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唐诗原文及翻译(通用9篇)

合集下载

古诗十九首完整文本和译文

古诗十九首完整文本和译文

古诗十九首完整文本和译文- 《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 《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 《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 《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 《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 《登金陵凤凰台》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 《登鹳雀楼》火烧云,扑地龙,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 《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 《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 《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 《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 《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 《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 《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 《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 《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 《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中国古今诗词文言文翻译

中国古今诗词文言文翻译

一、《离骚》原文: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翻译:我是高阳帝的后代,我的父亲名叫伯庸。

在孟陬的时候,我出生在庚寅年。

皇帝审视我的出生,赐予我美好的名字:名叫正则,字叫灵均。

背景:《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表达了作者对楚国命运的忧虑和对理想的追求。

这首诗通过自述身世,抒发了作者对国家兴亡的感慨。

二、《登鹳雀楼》原文: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翻译:太阳依偎在山峦之间落下,黄河奔腾入海。

想要看尽千里风光,就再登上一层楼。

背景: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代表作,描绘了鹳雀楼上的壮丽景色,表达了诗人对远方风光的向往。

三、《静夜思》原文: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翻译:床前明月照,疑是地上霜。

抬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背景: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作品,表达了诗人夜深人静时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四、《江雪》原文: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翻译:千山鸟儿飞尽,万径人迹难寻。

孤舟上有个老翁,戴着蓑笠,独自在寒冷的江上钓鱼。

背景: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柳宗元的代表作,描绘了一幅江雪中的孤独景象,表达了诗人对世事的感慨。

五、《赋得古原草送别》原文: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翻译:草原上离离的草,一年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处的芳草侵入古道,晴朗的绿色连接着荒城。

又要送走王孙,满目离情。

背景: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

通过对这些经典诗词文言文的翻译,我们可以感受到古人的智慧和情感,领略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同时,这些作品也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语言素材,激发了我们学习诗词的兴趣。

古诗词原文及翻译赏析(9篇)

古诗词原文及翻译赏析(9篇)

古诗词原文及翻译赏析古诗词原文及翻译赏析(9篇)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都看到过许多经典的古诗吧,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类。

古诗的类型多样,你所见过的古诗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古诗词原文及翻译赏析,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古诗词原文及翻译赏析1潼关原文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

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

——清代·谭嗣同《潼关》译文自古以来高高云层就聚集在这座雄关之上,秋风阵阵总是吹散哒哒的马蹄声。

奔腾而过的黄河与辽阔的原野还嫌太过约束,从华山进入潼关后更不知什么是坦平。

注释潼(tóng)关:关名。

故址在今陕西省潼关县北,为古代东西往来的要隘。

终古:自古以来。

簇(cù):丛聚。

河流:指奔腾而过的黄河。

束:约束。

不解平:不知道什么是平坦。

解:懂得。

赏析此诗打句写潼关雄踞山腰,下临黄河,形势十分险明;次句写作者行经此地,原蹄声声,被秋风吹散,点明时间和旅程;三、四句写黄河浩浩荡荡以及潼关境域内的山峦起伏。

全诗豪迈奔放,写景与言情巧妙结合,含蓄又生动。

诗的打句以一种远景式的遥望,展现潼关一带苍茫雄浑的气象。

紧接着,第二句以轻捷、有力的笔调,将“秋风”“原蹄声”引入诗中,不但以听觉形象补充了前一句所造成的视觉形象,进一步渲染出潼关一带独具的氛围,而且打破了原先画面的静态,给全诗增添了一种动感。

对于久处书斋的文弱书生来说,萧瑟秋风也许是惹人伤感的凄凉之物,但对胸怀大志,亦文亦武的诗人来说,秋风中那矫健的原蹄声却更能催动豪情。

他在壮阔的天地间策原驰骋,感到欣喜,感到痛快,感到精神上的极大的自由。

接下来的三、四句,则转从河和山方面来写。

在前面那种状态下,诗人极目四望,眼前的自然景物也呈现出新奇的姿态:那从群山中冲决而出的黄河,尽管已奔入辽阔的平原,但仍嫌受分缚似的在不断冲击着河岸;而西去的群山,虽然走向与黄河相反,但仿佛也在力戒平坦,一更比一峰高。

