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练馆设计说明

合集下载

体育馆建筑设计规范

体育馆建筑设计规范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体育馆建筑设计规范篇一:体育馆建设标准(a4)1105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共体育场馆建设标准系列-2(体育馆建设标准)(征求意见稿)建标――20xx20xx北京公共体育场馆建设标准系列-2(体育馆建设标准)建标――20xx(限国内印发)主编部门:国家体育总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施行日期:年月日出版社20xx北京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批准发布《公共体育场馆建设标准》的通知建标[20xx]号国务院各有关部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建设厅(建委)、发展改革委,计划单列市建委、发展改革委,解放军总后营房部、土地管理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设局、发展和改革委:根据建设部发布的《关于印发的通知》(建标函[20xx]172号)的要求,由国家体育总局负责编制的《公共体育场馆建设标准》,业经有关部门会审,现批准为全国统一的建设标准予以发布,自年月日起实施。

本建设标准实施的监督管理工作,由国家发展改革委负责;其具体解释工作,由国家体育总局负责。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二oo九年月日前言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的要求,加强国家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经济技术规则的管理,提高项目决策的科学化水平,充分发挥投资效益,规范公共体育场馆的建设,根据建设部《关于印发《公共体育场馆建设标准》系列针对目前常见的体育场、体育馆和游泳馆提出了场馆建设选址的要求,确定了此类项目的建设规模、总建筑面积和分项面积指标,明确了在实施过程中的基本要求,具有指导作用。

本标准为《公共体育场馆建设标准》系列--《体育馆建设标准》。

《公共体育场馆建设标准》系列由国家体育总局负责解释。

(北京市崇文区体育馆路2号,邮编:100763),主编单位是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参编单位有: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华体集团有限公司、中国体育国际经济技术合作有限公司(北京中体建筑工程设计有限公司)主要起草人:目录第一章总则 (5)第二章选址和建设条件 (6)第三章建设规模 (7)第四章主要项目构成与建筑面积指标 (8)第五章建筑标准 (10)第六章主要经济指标 (11)用词和用词说明 (12)条文说明 (13)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适应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需要,加强和规范体育馆的建设,贯彻执行《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提高体育馆建设项目决策与管理水平,充分发挥投资效益,制定本建设标准。

体育馆建筑设计说明精选全文

体育馆建筑设计说明精选全文

精选全文完整版(可编辑修改)一.项目概述:xx市一中拟建的综合体育馆坐落于xx市第一中学校区内,总建筑面积7750平方米,占地面积3870平方米。

规划用地总面积与学校用地面积平衡,本项目工程总投资3000万元。

1.功能定位:首先满足学校正常教学要求,兼顾校际市域范围内专项比赛的要求。

2.功能要求:教学要求:满足学校正常的教学要求:应设贵宾接待室、休息室等用房,满足教学要求。

无比赛时可提供更多的教学训练场地。

比赛要求:能举办地方性、校际的手球、篮球、排球、羽毛球、武术、体操等项目的比赛,同时满足平时训练、演出、集会等功能。

一馆多用:满足集会、训练、比赛、演出等综合性使用要求。

提高场馆的经济性。

二.建筑设计1.功能设计:为满足日常教学及比赛、演出要求,故把整个体育馆分为二个部分,一楼为多功能体育馆及配套服务用房,二楼三楼为乒乓球室,三楼为羽毛球室。

2.形体设计:在充分研究学校的建筑风格和校园肌理后,我们将校区内现有建筑的红砖白墙进行了新的演绎。

在拟建综合体育馆外墙采用新型保温节能环保材料,不变的红与白,变化的新的肌理,营造契合体育馆建筑内涵的空间。

经济性的反映,此造型结构简单,构造明确,避免了复杂结构带来的造价上升。

3.流线设计:体育馆主入口设于西面,并设小型入口广场,正对校园北门的主干道;主要为观众及学生入口,次入口设于东面,主要为贵宾入口,结合地形在此设有入口广场,停车场,与校区对外出口相接。

兼顾了体育馆对外的功能。

至其余疏散口设于北面和南面,利用环形道路解决疏散及消防要求。

14.结构与材质设计:结构采用钢筋混凝框架,屋面为管桁架钢结构屋面体系。

三.技术设计1.剖面设计:观众视线设计:观众视线设计合理,取篮球场边缘升高800作为视点,看台每排升起6厘米,排距0.8,座宽0.5,短排座,采用折线法计算升起高度。

