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煤电厂职业病危害分析及控制措施
煤矿职业病危害整改措施

煤矿职业病危害整改措施一、背景介绍煤矿作为一种重要的能源资源,其开采过程中存在着一系列的职业病危害问题。
为了保障矿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煤矿职业病危害整改措施的制定和实施变得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煤矿职业病危害整改措施的相关内容。
二、煤矿职业病危害整改措施的目标1. 减少职业病发病率:通过采取一系列的预防措施,降低煤矿工人职业病的发病率,保障矿工的身体健康。
2. 提高工作环境:改善煤矿工作环境,减少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存在,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3. 完善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加强对职业病危害整改措施的监督和落实,确保措施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三、煤矿职业病危害整改措施的具体内容1. 职业病危害评估:对煤矿工作岗位进行职业病危害评估,确定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和程度。
2. 职业病防护设施建设:根据职业病危害评估结果,建设和完善相应的职业病防护设施,包括通风设备、防尘设备、防毒设备等,确保工作场所的空气质量和工作条件的安全性。
3. 健康监测和体检:建立健全的健康监测和体检制度,对煤矿工人进行定期的职业病体检,及时发现和治疗职业病病例。
4. 职业病危害因素控制: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减少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产生和扩散,如加强通风设备的维护和管理、使用防尘设备、合理选择工艺等。
5. 职业病防护培训:加强对煤矿工人的职业病防护培训,提高其对职业病危害的认识和防护意识,掌握正确的防护方法和操作技能。
6. 职业病事故应急预案:建立健全的职业病事故应急预案,明确职责分工和应急措施,提高应对突发职业病事故的能力和效率。
四、煤矿职业病危害整改措施的实施步骤1. 制定整改计划:根据职业病危害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整改计划,明确整改目标和措施。
2. 落实整改责任:明确整改责任人和责任部门,落实整改工作的具体责任和时间节点。
3. 实施整改措施:按照整改计划的要求,逐步实施相应的整改措施,包括设施建设、培训和宣传等。
4. 监督检查和评估:建立健全的监督检查机制,对整改措施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纠正。
浅析火电厂主要职业病有害因素、危害及防控措施

浅析火电厂主要职业病有害因素、危害及防控措施2.西南科技大学四川绵阳 621002摘要:火力发电厂在生产过程中,因部分产生粉尘、噪声、有毒有害化学物质等有害因素的设备暴露在敞开的空间中或半封闭空间中或运行过程中产生泄露,不可避免的产生可能职业病有害因素。
本文主要对火电厂生产过程中的职业病有害因素、危害及防控措施进行分析、总结。
关键字:职业病因素危害防控措施火力发电厂生产过程中存在的主要职业病有害因素有粉尘、噪声、有毒有害化学物质、高温四种。
产生职业病有害因素的主要生产环节有燃煤贮运、制粉燃烧、热能产生及应用、用水处理、脱硫脱硝、除灰除渣等。
一、职业病有害因素与主要生产环节的关联1、粉尘与主要生产环节的关联燃煤接卸设备、输煤皮带、燃煤筛分及破碎设备、贮煤场、磨煤制粉、除灰除渣等虽然大都在半封闭空间中,但由于设备缺陷、工艺设计、运行方式等方面存在不足,都会不可避免的产生粉尘危害。
燃煤接卸时,无论是火车运煤翻车机接卸、其它方式接卸,还是汽车来煤汽车自卸、人工接卸等,接卸过程中都会因为煤炭翻动、产生落差、煤炭较干、煤中细煤较多等因素产生较多煤粉粉尘;磨煤机在磨制煤粉时,磨煤机筒体、煤粉管道密封不严产生粉尘。
电除尘气力除灰时,压力发送罐管道破损、粉煤灰灰库下灰口与粉煤灰罐车接口结合不严,都会产生粉煤灰粉尘。
