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三大改造

中国历史八年级下第二单元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第5课三大改造(共1课时)

第一教案-----------------------------------教材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农村土地改革后的情况和在农村走集体化道路的必要性。

2、掌握对农业和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和意义。

3、掌握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的方式、方法并分析其原因。

4、通过本课的学习,特别是对国家引导农民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必要性的分析,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通过引导学生对国家引导小手工业者走集体化道路的分析,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通过引导学生对比三大改造前后的不同变化,培养学生的比较能力。

过程与方法

1、按照“知、疑、学、解、创”教学模式,让学生走进历史,通过整合走出历史,达到学习历史的目的。

2、引导学生收集有关三大改造的资料,作为课堂教学内容的补充。

3、实施探究式学习,掌握合作、交流学习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要让学生在思想上知道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使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改变,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同时认识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2、了解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使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初步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引导学生认识在过渡时期,我党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

[重点难点]

1、重点

三大改造的形式,农业、手工业走合作化道路,建立生产合作社,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是实行公私合营和全行业公私合营。

重点突破:通过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了解在当时历史条件下,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的必要;同时通过对比,说明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特殊性。

2、难点

三大改造的实质,是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深刻社会变革,因为它涉及到政治经济学,学生不好理解,因此把它作为难点。

难点突破:利用实例说明公私合营的定义以及操作方法,教师进行适当的分析、讲解。

[教法学法]

讲解分析法;比较法;例证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及相关图片资料。

[案例一]

教学过程

同学们,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偏重于基础

工业建设,特别是工业和交通运输。图片

中邮票的图案即反映出这一特点。左边邮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三大改造是新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重大转折,内容政策性强,学生理解起来难度较大,所以要尽量让学生挖掘教材,找出问题,并结合影音材料和图片,提供直观的历史材料,帮助学生的学习和理解。 -------------------------------------------------------------------

[案例二]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复习提问:

1、“一五”计划完成时,我国工农业生产之间有什么差别?------(工业发展迅速,农业发展相对缓慢。)

2、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差别?------(工业的发展起点高,一开始就能采用先进的科技和设备,所以速度快;而农业还保留着各家“自扫门前雪”的小农生产方式,所以发展缓慢。)

承上启下,教师讲授:农业生产可以为工业生产提供原料和生活物质保障,如何改造落后的小农经济,建立先进的社会主义农业经济,就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成败的关键。

请同学们看课本上导入框中的内容:上海水泥厂创办于20年代,设备陈旧,工人劳动条件差。在当时资本主义经营管理和剥削制度下,工人的积极性不高,解放前最高的产量还达不到设计能力的百分之九十。实行公私合营后,经过民主改革和生产改革,改善了管理制度和劳保条件,工人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出来,还是原来的设备,产量却超过设计能力百分之四十。社会主义改造使国民生产有了很大增长。三大改造是我国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的深刻社会变革,它是怎样进行的呢?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一、农业、手工业合作化

1、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在我国存在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农民分到了土地,成了土地的主人,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请同学们想一想:国家为什么要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概括起来就是:在当时的条件下,分散、落后的农民个体经济很难发展,也不能满足国家工业化对农业的需要。为此,土地改革后,党和政府及时引导农民组织起来,走互助合作的道路,把小农经济逐步改造成社会主义集体经济。)

2、采用什么方式进行改造?------(把分散的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农民入社时,把私人的土地、耕牛等主要生产资料集中到合作社里统一经营或使用,提高了效率和产量。)

(可利用多媒体展示“农民申请加入农业合作社”图片)

农民为什么纷纷要求入社呢?------(通过互助合作的生产方式,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粮食产量一年比一年提高,社员收入一年比一年增加。农民生活得到改善,显示了组织起来的优越性。)

3、第21页两幅插图反映了什么样的历史现象?------(农民看到合作化的优越性,踊跃参加合作社,全国掀起了农业合作化高潮。)

教师过渡讲解:与小农经济很相似的手工业,在农业合作化的推动下,也形成了合作化高潮。到1956

年,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主要生产资料从私人所有变成集体所有,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了。(要求学生在课本上作好读书标记,然后通过提问检查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及时予以鼓励。

二、公私合营

1、“公私合营”中的“公”指什么?----(国家)“私”指什么?----(资本主义工商业中的资本家)