满足观众视线要求。

设备用房:位置合理,消控室、通风机房设置在首层。

建筑物理要求:采用消声处理,满足声学要求,比赛场地采用木地板。

体育馆建筑设计说明备份

体育馆建筑设计说明备份

建筑设计说明一、项目概况1.项目名称:广宁县体育中心工程2.建设地点:广宁县城南新区3.建设单位:广宁县体育训练中心4.项目场址:项目位于广宁县城南新区,占地面积约150368㎡.项目所在地与临近地面地质状况良好,周边无污染源,对周边地域、环境保护与生态没有任何影响,且水、电、气、通讯基础设施能满足要求.5.建设内容与规模:本项目用地面积约150368㎡,总建设面积约为39704㎡.拟建一个配套设施齐备、功能完善的大型综合体育中心.建设内容包括一个3000座乙类体育馆、一个标准400米田径场、一座体育训练学校与全民健身大楼、一个钢结构看台标准游泳池.二、规划目标1.功能定位广宁县体育中心的建设,对于加快广宁县城市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和城市建设、完善城市功能、提高城市品位、带动经济发展、促进体育文化的发展将起到巨大作用.广宁县体育中心不仅要满足中大型体育赛事的比赛需求,确保广东省第十五届运动会的武术、蹦床项目比赛顺利在广宁县举行,更要满足非比赛时段市民对体育文化的需求.2.建筑定位广宁县有独特的产业基础与巨大的经济发展潜力,因此,体育中心的设计,形式上力求简洁凝练,独具特色,具有较强的视觉冲击力、现代气息和地域特色.它的建成将成为广宁县的新地标.同时又要贯彻节约型社会宗旨,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更要考虑未来城市的发展,留有余地,避免重复建设.3.设计原则广宁县体育中心以 "绿色与活力"为主题,以可持续发展为导向,在设计上强调四个原则:1〕总体协调原则综合考虑项目与广宁县与整体环境的协调,注重与城市路网系统、公共建筑、绿地系统与空间环境、居民活动的有机联系.2〕以人为本原则贯彻以人为本理念,努力创造平等、自由、轻松的运动环境,促进居民邻里和谐交往,营造一个布局合理、环境优美的休闲健身场所,注重体现当地地域、人文特色.3〕生态和谐原则建筑布局有机组合,营造绿化环境.坚持可持续发展,严格执行国家和地方的有关规范,传承地域文脉,营造功能合理、结构清晰、生态和谐、安全舒适的人居环境.4〕综合发展原则将本项目建设纳入到城市社会发展战略中,适应多功能、多元化、产业化体育事业的发展.体育场馆规划包括各种集会、庆祝活动、会议等多功能的使用,走向" 以馆养馆 "的产业化道路.追求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效整合,处理好整体与布局、未来和当下的关系.三、设计构思•完备的体育赛事与营运功能——满足国家级单项体育比赛、省级综合性运动会举办、日常训练、市民健身,以与演出、展览、商贸和集会的要求.•灵活性与多样性兼具的综合效应——面向社会、贴近市民生活,建设市民健身公园,增强体育场馆的自身经营能力,发挥其对社会的贡献作用.•蕴含地域文化的独特建筑形象——规划设计突出广宁县独特的地域文化特征,以"新竹"为构思立意,广宁充满活力的竹文化融入规划设计之中 .建筑造型通过隐喻象征等手段来表现新竹的意向,赋予建筑特有的生命力和韵律,实现了地域文化和建筑特征的有机结合.•整体性的城市景观营造元素——突出"绿色与活力"的主题,以自然、绿化为背景,以竞技、非竞技体育为主题,同时容纳公众的休闲、游憩活动.实现体育园林化、园林体育化的目标.建筑和其他室外的体育、文化设施点缀其中,为绿树掩映,由水景衬托,构成了充满诗意的生态园林画面.•人车流线的合理规划布局——合理组织人车各种流线,并充分考虑赛时与赛后两种使用情况对交通的不同要求.体育馆外围布置了环形的车行道和停车场,车辆尽量在有大量人流的步行广场区外围停靠,从而保持内部的步行系统安全畅通.停车场与绿化结合形成生态停车.•绿色轴线与空间渗透的营造——整个体育公园以折线作为构图元素,体现现代体育运动的动感和坚定.由比赛场馆构成收放有序的空间序列,突出标志性.赛时各功能区划分明确,观众流线清晰,活动空间充足.赛后作为城市功能的辅助设施与周边区域有机结合,规划强调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将其从简单的绿带上升到生态文化的高度.•合理开发,可持续发展——从建设初期就预留发展空间和计划,减少不可再生资源的使用,达到持续发展,滚动发展的目的.把赛时和赛后结合起来建设,把体育事业办成全民健身的产业,有助于社会和物质效益的提高.同时按社会的不同需求,分期投资,合理确定场馆规模,节约场馆建设成本,提高场馆利用率,以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四、总体布局1.功能分区方案将地块分为小型球类运动区、田径场区、体育馆区和体育公园四个功能分区.各功能组团之间空间划分明确又紧密联系,绿化与场地明确的分区利于降低相互干扰,而便捷的联系则有益于体育中心的合理运转.本用地西侧为小型球类运动区,顺应地势,台阶式布置运动场地,包括两个羽毛球场、三个乒乓球场、两个网球场和两个篮球场.紧邻的是北侧的田径场区,两个运动区以道路分隔,又共同组功能丰富的活动场地.既满足体育学校的训练要求,又满足附近市民的健身需求.用地南部为体育馆区,体育馆东侧有大面积广场,可以作为体育中心举办重大赛事或活动的公共空间,亦可作为平时市民休闲运动的场所.用地东部为体育公园区,公园北部连接一幢体育训练学校与全民健身大楼,东部连接室外游泳池.公园区则顺应地势,台阶式划分,供市民休闲散步与举行小型娱乐活动,并为体育学校的运动员提供安逸的休息环境.