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知识点大全

合集下载

诗歌内容总结知识点

诗歌内容总结知识点

诗歌内容总结知识点知识如同无尽的海洋
涌动着无尽的智慧
让人们从中受益匪浅
知识点一:历史的长河
在历史的长河中
古代文明如同闪耀的星辰
希腊罗马、中国古代
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知识点二:科学的探索
科学的探索永无止境
牛顿的苹果、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揭示了自然界的奥秘
让人类更加深入地了解世界
知识点三:文学的魅力
文学如同一座座永不倒塌的城堡
荷马的史诗、莎士比亚的戏剧
让人们感悟人生的深刻意义
感受到人类情感的激荡
知识点四:艺术的魔力
艺术如同一片片绚烂的彩虹
达芬奇的画作、莫扎特的音乐
让人们陶醉于艺术的魅力
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和多彩
知识点五:社会的变迁
社会的变迁如同一幅幅流动的画卷工业革命、信息时代
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让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社会
知识点六:人类的进步
人类的进步如同一次次飞跃
科技创新、文明传承
让人类不断超越自我
实现了一个个伟大的梦想
知识点七:文化的交融
文化的交融如同一缕缕清风
东西方文化、古今传统
让人们跨越时空的界限
获得了更加丰富的思想和智慧
在知识的海洋中
人们不断探索
不断学习
不断提升自己的素养和境界
让我们珍惜知识的宝库
用心去感悟
用力去拥抱
让知识成为我们前进的动力
愿知识的光芒
照亮我们的前行之路
让我们与知识同行
成就更加美好的未来。

诗歌最全知识点总结

诗歌最全知识点总结

诗歌最全知识点总结一、诗歌的基本概念诗歌是一种抒发情感、情怀和思想的文学形式,它具有鲜明的节奏感、音韵美和形象感。

诗歌的创作方式包括押韵、对仗、节奏和形象的运用,这些都是诗歌与其他文学形式的根本区别。

二、诗歌的韵律1. 音节和音韵音节是诗歌中最基本的音韵单位,它是由一个或多个辅音和一个元音组成的。

音韵是诗歌中的韵脚,它是由几个音节组成的,可以是单音节韵、双音节韵或多音节韵。

2. 诗歌的格律诗歌的格律是指诗歌中每行的音节和音韵的规定。

一般情况下,诗歌的格律包括五言、七言、律诗等多种形式,不同的格律有不同的要求和规范。

3. 诗歌的韵部韵部是诗歌中每句的韵脚,它可以是平仄、押韵、对仗等。

4. 诗歌的节奏诗歌的节奏是指诗歌中每句的声律和韵律的变化。

它可以是平仄轻重、疾徐快慢等。

三、诗歌的创作技巧1. 比喻比喻是诗歌中常用的修辞手法,它通过将事物和情感进行隐喻和象征的表达,从而增加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想象力。

2. 比拟比拟是诗歌中常用的修辞手法,它通过对事物的外在形象或内在品质进行类比和对比,从而加深了诗歌的意境和内涵。

3. 拟人拟人是诗歌中常用的修辞手法,它通过给予事物人的特征和行为,从而使诗歌更具生动性和形象感。

4. 借指借指是诗歌中常用的修辞手法,它通过将事物和情感进行隐喻和象征的表达,从而增加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想象力。

5. 比兴比兴是诗歌中常用的修辞手法,它通过对事物的外在形象或内在品质进行类比和对比,从而加深了诗歌的意境和内涵。

6. 抒情抒情是诗歌中常见的表现手法,它通过对自我情感和内心真实感情的抒发,表达诗人对生活的追求和对美好的向往。

四、诗歌的体裁1. 古体诗古体诗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它采用五言、七言等格律,多以抒情、描写、赞美和抒怀为主要内容。

2. 词词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它采用较为自由和活泼的格律,多以表达情感和抒发思想为主要内容。

3. 现代诗现代诗是中国现代诗歌的一种形式,它采用丰富多样的格律和表现手法,多以反映当代社会、生活和思想为主要内容。

高考诗歌鉴赏知识点复习(完美版)

高考诗歌鉴赏知识点复习(完美版)

