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必修四教案:第八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第一框+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四教学案:8.1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Word版 公开课教案

第八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第一框世界是永恒发展的1.识记发展的实质。
2.理解发展的普遍性。
3.说明唯物辩证法是关于世界普遍联系的科学,又是关于世界永恒发展的科学。
荆人袭宋楚国人想袭击宋国,派人先在澭水作标记。
澭水突然涨水,楚国人不知道,顺着标记在夜晚徒步过河,淹死的人有一千多,军中惊骇的声音如同大房子倒塌一样。
以前他们先在澭水作标记的时候,(标记)可以引导楚国人涉水,现在水已变化并涨了很多,楚国人还顺着标记涉水,这就是他们失败的原因。
【自主探究】(1)荆人夜袭,本是个好主意,为何失败了呢?(2)荆人袭宋这个故事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1)因为夜间澭水暴涨,荆人仍按照白天的结果行动,所以失败。
(2)荆人袭宋这个故事启示我们:由于客观事物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因此,我们要坚持发展的观点。
做事情要从客观实际出发,注意事物的发展变化,情况发生变化后,解决问题的方法也要发生变化。
一、发展的普遍性1.自然界是发展的(1)1高级、由简单到2复杂的发展过程中。
整个3前进和4上升过程。
(2)自然界的发展是由物质世界的5相互作用引起的。
正是事物之间的相互6相互作用构成了事物的变化和发展。
2.人类社会是发展的7社会形态的依次更替表明,人类社会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
3.人的认识是发展的每个人的认识都经历着由不知到知、由知之不多到8知之较多的过程,对各种事物的认识也都有一个9由浅入深的过程。
整个人类的认识也是不断发展的。
【想一想】世界永恒发展是不是意味着任何事物在任何时候都处于发展之中?世界永恒发展是指事物运动变化所包含的趋势,而并非指任何事物在任何时候都处于发展之中。
4.总之,自然界、人类社会和10人的认识都是不断发展的,11一成不变的事物是没有的。
任何事物都有其产生和发展的过程。
【想一想】事物的发展是杂乱无章的吗?事物的变化发展是普遍的和永恒的,但不是杂乱无章的、毫无秩序的,而是有规律的。
二、发展的实质1.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12前进和13上升,是14新事物的产生和15旧事物的灭亡。
高中政治必修4教学设计5:8.1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优质教案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一、教育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识记
发展的实质。
新事物和旧事物的基本含义。
(2)理解
发展的普遍性。
判断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志。
(3)运用
列举实例,结合所学知识,运用相关原理,说明自然界是无限发展的,结合百年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说明人类社会是永恒发展的,人的认识也是不断发展的。
了解唯物辩证法是关于世界普遍联系的科学,又是关于世界永恒发展的科学。
运用判断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志去观察和分析社会问题,提高判断是非、正误的能力。
2.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初步运用科学发展观观察、分析和处理自然和社会现象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树立起发展的意识和观点,自觉抵制形而上学的静止观。
(2)增强学生对社会发展的信心,树立为美好的共产主义社会而奋斗的远大理想和崇高信念。
(3)使学生认同并自觉坚持科学的发展观。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发展的实质
2、难点:判断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志
三、教学方法
运用探究法、讨论法、分析法,创设具体的情境作为载体,总结分析哲学道理。
使哲学道理生活化、通俗化,使学生理解哲学道理的过程自主化。
四、教学过程
五、板书设计
第八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一、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1、发展的普遍性
自然界是发展的
整个世界人类社会是发展的
人的认识是发展的
2、发展的实质
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3、区分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志
是否同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相符合。
【高中政治】高中政治 第八课第一框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4

