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流站工程软母线跳线及引连线施工工艺标准

合集下载

±800kv及以下换流站母线、跳线施工工艺导则

±800kv及以下换流站母线、跳线施工工艺导则

±800kv及以下换流站母线、跳线施工工艺导则(最新版)目录1.±800kv 及以下换流站母线、跳线施工的总体要求2.母线、跳线的制作工艺3.母线、跳线的安装工艺4.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和安全措施5.施工后的验收和维护正文一、±800kv 及以下换流站母线、跳线施工的总体要求±800kv 及以下换流站母线、跳线施工是一项重要的电力工程,其总体要求包括以下几点:1.施工前应进行详细的施工方案设计和安全技术交底,确保施工人员熟悉施工流程和安全措施。

2.施工过程中应严格遵守国家和行业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确保施工质量。

3.施工过程中应注重环保,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二、母线、跳线的制作工艺母线、跳线的制作工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母线、跳线的选材:根据施工设计要求,选择符合标准的材料。

2.母线、跳线的加工:根据设计图纸,进行母线、跳线的加工。

3.母线、跳线的检验:加工完成后,进行母线、跳线的检验,确保其符合设计要求。

三、母线、跳线的安装工艺母线、跳线的安装工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母线、跳线的安装:根据施工图纸,进行母线、跳线的安装。

2.母线、跳线的调试:安装完成后,进行母线、跳线的调试,确保其正常运行。

3.母线、跳线的验收:调试完成后,进行母线、跳线的验收,确保其符合施工要求。

四、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和安全措施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和安全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施工过程中应进行质量控制,确保施工质量。

2.施工过程中应进行安全措施,确保施工安全。

五、施工后的验收和维护施工完成后,应进行验收和维护,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施工完成后,进行验收,确保施工质量。

换流站工程阀厅内的管母和设备引连线安装施工工艺标准

换流站工程阀厅内的管母和设备引连线安装施工工艺标准

换流站工程阀厅内的管母和设备引连线安装施工工艺标准1、适用范围适用于换流站工程阀厅内的管母线和设备引连线安装。

2、典型工艺流程管母线测量下料安装引线粗略测量粗略下料☆按受力情况精确测量精确下料安装调整验收图2-19 阀厅内管母线和设备引连线安装工艺流程图3、工艺流程说明及控制要点控制要点:按受力情况精确测量。

3.1 施工准备3.1.1技术准备:按要求进行作业指导书的报审。

3.1.2机具准备:电动葫芦、升降平台等。

3.1.3材料准备:导电脂等。

3.1.4 母线焊接前,焊工必须经过考试合格。

3.2管母线测量、下料、安装3.2.1 根据设计图纸安装悬吊或支持绝缘子。

悬吊式支持绝缘子底部在同一水平面上。

同排悬吊或支持绝缘子必须保证在同一水平线。

3.2.2 测量管母线的长度3.2.2.1水平式管母线的测量,在保证工艺美观的前提下直接测量。

3.2.2.2倾斜式管母线的测量:一端固定,一端自由型管母线:如图所示,A为固定端,B为自由端,由于管母线不是柔性材料,所以直接测量倾斜长度为AB,测量时必须保证自由端设备处于自然垂直状态。

扣除两端金具长度AE+BF,在加上管母线两端露出金具的长度DE+FC即可,则实际的管母线长度为AB-(AE+BF)+DE+FC=DC图2-20 一端固定,一端自由型管母线长度示意图3.2.3管母线下料3.2.3.1管母线较短,则直接切割,切割后用砂布打磨干净,保证无毛刺和飞边。

3.2.3.2管母线较长,则采用金具连接或氩氟焊连接。

3.2.4管母线安装3.2.4.1 检查管母线无氧化膜,无毛刺和飞边。

3.2.4.2 管形母线与金具的导电接触面应除去氧化层,均匀涂上电力复合脂。

3.2.4.3 保证管母线与所有悬吊管母线的悬式支持绝缘子在同一水平面上,悬式支持绝缘子受力均匀。

3.2.4.4 所有螺栓、垫圈、销子、锁紧螺母等应齐全、可靠,按照规定的力矩值紧固。

3.3 引连线粗略测量首先考虑弧垂,用软皮尺等工具进行引连线的粗略测量,并适当放点余量后下料,下料即切断后需要对一个端头进行处理,达到无毛刺、无松股、无变形,为引连线精确测量时先固定一端作好准备。

