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原子结构 课件(共30张ppt)化学人教版(2023)选择性必修2

1.1原子结构课件(共30张ppt)化学人

教版(2023)选择性必修2

(共30张PPT)

坚定信心,虔诚耕耘,静待花开!选择性必修二物质结构与性质原子结构与性质分子结构与性质晶体结构与性质1933年,多马克将第一种磺胺药-对氨基苯磺酰胺应用于医学,获得193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第一节原子结构第二节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你对原子结构的认识?原子光谱与电子云模型能层与能级核外电子的排布

原子结构

人类对原子的认识

卢瑟福

行星模型

汤姆生

葡萄干面包模型

道尔顿

实心球模型

波尔

轨道模型

电子云模型

核外电子的运动

——漫长且无止境

研究氢原子光谱

原子光谱

通常,电子处在能量最低的轨道(基态)上运动;

电子在高能量轨道(激发态)上运动

吸收

能量

释放能量

每一次跃迁(辐射或吸收)的能量以光的形式产生一条分立的谱线,被记录下来,

就形成了光谱。

跃迁

吸收光谱

发射光谱

原子光谱

氢原子光谱为什么是线状光谱而不是连续光谱呢?

玻尔原子模型

①原子核外电子在一系列稳定的轨道上运动(原子轨道)。核外电子在原子轨道上运动时,既不吸收能量,也不放出能量。

②不同的原子轨道具有不同的能量,原子轨道的能量变化是不连续的,即量子化的。

③原子核外电子可以在能量不同的轨道上发生跃迁。

通常,电子处在能量最低的轨道(基态)上运动;

电子在高能量轨道(激发态)上运动

吸收

能量

释放能量

焰火

霓虹灯光

激光

LED灯光

玻尔原子模型

只限于解释氢原子或类氢原子(单电子)的光谱

无法较好解释多电子原子的光谱

电子云模型

核外电子的运动不遵循宏观物体所具有的的运动规律

可以准确的测出它们在某一时刻所处的位置及运行的速度;可以描画它们的运动轨迹

无法计算电子在某一时刻的位置及运动轨迹;只能指出其在核外空间某处出现的机会的多少

质量大

空间大

速度小

空间小

速度极大

电子云模型

电子云模型

小点是什么?

电子在原子核外出现的概率密度的形象描述

小点越密,表明概率密度越大

电子云

轨迹

概率

电子云模型

处于一定空间运动状态的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的概率密度分布的形象化描述。

电子云轮廓图

把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出现概率P=90%的空间圈出来。

氢原子电子云模型

那么,多电子原子中,电子在核外如何运动呢?

用概率密度描述你的运动

幼儿园

小学

初中

大学

高中

一年级

17班

能层——

能级——

取向——

给原子核外空间分区—能层

①能量规律:

原子核外电子总是尽可能先排布在能量较低的能层上,然后由内向外依次排布在能量逐渐升高的电子层。

能层越高,电子的能量越高:

(K)<E(L)<E(M)<E(N)<E(O)<E(P)<E(Q)

②数量规律:

每层容纳的电子数不超过2n2

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K层为最外层时,电子数不超过2)

次外层电子数不超过18

倒数第三层电子数不超过32

给原子核外空间分区—能层—能级

在多电子原子中,同一能层的电子,能量可能不同,还可以把能层分成不同的能级。

s、p、d、f、g……

给原子核外空间分区-能层-能级s、p、d、f、g……s能级

球形对称,在空间有1个伸展方向

给原子核外空间分区-能层-能级s、p、d、f、g……s能级

哑铃形/纺锤形

p能级

在空间有3个伸展方向,且互相垂直

用Px、Py、Pz表示,能量相同

给原子核外空间分区-能层-能级s、p、d、f、g……s能级

p能级

在空间有5个伸展方向

d能级

f 能级

原子轨道

1S

2px

3pz

可确定电子在原子核外的一个空间运动状态

高中

一年级

17班

K能层

s能级

球形电子云

L能层

p能级

哑铃形电子云

M能层

p能级

哑铃形电子云

原子轨道的能量高低

各能层原子轨道数及表示能层

K

L

M

N

能级

原子轨道数目

可容纳电子数

1s

2s 2p

3s 3p 3d

4s 4p 4d 4f

能级数=能层序数

1

4

9

16

2

8

18

32

电子自旋状态

每个原子轨道里最多只能容纳2个电子,而且自旋方向相反(用“↓↑”表示)

泡利原理

原子中不能容纳运动状态完全相同的电子

泡利不相容原理

描述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

①能层

②能级

③电子云空间伸展方向

④电子自旋状态

原子轨道

练一练

填充电子—构造原理

原子核外电子先占据能量最低的轨道,然后依次进入能量较高的轨道,使整个原子处于能量最低状态。(又称为构造原理)

Q

P

O

N

M

L

K

电子排布式

Li Be B C N O F Ne

He

H

Na Mg Al Si P S Cl Ar

K Ca Sc Ti V Cr Mn Fe Co Ni Cu Zn Ga Ge

As Se Br Kr

为什么最外层不超过8(2)个电子

P11思考与讨论

同学们,别忘记训练巩固哦!谢谢观看THANK YOU

1.1原子结构 课件(共30张ppt)化学人教版(2023)选择性必修2

1.1原子结构课件(共30张ppt)化学人 教版(2023)选择性必修2 (共30张PPT) 坚定信心,虔诚耕耘,静待花开!选择性必修二物质结构与性质原子结构与性质分子结构与性质晶体结构与性质1933年,多马克将第一种磺胺药-对氨基苯磺酰胺应用于医学,获得193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第一节原子结构第二节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你对原子结构的认识?原子光谱与电子云模型能层与能级核外电子的排布 原子结构 人类对原子的认识 卢瑟福 行星模型 汤姆生 葡萄干面包模型 道尔顿 实心球模型 波尔 轨道模型 电子云模型 核外电子的运动