江西省横峰中学人教版必修四第八课第一框世界是永恒发展的教案一、【教学目标】:◇识记:发展的普遍性◇理解:发展的实质,二、【重点、难点】:1、发展的实质;2、新事物是不可战胜的三、【辅助教学】:ppt四、【教学过程】:第一框题世界是永恒发展的一、世界是永恒发展的(一)、发展的普遍性◇课堂探究:(1)从生命产生到人的出现,经历了一个什么样的过程?它说明了什么?(2)你认为人类的体质还会发展吗?◇探究提示:(1)从生命产生到人的出现,经历了从化学进化到生物进化的上升过程,最后产生了人类。
人类的出现是自然界的一次巨大飞跃。
它说明了自然界是不断变化发展的。
(2)会发展。
因为人类社会也是一个不断变化发展的过程。
◇课堂探究:(1)回顾20世纪中国的历史,你能否体会到中国社会的巨大发展?(2)20世纪人类社会的巨大发展对你有什么启示?◇探究提示:(1)从课本中的两幅图片,以及现实生活中的许多实例,我们可以感觉到我们国家各项事业的蓬勃发展和各方面的巨大变化。
(2)整个人类社会都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
(3)人类社会是发展的。
社会形态的更替表明,人类社会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
◇课堂探究:(1)“整个宇宙都要服从”牛顿力学的“永恒定律”的神话为什么被打破?它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2)人们对自然科学的认识是这样,对某一具体事物的认识也是如此,请就此谈谈你的看法。
◇探究提示:(1)说明了随着实践的发展,人的认识也是不断发展的。
(2)略。
(4)人的认识是发展的。
每个人的认识都会经历一个由不知到知,由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的过程,对事物的认识也都有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
本知识.最要求同学们维时要从自然界是发展的从知识整体性上理解把握唯物辩证法发展的普遍挂人类社会是发展的、人的认识是发展的三个角度理(二)、发展的实质1、发展的实质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在把握这一知识点时,应抓住“实质”“前进和上升”“新事物产生”“旧事物灭等关键词去理解发展的实质。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四教学案:8.1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第八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第一框世界是永恒发展的1.识记发展的实质。
2.理解发展的普遍性。
3.说明唯物辩证法是关于世界普遍联系的科学,又是关于世界永恒发展的科学。
荆人袭宋楚国人想袭击宋国,派人先在澭水作标记。
澭水突然涨水,楚国人不知道,顺着标记在夜晚徒步过河,淹死的人有一千多,军中惊骇的声音如同大房子倒塌一样。
以前他们先在澭水作标记的时候,(标记)可以引导楚国人涉水,现在水已变化并涨了很多,楚国人还顺着标记涉水,这就是他们失败的原因。
【自主探究】(1)荆人夜袭,本是个好主意,为何失败了呢?(2)荆人袭宋这个故事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1)因为夜间澭水暴涨,荆人仍按照白天的结果行动,所以失败。
(2)荆人袭宋这个故事启示我们:由于客观事物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因此,我们要坚持发展的观点。
做事情要从客观实际出发,注意事物的发展变化,情况发生变化后,解决问题的方法也要发生变化。
一、发展的普遍性1.自然界是发展的(1)(2)2.人类社会是发展的3.人的认识是发展的的。
【想一想】世界永恒发展是不是意味着任何事物在任何时候都处于发展之中?世界永恒发展是指事物运动变化所包含的趋势,而并非指任何事物在任何时候都处于发展之中。
4的事物是没有的。
任何事物都有其产生和发展的过程。
【想一想】事物的发展是杂乱无章的吗?事物的变化发展是普遍的和永恒的,但不是杂乱无章的、毫无秩序的,而是有规律的。
二、发展的实质1事物的灭亡。
2进和【想一想】运动变化都是发展吗?并非任何运动变化都是发展。
事物是不断运动、变化的,运动变化有前进的、上升的,也有倒退的、下降的,只有前进的、上升的、进步的变化才是发展。
探究点一发展的普遍性不用纸巾用手帕、不坐电梯爬楼梯、开汽车不如骑单车……如今,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生活影响的加剧,过低碳生活,减少碳排放的“低碳”生活理念已经悄然走进了人们的生活。
问题:这一现象蕴含了什么哲理?提示:①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是不断发展的,人类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也是不断向前发展的。
高中政治必修4教学设计8:8.1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优质教案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1.知识目标识记:发展的实质理解:发展的普遍性运用:说明唯物辩证法是关于世界普遍联系的科学,又是关于世界永恒发展的科学。
2.能力目标:我们应初步具有运用科学发展观观察、分析自然和社会现象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学会把握发展的普遍性,会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自觉地抵制各种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错误观念。
『课标要求』『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事物发展的普遍性教学难点:发展的实质『教学方法』情景讨论法、小组探究法、分析讲授法、活动启发法。
