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3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说课稿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说课稿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说课稿《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说课稿作为一名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
那么问题来了,说课稿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说课稿,欢迎阅读与收藏。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说课稿1一、说教材:1、教材地位和作用《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课题3的内容,上承质量守恒定律及化学方程式,是化学中定量研究的真正体现和具体应用,也是化学计算的重要组成和基础,并能为后面有关含杂质等计算做好准备,故学好本节内容知识极为重要。
2、教学目标分析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已有的基础,结合教材和课标,本人确定本课教学目标为:(1)、知识目标①、初步掌握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步骤和方法;②、通过化学方程式中物质间的质量比,初步理解反应物、生成物之间的质和量的关系。
(2)、能力目标通过对具体例题的计算,培养学生进行化学计算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目标①、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②、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勇于创新、敢于实践的科学精神。
3、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步骤;(2)、难点:物质之间量的关系。
二、说教法好的教学方法,能使学生易于接受,乐于学习,能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可达到事半而功倍的效果。
因此选择好的教法,是我们教师所追求的,本节课本人所采用的教法是:以学生的主动探究为主,教师的引导点拨为辅,让学生在对例题进行自我解答,经过讨论、对比、辨析、交流和小结的基础上完成教学,使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自己不知不觉地获取了新的知识和掌握了新的技能,并且利用多媒体展示出具体的真实情景素材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再用学生竞赛形式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改变了“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的状态,符合新课改理念和要求,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效果和教学质量。
三、说学法教学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学生的学,学是中心,会学是目的。
利用化学方程式简单计算说课稿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说课稿古城中学孙玉雪各位老师大家下午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九年级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的课题3“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我将从以下几方面对本节内容进行说课分析。
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质量守恒定律,化学方程式,相对原子质量,化学式计算等知识的基础上,从生成何种物质向生成多少物质的过渡,引导学生从定量角度来研究化学反应的客观规律,教材中给出了两个实例来说明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的方法和步骤,培养学生按照化学的特点来进行思维的良好习惯和熟练的计算技能。
本节内容在本册中有着比较重要的地位,为今后的化学计算奠定了基础。
二、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确定必须科学,简明,切合教材要求,切准学生实际,切实突出重点,体现全面性,综合性和发展性。
为此,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在理解化学方程式涵义的基础上,掌握有关反应物、生成物的计算。
(2)通过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掌握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书写格式规范化,同时提高思维能力和解题能力。
2、方法与过程:(1)通过多练习的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通过由易到难的题组和一题多解的训练,开阔思路,提高解题技巧,培养思维能力,加深对化学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3、情感与价值观:认识化学变化中的质量关系以及它在生产及科学研究中的意义。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根据教材大纲,教材内容的设置及对今后教学的影响,本节的教学重点为由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求生成物(或反应物)的质量以及正确的解题格式。
这也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四、说教法(1)引导法: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提出问题,启迪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以旧引新。
(2)讲授法:本节课主要通过教师的口头表达和多媒体展示的形式讲解,传授新知识。
(3)范例教学法:通过讲解范例,给学生一正确的解题格式,通过练习,让学生切身体会到如何做化学计算题。
五、说学法教学中学生是中心。
教会学生如何学,是教师的职责,是培养能力的关键。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教案4篇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教案4篇《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教案4篇《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教案1 教学目的1.在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根底上,使学生掌握有关反响物、生成物的计算。
2.进一步认识化学方程式的含义。
3.掌握解题格式,培养解计算题的才能。
教学重难点1.由一种反响物或生成物的质量计算另一种反响物或生成物的质量。
2.解题的格式标准化。
