体现了中世纪建筑师们对结构平衡和稳定性的追求,同时也赋予了建筑巨大的内在美。
这些特征的运用使得中世纪教堂建筑在外观上显得高大宏伟,给人一种庄严肃穆的感觉。
其次,中世纪教堂建筑注重细节和装饰的精美。
无论是内部还是外部,教堂建筑的每一个雕塑、壁画和花窗都是经过精心设计和制作的。
例如,教堂的门廊和正面通常会有复杂的装饰雕刻,描绘圣经故事和宗教寓意。
同时,花窗玻璃是中世纪教堂建筑的独特之处,它不仅可以调节光线,还能以艺术的形式展示宗教故事。
这些精致的装饰和细节在教堂内外营造出宗教庄严和灵性的氛围,使教堂成为信徒们心灵追求的圣地。
此外,中世纪教堂建筑的另一个重要特征是建筑材料的选择和使用。
在这个时期,石材成为了主要的建筑材料,因为它能够提供更好的结构支撑和耐久性。
通过巧妙地运用石材,建筑师们实现了大开间、高墙和灵巧的空间布局。
同时,他们还利用彩色玻璃、黄铜和蔗木等材料进行装饰,使教堂在光线、色彩和质地上都呈现独特的艺术效果。
最后,中世纪教堂建筑体现了宗教信仰和社会组织的紧密结合。
教堂建筑是城市和乡村中心的焦点,它们通常位于最繁华的地区,象征着教权的权威和尊严。
同时,教堂还代表着社会团体的凝聚力和组织方式。
例如,许多教堂都有监督部门,负责建筑与维护,这些部门反映了中世纪教堂建筑的社会化和组织化特征。
总的来说,中世纪欧洲教堂建筑以其独特的艺术审美特征精湛地表达了信仰和神圣的内涵。
欧洲中世纪建筑特点简析

欧洲中世纪建筑特点简析首先,欧洲中世纪建筑具有浓厚的宗教性质。
中世纪的欧洲被天主教教会广泛统治,教堂是最重要的建筑类型。
教堂建筑要求庄严威严,尽量表现出上帝的豪华和权威。
因此,中世纪教堂常常采用高大、宽广和融合了各种建筑风格的结构。
其次,欧洲中世纪建筑还注重堡垒式结构。
中世纪时期,由于频繁的战争和外来侵略,建筑物需要具备防御功能。
因此,在城市周围和国家边境地区建造了许多具有防御功能的城堡和瞭望塔。
这些建筑通常有坚固的石墙、窗户很小的外墙和高大的塔楼,用以抵御外敌的攻击。
第三,哥特式风格在欧洲中世纪建筑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哥特式建筑的重要特点是尖拱、尖顶和尖窗。
这种风格首先在法国兴起,然后传播到整个欧洲。
哥特式建筑不仅表现出上帝的尊贵和庄严,还具有纤细和轻盈的特点,使整个建筑看起来更加优雅和壮观。
其次,拱顶和尖顶也是欧洲中世纪建筑的重要特征。
在中世纪,人们开始使用拱形结构来支撑建筑物的重量,这样能够实现更大的内部空间。
尖顶是为了与圆顶相区分,充分展示建筑物的豪华。
此外,欧洲中世纪建筑的墙壁通常非常厚实,以增加建筑物的稳固性和防御能力。
大部分欧洲中世纪城堡的墙壁都非常厚,以抵御火炮等攻击。
由于欧洲中世纪建筑注重实用性,因此内部空间相对较小,但装饰却非常丰富。
教堂内部常常有精美的彩色玻璃窗、华丽的壁画和雕塑,使人们在宗教仪式中感受到上帝的荣耀。
总之,欧洲中世纪建筑具有浓厚的宗教性质,注重堡垒式结构和防御功能。
哥特式风格的尖顶和尖拱以及拱顶的使用成为建筑的重要特点。
厚实的墙壁和防御工事增加了建筑物的稳固性和防御能力。
此外,中世纪建筑的内部空间装饰丰富,以达到表现上帝权威和荣耀的目的。
这些特点共同构成了欧洲中世纪建筑的特色。
欧洲中世纪建筑西欧中世纪建筑威尼斯的总督府

欧洲中世纪建筑
西欧中世纪建筑