——漫长且无止境 研究氢原子光谱 原子光谱 通常,电子处在能量最低的轨道(基态)上运动; 电子在高能量轨道(激发态)上运动 吸收 能量 释放能量 每一次跃迁(辐射或吸收)的能量以光的形式产生一条分立的谱线,被记录下来, 就形成了光谱。 跃迁 吸收光谱 发射光谱 原子光谱 氢原子光谱为什么是线状光谱而不是连续光谱呢? 玻尔原子模型 ①原子核外电子在一系列稳定的轨道上运动(原子轨道)。核外电子在原子轨道上运动时,既不吸收能量,也不放出能量。 ②不同的原子轨道具有不同的能量,原子轨道的能量变化是不连续的,即量子化的。 ③原子核外电子可以在能量不同的轨道上发生跃迁。

通常,电子处在能量最低的轨道(基态)上运动; 电子在高能量轨道(激发态)上运动 吸收 能量 释放能量 焰火 霓虹灯光 激光 LED灯光 玻尔原子模型 只限于解释氢原子或类氢原子(单电子)的光谱 无法较好解释多电子原子的光谱 电子云模型 核外电子的运动不遵循宏观物体所具有的的运动规律 可以准确的测出它们在某一时刻所处的位置及运行的速度;可以描画它们的运动轨迹 无法计算电子在某一时刻的位置及运动轨迹;只能指出其在核外空间某处出现的机会的多少 质量大 空间大 速度小

《原子结构 第1课时》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化学人教版高中选择性必修2(新课标)】

第一节原子结构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知道核外电子按能量不同分为能层、同一能层的电子分成不同能级,以及多电子原子中同一能层各个能级的能量顺序,进一步认识原子结构。 2.知道电子运动的能量状态具有量子化的特征,知道基态、激发态与原子光谱,能解释一些金属产生不同颜色的原因。 3.知道构造原理,能根据构造原理写出1~36号元素的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 ◆教学重难点 1~36号元素的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简化的电子排布式的书写,认识价层电子排布。◆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回忆已经学习过了原子的组成,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与原子结构示意图的表达。 是否有更精细的模型表达原子的结构? 进一步的结构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原子光谱、元素化合价这样的性质么? 【科学史话】 简要介绍人类对于原子结构的探索的历程及成果,让学生体会原子结构模型的证据发现与模型建立的方法。资料参考《教师教学用书》第23—25页原子结构研究史。 二、讲授新课 【阅读理解】阅读教材P6的内容,完成表格。 一、能层与能级 (1)能层的含义:多电子原子核外电子的能量是不同的,核外电子按能量不同分成能层。(2)能层对应的序号、符号、及所能容纳的电子数。 (中学只研究到第七能层) (3)能层的能量与能层离原子核距离的关系: 能层能量的高低顺序为E(K)

远,电子的能量越高。 (4)能级的含义 多电子原子中,同一能层的电子,能量也可能不同,所以,同一能层的电子,又被分成不同的能级,就好比能层是楼层,能级是楼梯的阶级。 (5)能级的符号和所能容纳的最多电子数如下: (6)能层与能级的有关规律 阅读教材P7的内容并思考: 【提问】(1)同一能层中的不同能级,如何用符号进行区分表示?它们的能量关系如何?【讲解】同一能层的不同能级用符号s、p、d、f 表示,字母前加上对应能层数的阿拉伯数字,如1s、2s等。 能量关系满足E(ns) < E(np) < E(nd) < E(nf) 【提问】(2)一个能层的能级数与能层序数间存在什么关系?一个能层最多可容纳的电子数与能层序数间存在什么关系?你能否推导容纳电子数与能级序数之间的关系? 【讲解】能层数= 该能层序数(n) 一个能层最多可容纳的电子数= 2n2 推导可能用到的求和公式:1+3+5+…………+(2n-1) = n2 【提问】(3)以s、p、d、f 为符号的能级分别最多可容纳多少个电子?3d、4d、5d能级所容纳的最多电子数是否相同? 【讲解】以s、p、d、f 为符号的能级分别最多可容纳2、6、10、14个电子;3d、4d、5d能级所容纳的最多电子数相同。 【提问】(4)第五层最多可容纳多少个电子?它们分别容纳在几个能级中,各能级最多容纳多少个电子?(只要求到f 能级) 【讲解】第5层最多可容纳50个电子。它们分别容纳在5个能级中。 5s、5p、5d、5f 最多可容纳2、6、10、14个电子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 教学设计 高中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第一章第二节第1课时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教学设计 一、课标解读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是《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中选择性必修课程模块2物质结构与性质的主题1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中的内容。 1.内容要求 知道元素周期表中分区、周期和族的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特征。 2.学业要求 能从原子价电子数目和价电子排布的角度解释元素周期表的分区、周期和族的划分。 二、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的功能价值是通过对元素周期表发展史的了解,认识科学家对元素周期表探索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通过对构造原理与元素周期表分区关系的分析,了解元素周期表是微观上核外电子排布的宏观表达方式,培养学生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的学科核心素养。 与旧版的人教版教材相比,新版教材一开始,就借助元素周期律的发展史(1869年,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但认为原子序数是按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由小到大的顺序编号的;1913年,莫塞莱证明原子序数即原子核电荷数),引入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系这三个概念,并阐明三者之间的关系。又通过【科学史话】栏目中介绍了三张有重要历史意义的周期表,进一步说明元素周期系只有一个,元素周期表多种多样。教学中充分利用相关科学史作为教学资源,展示人类对元素周期表的认识过程,进一步明确元素的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的关系,元素的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促进学生对科学本质的理解,并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学情分析 原子结构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教学中就以微观抽象的形式出现,当时学生的知识水平还达不到能够深入理解原子结构的层次。在本章教材“第一节原子结构”中,学生已经学习了构造原理,能够按构造原理书写一些元素的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在高中化学必修课程的学习中,学生已经知道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结构,如周期(分为短周期和长周期)和族(分为主族、副族和0族)的划分,学生也对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的关系有了一定的认识,如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和主族序数的关系等。 此时,学生并没有理解原子结构与周期、族等元素周期表的构成之间的深层关系。 四、素养目标 【教学目标】 1. 了解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系和元素周期表的关系。 2. 熟知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的关系,进一步认识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结构。 3. 能从原子价电子数目和价电子排布的角度解释元素周期表的分区、周期和族的划分,