实用文档高考诗歌鉴赏知识点复习(完美版)所望实景,映衬一、二句之情,以景寓情,用秋风萧瑟、黄叶飘飞来衬托自己的悲苦。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缭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卒章显志诗人在诗歌的结尾表达自己的心志或情怀。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强烈地表达了诗人追求自由、蔑视权贵的心志。

照应篇章间的伏笔照应,又叫呼应。

一篇文章要有头有尾,前后内容要有内在联系。

前面交待过的话,后面得有照应;后边要照应的话,前边得先有个交待。

【作用】文章前后才能贯串,使读者容易掌握全文的脉络;使作品结构显得紧凑、严谨。

【种类】首尾照应,开头与结尾的照应;扣题照应,围绕主题反复照应;伏笔照应,先设伏笔,后予交代的照应。

陆游《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此诗共分两阕,下阕照应上阕。

“心在天山”与“当年”句相应;“身老苍州”与“关河梦”句相应,目的在于构成对照,抒发了词人心酸遗恨的苍凉心情。

韦应物《赋得暮雨送李胄》“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析】首联两句写黄昏时分诗人伫立在细雨蒙蒙的江边,这里点明了诗题中的“暮雨”,又照应了诗题中的“送”字。

线索线索有人线、物线、情线、事线、时线、地线等。

【作用】有利于理顺内容,掌握其结构,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

周邦彦《关河令》“秋阴时晴渐向暝,变一庭凄冷。

伫听寒声,云深无雁影。

更深人去寂静。

但照壁孤灯相映。

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析】此词以时光的转换为线索,表现了深秋萧瑟清寒中作者因人去屋空而生的凄切孤独之感。

过渡过渡,是使文章连贯、结构严谨的一种手段。

【作用】“承上启下”,这有两层含义,一层是结构上的,另一层是内容上的。

结构上就是对整体的把握,增加条理和文章的语言的流畅性。

内容上就是对上面篇幅的总结和对下面篇幅的开头总起作用。

诗歌鉴赏总结知识点汇总

诗歌鉴赏总结知识点汇总

诗歌鉴赏总结知识点汇总一、诗歌的形式1. 诗歌的格律诗歌的格律包括韵律和节奏两个方面。

韵律是诗歌中音节的排列规律,包括押韵、偶句、单句等形式;而节奏是指诗歌中音节的重音与轻音的分布规律,包括句子的断句、韵律的变化等。

2. 诗歌的体裁诗歌的体裁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大类。

古体诗是指古代诗歌的形式体裁,如词、曲、赋、律等;近体诗则是指近现代诗歌的形式体裁,如诗、词、曲、律等。

二、诗歌的语言特点1. 比喻与象征比喻是一种修辞手法,通过对两个意义不同但相关的事物进行类比来表达思想情感;而象征是一种修辞手法,通过对具象事物的象征意义来表达抽象思想情感。

2. 意象与意境意象是指诗歌中具体形象的描绘,是通过对物象的感性描绘来表达诗人的情感;而意境则是指诗歌中所营造的氛围、情感、意义,是在意象的基础上扩展而成的一种心理感受。

三、诗歌的艺术特征1. 诗歌的美感诗歌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具有独特的审美意义。