2、怎样实行“公私合营”?------(由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按当时资本家的资本发给定息,实现了和平过渡。)

3、根据21页“动脑筋”:你认为三大改造对推动我国社会发展有什么作用?------(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使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到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的1956年底,我国就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4、以今天的眼光来看,三大改造也有缺点。这些缺点是什么?------(后期的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产生了一些后遗症。)

5、活动:大家知道了三大改造的形式,也知道了三大改造的实质和意义,下面我们将以上的重点、难点内容再概括,简单明了地说明问题,即编写内容提纲卡片。

编写提纲卡片的要求:

A 题目:三大改造的形式、实质及意义。类别:知识。

B 语言高度精练。

C 包含时间、重要历史事件。

D 以表格形式呈现。

巩固小结

1、完成课本22页“练一练”:应选C(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2、根据23页“活动与探究”,鼓励学生选择其中一个方面进行调查。

[板书设计]

第5课三大改造

一、农业、手工业合作化

1、土地改革后的我国农村经济

2、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展开

3、手工业的合作化运动

二、公私合营

1、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必要性

2、公私合营

3、.三大改造的意义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5课《三大改造》教案

第5课《三大改造》 教材分析: 三大改造,讲述了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形式、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政策,三大改造的意义及存在的缺点等。三大改造是中国历史的重要转折,它使中国的社会性质,主要矛盾都发生了质的变化。 教学目标: 1、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形式; 2、国家对资本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政策; 3、三大改造的实质、意义和缺点。 4、通过分析“为什么要进行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等问题,培养学生对历史的理解力,明确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必然性。 教学重点:社会主义改造的形式及意义,农业手工业合作化其主要形式是建立生产合作社,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主要形式是实行公私合营和赎买政策。 教学难点:赎买政策,三大改造的实质。 教学过程: 一、农业、手工业合作化 (一)农业合作化 背景: ①土地改革后,农民分到了土地,农业生产有了恢复和发展; ②但我国的农业仍然是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使得农民个体经济很难发展,也不能满足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方式: 把分散的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即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 成就: 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 1956年全国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穷棒子精神 1952年秋,河北遵化王国范领导的合作社,23户贫农,全社仅有一只驴,入社三条腿,还有一条腿是别社的,农民家里是一穷二白,生产资料极为缺乏,人们称这个社是“穷棒子社”但就是这么一个穷棒子社,不依靠政府的财政,依靠自己的劳动,去离该村35里的深山打柴,1952年冬季到1953年春季共打了400多元的柴,帮助一些困难户解决了生活问题,还为社里添置了1头牛,一只驴,30只羊,一辆铁轮车,还有一些生产资料。到了1953年冬季,社里又添置了1头骡子,5头牛,2只驴,65只羊,12只猪,1辆铁轮车,还有喷雾器等生产工具。毛泽东听说后,豪情满怀地说:“我看这就是我们整个国家的形象,难道6 万万穷棒子,不能在几十年内通过自己的努力变成了一个社会主义的又富又强的国家吗? 毛泽东亲自主持编写了怎样办合作社的书,这使得农业合作化进入了高潮。到了1956年,90%以上的农户参加了合作社,并完成了从初级社到高级社的过渡,这比毛泽东的计划早三年,农业合作化完成。1956年,毛泽东在看农民写给他的丰收报喜信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5课《三大改造》学案含答案

第5课《三大改造》学案 知识点: 农业、手工业合作化 1.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1)原因:土地改革后,一家一户分散经营,影响生产的发展,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__________建设的需要。 (2)形式:引导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参加农业____________。 (3)目的:走________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4)概括:1955年,全国掀起___________的高潮。1956年,全国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2.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_____年,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______________。公私合营 3.公私合营:从1954年起,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逐步发展企业的___________,公私双方共同经营企业,公方代表居于________地位。在农业合作化高潮的影响下,________年初,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出现了________________的高潮。4.政策:在改造过程中,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________政策,即按全行业公私合营时资本家的资本发给________。这种赎买政策,实现了___________,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三大改造的完成 5.时间:________年底。 6.意义: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________________的任务。我国初步建立起___________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________________阶段。 7.缺点:在社会主义改造工作的后期,也存在__________,工作过粗,________等缺点。 答案: 1. (1)工业化(2)生产合作社(3)集体化(4)农业合作化 2. 1956 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3. 公私合营领导 1956 全行业公私合营 4. 赎买定息和平过渡 5. 1956 6. 社会主义公有制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初级 7. 要求过急改变过快 同步测试题: 1. 哪一事件标志着我国广大农村走入社会主义( ) A.农民土地所有制B.农业合作社 C.人民公社 D.1954年宪法 2.下图是新中国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农业发展趋势示意图。其中,导致甲到乙段发展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第5课_三大改造教案