教学过程学习内容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步骤和方法【学习指导】阅读课本第102-103页的有关内容,完成以下填空。
1.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根据是质量守恒定律,计算的关键是根据客观事实和质量守恒定律准确地写出化学方程式。
2.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步骤:(1)设未知量;(2)正确地写出化学方程式;(3)写出有关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与相对分子质量的乘积以及量、未知量;(4)列出比例式;(5)求解;(6)简明地写出答案。
简记为“设、写、算、列、求、答”。
【讨论交流】1.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时,列比例式的根据是什么?2.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时,应注意哪些问题?【温馨点拨】1.列比例式,实际表达了参加反响的各物质实际质量之比等于化学方程式中的各物质相对质量之比。
2.(1)化学式必须书写正确;(2)化学方程式必须配平;(3)找准题意中的量和未知量。
【名师归纳】1.利用化学方程式进展计算,所用量和待求的未知量都是纯洁物的质量。
2.所设的未知量不要带单位。
在解题过程中涉及的详细质量都要带上单位,不管在列比例式时或最后的计算结果都不要漏掉单位。
另外单位要一致,不一致的要进展单位换算。
3.有关物质的量要写在对应物质的下面,相对分子质量一定要注意乘上前面的化学计量数,假如遗漏,必然导致计算结果的错误。
4.求解时要先约分,结果除不尽的可保存两位小数,带单位。
【反响练习】1.在M+RO22N的反响中,RO2为氧化物,相对分子质量是44。
1.2gM完全反响生成5.6gN。
以下有关说法中错误的选项是(D)A.R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B.N的相对分子质量是28C.参加反响的RO2质量为4.4gD.2.4g M与5g RO2反响生成7.4gN2.在化学反响2A+B2===2AB中,A与B2反响的质量关系如下图,现将6 g A和8 g B2充分反响,那么生成AB的质量是(C)A.9gB.11gC.12gD.14g3.电解36克水,可得到氧气多少克?32克4.6 g铁跟足量的稀硫酸起反响,可制得氢气多少克?(Fe+H2SO4===FeSO4+H2↑)0.21克5.反响:2A+B===C+D,A与B反响的质量比为4∶3,假设A与B恰好完全反响后生成的C和D共2.8g,那么消耗的反响物B为1.2g。
[化学方程式计算]方程式计算
![[化学方程式计算]方程式计算](https://img.taocdn.com/s3/m/85de2e21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28157ad.png)
[化学方程式计算]方程式计算方程式计算篇(1):《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材地位和作用《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课题3的内容,上承质量守恒定律及化学方程式,是化学中定量研究的真正体现和具体应用,也是化学计算的重要组成和基础,并能为后面有关含杂质等计算做好准备,故学好本节内容知识极为重要。
2、教学目标分析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已有的基础,结合教材和课标,本人确定本课教学目标为:(1)、知识目标①、初步掌握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步骤和方法;②、通过化学方程式中物质间的质量比,初步理解反应物、生成物之间的质和量的关系。
(2)、能力目标通过对具体例题的计算,培养学生进行化学计算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目标①、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②、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勇于创新、敢于实践的科学精神。
3、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步骤;(2)、难点:物质之间量的关系。
二、说教法好的教学方法,能使学生易于接受,乐于学习,能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可达到事半而功倍的效果。
因此选择好的教法,是我们教师所追求的,本节课本人所采用的教法是:以学生的主动探究为主,教师的引导点拨为辅,让学生在对例题进行自我解答,经过讨论、对比、辨析、交流和小结的基础上完成教学,使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自己不知不觉地获取了新的知识和掌握了新的技能,并且利用多媒体展示出具体的真实情景素材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再用学生竞赛形式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改变了“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的状态,符合新课改理念和要求,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效果和教学质量。
三、说学法教学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学生的学,学是中心,会学是目的。
教会学生如何学,是我们教师的职责,是培养学生能力的关键。
本节课应充分地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让他们自己去观察、讨论、比较、分析、表达、交流、反思等,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和勇于探索、创新的精神。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教学设计)九年级化学上册(人教版)

课题3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一、教材分析《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这一章节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课题3的内容。
从总体看,这一课题是化学计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今后化学学习中的一项重要技能,它属于化学计算技能。
而化学计算的学习在初中乃至以后的高中阶段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要求学生思维敏捷、逻辑性强、计算能力强,将思维从定性分析转换为定量分析,从而更好地掌握化学方程式在化学计算中的应用。
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是化学基本计算知识,虽然属于化学计算范畴,但是对于数学方面的计算要求并不高,只要能正确列出比例式,求出最终结果就可以了。
所以教学中应加强学生对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质量关系的理解和掌握,会根据题意,正确无误的列出其之间的比例关系,在计算过程中还要严格要求其解题格式和步骤,培养他们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