2、噪声与主要生产环节的关联产生噪声较大的部位较多,主要在输煤、磨煤机、吸风机、送风机、空压机、发电机、变压器等区域。
燃煤在用皮带输送、筛分及破碎过程中会产生很大机械性噪声。
磨煤机在磨制煤粉时钢球与燃煤、筒体碰磨也会产生机械性噪音。
风机区域由于风速变大、风管、气管中介质的扩容、节流、排汽、漏汽等而产生气体动力噪声。
3、有毒有害化学物质与主要生产环节的关联火电厂生产过程中,涉及的主要有毒有害化学物质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液氨、水处理用的次氯酸钠、盐酸、碱等化学品。
煤场存煤、燃煤在皮带输送过程、磨煤机在磨制煤粉中,会产生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
煤矿职业病危害整改措施

煤矿职业病危害整改措施一、背景介绍煤矿作为一种重要的能源资源,其开采过程中存在着一系列的职业病危害问题。
为了保障煤矿工人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必须采取一系列的整改措施来减少职业病危害。
二、职业病危害整改措施1. 加强职业健康管理(1) 建立健全职业病防治体系,制定职业病防治规划和措施。
(2) 加强职业病危害监测,定期对煤矿工作环境进行检测和评估。
(3) 建立职业病危害事故报告和处理制度,及时发现和处理职业病危害事故。
2. 加强煤矿通风系统建设(1) 完善煤矿通风系统,确保煤矿内空气流通畅通。
(2) 对井下通风设备进行定期维护和检修,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3) 加强通风系统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通风系统故障。
3. 强化煤尘控制(1) 采取湿法降尘、喷雾降尘等措施,减少煤尘产生。
(2) 加强煤尘监测,确保煤尘浓度在安全范围内。
(3) 加强煤尘清理工作,定期清理煤矿内的积尘。
4. 加强防尘设施建设(1) 安装有效的防尘设施,如喷淋装置、风幕墙等,减少煤尘扩散。
(2) 定期检查和维护防尘设施,确保其正常运行。
(3) 提供个人防护用品,如防尘口罩、防护服等,保护煤矿工人的身体健康。
5. 加强职业病防护宣教(1) 组织职业病防护培训,提高煤矿工人的职业病防护意识。
(2) 定期开展职业病防护知识宣传活动,提高煤矿工人的防护意识。
(3) 建立职业病防护宣传教育制度,确保宣传教育工作的持续开展。
6. 加强职业病危害监督检查(1) 建立健全职业病危害监督检查制度,加强对煤矿的监督检查。
(2) 对违反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的煤矿,依法进行处罚和整改。
(3) 加强对煤矿职业病危害整改情况的监督和评估。
三、效果评估1. 职业病发病率下降经过职业病危害整改措施的实施,煤矿工人的职业病发病率明显下降。
2. 工作环境改善加强通风系统建设和煤尘控制,改善了煤矿的工作环境,减少了煤尘和有害气体的浓度。
3. 工人健康状况改善职业病危害整改措施的实施,有效保护了煤矿工人的身体健康,降低了职业病的风险。
煤矿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防治措施

煤矿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防治措施
煤矿作业场所是职业病高发场所,常见的煤矿作业场所职业病包括煤工尘肺病、噪声聋、硅尘病等。
为了减少职业病的危害,煤矿作业场所应采取以下防治措施:
1. 煤矿作业场所应建立完善的职业病防治制度和管理体系,明确责任与义务,加强职业病防治的组织领导。
2. 煤矿应进行职业卫生风险评估,了解各种危害因素的程度和危害性,确定防治措施的重点和优先级。
3. 对煤矿作业场所进行合理的布局与设计,确保通风、排尘设施的有效运行,降低煤尘、硅尘的浓度和暴露水平。
4. 提供个人防护用品,如呼吸防护器、防噪耳塞等,确保作业人员戴用。
5. 针对可能存在的危害因素,采取工程控制和技术措施,如封闭式作业、喷雾降尘、扬尘抑制剂等,减少危险物质的释放和扩散。
6. 加强职业健康监护,对作业人员进行定期体检和职业病筛查,早期发现并进行干预治疗。
7. 提供职业健康知识培训,增强作业人员的职业病防治意识,掌握正确的作业技能和个人防护知识。
8. 加强职业健康监测,建立完善的职业病监测和统计制度,及时了解职业病的发生情况,为改进和完善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要有效预防和控制煤矿作业场所职业病,需要从制度建设、工程控制、个人防护等多个方面采取综合措施,全面提高煤矿作业场所的职业健康水平。
