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火电厂主要职业病有害因素、危害及防控措施
火力发电厂有关职业病的危害及防护

火力发电厂有关职业病的危害及防护火力发电厂是我国能源的重要支柱,我们社会经济生活所需电能的85%以上都是由火力发电厂生产。
然而,火力发电厂的生产过程历来以高污染和高职业病危害而引人注目,在以人为本的今天,火力发电厂建设和生产过程中的职业安全己成为杜会关注的重点。
本文作者在熟悉火力发电厂生产特性的基础上,对火力发电厂的职业病危害因素防护措施加以归纳,并对其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粉尘、噪声、有毒有害化学物质和高温的分布、危害程度、对作业人员健康影响等问题,依据我国现行职业卫生标准和职业卫生接触限值,阐述对这四类职业病危害因素的防护措施。
1火电厂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分布及其危害程度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营组织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化学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在火力发电厂的运营和维护过程中,广泛分布并易对劳动者产生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主要包括粉尘、噪声、有毒有害化学物质和高温四种。
1.1粉尘粉尘主要是输煤系统在煤的储存、输送、破碎和煤斗装煤过程中出现,如在碎煤机室、输煤皮带层及各运转点,其影响程度与工艺设计、输煤设备及通风除尘设施等的条件有关。
磨煤、制粉系统泄漏以及检修过程中也会产生粉尘,电除尘出灰口及储灰罐出灰口都会产生粉尘。
对人体健康的主要危害:生产性粉尘进入人体后主要可引起职业性呼吸系统疾病,长期接触高浓度粉尘可引起肺组织纤维化为主的全身性疾病尘肺病,如:尘肺、呼吸系统肿瘤、粉尘性炎症等;对上呼吸道粘膜、皮肤等部位产生局部刺激作用可引起相应疾病。
1.2噪声噪声主要来源于各设备在运转过程中由于振动、碰撞而产生的机械声和由风管、气管中介质的扩容、节流、排汽、漏汽而产生的气体动力噪声以及磁场交变运动产生的电磁性噪声。
火力发电厂的主要噪声产生设备有吸风机、送风机、汽轮机、发电机、磨煤机、空压机、给水泵等。
噪声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包括以下四个部分:(l)听觉系统:长期接触强噪声后主要引起听力下降.听力损伤的发展过程首先是生理性反应,后出现病理改变直至耳聋。
火力发电厂职业病危害及防护措施

火力发电厂职业病危害及防护措施火力发电厂职业危害及防护对策火力发电厂是集众多专业、交叉作业、相互关联、系统管理的生产性企业,随着社会对电力需求的不断增长,我国的电力工业已进入了大电网、大机组、高参数、高自动化时期,火电厂的建设及生产过程已成为社会关注的重点。
而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OSHMS),是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在国际上兴起的先进的安全生产管理模式,是基于“以人为本”的理念和“预防为主、持续改进”的现代企业管理思想,已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接受。
其核心内容是通过识别、控制生产系统中导致事故和职业危害的根源——“危险源”,预防为主,立足改进,控制事故和职业病危害,使企业的全面管理职能实现有机结合,建立一个动态控制、自我调整、自我完善的自律性管理系统。
在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运行中不仅要关注安全生产的各个环节,还应关注职业病的危害及防护工作。