可是,封建制度毕竟比奴隶制进步。以手工 业工匠和商人为主体的市民们展开了对封建领主 的斗争,争取城市的独立解放。同时,也展开了 市民文化对天主教神学教条的斗争。 建筑也进入了新阶段。城市的自由工匠们掌 握了比古罗马的奴隶们娴熟得多的手工技艺。建 筑中人力物力的经济性远比古罗马的高。除了教 堂外,各种公共建筑物也逐渐多了起来,城市市 民为城市的独立或自治同封建主的斗争,以及市 民文化同宗教神学的斗争,也在建筑中鲜明地表 现出来。
点是占地少而向高发展,中央大穹隆没有了,改为 几个小穹隆群,并着重于装饰,如威尼斯的圣马可 教堂。 三、后期:(13-15世纪),十字军的数次东 征使拜年占庭帝国大受损失。这时建筑既不多,也 没有什么新创造,后来在土耳其入主后大多破损无 存。
欧洲中世纪建筑
拜占庭的建筑
欧洲中世纪建筑
圣索菲亚大教堂
统一,教堂的整体和局部的匀称和谐等也大有进步、
砌工精致多了。
欧洲中世纪建筑 西欧中世纪建筑 以法国为中心的哥特式教堂
罗马风建筑的进一步发展,就是12-15世纪西欧 以法国为中心的哥特式建筑。 “哥特”原是参加覆灭罗马奴隶制的日耳曼“蛮 族”之一,15世纪,文艺复兴运动反对封建神权,提
倡复活古罗马文化,乃把当时的建筑风格称为“哥
拜占庭原是古希腊与罗马的殖民城市。其建筑
按国家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 一、前期:即兴盛时期(4-6世纪),主要是按 古罗马城的样子来建设君士坦丁堡。在6世纪出现了 规模宏大的以一个穹隆为中心圣索菲亚大教堂。
欧洲中世纪建筑
拜占庭的建筑
二、中期:(7-12世纪),由于外敌相继入
侵,国土缩小,建筑减少,规模也大不如前。其特
欧洲中世纪建筑
科隆大教堂属于什么建筑风格

科隆大教堂属于什么建筑风格科隆大教堂是一座位于德国科隆市的著名的大型教堂建筑,属于哥特式建筑风格。
它是德国最大的教堂,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哥特式教堂之一。
科隆大教堂被列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遗产,同时也是科隆市最重要的旅游景点之一。
下面将详细介绍科隆大教堂的建筑风格及其所代表的意义。
哥特式建筑风格是欧洲中世纪的一种建筑艺术风格,起源于法国,后传播到了整个欧洲。
哥特式建筑以其独特的尖顶、飞拱、尖拱门和细长的圆柱等特征而闻名。
科隆大教堂恰好展现了这些特征。
科隆大教堂的建筑风格主要是法国式哥特式,这是因为在建造大教堂的过程中,德国工程师和建筑师深受法国圣母院的影响。
因此,科隆大教堂与法国的巴黎圣母院有很多相似之处,如其尖顶,浮雕和尖拱门等。
科隆大教堂的建造始于1248年,但在过去的几个世纪里,它被多次中断和经历了大规模的修复和扩建。
这也使得它融合了不同时期和不同建筑风格的元素,例如罗马式和哥特式。
虽然科隆大教堂的建造历时数百年,但其整体风格始终保持哥特式的特征。
这种风格在建筑效果上注重纵向的感受和垂直线条的延伸。
例如,科隆大教堂的主塔楼高度达到157米,成为一座巨大的建筑杰作。
其尖顶与大教堂整体形成鲜明的对比,既是建筑的视觉重点,又将建筑与天空相连。
科隆大教堂的立面雕刻也是其哥特式风格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
教堂的外墙上有许多精美的浮雕,描绘了圣经中的故事和基督教的象征。
这些浮雕以其精细的雕刻和复杂的细节展现了当时建筑师和工匠的艺术技巧。
此外,科隆大教堂还拥有宏伟的内部空间,高挑的拱顶和细长的柱子,营造出庄严肃穆的氛围。
穿过教堂的大门,人们可以感受到这里的宽敞和壮丽。
科隆大教堂的建筑风格代表了中世纪欧洲的宗教和文化,以及对宗教建筑艺术的追求。
