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力发电厂职业病危害及关键控制因素分析

合集下载

火力发电厂常见职业病危害的预防控制教程文件

火力发电厂常见职业病危害的预防控制教程文件

AED小于15µm的粒子可进入呼吸道 ,其中10~15µm的粒子主要沉积在上 呼吸道,因此把直径小于15µm的尘 粒称为可吸入性粉尘;
5µm以下的粒子可到达呼吸道深部和 肺泡区,称之为呼吸性粉尘。
人体对粉尘的防御和清除:人体对吸入的粉 尘有三道防线。
(1)鼻腔、喉、气管支气管树的阻留作用; (2)呼吸道上皮粘液纤毛系统的排出作用;
少数由于持续吸入高浓度、高游离二氧化硅含 量的粉尘,经1~2年即发病者,称为“速发型矽 肺” 。
还有些接尘者,虽接触较高浓度矽尘,但在脱 离粉尘作业时X线胸片未发现明显异常,或发 现异常但尚不能诊断为矽肺,在脱离接尘作业 若干年后被诊断为砂肺,称为“晚发型矽肺” 。
生产性粉尘的分类
(1)无机粉尘:无机粉尘包括矿物性粉尘如石英 、石棉、滑石、煤等;金属性粉尘如铅、锰 、铁、铍、锡、锌等及其化合物;人工无机 粉尘如金刚砂、水泥、玻璃纤维等。
但如果长期大量吸入粉尘,粘液纤毛系统的 功能和结构会遭到严重损害,其粉尘清除能 力极大降低,从而导致粉尘在呼吸道滞留。
(3)肺泡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
呼吸系统通过上述作用可使进入呼吸道 粉尘的绝大部分在24小时内被排出。
人体通过各种清除功能,可排出进入呼 吸道的97%~99%的粉尘,约1%~3%的尘 粒沉积在体内。
火力发电厂 常见职业病危害的预防与控制
省职业病与化学中毒预防控制中心 王** 主任医师
提纲
一、生产过程中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 二、职业病防治的公共卫生理论基础 三、主要几类常见职业病危害的预防与控制 1、生产性粉尘 2、生产性噪声 3、高温作业 4、工频电场
5、紫外辐射 6、几种常见的生产性毒物
作业场所空气中粉尘的化学成分和浓度 是直接决定其对人体危害性质和严重程 度的重要因素。

火力发电厂有关职业病的危害及防护

火力发电厂有关职业病的危害及防护

火力发电厂有关职业病的危害及防护火力发电厂是我国能源的重要支柱,我们社会经济生活所需电能的85%以上都是由火力发电厂生产。

然而,火力发电厂的生产过程历来以高污染和高职业病危害而引人注目,在以人为本的今天,火力发电厂建设和生产过程中的职业安全己成为杜会关注的重点。

本文作者在熟悉火力发电厂生产特性的基础上,对火力发电厂的职业病危害因素防护措施加以归纳,并对其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粉尘、噪声、有毒有害化学物质和高温的分布、危害程度、对作业人员健康影响等问题,依据我国现行职业卫生标准和职业卫生接触限值,阐述对这四类职业病危害因素的防护措施。

1火电厂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分布及其危害程度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营组织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化学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在火力发电厂的运营和维护过程中,广泛分布并易对劳动者产生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主要包括粉尘、噪声、有毒有害化学物质和高温四种。

1.1粉尘粉尘主要是输煤系统在煤的储存、输送、破碎和煤斗装煤过程中出现,如在碎煤机室、输煤皮带层及各运转点,其影响程度与工艺设计、输煤设备及通风除尘设施等的条件有关。

磨煤、制粉系统泄漏以及检修过程中也会产生粉尘,电除尘出灰口及储灰罐出灰口都会产生粉尘。

对人体健康的主要危害:生产性粉尘进入人体后主要可引起职业性呼吸系统疾病,长期接触高浓度粉尘可引起肺组织纤维化为主的全身性疾病尘肺病,如:尘肺、呼吸系统肿瘤、粉尘性炎症等;对上呼吸道粘膜、皮肤等部位产生局部刺激作用可引起相应疾病。

1.2噪声噪声主要来源于各设备在运转过程中由于振动、碰撞而产生的机械声和由风管、气管中介质的扩容、节流、排汽、漏汽而产生的气体动力噪声以及磁场交变运动产生的电磁性噪声。

