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学第二讲

合集下载

逻辑学(第二讲)

逻辑学(第二讲)

2.4.6 反对关系 • 同一属概念下外延一点也不重合,并且外延之 和小于其共同属概念外延的两个种概念之间的 关系。
• “红色”与“绿色” b • “盗窃罪”与“抢夺罪” a • “中学生”与“大学生” • “封建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
c
a
c
b
4.4 词项的关系
• 相容关系
全同(同一)关系 属种关系(真包含于/真包含关系) 交叉关系 狭义全异关系 矛盾关系 反对关系
属加种差定义 • 给“刑法”下定义 • 三步骤: • 第一步,找出被定义项的 • →找出属词项“法律” 邻近的属词项 。 • 第二步,找出种差,也就 • →找出种差“规定犯罪和刑罚” 是找出它的特有属性。 • →按照“DS是DP”形式,定 • 第三步,按照“DS是DP” 义为“刑法是规定犯罪和刑罚 这一形式把定义表述出来。 的法律”。 哲学范畴是外延的最大概念,单独概念跟其属概念之间的 差别难以用简明的方式表达,因此不宜使用此方法下定义。 如:物质、意识、孔子等
• 词项:表达事物以及事物情况(性质或关系)的语 词。(充当逻辑变项,一般指主词、谓词)
2.2词项的内涵和外延
• 内涵:某一词项的含义,即该词项所指对象共 同具有的本质(特有)属性。 • 外延:内涵所指称或说明的所有对象构成的类。 • 商品: • 为交换而生产的劳动产品(内涵) • 市场上出售的电视机、录音机、电冰箱、筷子、 勺子…… (外延)
2.2 词项的内涵和外延 • 概念的概括(外延的扩大法) • 中国古代哲学家→中国哲学家→哲学家 • 注 意 概念的概括可以连续进行,但对于某特定论 域来说,该论域科学体系中的基本范畴是概括的极限。 (哲学范畴)。在有属种的概念之间进行。 • 现象和本质、内容和形式、原因和结果、可能性和现 实性、偶然性和必然性 • 树木→森林 • 概括不当 • 我家养了很多鸡、鹅、兔、鸽等家禽。

逻辑学第2讲

逻辑学第2讲
青岛大学国际教育合作学院软件工程教学部
S
P
S
P
2016年6月12日星期日
15
词项外延的关系
①矛盾关系 如果S与P全异,其中一个是正词项,一个是 与之相对应的负词项,并且外延之和等于其邻近 属词项I的外延。(S∩P =且S∪P=I) 例如:“正义战争(S)”与“非正义战争 (P)”;“偶数(S)”与“非偶数(P)” ②反对关系 如果S与P全异,且两者都是正词项,它们的 外延之和小于其邻近属词项I的外延。 (S∩P=且S∪PI) 例如:“国有企业(S)”与“私营企业 (P)”;“正数(S)”与“负数(P)”

属种关系:真包含于关系和真包含关系统称属种关系。
具有属种关系的词项中,外延较大的称为属词项,外 延较小的称为种词项。 例如:“大学生”相对于“本科生”来说是属词项, “大学生”相对“学生”来说是种词项。
青岛大学国际教育合作学院软件工程教学部
2016年6月12日星期日
14
词项外延的关系
四、交叉关系 有S是P,并且有P不是S;并且有S不 是P(S∩P≠) 例如:“工人(S)”与“青年(P)”; “资本主义国家(S)”与“发展中国家 (P)” 五、全异关系 所有S不是P(S∩P=) 例如:“负数(S)”与“自然数(P)”; “正义战争(S)”与“非正义战争(P)” 全异关系根据S和P是否有中间项又可 分为矛盾关系和反对关系
I
S P
I
S P
青岛大学国际教育合作学院软件工程教学部
2016年6月12日星期日
16
词项外延的关系
练习
青岛大学国际教育合作学院软件工程教学部
2016年6月12日星期日
17
词项外延的关系
常见逻辑错误:机械二分 练习