在中世纪,教堂是一座城市的标志,是当时宗教权威的象征。
因此,建造一座宏伟的大教堂被视为一种荣耀和信仰的象征。
今天,科隆大教堂已经成为德国和欧洲最重要的现存哥特式建筑之一,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信徒。
建筑风格知识:罗曼式建筑的浪漫风情——神秘又典雅

建筑风格知识:罗曼式建筑的浪漫风情——神秘又典雅罗曼式建筑的浪漫风情——神秘又典雅建筑是文化的载体之一,体现了社会的历史、文化、艺术等方面的特点。
其中,罗曼式建筑便是一种充满神秘又典雅的建筑风格。
本文将带您一探罗曼式建筑的特点、历史和艺术魅力。
一、什么是罗曼式建筑罗曼式建筑起源于11世纪,是中世纪欧洲教堂建筑的代表。
该风格最初出现在意大利,并迅速在整个大陆传播。
在欧洲中世纪时期,基督教占据了主导地位,而罗曼式建筑中的教堂、修道院、城堡等,都是与宗教信仰和骑士精神紧密相连。
罗曼式建筑以其独特的构造、装饰和细节处理,形成了典型的风格。
该风格代表了一种强大的文化传统,体现了罗曼式时期欧洲社会的宗教信仰和神秘的文化情感。
二、罗曼式建筑的特点1.外观罗曼式建筑的外观通常非常壮观、浑厚,以材料的坚固和开放的空间感为主要特征。
该风格的外观常常使用拱形、柱子、方形塔楼等。
2.构造罗曼式建筑的构造以大量使用半圆形的拱门、圆顶、拱形天花板等为主,它们赋予建筑物强大的抵御力和支撑力。
拱形采用象征清晰的半圆形,反映出罗曼式建筑中强调对称和和谐的特征。
3.细节罗曼式建筑的细节很注意,多使用圆形的拱门,上部分经常斜切,外表饰以粗大的拱头。
拱门上方常常悬挂着雕刻精美的贝雕或者壁龛。
它们的原始雕饰主要源于古罗马艺术和宗教传统,形式多样,充满神秘色彩。
4.艺术罗曼式建筑以其专业艺术性,刻意为可见光线而设计而造,使建筑物在白天的阳光落差效果、暗角的强调,尖阁的破斜线,以及大胆构思的宏伟,展现出丰富的文化内涵。
三、罗曼式建筑的历史在中世纪时期,罗曼式建筑在欧洲迅速流行。
该风格的建筑物遍布法国、英国、德国、意大利等国家。
在不同国家的区别主要在于使用材料和装饰品的种类和风格。
14世纪后,罗曼式建筑逐渐拥抱文艺复兴,其装饰陈设也逐渐朝着更为精细和装饰状态的方向发展。
然而,罗曼式建筑始终保留了其神秘而典雅的特色,成为欧洲建筑史上的一笔重要财富。
西欧中世纪建筑

种建筑让参观者感到印象深刻
的是它有一个庞大、阴暗的內
部空间,其黑暗阴冷与户外的
灿烂阳光形成一种强烈对比。
在整体视觉上,圣塞南教堂给
人简朴、庄重、具有韵律的空
间感受。
LOGO
以法国为中心的哥特式教堂 LOGO
• 罗马风建筑的进一步发展,在11世纪下半叶起源于法国,13~15 世纪流行于欧洲的一种建筑风格。主要以法国为中心的哥特式建 筑。也影响到一些世俗建筑。哥特式建筑以其高超技术和艺术成 就,在建筑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 肋在明不显仅地有比承以重前的复功杂能了,,还加有固装的饰对的象意也义不。只装是饰棱现。在它可现以LOGO 堂而皇之地进入"主的殿堂",这在以前思想禁锢的年代 是不可能的。到了后来,肋的复杂程度简直令人难以想
象。下图是14世纪英国的格罗切斯特大教堂里的肋。
LOGO
• 也是由于肋的增多,肋组成的网络就足以承担重量,拱柱 之间的墙承受的压力就小了,所以苏格创造性地用彩色玻 璃马赛克组成的大窗替代了墙。光线就这样第一次以瑰丽 的形式进入了原来教堂里阴暗的空间。信徒在这样光线下, 怎么不会产生接近神灵的感觉?