火力发电厂的主要噪声产生设备有吸风机、送风机、汽轮机、发电机、磨煤机、空压机、给水泵等。

噪声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包括以下四个部分:(l)听觉系统:长期接触强噪声后主要引起听力下降.听力损伤的发展过程首先是生理性反应,后出现病理改变直至耳聋。

浅析火电厂主要职业病有害因素、危害及防控措施

浅析火电厂主要职业病有害因素、危害及防控措施

浅析火电厂主要职业病有害因素、危害及防控措施2.西南科技大学四川绵阳 621002摘要:火力发电厂在生产过程中,因部分产生粉尘、噪声、有毒有害化学物质等有害因素的设备暴露在敞开的空间中或半封闭空间中或运行过程中产生泄露,不可避免的产生可能职业病有害因素。

本文主要对火电厂生产过程中的职业病有害因素、危害及防控措施进行分析、总结。

关键字:职业病因素危害防控措施火力发电厂生产过程中存在的主要职业病有害因素有粉尘、噪声、有毒有害化学物质、高温四种。

产生职业病有害因素的主要生产环节有燃煤贮运、制粉燃烧、热能产生及应用、用水处理、脱硫脱硝、除灰除渣等。

一、职业病有害因素与主要生产环节的关联1、粉尘与主要生产环节的关联燃煤接卸设备、输煤皮带、燃煤筛分及破碎设备、贮煤场、磨煤制粉、除灰除渣等虽然大都在半封闭空间中,但由于设备缺陷、工艺设计、运行方式等方面存在不足,都会不可避免的产生粉尘危害。

燃煤接卸时,无论是火车运煤翻车机接卸、其它方式接卸,还是汽车来煤汽车自卸、人工接卸等,接卸过程中都会因为煤炭翻动、产生落差、煤炭较干、煤中细煤较多等因素产生较多煤粉粉尘;磨煤机在磨制煤粉时,磨煤机筒体、煤粉管道密封不严产生粉尘。

电除尘气力除灰时,压力发送罐管道破损、粉煤灰灰库下灰口与粉煤灰罐车接口结合不严,都会产生粉煤灰粉尘。

2、噪声与主要生产环节的关联产生噪声较大的部位较多,主要在输煤、磨煤机、吸风机、送风机、空压机、发电机、变压器等区域。

燃煤在用皮带输送、筛分及破碎过程中会产生很大机械性噪声。

磨煤机在磨制煤粉时钢球与燃煤、筒体碰磨也会产生机械性噪音。

风机区域由于风速变大、风管、气管中介质的扩容、节流、排汽、漏汽等而产生气体动力噪声。

3、有毒有害化学物质与主要生产环节的关联火电厂生产过程中,涉及的主要有毒有害化学物质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液氨、水处理用的次氯酸钠、盐酸、碱等化学品。

煤场存煤、燃煤在皮带输送过程、磨煤机在磨制煤粉中,会产生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

火力发电厂职业病危害及防护措施

火力发电厂职业病危害及防护措施

火力发电厂职业病危害及防护措施火力发电厂职业危害及防护对策火力发电厂是集众多专业、交叉作业、相互关联、系统管理的生产性企业,随着社会对电力需求的不断增长,我国的电力工业已进入了大电网、大机组、高参数、高自动化时期,火电厂的建设及生产过程已成为社会关注的重点。

而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OSHMS),是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在国际上兴起的先进的安全生产管理模式,是基于“以人为本”的理念和“预防为主、持续改进”的现代企业管理思想,已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接受。

其核心内容是通过识别、控制生产系统中导致事故和职业危害的根源——“危险源”,预防为主,立足改进,控制事故和职业病危害,使企业的全面管理职能实现有机结合,建立一个动态控制、自我调整、自我完善的自律性管理系统。

在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运行中不仅要关注安全生产的各个环节,还应关注职业病的危害及防护工作。

本文重点是针对火力发电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客观存在,开展职业病防护的必要性以及职业病危害评价工作的重要性做表浅的论述,并根据目前国内火力发电企业作业场所比较普遍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粗略地作了一点初步调查,提出几点建议,仅供参考。