体育训练学校与全民健身大楼又紧邻田径场,方便运动学员的训练.2.出入口与交通组织用地南区和东区规划路各规划有一个机动车出入口,北、侧西侧各预留一个机动车出入口.以体育馆和田径场为轴线,东西各设计有一条南北向的机动车道,体育馆与田径场之间设计有一条机动车道横贯用地,三条机动车道与规划路共同形成围绕田径场和体育馆的消防车道,满足比赛时与非赛时的机动车交通需求,又连接了四个功能分区,紧急情况下作为应急通道.西侧的室外球场与东侧的体育公园地势较高,用地相对独立,机动车不可进入,设计有台阶与坡道供市民通行,人车分流,散步或是运动,都安静,安全,无忧.场地东侧与南侧规划有两条市政路,由于道路有高差,项目用地与道路的连接便成为一个新的设计重点.本方案场地边界皆与道路等高,设计多个人行入口,场地内部阶梯式的广场与绿化设计,使市民可以便捷到达体育中心内,更丰富了体育中心的景观层次.3.竖向设计场地东西两端地势较高,其中,最西端道路中线交叉点地面绝对标高65米,最东端道路中线交叉点绝对标高70米,最北端道路中线交叉点地面绝对标高59.1米,最南端道路中线交叉点地面绝对标高61.9米.由于田径场适宜南北朝向布置,并且规模较高大,所以,本次方案首先考虑田径场的标高设置为61.5米,使得场地地面改动最小.其次,设计将体育中心主要建筑体育馆设置在靠近体育南路的位置,与田径场形成南北纵向景观轴,并考虑机动车由道路进入体育馆的便捷性,将体育馆西侧室外场地绝对标高设计为63米,东侧则设计为64米.至此,体育中心场地在地势上被划分为四部分,即北侧田径场部分的平地,南侧体育馆部分的平地,以与东西两侧的坡地.东侧利用坡地设计台阶式体育公园,较高地势处设置游泳池,同样由临近道路路面可直接到达;西侧划分两个大台阶,布置小型球类运动场.如此,场地四面皆与道路顺畅连接,并形成丰富而立体的建筑景观.4.绿化布置本次项目用地位于广宁县规划的城市绿洲附近,不仅要融入周边的绿化环境,更要成为锦上添花的绿化亮点.而体育中心作为全市人民健身、娱乐、休闲之所,既要满足绿化面积需求,更要符合市民的运动需求和心理需求.因此我们考虑在满足绿化率的基础上,因地制宜,设计了丰富的台阶式广场,将地势的高差隐藏在层叠的绿化和幽曲的小径里.所到之处皆不同,每个角度的体育中心,都是独特的.体育中心作为广宁县的地标性建筑,自然要发扬当地的竹文化.竹子生命力强,生长力旺盛,品类丰富.因为本次设计在绿化植被品种上着重考虑大量引入广宁竹,与建筑的竹意向交相辉映,搭配不同色彩、不同高度的乔木、灌木,共同营造出一个立体、生态、活泼的景观系统.5.停车场布置本次方案共配套有200个停车位,其中由体育馆西侧进入体育馆地下一层停车库,设计有停车位99个,供赛时观众停车,其余101个为地面停车.为了方便进入体育中心不同人群的不同停车需求,场地分散设置多个独立停车场.体育馆西、南两面临近道路,西侧设置地面停车场供管理人员与赛时贵宾、裁判停车;南侧设置地面停车场供新闻媒体工作人员停车,以与转播车、救护车停靠.运动学校、田径场、游泳池、体育公园分别设置地面停车位,保证满足体育中心不同组团的停车需求.五、建筑设计1.设计依据《体育建筑设计规范》〔JGJ 31-2003〕《公共体育场馆建设标准》《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 50352-2005>《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14〕《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 50014-2006〕《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与验收规范》〔GB50268-2008〕《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房屋建筑部分〕》与其他现行的相关规范、规定与规程等.2.体育馆设计·设计构思广宁县享有竹子之乡的美誉,人们的衣食住行都与竹子息息相关.体育馆作为广宁县地标性建筑,不仅要向世界展示广宁的经济实力、体育实力和建筑实力,更要作为传播广宁竹文化的载体.因此,活力,绿色,生长便成为本册设计的主题.体育馆的体块生成就像竹笋的生长,西北和东南两个尖角破土而出,向上生长,从不同立面看去,建筑的尖角使得体育馆看起来稳重而不失活泼.体育馆的立面生成就像竹子的生长,将竹竿和竹叶的意向抽象出来,从地面直到建筑的屋檐下,顽强生长,坚韧,坚定,与建筑墙边与场地布置的竹子绿化,交相辉映,共同成长.体育馆屋顶采用钢结构形式,简约而现代,屋顶开天窗,保证体育馆的采光.·平面布局体育馆西、南面靠近道路,西侧设置贵宾、裁判出入口,设置有组委会办公室、比赛控制室等工作用房,贵宾进入贵宾休息室,并可直接进入首层的贵宾坐席;南侧为媒体出入口,赛时转播车可直接进入比赛场地;东侧为运动员入口,设置检录、尿检、更衣淋浴、按摩、急救等配套用房,并设置有篮球训练馆供运动员热身准备;北侧为工作人员出入口,设置消防控制室、器械库、办公用房等.·比赛区比赛场由环形看台围合而成,场地尺寸为34m×52m,可根据不同要求布置蓝球、排球、羽毛球、乒乓球等比赛场地,场地设折叠式篮球架、活动排球架与预埋式金属挂钩,可作为搭台体操比赛场地,乒乓球比赛时,可满足3 台同时比赛,也可作为4 个羽毛球训练场地使用.·看台区固定看台:观众看台主要沿比赛场地长轴南侧方向布置,以争取最佳视觉方位,二层设环形看台,座席2050个,无障碍座席21个,使场地四周均有观众席位,以保证比赛时的赛场气氛.三层长轴方向设看台,座席950.活动看台:场地四周设推拉式活动看台600 席位,其中无障碍活动座席24个,在小场地比赛时,活动看台拉出,以增加观众席位.