本文重点是针对火力发电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客观存在,开展职业病防护的必要性以及职业病危害评价工作的重要性做表浅的论述,并根据目前国内火力发电企业作业场所比较普遍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粗略地作了一点初步调查,提出几点建议,仅供参考。
希望通过抛砖引玉,请行业专家针对该类企业的职业病防护工作提出更好的建议。
一开展火力发电企业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的目的、依据、范围、内容和作用职业病危害评价的目的:企业要想有效地预防、控制以至消除职业病危害因素,应该通过建设项目的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防护的调查、评价(动态性评价),充分识别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危害性质、程度、作用条件、作用方式、防护水平等,采取有效措施,防止职业病及相关职业病的发生。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规定和卫生部《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规范》的要求,在熟悉企业生产特性的基础上,针对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性质、分布、危害程度、对作业人员健康影响、职业病防护措施、应急救援措施等生产过程及生产建设项目开展卫生学、卫生防护设施、个人防护用品配备及使用、职业卫生档案建立和管理情况的现场调查及职业病危害因素现场监测,进行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和控制效果评价,提出存在的问题和整改建议,以保证建设项目的职业病防护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保证建设项目建成后在职业卫生方面符合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保护劳动者健康及其相关权益,并为卫生部门竣工验收和企业加强职业卫生工作提供参考和依据。
火电厂安全管理中的风险与防治策略

火电厂安全管理中的风险与防治策略火电厂是指以燃煤、燃油、天然气等为燃料,通过燃烧产生热能,再利用蒸汽驱动汽轮机发电的发电厂。
作为重要的能源供应单位,火电厂的安全管理一直备受重视。
火电厂作为高温高压的特殊场所,存在着诸多安全风险,一旦发生事故,可能导致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火电厂的安全管理中必须充分认识到风险,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确保生产运营中安全稳定。
一、火电厂安全风险1. 火灾爆炸风险火电厂生产过程中,燃烧是不可避免的,而燃烧过程中会释放大量的热能,并且会产生易燃易爆的气体。
一旦气体泄漏或者火源波及,就会发生火灾爆炸事故。
2. 高温高压设备风险火电厂的锅炉、汽轮机等设备均处于高温高压状态下工作,一旦设备出现故障或者操作失误,可能导致严重的事故。
3. 化学品泄漏风险火电厂生产中使用大量化学品,如燃料、润滑油等,一旦泄漏可能对环境和人员造成严重危害。
4. 人为操作风险人为操作失误是导致火电厂事故的重要原因,例如操作不当、设备维护保养不到位等。
二、火电厂安全防治策略1. 完善安全管理制度火电厂应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包括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等,明确各岗位的安全责任和操作规程。
2. 加强设备维护保养设备是火电厂生产的核心,定期进行设备维护保养,及时处理设备故障,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3. 加强安全技术培训对火电厂员工进行安全技术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加强安全知识的普及。