火力发电厂职业危害及防护对策

火力发电厂职业危害及防护对策摘要:我国燃煤火力发电厂针对职业病危害因素所采取的控制技术较以往有很大改善,但有些企业对防护设施管理的落实不到位,没有发挥其应有的防护效果,如某些火电厂尽管在控制职业病危害因素方面已使用比较先进的技术及设备,但未设专人进行定期的维护与保养,只是在出现故障时或对全厂仪器设备进行统一整顿时进行维修,致使部分防护设施较长时间没有正常运行。
关键词:火力发电厂、职业病危害、关键控制措施一、燃煤火力发电厂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燃煤火力发电厂生产工艺过程中产生大量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包括:生产性粉尘(包括煤尘、锅炉灰尘、石灰石粉尘、石膏粉尘、电焊烟尘等)、毒物(包括一氧化碳、一氧化氮、二氧化氮、二氧化硫、氨、硫酸、非甲烷总烃、氯气、臭氧、硫化氢、盐酸、氢氧化钠、次氯酸钠、锰及其化合物等)、物理因素(包括噪声、工频电场、高温等)。
尽管锅炉工艺分为循环流化床工艺和燃煤凝汽式工艺,但两种工艺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相同,都有粉尘、噪声、毒物、高温、工频超高压电场等。
循环流化床工艺由于风机多,锅炉为正压运行,产生的噪声、粉尘较大;而燃煤凝汽式工艺的风机少,锅炉为负压运行,产生的粉尘及噪声危害较少。
二、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产生环节及主要控制技术2.1 粉尘燃煤火力发电厂粉尘主要分布在输煤、锅炉、除灰和脱硫系统等。
此外,电焊作业时产生电焊烟尘;锅炉维修时存在矽尘、岩棉尘等。
为从源头控制尘肺病的发生,保护劳动者健康,各燃煤火电厂根据自身情况,均采取了相应的职业病防护措施。
输煤系统的粉尘治理,目前大多数燃煤火电厂在卸煤作业场所设置喷洒装置,在各转运站、皮带栈桥等处设置机械除尘,并设有水力清扫装置,落煤管设有缓冲设施,并在落煤口的煤槽出口处设挡煤帘(板),以防含尘气流外逸,但输煤系统的粉尘仍未得到有效控制。
通过对某火电厂调查发现,若仅对皮带接头和贮煤仓溜槽处进行密封,容易形成正压而使粉尘从缝隙处溢出,但在密封装置内设置无动力减压自动加湿设施并设连通导流管,可保持微负压状态,使作业场所空气中粉尘平均浓度下降58.7 mg/m3。
煤矿职业病危害整改措施

煤矿职业病危害整改措施一、背景介绍:煤矿作为一种重要的能源资源,为国家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然而,由于煤矿开采过程中存在一系列危害因素,职业病问题成为煤矿安全管理的重要课题。
为了保障煤矿工人的身体健康和安全,制定和实施煤矿职业病危害整改措施势在必行。
二、危害分析:1. 粉尘危害:煤矿开采过程中产生的煤尘、矸石尘等粉尘物质对工人的呼吸系统和肺部造成严重危害,易导致职业性肺病。
2. 化学物质危害:煤矿中存在的一些有害化学物质,如煤气、硫化氢等,对工人的呼吸系统、神经系统和消化系统造成危害。
3. 噪音危害:煤矿作业过程中产生的机械噪音、爆破噪音等会对工人的听觉系统造成伤害,严重时可导致职业性听力损失。
4. 体力劳动危害:煤矿工作环境恶劣,工作强度大,长期从事体力劳动易导致工人浮现劳动强度过大、疲劳等问题。
三、整改措施:为了减少煤矿职业病的发生,保护工人的身体健康,以下整改措施被提出:1. 粉尘控制措施:a. 安装粉尘采集装置,对煤矿开采过程中产生的粉尘进行有效采集和处理,防止粉尘扩散。
b. 加强通风设备的维护和管理,确保工作场所的通风良好,减少粉尘浓度。
c. 提供个人防护装备,如防尘口罩、防护眼镜等,保护工人的呼吸道和眼睛免受粉尘侵害。
2. 化学物质控制措施:a. 严格控制煤矿开采中产生的有害化学物质的排放,减少对工人的危害。
b. 加强化学品储存管理,确保化学品的安全使用和储存。
c. 提供工人必要的个人防护装备,如防毒面具、防护手套等,降低接触有害化学物质的风险。
3. 噪音控制措施:a. 对噪音源进行隔离、消声和降噪处理,减少噪音对工人的影响。
b. 采用降噪设备和个人防护装备,如耳塞、耳罩等,保护工人的听觉健康。
4. 体力劳动改善措施:a. 优化工作流程,减轻工人的体力劳动强度,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和歇息时间。
b. 提供必要的劳动保护设备,如护腰带、护膝垫等,减少对工人身体的伤害。