希望通过抛砖引玉,请行业专家针对该类企业的职业病防护工作提出更好的建议。

一开展火力发电企业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的目的、依据、范围、内容和作用职业病危害评价的目的:企业要想有效地预防、控制以至消除职业病危害因素,应该通过建设项目的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防护的调查、评价(动态性评价),充分识别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危害性质、程度、作用条件、作用方式、防护水平等,采取有效措施,防止职业病及相关职业病的发生。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规定和卫生部《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规范》的要求,在熟悉企业生产特性的基础上,针对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性质、分布、危害程度、对作业人员健康影响、职业病防护措施、应急救援措施等生产过程及生产建设项目开展卫生学、卫生防护设施、个人防护用品配备及使用、职业卫生档案建立和管理情况的现场调查及职业病危害因素现场监测,进行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和控制效果评价,提出存在的问题和整改建议,以保证建设项目的职业病防护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保证建设项目建成后在职业卫生方面符合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保护劳动者健康及其相关权益,并为卫生部门竣工验收和企业加强职业卫生工作提供参考和依据。

火力发电厂职业危害及防护对策

火力发电厂职业危害及防护对策

火力发电厂职业危害及防护对策摘要:我国燃煤火力发电厂针对职业病危害因素所采取的控制技术较以往有很大改善,但有些企业对防护设施管理的落实不到位,没有发挥其应有的防护效果,如某些火电厂尽管在控制职业病危害因素方面已使用比较先进的技术及设备,但未设专人进行定期的维护与保养,只是在出现故障时或对全厂仪器设备进行统一整顿时进行维修,致使部分防护设施较长时间没有正常运行。

关键词:火力发电厂、职业病危害、关键控制措施一、燃煤火力发电厂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燃煤火力发电厂生产工艺过程中产生大量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包括:生产性粉尘(包括煤尘、锅炉灰尘、石灰石粉尘、石膏粉尘、电焊烟尘等)、毒物(包括一氧化碳、一氧化氮、二氧化氮、二氧化硫、氨、硫酸、非甲烷总烃、氯气、臭氧、硫化氢、盐酸、氢氧化钠、次氯酸钠、锰及其化合物等)、物理因素(包括噪声、工频电场、高温等)。

尽管锅炉工艺分为循环流化床工艺和燃煤凝汽式工艺,但两种工艺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相同,都有粉尘、噪声、毒物、高温、工频超高压电场等。

循环流化床工艺由于风机多,锅炉为正压运行,产生的噪声、粉尘较大;而燃煤凝汽式工艺的风机少,锅炉为负压运行,产生的粉尘及噪声危害较少。

二、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产生环节及主要控制技术2.1 粉尘燃煤火力发电厂粉尘主要分布在输煤、锅炉、除灰和脱硫系统等。

此外,电焊作业时产生电焊烟尘;锅炉维修时存在矽尘、岩棉尘等。

为从源头控制尘肺病的发生,保护劳动者健康,各燃煤火电厂根据自身情况,均采取了相应的职业病防护措施。

输煤系统的粉尘治理,目前大多数燃煤火电厂在卸煤作业场所设置喷洒装置,在各转运站、皮带栈桥等处设置机械除尘,并设有水力清扫装置,落煤管设有缓冲设施,并在落煤口的煤槽出口处设挡煤帘(板),以防含尘气流外逸,但输煤系统的粉尘仍未得到有效控制。

通过对某火电厂调查发现,若仅对皮带接头和贮煤仓溜槽处进行密封,容易形成正压而使粉尘从缝隙处溢出,但在密封装置内设置无动力减压自动加湿设施并设连通导流管,可保持微负压状态,使作业场所空气中粉尘平均浓度下降58.7 mg/m3。

火力发电厂常见职业病危害的预防控制

火力发电厂常见职业病危害的预防控制
(3)肺泡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
呼吸系统通过上述作用可使进入呼吸道 粉尘的绝大部分在24小时内被排出。
人体通过各种清除功能,可排出进入呼 吸道的97%~99%的粉尘,约1%~3%的 尘粒沉积在体内。
如果长期吸入粉尘可削弱上述各项清除 功能,导致粉尘过量沉积,酿成肺组织 病变,引起疾病。
(3)密闭抽风除尘:对不能采取湿式作业 的场所,应采用密闭抽风除尘方法。如 采用密闭尘源和局部抽风相结合,防止 粉尘外逸。抽出的含尘空气在经除尘装 置(如静电除尘)处理后排入大气。
多管式除尘器
喷淋水管
喷水除尘控制箱
3.卫生保健措施
(1)职业健康监护
(2)个人防护和个人卫生
在作业现场防、降尘措施难以使粉尘 浓度降至国家卫生标准所要求的水平 时,可佩戴防尘护具作为辅助防护措 施。在粉尘浓度低的环境可佩戴防尘 口罩。注意个人卫生,杜绝将被粉尘 污染的工作服带回家。
矽尘、噪声、高温、一氧化碳、二氧 化氮、二氧化硫。
(三)电气系统
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噪声、高 温、氟化物、工频电场。
(四)除灰渣系统
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矽尘、煤 灰尘、煤渣尘、石子煤尘、噪声。
(五)脱硫系统
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石灰石粉 尘、噪声。
(六)水处理系统
如含游离二氧化硅粉尘致纤维化,游离 二氧化硅含量在70%以上的粉尘短期暴 露后即可发病,病理上,多以胶原性结 节为主的纤维病灶,而含游离二氧化硅 在10%以下时,病变发展较慢,病理以 肺间质纤维化为主。
某些金属(如铅及其化合物)粉尘通过 肺组织吸收,进入血循环,引起中毒 。另一些金属(如铍、铝等)粉尘可导 致过敏性哮喘或肺炎。
2.并发症 矽肺常见并发症有肺结核、 肺及支气管感染、自发性气胸、肺心病 等。