4. 安全生产检查定期组织安全生产检查,对生产现场、设备、操作人员等进行全面检查,发现隐患及时处理。
5. 健全应急预案制定完善的应急预案,包括火灾、爆炸、化学品泄漏等各类事故的应急处理措施和演练计划,确保一旦发生事故能够及时有效应对。
6. 强化安全文化建设通过安全教育活动、安全知识竞赛等方式,增强员工的安全意识,形成良好的安全生产氛围。
火电厂的安全管理中风险众多,需要全面认识并且及时采取防治措施。
加强安全管理制度建设、设备维护保养、安全技术培训、安全生产检查、应急预案制定和安全文化建设等,都是保障火电厂安全生产的重要举措。
火力发电厂职业危害及防护对策

火力发电厂职业危害及防护对策摘要:我国燃煤火力发电厂针对职业病危害因素所采取的控制技术较以往有很大改善,但有些企业对防护设施管理的落实不到位,没有发挥其应有的防护效果,如某些火电厂尽管在控制职业病危害因素方面已使用比较先进的技术及设备,但未设专人进行定期的维护与保养,只是在出现故障时或对全厂仪器设备进行统一整顿时进行维修,致使部分防护设施较长时间没有正常运行。
关键词:火力发电厂、职业病危害、关键控制措施一、燃煤火力发电厂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燃煤火力发电厂生产工艺过程中产生大量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包括:生产性粉尘(包括煤尘、锅炉灰尘、石灰石粉尘、石膏粉尘、电焊烟尘等)、毒物(包括一氧化碳、一氧化氮、二氧化氮、二氧化硫、氨、硫酸、非甲烷总烃、氯气、臭氧、硫化氢、盐酸、氢氧化钠、次氯酸钠、锰及其化合物等)、物理因素(包括噪声、工频电场、高温等)。
尽管锅炉工艺分为循环流化床工艺和燃煤凝汽式工艺,但两种工艺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相同,都有粉尘、噪声、毒物、高温、工频超高压电场等。
循环流化床工艺由于风机多,锅炉为正压运行,产生的噪声、粉尘较大;而燃煤凝汽式工艺的风机少,锅炉为负压运行,产生的粉尘及噪声危害较少。
二、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产生环节及主要控制技术2.1 粉尘燃煤火力发电厂粉尘主要分布在输煤、锅炉、除灰和脱硫系统等。
此外,电焊作业时产生电焊烟尘;锅炉维修时存在矽尘、岩棉尘等。
为从源头控制尘肺病的发生,保护劳动者健康,各燃煤火电厂根据自身情况,均采取了相应的职业病防护措施。
输煤系统的粉尘治理,目前大多数燃煤火电厂在卸煤作业场所设置喷洒装置,在各转运站、皮带栈桥等处设置机械除尘,并设有水力清扫装置,落煤管设有缓冲设施,并在落煤口的煤槽出口处设挡煤帘(板),以防含尘气流外逸,但输煤系统的粉尘仍未得到有效控制。
通过对某火电厂调查发现,若仅对皮带接头和贮煤仓溜槽处进行密封,容易形成正压而使粉尘从缝隙处溢出,但在密封装置内设置无动力减压自动加湿设施并设连通导流管,可保持微负压状态,使作业场所空气中粉尘平均浓度下降58.7 mg/m3。
火力发电厂职业病危害及防护措施

火力发电厂职业危害及防护对策火力发电厂是集众多专业、交叉作业、相互关联、系统管理的生产性企业,随着社会对电力需求的不断增长,我国的电力工业已进入了大电网、大机组、高参数、高自动化时期,火电厂的建设及生产过程已成为社会关注的重点。
而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OSHMS),是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在国际上兴起的先进的安全生产管理模式,是基于“以人为本”的理念和“预防为主、持续改进”的现代企业管理思想,已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接受。
其核心内容是通过识别、控制生产系统中导致事故和职业危害的根源——“危险源”,预防为主,立足改进,控制事故和职业病危害,使企业的全面管理职能实现有机结合,建立一个动态控制、自我调整、自我完善的自律性管理系统。
在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运行中不仅要关注安全生产的各个环节,还应关注职业病的危害及防护工作。