人教版化学必修1《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教学设计

人教版化学必修1《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 教学目标: 1.掌握原子结构的基本概念,包括原子核、质子、中子、电子等。 2.了解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结构、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分组特征。 3.能够应用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的知识解决一些化学问题。 教学内容: 1.原子的基本组成和结构:原子核、质子、中子、电子等。 2.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结构和分类规则。 3.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分组特征。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原子的基本组成和结构 1.导入(5分钟) 通过展示一张原子示意图,询问学生对原子的了解,引发学生的思考。 2.呈现(10分钟) 通过板书或PPT展示原子的基本组成和结构,包括原子核、质子、中子、电子的名称、符号和相对质量、电荷等。并解释原子的电中性。 3.讲解(15分钟)

详细解释原子核、质子、中子、电子的概念和性质,并通过例题引导学生理解和应用。 4.拓展(15分钟) 通过实验演示等形式,展示原子的基本结构和特性,加深学生对原子结构的理解。 5.小结(5分钟) 对本节课内容做一个小结,强调和重点总结原子的基本组成和结构。 第二课时: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结构和分类规则 1.导入(5分钟) 通过展示元素周期表的图片,询问学生对元素周期表的了解,引发学生的思考。 2.呈现(10分钟) 通过板书或PPT展示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结构和分类规则,包括元素符号、原子序数、元素相对原子质量等。并解释元素周期表的分组、周期和周期律概念。 3.讲解(15分钟) 详细解释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结构和分类规则,并通过例题引导学生理解和应用。 4.拓展(15分钟) 通过实例分析等形式,展示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周期性变化规律,加深学生对元素周期律的认识。

《原子结构 第3课时》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化学人教版高中选择性必修2(新课标)】

第一节原子结构 第3课时 ◆教学目标 知道泡利原理和洪特规则,能书写1~36号元素的基态原子的轨道表示式。 知道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遵循泡利原理,洪特规则。 教学重难点 1. 泡利原理、洪特规则。 2. 1~36号元素的基态原子的轨道表示式的书写。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提问】第n能层最大可容纳电子数为2n2,轨道总数为n2,由此我们可以猜测出什么结论?【讲解】每个轨道最多可容纳的电子数为2。 【提问】有什么实验证据支持这种猜想呢?这背后蕴含着怎样的一般性原理呢? 【讲解】在今天的课程学习中我们将通过光谱证据、原子在磁场中的运动规律来探索。二、讲授新课 一、电子自旋与泡利原理 【提问】1.什么是自旋?自旋相反和自旋平行一般怎样表示? 【讲解】电子除空间运动状态外,还有一种状态叫自旋。它是一种微观粒子普遍存在的内在属性。电子自旋在空间有顺时针和逆时针两种取向,简称自旋相反,常用↑和↓表示自旋相反的电子。 2.泡利不相容原理 原理表述:在一个原子轨道里,最多只能容纳2个电子,他们的自旋相反。 泡利原理是核外电子在轨道上排布必须遵循的原则 【提问】泡利不相容解决了哪些科学问题? 【讲解】①只有1个最外层电子的碱金属原子光谱为什么会在光谱里呈双线 ②只有1个最外层电子的Ag原子飞行通过一个不对称磁场时会分为两束 二、电子排布的轨道表示式 1.明确轨道表示式的要求:

【提问】轨道表示式如何表达轨道?如何表示简并轨道?如何表示单电子? 如何表示成对电子?如何表示轨道所对应的能级? 【讲解】在轨道表示式中,用方框表示原子轨道 能量相同的原子轨道的方框相连 能量相同的原子轨道也称为简并轨道 箭头表示一种自旋状态的电子,称电子对,或称单电子或未成对电子 箭头同向的单电子称自旋平行。 通常在方框下方或上方标记能级符号。 2.示例介绍 (1)以H和He的轨道表示式为例进行介绍,让学生进行模仿书写练习: 【课堂练习】例1. 依据示例写出3-7号元素基态原子的轨道表示式。 (2)分享展示学生书写成果,针对他们的书写结果重点讨论C、N的轨道表示式,可能会出现几种情况。 【提问】C和N在2p能级的电子出现了至少3种排布方式,这三种方式的能量相同么?哪种的能量最低? 能量最低的排布有规律可循么? 这种规律可以推广到其他元素的基态原子么? 三、洪特规则

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2第一章 第一节 第1课时 《能层与能级、基态与激发态、原子光谱》