LOGO
•
圣塞南教堂的平面设计就
是一个拉丁十字架的形狀,面
向东边的祭坛后方有半圆形的
后堂,周围还突出许多小的半
圆室,可同时容多位教士作弥
撒。笔直插向天空的是塔楼,
除去上端的尖頂,其造型让我
們回想到古代罗马竞技场。圣
塞南教堂的內部中堂是由巨大
方柱所撑起的桶形拱顶,两旁
的拱门及柱式划分成许多间架,
具有古代罗马的建筑风格。这
LOGO
LOGO • 法国亚眠大教堂,建造于公元
1220~1410年,所用结构及主要 材料:砖、石、拱及木屋架.亚 眠大教堂是盛期哥特式教堂中规 模最大的,建筑长145m,平面3 廊(单侧廊)形式,中廊宽14.6m, 建筑面积约7700平方米。中廊跨 度方向柱间采用石砌4肋拱形式的 尖券顶棚,高度达到42.3m。由 于“飞券+扶壁”传递侧推力系统 的进一步发展,侧廊只有一层, 中廊上部的墙壁基本被省略,成 为专用的采光面积。东侧的圣坛 采用了7叶形格局,是哥特式盛期 具有代表性的做法。由于建造过 程中的种种变更,教堂的西立面 在双塔的比例等方面显得不够协 调,但西立面上的玫瑰窗以及多 层叠入的门洞(带有说教内容的雕 刻)的做法是哥特式盛期的典型做 法。长期以来,亚眠大教堂被认 为是首屈一指的哥特式建筑。
欧洲中世纪哥特式建筑介绍(23张)PPT

米兰大教堂内部
•哥特式建筑的代表作品
1.法国巴黎圣母院
“巴黎圣母”院是一座哥 特式风格基督教教堂, 是古老巴黎的象征。它 矗立在塞纳河畔,位于 整个巴黎城的中心。它 的地位、历史价值无与 伦比,是历史上最为辉 煌的建筑之一。该教堂 以其哥特式的建筑风格, 祭坛、回廊、门窗等处 的雕刻和绘画艺术,以 及堂内所藏的13~17世 纪的大量艺术珍品而闻 名于世。
欧洲中世纪哥特式建筑介绍(23张)PPT
外部的扶壁、塔、墙面 都是垂直向上的垂直划 分 全部局部和细节顶部为 尖顶,整个外形充满着 向天空的升腾感
欧洲中世纪哥特式建筑介绍(23张)PPT
欧洲中世纪哥特式建筑介绍(23张)PPT 欧洲中世纪哥特式建筑介绍(23张)PPT
欧洲中世纪哥特式建筑介绍(23张)PPT
•特点之五“门上的浮雕”
层层往内推进,并有大量浮雕,对于即将走入大门的人,仿 佛有着很强烈的吸引力。
•特点之六“束柱”
柱子不再是简单的圆形,多根柱子合在一起, 强调了垂直的线条,更加衬托了空间的高耸峻 峭。哥特式教堂的内部空间高旷、单纯、统一。 装饰细部如华盖、壁龛等也都用尖券作主题, 建筑风格与结构手法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整 个建筑看上去线条简洁、外观宏伟,而内部又 十分开阔明亮。
欧洲中世纪哥特式建筑介绍(23张)PPT
欧洲中世纪哥特式建筑介绍(23张)PPT
夜晚的科隆大教堂
欧洲中世纪哥特式建筑介绍(23张)PPT
•总结