逻辑学(第二讲)

逻辑学(第二讲)

词项的外延是指具有概念所反 映的本质属性或特有属性的对象, 即概念的适用范围。概念的外延表 达的是概念量的方面。在上面所述 的人的概念中,一切符合人这个概 念的内涵的所有对象,构成了它的 外延,如张三、李四;男人、女人 ;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等等。
词项的内含和外延存在着一 种反变关系,即外延越大内含 就越贫乏,反之,外延越小内 含就越丰富。
不同的语词也可能表达同一个词项。例如,“马 铃薯”和“土豆”是不同的语词,但它们表达同一 个词项。
(1)不同的语词表达同一个词项 •这些不同的语词就是所谓的同义词,如,“医 生”、“大夫”、“郎中”都表达同一个概念 。 •再如,“我的妻子”这个概念,可以分别用“ 我的爱人”,“我的老婆”、“我的堂客”, “我屋里的”,“我那媳妇”,“我孩子他妈 ”等等来表示,而且根据不同人物采用不同的 称呼,往往还有助于成功塑造人物的个性。
以下哪一项指出了上项推理中的一处缺陷?
A.体重只是正常婴儿成长的一项指标。
B.一些3个月大的小孩体重有17磅。 C.一个正常的小孩出生时体重达到了10磅是有可 能的。
D.平均体重增长同平均体重并不相同。
“做人难。做女人难。做名女 人更难。做单身的名女人,难乎 其难。”
内涵
有语言、能思维、能制作和使用生产工具
小刘根据爸妈要求进行修改,把⑷、⑸删去,把⑴改为“大公司、大 企业”,把⑶改为“月收入5500元左右”。把修改后的“求职信”重新 发了出去。一个月以后,小刘终于收到一家单位的来函,经过面试,没 有达成协议。这时,同班同学大都已经找到了单位,小刘心慌了。
他来到系主任办公室进行咨询。王主任看了连连摇头说:“条件还是 太多,要求还是太高。来,我替你修改一下!”王主任拿起笔,把⑴删 去了,把⑵改为“提供培训机会”,把⑶改为“月收入4000元左右”。 小刘把王主任修改过的“求职信”又发了出去。不到两个星期,就有六 家单位回了函。经过面试,小刘很快就被某公司录用。 Q:求职信的修改过程,反映概念发生了变化?

逻辑学 第二讲:词项

逻辑学 第二讲:词项

• 人们还可以对属性进行进一步的划分,如区分为本 质的和非本质的、固有的和非固有的,等等。但这 些区分对了解词项来说是没有意义的。我们用词项 来指称和表达对象就是要把握对象的特有属性,以 至于使我们能够将该对象与其它的对象区分开来。 我们强调区别性,只要有区别性的属性就是特有属 性,而无论它是否反映对象的本质。 • 现在我们可以给词项一个明确的定义了: 词项是通过揭示对象的特有属性来指称和表达对象 的思想。
• 理解词项,把握以下两点:
• 任何词项都必须有外延和内涵。没有外延即不指称 表达什么对象,那么无所谓词项;没有内涵则不可 能指称表达对象,因为无法确定所指称的是什么。
• 词项的外延是唯一的并且是确定。词项的内涵则是 多层次、多方面的。
• 3,词项与语词、概念
• (1),词项与语词
• 任何词项都是用语词来表达的,词项以语词为载体,没有语 词也就没有词项。然而不能因此说语词就是词项,因为二者 有着明显的区别: • 首先,词项是一种思想,是指称和表达对象的思想。而语词 能不同,语词只有表达了词项才有意义,就是说,词项是 语词的含义。 • 其次,并不是所有的语词都表达词项。既然词项是指称表达 对象的,因此只有那些其涵义是确有所指的语词才表达词 项。如虚词“啊、呜、呢”等是不表达词项的。一般来说, 只有实词才表达词项。 • 再次,即使表达词项的语词和词项之间也不存在一一对应 关系。
违反这些规则就会犯定义过宽定义过窄同语反复定义含糊不清以比喻代定义等逻辑错误语词定义是明确词项含义的逻辑方法可以分为说明的语词定义和规定的语词定义两1说明的语词定义对已有确定意义的语词加以说明
第二讲:词项
• 序:词项在逻辑学中是构成命题的基本要素。在传 统逻辑中,词项是构成直言命题的要素,它主要是 指直言命题中的主项和谓项。而在现代谓词逻辑中 ,词项被分解为个体词和谓词、量词和联词等等。 传统逻辑与现代逻辑对词项的理解有很大差别。 • 目标:本章讨论基于传统意义上的词项。我们要明 确什么是词项以及词项的逻辑特征,分析词项的种 类以及词项之间的关系,讨论明确词项的逻辑方法 。通过本章讨论我们要对传统逻辑所谓的词项有较 准确的把握。