本文重点是针对火力发电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客观存在,开展职业病防护的必要性以及职业病危害评价工作的重要性做表浅的论述,并根据目前国内火力发电企业作业场所比较普遍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粗略地作了一点初步调查,提出几点建议,仅供参考。
希望通过抛砖引玉,请行业专家针对该类企业的职业病防护工作提出更好的建议。
一开展火力发电企业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的目的、依据、范围、内容和作用职业病危害评价的目的:企业要想有效地预防、控制以至消除职业病危害因素,应该通过建设项目的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防护的调查、评价(动态性评价),充分识别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危害性质、程度、作用条件、作用方式、防护水平等,采取有效措施,防止职业病及相关职业病的发生。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规定和卫生部《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规范》的要求,在熟悉企业生产特性的基础上,针对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性质、分布、危害程度、对作业人员健康影响、职业病防护措施、应急救援措施等生产过程及生产建设项目开展卫生学、卫生防护设施、个人防护用品配备及使用、职业卫生档案建立和管理情况的现场调查及职业病危害因素现场监测,进行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和控制效果评价,提出存在的问题和整改建议,以保证建设项目的职业病防护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保证建设项目建成后在职业卫生方面符合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保护劳动者健康及其相关权益,并为卫生部门竣工验收和企业加强职业卫生工作提供参考和依据。
火力发电厂职业病危害及关键控制因素分析

火力发电厂职业病危害及关键控制因素分析摘要:发电行业主要包括火力发电、水力发电、太阳能发电、风力发电、核能发电、氢能发电等。
目前,我国的主要电力来源来自于火力发电,发电量约占总量的81%。
这种格局在今后还将长期存在。
目前,大部分行业人员只是从发电厂的工艺系统层面(如输煤系统、锅炉系统、除灰除渣系统)分析发电厂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控制措施,但是各职业病危害因素在不同岗位的危害程度存在差异,通常难以准确抓住危害严重的关键岗位进行防控。
本文拟通过对火力发电厂的工艺分析,详述职业病危害因素在各工艺流程中的分布,并且通过对三家火力发电厂的检测数据分析,确定火力发电厂的职业病危害关键控制因素,以期为各级监管部门和火力发电企业实施职业病防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火力发电厂;职业病危害;关键控制因素1对象与方法1.1对象选择中国南方三家火力发电厂进行调查和检测,分别为2×600MW燃煤机组、2×660MW燃煤机组和2×1000MW燃煤机组。
三个电厂均为国产机组,且在生产工艺、主要生产设备、使用的原辅料及副产品、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等方面相似。
1.2方法对火力发电厂的生产工艺流程、职业卫生防护设施等情况进行职业卫生调查。