“哥特式”建筑主要用于教堂,在中世纪高峰和晚期盛 行于欧洲,发源于十二世纪的法国,持续至十六世纪 , 虽然“哥特式”一词则于文艺复兴后期出现,带有贬 意。但是“哥特式”建筑的整体风格为高耸削瘦,以 卓越的建筑技艺表现了神秘、哀婉、崇高的强烈情感, 对后世其他艺术均有重大影响。哥德式大教堂等无价 建筑艺术已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遗产,其也 成了一门关于主教座堂和教堂的研究。十八世纪,英 格兰开始了一连串的哥德复兴,蔓延至十九世纪的欧 洲,并持续至二十世纪,主要影响教会与大学建筑。
西欧中世纪建筑(哥特式教堂)

正面门楣上因有著耶穌基督 的石雕,故以“王者之门 (Portal Royal)”著称。北面 大門上雕有聖母和舊約聖經中 的人物,而南面翼殿大门的浮 雕則描述了基督的一生。因此 沙特尔主教座堂被称为“石雕 圣经教堂”。
夏特尔主教堂
夏特尔大教堂雕刻群像是法国哥特式雕刻艺术的典型作品, 其特点是形体修长,姿态拘谨,雕像以其头部前仰后合、左 顾右盼来生动的表现人物的神态和动作。
“ 使我们感到不自在”
第二点 建筑本身相对比例关系 垂直方向与纵深的同时存在于无
声的尖锐对立之中,既剖面的长方形与 平面的长方形的相互关系。
亚眠主教堂 中厅 宽15m 高43m 科隆主教堂 中厅宽12.6m 高46m
亚眠大教堂
科隆大教堂
空间----建筑的“主角”
“凡没有内部空间的,都不能算作是 建筑。”
彩色玻璃窗
彩色玻璃窗
玫瑰窗
玫瑰花窗玻璃以
红蓝两色为主。 蓝色代表天国的 颜色,又表现忠 诚、信念、真实、 贞洁,因此它也 象征着圣母玛利 亚,红色在教义 中象征上帝之爱 与圣徒的流血牺 牲。耶稣和圣徒 的衣着均以红色 为主,就体现了 这种象征性。
(三)内部特点
内部特点: 基本形制:巴西利卡&拉丁十字式 1、中厅一般不宽但很长,两侧支柱的间距
意大利
德意志
拜占庭帝国于 15世纪被奥斯 曼土耳其帝国 灭亡
基督教的发展
西欧社会又古典奴隶时代向中世纪封建时代的转变,也 是罗马文化向基督教文化演变的过程,基督教文化逐 渐成为西欧的文化核心
--313AD,君士坦丁颁布米兰敕令,确立基督教的合法地位。成 为罗马 帝国国教 . --496AD,法兰克国王率亲兵洗礼,成为西欧最早的正统基督教 徒,从此基督教便在西欧地区广泛传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洗礼堂正面
大教堂正立面高约 32 米,底层入口处有三扇大铜门, 上 有描写圣母和耶稣生平事迹的各种雕像。大门上方 是几层连列券柱廊,以带 细长圆柱的精美拱圈为标准 逐层堆叠为长方形、梯形和三角形,布满整个正 面。
比萨斜塔
举世闻名的意大利比萨斜塔,位于 比萨主教堂圣坛东南20 余米处,是 意大利比萨城大教堂的独立式钟楼。 它于1174年开始建造,是作为主教 堂钟楼而设计的。原设计为八层, 塔高54.5米,全部采用大理石,重 达1.42 万吨。造型古拙而又秀巧, 为罗马建筑的范本。但由于设计者 忽略了地质情况,结果塔在砌到第 三层时,开始出现倾斜现象,虽采 取了补救措施,如加大基础、分散 重力、增大张力,但仍无济于事。 1350年塔建好时,塔顶已与地面垂 线偏离2.1 米,600 多米的塔身继 续缓慢地向外倾斜,故称“斜塔”。 比萨斜塔是比萨城的标志。