火力发电厂职业病危害及关键控制因素分析

火力发电厂职业病危害及关键控制因素分析

火力发电厂职业病危害及关键控制因素分析摘要:发电行业主要包括火力发电、水力发电、太阳能发电、风力发电、核能发电、氢能发电等。

目前,我国的主要电力来源来自于火力发电,发电量约占总量的81%。

这种格局在今后还将长期存在。

目前,大部分行业人员只是从发电厂的工艺系统层面(如输煤系统、锅炉系统、除灰除渣系统)分析发电厂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控制措施,但是各职业病危害因素在不同岗位的危害程度存在差异,通常难以准确抓住危害严重的关键岗位进行防控。

本文拟通过对火力发电厂的工艺分析,详述职业病危害因素在各工艺流程中的分布,并且通过对三家火力发电厂的检测数据分析,确定火力发电厂的职业病危害关键控制因素,以期为各级监管部门和火力发电企业实施职业病防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火力发电厂;职业病危害;关键控制因素1对象与方法1.1对象选择中国南方三家火力发电厂进行调查和检测,分别为2×600MW燃煤机组、2×660MW燃煤机组和2×1000MW燃煤机组。

三个电厂均为国产机组,且在生产工艺、主要生产设备、使用的原辅料及副产品、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等方面相似。

1.2方法对火力发电厂的生产工艺流程、职业卫生防护设施等情况进行职业卫生调查。

根据《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GBZ159-2004)和相关检测标准的要求,对作业场所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检测,依据《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GBZ2.1-2007)和《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2部分:物理因素》(GBZ2.2-2007)进行评价,根据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接触人数、接触时间、接触浓度或强度,以及危害特性,确定该行业职业病危害程度及关键控制因素。

2检测结果此次项目评价主要针对该厂超临界燃煤发电机组包含的生产设施、装置、设备及与其配套建设的公用与辅助工程。

有关配套工程包括:空预器和密封、联合引风机及烟道改造、氨罐区(2×50t储罐)。

火力发电行业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

火力发电行业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

火力发电行业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
——原料:燃煤、燃油、燃气、生物燃料
1 燃煤为原料:
装卸:手工、翻车机、堆料取料机、梨煤器
运输:汽车、火车、胶带机
储存:煤场、煤棚、煤仓
加工:破碎、制粉
分析检验:采样、制样
其他:计量、维护、动力
杂质:硫、氮、砷
特点:用量大、固体粉末
主要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煤尘、噪声
2 辅料
化水处理:盐酸、氢氧化钠;氨、联氨、磷酸盐;酸、消毒剂、絮凝剂;
污水处理:酸碱中和剂、消毒剂
点火:柴油,蓄电池
电器绝缘:六氟化硫(四氟化硫、十氟化硫)
脱硫:石灰石;脱硝:液氨
抢维修:
其他:抗燃油、润滑油
形态:液体、固体、气体
储存:罐、瓶、桶等
运输:罐车、汽车
主要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氨气、烟气、噪声、酸碱化合物、硫化物、高温与辐射热、炉灰。