c. 加强对工人的职业健康教育,提高工人的职业卫生意识。
煤矿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防治措施

煤矿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防治措施煤矿作业场所是一种具有较高职业病风险的工作环境,工人在这里长期接触煤尘、噪音、高温等因素,容易患上煤炭工人职业病,如煤工尘肺、噪音性聋等。
为了保障煤矿工人的健康,必须采取一系列有效的职业病防治措施。
本文就煤矿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防治措施进行详细阐述。
1.控制煤尘污染煤尘是煤矿作业过程中最主要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之一、为了控制煤尘的污染,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采用湿法喷洒降尘剂,降低煤尘浓度;(2)提高采煤机、输送机等设备的密闭性能,避免煤尘外扬;(3)加强通风系统的改建,确保煤矿作业场所的通风良好;(4)使用矿工口罩等个人防护用品,保护工人的呼吸道不被煤尘侵害。
2.防止噪音污染(1)在源头上减少噪音的产生,选择低噪音设备;(2)采取隔声、降噪措施,如加装隔音罩、适当间隔设备等;(3)工作人员佩戴耳塞或耳罩等个人防护设备,降低噪音对耳朵的伤害。
3.控制高温、高湿环境(1)改善通风设备,提高空气流通;(2)设置通风降温设备,如风冷机、冷却塔等;(3)合理安排工作时间,避免高温时段作业;(4)提高工人的防暑水平,加强防暑设备配备,如饮用矿泉水、佩戴隔热服等。
4.健康监测和保健定期进行工人的职业病健康检查,并建立健康档案,及时发现和处理职业病问题。
此外,还需要进行职业病教育和宣传,提高工人对职业病防治的意识和水平。
对于已经患病的工人,应及时进行治疗,并关注其康复情况。
5.加强管理和监督完善煤矿作业场所的管理制度,明确责任分工和工作流程。
建立职业病防治监督机制,加强对煤矿作业场所的职业病防治工作的监督和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加强职业病防治的法律法规制定和宣传培训,推动职业病防治工作的落地实施。
总之,煤矿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防治需要采取多种措施,从源头控制煤尘、噪音等污染物的产生,改善工作环境,保护工人的健康。
此外,还需要进行健康监测和保健工作,加强管理和监督,保障职业病防治工作的有效实施。
煤矿职业病危害整改措施

煤矿职业病危害整改措施引言概述:煤矿职业病是煤矿工人长期接触煤尘、矿石粉尘等有害物质而引起的一系列健康问题。
为了保护煤矿工人的身体健康,煤矿企业应采取一系列的整改措施来降低职业病危害。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来详细阐述煤矿职业病危害整改措施。
正文内容:1. 环境控制1.1 煤矿通风系统的改进:改进煤矿通风系统,增加新风量,保证矿井内空气流通,减少煤尘浓度。
1.2 煤矿湿法除尘技术的应用:采用湿法除尘技术,将煤尘与水接触,降低煤尘浓度,减少煤矿工人吸入煤尘的风险。
2. 个人防护2.1 煤矿工人佩戴防护用品:煤矿工人应佩戴符合标准的防尘口罩、防护眼镜等个人防护用品,减少煤尘对呼吸系统和眼睛的侵害。
2.2 煤矿工人定期体检:煤矿企业应组织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和治疗职业病,保护煤矿工人的身体健康。
3. 安全培训3.1 煤矿工人职业病危害知识培训:煤矿企业应对煤矿工人进行职业病危害知识培训,提高工人的职业病防护意识。
3.2 煤矿工人安全操作培训:煤矿企业应对煤矿工人进行安全操作培训,教授正确的工作方式和操作方法,减少职业病危害的发生。
4. 管理设施改进4.1 煤矿粉尘管理设施的改进:改进煤矿粉尘管理设施,提高除尘效果,减少煤尘对工人的危害。
4.2 煤矿噪声管理设施的改进:改进煤矿噪声管理设施,降低噪声水平,保护工人的听力健康。
5. 监督检查5.1 煤矿职业病危害监测:建立职业病危害监测系统,对煤矿工人的工作环境进行监测,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5.2 煤矿职业病危害整改检查:进行定期的职业病危害整改检查,确保整改措施的有效实施。