观众席排距850,座宽480,采用模压型式彩色座椅.观众席位数为:固定看台3000 席,固定无障碍看他21席,主席台60 席,裁判台30 席,活动看台600 席,以与无障碍座席观众席位总数为3711席.·视线设计看台设计视点,前部固定看台与活动看台选在蓝球场边线地板面,环形看台选在蓝球场端线中点地板面,看台升起:C 值以逐排60 取值,看台最后排阶高≤500.·声学场内顶部与侧墙部位设吸声处理,混响时间拟控制在1.2~1.9 秒之间,中央顶部拟采用环形平板与声体与弧面吸声相组合,以消除声音聚焦的产生,场内喇叭拟置于灯桥下部一定高度均布,以满足电声需要.·疏散设计本次体育馆的疏散设计以安全便捷为主,使流线便捷明确,不同功能流线互不干扰,疏散安全快速.观众人流与运动员、贵宾、记者、工作人员集中人流严格分开,并提供最直接的出入馆途径.散场时观众直接由二层出入口疏散到室外,短捷、顺畅.本体育馆为乙级建筑,耐火等级为二级,2000~5000人体育馆疏散时间控制在6分钟.一层与二层供主馆与训练馆使用的疏散口共11个,首层7个,二层4个.首层疏散走道4条,二三层观众厅疏散走道共26条,看台疏散走道宽度最小为1.1米.根据要求的疏散人流数、疏散口数量、疏散距离与疏散总宽度计算,结果满足规范,保证疏散的安全、高效.·地下车库体育馆地下设置停车库,设停车位99个,并根据国家相关法规设计人防地下室,具体设计待当地人防办确定.3.体育训练学校与全民健身大楼体育训练学校与全民健身大楼设置在场地东侧,靠近体育公园与田径场.大楼首层设置门厅,篮球馆与其附属用房.二、三层为全民健身活动中心,设置健身房、活动室,可组织跆拳道、武术等健身运动,满足附近市民的体育文化需求.四至六楼为运动训练学校,其中四层为运动员训练室、教室与办公室;五层为学生宿舍,可容纳80名学生住宿,并在建筑两侧设置活动室,满足体育学校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需求;六层为食堂.建筑采用框架结构,设置两部疏散楼梯,疏散距离与疏散宽度皆满足相关规范要求.4.游泳池设计露天游泳池设置在场地东侧体育公园中,泳池尺寸为51m×26m,8泳道;设置有顶棚的看台共900座,看台下设淋浴、厕所、控制、办公等配套用房.5.田径场设计田径场位于建设地块的北面,南北向布置,场内设塑胶跑道8 道的田径场,中间为足球场,可作为运动会开、闭幕式主会场,承办田径、足球等比赛,平时作为群众健身场所.六、无障碍设计根据国家相关规范要求,并考虑到所有人群对体育文化的需求,本次体育中心处处考虑到无障碍设计.所有建筑物皆设计无障碍坡道、无障碍电梯与无障碍卫生间.体育馆与游泳池设置无障碍看台座席.观看比赛时,有无障碍需求的人群可以享受到无缝的无障碍服务.七、节能设计·室内空间节能拥有大空间的体育馆,由于比赛厅对温度、湿度、采光等都有较严格的要求,所以室内空间的大小对能耗的影响是相当可观的.本方案平面布局合理,在满足所有比赛、观赛、管理的需求上,尽可能地减少空间浪费.·围护结构节能围护结构的节能在体育馆建筑节能设计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的节能设计包括减少室内能量的散失和引进室外能量两方面,分为外墙节能设计、屋面节能设计、门窗节能设计三个部分.体育馆与运动学校建筑外墙运用外墙节能技术,包括外墙内保温技术、外墙外保温技术、外墙绿化技术等.体育馆屋面的保温隔热设计利用实体材料层节能屋面、通风保温隔热屋面等各类节能屋面进行保温隔热;天面设置天窗进行自然采光和通风.对于门窗,则增加门窗的阻热性和并设计了适当的遮阳设施.·对太阳能的利用体育馆建筑对太阳能的利用包括太阳能光热系统和太阳能光电系统两部分.针对体育馆内训练人员较多,对淋浴用水量的需求大的特点,体育馆内采用造价低廉、技术成熟的太阳能热水系统为训练人员提供充足的淋浴用水.由于比赛场馆内的室内空间体积较大,采用太阳能热风系统通风去湿则可避免大空间带来的巨大能耗.另外设计采用太阳能光伏幕墙或太阳能电池板等设备将太阳的光能转化为电能供体育馆日常使用的系统.·通风系统节能比赛大厅观众区采用座椅送风,上部回风的气流组织方式,使得新鲜空气先进入人员活动区域,再流向非活动区域.保证人员活动区的舒适要求,减小空调冷负荷.体育馆看台全部采用预制构件,减少大量建材的应用,节约了资源.体育馆室外场地铺装采用渗水地面材料,使地面大部分雨水能够渗透到地面下完成自然水循环.对于屋面收集的雨水,则进行回收,处理后用于冲洗厕所、浇灌室外绿地、清洗建筑物等.变配电室的气体灭火采用环保灭火剂,不污染被保护对象,不破坏大气臭氧层,对人和动物无不良影响.十、绿色建筑本次项目通过多种节能、环保途径,在室内外环境、室内环境质量、节能与能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运营管理方面创造出适宜的体育运动、生活环境.满足广东省绿色建筑一星B级的设计要求.总建筑面积16218.37平方米计容建筑面积12189.11平方米占地面积:6094.29平方米地下室建筑面积:4029.26平方米地上建筑面积:12598.45平方米首层建筑面积:6503.63平方米,其中室外台阶面积409.34平方米二层建筑面积:4969.57平方米三层建筑面积:1125.25平方米学校总建筑面积4834.64平方米计容建筑面积4515.62平方米占地面积:1254.1平方米地下室建筑面积:243.82平方米地上建筑面积:4590.82平方米首层建筑面积:1254.1平方米二层建筑面积:435.84平方米三、四、五、六层建筑面积:706.42平方米梯屋75.2平方米占地面积577.31计容面积126.88建筑面积415.54,其中看台建筑面积288.66,看台下配套用房126.88.。