唐诗原文及翻译

唐诗原文及翻译

唐诗原文及翻译唐诗原文及翻译唐诗是中华民族最珍贵的文化遗产之一,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一颗明珠,同时也对世界上许多民族和国家的文化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对于后人研究唐代的政治、民情、风俗、文化等都有重要的参考意义和价值。

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得唐诗原文及翻译,希望你们喜欢!唐诗原文及翻译11、《鹿柴》作者:王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影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注解】:1、鹿柴:以木栅为栏,谓之柴,鹿柴乃鹿居住的地方。

2、返影:指日落时分,阳光返射到东方的景象。

【韵译】:山中空空荡荡不见人影,只听得喧哗的人语声响。

夕阳的金光射入深林中,青苔上映着昏黄的微光。

【评析】:这是写景诗。

描写鹿柴傍晚时分的幽静景色。

诗的绝妙处在于以动衬静,以局部衬全局,清新自然,毫不做作。

落笔先写“空山”寂绝人迹,接着以“但闻”一转,引出“人语响”来。

空谷传音,愈见其空;人语过后,愈添空寂。

最后又写几点夕阳余晖的映照,愈加触发人幽暗的感觉。

2、《竹里馆》作者: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注解】:1、幽篁:幽是深的意思,篁是竹林。

2、长啸:长声呼啸。

【韵译】:月夜,独坐幽静的竹林子里,间或弹弹琴,间或吹吹口哨。

竹林里僻静幽深,无人知晓,却有明月陪伴,殷勤来相照。

【评析】:这是一首写隐者的闲适生活情趣的诗。

诗的用字造语、写景(幽篁、深林、明月),写人(独坐、弹琴、长啸)都极平淡无奇。

然而它的妙处也就在于以自然平淡的笔调,描绘出清新诱人的月夜幽林的意境,融情景为一体,蕴含着一种特殊的美的艺术魅力,使其成为千古佳品。

以弹琴长啸,反衬月夜竹林的幽静,以明月的光影,反衬深林的昏暗,表面看来平平淡淡,似乎信手拈来,随意写去其实却是匠心独运,妙手回天的大手笔。

3、《送别》作者:王维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年年绿,王孙归不归。

【注解】:1、柴扉:柴门。

2、王孙:贵族的子孙,这里指送别的友人。

【韵译】:在山中送走了你以后,夕阳西坠我关闭柴扉。

高中语文:经典古诗词110首(全文含译文)

高中语文:经典古诗词110首(全文含译文)

高中语文:经典古诗词110首(全文含译文)001.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励学篇》宋•赵恒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

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

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

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

男儿欲遂平生志,五经勤向窗前读。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读书考取功名是当时人生的一条绝佳出路,考取功名后,才能得到财富和美女。