『教学过程』导入:2011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了美国人索尔·珀尔马特和亚当·里斯以及持有美国和澳大利亚双重国籍的布赖恩·施密特。
诺贝尔物理学奖评审委员会10月4日评价,这3名获奖者“研究几十颗处于爆炸状态的恒星即‘超新星’,发现宇宙正在扩张过程中,扩张速率不断加速。
这说明我们的宇宙在不断发展,我们对宇宙的认识也在不断提高。
这正是我们要讲的《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先看一下本课的教学目标。
展示教学目标。
(以课件的形式展示这一框题的教学目标,让学生明确这一节课的学习目标、任务。
)处理预习学案。
教师,对于学生收交的预习学案、完成预习学案的情况在课堂上给予客观公正的评价。
并展示这一框题的预习检测答案。
小组内讨论: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预习成果,互相解疑答惑,完善问题答案,并标出小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准备展示。
(教师对预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给予点拨,这个点拨可以选择教学时机点拨,没有必要全部放在课堂初期解释,个别问题可以放在教师点拨重难点时讲解)课堂探究:过渡:我们生存的自然界自古以来是一成不变的吗,远古时期人类的体质和现在一样吗?请同学们先完成活动一。
活动一:观看视频《人类的起源和进化》,思考:从生命产生到人的出现,经历了一个什么样的过程?它说明了什么?你认为人类的体质还会发展吗?教师点拨、总结:这说明从生命产生到人的出现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
高中政治 第八课第一框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4

江西省横峰中学人教版必修四第八课第一框世界是永恒发展的教案一、【教学目标】:◇识记:发展的普遍性◇理解:发展的实质,二、【重点、难点】:1、发展的实质;2、新事物是不可战胜的三、【辅助教学】:ppt四、【教学过程】:第一框题世界是永恒发展的一、世界是永恒发展的(一)、发展的普遍性◇课堂探究:(1)从生命产生到人的出现,经历了一个什么样的过程?它说明了什么?(2)你认为人类的体质还会发展吗?◇探究提示:(1)从生命产生到人的出现,经历了从化学进化到生物进化的上升过程,最后产生了人类。
人类的出现是自然界的一次巨大飞跃。
它说明了自然界是不断变化发展的。
(2)会发展。
因为人类社会也是一个不断变化发展的过程。
◇课堂探究:(1)回顾20世纪中国的历史,你能否体会到中国社会的巨大发展?(2)20世纪人类社会的巨大发展对你有什么启示?◇探究提示:(1)从课本中的两幅图片,以及现实生活中的许多实例,我们可以感觉到我们国家各项事业的蓬勃发展和各方面的巨大变化。
(2)整个人类社会都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
(3)人类社会是发展的。
社会形态的更替表明,人类社会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
◇课堂探究:(1)“整个宇宙都要服从”牛顿力学的“永恒定律”的神话为什么被打破?它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2)人们对自然科学的认识是这样,对某一具体事物的认识也是如此,请就此谈谈你的看法。
◇探究提示:(1)说明了随着实践的发展,人的认识也是不断发展的。
(2)略。
(4)人的认识是发展的。
每个人的认识都会经历一个由不知到知,由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的过程,对事物的认识也都有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
本知识.最要求同学们维时要从自然界是发展的从知识整体性上理解把握唯物辩证法发展的普遍挂人类社会是发展的、人的认识是发展的三个角度理(二)、发展的实质1、发展的实质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在把握这一知识点时,应抓住“实质”“前进和上升”“新事物产生”“旧事物灭等关键词去理解发展的实质。
【优选】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4 第三单元第八课第一框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教案(系列一)

8.1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教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识记发展的实质、新事物和旧事物的基本含义。
(2)理解发展的普遍性。
(3)联系自然界和人类社会运动的具体事例,分析、说明发展的几种形式。
【能力目标】培养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树立发展的意识和观点,自觉抵制形而上学的静止观。
【教学重点】发展的普遍性发展的实质【教学难点】发展的实质【教学手段】多媒体投影仪【教学方法】启发式、图示法、探究式教学为主,计算机辅助教学【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旧知回顾】1.什么是整体?什么是部分?2.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如何?3.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对我们提出什么样的要求?4.什么是系统,要素?系统的基本特征有哪些?5.系统要素的关系对我们提出什么样的要求?导入新课师: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普遍联系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之一,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总体,这个总体中的事物是相互作用的,正是这种相互作用构成了运动、变化和发展,那么,什么是发展,事物是如何发展的?这就是第八课要解决的问题。