大庆奥林匹克体育场初步设计说明

大庆奥林匹克体育场初步设计说明

大庆奥林匹克体育场初步设计说明第一章建筑专业设计说明1.1 项目概况1.1.1 项目名称:大庆奥林匹克体育场1.1.2 建设地点:本项目建设地点位于大庆市萨尔图区,北临中八路,西临中兴南街,南侧为规划路,东侧为热源街,地块北部为万宝湖。

位于拟建的中央党校大庆教学基地及大庆体校之间。

1.1.3 建筑类别:甲级体育建筑1.1.4 结构设计使用年限: 50 年1.1.5 建筑耐火等级:一级1.1.6 防水等级:屋面防水等级二级1.1.7 结构形式:看台和附属用房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罩棚为双向斜交平面桁架体系。

1.1.8 抗震设防烈度:6 度1.1.9 经济技术指标:总建筑面积:48,014.28 ㎡其中:罩棚部分的建筑面积(一半投影面积)14,000 ㎡,占地面积:46,683 ㎡,看台投影面积:18890.74 ㎡,比赛场地面积(含交通沟部分):21865.8 ㎡建筑层数:地上四层罩棚最高点结构标高:41.65 米(结构中心线)看台高度:9.47-27.43m坐席数:31957 席,另设置无障碍坐席74 席。

其中:普通观众座席:31957 席普通观众轮椅席:72 席一层看台16675 席,二层看台13736 席主席台主要贵宾座席:137 席贵宾轮椅席:2 席,普通贵宾座席:539 席包厢座席:798 席容积率、绿化率、机动车非机动车停车数量等指标详总图专业说明1.2体育场建筑设计1.2.1 功能布局及流线体育场工程包括32,031 座的主体育场和位于主体育场西侧的热身场。