002.情人眼里出西施,有缘千里来相会。

《集杭州俗语诗》清•黄增色不迷人人自迷,情人眼里出西施。

有缘千里来相会,三笑徒然当一痴。

情人眼里出西施,有缘千里来相会:因爱慕之情所迷,觉得对方女子无处不美,完全呈现一种自我陶醉的境界。

如果彼此有缘分,即使相隔千里也能在某时某刻相遇。

003.不爱江山爱美人。

《题桃花扇传奇》清•陈于王玉树歌残迹己陈,南朝宫殿柳条新。

福王少小风流惯,不爱江山爱美人。

不爱江山爱美人:“不爱江山爱美人”常用来讽刺当政者只知爱恋美人而不顾国事,这与“江山情重美人轻”的意思恰好相反。

004.百无一用是书生。

《杂感》清•黄景仁仙佛茫茫两未成,只知独夜不平鸣。

风蓬飘尽悲歌气,泥絮沾来薄幸名。

十有九人堪白眼,百无一用是书生。

莫因诗卷愁成谶,春鸟秋虫自作声。

百无一用是书生:世上有千种职业,唯一没有用处的就是书生。

读书人虽有满腹学问,可惜有志难伸,空有一番豪情,却完全没处发挥。

此句显示现实中无力伸展志向的困境。

005.美人如玉剑如虹。

《夜坐•其二》清•龚自珍沉沉心事北南东,一睨人材海内空。

壮岁始参周史席,髻年惜堕晋贤风。

功高拜将成仙外,才尽回肠荡气中。

万一禅关者然破,美人如玉剑如虹。

美人如玉剑如虹:美人和剑两样是男人生活中的最重要的,前者给予温柔,后者给予自由。

但是"运用之妙,存乎一心",有了禅的境界,才能把两物看得清澈纯粹,如玉,如虹,从而从其中得到真正人生的乐趣,和建立不朽的成就。

110首你只知一句,却不知全文的经典古诗词!(含译文)006,一寸光阴一寸金。

《唐诗三百首》全集(白话文及解释)

《唐诗三百首》全集(白话文及解释)

《春chūn 晓xiǎo 》唐táng 孟mèng 浩hào 然rán春chūn 眠mián 不bù 觉jué 晓xiǎo , 处chù 处chù 闻wén 啼tí 鸟niǎo。

夜yè 来lái 风fēng 雨yǔ 声shēng , 花huā 落luò 知zhī 多duō 少sh ǎo。

白话译文春日里贪睡不知不觉天已破晓,搅乱我酣眠的是那啁啾的小鸟。

昨天夜里风声雨声一直不断,那娇美的春花不知被吹落了多少?注释①晓:天刚亮的时候,春晓:春天的早晨。

②不觉晓:不知不觉天就亮了。

③啼鸟:鸟的啼叫声。

④知多少:不知有多少。

空k ōng 山sh ān 不b ú 见ji àn 人r én , 但d àn 闻w én 人r én 语y ǔ 响xi ǎng。

返f ǎn 景j ǐng 入r ù 深sh ēn 林l ín , 复f ù 照zh ào 青q īng 苔t āi 上sh àng。

白话译文山中空旷寂静看不见人,只听得说话的人语声响。

夕阳的金光直射入深林,又照在幽暗处的青苔上。

注释1. 鹿柴(zhài):王维辋川别墅之一(在今陕西省蓝田县西南)。

柴:通“寨”、“砦”,用树木围成的栅栏。

2. 但:只。

3. 返景(yǐng):同“返影”,太阳将落时通过云彩反射的阳光。

4. 复:又。

《相xi āng 思s ī》唐t áng 王w áng 维w éi红h óng 豆d òu 生sh ēng 南n án 国gu ó, 春ch ūn 来l ái 发f ā 几j ǐ 枝zh ī。

愿yu àn 君j ūn 多du ō 采c ǎi 撷xi é, 此c ǐ 物w ù 最zu ì 相xi āng 思s ī。

唐诗三百首译文及赏析

唐诗三百首译文及赏析

唐诗三百首译文及赏析唐朝是中国古代文化的巅峰时期,也是中华诗歌的黄金时代。

唐诗三百首被誉为中国古代诗歌宝库中的瑰宝,是对唐代文化艺术的最好诠释。

这些诗歌以其深邃的思想、优美的语言和独特的艺术形式,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

以下是部分唐诗三百首的译文及赏析。

1.《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译文及赏析:太阳落山山已无,黄河水入大海流。

想要看尽万里情,高登一楼更精神。

这首诗以凝练的语言描绘了沧桑和壮丽的自然景色,通过登楼望远的景象,揭示了人的奋发向上的精神追求。

2.《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译文及赏析:春天醒来不知天,到处听到鸟哭声。

昨夜风雨吹门外,花儿落下多少情。

这首诗以简洁有力的语言描绘了春天的早晨,通过描绘春天的醒来与大自然的声音交织在一起,表达了对自然美的赞美和内心的思考。

3.《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译文及赏析:窗前明亮月如光,怀疑地上覆霜霜。

举头望见高悬月,低头怀念故乡乡。

这首诗以简单明了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在夜晚思乡的心情。

通过描绘明亮的月光和冷冽的寒霜,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4.《月下独酌》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译文及赏析:花间一壶酒,独自喝,无同伴。