《能层与能级、基态与激发态原子光谱》教学设计 -------选择性必修2第一章第一节《原子结构》第1课时 一、课标解读 “原子结构”是《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中模块2物质结构与性质的主题1“原子结构和元素的性质”中的内容。 1.内容要求 (1)了解有关核外电子运动模型的历史发展过程,认识核外电子的运动特点。 (2)知道电子运动的能量状态具有量子化的特征(能量不连续),电子可以处于 不同的能级,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激发与跃迁。 2.学业要求 能说明微观粒子的运动状态与宏观物体运动特点的差异。能说明建构思维模型在人类认识原子结构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能论证证据与模型建立及其发展之间的关系。 二、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的编排,前言部分核心突出的是建构模型的过程,让学生体验建构模型的过程,同时让学生体会到科学的发展可能会发现有模型的局限性,然后在依据新的证据建立新的模型。然后介绍能层和能级、不同能层和能级中电子能量的差异,及能层最多容纳电子数。第二部分,讲述了原子的两种状态---基态原子、激发态原子及原子光谱。 学生学生虽然已经知道原子的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但是这决定他们对元素周 期表和性质的认识层次不可能触及本质,因此,本节内容首先深入认识原子原子结构 模型,再学习原子结构的量子力学模型,为进一步学习元素週期律的本质打下基础。 本节内容主要促进发展证据,推理和魔仙认知科学态度,以社会主义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三、学情分析 在初中化学和高中化学必修第二册学习中,学生仅仅了解到了一些有关原子结构和核外电子排布的认识,本章是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从能量的角度看的核外电子排布,从能级的角度进一步认识元素週期律表结构。。瑜伽去强调把眼睛过程思路与方法更加为写出来,尤其是现代化雪局一起技术手段对物质结构研究所做的重要推动这样让学生更好的认识物质结构研究的过程思路和方法体会物质结构理论的模型特点与本质形成宏观市委宏观性只腿短微观结构的观念,形成从事物的内在本质预测表现性的思想,形成从事物的相关联系统总结规律。 四、教学目标 1、素能目标 (1)通过查阅资料,了解有关原子结构模型的历史发展过程,初步认识元的结构的量子力学模型,知道电子运动的能量状态具有量子化的特征,电子可以处于不同的能层和能级,在一定一定条件下会发生激发跃迁。

高中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第一章 原子结构与性质 第二节 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

(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第二节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第1课时原子 结构与元素周期表 学校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 最早编制元素周期表的科学家是 A.卢瑟福B.汤姆逊C.居里夫人D.门捷列夫 2. 若把元素周期表原先的主副族及族号取消,由左至右改为18列,如碱金属元素为第1列,稀有气体元素为第18列。按此规定,下列说法错误的()A.同周期ⅡA和ⅢA两族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差为1 B.第3列元素种类最多,第14列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种数最多 C.过渡元素包括七个副族和第VIII族元素 D.第15列元素的氢化物组成通式可用RH 3 3. 为纪念门捷列夫发表第一张元素周期表(部分如下)150周年,联合国宣布2019年为“国际化学元素周期表年”。关于下表的说法正确的是 A.表中数字代表元素的原子序数 B.表中元素的排列依据是元素的原子结构 C.推测表中“?=70”指代的元素的最高化合价为+4 D.每一纵行(列)都对应现在常用的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族 4. 某元素原子外围电子构型为3d54s2,其应在( ) A.第四周期ⅡA族B.第四周期ⅡB族

C.第四周期ⅦA族D.第四周期ⅦB族 5. 原子序数在前36号的某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式为ns1,则该原子在元素周期表中不可能位于 A.IA族B.VIB族C.VIII族D.IB族 6. 电子构型为[Ar]3d84s2的元素是() A.稀有气体B.过渡元素C.主族元素D.卤族元素 7. 下列各组元素都属于p 区的是() A.原子序数为 1,6,7 的元素B.Fe,Cu,Cl C.O,S,P D.Na,Li,Mg 8. 某元素简化电子排布式为[Xe]4f46s2,其应在( ) A.s区B.p区C.d区D.f区 9. 元素周期表中,有非金属元素的区域为 A.只有s区B.只有p区C.f区、d区和ds 区 D.s区和p区 10. 具有下列电子层结构的原子或离子,其对应元素一定属于同一周期的是A.两原子核外全部都是s电子 B.最外层电子排布为3s23p6的原子和最外层电子排布为3s23p6的离子 C.原子核外M层上的s、p能级都充满电子,而3d能级上没有电子的两种原子D.3p能级上只有一个空轨道的原子和3p能级上只有一个未成对电子的原子 11. 元素周期表共有18个纵列,从左到右排为1~18列,碱金属元素为第1列,稀有气体元素为第18列。按这种规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第10、11列属于第Ⅷ族 B.只有第2列的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式为 C.第四周期第8列是铁元素 D.第六周期共包含18种元素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二教案: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

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 第二节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 1.2.1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在复习原子结构及元素周期表相关知识的基础上,从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特点出发,结合元素周期表进一步探究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与原子结构的关系。第二部分在复习元素的核外电子排布、元素的主要化合价、元素的金属性与非金属性周期性变化的基础上,进一步从原子半径、电离能以及电负性等方面探究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规律。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帮助学生根据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特点,以及从原子半径、电离能及电负性等方面加深对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及元素“位一构一性”三者关系的理解。【课程目标】 教学重点: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周期表分区的关系 教学难点: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周期表分区的关系 【教材过程】 【导入新课】 化学元素周期表年 随着元素数目在十九世纪的增多,每一种元素都具有不同的特性,化学家们开始感到他们像是迷失在一座茂密的丛林中:自然界究竟有多少种元素?它们之间的内在关系怎样?有没有规律?怎样分类? 终于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从杂乱无章的元素迷宫中理出了一个头绪。门捷列夫为了研究元素的分类和规律,把当时已知的几十种元素的主要性质和原子量写在一张张的小卡片上,反复进行排列,比较它们的性质,探索它们之间的联系。1869年,他正式提出元素周期律,它在周期表中排列了当时已经知道的63种元素。 元素的发现:1650-2017年发现元素的种类数