第5课三大改造 1教学分析 教学重点:三大改造的方式 教学难点:三大改造的实质 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三大改造》情景故事:李老汉的困惑 李老汉是贫苦农民,老伴早年过世,有一儿一女,和许许多多的农民一样,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满怀对新生活的向往。1952年土地改革完成后,他得到了一份属于自己的土地,激动得热泪盈眶,指望着今后能过上好日子,但现实并非如此。下面,我们一起走进李老汉的生活,看看能不能帮助他解决一下实际困难。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一段充满激情的历史。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农业、手工业合作化 【困惑一:李老汉在1952年的土地改革中分到了土地,但是他很快发现靠自己单干,手里的农具根本不够用,也没有耕牛,更没有钱买种子。后来好不容易东拼西凑种了点庄稼,却没有水渠灌溉,长势一直不好,更没想到的是秋天的一场蝗灾竟然让他颗粒无收。欲哭无泪的李老汉为了活命,只得将土地卖了,又靠借高利贷和租种富农的土地艰难度日。】 思考: 1.李老汉为什么要卖地?——分散致贫,制约生产力。 2.怎么解决李老汉的困难? (一)农业改造的原因 1.史料展示: 材料一:农村土地改革后,农村出现的情况:土地买卖。土改后部分农民因天灾受损,或家中有人重病,或无力耕作等出卖自己的土地。1952年山西省对农村调查发现,在被出卖的718公顷土地中,1949年占3.95%,1950年占30.99%,1951年占51.15%,1952年占13.91%。1953年对湖北、湖南、江西三省典型调查发现,出卖土地的农户占农村总农户的1.29%,出卖土地面积占农村土地总面积的0.22%。 材料二:经过土地改革,广大农民得到了土地,农村生产力从封建制度束缚下解放出来,农业生产恢复和发展起来了,但农民绝大多数还是靠人畜经营……正因如此,今天农业生产的发展,还有许多困难的条件限制了它,约束了它。 ——邓子恢《在全国第一次农村工作会议上的总结报告》 2.教师提问:阅读教材并结合材料分析对农业进行改造的原因。 提示:土改完成后,农民遇到了缺乏生产工具、资金、水利和遭遇自然灾害等困难;更别说承担生、老、病、死等大型支出,甚至有的贫困农民不得不卖掉自己分到不久的土地。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走合作之路成为势在必行的道路。

八下历史第5课 三大改造复习提纲

第5课三大改造(1953~1956年底) 三大改造:指国家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一、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原因(根因):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小农经济影响农业生产的发展,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求。农民也有进行互助合作的的要求。 2、改造的主要方式: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目的)。 3、时间:1953--1956年 4、原则:自愿互利的原则,通过典型示范逐步推广。 5、发展阶段:经历了农业互助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三个阶段。 6、结果:到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 1956年,全国绝大多数农户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 7、实质: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公有制。由个体经营到走集体化道路。 二、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改造方式:建立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2、结果:到1956年,90%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三.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目的:为了使私有制经济过渡到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 2、时间:1954年--1956年 3、主要改造方式:公私合营。(公指国家,私指资本主义工商业中的资本家。公私合营即国家通过赎买的政策有代价的把资本家的生产资料收归国有。公私双方共同经营企业,公方代表居于领导地位。) 4、结果:1956年初,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出现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 5、政策(创举):赎买政策。内容: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即按全行业公私合营时资本家的资本发给定息。意义:赎买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四、三大改造的结果:到1956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 五、意义 ①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 ②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③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第5课 三大改造