举杯邀明月,与影成三人。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个人在花前独自饮酒,借喻着人与自然的交流和思考。

酒、明月和影子成为了作者与自然对话的桥梁。

5.《白日依山尽》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译文及赏析:太阳落山山已幕,黄河水流进大海。

想看尽万里情况,再爬登一楼更开怀。

这首诗通过描绘日落山幕,河水流入大海的景象,表现了人们对广阔世界的探索和追求的精神。

唐诗三百首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这些诗歌不仅是对唐代社会生活、自然景象和人生哲理的反映,更是中国古代诗歌艺术的巅峰之作。

这些诗歌以其深厚的思想内涵、卓越的艺术价值以及优美的语言形式,在世界范围内都有着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力。

唐诗名篇精选

唐诗名篇精选

唐诗名篇精选1.《春江花月夜》1.原文: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2.注释:1.滟滟:波光荡漾的样子。

2.芳甸:长满花草的原野。

3.霰:白色不透明的小冰粒。

4.流霜:飞霜,古人以为霜和雪一样,是从空中落下来的,所以叫流霜。

这里比喻月光皎洁,月色朦胧、流荡,所以不觉得有霜霰飞扬。

5.汀:水边平地,小洲。

6.纤尘:微细的灰尘。

7.月轮:指月亮,因月圆时像车轮,故称月轮。

8.扁舟子:飘荡江湖的游子。

9.离人:离家在外的人。

3.译文:春天的江潮水势浩荡,与大海连成一片,一轮明月从海上升起,好像与潮水一起涌出来。

月光照耀着春江,随着波浪闪耀千万里,所有的地方的春江都有明亮的月光。

江水曲曲折折地绕着花草丛生的原野流淌,月光照射着开遍鲜花的树林好像细密的雪珠在闪烁。

月色如霜,所以霜飞无从觉察,洲上的白沙和月色融合在一起,看不分明。

江水、天空成一色,没有一点微小灰尘,明亮的天空中只有一轮孤月高悬空中。

江边上什么人最初看见月亮,江上的月亮哪一年最初照耀着人?人生一代代地无穷无尽,只有江上的月亮一年年地总是相像。

不知江上的月亮等待着什么人,只见长江不断地一直运输着流水。

游子像一片白云缓缓地离去,只剩下思妇站在离别的青枫浦不胜忧愁。

哪家的游子今晚坐着小船在漂流?什么地方有人在明月照耀的楼上相思?可怜楼上不停移动的月光,应该照耀着离人的梳妆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典唐诗原文及翻译经典唐诗原文及翻译(通用9篇)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古诗了吧,古诗作为一种诗歌体裁,指的是与近体诗相对的古体诗,又称古风、往体诗。

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经典唐诗原文及翻译,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经典唐诗原文及翻译篇1李白《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翻译:早晨才辞别了五彩云霞映照中的白帝城,一天时间就回到了千里之遥的江陵,只听见两岸山间猿啼的声音连续不停,轻快的小舟已经从重重叠叠的高山峻岭中的江面驶过了。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翻译:咸阳县的清晨下着小雨,淅淅沥沥,打湿了地上的尘土。

旅店门前的一排排柳树,显得更加新鲜。

请再喝一杯酒吧!西出阳关后就没有我这个好朋友了!杜甫《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翻译:故国沦亡,空对着山河依旧,春光寂寞,荒城中草木丛深。