二、学情分析完成前四单元的学习后,学生通过对身边的物质空气、水等内容的学习,对研究物质的基本方法有了大致的了解,通过对分子、原子、化学式、化合价等化学用语的学习也已经具备了学习化学的能力,但这些大都是存在于定性方面,对质量守恒定律和化学方程式的学习将帮助学生实现宏观与微观的结合以及对化学反应从定性到定量认识的转变。
三、教学目标1. 知道质量守恒定律是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理论依据;2. 学会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掌握解题步骤和格式;3. 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定量研究对化学学科发展的重大意义。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 由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求生成物(或反应物)的质量。
2. 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书写格式要规范化。
教学难点:训练和培养学生化学学科的思维方式和科学方法。
五、教学过程【引入】观看视频《长征5号火箭发射》。
【过渡】我国长征五号火箭历经十年终于研发成功,以液氢为燃料,液氧为助燃剂,是我国最大推力的火箭。
【提问】若火箭升空携带4kg的液氢,至少需要多少千克的液氧来满足这些液氢的完全燃烧?【回顾】写出氢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并说一说该化学方程式提供了哪些信息?【讲解】2H 2 + O 2 =====点燃 2H 2O“质”:氢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水;“量”:2个氢分子和1个氧分子生成2个水分子;每4份质量的氢气跟32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反应生成36份质量的水。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课题3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说课稿

3.课堂时间有限,可能无法让所有学生充分参与互动。
为应对这些问题,我将:
1.通过实例和练习,加强学生对量的关系的理解;
2.设计更多贴近生活实际的问题,提高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3.合理安排课堂时间,确保每个学生都有参与和展示的机会。
课后,我将通过以下方式评估教学效果:
1.收集学生的课堂练习和作业,分析错误类型和频次;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课题3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一)内容概述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课题3,题目为“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在整个课程体系中,本节课位于化学反应方程式教学模块,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配平和反应类型等基础知识之后,进一步学习如何运用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计算。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将所学的化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生生互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互相讨论、交流,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课堂展示:鼓励学生上讲台展示自己的解题过程和成果,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4.课后交流:利用网络平台,组织学生进行课后讨论和答疑,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巩固所学知识。通过以上互动方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课题3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说课稿

在新知讲授阶段,我会采用逐步呈现知识点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首先,我会回顾一下化学方程式、化学反应类型和化学计量数的基础知识,为学生提供必要的背景支持。然后,我会引入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方法,通过示例和讲解,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计算过程。接下来,我会引导学生学习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的步骤和技巧,例如:如何确定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摩尔比例、如何进行单位的换算等。最后,我会通过一些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化学计算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二)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我预见到可能出现的问题或挑战,如学生对化学方程式计算方法的掌握程度不同,以及对单位换算的不熟悉等。针对这些问题,我将采取以下应对措施:对于学生对计算方法掌握程度不同的问题,我将提供更多的示例和练习,以及个别辅导的机会;对于单位换算的问题,我将进行专门的讲解和练习,让学生熟悉不同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课后,我将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实验操作结果来评估教学效果。具体的反思和改进措施包括:分析学生作业中的错误类型,针对性地进行讲解和辅导;听取学生的反馈意见,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总结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不断改进教学技巧和板书设计。
(五)作业布置
课后作业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应用能力。我会布置一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习题,包括填空题、选择题和计算题。这些习题涵盖了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能够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同时,我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验操作,将自己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提高实验技能。
五、板书设计与教学反思