它可以通过音韵、形象、意境等方面来激发读者的审美情感,给人以美的享受。

2. 诗歌的意义诗歌是一种具有思想和情感表达功能的文学形式,它通过对生活、情感、思想等方面的表达来传达诗人的情感、思想和人生观念。

四、诗歌鉴赏的方法1. 整体鉴赏整体鉴赏是指从诗歌的整体结构、意义、语言、节奏等方面来把握诗歌的艺术美感和思想情感。

它要求我们对诗歌的整体结构有全面的理解,从而领会诗歌的主题和内涵。

2. 细节鉴赏细节鉴赏是指从诗歌的语言、意境、形象等细节方面进行分析,通过对诗歌中具体细节的描绘和运用来挖掘诗歌的深层意义,从而丰富我们对诗歌的理解。

五、诗歌鉴赏的实践1. 阅读与品味阅读是进行诗歌鉴赏的基本前提,只有通过大量的阅读,才能够增加我们对诗歌的认识和理解,从而提升我们的诗歌鉴赏能力。

2. 体验与表达通过对诗歌的品味与体验,我们可以更好地领会诗歌中所蕴含的意义和情感,从而更好地进行诗歌鉴赏。

同时,我们也可以通过自己的表达来加深对诗歌的理解和领悟。

诗歌知识点归纳

诗歌知识点归纳

诗歌知识点归纳一、诗歌的定义诗歌是一种文学形式,通过韵律、节奏和象征性的语言来表达情感、思想和故事。

它通常具有特定的结构和形式,可以是抒情的、叙事的或讽刺的。

二、诗歌的分类1. 抒情诗:表达个人情感和感受的诗歌。

2. 叙事诗:讲述故事或事件的诗歌。

3. 讽刺诗:使用讽刺、夸张等手法批评或嘲笑社会现象或个人行为的诗歌。

4. 诗歌剧:将诗歌与戏剧结合,通过对话和行动展现情节和冲突的文学形式。

三、诗歌的结构1. 节:诗歌的独立部分,通常具有相似的韵律和节奏。

2. 行:构成诗歌的基本单位,可以有不同的长度和韵律。

3. 韵律:诗歌中的音节和重音的有规律的排列。

4. 韵脚:诗歌末尾押韵的单词。

四、诗歌的形式1. 自由诗:不遵循传统韵律和节奏的诗歌。

2. 韵诗:遵循特定韵律和押韵模式的诗歌。

3. 诗歌体裁:如十四行诗、俳句、维拉内尔等,每种体裁都有其独特的形式和规则。

五、诗歌的元素1. 意象:通过描述创造出的生动画面或感觉。

2. 比喻:直接比较两个不同的事物。

3. 象征:使用物体、人物或事件代表抽象的概念或想法。

4. 拟人化:赋予非人类对象或概念以人类特征。

六、诗歌的鉴赏1. 阅读:多次阅读诗歌,理解其字面意义和深层含义。

2. 分析:研究诗歌的形式、结构、意象和象征,以及它们如何共同工作来传达信息。

3. 个人反应:考虑诗歌如何触动个人情感和经验。

4. 文化背景:了解诗歌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以便更好地理解其含义。

七、创作诗歌1. 选题:确定诗歌的主题或情感。

2. 形式选择:根据主题和个人偏好选择合适的诗歌形式。

3. 词汇选择:使用精确和有力的词汇来创造意象和情感。

4. 修订:不断修改和完善诗歌,以达到最佳效果。

八、著名诗人和作品1. 李白:唐代诗人,以豪放的诗风和对自然的描绘著称。

2. 杜甫:唐代诗人,作品多反映社会现实和个人感慨。

3. 威廉·莎士比亚:英国剧作家和诗人,其十四行诗广为人知。

4. 艾米莉·狄金森:美国诗人,以其独特的风格和对死亡、自然的探讨而闻名。

2024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必考知识点总结

2024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必考知识点总结

2024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必考知识点总结一、古典诗歌鉴赏1. 唐诗宋词元曲的体裁特点及代表作品- 唐诗: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五言律诗、七言律诗,代表作品如《登鹳雀楼》、《送元二使安西》、《忆江南》。

- 宋词:豪放派、婉约派,代表作品如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李清照的《如梦令》。

- 元曲:元杂剧和元散曲,代表作品如《西华山》、《蝴蝶梦》。

2. 古典诗歌的意象与比喻手法- 唐诗的意象: 如“烟波江上使人愁”、“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 宋词的意象: 如“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茶杯盈满香泛泛,看指尖生白月圆”。

- 古典诗歌的比喻手法: 如“花前失却消息,天外月孤明”、“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

3. 古典诗歌的艺术特色及情感表达- 唐诗:以清新含蓄、咏怀忧愁为主要特色,表达心境、抒发情感。

- 宋词:以空灵浪漫、婉约柔情为主要特色,抒发爱情、对生活的感悟与思考。

- 元曲:戏剧性强,情感表达直接、豪放,兼具唐诗和宋词的特点。

4. 古典诗歌的韵律、格律、韵脚- 韵律:指诗句中的声调、音长、重音等读法,使整首诗的朗朗上口。

- 格律:唐诗的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宋词的词牌,元曲的五律、七律、八行双调等,是规定诗歌的韵律长度和节奏。

