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三大改造[27]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5课三大改造

教材分析

三大改造主要是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这一课讲述了三大改造的基本过程。在教学中,重点应放在对农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上。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最先开始的,它是基础,推动了对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955年夏季起,到1956年底,我国加快了三大改造的步伐,在较短的时间里,实现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深刻变革,社会主义改造取得决定性胜利。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这两种社会主义公有制形式,已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绝对优势。伴随着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建立,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制度也逐步健全起来。我国由新民主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学情分析

关于什么是社会主义,什么是资本主义,对于八年级的学生来讲,是不容易讲清楚的。教师需要用通俗的语言,把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解释给学生。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了解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实质和形式,完成时间和历史意义;明确三大改造的必要性;三大改造的实质、意义和缺点等基本史实;让学生初步学会在具体的时空条件下对历史事物进行观察,提高理解历史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设置相关情景引导学生理解三大改造的必要性及其意义;通过搜集和展示有关三大改造的资料,作为课堂教学内容的补充;实施探究式学习,掌握合作、交流学习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改造的探索和创造精神;了解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使我国实现了从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初步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引导学生认识在过渡时期,我党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激发学生树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的志向和信心。

教学重难点

重点:三大改造的形式,农业、手工业走合作化道路,建立生产合作社,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是实行赎买政策,全行业公私合营。

难点:三大改造的实质,是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深刻变革。

教法学法

教法:

1.通过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了解在当时历史条件下,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的必要性;同时通过对比,说明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特殊性。

2.利用实例说明公私合营的定义以及操作方法,教师进行适当地分析、讲解。

学法:

课前自主搜集资料;自主阅读,勾画重点;小组合作。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国现在的社会性质是什么?(生答)

好!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我们的党是如何领导中国人民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

先让我们来听一首由著名歌唱家殷秀梅演唱的歌曲《社会主义好》。

社会主义好社会主义好

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地位高

反动派被打倒

帝国主义夹着尾巴逃跑了

全国人民大团结

掀起了社会主义建设高潮建设高潮

——歌曲《社会主义好》

师:这是深情的演唱!这是发自人民的心声!这是历史上最伟大的变革!这是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变为现实!今天就让我们穿越历史的时空,来看一看老一辈革命家是如何领导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的!

(板书课题:第5课三大改造)

一、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自主阅读及提示:

方法提示:

1.默读课文,快速浏览。

2.勾画重点词,关键句。

内容提示:

1.三大改造的原因是什么?

2.三大改造的形式是怎样的?

3.三大改造的实质是什么?

4.三大改造有何意义?

(一)农业—农业合作社(板书: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1.组织学生自主阅读教材第一目“农业、手工业合作化”

2.回顾前文,讲授背景——课件(老师问,学生答)

从1950年到1952年,新中国进行并完成了土地改革,土地改革使土地所有制形式发生了变化,由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变为农民土地私有制,消灭了剥削阶级,使原来的剥削者也变成了自食其力的劳动者,但私有制的性质还是没有改变,只不过变成了农民土地私有制。

今天的课就让王老汉来当我们“三大改造”的线吧!

3.创造情景,设置线索

师读:下面我们就从王老汉的经历说起,话说王家庄有个王老汉,王老汉在旧社会没有自己的土地,靠租种地主赵扒皮的土地和借高利贷生活,大儿子在上海水泥厂打工,小儿子在村上李老板的陶瓷厂打工,日子过得非常艰难;新中国建立后,王老汉在1952年春天的土改中分到了土地,本以为这下能过上好日子了,但是他很快发现单靠自己干、手里的农具根本不够用,自己还没有耕牛,也没钱买种子;后来好容易东拼西凑种了点庄稼,却没有水渠灌溉,长势一直不好;更没想到的是,秋天一场蝗灾竟然让他颗粒无收!欲哭无泪的老汉为了活命,在

冬天只得把地卖了,又靠借高利贷和租富农的土地艰难度日。

师问:反映了什么问题?如何解决?(学生同桌小组讨论)

生:(单干,农具少,耕牛少,资金少,农业设施少,无法抗拒自然灾害。合作)

师:我们刚才看到的是王家庄的个案,那么我们现在再来看看当时全国这个面的情况又是怎样的呢?

4.从点看面,改造背景

已知当时3亿农民,要分7亿亩土地和297万头耕畜,求人均可分得耕地多少亩?多少人可分得一头耕畜?(学生算)

这样的现状能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吗?你能想象在不成片的几亩多地上使用拖拉机的情景吗?

师:我们再来看这样一则史料:1952年土改结束后,在对山西省49个村的农民调查中发现,农民刚获得的718公顷土地被出卖;山西2486个农户中,有20户放高利贷,月利率最高达10%,1953年湖南、湖北、江西农村调查发现,靠租种他人土地生活的贫农占农村总户数18.69%。(学生同桌探究反映出的现象)学生探究结论:从这可以看出,王老汉的遭遇不是个案,是个普遍性的问题!

5.改造原因(师问生答)

师:现在你知道为什么要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吗?(生答)

国家层面:(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小农生产方式,制约了农业的发展,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农民层面:(一家一户分散经营需要农民进行互助合作)

(板书:原因:分散的个体农业不利于经济的发展)

师讲:1953年,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主要是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形式)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道路(目的)。

(板书:形式:农业合作化)

6.改造过程,全国推广

师讲:全国各省的农民积极踊跃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共分三个步骤:

阶段一、农业互助组(私有制)

一般由几户至或十几户组成,共同劳动、分散经营。土地、耕畜、农具等生产资料和收获的农产品,仍归私人所有,但由于换工互助,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阶段二、初级农业合作社(半公有制)

在互助组的基础上的集体经济组织。特点是土地入股,耕畜、农具作价入社,由社统一经营,社员集体劳动,劳动产品统一进行分配。

阶段三、高级农业合作社(社会主义公有制)

主要生产资料集体所有制(社会主义公有制),基本单位是生产队。把劳动力,土地,耕畜,农具固定给生产队使用。

7.史料为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