主体育场总体轮廓为半径125 米的圆形。

建筑形象犹如在巨大的绿色平台上屹立的美丽的编织花篮。

建筑主体为四层,一层为主要功能用房,为下沉式布置,室内正负零标高比周边地面低1.65 米。

二层为观众平台,周边为绿化护坡与观众楼梯和坡道形成建筑的特色形象,通过护坡和一层下沉的处理,将建筑主体形象烘托出来,使建筑形象更加突出,完美。

在二层平台的周边,均匀布置了十部上二层平台楼梯和四部坡道,楼梯总宽度194 米,每部坡道1.50 米宽。

体育馆建筑设计说明

体育馆建筑设计说明

一.项目概述:xx市一中拟建的综合体育馆坐落于xx市第一中学校区内,总建筑面积7750平方米,占地面积3870平方米。

规划用地总面积与学校用地面积平衡,本项目工程总投资3000万元。

1.功能定位:首先满足学校正常教学要求,兼顾校际市域范围内专项比赛的要求。

2.功能要求:教学要求:满足学校正常的教学要求:应设贵宾接待室、休息室等用房,满足教学要求。

无比赛时可提供更多的教学训练场地。

比赛要求:能举办地方性、校际的手球、篮球、排球、羽毛球、武术、体操等项目的比赛,同时满足平时训练、演出、集会等功能。

一馆多用:满足集会、训练、比赛、演出等综合性使用要求。

提高场馆的经济性。

二.建筑设计1.功能设计:为满足日常教学及比赛、演出要求,故把整个体育馆分为二个部分,一楼为多功能体育馆及配套服务用房,二楼三楼为乒乓球室,三楼为羽毛球室。

2.形体设计:在充分研究学校的建筑风格和校园肌理后,我们将校区内现有建筑的红砖白墙进行了新的演绎。

在拟建综合体育馆外墙采用新型保温节能环保材料,不变的红与白,变化的新的肌理,营造契合体育馆建筑内涵的空间。

经济性的反映,此造型结构简单,构造明确,避免了复杂结构带来的造价上升。

3.流线设计:体育馆主入口设于西面,并设小型入口广场,正对校园北门的主干道;主要为观众及学生入口,次入口设于东面,主要为贵宾入口,结合地形在此设有入口广场,停车场,与校区对外出口相接。

兼顾了体育馆对外的功能。

至其余疏散口设于北面和南面,利用环形道路解决疏散及消防要求。

4.结构与材质设计:1结构采用钢筋混凝框架,屋面为管桁架钢结构屋面体系。

三.技术设计1.剖面设计:观众视线设计:观众视线设计合理,取篮球场边缘升高800作为视点,看台每排升起6厘米,排距0.8,座宽0.5,短排座,采用折线法计算升起高度。