- 韵脚:诗句末尾的音节,如仄韵和平韵。

二、现代诗歌鉴赏1. 新诗的体裁特点及代表作品- 新诗:自由诗、意象诗、写景诗,代表作品如徐志摩的《再别康桥》,贺知章的《回乡偶书》。

2. 现代诗歌的特点及表现手法- 现代诗歌的特点:追求内心的真实感受,表达诗人对时代、生活和人性的思考与反思。

- 现代诗歌的表现手法:意象的运用、语言的简洁明快、意境的抒发和节奏的变化等。

3. 新诗派别及代表诗人- 流派:白话诗派、新感觉派、新月派、壁报诗派等。

- 代表诗人:郭沫若、毛泽东、艾青等。

4. 现代诗歌与现实主义文学的关系- 现代诗歌反映现实,关注人民生活、社会问题和思想状况,与现实主义文学有紧密的联系。

诗歌知识点归纳总结简略

诗歌知识点归纳总结简略

诗歌知识点归纳总结简略一、诗歌的分类1. 根据形式结构分类(1) 韵律诗:如诗歌、词、绝句、律诗等(2) 散文诗:指没有固定的格律和韵律的诗歌2. 根据体裁分类(1) 叙事诗:叙述故事情节的诗歌(2) 抒情诗:表达诗人内心情感和情绪的诗歌(3) 讽刺诗:以嘲讽和讥讽为目的的诗歌(4) 哲思诗:表达对世界、人生、思想等的深刻思考的诗歌(5) 抒情叙事诗:结合了抒情和叙事的特点的诗歌(6) 私人诗:表现个人情感和体验的诗歌3. 根据语言特点分类(1) 汉诗:用汉语创作的诗歌(2) 外国诗:用外国文字创作的诗歌二、诗歌的韵律和格律1. 韵律(1) 平仄:指汉字字音的轻重(2) 押韵:指在诗句末尾的音节相同或相近(3) 切韵:指诗句的音节分韵2. 格律(1) 唐诗格律:七言绝句(题目、承认、转折、结论)和五言绝句(前后句构音列)(2) 词的格律:前后句之音相对应,字数相等(3) 律诗的格律:格律是指诗句的音节、押韵和格律要求三、诗歌的意境和表达手法1. 比喻手法(1) 直接比喻:直接把一个对象和另一个对象比较(2) 隐喻:通过暗示或引申的手法进行比喻2. 拟人手法(1) 将非人的事物或自然界的现象赋予人的特征和行为(2) 示人意象、事物的神怪化3. 比兴手法(1) 对事物、现象进行象征性的比较(2) 或者说是直接创造一种事物、现象来象征其他事物、现象4. 排比手法(1) 指连续使用相同的结构或句式(2) 或是同时列举相同的词或句5. 对偶手法(1) 指诗中对称的排列(2) 通常是对齐的句式,有对仗的韵脚四、诗歌的鉴赏和写作技巧1. 诗歌鉴赏(1) 词意:理解诗句的表面意思和深层含义(2) 格律:注意诗句的音律和格式(3) 意境:体会诗句中所展现的意境和情感(4) 表达:注意诗人所表达的情感和主题2. 诗歌写作技巧(1) 灵感:找到创作灵感,可以是生活中的片段、情感、意境等(2) 表达:用简练、富有表现力的语言表达情感和意境(3) 塑造:对人物、事件和情感进行生动的塑造(4) 酝酿:将观察、思考和感悟进行积累和酝酿(5) 创新:在传统诗歌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开拓新的表现手法五、诗歌的名家及作品1. 李白:“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诗歌重要知识点总结