逻辑学教程(第二章)课件

逻辑学教程(第二章)课件
n 相容关系是指两个概念的外延至少有一部分 重合的关系。根据外延重合的多少,相容关 系又可以分为同一关系、真包含关系、真包 含于关系和交叉关系四种。
n (一)同一关系 n (二)真包含关系 n (三)真包含于关系 n (四)交叉关系
26
1.同一关系
同一关系也叫做全同关系,它是指外 延完全重合的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例 如: “鲁迅” (a)和“《阿 Q 正传》的 作者” (b)这两个概念,它们的外延完 全重合,那么 a 概念与 b概念之间的关 系就是同一关系。
概念是相对于集合概念来说的,凡不属于反 映集合体的概念都是非集合概念。例如, “民 族” 、“工人” 、“书” 、“树”等。
n 注意:分析一个概念是集合概念还是非集合体概 念,要把这个概念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
中进行。
20
例如:
在“我们班的同学来自全国各地”和“我们班的 同学都是中国人”这两个语句中,一个“我们班 的同学”是个集合概念,它不反映我们班中的 某个同学,不能说成“我们班某个同学来自全 国各地”。后一个“我们班的同学”是个非集合 概念,它既反映我们班中有的同学,也反映我 们班中的某个同学,可以说“我们班的某个同 学是中国人”。前者表集合概念,而后者则表 示非集合概念。
24
第三节 概念间的关系
n 概念是人们反映客观事物本质属性的一种思 维形式,客观事物之间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联 系,因而概念之间的关系也是各种各样的。 普通逻辑不研究概念之间的一切关系,只研 究两个概念的外延之间的关系。根据概念外 延之间是否重合,可以把概念分成相容关系 和不相容关系两大类。
25
一、相容关系
第二章 概念
n 概念与感觉、知觉、表象有着质的区别。感 觉、知觉、表象是反映对象的具体形象的。 在具体形象中,对象的本质属性和非本质属 性是混合在一起没有分开的。概念不是反映 对象的具体形象,而是抽象地反映对象的本 质属性,舍弃了对象的非本质属性。所以, 概念具有抽象性和概括性。

逻辑学讲稿2

逻辑学讲稿2

PPT文档演模板
逻辑学讲稿2
充分条件假言命题的真假取决于其前后件之间 是否存在充分条件关系。例6:
如果明天不下雨,那么我们就去公园玩。
对充分条件假言命题而言,只有在其前件真而 后件假的情况下,它才是假的;其他情况均为真。
充分条件假言命题的真值表。
⑵必要条件假言命题
假设有两个对象A和B, 只要A不出现,B就一 定不出现,则A构成B的必要条件,或者说在A和B 之间存在着必要条件关系。
不好,也许是因为家里有什么急事儿。
根据选言命题所断定的若干情况能否同时为真, 选言命题分为相容和不相容两种形式。
⑴相容选言命题,即断定对象的若干情况中至 少有一个为真也可能同时为真的命题。
相容选言命题由肢命题和联结项两部分组成。 其联结项用符号∨(读作“析取”)表示。
PPT文档演模板
逻辑学讲稿2
选言命题的逻辑公式: p或者q,或: p∨q
由此得到充分条件假言推理的规则。
⑵必要条件假言推理,就是以必要条件假言命
题为前提进行的推理。例10: 一个人只有年满18岁,才有选举权, 他不满18岁; 所以,他没有选举权。
PPT文档演模板
逻辑学讲稿2
根据必要条件假言命题前后件之间逻辑关系的 特点,必要条件假言推理有两种正确形式,即“否
定前件式”和“肯定后件式”。
要么p,要么q。
PPT文档演模板
逻辑学讲稿2
不相容选言命题的真假取决于其肢命题的真假。
一个由两个肢命题组成的不相容选言命题,在 其肢命题同真同假时为假,真假值不一时则为真。
不相容选言命题的真值表。 2.选言推理 选言推理即以选言命题为前提、并根据选言命 题的逻辑特性进行的推理。选言推理也有两种形式。