【新课讲授】 一、元素周期表的发展 三张有重要历史意义的周期表 第一张周期表——门捷列夫周期表。 门捷列夫周期表最重要的特征是从第四周期开始每个周期截成两截,第1~7族分主副族,第八族称为过渡元素。主副族和第八族的概念使用至今,但过渡元素的概念不同了。 第二张周期表——维尔纳周期表, 维尔纳周期表是特长式周期表,每个周期一行,各族元素、过渡金属、稀有气体、镧系和锕系,各有各的位置,同族元素上下对齐,尽管当时镧系和锕系的概念尚未形成,不知道它们有多少种元素。 维尔纳周期表前五个周期的元素种类被完全确定——2、8、8、18、18,但第六、七周期因镧系和锕系元素种类未知而未定。现今的元素周期表与维尔纳周期表相似,但也有差异,如维尔纳周期表中Be、Mg的位置与现今周期表不同。 第三张——玻尔周期表 玻尔用原子结构来解释周期系,他认识到,21~28、39~46等元素的原子新增加的电子是填入内层轨道的。玻尔得知镧(La)后14种元素基态原子有4f电子,也用方框框起,而且第六周期为32种元素,但第七周期元素所知甚少。玻尔周期表还用直线连接前后周期的相关元素(同族元素),这是因为玻尔已经知道,它们的价电子数相等。 任务一: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系元素周期表

《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 第2课时》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化学人教版高中选择性必修2(新课标)】

第二节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深化元素在周期中的位置、元素的价电子排布构型、元素性质之间的“位-构-性”关系,能够依据价电子构型判断元素在周期表的位置。 2.了解元素周期律的内涵,了解原子半径同周期、同主族的递变规律,能从原子结构的视角解释原子半径呈现周期性变化的原因。 ◆教学重难点 元素“位-构-型”关系,位置与电子构型的互推 原子半径的比较方法、离子半径的比较方法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上节课留的练习题总结,学生分享判断方法及依据,老师总结 依据电子排布式判断下列各元素 (1)是主族元素还是副族元素? (2)位于周期表的第几周期和哪个族? (3)属于哪个分区? ①1s22s22p63s23p5②[Kr]4d105s25p2 ③[Ar]3d34s2④[Ar]3d104s1 ⑤[Ar]4s1⑥[Ar]3d64s2 【方法提炼】判断依据与方法: (1)根据价电子所在的能级,即可判断出是主族元素还是副族元素 主族元素的价电子是ns电子,或者ns + np电子 **提示:最外层有p电子则d就一定不是价电子了,为什么? 副族元素的价电子是(n-1)d + ns电子 (2)根据价电子排布的特征,逐步确定它所在的周期与族。 第一步:元素的周期序数等于其基态原子的能层数(Pd除外) 第二步:计算价电子总数n,若为主族元素,则其在第n主族。 若为副族元素,n为3~7,则其在第n副族;n为8~10,则其在第VIII族;

n为11,其在第IB族,n为12,其在第IIB族。 (3)根据价电子排布的特征,确定它所在的区。其对应关系为 s区元素的价电子排布通式为ns1~2, p区元素的价电子排布通式为ns2np1~6, d区元素的价电子排布通式为(n-1)d1~9ns1~2, ds区元素的价电子排布通式为(n-1)d10ns1~2。 二、讲授新课 一、周期表的进一步探究(对第1课时问题的进一步深化) 1.通过一些开放性的问题,训练学生搜集科学事实、实验证据的能力,并运用证据进行推理。进一步加深对周期表结构的理解。 【提问】(9)处于非金属与金属分界线上的元素常被称为半金属或类金属,为什么? 请在网上搜集一些例子和证据,分享你的成果。 【讲解】由于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之间并没有严格的界限,处于非金属和金属分界线上的元素既能表现出一定的非金属性,又能表现出一定的金属性。 例如:晶体硅是半导体,同时具有金属光泽。 【提问】(10)观察书后周期表所给的价电子排布式,除Cr、Cu外,你还发现了那些元素的基态原子电子排布不符合构造原理? 【讲解】Nb、Mo、Ru、Rh、Pd、Pt、Ag、Au、La、Ce、Gd、Ac、Th、Pa、U、Np、Cm,这些元素的基态原子电子排布均不符合构造原理。 随着原子核核电荷数和核外电子数目的增多,原子核与电子、电子与电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更加复杂,其表现在电子排布上就时产生了若干“特例”,但是本质“整个原子能量最低”这点未变。 【提问】(11)预言119号元素基态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 【讲解】第118号元素为第七周期的稀有气体元素,故119号元素为第八周期的第1个元素,按照构造原理,新增电子应填入8s轨道,故其最外层电子排布为8s1。 【方法提炼】“稀有气体定位法” 需要判断某个原子序数的元素在周期表的什么位置时,可以选序数靠近的稀有气体为“定位元素”,新增的电子再按照构造原理填入相应能级。

2023_2024学年高中化学第1章第1课时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课时作业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

第一章第二节第1课时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 1.元素周期表长周期共有18个纵列,从左到右排为18列,即碱金属是第1列,稀有气体是第18列。按这种规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A.第9列元素中没有非金属 B.第15列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的电子排布是n s2n p5 C.最外层电子排布为n s2的元素一定在第2列 D.第11、12列为d区的元素 解析:第9列元素是过渡元素,没有非金属,A项正确;第15列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排布是n s2n p3,B项错误;最外层电子排布为n s2的元素也可能是过渡元素或0族元素He,C 项错误;第11、12列为ds区元素,D项错误。 2.价层电子排布式为3d104s2的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D ) A.第三周期第ⅦB族B.第三周期第ⅡB族 C.第四周期第ⅦB族D.第四周期第ⅡB族 解析:该元素原子核外有4个电子层,应位于第四周期,3d和4s电子数之和为12,应在第12列,是ⅡB族元素。 3.关于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分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元素周期表的d区包括了全部副族元素 B.元素周期表的d区包含所有的过渡元素 C.过渡元素包括d区、f区、ds区的元素 D.ds区元素不都是副族元素 解析:d区包括ⅢB~ⅦB族元素+Ⅷ族元素,ds区包括ⅠB族和ⅡB族元素,过渡元素包括ⅢB~ⅡB族元素,即包括了d区、f区、ds区的元素,故C正确。 4.为纪念门捷列夫发表第一张元素周期表(部分如下)150周年,联合国宣布2019年为“国际化学元素周期表年”。关于下表的说法正确的是( C )