4.激励评价:及时给予学生积极的反馈和评价,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和尝试,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5.引导思考: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化学计算的意义和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题3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说课稿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说课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本课题“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主要包括两种类型,一种是用一定量的反应物计算最多可得到多少生成物,另一种是制取一定量的生成物最少需要多少反应物,但无论哪一种类型的计算都是以化学方程式为依据进行的。
通过本节学习使学生十分明确地认识到,化学方程式不仅表示什么物质发生反应,生成什么物质,而且还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各物质间的质量关系。
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就是依据反应物和生成物间的质量比进行的。
已知反应物的质量可以算出生成物的质量,反之,已知生成物的质量也可以算出所需反应物的质量。
教材还给出两个实例来说明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步骤和方法。
本课题内容虽是计算,但这种计算对数学方面的知识要求并不高,只要能正确列出比例式并求解就可以了。
但是,学生对化学计算常常进行得并不顺利,这往往是由于在有关化学计算的教学中,学生对化学的特点认识不足造成的。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力争从以下几方面对薄弱环节进行突破。
1.使学生对化学计算题里的有关化学知识有一个清晰的理解。
2.强调化学方程式一定要写正确并且配平。
3.练习中严格要求学生按照一定的书写格式来解题。
4.培养学生按照化学特点去进行思维的良好习惯和熟练的计算技能。
2、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在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基础上,进行简单的计算。
(2)认识定量研究对于化学科学发展的重大作用。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多练习的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通过由易到难的题组和一题多解的训练,开阔思路,提高解题技巧,培养思维能力,加深对化学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按照化学特点进行思维及审题、分析、计算能力。
(2)通过有关化学方程式的含义的分析及计算,培养学生学以致用,联系实际的学风。
(3)认识到定量和定性研究物质及变化规律是相辅相成的,质和量是统一的辩证观点。
3、教学重难点重点:1.由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求生成物(或反应物)的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3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地位和作用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课题3的内容,上
承质量守恒定律及化学方程式,是化学中定量研究的真正体现和具体应用,也是化学计算的重要组成和基础,并能为后面有关含杂质等计算做好准备,故学好本节内容知识极为重要。
2、教学目标分析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已有的基础,结合教材和课标,本人确定本课教学目标为:(1)、知识目标
①、初步掌握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步骤和方法;
②、通过化学方程式中物质间的质量比,初步理解反应物、生成物之间的质和量的关系。
(2)、能力目标
通过对具体例题的计算,培养学生进行化学计算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目标
①、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②、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勇于创新、敢于实践的科学精神。
3、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步骤;
(2)、难点:物质之间量的关系。
二、说教法
好的教学方法,能使学生易于接受,乐于学习,能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可达到事半而功倍的效果。
因此选择好的教法,是我们教师所追求的,本节课本人所采用的教法是:以学生的主动探究为主,教师的引导点拨为辅,让学生在对例题进行自我解答,经过讨论、对比、辨析、交流和小结的基础上完成教学,使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自己不知不觉地获取了新的知识和掌握了新的技能,并且利用多媒体展示出具体的真实情景素材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再用学生竞赛形式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改变了“要我学”转化为“我
要学”的状态,符合新课改理念和要求,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效果和教学质量。
三、说学法
教学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学生的学,学是中心,会学是目的。
教会学生如何学,是
我们教师的职责,是培养学生能力的关键。
本节课应充分地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让他们自己去观察、讨论、比较、分析、表达、交流、反思等,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和勇于探索、创新的精神。
这样既增加了学生的参与机会,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又同时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和思考问题的方法,让学生产生一种成功感,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四、说教学程序
1、情境激趣,温故知新。
(利用多媒体显示“神舟五号”升空场面):“神舟五号”用长征系列火箭发射升空时,若火箭燃料是液氢,助燃剂是液氧,当火箭被点火时会发生什么反应,写出化学方程式。
(说明:用我国发射“神舟五号”的真实情境进行教学,既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又可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产生自豪感。
)
2、激疑解答,引入新课。
(师):若你是火箭推进器的设计师,当确定升空的火箭需要液氢100Kg时,你会在
火箭助燃剂仓中填充多少千克的液氧来满足这些液氢完全燃烧?并把你们的解题依据、思路、过程等表达出来,是否符合你的思维过程?