东西方向平面及空间较南北方向长得多的教堂。 (大 厅比圣坛、祭坛长得 多,象征耶稣受难) 希腊十字式教堂平面: 东西方向平面及空间基本等于南北方向的教堂。 (中央穹顶和四面筒形拱组成的等臂十字平面)
拜占庭建筑
• 拜占庭建筑成就
拜占庭建筑的主要成就是创造了把穹顶支承在四个 或更多的独立支柱上的结构方法和相应的集中式建筑型 制。这种形制主要在教堂建筑中发展成熟。
拜占庭建筑最光辉的代表——圣索菲亚大教堂
• 圣索菲亚大教堂:(532—537年)
东正教中心教堂,用来举行重要议典的场所,拜占庭 帝国极盛时期的纪念碑,世界第二大教堂。
• 内部空间:
– 集中式的复合延展空间、空间组合的重大进步 – 内殿东西长77米、南北宽71.7米、连廊总长100米 – 穹顶直径32.6米、高15米、40个肋窗、中心距地55米高
威尼斯的守护 神,标志是狮 子。
教堂內饰有许
多以金黄色主 调的镶嵌画, 有世界上最美 的教堂之称。
• 圣马可教堂內部大厅,公元 1775 ~ 1777 年画。
• 威尼斯的市中心广场——圣马可广场
二、罗马式建筑
(10-12世纪)
罗马式建筑由来
1、经济的发展和宗教的狂热,使新的教堂和修 道院层出不穷。
• 主要特色:
– 结构体系—关系明确、层次井然 – 内部空间—曲折多变、集中统一 – 装饰效果—色彩绚丽、灿烂夺目
拜占庭建筑最光辉的代表——圣索菲亚大教堂
拜占庭建筑最光辉的代 表是君士坦丁堡的圣索 菲亚大教堂,是东正教 的中心教堂。是拜占庭 帝国极盛时代的纪念碑。 圣索菲亚教堂是集中式 的,东西长77.0米,南 北长71.0米。
氛。 7、朴素的中厅与华丽的圣坛形成对比,中厅与侧
廊较大的空间变化打破了古典建筑的均衡感。
主要代表建筑
比萨教堂
比萨大教堂
比萨大教堂是意大利罗马式教堂建筑的典型代表。位于意大利比萨,大
教堂始建于1063 年。由雕塑家布斯凯托·皮萨谨主持设计。教堂平面
呈长方的拉丁十字形,长95米,纵向四排68 根科林斯式圆柱。纵深的 中堂与宽阔的耳堂相交处为一椭圆形拱顶所覆盖,中堂用轻巧的列柱 支撑着木架结构的屋顶。大教堂正立面高约32米,底层入口处有三扇 大铜门,上有描写圣母和耶稣生平事迹的各种雕像。大门上方是几层 连列券柱廊,以带细长圆柱的精美拱圈为标准,逐层堆叠为长方形、 梯形和三角形, 布满整个大门正面。 教堂外墙是用红白 相间的大理石砌成, 色彩鲜明,具有独. 特的视觉效果。
拜占庭建筑的主要成就
1.创建了把穹顶支承在独立支柱上的结构方法和相应的集中
式建筑型制。
2.为欧洲纪念性建筑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3.对阿拉伯地区的伊斯兰建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穹顶: 在独立支柱上发券,在券顶做水平切口,切口上砌鼓座, 鼓 座上砌穹顶。