根据《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GBZ159-2004)和相关检测标准的要求,对作业场所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检测,依据《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GBZ2.1-2007)和《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2部分:物理因素》(GBZ2.2-2007)进行评价,根据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接触人数、接触时间、接触浓度或强度,以及危害特性,确定该行业职业病危害程度及关键控制因素。
2检测结果此次项目评价主要针对该厂超临界燃煤发电机组包含的生产设施、装置、设备及与其配套建设的公用与辅助工程。
有关配套工程包括:空预器和密封、联合引风机及烟道改造、氨罐区(2×50t储罐)。
火电厂安全管理中的风险与防治策略

火电厂安全管理中的风险与防治策略火电厂是一种常见的发电设施,为保障火电厂的运营安全,安全管理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在火电厂的安全管理过程中,存在着许多潜在的风险,这些风险可能对火电厂造成损失,甚至威胁员工的健康与生命安全。
为了降低火电厂的风险,并提高安全管理水平,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风险防治策略。
一、火电厂安全管理中的风险1. 电气火灾风险:火电厂中存在大量的电气设备和高压设备,存在着电气火灾的风险。
设备老化、电缆故障等问题可能引起火灾。
一旦发生火灾,不仅会导致设备损坏,还会波及到其他设备,甚至引发爆炸,对人员造成伤害。
2. 化学品泄漏风险:火电厂中使用的化学品,如燃料、润滑油等,可能存在泄漏的风险。
泄漏的化学品可能对环境造成污染,对人员的健康造成威胁。
特别是某些化学品可能具有剧毒、易燃性等特点,一旦泄漏可能引发火灾或中毒事件。
3. 爆炸风险:火电厂中存在大量的燃料和可燃气体,存在爆炸的风险。
燃料库存过多、燃料泄漏等问题可能导致爆炸。
一旦发生爆炸,可能造成设备损坏、火灾蔓延以及人员伤亡等严重后果。
4. 人为操作失误风险:火电厂工作人员的操作失误也是安全管理中的重要风险。
操作不当可能导致设备故障,甚至引发火灾或爆炸。
一些不守纪律的行为,如使用手机、吸烟等,也可能引发安全事故。
二、火电厂安全管理的防治策略1. 严格的设备检修与维护:定期对火电厂的设备进行检查与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
对老化、故障的设备及时更换或修复,避免设备故障引发火灾风险。
2. 建立完善的电气火灾防治措施:设置有效的电气火灾报警系统,定期进行维护和检查。
对火灾隐患进行排查和整改,加强员工的电气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
3. 加强化学品管理与泄漏预防:严格管理火电厂中的化学品,确保其安全使用和储存。
建立化学品泄漏应急预案,定期进行演练,提高员工应对化学品泄漏事故的能力。
4. 加强爆炸防范与处理:对火电厂中的燃料和可燃气体进行分类储存,并设置相关的安全设施,如防爆门、防火墙等。
火力发电厂职业病防护措施的实施

火力发电厂职业病防护措施的实施1. 引言火力发电厂是一种以化石燃料(如煤、石油、天然气)或生物质作为热能源的能源工业生产单元,其燃烧过程中产生的热能来推动涡轮机转动,发电。
火力发电厂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噪音、尘、有毒、有害气体、振动等有害因素,在操作过程中工人容易受到职业病的影响。
因此在火力发电厂的生产过程中,对工人的职业病防护尤为重要。
2. 有害因素及职业病2.1 有害因素在火力发电厂的生产过程中,工人接触到的主要有害因素包括:•噪声:涉及到产生声能的机械设备、喇叭、照明具、现场临时电缆和杂乱放电等。
•热应激:火力发电厂作业环境温度偏高,加之有些岗位需要直接接触高温设备,容易使工人产生热应激。
•气体污染:有害气体主要来自于燃料的燃烧、发电设备的排放、人工操作等。
•粉尘污染:主要是发电机组润滑油的烟气、减温塔水汽蒸发、灰库倒灰、人工作业等。
•振动:火力发电设备和机损里程均比较大,直接导致了设备振动。
•辐射:火力发电厂使用的放射性同位素主要含锆集料泵网中的锆和原料中的钴、铀等放射性物质。