第5课三大改造 1、什么是三大改造?包括哪三个方面?实质是什么? 三大改造是指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它是我国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的深刻社会变革。 2、为什么要进行农业合作化远动?合作化的主要形式是什么? 土地改革以后,农民、手工业者分散经营,影响生产发展,满足不了工业化建设需要。它的主要形式是农业生产合作社。 3、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政策是什么?其主要形式是什么?实行赎买政策。其主要形式是实行公私合营和全行业的公私合营。 4、三大改造完成的时间是什么时候?有什么历史作用?三大改造存在什么缺点?1956年底,三大改造完成。三大改造的完成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存在的缺点是,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 5、你认为三大改造在当时对推动我国社会发展起了什么作用? 三大改造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 第六课探索社会主义的道路 1、中共为什么要召开八大?(八大召开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20世纪50年代中期,世界经济与科技迅速发展;我国完成三大改造,社会主义制度初步确立。 2、八大正确地分析了我国形势的“新变化”,“新变化”指的是什么? “新变化”指的是:国内的主要矛盾,使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3、基于对国内情况的正确分析,八大提出的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主要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 4、为什么说八大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土地改革消灭了地主阶级;三大改造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私人生产资料转变为合作社集体所有,资产阶级大多数成了自食其力的劳动者,人剥削人、人压迫人的历史已经基本结束。八大对上述国情作出正确判断,把主要力量用来发展生产力,完全符合实际需要,有利于调动全国人民的社会主义建设积极性。) 5、 1958年的"总路线"主要内容是什么? 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第5课三大改造

第5课三大改造 第5课三大改造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引导学生理解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必要性,培养学 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2.要求学生了解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内容和改造形式。 3.组织学生对比分析国家对农业、手工业改造的方法与对资本主义 工商业改造的方法有何不同,建立起来的所有制形式有什么不一样。 4.要求学生掌握三大改造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向学生讲述“鸡毛飞上天”的故事,酝造气氛,引入本课内 容。 2.借助课本第24和25页上的三幅图片,讲述三大改造的内容和全 国人民改造的积极性。 3.以探究式学习方法,将学生分组,讨论国家对农业、手工业改造 的方法与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方法有何不同,建立起来的所有制形式有什么不一样。 4.通过教师讲述三大改造的结果,引导学生从中分析三大改造的意 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社会主

义 革命取得历史性胜利的重要标志,从此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让学生了解国情。 2.理解中国社会主义改造中和平赎买政策的伟大创举,以加深对中 国共产党伟大性的认识。 教学重难点和教学突破 重点 1.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必要性 2.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内容和形式 3.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意义 难点 1.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性质 2.过渡时期我国的社会性质 教学突破 “三改”是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两重任务之一,实现社会主义改造又是完成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必要条件。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进行也是势在必行的,三大改造的完成对我国有极端重要的作用。这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教师可通过讲解土地改革后农业大发展,从分散经营仍然不能满足工业化建设的需要入手,从而突出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必要性。对于三大改造的内容可结合课本图片让学生进行总结。对于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意义,教师应当通过对三大改造内容的分析,然后引导学生归纳其性质和意义。通过回顾历史,对比分析我国社会性质。 教学准备 1.调查一个老字号店铺在公私合营时的情况,以备在课堂上发言。 2.收集有关资料,绘制《农业合作化情况表》 教学方法 讲授法、故事法、图表法、比较法、归纳法 教学设计

八年级历史部编版下册教案《第5课 三大改造》

八年级历史部编版下册 《第5课三大改造》教学设计 核心素养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三大改造的原因,掌握三大改造的时间、形式、结果、实质和历史意义。 2.理解三大改造的完成使我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二、能力目标 1.补充大量材料和图片,引导学生比较分析,培养学生的读图和分析归纳能力。 2.通过问题引领自主阅读教材,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通过小组讨论探究,以此培养学生的主动思考和合作探究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三大改造的存在不足,认识到社会主义建设要从国情出发,培养学生学习历史要进行反思,从而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观念。 教学重难点分析: 重点:三大改造的形式和意义。 难点:三大改造的原因、实质和历史意义。 解决措施: (1)情境法:利用视频、图片、人物插图片和讲故事等丰富多彩的形式,有利于学生获得感性认识,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讨论法:结合学生的实际,精心设计课堂提问,注意问题的启发性、针对性、活泼性和层次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和控制学生的心理意向。 (3)联系比较法:将土地改革和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三大改造和一五计划进行比较学习,有助于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理解和把握。 (4)其他方法:讲授法、阅读指导法、练习法等。 教学过程 引用文件导入 我引用“1953年12月,中共中央宣传部发布《为动员一切力量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斗争——关于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学习和宣传提纲》,即“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设计意图: 这段材料,强调“一化”和“三大改造”,借助生动有趣的语言导入课题,增强了历史的直