A.表中数字代表元素的原子序数 B.表中元素的排列依据是元素的原子结构 C.推测表中“?=70”指代的元素的最高化合价为+4 D.每一纵列都对应现在常用的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族 解析:表中数字有小数,不可能是原子序数,代表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故A错误;表中元素的排列依据是相对原子质量的大小,故B错误;推测表中“?=70”和C、Si在同一横排,属于同主族,所以元素的最高化合价为+4,故C正确;每一横行都对应现在常用的元素周期表中的同一族,故D错误。 5.下列关于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 B ) A.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为n s2n p1~6的元素一定是主族元素 B.基态原子的p能级上共有5个电子的元素一定是第ⅦA族元素 C.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为(n-1)d6~8n s2的元素一定位于第ⅢB~第Ⅷ族 D.基态原子的N层上只有1个电子的元素一定是主族元素 解析:0族元素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为1s2(氦)或n s2n p6,A项错误;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为(n-1)d6~8n s2的元素位于第Ⅷ族,C项错误;基态原子的N层上只有1个电子的元素除了主族元素外,还有部分副族元素,如Cu、Cr,D项错误。 6.在核电荷数为1~36的元素中,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满足n s1的元素共有( D ) A.3种B.4种 C.5种D.6种 解析:在核电荷数为1~36的元素为前四周期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满足n s1的元素有H、Li、Na、K、Cr、Cu,共6种。 7.A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a,次外层电子数是b;B元素的原子M层电子数是(a -2b),L层电子数是(a+b),则A、B两元素形成的化学式最可能表示为( A ) A.BA B.AB2 C.B3A2D.A2B 解析:B元素的原子M层电子数是(a-2b),L层电子数是(a+b),A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a,次外层电子数是b,则a+b=8,A的次外层电子数为2,则b=2、a=6,所以A原子核外电子数=2+6=8,为O元素;B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数=2+8+2=12,为Mg元素,二者形成的化合物为MgO。 8.外围电子排布为3s23p5的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A ) A.第三周期第ⅦA族p区 B.第三周期第ⅦB族p区 C.第三周期第ⅦA族s区 D.第四周期第ⅢB族s区

原子结构 高中化学人教版 选修第二册公开课教案

《原子结构》教学设计

的可能状态,复杂的原子光谱得以诠释。1936年马德隆发表了以原子光谱事实为依据的完整的构造原理。 【过渡】什么是能层?什么是能级?构造原理又是什么?我们通过今天的学习内容进行了解。现史,认识到科学是在不断发展的,培养求真务实、不断进步的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感。 讲授新课第三节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方法 【知识回顾】 1.原子的结构 ①数量关系: 核电荷数(Z) = 核内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 ②质量关系: 质量数(A)= 质子数(Z)+ 中子数(N) 质量数:对质子和中子的相对质量取整数相加的数值,即近似原子量。 2.原子核外电子层的表达方式 原子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原子核体积很小,只占原子体积的几亿分之一。 3.核外电子排布的一般规律 (1)先排能量低的电子层,再排能量高的电子层,由内向外。基础知识 回顾 回顾前面 学习过的 知识,为能 层能级构 造原理的 做的学习 铺垫。

(2)每一层最多容纳电子数:2n2个。 (3)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K层为最外层时不超过2个)。 (4)次外层电子数不超过18个,倒数第三层不超过32个。 (5)倒数第三层不超过32个电子。 一、能层与能级 1. 能层 (1)含义:核外电子按能量不同分成能层,即电子层。 (2)符号及能量关系: 小结:能层越高,电子的能量越高,离原子核越远。 2. 能级 (1)含义:同一能层的电子,还被分成不同能级。 (2)能级符号与所能容纳电子数如下表: 【思考与讨论】 (1)一个能层的能级数与能层序数(n)间存在什么关系? 一个能层最多可容纳的电子数与能层序数(n)间存在什么关系? 答案:2n2 ;相等 (2)以s、p、d、f为符号的能级分别最多可容纳多少个电子?3d、4d、5d能级容纳的最多电子数是否相同? 答案:;相同 (3)第五能层最多可容纳多少个电子?它们分别容纳在几思考交流通过思考 与交流,学 会归纳总 结能级数 与序数、最 多容纳电 子数的关 系,更深入 的理解核 外电子排

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知识点 2020-2021学年高二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 第一节原子结构 一、能层与能级 (一)能层:核外电子按能量不同分成能层。 能层一二三四五六七 符号K L M N O P Q 最多电子数281832507298 离核远近近远 能量高低低高 即能层越高,电子的能量越高,离原子核越远 (二)能级:同一能层的电子,还被分成不同能级。 能层一二三四五 能层符号K L M N O 能级1s 2s 2p 3s 3p 3d 4s 4p 4d 4f 5s 5p …… 最多电子数2 2 6 2 6 10 2 6 10 14 2 6 2 8 18 32 ……2n2 能层与能级的有关规律 (1)能级的个数= 所在能层的能层序数。 (2)能级的字母代号总是以s、p、d、f…排序,字母前的数字是它们所处的能层序数,它们可容纳的最多电子数依次为自然数中的奇数序列1,3,5,7…的2倍。即s能级最多容纳2个电子,p能级最多容纳6个电子,d能级最多容纳10个电子,f能级最多容纳14个电子。 (3)每一能层最多容纳电子数为2n2(n为能层序数)。 二、基态与激发态原子光谱 (一)基态原子与激发态原子 基态原子:处于最低能量状态的原子叫做基态原子。 激发态原子:基态原子吸收能量,它的电子会跃迁到较高能级,变为激发态原子 【注】(1)电子的跃迁是物理变化(未发生电子转移),而原子得失电子发生的是化学变化。 (2)电子可以从基态跃迁到激发态,相反也可以从较高能量的激发态跃迁到较低能量的激发态乃至基态,释放能量。光(辐射)是电子跃迁释放能量的重要形式。举例:焰火、霓虹灯光、激光、荧 光、LED灯光等