3 生产过程
化学:
燃烧、氧化: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焊接:氧化
物理:高温、动力、焊接
生产方式:机械、巡检,煤粉喷吹;自动加药、手工加药设备:高温、噪声设备
主要的职业病危害因素:CO、氮氧化物、高温、噪声、硫化物
4 产品:电能——电磁效应
副产品:蒸汽——高温
废品:渣、粉煤灰
废水:污水处理
主要的职业病危害因素:高温、粉尘、硫及其化合物、砷及其化合物、辐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火力发电厂职业病危害及关键控制因素分析
发表时间:2018-01-09T14:01:19.773Z 来源:《防护工程》2017年第23期作者:乔卫锋
[导读] 发电行业主要包括火力发电、水力发电、太阳能发电、风力发电、核能发电、氢能发电等。

陕西北元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陕西省 719319
摘要:发电行业主要包括火力发电、水力发电、太阳能发电、风力发电、核能发电、氢能发电等。

目前,我国的主要电力来源来自于火力发电,发电量约占总量的81%。

这种格局在今后还将长期存在。

目前,大部分行业人员只是从发电厂的工艺系统层面(如输煤系统、锅炉系统、除灰除渣系统)分析发电厂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控制措施,但是各职业病危害因素在不同岗位的危害程度存在差异,通常难以准确抓住危害严重的关键岗位进行防控。

本文拟通过对火力发电厂的工艺分析,详述职业病危害因素在各工艺流程中的分布,并且通过对三家火力发电厂的检测数据分析,确定火力发电厂的职业病危害关键控制因素,以期为各级监管部门和火力发电企业实施职业病防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火力发电厂;职业病危害;关键控制因素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选择中国南方三家火力发电厂进行调查和检测,分别为2×600MW燃煤机组、2×660MW燃煤机组和2×1000MW燃煤机组。

三个电厂均为国产机组,且在生产工艺、主要生产设备、使用的原辅料及副产品、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等方面相似。

1.2方法
对火力发电厂的生产工艺流程、职业卫生防护设施等情况进行职业卫生调查。

根据《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GBZ159-2004)和相关检测标准的要求,对作业场所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检测,依据《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GBZ2.1-2007)和《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2部分:物理因素》(GBZ2.2-2007)进行评价,根据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接触人数、接触时间、接触浓度或强度,以及危害特性,确定该行业职业病危害程度及关键控制因素。

2检测结果
此次项目评价主要针对该厂超临界燃煤发电机组包含的生产设施、装置、设备及与其配套建设的公用与辅助工程。

有关配套工程包括:空预器和密封、联合引风机及烟道改造、氨罐区(2×50t储罐)。

该厂采用了国内某锅炉厂设计制造的HG-1970/25.4-YM1型超临界压力变压直流、前后墙对冲燃烧、一次中间再热、平衡通风、固态排渣煤粉炉,配套采用两台双室四电场高效静电除尘器,脱硫系统采用单炉单塔石灰石-石膏湿法工艺。

涉及的主要职业危害因素是:粉尘、二氧化硫、硫化氢、一氧化碳、氨、氮氧化物、盐酸、硫酸、二氧化氯、液碱、工频电场、噪声、高温等。

经检测评价发现,该厂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存在于脱硫系统、脱硝系统、灰库、化学水处理和输煤系统等环节。

脱硫系统的湿磨机房由于铲车铲运碎石易产生扬尘,湿磨机易逸出粉尘,湿磨机、铲车等设备运转易产生噪声。

该系统的循环泵和吸收塔、氧化风机房、空压机房、除尘器等部位,由于烟气泄漏或逸散及其他装置的影响,易产生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氮氧化物、二氧化硫、硫化氢等化学污染。

脱硝系统的氨区易产生氨,本次检测中,对氨站的3个岗位工种所接触的工作场所空气中氨浓度进行检测,共获得有效数据27个,检测结果表明,所检测的岗位工种短时间接触氨浓度(STEL)均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检测点氨浓度检测合格率为100%。

灰库易产生矽尘,化学水处理系统易产生盐酸、硫酸、氢氧化钠、二氧化氯。

输煤系统的主要职业危害因素为煤尘,对9个岗位工种所接触的工作场所空气中煤尘浓度进行检测,其中5个点检测合格。

噪声危害存在于每一个生产环节中。

本次的噪声检测点共检测35个点,其中27个噪声检测岗位的作业场所噪声强度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要求。

测定点噪声强度检测合格率为77.1%。

此外,本次检测还设置了9个高温检测点,其中7个高温检测点的作业场所高温WBGT指数(又称湿球黑球温度,用来评价在整个工作周期中人体所受的热强度,主要用于高温作业分级)限值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要求,合格率为77.8%。