2.2 职业病火力发电厂工人容易患有的职业病主要包括:•噪声聋:噪声引起的听觉损伤。
•热应激:例如热痉挛、中暑等。
•肺部疾病:包括煤工肺、粉尘性肺病、硅肺等。
•气管炎、支气管炎等。
•骨骼疾病:如腰椎间盘突出、肌筋膜炎等。
•振动性疾病:例如手臂震颤。
•辐射性疾病:例如辐射性皮肤病、白血病等。
3. 职业病防护为了预防工人患职业病,必须在生产过程中严格采取职业病防护措施。
3.1 人员防护1.人员配备:在火力发电厂设备的正常运行情况下,必要的人员数应该按培训、健康状况、劳动力和安全管理等多方面的因素确定,不能超过标准。
2.岗位医学检查:在工人入职前、入岗时和离岗时进行岗位医学检查。
3.健康教育:对慢性有害因素中毒的早期预测、自我保护措施和健康防护知识等方面进行全面培训。
3.2 环境防护1.减少人的暴露:通过优化设计,降低污染物排放,“三同时”配套设施建设,提高生产操作技能等技术措施,降低工人接触有害物质的机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火电厂主要职业病有害因素、危害
及防控措施
2.西南科技大学四川绵阳 621002
摘要:火力发电厂在生产过程中,因部分产生粉尘、噪声、有毒有害化学物
质等有害因素的设备暴露在敞开的空间中或半封闭空间中或运行过程中产生泄露,不可避免的产生可能职业病有害因素。
本文主要对火电厂生产过程中的职业病有
害因素、危害及防控措施进行分析、总结。
关键字:职业病因素危害防控措施
火力发电厂生产过程中存在的主要职业病有害因素有粉尘、噪声、有毒有害
化学物质、高温四种。
产生职业病有害因素的主要生产环节有燃煤贮运、制粉燃烧、热能产生及应用、用水处理、脱硫脱硝、除灰除渣等。
一、职业病有害因素与主要生产环节的关联
1、粉尘与主要生产环节的关联
燃煤接卸设备、输煤皮带、燃煤筛分及破碎设备、贮煤场、磨煤制粉、除灰
除渣等虽然大都在半封闭空间中,但由于设备缺陷、工艺设计、运行方式等方面
存在不足,都会不可避免的产生粉尘危害。
燃煤接卸时,无论是火车运煤翻车机接卸、其它方式接卸,还是汽车来煤汽
车自卸、人工接卸等,接卸过程中都会因为煤炭翻动、产生落差、煤炭较干、煤
中细煤较多等因素产生较多煤粉粉尘;磨煤机在磨制煤粉时,磨煤机筒体、煤粉
管道密封不严产生粉尘。
电除尘气力除灰时,压力发送罐管道破损、粉煤灰灰库
下灰口与粉煤灰罐车接口结合不严,都会产生粉煤灰粉尘。
2、噪声与主要生产环节的关联
产生噪声较大的部位较多,主要在输煤、磨煤机、吸风机、送风机、空压机、发电机、变压器等区域。
燃煤在用皮带输送、筛分及破碎过程中会产生很大机械性噪声。
磨煤机在磨
制煤粉时钢球与燃煤、筒体碰磨也会产生机械性噪音。
风机区域由于风速变大、
风管、气管中介质的扩容、节流、排汽、漏汽等而产生气体动力噪声。
3、有毒有害化学物质与主要生产环节的关联
火电厂生产过程中,涉及的主要有毒有害化学物质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硫、
液氨、水处理用的次氯酸钠、盐酸、碱等化学品。
煤场存煤、燃煤在皮带输送过程、磨煤机在磨制煤粉中,会产生一氧化碳、
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
烟气脱硝用液氨储存站内设备设施泄露或渗漏,将会造成
液氨或氨气扩散。
水处理中用到次氯酸钠、盐酸、碱等化学品储存容器、气化蒸
发器泄露、化验人员操作不当、防护不到位、化学化验室排风设施不能正常投运
等也会化学品造成伤害。
4、高温与主要生产环节的关联
高温危害主要在蒸汽汽轮机房汽轮机区域、除氧器、加热器、导汽管和蒸汽
管道等部位。
蒸汽汽轮机的蒸汽温度高达500多摄氏度,虽然蒸汽汽轮机、蒸汽管道、除
氧器等都进行了保温处理,但其保温层表面温度仍然高于环境温度。
再就是蒸汽
汽轮机房相对封闭,汽轮机房空气流通相对差,致使汽轮机房内温度过高。
二、职业病有害因素的危害
1、粉尘的危害
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粉尘会较长时间漂浮于生产环境中,工人吸入粉尘后,主
要可引起包括尘肺病在内的多种职业性肺部疾病,如:尘肺病、矽肺病、呼吸系
统肿瘤、粉尘性炎症等。
尘肺病是工人在工作中长期吸入粉尘引起的以肺组织弥
漫性纤维化为主的全身疾病。
上呼吸道粘膜、皮肤等部位产生局部刺激作用可引