帆拱: 券顶做水平切口,切口与多券之间的球面三角形部分。 巴西利卡: 古罗马时期创建的建筑型制,长方形带侧厅的会议大厅, 中厅比侧厅高,高侧窗通风、采光。 拉丁十字式教堂平面:
罗马式建筑的特点
1、墙体巨大而厚实,墙面用连列小券,门宙洞口 用同心多层小圆券,以减少沉重感
2、窗户、门、拱廊上都采取了半圆形的拱券结构。 3、常采用扶壁和肋骨拱来平衡拱顶的横推力。 4、西面有一、二座钟楼,有时拉丁十字交点和横
厅上也有钟楼。 5、中厅大小柱有韵律地交替布置。 6、窗口窄小,在较大的内部空间造成阴暗神秘气
从天花板上吊下一盏青铜吊灯,
就是伽利略发现“钟摆等时性” 原理的那盏吊灯,著名的“伽利 略”吊灯
华丽,精美的布道坛
精致的雕刻
洗礼堂中央
从上层看洗礼堂内部。 中央是大洗礼盆
洗 礼 堂 上 部 圆 形 环 廊
室内的光线来自侧间上方的窗子,在涂有灰面的
墙上镶嵌彩色大理石或金银珠玉等装饰图案,这 些壁饰在烛光与窗口采光的反射下,显得神奇眩 目。
1、教堂型制的演变 2、穹顶与帆拱 3、拜占庭建筑装饰艺术 4、圣索菲亚大教堂
拜占庭建筑:教堂型制的演变
【巴西利卡(basilica)式教堂】 罗马帝国末期,东罗马
和西罗马一样,流行巴西利 卡式的基督教堂。 君士坦丁堡 斯蒂迪乌斯巴西利卡
拜占庭建筑:教堂型制的演变
• 【集中式教堂】—另外,按照当地传统,为一些宗教圣徒建
部分。
拜占庭建筑:穹顶与帆拱
• 穹顶与帆拱——它的做法是,沿方形平面的四边
发券,在四个券之间砌筑以对角线为直径的穹顶, 这个穹顶的重量完全由四个券承担。
拜占庭建筑:穹顶与帆拱
•穹顶与帆拱
后来,为了进一步 完善集中式型制的外部 形象,又在四个券的顶 点之上作水平切口,在 这切口之上再砌半圆的 穹顶。
文化组织评选为世界遗产。
1909年的奇迹广场地理位置
洗礼堂
洗礼堂是一座圆形的大理 石建筑,始建于12世纪中 期,采用罗马式建筑风格。 但后来的一些工程采用了 哥特式风格。布道坛可追 溯到1260年,它上面的雕 刻非凡绝伦,描绘了耶酥 基督的一生。洗礼堂内有 雕刻家尼古拉·皮沙诺创作 的雕塑《诞生》,其主题 是耶稣降生时的情景。画 面中圣母玛丽亚侧卧其间, 下面的羊群隐喻耶稣救赎 的民众。 漂亮的哥特式的 柱廊用湿壁画装饰。尽管 画的主题是死亡的喜悦、 地狱和最后判决,这个地 方有一定宁静的吸引人的 氛围。
2、为了追求更加壮观的效果,这些建筑普遍采 用类似古罗马的拱顶和梁柱结合的体系,并大 量采用希腊罗马时代的“纪念碑式”雕刻来装 饰教堂。因此,这个时代的风格被称为“罗马 式”。
3、罗马式教堂是从巴西里卡式演变过来的,并 开始用石头屋顶替代过去的木顶,而且广泛使 用雕塑装饰。封建割据时期,还在教堂的西面 正门两侧筑造塔楼,如比萨大教堂,在比萨广 场上有大教堂、洗礼室、比萨斜塔。
墓园
在大教堂旁边的长 方形建筑,园内有 大量的雕有浮雕的 墓碑和石棺,是比 萨城重要人物的陵 园,外墙是白色的 大理石墙面,中间 为是美丽的庭院。
柱头的雕刻
大教堂内部。两