±800kv及以下换流站母线、跳线施工工艺导则

±800kv及以下换流站母线、跳线施工工艺导则

±800kv及以下换流站母线、跳线施工工艺导则
【原创版】
目录
1.±800kv 及以下换流站母线、跳线施工工艺导则的概述
2.母线施工工艺导则
3.跳线施工工艺导则
4.施工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5.结论
正文
一、±800kv 及以下换流站母线、跳线施工工艺导则的概述
本导则是针对±800kv 及以下换流站母线、跳线施工的工艺导则,旨在规范施工过程中的各项工艺操作,保证施工质量,确保换流站的安全稳定运行。

二、母线施工工艺导则
1.母线的选材: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母材,并要求母材具有优良的导电性能、机械强度和抗氧化性能。

2.母线的加工:母线应经过冷弯、校直等工艺处理,保证其形状尺寸和表面质量。

3.母线的连接:母线连接应采用可靠的连接方式,如压接、焊接等,确保连接处的电气性能和机械强度。

4.母线的安装:母线安装应严格按照设计图纸进行,保证其位置准确,安装稳固。

三、跳线施工工艺导则
1.跳线的选材:跳线应选择具有优良导电性能、机械强度和抗氧化性
能的导体材料。

2.跳线的加工:跳线应经过冷弯、校直等工艺处理,保证其形状尺寸和表面质量。

3.跳线的连接:跳线连接应采用可靠的连接方式,如压接、焊接等,确保连接处的电气性能和机械强度。

4.跳线的安装:跳线安装应严格按照设计图纸进行,保证其位置准确,安装稳固。

四、施工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1.施工过程中应严格遵守安全规程,确保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

2.施工过程中应严格质量控制,确保施工质量。

3.施工过程中应妥善保管好施工材料和设备,防止损坏和丢失。

软母线及接地装置施工方案

软母线及接地装置施工方案

软母线及接地装置施工方案一、施工前的准备工作1.根据设计文件,确定软母线及接地装置的位置和数量,并制定施工方案。

2.准备施工所需的材料和工具,包括软母线、接地装置、导线、接线端子、接地线、电缆槽等。

3.准备施工过程中所需的安全措施,包括安全帽、防护眼镜、防护手套等。

二、软母线的施工1.根据设计要求,在建筑物内部或设备上方铺设软母线。

软母线一般使用铜排或铝排制作,其截面积应满足电流容量要求。

2.在铺设软母线的区域,先清理地面或设备表面的油污和杂物。

3.根据设计要求,将软母线固定在地面或设备上,可以使用专用夹具或钢托架固定。

4.通过软母线与设备的导线进行连接,连接方式可以是螺栓连接或焊接连接,连接接头应紧固可靠、导电良好。

5.所有软母线的连接点都要进行绝缘处理,以确保软母线与设备之间的绝缘和漏电保护。

三、接地装置的施工1.根据设计要求,在建筑物内、外设置接地装置。

接地装置一般包括接地棒、接地网、接地网线等。

2.根据设计要求,确定接地装置的位置,并将接地棒插入地下深处,确保与土壤充分接触。

3.接地网的布置应满足接地电阻要求,可以采用网状布置或环形布置。

4.将接地棒和接地网用接地线连接起来,接地线的截面积应满足电流容量要求,并且连接处应紧固可靠。

5.接地装置的连接点也要进行绝缘处理,以保证接地装置的绝缘和漏电保护。

四、施工后的测试和验收1.完成软母线和接地装置的施工后,进行电阻测试。

使用专用的接地电阻测试仪,测试软母线和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2.测试时要关闭其他设备的电源,以免产生干扰。

如果接地电阻不符合要求,则需要重新检查、调整和加固。

3.施工方案完成后,进行验收。

验收时,要仔细检查施工质量、接地电阻、绝缘和漏电保护等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4.验收合格后,填写施工记录,并归档保存。