(生):思考、讨论、交流、表达。
(说明:根据情境素材提出相关问题,能使学生体验到知识与技能的实用性,同时很好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并且利用上面化学方程式信息过渡到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顺理成章,学生易于接受,同时培养学生的自动探究能力。
)
3、阅读比较,自主探究。
(师):如何完整地表达你的解题过程?并引导学生阅读课本P100例题1和例题2,再比较你上面解题的思路、过程跟例题1是否一致?有哪些不足之处?请改正并按例题2的格式书写出来。
(生):分组讨论,进行交流,并改正解题过程及格式。
(师):你清楚了解题步骤和要求,是否就能将题目解答正确呢?在书写步骤之前应将重点放在什么地方?如何做到?
(生):讨论、回答。
(说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动脑去探索学习获取知识会比教师的说教式的教学更加深刻和牢固,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得更加全面。
)
4、改错辨析,加深认识。
(师):(多媒体显示):中国登山协会为纪念我国首次攀登珠穆朗玛峰成功50周年,再次组织攀登珠峰活动,阿旺扎西等一行登山运动员冲顶时消耗自带的液氧4.8kg。
求:若这些氧气用高锰酸钾为原料制取,需多少千克高锰酸钾?
解:制取4.8kg O2,需要完全分解xkg KMnO4。
KMnO4=== K2MnO4+MnO2+O2↑
158 32
xkg 4.8
36/xkg=32/4.8
x=79
答:需要79kgKMnO4。
(生):组际竞赛:看谁找得错误多、快、准,更正得快。
(说明:用竞赛形式改正错误之处,可加强学生对解题过程规范性的认识和理解,同时增加学习乐趣。
)
5、实践反馈,加强应用。
(多媒体显示练习):1、登山运动员能用KMnO4为原料制取氧气吗?请说明理由。
2、某地工业电解铝厂,利用氧化铝制取单质铝的化学方程式为2Al2O3 =通电= 4Al + 3O2↑,电解10t Al2O3最多可生产多少吨Al?同时生产多少吨O2?
(说明:通过练习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应用,使学生学于致用,有利与提高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
6、小结评价,提高认识。
请学生谈一谈学完本节课后的收获和启示。
7、拓展创新,巩固新知。
(多媒体显示:)
(1)、已知Zn、Mg与稀H2SO4 反应化学方程式为:Zn + H2SO4 == ZnSO4 + H2↑、Mg + H2SO4 == MgSO4 + H2↑,相同质量的锌和镁分别与足量的稀H2SO4 ,产生H2 质量比上多少?(有何规律?)
(2)、饲养观赏鱼,可以陶冶人的情操,增进人们对生活的热爱,空运观赏鱼,必须密封,为了解决鱼的吸氧问题,可在水中加入过氧化钙(化学式CaO2),它在水中的反应是:2Ca+2 H2O ==2Ca(OH)2+ O2↑。
一位养鱼爱好者欲测定所用过的过氧化钙样品中过氧化钙的质量分数,做了如下实验:称取样品2.0g,加到足量的水中,生成了0.224L O2 (密度为1.43g/L)。
试计算:①所用样品中过氧化钙的质量。
②样品中过氧化钙占样品的质量的百分数(纯度)?
(说明:加强拓展创新性习题的练习,可使学生开阔眼界,加深对知识的应用和理解,同时可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
8、作业布置,自我评价。
完成课本P101习题中的练习。
五、说板书
本人所设计的板书力求一目了然,重点突出,能使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便于记忆,并且能给人一种美的感受。
板书设计如下:
课题3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一、步骤:二、范例:(例题1)
1、设:(未知量)解:设可得氧气的质量为x 。
2、写:(化学方程式)2KMnO4=△= K2MnO4+MnO2+O2↑
3、标:(质量比、已知量、未知量) 316 32
4、列:(正比例式) 6 g x
5、解:(求解)316/ 6 g = 32/x
6、答:(写答)x = 0.6 g
答:可得0.6 g氧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