投影:“士别三日,即当刮目相看”清代赵翼有诗云: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设问:如何理解上述的成语与诗句?生:讨论作答略师:材料说明人是不断变化和发展的,那么对于整个世界来说,是否也是变化发展的呢?我们知道,整个世界包括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领域,下面我们分别来看这三个领域的情况。
投影图片: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思考:这些变化过程说明了什么?生:讨论作答略师:自然界总是处在从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运动过程,整个自然界经历了一个从无机物到有机物,从无生命物质到生命物质,从生命物质到人的漫长的前进和上升过程。
因此自然是发展的,而自然界的发展是由物质世界的相互联系引起的,正是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了事物的变化和发展。
投影材料:打雷闪电,这是现在我们都能解释的自然现象,但是人们对于打雷闪电的认识,并不是一下子就清楚的,古人认为:打雷是天怒,“雷公”扣击“连鼓”,产生雷声;“电母”“持镜”,形成电光。
2024-2025学年高中政治第3单元第8课第1框世界是永恒发展的教案新人教版必修4

反思改进措施
(一)教学特色创新
1. 引入案例教学:通过引入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6. 教学反思:
教师应进行教学反思,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通过教学反思,教师能够更好地把握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教学效果。
课后作业
1. 请结合实例,谈谈你对“一切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的理解。
2. 请举例说明“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在实际生活中的体现。
2024-2025学年高中政治 第3单元 第8课 第1框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4
主备人
备课成员
教学内容
新人教版必修4第3单元第8课第1框“世界是永恒发展的”旨在让学生理解发展的普遍性、实质和含义,以及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本节课将围绕以下要点展开:
1. 发展的普遍性:一切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
教学难点与重点
1. 教学重点
(1)发展的普遍性:理解一切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
(2)发展的实质:掌握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3)发展的含义:揭示事物运动、变化和发展的内在规律。
(4)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理解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但道路是曲折的。
引导学生分析错误原因,避免类似错误再次发生。
(五)拓展延伸(预计用时:3分钟)
知识拓展:
介绍与“发展的普遍性、实质和含义,以及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内容相关的拓展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第一框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导学目标:
1、通过对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认识永恒发展的分析理解,懂得发展具有普遍性;
通过
对事物发展过程的分析,准确把握发展的实质。
2、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自己归纳、比较分析等思维能力。
3、通过对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认识等方面的归纳分析,增强自己的发展意识,进而认识到我国现阶段发展的重要意义。
知识点导读:
古时,荆人欲夜袭宋国,先派人在白天测量了雍水的水位,夜间雍水暴涨,但荆人仍在夜间徒步过河。
结果却溺死千余人,夜袭计划失败。
思考:荆人夜袭,本是个好主意,为何失败了呢?荆人处事方法有何问题?
一、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一)、发展的普遍性
世界是由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三大领域构成的,所以唯物辩证法所说的发展的普遍性就从三个层次加以说明:自然界是发展的、人类社会是发展的、人的认识是发展的。
1、自然界是发展的
◇课堂探究:(1)从生命产生到人的出现,经历了一个什么样的过程?它说明了什么?
(2)你认为人类的体质还会发展吗?
2、人类社会是发展的
◇课堂探究:(1)回顾20世纪中国的历史,你能否体会到中国社会的巨大发展?
(2)20世纪人类社会的巨大发展对你有什么启示?