(二)原子光谱 1、定义:不同元素原子的电子发生跃迁时会吸收或释放不同的光,可以用光谱仪摄取各种元素原子的吸收 光谱或发射光谱,总称原子光谱。 2、形成原因: 3、分类: 吸收光谱:明亮背景的暗色谱线;发射光谱:暗色背景的明亮谱线 三、构造原理与电子排布式 (一)构造原理 1、内容:以光谱学事实为基础,从氢开始,随核电荷数递增,新增电子填入能级的顺序称为构造原理。 2、构造原理示意图:图中用小圆圈表示一个能级,每一行对应一个能层,箭头引导的曲线显示递增电子填 入能级的顺序。 3、能级交错:构造原理告诉我们,随核电荷数递增,电子并不总是填满一个能层后再开始填入下一个能层 的。这种现象被称为能级交错。 电子填入能级顺序的一般规律:1s→2s→2p→3s→3p→4s→3d→4p→5s→4d→5p→6s (二)电子排布式 1、电子排布式中能级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该能级的电子数。如:Al原子电子排布式中各符号、数字的意 义为 2、书写方法——“三步法”(构造原理是书写基态原子电子排布式的主要依据)

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二 第一节 原子结构(解析版)同步备课系列

第1章原子结构与性质 第一节原子结构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核外的每个能层最多可容纳的电子数为2n B.任一能层的能级总是从s能级开始,而且能级数等于该能层序数 C.同是s能级,在不同的能层中最多容纳的电子数是不相同的 D.不同能层中含有的能级数相同 【答案】B 【解析】 A.各电子层最多容纳电子数2n2(n为电子层数),故A错误; B.任一能层的能级总是从s能级开始,而且能级数等于该能层序数,故B正确; C.同是s能级,在不同的能层中所能容纳的最多电子数是相同的,都是2个,故C错误; D.各能层含有的能级数与其能层数相等,所以不同能层中含有的能级数不同,故D错误; 故选B。 2.某同学查阅资料时获得对一原子中某电子运动状态的描述,判断其中描述一定错误的是() A.能层n=3能级种类d自旋状态↑ B.能层n=2能级种类d自旋状态↓ C.能层n=4能级种类p自旋状态↓ D.能层n=3能级种类p自旋状态↑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属于基态排布应满足构造原理:1s、2s、2p、3s、3p、4s、3d、4p、5s、4d、5p、6s、4f、5d、6p、7s、5f、6d、7p按此顺序填充,A、能层n=3时,有能级种类d,自旋状态↑,A项正确;B、能层为n=2时,没有能级d,B项错误;C、能层n=4时,有能级种类p,自旋状态↓,C项正确;D、能层n=3时,有能级种类p,自旋状态↑,D项正确;

3.下列关于能层与能级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原子核外电子的每一个能层最多可容纳的电子数为2n2 B.任一能层的能级总是从s能级开始,而且能级数等于该能层序数 C.同是s能级,在不同的能层中所能容纳的最多电子数相同 D.1个原子轨道里最多只能容纳2个电子,且自旋状态相同 【答案】D 【解析】 A、按照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各电子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为2n2(n为电子层数,其中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次外层不超过18个),故A正确; B、能层含有的能级数等于能层序数,即第n能层含有n个能级,每一能层总是从s能级开始,同一能层中能级ns、np、nd、nf的能量依次增大,在不违反泡利原理、和洪特规则的条件下,电子优先占据能量较低的原子轨道,使整个原子体系能量处于最低,这样的状态是原子的基态,所以任一能层的能级总是从s能级开始,而且能级数等于该能层序数,故B正确; C、同是s能级,在不同的能层中所能容纳的最多电子数都是2个,故C正确; D、泡利不相容原理:每个原子轨道上最多只能容纳2个自旋状态相反的电子,故D错误; 故选D。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2 1s2s的原子对应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 1s的原子与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22 3s3p3d B.3+ Fe的最外层电子排布式为265 C.基态铜原子外围电子排布图为 D.基态碳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图为

专题 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 高二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专题02 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剖疑与练习 【难点剖疑】 1.元素原子的价电子就是最外层电子吗? 不是,主族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是价电子,过渡元素的价电子还可能包括次外层的d电子或倒数第三层的f电子。 2.除氦外,0族外围电子排布有何特点? 除氦外,0族最外层均有8个电子,电子排布式为n s2n p6。 3.最外层电子排布式为n s1或n s2的元素是否一定为金属元素? 不一定。如H的最外层电子排布式为1s1,He的最外层电子排布式为1s2,但它们均是非金属元素。 4.族与原子的价电子排布有什么关系? (1)主族:周期表中共有7个主族,ⅠA~ⅠA,凡内层轨道全充满,最后1个电子填入n s或n p 轨道上的,都是主族元素,价层电子的总数等于族数(用罗马数字表示),即等于n s、n p两个轨道上电子数目的总和; (2)副族元素:周期表中共有ⅠB~ⅠB七个副族。凡最后一个电子填入(n-1)d轨道上的都属于副族;ⅠB~ⅠB族元素,价电子总数等于(n-1)d、n s两个轨道电子数目的总和,也等于其族数。ⅠB、ⅠB族由于其(n-1)d轨道已经填满,所以最外层n s轨道上电子数等于其族数; (3)Ⅰ族:它处在周期表的中间,共有3个纵列。第四周期Ⅰ族最后1个电子填在3d轨道上,与副族元素同属于过渡元素,价电子总数是8~10。 5.s区、p区、d区元素最后填入的电子的能级符号分别是什么? s区、p区、d区元素最后填入的电子的能级符号分别是n s、n p、n d。 6.元素周期表划分区的依据是什么? 元素周期表划分区的依据是原子的价层电子排布。 7.区的名称与电子的能级符号之间有什么关系? 区的名称来自于按构造原理最终填入电子的能级的符号(除ds区外)。 8.元素周期表中族和分区的什么关系? (1)主族:s区和p区。(n s+n p)的电子数=族序数。(2)0族:p区。(n s+n p)的电子数=8(或2)。(3)副族: d区中[(n-1)d+n s]的电子数=族序数(第Ⅰ族部分元素除外);当8≤[(n-1)d+n s]的电子数≤10时,则为第Ⅰ族元素;ds区中(n-1)d全充满,n s的电子数=族序数。 9.目前发现的所有元素占据了周期表里全部位置,不可能再有新的元素被发现了吗? 现代元素周期表是按现在已知的112种元素编制的,第七周期仍未排满,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一些新的元素将不断地被发现,现代元素周期表在不断完善和发展中。 10.元素周期表中的同周期主族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半径的变化趋势如何?应如何理解这种变化趋势?周期表中的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原子半径的变化趋势又如何?应如何理解这种变化