满足观众视线要求。

设备用房:位置合理,消控室、通风机房设置在首层。

建筑物理要求:采用消声处理,满足声学要求,比赛场地采用木地板。

项目改造方案说明

项目改造方案说明

该工程总用地 239610 m,总建造面积 38059.96 m ;容积率 0.。

停车场小型停车位 1071 辆,其中改建案新增 531 辆。

大型停车位 54 辆,其中改建案新增 4 辆。

改造的体育场总坐位数为 49850 座〔VIP 区除外〕,建造高度 51.5m。

1 、援竣工图设计文件。

2 、育场改造工程工程容确认书。

3 、实测地形图。

4 、现行相关建造设计规及规定并结合几亚的具体情况。

5 、现场踏勘了解的现场情况。

1、建造物耐久年限:主体为框架构造,构造使用年限 50 年以上,等级相当于甲级。

2、抗震设防烈度:7 度3、消防耐火等级:二级4、屋面防水等级为二级对现有建造功能、场地设施、边环境发展完善与提升,成为一座现代化、高水准的体育场。

到达 FIFA 赛事要求,通过赛事验收。

2023 年作为主会场,-成功举办非洲杯。

具体改造工程如下:1 、主体建造局部调整与改建。

2 、新增行政管理用房、售票亭及岗亭。

3 、场地景观规整及设计。

4、与改建相关的构造设计、给排水设计、强弱电设计、暖通及空调设计、体育工艺设计及工程估算。

现状外场仅能满足停车、道路、围护等功能需要,对于举办洲际赛事存在缺乏。

从满足非洲杯赛事的需求出发,发展以下改造:首先为满足赛事形象需要,在西南侧设置建造主广场。

主广场设计为对城市开放的市民广场,满足不同时间活动、集散的需要。

并完善售票、岗亭等功能。

其次对现有场地功能发展完善与提升,增加停车位数量。

主要人流出入口设置集散广场。

挨近用地东南入口增设一处赛场管理用房。

对现有训练场发展场地铺设。

第三为满足日常商业运行的需要,在适当部位增加商业面积,为今后的商业运行提供了良好的保障。

建造现有土建情况良好,外立面局部存在污损情况。

洗手间、运发动入口等局部区域尚不能彻底满足赛事需要。

从满足非洲杯赛事的需求出发,发展以下改造:首先看台局部统一增设座椅,并根据几亚国旗色采,设定不同分区的色采布局。

宁波大学体育训练馆智能化说明

宁波大学体育训练馆智能化说明

智能化设计说明一、设计依据及标准(1)《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2006(2)《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16-2008(3)《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GB50348-2004(4)《入侵报警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94-2007(5)《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95-2007(6)《出入口控制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96-2007(7)《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11-2007(8)《体育建筑设计规范》JGJ31-2003(9)《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50343-2012(10)《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GB50174-2008(11)《体育馆声学设计及测量规程》JGJ/T131-2000(12)其它现行的国家和地方有关规范规定。

二、设计原则本次智能化系统所设计的子系统的构成符合以下原则:1、体现“以人为本”人性化服务的目标,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提出的功能需求,并针对使用的特点,确保实用性和易操作性。

2、保证总体规划的开放性和智能化系统总体结构上的合理性,实现有关的各个子系统工程之间必要的良好集成,以便集中统一管理和控制。

总体结构具有可扩展性,系统设计留有发展余地,使系统既能满足当前需求,降低初期成本,也能使整个信息智能化系统可以随着技术的发展和进步不断得到完善、更新和升华。

3、整个系统使用结构化和标准化的配置,体现当今先进的技术。

4、整个智能化系统具有极高的安全性、可靠性和容错性,保证系统连续24小时稳定、可靠的运行。

5、体现便利性和服务性,适应多功能、外向型的要求,提供便利和舒适、便利和安全的生活环境。

6、经济性,在实现先进性和可靠性的前提下,达到功能和经济的优化设计。

7、兼容性,充分体现不同生产厂家,不同类型的先进产品,达到充分兼容,采用有长期动态寿命的产品,避免采用短期过渡性的技术产品。

三、设计内容根据体育训练馆的使用功能及建筑特点,智能化系统设计包括以下几个子系统:(1)、视频安防监控系统(2)、门禁系统(3)、综合布线系统(4)、广播及背景音乐系统(5)、机房建设系统(6)、BA系统(7)、信息显示系统(8)、电梯五方通话系统(9)、计时计分系统四、系统设计(1)、视频安防监控系统本系统由前端摄像机系统、矩阵控制主机、硬盘录像机、视频分配器、电源装置、报警设备等部分组成。

安徽大学体育馆方案设计说明

安徽大学体育馆方案设计说明

安徽大学体育馆方案设计说明一、项目概况安徽大学体育馆为安徽大学新校区的综合性体育馆。

体育馆位于安徽大学新校区北部的运动区,旁边相邻校主体育场,排球场和篮球场。

体育馆正好处于校园南北景观轴线的端部,南面由近500米长的景观轴线引入,是校园主题广场、校园步行道形成的完整序列的高潮。

建筑除了一个5034座的主馆及其附属用房外,还包括训练馆、乒乓房、学生活动用房、校体育部用房等内容,总建筑面积12170㎡。

体育馆定位为多功能型综合体育馆,既能满足一般比赛要求,平时作为体育教学、训练场地,也可作为学校庆典、展览、大型会议演出活动的场所。

二、设计构思1)以灵活性为原则,适应学校教学使用特点和要求2)尊重校园整体规划,强化校园景观环境。

3)追求鲜明的建筑个性特征,使之在校园建筑群中脱颖而出,成为最具活力、最具特点的个体建筑。

4)追求建筑的雕塑感。

造型采用有强烈雕塑感的实体形态,新颖现代,反映体育建筑的力与美。

三、总平面设计体育馆位于新校区南北轴线的尽端,西面紧邻九龙路,东面是生活区。

南面是400米运动场与体育活动场地。

作为南北轴线的收头,体育馆以正六边形的鲜明建筑形态,单纯明确的雕塑般形体与场地紧密结合,很好地完成它在这个新校区的重要角色地位。

建筑在西面九龙路上设有出入口,作为体育馆对社会开放的专用入口,场地周围设有社会停车场。

在建筑南北两面设疏散广场,周边设环形通道,结合建筑形态与周边场地,使建筑锚固在一个放射性形态的广场上面。

四、场馆设计1、功能布局:体育馆一层为比赛大厅、校体育部用房,运动员比赛用房、训练场地、乒乓房以及附属用房。

建筑六边形形态的各边在一层都设有一至两个出入口,也都设有通向二层平台的室外大台阶。

训练场地入口设在北面一层;运动员、裁判入口设在东面两边;西面两边分别是新闻媒体和管理运营出入口;贵宾入口设在南面一层。

观众入口则通过六边形各边的大台阶直上二层。

不同功能的分区明确,互不干扰。

而同时也可以通过内部贯通的环形交通,进行方便直接的联系,便于内部使用和管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市体育运动学校训练馆方案说明
一、背景资料
1、学校资料
~~市体育运动学校创办于1956年,位于~~市塔湾路。