诗歌重要知识点总结

诗歌重要知识点总结一、诗歌的形式1. 韵律和节奏:诗歌通常运用韵律和节奏来表达情感和思想,包括音节、韵脚和音调等方面的运用。

2. 体裁和风格:诗歌的体裁包括抒情诗、叙事诗、议论诗等,不同的体裁有不同的表达方式和语言风格。

3. 结构和篇幅:诗歌的结构通常包括诗句、诗段和诗篇,不同的结构可以体现不同的意境和情感。

二、诗歌的语言1. 比喻和象征:诗歌运用比喻和象征来丰富意象,增强表达的深度和广度,使读者产生共鸣和想象。

2. 修辞和意象:诗歌的语言运用丰富的修辞手法和意象,如拟人、夸张、排比等,使诗歌表达更加生动和具体。

3. 音韵和节奏:诗歌的语言运用音韵和节奏来增强韵律感和节奏感,使诗歌更加流畅和动听。

三、诗歌的表达1. 情感和意境:诗歌表达的情感通常是丰富多彩的,通过对自然、生活和人情的描绘,展现出丰富的情感和意境。

2. 主题和内容:诗歌的主题通常包括对生活、爱情、友情、自然等方面的思考和表达,内容丰富多样,涵盖广泛。

3. 意义和价值:诗歌的表达通常具有深刻的意义和强烈的价值观,通过对人生、社会和文化的观察和思考,传递出深刻的人生智慧和审美情趣。

四、诗歌的欣赏1. 鉴赏和评价:欣赏诗歌需要对诗歌的语言、形式和内容进行细致的品味和评价,了解诗歌的特点和价值。

2. 情感共鸣:诗歌欣赏需要与诗歌产生情感共鸣,感受诗歌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产生共鸣和联想。

3. 文化传承:诗歌是文化的传承和积淀,通过对古典诗歌和现代诗歌的欣赏和研究,能够了解和传承文化的精髓和智慧。

以上是诗歌的重要知识点总结,诗歌作为文学的精华和艺术的表达,具有深刻的内涵和丰富的表现形式,通过对诗歌的研究和欣赏,能够领略到诗歌的魅力和价值。

希望以上内容对您有所帮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诗歌鉴赏知识总括[复习教(学)案]鉴赏复习解题指导-形象意境类【解题技巧】分类解析:(一)形象意境类名词解释:形象――形象理解和分析,是诗歌鉴赏的要点。

诗歌中的形象包括事象、物象、意象(事象物象以特定的情意构成了固定的关系)等,既是指叙事诗中的人物形象,也指抒情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更多的则是指诗歌中所描写的景与物。

比如湖光山色、田园桑麻、大漠孤城之类,都是诗歌中的形象。

诗歌中的形象倾注着诗人的思想和情感,因此只有真正理解了诗歌的形象,才能深入领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意境――意境是诗中意与境两个因素的和谐统一。

意是诗人在诗中抒发的思想感情,境是诗中所描绘的艺术图景。

所谓意境,就是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

考查方向:1. 对抒情主体形象的认知理解2. 对诗歌意象的识别理解3、对诗歌意境的体味(色彩、构成、情味等)题目类型:1.“╳╳的寓意是什么”,“╳╳指什么”,“╳╳在诗中是什么意思”等。

2.“表现了怎样的情景”,“表达了什么意思”,“营造了怎样的气氛”,“塑造了怎样的形象”,“景物有什么特点”等。

3、这首诗歌营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氛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变体:这首诗歌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这首诗歌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解题格式:1、人物形象:身份+性格2、诗歌意象、含义:表层含义+深层含义(即解释诗句)3、体会意境:客观形象图景+主观感受+交融了什么意境。

答题要领:可分为三个部分:分析形象含义、描摹诗歌图景;概括形象意境特点;剖析作者思想第一部分,用自己的语言把诗歌所写的意象、所营造的意境描摹出来,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这里有两个要点,一是用自己的语言,切忌直接引用;二是要描摹出主要的景物,不必每句、每个景物都写到,但要写到大部分的、主要的景物,可以利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适当加以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第二部分,在描摹出图景后,结合主旨分析为什么要写这一形象,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或一句简练的话语概括这些景物所营造的情境的氛围特点,或雄浑壮阔、高阔远深,或恬静优美、或萧瑟凄凉、或生机勃勃、或孤寂冷清……准确体现其特点和情调。

第三部分,根据这首诗歌情境氛围的特点再来谈诗人的思想感情。

一般可表述为:愉悦、欢快、激动、沉痛、悲愤、哀伤,赞美之情、仰慕之情、惜别之情、依恋之情、豪迈之情、闲适恬淡之情等答题步骤:形象类:(1)找到诗人描绘的形象的有关诗句(2)分析形象的基本含义(3)结合文章主旨分析诗人为什么要写这一形象(4)指出描绘形象的作用或效果。

