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病的生物防治.ppt

合集下载

初中生物病毒与传染病的防治

初中生物病毒与传染病的防治

公共卫生体系的定义与作用
公共卫生体系定义:指由政府、公共卫生机构、社会组织和个人共同构 成的,旨在维护和促进全民健康的一系列措施和行动。
公共卫生体系的作用: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监测和评估 公共卫生状况;提供基本医疗和医疗服务;促进健康教育和健康行为; 保障食品、饮用水和环境安全等。
公共卫生体系的构成与运行机制
公共卫生体系在防治传染病中的作用
监测与预警:及时发现并应对传染病疫情 应急响应:快速采取措施控制疫情扩散 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传染病防治的认识和意识 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全球传染病威胁
感谢观看
汇报人: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初中生物病毒与传染病的
防治
汇报人:
目录
01 02 03 04 05 06
添加目录项标题 病毒的特性
传染病的发生机制 病毒与传染病的关系
生物安全与防护 公共卫生体系的建立与完善
01
添加目录项标题
02
病毒的特性
病毒的结构
核酸:病毒的遗传物质,可以是DNA或RNA 蛋白质:病毒的壳蛋白,包围在核酸周围,构成病毒的衣壳 脂质膜:某些病毒在核衣壳外还有一层膜,即脂质膜 刺突:病毒的表面突起,与宿主细胞受体结合,帮助病毒入侵细胞
环境卫生的重要性
减少病毒传播途径
预防传染病扩散
提高公共卫生水平
保障人民健康安全
防疫措施的实施
建立完善的生物安全体系,确 保实验室、医疗机构的生物安 全
推广疫苗接种,提高人群免疫 力
加强疫情监测和预警,及时发 现并控制疫情的传播
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防止 病毒的传播
疫苗接种的必要性
预防传染病:疫 苗可以刺激人体 免疫系统,产生 针对特定病原体 的抗体,从而预 防传染病的发生。

抗病毒药物PPT课件

抗病毒药物PPT课件

腹股沟淋巴肿大
繁殖障碍
皮炎与肾病综合征(PDNS)
猪圆环病毒病的危害性
猪圆环病毒病已成为21世纪世界养猪业 的一大难题,PCV2感染及其所引起的疾 病在世界上20余个国家均有报道,已成 为全球性的一大疾病
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蓝耳病”, PRRS)之后又一免疫抑制性疾病
养猪业的经济损失 仔培猪的高死亡率,>5%
猪圆环病毒病的防治
存在的问题
• 目前没有有效的疫苗
• 没有有效的药物
• PCV2对常规消毒剂抵抗力很强 • 难于从猪场清除,会在较长的时
间内困扰养猪生产
四条金原则
• 原则1 减少猪只间的接触Limit pig-to-pig contact. 病毒在猪场内通过猪与猪之间的接触传播流行, 减少猪只之间的接触有助于三病的控制。特别 注意的是,猪只之间的接触也通过间接的方式如 注射针头、外科器材、粪便和人员。在同圈或 较大的小群中易发生扩散。
影响猪只生长发育、饲料报酬增加
母猪繁殖障碍,流产率和产死胎率增 高
药物费用增加
免疫抑制 PCV2感染猪群的健康水平下降
猪群的免疫功能受到抑制
猪群对疾病的抵抗力下降
易继发或合并发生其他细菌性或病毒 性疾病。
PCV2的免疫抑制特性
PCV2感染猪的淋巴细胞缺失,循环B细胞和 T细胞的数量下降,淋巴器官中的T、B淋巴 细胞数量减少 淋巴组织中巨噬细胞浸润 外周血和淋巴组织中的巨噬细胞/单核细胞 数量升高 抗原递呈细胞如树突状细胞和并趾状细胞含 有大量的PCV2核酸 PCV2感染可以引起继发性免疫缺陷,发病 或感染猪至少存在短暂的不能激发有效的免 疫应答现象
避免饲喂发霉变质或含有真菌毒素的饲料