感伤时局,见花开常常洒泪,怅恨别离,闻鸟鸣每每惊心。

愁看这漫天烽火,早又阳春三月,珍重那远方家信,漫道片纸万金。

独立苍茫,无言搔首,白发稀疏,简直要插不上头簪。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翻译:长长的原上草是多么茂盛,每年秋冬枯黄春来草色浓。

无情的野火只能烧掉干叶,春风吹来大地又是绿茸茸。

野草野花蔓延着淹没古道,艳阳下草地尽头是你征程。

我又一次送走知心的好友,茂密的青草代表我的深情。

杜牧《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翻译:一支折断了的铁戟沉没在水底沙中还没有销蚀掉,经过自己又磨又洗发现这是当年赤壁之战的遗物。

那时假如不是强劲的东风帮助周瑜实行火攻,打败了曹军,东吴的美女大乔和小乔就要被掳去,关在铜雀台上为曹操所霸占。

经典唐诗原文及翻译篇2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唐代·贺知章《回乡偶书》译文及注释译文年少时离乡老年才归家,我的乡音虽未改变,但鬓角的毛发却已经疏落。

家乡的儿童们看见我,没有一个认识我。

他们笑着询问我:你是从哪里来的呀?注释偶书:随便写的诗。

偶:说明诗写作得很偶然,是随时有所见、有所感就写下来的。

少小离家:贺知章三十七岁中进士,在此以前就离开家乡。

老大:年纪大了。

贺知章回乡时已年逾八十。

乡音:家乡的口音。

无改:没什么变化。

一作“难改”。

鬓毛:额角边靠近耳朵的头发。

一作“面毛”。

衰(cui):现一些教材版本读“shuāi”。

减少,疏落。

鬓毛衰:指鬓毛减少,疏落。

相见:即看见我;相:带有指代性的副词。

不相识:即不认识我。

笑问:一本作“却问”,一本作“借问”。

赏析这是一首久客异乡、缅怀故里的感怀诗。

写于初来乍到之时,抒写久客伤老之情。

“少小离家老大回”,诗一开始,就紧扣题目,单刀直入,点明离家与回乡相距年岁之久、时间之遥,其中已蕴藏着很深的感慨。

这感慨在同题第二首诗中即有明白的描写:“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

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山河依旧,人事消磨,将自然的永恒与人生的多变作了鲜明的对照。

这里是明写,在“少小离家老大回”中是隐含,表现手法不同,艺术效果也不同。

第二句“乡音无改鬓毛衰”用的也是对比法,但不是自然与人生的对比,而是语言与鬓发的对比。

语言习惯一经形成,虽经岁月磨砺也难以更改;美好青春难以永驻,童颜黑发转眼即可衰颓。

“乡音无改”既是故乡在诗人身上打下的永远抹不掉的烙印,又是诗人亲近故乡儿童的媒介,所以弥足珍贵;“鬓毛衰”本是离乡数十年来宦游奔波的必然结果,幸而叶落归根,在白发飘萧的垂暮之年,终于返回朝思暮想的故乡,因而倍觉幸运。

诗人这时的感情是悲喜交集,感慨与激动参半。

三四句从充满感慨的一幅自画像,转而为富于戏剧性的儿童笑问的场面。

“笑问客从何处来”,在儿童,这只是淡淡的一问,言尽而意止;在诗人,却成了重重的一击,引出了他的无穷感慨,自己的老迈衰颓与反主为宾的悲哀,尽都包含在这看似平淡的一问中了。