隶属~~市体育局领导,是一所以中专教育为龙头,初中教育为基础的综合性体育运动学校。

学校设有田径、射击、游泳、网球、篮球、足球、排球、乒乓球、自行车、拳击、柔道、举重、摔跤、跆拳道、武术(散打)、体操、棋类、划船等18个项目。

随着学校的不断发展,学校拟建一座体育训练馆,建筑位于市体育运动学校校内,为学校入口南侧的狭长地块,建筑占地面积737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781.9平方米。

2、设计依据:
1)市体育运动学校训练馆建筑设计任务书。

2)建设单位提供的地形图。

3)《民用建筑设计通则》(JGJ37——87)
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5)中国现行的设计规范及国家标准。

3、基地现状
市体育运动学校位于塔湾路,北侧为文化遗址,南侧为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地理位置优越周围配套设施完善。

拟建建筑位于学校入口道路的南侧,紧邻塔湾路,南侧于电力专科学校相邻,北侧为学校篮球场和教学楼,东侧为射击馆和游泳馆,在学校的位置较为重要。

二、设计理念
1、有机处理建筑对校园的影响
1)尊重用地周边的校园环境,努力保存现有地形以及可利用的环境,创造宜人的外部空间环境。

2)合理布置使用功能,组织恰当的空间序列使建筑充满文化底蕴又不乏体育建筑的趣味性。

3)突出校园特色的现代建筑风格和体现校园文化的地区特色,富有创新形象的空间标识;“以人为本”的人性思想,“结合自然”的环境观;同时反映郑州体校的建筑特点,发挥新材料、新技术的建筑表现力。

4)重视协调建筑的高科技化、人文化之间的关系;而结合地域文化特征与时代氛围的建筑形式能给人富有情感体验的建筑艺术享受,建筑的个性特征也随之而生。

2、确保使用功能合理
功能是建筑生成机制的主要控制因素,形式与内容的统一是建筑设计的至高原则,以牺牲使用功能来换取简单的形式上的虚华是本末倒置的做法。

建筑应综合地区发展,协调周边相关地段,合理确定功能布局,建立方便的交通系统及完善的配套设施,这都直接影响项目的开发质量及经济收益。

三、建筑设计
训练馆作为体育运动学校的一个重要建筑,应当成为整个校园环境的一个和谐的组成部分。

因此其建筑形态、体量、高度设计均应遵从整体规划的总体思路和走向,以期创造一个优良的城市环境空间,为学校增光添彩。

1、功能布置
根据学校使用要求,训练馆共三层高度为22.95米;其中一层高度为9.6米,为举重训练和举重比赛场地;二层层高为8.4米为拳击训练场地,三层层高为4.5米为教练休息办公空间。

本建筑中间部分为训练用房,两侧为带有夹层的辅助部分包括竖向交通的楼梯间和卫生间、淋浴、教师办公休息、储藏等。

2、内部交通
明确的建筑出入口将人流分别引至东西两侧的楼梯,形成外松内紧,便于管理又较为开放的交通格局。

简洁有序地解决了整栋建筑的消防和疏散要求。

3、建筑造型
本方案建筑造型简洁、明快、新颖、具有较强的标志性和识别性。

以简练的手法,创造出建筑丰富的造型,做到大气又不拘谨。

建筑着重考虑了建筑在宏观视觉感受及内部空间两方面的效果。

在宏观上,建筑以舒展的造型、细腻的细部处理方式给从校园中的人以雄伟、气派的感受。

而在建筑的内部,则着重在人的尺度上的视觉效果,形成了丰富的空间,表现了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

由于比例、纹理以及美学的众多其它方面都来自于细部特征,而细部的传统却同时来自于东西方建筑艺术的传承。

通过由科学技术所支配暴露各种结构的基本手法,并运用严谨的比例和精致的构配件组合,来反映当代科学技术的成就,以求通过它向人们传递现代技术信息,并展示现代校园体育建筑的丰富内涵。

4、建筑饰面材料
建筑饰面材料采用玻璃和面砖及仿石面砖饰面,通过运用不同性能的玻璃、不同的规格的饰面以及结构构件的组合,形成了立面的各种层次与肌理构成了建筑既简洁明快又丰富多彩的整体形象,通过不同质感的面砖墙面的组合和大面积玻璃窗的对比,以及夜幕下灯火辉煌的泛光照明,从而取得了极具现代感觉且气势不凡的总体效果。

而立面上近人尺度化的细部和建筑中重复出现结构形式符号,均通过技术手段加以重组处理,它既充分展示了其旺盛生命力的性格特征,也显示了建筑对人的尊重及在当代层次上对传统文脉渊源的认同。

四、筑项目主要特征
五、要技术经济指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