常见传染病防治知识PPT课件

常见传染病防治知识PPT课件

细菌性痢疾
由痢疾杆菌引起的常见急性肠道传染病 通过粪-口途径传播 以腹痛、腹泻、里急后重及黏液脓血便为主要
临床特征
常见传染病防治知识PPT课件
细菌性痢疾
注意卫生。 粘液便或脓血便,尽快就诊。 夏秋季不明原因的急骤高热,伴抽痉或昏迷,
应及时就诊。
常见传染病防治知识PPT课件
呼吸道传染病
麻疹
1、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2、通过飞沫或直接接触患者的鼻咽喉分泌物传播。 3、病愈后有持久免疫力。 4、冬春季为多,全年均可发 生。
常见传染病防治知识PPT课件
麻疹表现
1.咳嗽、流涕、发热、眼红及口腔内出现 白点(柯氏白斑);
2.3-7天后出现斑丘疹,由面部到全身,维 持4-7天,也可长达3个星期,遗留脱屑。
常见传染病防治知识PPT课件
流感
he flu virus
M 2 protein
流行性感冒(influenza)简称流感,
P harm aceu ticals
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
染病。流感病毒分甲、乙、丙三型,
Neuram inidase
M 1 Protein Viral R NA Haem agglutinin
常见传染病防治知识PPT课件
常见传染病防治知识PPT课件
手足口病
常见传染病防治知识PPT课件
手足口病
2.托幼机构及小学等集体单位的预防控制措施 ➢保持通风; ➢玩具、餐具等物品清洁消毒; ➢正确洗手的习惯; ➢每日进行晨检; ➢患儿增多时,要及时向卫生和教育部门报告。
常见传染病防治知识PPT课件
常见传染病防治知识
林小芹主治医师
常见传染病防治知识PPT课件

病毒生物防治简介

病毒生物防治简介
生物鉴定方法:
通过感染试验方法鉴别病毒的存在,比如接 种后能引起健虫发生同样疾病。
电子显微镜观察:
通常包括超薄切片技术、负染色技术和投 影技术等。
血清学方法 :
该法可确定各个分离株的亲缘关系,鉴别 用一般方法难以区分的病毒。
生物化学及分子生物学研究鉴定:
利用病毒的蛋白和核酸进行分子生物学方面 的鉴定。
4℃冰箱备用。
主要病毒杀虫剂生产实例有:
1、核多角体病毒杀虫剂 2、颗粒体病毒杀虫剂
核多角体病毒杀虫剂
目前,核型多角体病毒是应用最广泛的 昆虫病毒。在中国已进入大田试验的生产 示范的核多角体病毒杀虫剂有:棉铃虫 NPV、斜纹夜蛾NPV、油桐尺蠖NPV、茶黄 毒蛾NPV、舞毒蛾NPV、美国白蛾NPV、杨 尺蠖NPV、甘蓝夜蛾NPV等。
4 应用昆虫病毒防治害虫的状况
较早应பைடு நூலகம்于森林害虫膜翅目叶蜂类的防治,如 欧洲云杉叶蜂、欧洲松叶蜂、斯氏松叶蜂等, 在林区应用NPV等可获得较为持久的防治效果。
在鳞翅目森林害虫中,利用病毒防治有效的实 例也不少。如舞毒蛾,天幕毛虫、松毒蛾、松 带蛾等林木害虫。
目前大约已有50余种昆虫病毒进行过大田防治 试验。
病毒生物防治简介
1 前沿:
昆虫病毒是引起昆虫致病和死亡的重 要病原体。最早关于昆虫病毒的记载是 中国,在1149年出版的《农书》中,就 记载有家蚕的“高节”“脚肿”病,这 就是现在所称的核型多角体病毒病。
到1986年前为止: 国内外已从约1100种昆虫、螨类中分出
约1690种病毒 我国已从约7目26属190种昆虫中分离出
3 生物防治中病毒的生产
病毒为专性寄生病原,至今尚未研究 出能在人工培养基上生长,只能在活细胞 中增殖。因此,目前国内外应用于害虫防 治的昆虫病毒制剂主要是通过活虫体增殖 和细胞培养法繁殖。

有害生物防治PPT课件ppt

有害生物防治PPT课件ppt
有害生物 :
定义: 有害生物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对人 类的生活、生产甚至生存产生危害的生物; 是由数量多而导致圈养动物和栽培作物、花 卉、苗木受到重大损害的生物。狭义上仅指 动物,广义上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乃至 病毒。
-
1
有害生物的种类:
有害生物包括危害植物的各种害虫、 有害动物(蜗牛、螨类等)、病原微 生物(真菌、细菌、放线菌病毒、类 病毒、立克次体、类菌质体、线虫) 和寄生性种子植物(菟丝子、槲寄生、 桑寄生、列当)等。田间杂草因具有 对栽培植物的侵害性,往往也包括在 内。
-
2
分类:
• 根据其危害可以大致分为以下几类:

一、可以传播疾病的有害生物,也称病媒生物
(Vector),如蚊、蝇、蚤、鼠、蜚蠊(蟑螂)、蜱、
螨、蠓等。

二、由境外传入的非本地(或一定自然区域内)的
原有生物,可能对我国生态环境造成破坏的动物、植物、
微生物及病毒等,如红火蚁、松材线虫、豚草、水葫芦
等。
蜂(赤眼蜂、姬蜂、茧蜂)寄生蝇类。
-
9
2.昆虫病原微生物的利用
• 细菌:如Bt; • 真菌:如虫霉、白僵菌、绿僵菌等; • 病毒:如核形多角病毒; • 其他:线虫、立克次体类等。
-
10
• 真菌:真菌是通过昆虫体壁进入虫体的,也可通过消化道侵染。当真菌孢子或菌丝接 触虫体后,一般在体壁上发芽而穿入体内,在体内发生很多菌丝,贯穿入各个组织而 引起昆虫死亡。当虫体感染真菌后,常出现食欲减退,身体萎靡,皮肤失常等现象, 死于真菌病的昆虫,其身体往往坚硬,体表有白色、绿色、黄色等不同色泽的霉状物, 故有“硬化病”之称。目前生产上应用常用的病原真菌有球孢白僵菌等(属半知菌 类),可防治玉米螟、松毛虫等200多种害虫。它的分升孢子寿命很长,可以制成干粉 长期保存,便于工业化生产和田间使用。

常见病虫害防治PPT课件

常见病虫害防治PPT课件

生物农药
使用生物农药,如微生物 农药、植物源农药等,防 治病虫害。
生态位调节
通过调节生态位,避免病 虫害的大量繁殖。
物理防治
灯光诱杀
利用昆虫的趋光性,使用灯光 诱杀病虫害。
色彩诱杀
使用不同颜色的粘虫板,诱杀病虫 害。
人工捕捉
对于个体较大的病虫害,可采用人 工捕捉的方法。
化学防治
药剂选择
根据病虫害种类选择合适 的化学药剂。
苹果树
01
防治蚜虫、叶螨、金纹细蛾等害虫,以及炭疽病、轮纹病、腐
烂病等病害。
梨树
02
防治蚜虫、叶螨、梨木虱等害虫,以及黑星病、锈病、炭疽病
等病害。
柑橘树
03
防治蚜虫、红蜘蛛、橘小实蝇等害虫,以及疮痂病、炭疽病等
病害。
粮食作物病虫害防治
水稻
防治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纹枯病等病虫害。
小麦
防治蚜虫、赤霉病、锈病等病虫害。
玉米
防治玉米螟、蚜虫、大小斑病等病虫害。
经济作物病虫害防治
棉花
防治棉铃虫、蚜虫、红蜘蛛等害虫,以及立枯病、炭疽病等病害 。
油菜
防治蚜虫、菜青虫、潜叶蝇等害虫,以及菌核病等病害。
烟草
防治蚜虫、烟青虫、花叶病毒等病虫害。
05
未来病虫害趋势及应对措施
气候变化对病虫害的影响
01
气候变化导致病虫害繁殖速度加快
症状识别
线虫病害通常会导致植物出现生长缓慢、叶片黄化、根系发育不良等症状。
防治方法
使用抗病品种、加强栽培管理、定期喷洒化学药剂等。
昆虫病害
症状识别
昆虫病害通常会导致植物出现啃食、刺吸、产卵等症状,如 蚜虫病、蝗虫病等。

诺如病毒防治知识PPT课件

诺如病毒防治知识PPT课件
后。
避免用手触摸口、眼、鼻等易 感染部位。
注意个人清洁,勤洗澡、勤换 衣。
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或肘部 遮掩口鼻。
食品安全与饮用水卫生
01
不吃生冷食品和未 煮熟煮透的食物, 尤其是贝类海鲜等 高风险食品。
02
饮用水要煮沸,不 喝生水。
03
水果和蔬菜食用前 应认真清洗,牡蛎 和其他贝类海产品 应深度加工后食用 。
诺如病毒护理要点
隔离与消毒
对患者进行隔离,避免交叉感染。同 时,对患者的呕吐物、排泄物等进行 及时消毒处理。
观察病情变化
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如出现持 续高热、脱水等症状,应注意饮食调整,以 清淡、易消化为主,避免刺激性食物 。
诺如病毒并发症处理
脱水
对于轻度脱水患者,可给予口服 补液盐进行纠正;对于重度脱水 患者,应立即就医,可能需要静
根据疫苗种类和不同年龄段,接种程序有所不同。一般灭活疫苗需要接种两剂 次,间隔一定时间;减毒活疫苗则只需接种一剂次。
诺如病毒疫苗接种注意事项
接种前注意事项
01
了解疫苗种类、接种程序及禁忌症,确保身体健康状况适合接
种。
接种时注意事项
02
遵守接种现场秩序,配合医护人员操作,确保接种过程安全顺
利。
接种后注意事项
04
定期对餐具进行消 毒,可采用煮沸或 化学消毒法。
公共场所卫生管理
01
加强通风换气,保持室 内空气流通。
02
定期对公共场所进行消 毒,特别是卫生间、门 把手等高频接触区域。
03
疫情高发期,避免前往 人群密集场所,如必须 前往,应佩戴口罩。
04
如有疑似症状,及时就 医并主动告知旅行史、 接触史。