全诗就在这有问无答处悄然作结,而弦外之音却如空谷传响,哀婉备至,久久不绝。

就全诗来看,一二句尚属平平,三四句却似峰回路转,别有境界。

后两句的妙处在于背面敷粉,了无痕迹:虽写哀情,却借欢乐场面表现;虽为写己,却从儿童一面翻出。

而所写儿童问话的场面又极富于生活的情趣,即使读者不为诗人久客伤老之情所感染,也不能不被这一饶有趣味的生活场景所打动。

此诗运用了三种对比:通过少小离家与老大回乡的对比,以突出离开家乡时间之长;通过乡音难改与鬓毛易衰的对比,以突出人事变化速度之快;通过白发衰翁与天真儿童的对比,委婉含蓄地表现了诗人回乡欢愉之情和人世沧桑之感,并且将这两种迥不相同的感情交融地凝合在一起。

全诗采用白描手法,在自然朴素的语言中蕴藏着一片真挚深厚的感情。

读之如饮醇醪,入口很淡,而后劲无穷。

经典唐诗原文及翻译篇3为有云屏无限娇,凤城寒尽怕春宵。

无端嫁得金龟婿,辜负香衾事早朝。

——唐代·李商隐《为有》译文及注释译文云母屏风后面的美人格外娇,京城寒冬已过却怕短暂春宵。

无端地嫁了个做高官的丈夫,不恋温暖香衾只想去上早朝。

注释云屏:雕饰着云母图案的屏风,古代皇家或富贵人家所用。

凤城:此指京城。

无端:没来由。

金龟婿:佩带金龟(即作官)的丈夫。

鉴赏诗歌一、二句“为有云屏无限娇,凤城寒尽怕春宵。

”描述一对宦家夫妇的怨情。

开头用“为有”二字把怨苦的缘由提示出来。

“云屏”,云母屏风,指闺房陈设富丽,“无限娇”称代娇媚无比的少妇。

金屋藏娇,两情缱绻,当春风送暖,京城寒尽之时,便双双地怕起春宵来了。

丈夫既富且贵,妻子年轻貌美,两人处在云屏环列的闺房之中,更兼暖香暗送,气候宜人,理应有春宵苦短之感,应该不会产生“怕”的心情。

首句的“因”和次句的“果”有抵牾之处,这就造成一种悬念引人追询答案。

三、四句“无端嫁得金龟婿,辜负香衾事早朝。

”通过少妇的口说出“怕春宵”的原因。

冬寒已尽,衾枕香暖,两口子情意款洽,本应日晏方起,可是偏偏嫁了你这个身佩金龟的作官夫婿,天不亮就要起身去早朝,害得我一个人孤零零地守在闺房里,实在不是滋味。

这些似是枕畔之言,当丈夫正欲起身离去时,妻子对他说了这番话,又好象是埋怨自己,流露出类似“悔教夫婿觅封侯”那样一种痴情;或是责怪丈夫,向他倾诉“孤鹤从来不得眠”的苦衷。