3、人的认识是发展的
总之,无数事实表明,无论是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和人类的认识,都是变化发展的,一成不变的事物是没有的。
任何事物都有其产生和发展的过程。
正是无数具体事物的有限的变化和发展,才构成了整个世界的无限发展。
(二)、发展的实质
1、发展的实质
(1)发展的含义
发展就是新事物不断产生,旧事物不断灭亡,即新事物代替旧事物。
从这一概念中我们可以看出唯物辩证法是从事物的前进性和方向性出发理解发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2)发展的实质
要正确理解发展的实质,就要在运动、变化、发展三个概念的比较中突出发展这个概念的实质。
运动、变化、发展这三个哲学概念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
从运动、变化、发展之间的关系看出,运动、变化就其范围来说要比发展广泛,而发展就其程度来说要比运动、变化深刻。
因此,发展是一种运动变化,但决非任何运动变化都是发展,只有那些上升的、向前的、进步的运动变化趋向才是发展。
(变化的结果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综上所述,事物发展的实质就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3)区分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准
所谓新事物,是指符合客观规律,是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的东西。
如: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现代企业制度、素质教育等
旧事物则是指那些同客观规律背道而驰、正在日趋灭亡的东西。
如:应试教育、保守观念等
概括:判断新旧事物的客观标准就是是否符合客观规律,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
途。
判断新旧事物的三种错误标准,即:时间标准(历史上的某些倒退现象: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现状标准,旗号标准。
需要注意的是,新事物与旧事物是相比较而存在的,并且会随着具体的时间、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任何事物都有一个产生、发展、灭亡的过程。
事物处于产生、发展的阶段,可能是新事物,到了灭亡阶段,就成了旧事物。
因此,绝不能以一成不变的眼光看待新事物与旧事物,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例:有一次,东方朔跟随汉武帝到上林苑游玩,见到一棵枝叶繁茂的大树。
汉武帝问他是什么树,东方朔顺口说是“善哉”。
汉武帝暗中派人削掉树的枝干,并在树身上做了记号。
两年后君臣又路过此树,汉武帝故意问东方朔:“这棵树叫什么名字?”东方朔又顺口说是“瞿所”。
汉武帝沉下脸说:“同一棵树过了两年,怎么名儿就不一样了?你竟敢欺骗我!”东方朔沉着回答:“小马叫‘驹’,大了才叫‘马’;小鸡叫‘雏’,大了才叫‘鸡’;小牛叫‘犊’,大了才叫‘牛’;人生下来叫‘儿’,老了才叫‘老头’;这棵树也是一样啊!世上没有一成不变的事物。
”汉武帝听罢呵呵乐了。
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任何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的变化发展之中,都有其产生、变化、发展的历史。
因为,我们观察一个事物,不但要了解它的过去,观察它的现状,还要预测它的未来。
只有弄清事物的来龙去脉,才能使我们的思想符合不断变化着的客观实际,适应形势的发展,我们研究任何问题都不能割断其发展的历史过程。
这个辩论中,东方朔列举了大量事例,论证了事物的发展变化。
事物发展变化,使它的名称也就有可能发生变化。
由于他把握了事物发展变化的道理进行辩论,因而呈现出一种独特的魅力。
2.发展的意义
有了发展才有了缤纷秀丽的自然界,才有生生不息的人类社会,才有日新月异科技。
◇探究:计算机的更新换代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
事物的运动变化分前进的、上升的和下的、倒退的运动两类,只有那种前进的、上升的运动才是发展。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念揭示了万事万物的各种运动变化所包含的前进和上升的趋向性。
课堂练习:
1.判断题(先判断,再说出判断依据)
请判断一下它们哪些是新事物,哪些是旧事物?为什么?
股份制()原因: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原因:
霸权主义()原因:
电脑算命()原因:
神舟七号()原因:
2判断下列哪种观点能体现发展的观点()
A、小时偷针,大时偷金
B、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C、沧海桑田,海枯石烂
D、树欲静而风不止
3.下列既体现唯物辩证法联系观点,又体现唯物辩证法发展观点的有()
①.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②.唇亡齿寒
③.邯郸学步
④.吐故纳新
A.②④
B. ①③④
C.①③
D.①④
4.简要回答怎样正确认识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答案:
1.√√××√
2. B
3. D
4.(略)
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