逻辑课件第二讲

逻辑课件第二讲

商品是通过货币交换的劳动产品 定义必须确切、 (二)定义必须确切、清楚 定义含糊 不能用比喻来下定义 儿童是祖国的花朵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爱情是一条流动的河, 爱情是一条流动的河,这条河中也许有壮观的 激流,但也必然会有平缓的流程; 激流,但也必然会有平缓的流程;也许有明显的主 航道,但也会有支流和暗流;除此以外, 航道,但也会有支流和暗流;除此以外,天上的云 彩和两岸的景物会在河面上映出倒影, 彩和两岸的景物会在河面上映出倒影,晚来的风会 在河面上吹起涟漪,打起浪花。但我们承认, 在河面上吹起涟漪,打起浪花。但我们承认,所有 这一切都是这条河的组成部分,共同造就了我们生 这一切都是这条河的组成部分, 命中美丽的爱情风景。 命中美丽的爱情风景。
三、概念的内涵与外延
内涵与外延是概念的两个逻辑特征, 内涵与外延是概念的两个逻辑特征,概念明确是正确思维的起码要 求。 (1)概念的内涵,就是概念所反映的对象的特征或本质;概念的外 )概念的内涵,就是概念所反映的对象的特征或本质; 延,是指概念所确定的对象的适用范围。 是指概念所确定的对象的适用范围。 总之:内涵是概念质的方面的规定性,它表明概念所反映的是什么。 总之:内涵是概念质的方面的规定性,它表明概念所反映的是什么。 外延是概念量的规定性,它所明确的是概念的适用范围,表明概念所指 外延是概念量的规定性,它所明确的是概念的适用范围, 的是哪些对象。 的是哪些对象。 (2)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具有确定性与灵活性。确定性是指在一定的 )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具有确定性与灵活性。 条件下,概念的含义和适用范围是确定的,不能任意改变或混淆不清。 条件下,概念的含义和适用范围是确定的,不能任意改变或混淆不清。 灵活性是指在不同的条件下,随着客观事物的发展和人们认识的深化, 灵活性是指在不同的条件下,随着客观事物的发展和人们认识的深化, 概念的含义和适用对象是可以改变的。 概念的含义和适用对象是可以改变的。任合概念都是确定性和灵活性的 统一。 统一。

逻辑学(09第02讲)