总结:综上所述,为了降低煤矿职业病危害,煤矿企业应从环境控制、个人防护、安全培训、管理设施改进和监督检查等五个方面采取整改措施。
通过改进通风系统、应用湿法除尘技术、佩戴防护用品、定期体检、进行安全培训、改进管理设施以及建立监测和检查机制,可以有效降低煤矿职业病危害,保护煤矿工人的身体健康。
煤矿企业应加强管理,确保整改措施的有效实施,为煤矿工人创造安全健康的工作环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燃煤电厂职业病危害分析及控制措施
摘要:为了解燃煤电厂职业病,对员工身体健康造成的影响,本文主要通过
实例分析的方式,对燃煤电厂职业病进行介绍,并以分析结果为基础,制定针对
性的职业病危害控制方案,以期为职业病的有效方式提供参照,希望能够给燃煤
电厂的正常运营发展、员工健康的保障带来启发。
关键词:燃煤电厂;职业病;危害控制
引言:在火力发电行业稳定发展的背景下,燃煤电厂内的工作人员经常会与
三十多种职业病危害因素长期接触,人身安全受到了严重威胁。
现阶段,为保证
燃煤电厂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对燃煤电厂的职业病危害进行研究,并制定合适
的方案,对职业病危害进行合理管控,成为了推动燃煤电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点
之一。
故研究此项课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燃煤电厂职业病危害的调查分析
火力发电是我国电力资源的主要供应方式之一,2021年我国的火力发电量达
到了57449.9亿千瓦时,当期增长率为8.8%。
从上述数据中可以看出,当前我国
火力发电量仍呈持续增长的态势,但燃煤电厂工作人员在工作过程中,会长时间
与煤粉、噪声、盐酸、高温等因素直接接触,可能会逐渐形成煤工尘肺、职业性
噪声耳聋、职业性化学性皮肤灼伤、职业性中暑等职业病,这些职业病的存在,
将会给工作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现阶段,为了解职业病的控制关
键点,本文选取了三家不同区域、不同规模的燃煤电厂进行了调查分析。
(一)研究内容
本文选择的三家燃煤电厂的燃煤机组的装机容量分别为300MW级、600MW级、1000MW级,在调查研究过程中,对燃煤电厂的生产工艺、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
职业病防护设施设置情况、职业卫生管理情况等信息进行了调查。
然后通过综合
分析上述燃煤电厂作业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报告的方式,归纳了超标作业点的分
布规律,对超标原因、职业病防护设施设置情况进行分析,从而为职业病危害情况以及危害关键点控制措施的准确制定,提供有效参照[1]。
(二)职业卫生检测结果
对燃煤电厂的生产工艺与职业卫生现场调查资料进行分析,可以了解到,生产过程中会产生职业病的危害因素包括:煤尘、石灰石粉尘、矽尘、电焊烟尘等生产性粉尘;噪声、高温、紫外辐射等物理因素;氨、臭氧、硫酸、二氧化硫、盐酸等有毒物质。
对上述危害因素与人员接触方式与接触时间等指标分析,可以了解不同危害因素,对工作人员身体健康的影响情况。
具体来说,首先,粉尘超标现象是当前燃煤电厂运转过程中较为常见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超标的粉尘主要来自于输煤系统煤尘、炉机电系统与除灰渣系统的矽尘。
同时,结合燃煤电厂的实际工作状况,可以了解到,粉尘最为严重的作业区域为输煤皮带头部与尾部、干灰卸灰口、锅炉本体吹灰器平台等。
其次,燃煤电厂噪声问题也较为严重,并且现场产生噪声的设备主要包括:碎煤机、汽轮机、球磨机、空压机以及各类风机、泵等。
最后对燃煤电厂现场化学毒物进行分析后发现,超标的化学物质主要为氨,超标场所为化学水处理系统所在的氨与联氨加药间[2]。
(二)超标原因分析
1.粉尘
首先,输煤系统产生粉尘的主要原因包括:转运点落差较大、煤下落时镇压气流较大、皮带头部喷水设施工作状态不能满足煤炭降尘的需要、保洁工作不及时、推煤机驾驶室密闭性不够好、煤制样间未设置除尘设施等。
其次,炉机电系统产生粉尘的原因包括:锅炉、吹灰器等设备密闭性较差;吹灰器平台保洁工作不及时等。
最后,除灰渣系统产生粉尘的主要原因包括:卸灰口与运输车之间的密封性不好、灰库除尘器效果不佳、保洁工作不及时等。
2.噪声
受燃煤电厂本身工艺的限制,火力发电过程中需要的设备普遍体型较大,碎煤机、汽轮机、发电机、引风机、增压风机等设备在运转过程中产生的噪声控制