侧的高柱及黑, 白条纹装饰图案。 中央是表现信仰、 希望、慈爱的雕 刻。最精彩的是 其戏剧性的画面 和人体的哥特式 的表现手法。
造集中式的纪念物,大多用拱顶,规模不大。
拜占庭建筑:教堂型制的演变
• 教堂型制的演变
5-6世纪,由于东正教 不象天主教那样重视圣坛 上的神秘仪式,而宣扬信 徒之间的亲密一致,集中 式型制的教堂增多。
这时期,拜占庭帝国 的文化中古典因素还很强, 很快发现了集中式建筑物 的宏伟的纪念性。于是在 流行正教的东欧,教堂的 基本型制都是集中式的 布斯拉,大教堂
欧洲中世纪教堂建筑
欧洲中世纪
• 中世纪(Middle Ages)(约公元476年~公元 1453年),是欧洲历史上的一个时代(主要是西 欧),自西罗马帝国灭亡(公元476年)数百年 后起,在世界范围内,封建制度占统治地位的时 期,直到文艺复兴时期(公元1453年)之后,资 本主义抬头的时期为止。
• 分期: 5 ~ 10 世纪,西欧封建制度的形成时期 (封建化时期); 11 ~ 14 世纪,西欧封建制度的兴盛时期; 14 ~ 15 世纪,西欧封建制度的危机时期;
三、哥特式建筑
(12-15世纪)
哥特式由来
1、哥特式这一术语由意大利文艺复兴时代的艺术家 首先提出,他们用典型的“蛮族”--哥特人的名称 来称呼中世纪的尖拱建筑,揶揄它野蛮怪诞,缺乏艺 术趣味
2、11世纪下半叶,哥特式建筑首先在法国兴起 , 13-15世纪流行于欧洲的一种建筑风格。主要见于 天主教堂。哥特式建筑以高超的技术和艺术成就, 在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比萨大教堂广场全貌
奇迹广场上的宗教建筑群,从左到右分别是洗礼堂、大教 堂和比萨斜塔。整个建筑群坐落在一个由砖墙围成的大院 子里,在院子的西南角有一个供游客进出的大门。到这里 参观游览是免费的。全部建筑群完成耗时288年,是意大 利中世纪最重要的建筑群之一,也是比萨城的标志性建筑。
1987年它和相邻的大教堂、洗礼堂、墓园一起因其对11世纪 至14世纪意大利建筑艺术的巨大影响,而被联合国教育科学
• 平面、剖面
拜占庭建筑最光辉的代表——圣索菲亚大教堂 • 结构体系
拜占庭建筑最光辉的代表——圣索菲亚大教堂 • 结构体系
拜占庭建筑最光辉的代表——圣索菲亚大教堂 • 结构体系
拜占庭建筑最光辉的代表——圣索菲亚大教堂 • 远景
拜占庭建筑最光辉的代表——圣索菲亚大教堂 • 外部形态
拜占庭建筑最光辉的代表——圣索菲亚大教堂 • 内部空间
拜占庭建筑:教堂型制的演变
希腊十字:拜占庭集中式教堂的一种成熟形制。中央的穹顶 和它四面筒形拱成等臂的十字,故称希腊十字。
拜占庭建筑:穹顶与帆拱
• 穹顶与帆拱
集中式教堂的决定 因素是穹顶。在方形平 面上盖穹顶,要解决两 种几何形状之间的承接
过渡问题。
做法:在4个柱墩
上,沿方形平面的4个边 发券,在4个券之间砌筑 以方形对角线为直径的 穹顶,这个穹顶仿佛一 个完整的穹顶在四边被 发券切割之后所剩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