逻辑学(09第02讲)
Southwest University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Law
行政法学院
cxq2403@
18
《逻辑学》多媒体课件第二讲
2010年6月28日星期一
“类”与“分子”、“整体”与“部分”和“群体”与“个体” 的区别:
“类”与“分子”之间的关系是一般与个别的关系。类所具有的 属性,必为该类中的每个子类或分子所具有。 “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是一种不可分割的统一关系, 整体是由部分“有机”组成的。 “有机”是指构成事物的各部分互相关联协调,而具有不可分割 的统一性,就像有机物那样。 “群体”与“个体”之间的关系: 不同于“类”与“分子”之间的关系的主要表现是,组成类的分 子具有类的属性,而组成群体的个体则不必具有群体的特有属性。 不同于“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的主要表现是,作为整体 的组成部分不能脱离整体而独立存在,而作为群体的个体则具有 相对的独立性,它们可以脱离群体而保持其完整性和独立性。
中国工人阶级
Southwest University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Law
行政法学院
cxq2403@
20
《逻辑学》多媒体课件第二讲
2010年6月28日星期一
(2)非集合概念:
反映非集合体(一般指类)的概念。 例如:
人 书 岛屿 犯罪分子 我国农民 …… 审判委员会委员
一、概念及其特征 1.1 概念
所谓概念,就是反映对象的特有属性 (或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
例如: ①人就是指有语言、能思维、能制造和使用 生产工具的动物。 ②笔就是用来书写或画画的工具。
行政法学院
Southwest University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Law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本
2、写文章要讲逻辑。
3、跨过战争的艰难路程之后,胜利的坦途就到来了, 这是战争的自然逻辑。
4、艾奇逊当面撒谎,将侵略写成文本了“友谊”,……美 国老爷的逻辑,就是这样。
2020/5/30
6
孔庆典
上海师范大学哲学学院专业课 —— 逻辑学导论

二、“逻辑”的发展历史 文本
2020/5/30
文本
7
孔庆典
上海师范大学哲学学院专业课 —— 逻辑学导论
2. 中国先秦“名辩学”
(一)主要研究对象 本
文本
名、辞、说、辩
(二)代表人物
邓析——“以非为是,以是为非”,“操两可之说,设无穷之词”
惠施——“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公孙龙——“白马非马”
文本
墨翟——“名”,“辞”,“辩”
2020/5/30
11
孔庆典
上海师范大学哲学学院专业课 —— 逻辑学导论
斯多亚学派 ——神圣的秩序; 文本 新柏拉图主义——可感世界中的支配性力量;
基督教
——指代上帝的话语。
2020/5/30
2
孔庆典
上海师范大学哲学学院专业课 —— 逻辑学导论
2. “逻辑”的中文词源
本 文本
先秦——“名学”、“辩学”、“名辩学” 李之藻(明末)——《名理探》 严复(清末)——《穆勒名学》,“名学”、“逻辑” 其他:“理则学”、“论理学文”本
文本
“辩”—— 说辩的方法和原则: 或、假、效、辟、侔、援、推、止。
2020/5/30
12
孔庆典
上海师范大学哲学学院专业课 —— 逻辑学导论
(四)《墨经》名辩学举例
“夫辩者,将以明是非之分,审治乱之纪,明同异之处,
察名实之理,处利害,决嫌疑焉。”
文本
——关于论辩的社会功用。
杀盗非杀人。
——强调对概念的内涵与外延的区分。
(三)《墨经》中的名辩学
《墨经》:
《经上》、《经下》、《经说上本》、《经说下》、《大取》、《小取》
文本
“名”——“以名举实”: 达名、类名、私名,兼名、体名,形貌之名和非形貌之名;
“辞”——“以辞抒意”: “合”(直言命题)、“假”(假言命题)、“尽”(全称命
题),“或”(特称命题)、“必”(必然命题)、“且”(可能 命题);
——“譬”相当于形式逻辑中的类比。
推:“推也者,以其所不取之同于其所取者予之也。”
公孟子曰:“无鬼神。”又曰:“君子必学祭礼。”子
墨子曰:“执无鬼而学祭礼,是犹无客而学客礼也,是
犹无鱼而为鱼罟也。”
文本
——所谓“推”是一种归谬式的类比推论。把对方的主张用作推论 的前提,再得出一个本质上与之类似的荒谬结论,以此驳倒对方。
——《孙文学说》第三章
2020/5/30
4
孔庆典
上海师范大学哲学学院专业课 —— 逻辑学导论
3. “逻辑”的几种不同涵义
(一)表示客观事物相互联系和发展的规律。
例:“中国革命的逻辑本”、“事物的逻辑”
文本
(二)表示思维的规律和规则。
例:“做出合乎逻辑的结论”、“文章的逻辑性很强”
(三)表示某些特殊的理论、观点或看问题的方法。 例:“‘强权即公理’这句话是地地道道的强盗逻辑。”
2020/5/30
3
孔庆典
上海师范大学哲学学院专业课 —— 逻辑学导论
“理则学”的由来
然则逻辑究为何物?当 本 译何名而后妥?作者于此,
盖欲有所商榷也。文本凡稍涉猎 乎逻辑者,莫不知此为诸学 诸理之规则,为思想行为之 门径也。人类由之而不知其 道者众矣,而中国则至今尚 未有其名,吾以为当译之为 “理文本则”者也。
(313B.C.~232B.C.)、克吕西波(282B.C.~206B.C.)
【语录】哲学家必须具有三种德性: 精确的逻辑训练、高尚的道德情操、渊博的自然知识
逻辑学贡献: 把命题首先分为原子命题文和本复合命题,重点讨论
了复合命题,初步构造了一个公理化的命题逻辑推论 系统。
2020/5/30
10
孔庆典
上海师范大学哲学学院专业课程