五、施工的安全措施1.施工人员必须佩戴好安全帽、防护眼镜和防护手套等个人防护装备,以防止意外伤害。

2.施工期间要注意现场的通风,防止有害气体积聚。

110kV软母线及引连线施工方案

110kV软母线及引连线施工方案

110kV软母线及引连线施工方案一、编制依据为贯彻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方针,牢固树立工程创优意识,全过程、全方位落实输变电工程质量工作责任,强化质量管控措施的落实,进一步提高工程建设质量和工艺水平,编制本施工方案。

1、本项目110KV升压站建筑安装工程软母线安装施工图2、架空送电线路导线及避雷线液压施工工艺规程(SDJ226 - 87 )3、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母线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49 -2010 )4、《电力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检查典型大纲(送变电部分)》(电建质监[25]5号)5、《国家电网公司电力安全工作规程(变电部分)》(国家电网安监[29]66号)6、《国家电网公司十八项电网重大反事故措施(试行)》(国家电网生技[25]40号)7、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施工工艺示范手册:变电工程分册(电气部分)8、《国家电网输变电工程达标投产考核办法》(国家电网基建[2011]14号)9、《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优质工程评选办法》(国家电网基建[2011]14号)二、工程概况110kV引连线工作量:出线间隔:LGJ-630/551组三、作业需用的机具四、参加作业人员班长:安全负责人:技术负责人:测量负责人:起重指挥人:起重工:作业人员:压接工1人,技工2人,普工4人分项负责人应具有一定文化水平,能看懂图纸,领会设计意图,具有一定的施工经验,施工人员都要持证上岗(特别是起重工,高空人员,吊车司机,测工),开工前经过技术交底。

五、作业工期计划2021年5月下旬完成软母线及跳线施工,引连线施工应紧随设备安装之后。

六、作业前应做的准备1、施工前应具备的条件(1)配电装置构、梁、柱施工全部结束,同时基础构架达到允许安装的强度,符合设计要求。

(2)构架用的钢结构的镀锌层无黄锈、锌瘤、毛刺、漏锌。

上部走道板、栏杆、平台应齐全、坚固且便于施工。

(3)构架行、列轴线坐标符合设计要求,钢梁母线悬挂点标高符合设计要求。

电气软母线施工标准化施工要点

电气软母线施工标准化施工要点

电气软母线施工标准化施工要点一.质量工艺要点1.软母线不应有扭结、松股、断股、其他损伤或严重腐蚀等缺陷,扩径导线不应有明显凹陷和变形。

2.金具规格应与设计相符,零件配套齐全;金具表面应光滑,无裂纹、伤痕、砂眼、毛刺、锈蚀、滑扣和凹凸不平等缺陷,镀层不应剥落。

3.线夹船形压板与导线接触面应光滑平整,悬垂线夹的转动部分应灵活。

4.软母线与金具的规格和间隙应匹配.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5.放线过程中,导线不得与地面摩擦,并应对导线严格检查。

6.切割导线时,端头应加绑扎,端面应整齐、无毛刺,并与线股轴线垂直,压接导线前需要切割铝线时,不应伤及钢芯。

7.软母线与线夹连接应采用液压压接或螺栓连接,采用液压压接导线时应符合规定。

8.导线与线夹接触面均应清除氧化膜,用汽油或丙酮清洗,清洗长度不应少于连接长度的1.2倍.导电接触面应涂以电力复合脂。

9.导线压接时线夹位置正确,不得歪斜,相邻两模间重叠大于5mm,压接后六角形对边尺寸为0.866D,最大对边尺寸超过866D+ 0.2时应更换钢模,压接后耐张线夹外观光滑、无裂纹、无扭曲变形。

10.悬垂线夹安装后,绝缘子串应垂直地平面,顺线路方向与垂直位置的位移不应超过5°,且最大偏移值不应超过20Ommo11.绝缘子串、导线及避雷线上的各种金具上的螺栓、穿钉及弹簧销子除有固定的穿向外,其余穿向应统一。