难度也比较大,同时,受上述设备普遍被布置在同一区域的影响,设备在运转过程中产生的噪声会相互叠加,这一情况的出现致使燃煤电厂产生了噪声超标的问题。
3.氨与联氨
对燃煤电厂氨超标情况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工作人员在添加药品的过程中,会直接与化学药品接触,并且接触的时间相对较长,这一情况的出现给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二、燃煤电厂职业病的控制方法
在对上述燃煤电厂生产工艺、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分析后,可以通过控制职业病危害因素对人们身体健康危害性程度、提升火力发电作业先进性、缩短工作人员与危害因素之间接触时间等问题,实现燃煤电厂工作人员身体健康的保障。
(一)粉尘
现阶段,为了切实降低燃煤电厂中粉尘的含量,燃煤电厂可以从输煤系统、炉机电系统、除灰渣系统这三个方面入手。
1.输煤系统
为了减少输煤系统产生的粉尘,第一,燃煤电厂在输煤过程中,应尽量减少煤炭的转运站,并且尽量降低煤炭转运点之间的落差,若无法有效降低落差,则可以通过安装溜槽或导向板的方式,减少煤灰扬尘的产生。
第二,燃煤电厂可以通过在各皮带机落料口、导料槽、碎煤机出口等部分安装自动喷水雾装置或者干雾抑尘装置,抑制粉尘的飘散。
第三,燃煤电厂可以通过应用水力定期开展地面灰尘清扫工作的方式,减少二次扬尘现象的出现概率。
2.炉机电系统
为了减少炉机电系统产生的粉尘,燃煤电厂应尽量提升锅炉与吹灰器的密封性,尽量降低粉尘的泄漏可能性。
同时,燃煤电厂可以通过在锅炉处安装负压洗尘装置并及时清扫地面积灰的方式,降低二次扬尘问题的出现概率。
3.除灰渣系统
为了降低除灰渣系统产生的粉尘量,燃煤电厂可以通过加强灰斗、灰库、输送管道等处密封性的方式,避免粉尘的扩散,同时,可以通过在灰库顶部排气口处安装除尘装置的方式,降低灰尘随气流逸散的可能性。
在运输灰尘的过程中,可以通过使用密封罐车并加强接口处密封性的方式,防止粉尘的外逸。
(二)噪声
噪声是燃煤电厂运转过程中较为突出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现阶段,为了切实降低这一因素对工作人员人身健康造成的不利影响,燃煤电厂方面可以以《工业企业职工听力保护规范(卫法监发[1999]620号)》为依据,制定并实施工作人员听力保障计划。
举例来说,某燃煤电厂为了切实保证职工的身体健康,通过对燃煤电厂工作区域噪声情况进行监听,定期开展工作人员听力情况测定、为工作人员配置护耳器并要求工作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合理佩戴护耳器等方式,在实现工作人员身体健康监控的同时,切实降低了噪声对工作人员身体健康造成的不利影响[3]。
(三)氨与联氨
为了切实降低氨与联氨对工作人员身体健康造成的威胁,燃煤电厂可以用机械自动加药的加药方式,代替人工加药的方式,切实减少工作人员与化学药品之间的接触,降低职业病的出现可能性。
同时,为了减少氨与联氨储存室、加药间的药品浓度,可以通过为上述区域安装通风设施,并且控制存储室、加药间每小时换气次数在15次以上的方式,实现燃煤电厂内药品浓度的有效控制。
结论:总而言之,我国煤炭资源储量相对丰富,在较长一段时间内,为了切实满足人们对电力资源的需要,火力发电都是我国电力供应的主要方式之一,但对燃煤电厂的实际环境进行调查分析后可以发现,火力发电不仅会在一定程度上加剧环境污染,还会给火电厂工作人员的人身健康造成一定的威胁。
现阶段,为有效保证火电厂员工的身体健康,对燃煤电厂常见职业病进行分析,并制定具有针对性的职业病控制方案,成为了一项极为必要的工作。
参考文献:
[1]张渤苓,王一然,王露露,等.燃煤发电职业危害暴露健康负担评价方法[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21,17(11):179-185.
[2]陈小红,许雪梅,梁龄元,等.燃煤电厂职工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分析[J].工
业卫生与职业病,2021,47(04):286-289.
[3]蒋猛,朱万坤.河南省某大型燃煤发电厂职业病危害及防护设施研究[J].
职业与健康,2019,35(22):3037-3041+3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