“无端”二字活画出这位少妇娇嗔的口吻,表达了她对丈夫、对春宵爱恋的深情。

其实,妻子的苦恼也是丈夫的苦恼。

前面的“为有”和“凤城”二句就正面描述了丈夫的怨情。

应当说他“怕春宵”比妻子有过之而无不及。

除了留恋香衾,不愿过早地离去,撇下娇媚多情的妻子,让她忍受春宵独卧的痛苦;还怕听妻子嗔怪的话,她那充满柔情而又浸透泪水的怨言,听了叫人不禁为之心碎。

不愿早起离去,又不得不早起离去。

对于娇妻,有内疚之意;对于早朝,有怨恨之情;对于爱情生活的受到损害,则有惋惜之感。

“辜负”云云,出自妻子之口,同时也表达了丈夫的心意,显得含蓄深婉,耐人寻味。

这首诗的中心字眼是第二句里的“怕”,关于怕什么的问题,三、四两句的解答是“无端嫁得金龟婿,辜负香衾事早朝”。

仅仅因为丈夫要早起上朝,就产生这么大的怨气,似乎有点不近情理。

总之读完全诗,读者由“怕”字造成的悬念并未完全消除,诗有言外之还意,弦外之音。

屈复的《玉溪生诗意》分析说:“玉溪以绝世香艳之才,终老幕职,晨入暮出,簿书无暇,与嫁贵婿、负香衾何异?其怨也宜。

”李商隐一生长期沉沦幕府,落魄江湖,不是他没有才能,或有才能得不到赏识,而是不幸卷入牛李党争的漩涡之中,成了朋党之争的受害者。

当他认识到这一点时,已为时太晚,不可自拔。

“无端嫁得金龟婿”所表达的正是这样一种悔恨莫及的痛苦心情。

这首绝句含蓄深沉而又富于变幻。

前两句一起一承,一因一果,好像比较平直。

但着一“怕”字,风波顿起,情趣横生。

后面两句围绕着“怕”字作进一步的解说,使意境更加开拓明朗。

这样写,前后连贯,浑然一体。

其中“为有”“无端”等语委婉尽情,极富感染力。

经典唐诗原文及翻译篇4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唐代·韩翃《寒食》译文及注释译文暮春长安城处处柳絮飞舞、落红无数,寒食节东风吹拂着皇城中的柳树。

傍晚汉宫传送蜡烛赏赐王侯近臣,袅袅的轻烟飘散到天子宠臣的家中。

注释春城:暮春时的长安城。

寒食:古代在清明节前两天的节日,禁火三天,只吃冷食,所以称寒食。

御柳:御苑之柳,皇城中的柳树。

汉宫:这里指唐朝皇宫。

传蜡烛:寒食节普天下禁火,但权贵宠臣可得到皇帝恩赐的燃烛。

《唐辇下岁时记》“清明日取榆柳之火以赐近臣”。

五侯:汉成帝时封王皇后的五个兄弟王谭、王商、王立、王根、王逢时皆为侯,受到特别的恩宠。

这里泛指天子近幸之臣。

赏析“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诗人立足高远,视野宽阔,全城景物,尽在望中。

“春城”一语,高度凝炼而华美。

“春”是自然节候,城是人间都邑,也两者的结合,呈现出无限美好的景观。

“无处不飞花”,是诗人抓住的处型画面。

春意浓郁,笼罩全城。

诗人不说“处处飞花”,因为那只流于一般性的概括,而说是“无处不飞花”,也双重否定的句式极大加强了肯定的语气,有效地烘托出全城皆已沉浸于浓郁春意之中的盛况。

诗人不说“无处不开花”,而说“无处不飞花”,除了“飞”字的动态强烈,有助于表现春天的勃然生机外,还说明了诗人在描写时序时措辞是何等精密。

“飞花”,就是落花随风飞舞。

也是处型的暮春景色。

不说“落花”而说“飞花”,也是明写花而暗写风。

一个“飞”字,蕴意深远。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也首诗能传诵千古,主要是其中的警句“春城无处不飞花”,而也一句诗中最能耀人眼目者,就在一个“飞”字。

“寒食东风御柳斜”,春风吹遍全城,自然也吹入御苑。

苑中垂柳也随风飘动起来了。

风是无形无影的,它的存在,只能由花之飞,柳之斜来间接感知。

照此说来,一个“斜”字也是间接地写风。

诗的前两句写的是白昼,后两句则是写夜晚:“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皇家。

”“日暮”就是傍晚。

“汉宫”是借古讽今,实指唐朝的皇宫。

“五皇”一般指东汉时,同日封皇的五个外戚。

也里借汉喻唐,暗指中唐以来受皇帝宠幸、专权跋扈的外戚。

也两句是说寒食节也天家家都不能生火点灯,但皇宫却例外,天还没黑,宫里就忙着分送蜡烛,除了皇宫,贵近宠臣也可得到也份恩处。

诗中用“传”与“散”生动地画出了一幅夜晚走马传烛图,使人如见蜡烛之光,如闻轻烟之味。

寒食禁火,是我国沿袭已久的习俗,但权贵大臣们却可以破例地点蜡烛。

诗人对也种腐败的政治现象做出委婉的讽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