12.分裂导线的间隔棒的结构面应与导线垂直,安装时应采用准确的方法测量次档距。

杆塔两侧第一个间隔棒的安装距离偏差不应大于次档距的±1.5%,其余不应大于±3%。

各相间隔棒安装位置应相互一致。

13.软母线弧垂应符合设计要求,其允许偏差为±2.5%,同一档距内三相母线的弛度应一致,相同布置的分支线,宜有同样的弯度和弛度。

14.扩径导线的弯曲度,不应小于导线外径的30倍。

15.母线跳线和引下线安装完成后,应呈悬链状自然下垂。

二.质量工艺示范图例设备除线安装跳线连接设备引下线安装母线弧垂控制合理。

变电站软母线安装施工工艺要求

变电站软母线安装施工工艺要求

变电站软母线安装施工工艺要求
1.1 适用范围
35kV及以上电压等级软母线安装。

1.2 设计要求
(1)软母线每跨弧垂应符合设计要求,三相弛度应一致,允许误差+5%~-2.5%。

(2)母线敷设原则:先高层后低层。

(3)绝缘子串组装应符合设计要求。

(4)软导线连接金具应与导线匹配,尽可能选用标准线夹;引(上/下)T型线夹宜统一成螺栓型,以便于后期安装。

引线走向自然、美观,弧度适当或按照设计要求。

(5)压接工艺按照SDJ226-1987《架空送电线路导线及避雷线液压施工工艺规程》标准执行。

1.3 施工工艺要点
(1)扩径导线与线夹压接,应用相应芯棒将扩径导线中心所压接部分空隙填满,芯棒长度必须与铝管压接长度对应。

(2)导线电气距离应符合设计要求,瓷件完好、清洁,间隔棒设置符合要求。

1.4 样板图片
设计采用螺栓型T
接线夹,安装方便
图2-1-1软母线及T接安装示例
1.5 主要引用标准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母线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J 149-1990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质检验及评定规程》DL/T5161.1~5161.17-2002
《架空送电线路导线及避雷线液压施工工艺规程》SDJ226-1987
《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
《南方电网工程施工工艺控制规范》Q/CSG11105-2008
《广东电网公司电网建设“安全、优质、文明”样板工程标准》。

±800kv及以下换流站母线、跳线施工工艺导则

±800kv及以下换流站母线、跳线施工工艺导则

±800kv及以下换流站母线、跳线施工工艺导则摘要:一、母线、跳线施工基本要求二、施工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三、施工质量验收与标准四、安全施工与管理措施五、施工过程中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正文:±800kv及以下换流站母线、跳线施工工艺导则为广大施工人员提供了明确的施工标准和操作规范。

本文主要从母线、跳线施工的基本要求、施工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施工质量验收与标准、安全施工与管理措施以及施工过程中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五个方面进行全面阐述,以期提高施工质量,确保工程安全。

一、母线、跳线施工基本要求1.施工前,应充分了解设计文件及相关技术规定,确保施工方案符合设计要求。

2.施工人员应具备相应的资质和经验,熟悉施工工艺及安全操作规程。

3.施工设备应齐全、完好,确保施工顺利进行。

二、施工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1.施工准备:清理施工场地,确保施工环境安全、整洁。

2.母线、跳线安装:严格按照设计图纸和施工方案进行安装,确保线间距离、垂直度等参数符合规定。

3.焊接作业:焊接母线、跳线接口,要求焊接质量牢固、无焊渣、无焊缝。

4.绝缘处理:对母线、跳线进行绝缘处理,保证绝缘性能符合设计要求。

5.验收测试:完成施工后,进行验收测试,确保各项指标符合规定。

三、施工质量验收与标准1.验收内容:母线、跳线安装质量、焊接质量、绝缘性能、电气性能等。

2.验收标准: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标准和设计要求进行验收。

3.验收程序:施工单位自检、监理单位验收、业主单位终验。

四、安全施工与管理措施1.施工过程中,严禁无关人员进入施工区域。

2.施工人员应佩戴劳动保护用品,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

3.施工设备应定期检查、维修,保证设备安全可靠。

4.建立健全施工现场管理制度,加强现场安全巡查。

五、施工过程中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1.母线、跳线安装不平整:调整安装位置,保证线间距离符合要求。

2.焊接质量不佳:加强焊接工艺培训,提高焊接质量。

3.绝缘性能不足:加强绝缘处理,提高绝缘性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换流站工程软母线跳线及引连线施工工艺标准
1、适用范围
适用于换流站工程软母线、跳线及设备连线施工。