第一章第一节原子结构——基础夯实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第一章第一节原子结构 一、选择题(共16题) 1.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在一个基态多电子的原子中,可以有两个运动状态完全相同的电子 B.在一个基态多电子的原子中,不可能有两个能量完全相同的电子 C.在一个基态多电子的原子中,M层上的电子能量肯定比L层上的电子能量高 D.如果某一基态原子3p能级上仅有2个电子,它们的自旋状态必然相反 2.某元素的原子核外有三个电子层,其3p能级上的电子数是3s能级上的一半,则此元素是() A.S B.Al C.Si D.Cl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s22s12p1表示的是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 B.基态原子的能量一定比激发态原子的能量高 C.电子仅在激发态跃迁到基态时才会产生原子光谱 D.日常生活中我们看到的许多可见光,如霓虹灯光、节日焰火,都与原子核外电子发生跃迁释放能量有关 4.按照量子力学对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描述,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核外电子运动不存在固定轨迹的轨道 B.下列能级的能量1s<2s<3s<4s C.电子云图中的小黑点密表示该核外空间的电子多 D.量子数为n的电子层具有的原子轨道数为n2 5.核外电子的能量不仅与电子所处的能层、能级有关,还与核外电子的数目及核电荷数有关。氩原子与硫离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都是1s22s22p63s23p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两粒子的1s能级上电子的能量相同 B.两粒子的3p能级上的电子离核的距离相同 C.两粒子的电子发生跃迁时,产生的光谱不同 D.两粒子都达8电子稳定结构,化学性质相同 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Ne]3s2表示的是Mg原子 B.3p2表示第三电子层有2个电子 C.同一原子中,1s、2s、3s电子的能量逐渐减小 D.2p、3p、4p轨道容纳的最多电子数依次增多 7.已知锰的核电荷数为25,下列有关基态锰原子核外电子排布正确的是

1.1原子结构 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 2021-2022学年高二化学苏教版(2020) 选择性必修2

原子结构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节从介绍原子的诞生,原子结构的发现历程入手,首先介绍能层、能级的概念,在原子的基态与激发态概念的基础上介绍电子的跃迁和光谱分析;然后给出构造原理并根据构造原理书写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根据电子云与原子轨道等概念,进一步介绍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并介绍了泡利原理、洪特规则、能量最低原理。本节内容比较抽象,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分析推理能力及抽象概括能力。 二、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了解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构造原理。能应用电子排布式表示常见元素(1~36号)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知道电子云和原子轨道 2、过程和方法: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通过认识原子结构及核外电子排布,知道原子核外电子的能层、能级及电子排布规律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结合原子模型的演变过程,掌握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构造原理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学生已经学过原子结构的基本知识知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原子结构是有基础的相对比较容易理解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构造原理与电子排布式电子云与原子轨道 难点:电子排布式原子轨道 五、教学方法 导学案引导下的小组合作学习 六、教学过程 教学过 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时间 [复习回顾] 上节课,我们研究了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核外电子分层排布,同一能层有不同的能级,同时研究基态与激发态、原子光谱,这节课研究以原子光谱事实为依据的构造原理。[学生活 动一] 请画 出1~18 号元素的 复习并 引入新 课

[思考交流] (1)核外电子在能级中依据什么规律排布? (2)核外电子在能级中的排布又可以如何表示? [归纳小结] 电子在能级中的排布规律--能级交错 核外电子在能级中的排布顺序:3p → 4s → 3d 随核电荷数增大,电子并不总是填满一个能层后再填入下一个能层,这种现象称为能级交错。 K、Ca的光谱学实验均表明,二者最外层填充的电子均在4s能级。 这种能级交错在核外电子排布中非常普遍:ns → (n-2)f → (n-1)d → np [讲]构造原理是以光谱学事实为基础,从氢开始,随核电荷数递增,新增电子填入能级的顺序。在多电子原子中,电子在能级上的排布顺序:电子最先排布在能量低的能级上,然后依次排布在能量较高的能级上。 [板书]1.构造原理: (1)绝大多数基态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的能级顺序都遵循下列顺序:1s 2s 2p 3s 3p 4s 3d 4p 5s 4d 5p 6s 4f 5d 6p 7s……, (2)构造原理规律: ns (n-2)f (n-1)d np。原子结构 示意图。 结合已有 的能级知 识,分析 核外电子 在能级中 的排布规 律。 [学生活 动二] 根据 核外电子 在能层中 的排布规 律,画出K 的原子结 构示意 图。分析K 中电子填 入的能量 最高的能 级,并说 明判断的 依据。 让学生 用类比 的方法 来学习, 有利于 知识的 巩固 [过渡] 按照构造原理,元素核电荷数每递增一个,同时增加一个核电荷和核外电子,就得到一个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电子填满一个能级,就开始填入下一个能级,由此构建了元素周期系中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