意境类:(1)找出诗中的物象,意象(2)展开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再现画面时既要忠于原诗,又要力求语言优美(3)点明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4)分析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或给人什么样的启示和思考。

切忌空洞,要答具体。

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哀伤的情怀”是不够的,还应答出为什么而“哀伤”。

例析:西楼曾巩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

朱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

【注】钩疏箔:把帘子挂起。

问: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景象?这首诗表达了什么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析之。

(6分)答:连天的海浪伴随着阵阵雷声汹涌而来,在北风的呼啸中波浪不断拍打堤岸,又咆哮着远去,这首诗描写了海滨暴风雨来临前的壮美景象,渲染了“山雨欲来风满楼”的雄伟气势。

表达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内心豪情。

暴风雨将临,按常理本当关门闭户躲避,但诗人却反而高挂起帘子,敞开窗户,为的是能饱览“千山急雨来”的壮观。

附相关术语:常见意象①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

②对月思亲——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

③以折柳表惜别。

“柳”,“留”的谐音,折柳有相留之意。

故古人有折柳送别的习俗,因此“柳”带有伤离别的意味。

④以蝉喻品行高洁。

古人认为蝉餐风饮露,是高洁的象征。

⑤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⑥菊花——坚贞高洁的品质⑦梅花——傲霜斗雪,不怕打击挫折,纯净洁白⑧松——坚贞高洁⑨莲——表达爱情⑩梧桐——凄凉悲伤的象征11杜鹃鸟——凄凉哀伤的象征,古代神话中,蜀王杜宇(即望帝)因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

于是古诗中的杜鹃也就成为凄凉、哀伤的象征了。

12鹧鸪鸟——离愁别绪13鸿雁——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

在诗歌中,以景传情达意的往往具有一定的固定性,如:以“故乡明月”传达“乡思情”;以“松风山月”传达“隐逸情”;以“寒林残月”传达“诗人的忧愁”;以“中秋圆月”传达“相思情苦”;以“风雨落花,双燕孤飞,重阁玉枕”传达“闺怨情”;以“长亭折柳”传达“惜别情”;以“江湖扁舟,月落乌啼”传达“诗人的羁旅之苦”;以“梦后酒醒,烟柳断肠,寒雨斜阳,残烛啼鹃”传达“悲欢离合情”;以“昔荣今非,几度夕阳红”传达“对世事沧桑的感叹”;以“空城落花”传达“对国势衰危的哀叹、一腔的爱国情”;等等。

[复习教(学)案]鉴赏复习解题指导-情感主旨类(二)情感主旨类考查方向:1、对所抒感情的理解2、对诗歌深层含义的揭示3、对诗歌主旨的理解题目类型:“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表现了怎样的情趣”,“主旨是什么”或结合意境提问,或就某句某联发问。

解题格式:1、所抒感情:通过什么内容+抒发(寄寓/揭露)什么感情2、概括诗歌主旨:这是一首什么样的诗+诗歌各句分别写了什么+通过什么手法+抒发什么情感+评价(总分总式)答题要领:两点,一是根据诗句描述内容,分析所涉及的诗句具体写了什么。

二是揭示主旨,揭示情感。

采用的作答形式是“描写了……抒发了……”。

例1、阅读欧阳修《采桑子》,分析这阙词的内容主旨天容水色西湖好,云物俱解。

鸥鹭闲眠,应惯寻常听管弦。

风清月白偏宜夜,一片琼田。

谁羡骖鸾,人在舟中便是仙。

【解析指导】第一步认真阅读诗句,整体感知诗歌写的大致意思。

第二步明确诗中提到地点(西湖)、时间(月夜),人物(诗人)、事件(荡舟西湖)和主要景物(天容水色、鸥鹭闲眠、风清月白),归纳时要善于摘录诗中词语组合。

第三步,根据“卒章显志”的特点揣摩诗人的思想主旨。

抓住重点词语或短语“谁羡”、“便是仙”进行读解,诗句结尾句不再描写,而发议论,这正是解读主旨的关键。

前面景色描写非常宁静、美好,才会有“人在舟中便是仙”的感觉。

这种鉴赏题在解答时,通常“切分”为两点,一是根据诗句描述内容,二是揭示主旨。

采用的作答形式是“描写了……抒发了……”。

【参考答案】这首诗描写西湖月夜,湖水天光相映,柔风习习,夜鸟闲眠,一片宁静、美好,好似人间仙境。

抒发了诗人爱恋西湖风光和现实生活的美好情怀。

例2、阅读白居易的《村夜》诗,分析这首诗表达诗人怎样的思想情绪?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