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

1.生物防治概念a)防治对象:有害生物—病、虫、草、鼠、寄生性种子植物、螨类、鸟类、兽类等b)如何防治:传统上化学防治是主要手段,但污染环境,利用生物因子防治病、虫、草、害。

2.生物防治学概念a)研究有益生物控制有害生物机理和方法的科学3.教学大纲(Course Outline)第一章绪论Introduction (4学时)第二章生物防治的基本原理The principle of Biocontrol (2学时)第三章土传病害生物防治Biocontrol of Soil borne diseases(10学时)第四章叶部病害与产后病害生物防治Biocontrol of Foliar and Post harvest Diseases (4学时)第五章植物害虫的天敌Natural enemy of plant pest insects(4学时)第六章昆虫病原生物Entomopathogenic organisms (6 学时)第七章杂草和鼠害生物防治Biocontrol of weed and rat(4 学时)4.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植物有害生物与防治1.Plant Pest and Control5.有害生物(Plant Pest)是指那些危害人类目标植物及其相关产品,并造成经济损失的生物。

6.病、虫、草、鼠害是重点。

a)发生主要种类:1600余种病虫害(plant diseases and insects pests )i.528 蔬菜病害(vegetable diseases)第一节60%真菌病害(Fungal diseases)第二节20%病毒病害(virus disease)第三节8%细菌病害(bacterial diseases)第四节12线虫病害(nematode )ii.196 蔬菜虫害(vegetable insect pests)7.鼠害8.农作物病虫害危害:作物产量损失(Crop loss):一般为7% ( in general),严重发生导致25%损失( in heavily infected fields)或绝收产量降低9.水稻虫害以稻飞虱、稻纵卷叶螟和二化螟为主,发生面积10.5亿亩次;病害以为纹枯病、稻瘟病、稻曲病、病毒病为主,发生面积4.7亿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 转入病毒的卫星RNA基因,而使植株得到 保护。
1986年,英国科学家Harrison等首次 将CMV的卫星RNA反转录成cDNA,然后转 进植物中,获得了抗CMV的转基因植株。
(2.)发生于不同的病毒间。
如烟草蚀纹病毒(TEV)对马铃薯X病毒(PVX)具保护 作用(Kassanis,B. etal,1945);
(3) 发生于类病毒之间。
如马铃薯纺锤块茎类病毒(PSTV)弱株系对强株系产 生抵制作用(Fernow,K.H.,1967;Niblett,C.L. etal, 1979;Singh,R.P. etal,1989);
%。 Rast(1972)用亚硝酸处理番茄花叶病毒(Tomato Mosaic Virus,ToMV)获得了MII-16弱株系,美国的
Tomlinson等(1978),应用HNO2诱变得到的花椰菜花叶 病毒的弱毒分离物V3对强毒株有良好的保护作用。
上世纪80年代, Moline等(1983)应用番茄不孕病毒
(Tomato Aspermy Virus)的一个弱株系成功抵制了强株系。
我国田波等(1985)用化学诱变(HNO2)方法获 得烟草花叶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毒引起条斑病弱毒株系N14。
在长春、兰州、济南、上海、杭州五个城市进行防 治番茄花叶病的小区试验,证实了N14有防病作用,还 能促进果实早熟。
另外,
番木瓜环斑病毒(PRV)
如烟草感染了烟草花叶病毒(TMV)的 绿色株系后,再接种TMV的黄色株系, 就不能产生黄色株系的症状(Thung,T. H.,1931;Singh,R.P.etal,1970)。如 花椰菜花叶病毒(CaMV)的3个弱株系CM 4-184、PK和V3对强株系NVRS具有保护 作用(Tomlinson,J.A. etal,1978)。