二零一五年三月
上海师范大学哲学学院专业课 —— 逻辑学导论
一、“逻辑”的词源
1.“逻辑”的词源 本
文本
逻辑logic——逻各斯logos(logoi)——希腊词根leg-(说、讲)
逻辑的原始含义:有条理地说话 。
“逻各斯”的不同含义:
赫拉克利特 ——万物的生灭变化具有一定的尺度;
“必或或谓不之当牛。,”谓之非牛。是争彼文也本 。是不俱当。不俱当,
——矛盾律:一对矛盾命题不能同时为真,其中必然有一个命题为 假。
2020/5/30
13
孔庆典
上海师范大学哲学学院专业课 —— 逻辑学导论
“彼,不可两不可也。”
——排中律:一对矛盾命题不能同时为假,其中必然有一个是真的。
譬:“譬也者,举他物而以明之也。” 文本
亚里士多德讨论了范围广泛的逻辑问题:
概念、范畴,“四谓词”、“十范畴”,三段论,直言命题、 模态命题、证明理论以及对谬误的文反本驳,矛盾律、排中律,提 出了比较系统的公理化思想。
2020/5/30
9
孔庆典
上海师范大学哲学学院专业课 —— 逻辑学导论
(二)斯多亚学派的命题逻辑
代表人物:

芝诺(约336B.C.~264B.C.)、克雷安德 文本
2020/5/30
14
孔庆典
上海师范大学哲学学院专业课 —— 逻辑学导论
“以言为尽悖,悖,说在其言。”(《墨子·经下》) “以。悖,不可也。之人之言可,是不悖,则是有可也。 之人之言不可,以当,必不当。”(《墨子·经说下》)
——这段话的意思是:有人主张“所有的言论都是错误文的本 ”,而墨 家则认为,这句话自相矛盾,因为如果这句话是对的,那么就至少 有一句话是正确的,因此主张“所有的言论都是错误的”就是不成 立的。
(四)指逻辑学或逻辑学知识。 例:“所有大学生都应该上一上文逻本辑。”
“现代管理人员,为了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学一点逻辑 很必要。”
2020/5/30
5
孔庆典
上海师范大学哲学学院专业课 —— 逻辑学导论
课堂练习:分辨“逻辑”的几种不同涵义
1、虽说马克思没有留下本“逻辑”(大写字母),但他
留下了《资本论》的“逻辑”……
上雅海典师学范院大学哲学学院专业课 —— 逻辑学导论
亚里士多德
芝诺
2020/5/30
雅典学院(La Escuela de Atenas)
(拉斐尔,8 1483-1520)
孔庆典
上海师范大学哲学学院专业课 —— 逻辑学导论
1. 古希腊的形式逻辑
(一)亚里士多德的词项逻本 辑
文本
“逻辑之父”
《工具论》 ——《范畴篇》、《解释篇》、《前分析篇》、 《后分析篇》、《论题篇》、《辩谬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