检测结果表明,该厂的关键控制点为煤制样、翻车机系统、清车底作业、入炉煤取样间、灰库卸料口、除尘器、锅炉各作业层。

危害严重的作业工种为煤制样工、翻车机巡视工、清车底工、灰库操作工、碎石和石膏铲车司机、发电系统巡视工、脱硫岛巡视工,应在上述工作环节增加职业病危害防护投入。

为减少扬尘产生,可以采取适当加湿样煤、原煤;翻车过程中尽量要求巡视人员远离翻车机,并严格要求巡视人员正确佩戴防尘口罩;为清扫人员配备了吸尘器,要求企业定时、定员清扫除尘器周边作业场所地面,对能够清扫的装置进行表面降尘等。

3防护设施分析
经检测评价发现,该厂的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设置较为齐全,采取的各种职业病防护措施有效,现向读者介绍如下。

在防尘设施设置上,煤仓间皮带头部落煤管导料槽设置了1台容量为100%的脉冲布袋除尘器和2台容量为100%的防爆离心排风机,脉冲布袋除尘器及排风机均置于煤仓间皮带层屋顶除尘器小室内,用于煤仓间的通风除尘。

煤场采用旋转喷淋装置进行抑尘,用于抑制煤尘的飞扬及防止煤自燃;输煤系统中落煤管落差大的地方均设置缓冲锁气器。

锅炉房及煤仓间设置一套车载式真空吸尘装置,以便清扫锅炉房各层平台及煤仓间皮带层和头部转运站的粉尘。

转运站、碎煤机室各层、煤仓间皮带机层及输煤栈桥采用真空清扫。

脱硫系统的石灰石粉料仓间设置有防尘系统,包括局部通风除尘系统和布袋除尘器,含尘空气被净化后排放,除下的粉尘落入灰库脱硫系统中石灰石粉仓、石灰石粉输送管、循环泵等设备实施密封管理和监控,石灰石粉外泄较少。

锅炉除渣采用刮板捞渣机至渣仓方式的除渣系统。

以每台锅炉为1个除渣单元。

炉底渣经刮板捞渣机冷却裂化后,连续输送至炉架外侧的渣仓贮存,定期装车外运至渣场堆放。

刮板捞渣机为密闭结构,炉渣不向外泄漏。

在防毒设施设置上,该厂的酸罐顶部设置有酸雾吸收器,以使酸雾经酸雾吸收器洗涤吸收,不直接向大气挥发。

低位酸碱池内壁贴有防腐材料,酸罐内衬胶,以便防漏。

其他所有与药品接触的设备、管道、阀门均有防腐措施。

加药系统各部分的压力等级均是匹配的,以防止药品与人体接触。

加氨系统采用自动配药控制方式。

外购的氨水(浓度>20%)用密闭容器贮存,置于阴凉处。

储存间及加药间设置机械排风装置。

氨贮存箱、计量箱的排气设置氨气吸收装置。

液氨站储存及供应系统周边设有氨气检测器,当检测器测得大气中氨浓度超过标准时会立刻报警,并启动喷淋联锁。

选用低噪声设备并安装消声器消声降低噪声危害。

在SCR区和引风机装置采取计算机集中监视方式,液氨储存与氨气制备区采用PLC(一种新型的数据采集方式,常见于化工系统装置,供其他控制单元、人机接口、数据长期存储器共享)采
集数据,减少作业人员接触机会。

对用于职业病防治的防护设施,用人单位定期进行经常性的维护、检修,定期检测其性能和效果,确保其处于正常状态,没有擅自拆除或者停止使用情况。

该厂生产设施、防护设施的检查与维修由公司运营部专职维修人员负责。

本项目试运行期间防护设施运行正常,未发生损坏现象。

4结论
加强现场作业人员及管理人员对应急救援知识的培训,确保应急设施、设备、药品的有效性及所有作业人员均掌握应急设施、设备和药品的使用方法,定期进行防液氨泄漏事故的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参考文献:
[1]邹强.浅谈燃煤火力发电厂职业健康管理工作[J].民营科技,2016,(01):17.
[2]王欢,王雨潇,张巧耘,张锋,王建锋,赵亮亮.大小功率燃煤机组职业病危害特点的比较与分析[J].中国工业医学杂志,2016,29(01):62-64.
[3]平庆玲,侯广庆.某火力发电厂脱硫改造工程职业病危害预评价[J].职业与健康,2016,32(13):1740-1743.
[4]刘润雨.某煤制天然气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及防控对策[D].山东大学,201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