2、典型工艺流程 施工技术交底
盘式绝缘子耐压试验☆档距测量及计算☆制作试件
试件检测
绝缘子串
地面组装☆软母线压接
☆母线地面组装
吊装、检查
引流线安装
检查
☆下料
施工准备
验收
图3-1 软母线安装典型工艺流程图
3、工艺流程说明及控制要点
控制要点:档距测量及计算、制作试件及试件检测、下料、软母线压接、母线地面组装、吊装检查。

3.1施工准备
3.1.1技术准备:按要求进行作业指导书的报审。

3.1.2机具准备:升降车、吊车、导线液压机、切割机等。

3.1.3材料准备:导电脂、砂纸等。

3.2主要工艺控制要点
3.2.1 导线下料长度计算
3.2.1.1档距测量
档距测量数据必须准确。

一般采用标准钢卷尺进行实际测量、计算,扩建工程临近带电宜采用全站仪(双经纬仪)等仪器进行测量、计算。

软母线安装必须满足设计规定的弧垂值,并使相间或极间弧垂一致。

经纬仪测量法(打点投影法):用两台经纬仪分别把横梁挂线点垂直投影到地面成交点,钉上标划线,然后两端交点之间持平测量,即可测得档距。

红外线测距仪(全站仪)测量法
测量方法:利用红外线测距仪测量某端到测距仪的视距a,并锁定仪器仰角;再把仪器转向另一挂线点,就可
得到另一视距b 以及夹角β(如图3所示)。

最后利用三角函数计算出水平档距l 。

1号经纬仪1号经纬仪挂点投影点
3.2.1.2导线的下料计算
导线的下料计算可采用抛物线近似计算法。

抛物线近似计算法是将导线和绝缘子的悬挂状态近似视作一条抛物线,不考虑其弹性变形及构架变形因素,计算公式如下: L0=L+8f 2
/3L -λ1-λ2 式中:
L0—导线下料长度,米;
L — 导线跨距 米;
f — 设计弧垂,米。