起呼吸系统肿瘤、粉尘性炎症等疾病。
2、噪声的危害
噪声除了引起听力下降和噪声性耳聋等听觉系统危害,还会对神经系统、心
血管系统、内分泌及免疫系统、消化系统、生殖机能及胚胎发育异常等非听觉系
统生产危害。
神经系统的危害主要是出现神经衰弱综合症,出现头痛、头晕、心悸、耳鸣
及睡眠障碍、全身乏力等。
有的还会出现记忆力衰退、情绪不稳定(如易发脾气、易动怒等);心血管系统的危害主要是植物神经调节功能发生变化,心率加快或
减慢,血压不稳持续性升高;内分泌及免疫系统的危害主要免疫功能降低,接触
噪声时间越长,变化越明显;消化系统的危害主要是出现胃肠功能紊乱、食欲不
振等;生殖机能及胚胎发育的危害主要表现在女职工月经周期异常、经期延长、
血量增多及痛经等月经不调现象。
3、有毒有害化学物质的危害
有毒有害化学物质主要损伤呼吸系统,引起眼及呼吸道刺激症状,造成人员
中毒甚至死亡。
危害主要表现如下:
一氧化碳的主要危害是造成人员中毒。
氨(NH3)的主要危害是损伤呼吸系统,对黏膜和皮肤有碱性刺激及腐蚀作用,造成组织溶解性坏死。
盐酸(HCl)
的主要危害是对皮肤、眼及呼吸道黏膜产生腐蚀和刺激作用,高浓度可引起严重
的灼伤。
氢氧化钠(NaOH)的主要危害是刺激眼和呼吸道,腐蚀鼻中隔,直接接
触可引起灼伤。
氯被吸收后,引起上呼吸道黏膜性肿胀、充血或刺激眼结膜。
4、高温的危害
高温下作业会造成人员体温调节产生障碍、水盐代谢失调、循环系统负荷增加、消化系统疾病增多、神经系统兴奋性降低、肾脏负担加重等危害,导致急性
热致疾病(如刺热、痹子、中暑)和慢性热致疾病(如慢性热衰竭、高血压、心
肌损害、消化系统疾病、皮肤疾病、热带性嗜睡、肾结石、缺水性热衰竭等)。
三、职业病有害因素的防控措施
加强职业健康监护,按规定对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人员进行上岗前、在岗期间、离岗时的职业病查体,上岗前有职业禁忌症的不得安排从事相关岗位,在岗期间
发现有与职业病危害相关异常或确诊职业病的,要立即调整工作岗位、及时诊断
治疗;离岗时发现异常或确诊职业病的,要坚持跟踪治疗。
另外,根据职业病危
害因素的不同,还需分别采取以下防护措施。
1、粉尘危害的防控措施
加强设备治理,采用先进的工程技术措施消除或降低粉尘危害。
优化工艺流程,淘汰易产生粉尘的落后设备,如远程操作、电脑控制、监控监视等措施避免
工人接触粉尘,采用风力运输、负压技术等效果减少粉尘外逸;及时消除设备设
施跑冒滴漏缺陷;补充、完善除尘设施,对在装除尘设施及时进行修护、保养,
确保除尘设施完好投运;采用湿式作业;对易产生粉尘设备加装防尘密封罩。
加强职业健康监护,做好个人防护和个人卫生。
督促员工正确佩戴防尘防护
口罩,及时更换污损的口罩。
2、噪声危害的防控措施
优先采用无噪声或低噪声设备,淘汰噪声大的设备;根据现场实际,尽可能
将噪声设备安装在远离作业人员的场所;根据工作场所、设备安装分布设计,将
噪声强度不同的设备分区域安装;在风道、排气管处设计安装阻性消声器、抗性
消声器,降低动力性噪声;在产生噪声设备的周边安装隔音罩、隔音室;如果车
间的噪声强度不能有效控制,则加强人员职业卫生防护教育,正确佩戴耳塞、耳
罩等防护用品。
3、有毒有害化学物质危害的防控措施
通过技术革新,尽可能用无毒或低毒化学品替代有毒或高毒化学品;在工作
场所设置通风设施(如:加药间、化验室加装通风设施)降低毒物浓度;优化工艺、建筑布局,尽可能将易生产毒物伤害的车间远离人员工作场所、操作间,远
程操作设备、阀门等;现场配置紧急洗眼、淋浴装置;配置中和用化学药品;严格职业卫生管理,配置防护用品,并督促作业人员正确佩戴。
4、高温危害的防控措施
合理设计工艺流程,人员值班、工作场所远离热源、远程操作控制;在汽轮机、高温管道等设备上敷设保温棉隔热;相对封闭的高温区域采用自然通风与局部机械通风相结合措施降温;运行集中控制室、值班室等人员工作场所,采取保空调措施,改善劳动生产环境;及时为作业人员供给饮料、淡盐水,补充水分和盐分;为工人提供耐热、导热系数小且透气性强的工作服、工作帽、防护眼镜、面罩、手套、鞋盖、护腿等防护用品,并督促工人正确穿戴。
参考文献:
李丹火力发电厂职业病危害及关键控制因素分析百科论坛电子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