转外壳蛋白基因的病毒:
TMV 苜蓿花叶病毒(AlMV) 黄瓜花叶病毒(CMV) 烟草脆裂病毒(TRV) 马铃薯X病毒(PVX) 马铃薯Y病毒(PVY) 大豆花叶病毒(SMV)等
在烟草、番茄、马铃薯和大豆中得到表达, 这些转基因植株都获得了阻止或延迟相关病毒病 发生的能力。北京大学也用这种方法,成功地获 得了抗病的优质香料烟品种(贾士荣等,1993) 。
(4)发生于原生质体之中。
如悬钩子环斑病毒(RRV)S株系接种于烟草原生质体 12小时后,对再接种的E株系产生排斥反应(Barhey,H. etal,1978)。
但并不是所有病毒或病毒株系间都可发生交互保护 作用。如甜菜曲顶病毒(BtCTV)株系间(Bennett,C.W., 1955)、玉米矮缩花叶病毒(MDMV)株系间(Paulsen,A. Q. etal,1970)就没有这种作用。
② 通过高温处理获得弱毒苗
将带毒植株或某一部分组织在一定的高温下处理一定 时间,然后对处理过的植株或组织进行实验室检定,用 不同方法将已确认的弱毒株接种到无病的健康株上,使 植株得到保护。
③ 用化学诱变获得弱毒株系
张秀华等(1980)用提纯的番茄花叶病毒或粗 提病毒悬液2ml,加1ml 4mol/LNaNO2和1mol/L 醋酸盐缓冲液(pH4.0)1ml,使混合液pH维持4.3; 处理10~20分钟。
4. 弱毒株系的获得
① 从病毒危害严重的田间植株中获得
在被害群体中生长最好的植株就最有可能为弱毒株 系。这一现象在柑桔等多年生的植物并由虫媒传播的病 毒病中较普遍。将这些健康的植株作为候选树,在实验 室试验检定确认是弱毒株系后,就可嫁接(或通过其它方 法)到无病的实生植株上,进行保护,从而得到被保护的 植株。如柑桔衰退病毒病的弱毒系就是如此获得。
马铃薯纺锤块茎病毒(PSV)温和株系
黄瓜花叶病毒(CMV)基因组和卫星RNA混合组成 CMV-S52生防制剂。在番茄和辣椒苗期接种,防治效果 分别为75.5%~100%和81.1%~82.7%,并促进增产和 早熟。
烟草花叶病毒卫星核糖核酸制剂S52和S54防治TMV。
3. 作用特点
(1)发生于同种病毒的株系间,RNA病毒或 DNA病毒,这种情况较为普遍。
交互保护作用本质上是病毒之间的相生相克,从
而为病毒病的防治开辟了新途径。
2. 发展过程
在烟草病毒上首先发现交互保护作用 (Mckinney, H.H.,1929),现已证明很多植物病毒有这种交互保护 作用。
上世纪60年代,日本、欧洲研究了使用弱毒疫苗防 治植物病害。
上世纪70年代,日本用高温诱变的番茄花叶病毒L11 系列的弱毒疫苗用用于防治该病毒病,在日本已成为番 茄病毒病常规防病措施,一般可增产10%以上,高达95
处理完毕后,以0.066mol/L磷酸盐缓冲液 (pH7.0)稀释50~100倍,使反应液pH中和到7.0 以终止反应。然后经实验室反复接种试验,确诊 后,分离得到弱毒株系。再经田间试验,认为有 明显的交叉保护作用的就可大面积推广应用。
原理:HNO2处理引起碱基脱胺,使腺嘌呤 变为次黄嘌呤,鸟嘌呤为黄嘌呤,胞嘧啶变为尿 嘧啶,从而改变病毒核酸的遗传密码,使病毒产 生变异。
第七章 病毒病的生物防治
吴云锋
第一节 交互保护作用
一、概述
1. 概念
交互保护作用(cross‐protection): 即如果有机体已感染了一种病毒或病毒株系后,对其
它病毒或病毒株系的侵害产生抑制作用。 先感染的病毒叫保护株系(protecting strain),为
弱株系,致病力弱,对寄主影响小。而后侵入的病毒叫 攻击株系(challenge strain),为强株系,具强致病力, 严重为害寄主。
④ 用生物技术获得
a. 用生物技术将外壳蛋白基因(CP)导入植株得到 保护植株。
1985年美国科学家Beachy等就用类似交叉 保护的方法将病毒的外壳蛋白基因转入植物基因 中,从而使植株免受强毒系的再感染而得到保护。
至1986年,他们将烟草花叶病毒(TMV)1株 的外壳蛋白基因cDNA转入烟草细胞,转基因植物 及其后代都高水平地表达了外壳蛋白,这些植物 有明显的抗病性,甚至还可以有效地减轻和延缓 另一种相关的强毒株系为害的症状,转基因番茄 只有约5%的植株发病,几乎不减产,而对照植 株的发病率为99%,产量损失达26%~3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