λ1、λ2 — 两侧绝缘子、金具串长度,米。

3.2.2下料
3.2.2.1根据导线盘重量选用汽车起重机将导线盘放到支架上,导线盘应摆放平整、牢固、转动灵活。

导线盘的摆放方向,应使导线自盘的上方引出。

图3-2 经纬仪打点投影法
图3-3 红外线测距法
3.2.2.2导线展放场地应铺上防护物品,严禁直接着地,以免擦伤导线。

3.2.2.3导线展放过程中,应对导线严格检查,导线不得有扭结、松股、断股及其它损伤等缺陷,不得有明显凹陷和变形。

3.2.2.4根据导线计算长度量测出导线下料长度,并做好标记。

测量时应使导线顺直,以保证测量的精确度。

3.2.2.5下料前应在标记两侧用专用线卡固定。

切割时不能引起衬管变形,导线断面应与轴线垂直。

应采用型材切割工具进行切割。

3.2.2.6切断后需要对端头进行处理,导线端头应无毛刺、无松股、无变形。

3.2.3 软母线压接
软母线与耐张线夹连接必须采用液压压接方式。

正式压接前应做压接试件(耐张线夹,每种导线取试件两件,设备线夹、T 型线夹、跳线线夹每种导线取试件一件),合格后方可全面进行正式压接施工。

压接试件应符合《母线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J 149及产品技术文件要求。

3.2.3.1压接准备
检查压接用的钢模必须与被压管配套,液压钳应与钢模匹配,液压泵、压接钳工作正常,压力指示准确。

线夹规格应相符,零件配套齐全。

软导线与金具的规格和间隙必须匹配,并符合产品技术文件要求。

金具表面必须光洁、无毛刺和凹凸不平之处。

无裂纹、伤痕、砂眼、锈蚀等缺陷,锌层不应剥落。

3.2.3.2扩径导线耐张线夹压接
3.2.3.2.1套铝管
将铝管自扩径导线一端先套入。

3.2.3.2.2穿钢锚
将钢锚旋入扩径导线,旋入深度应符合产品技术文件规定。

钢锚环的方向应符合设计要求。

3.2.3.2.3铝管就位
清洗导线压接部位,长度不少于导线压接长度1.2倍,清除氧化膜涂电力复合脂,然后将铝管顺铝股绕制方向旋转推向钢锚侧。

3.2.3.2.4压接 压接时必须保持线夹的正确位置,不得歪斜,相邻两模间重叠长度应符合产品技术文件要求,当无产品技术文件要求时,应不小于钢模长度的1/3。

压接长度应符合产品技术文件要求。

压接过程中应防止钢芯散股,压接后铝管应倒棱、去毛刺。

3.2.3.2.5压接后质量检查
压接管压接后,其弯曲度不宜大于压接管全长的2%。

压接管口附近导线不应有隆起和松股现象,压接管表面应光滑、无裂纹。

压接后六角形对边尺寸应为0.866D ,任何一个对边尺寸不能超过0.866D+0.2mm (D 为压接管外径)。

图3-5 对套好的铝管进行压接
图3-4对压接前的钢锚进行检查测
3.2.4 软母线组装
3.2.
4.1软母线组装场地应布置在安装位置的下方,地面应平整并铺防护物品。

3.2.
4.2绝缘子连接前必须试验合格并擦洗干净。

表面必须光洁、无裂纹、砂眼等缺陷。

3.2.
4.3分裂导线压接结束后即可在现场进行组装,应防止导线在搬运时受损。

按设计图纸将耐张绝缘子串、金具连接好。

均压环等附件应安装牢固、无变形、位置应正确。

金具连接螺栓、防松帽、开口销使用正确,弹簧卡应齐全,无损坏。

绝缘子碗口方向必须朝上。

3.2.
4.4根据图纸要求确认间隔棒位置并标注。

间隔棒宜在软母线吊装后进行安装。

3.2.5 软母线架设
3.2.5.1软母线架设时应对横梁进行变形观测。

图3-7 压接后对线夹检测
图3-6 压接后钢锚检测
3.2.5.2软母线架设宜采用张力方式两端同时升空,防止导线摩擦地面。

软母线升空后先挂好一侧,然后再对另一侧进行紧线。

3.2.6 软母线弛度校验
图3-8 绝缘子串组装 成品
图3-9 均压环安装 成品
图3-10 母线架设 成品
软母线弛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其允许误差为+5%~-2.5%。

相间或极间弛度应一致。

同相分裂导线的子导线宜有同样弯度和弛度。

3.2.7跳线及引下线安装
3.2.7跳线及引下线安装
3.2.7.1设备线夹压接
3.2.7.1.1线夹安装
清洗导线压接部位,清除氧化膜并涂电力复合脂。

将铝管顺导线绞制方向旋转推入。

3.2.7.1.2线夹压接
自管底依次向管口端连续施压,相邻两模间重叠长度应符合产品技术文件要求,当无产品技术文件要求时,应不小于钢模长度的1/3,压接长度应符合产品技术文件要求。

所有尾管朝上安装且易积水的设备线夹,线夹应钻φ6的排水孔。

3.2.7.1.3芯棒安装
图3-11 高跨线图3-12 上层软母线
将专用芯棒旋入扩径导线,长度不小于线夹压接后长度。

3.2.7.2跳线及引下线采用放样模拟时步骤
3.2.7.2.1下料
下料长度按计算值适当增加。

下料完成后,将导线一端线夹压接。

3.2.7.2.2模拟
导线升空,将已压接线夹的
一端与母线线夹连接,进行空中
模拟,导线不得有扭结、散股、
变形,相同布置的分支,弧度应
一致;驰度和安全净距符合要求
后,作好割线位置及线夹的压接
方向标记。

3.2.7.2.3割线
将导线移至地面进行切割并压好另一端线夹。

3.2.7.2.4安装
跳线及引下线安装时应避免导线变形。

软导线与设备接线端子连接时,不应使设备接线端子受到超过允许的外加应力。

螺栓应用力矩扳手紧固,力矩值应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

4 检验 按照相应验收规范对软母线、引线和跳线整体安装情况进行图3-13跳线成品
成品
实体及资料验收,应做到资料齐全规范,工艺美观,外观清洁,实体质量满足相应规范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