独出门前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

【解析指导】第一步,找出诗中所描写的主要景物,“霜草苍苍”、“虫切切”;“月明荞麦”、“花如雪”。

第二步,仔细审视这些景物所体现的特点,想景语皆情语,以景传情。

你看前者冷清、愁苦;后者明亮,美好。

第三步,抓住能体现人物心态的词语,如“行人绝”“独出门”等,尤其从“独出门”可以发现诗人情感上有一个转变过程。

表现在首句和尾句上,尤其是“霜草苍苍”和“花如雪”,两种景象截然不同。

【参考答案】这首诗抒发诗人由原先的孤独寂寞,到独出门后去排遣烦闷,看到了明丽景色而感到特别喜悦的感情变化。

附常用词思想情感思想——忧国忧民之感慨、国破家亡之痛楚、游子逐客之凄凉、征夫思妇之幽怨、怀才不遇之寂寞、报国无门之激愤、建功立业之豪迈、自由悠闲之恬淡、秀美山河之热爱、亲情友情之真挚、归耕隐居之乐、黑暗官场之苦、离别思念之绪、贬官谪居之恨、时光易逝韶光不再之感慨等。

情感——寂寞(愁绪万端、欲说还休、凄清冷落、感伤失落、报国无门、物是人非)、超脱(寄情山水、向往安宁)、豪放(咏史述志、状景抒怀)、婉约(闺中独处、思念情郎、泪洒楼台、月影自怜)、思乡、怀友、题赠。

愉悦、欣喜;郁闷、忧愁;孤独、凄清;悲观、失落、伤感;激昂、奔放;乐观、豁达、仰慕、激愤;恬淡、闲适等。

●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如:杜牧《过华清宫》反映离乱的痛苦如:杜甫《春望》同情人民的疾苦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白居易《卖炭翁》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如:杜甫《登楼》●建功报国建功立业的渴望如:曹操《龟虽寿》、陆游《书愤》保家卫国的决心如:王昌龄《从军行》报国无门的悲伤如: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山河沦丧的痛苦如:陆游《示儿》、文天祥《过零丁洋》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如:苏轼《水调歌头•赤壁怀古》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如:杜甫《兵车行》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如:屈原《涉江》●思乡怀人羁旅愁思如:孟浩然《宿建德江》、温庭筠《商山早行》思亲念友如: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边关思乡如: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闺中怀人如:王昌龄《闺怨》、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梅残,溪桥柳细》、李白《乐府》(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生活杂感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如:王维《山居秋暝》、孟浩然《过故人庄》昔胜今衰的感慨如:姜夔《扬州慢》、刘禹锡《乌衣巷》借古讽今的情怀如: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青春易逝的伤感如: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仕途失意的苦闷如:白居易《琵琶行》、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告慰平生的喜悦如:杜甫《春夜喜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辛弃疾《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送别感怀依依不舍的留念如:柳永《雨霖铃》、王维《渭城曲》、李白《金陵酒肆留别》情深意长的勉励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坦陈心志的告白如: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评价主旨类常用术语: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远意境优美意味深长耐人寻味言近旨远:语言浅近易懂,主旨深远。

言简意丰:语言简洁,内容丰富。

意在言外言外之意言在此而意在彼弦外音,味外味言有尽而意无穷:含蓄蕴藉委婉:不着一字,尽得风流:语意含而不露,或表达得不明显,耐人寻味。

[复习教(学)案]鉴赏复习解题指导-表达技巧类(三)表达技巧类表达技巧有三个层面的内容:修辞方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文艺表现方法)、篇章结构。

题目类型:这首诗歌采用了何种表现手法?变体:这首诗歌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技巧)?诗人是怎样来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或就某一方面提具体问题。

答题要领:分析表达技巧,就是分析诗人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首先要区分鉴赏要求,即试卷设题是要我们从修辞角度,还是表现手法角度,还是篇章结构,还是兼而有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