第五课三大改造(5篇范文)

第五课三大改造(5篇范文) 第一篇:第五课三大改造 第五课三大改造 【课标要求】知道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的标志。 【学习目标】1知道三大改造的原因、形式和结果。2分析三大改造的原因、实质和意义。 3、理解三大改造的完成,使我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我国实现从新民主义到社会主义转变。 【学习重点】三大改造的形式【学习难点】三大改造的实质 【学习方法】收集并分析资料、设疑讨论、合作探究 【自主学习】(A级) 快速阅读教材,完成下列内容农业 背景:贫苦农民缺乏生产工具、资金,难以解决水利问题难以抵御自然灾害,不能合理地使用耕地,也不能使用先进的机械化工具。影响了生产的发展,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的需要。改造方式:组成_________合作社,走_________和_________的社会主义道路。 结果: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1956年,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手工业 改造方式:__________________合作社资本主义工商业 方式:_________年起,实施__________,公方代表居于领导地位。 政策:_________政策。使用这种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结果:1956年初,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出现了全行业的公私合营的高潮。三大改造的意义 到_________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① 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我国初步建立起__________________的基本制度③ 从此,进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合作探究】(C级)(1)三大改造的实质是什么?

八下历史第5课《三大改造》知识点

第5课三大改造(1953-1956) 一、农业合作化—农业生产合作社 1.原因: ①土地改革以后,农民分到了土地,农业生产有了恢复和发展 ②农民一家一户分散经营出现了许多问题,影响农业生产的发展,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③农民也有互助合作的要求。 ④共产党的理想是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消灭剥削,共同富裕 ⑤粮食产量互助组高于单干,合作社高于互助组。 2.形式:农业生产合作社(目的: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3.原则:自愿互利 4.方法:典型示范逐步推广 5.三个阶段:农业互助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6.结果:1956年,全国绝大多数农户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生产资料农民私有——集体所有) 二、手工业合作化—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7、1956年,90%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三、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公私合营 8.原因: ①建国初期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私营工商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很大比重,国家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过程中,帮助私营工商企业渡过难关并取得发展;; ②私营工商业存在不利于国计民生的消极方面; ③随着没收官僚资本、帝国主义在华资本以及一五计划的实行,国营经济力量在国民经济中已占优势; ④农业合作化的影响; 9.目的:使私有制经济过渡到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 10.方式:公私合营 11.创举:赎买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12.结果:1956年初,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出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 13、为什么政府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和平赎买政策? 这是由历史和现实条件决定的:①历史上民族资本家反帝反封建,支持中国革命;②他们也拥护社会主义改造;③资本家有管理经验,社会主义建设需要这样的人才。 四、三大改造完成 14.时间:1956年底,我国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5.实质: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转变 16.意义: 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②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③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17. 不足:后期存在着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等缺点。

第5课 三大改造-八年级历史下册(部编版)

第5课三大改造 了解“三大改造”,知道中国1956年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一、农业、手工业合作化 1、农业合作化背景:土地改革后,我国农业是一家一户分散经营,当时贫苦农民缺少生产工具、资金,不合理利用土地等。因此影响农业生产的发展,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的建设的需要。 2、农业合作化的方式:国家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农业合作化的三个阶段:农业互助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3、农业合作化的完成: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1956年绝大多数农民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4、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956年90%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二、公私合营 1、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原因:私营工商业不利于国计民生。一些私营工商业主为了牟取暴利而不顾国家和人民的利益,甚至采取不法手段,严重扰乱了经济秩序。 2、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方式:公私合营即公私双方共同经营。 3、赎买政策:在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过程中,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即按全行业公私合营时资本家的资本发放定息。 4、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高潮:1956年初,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出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 5、三大改造的内容:国家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6、三大改造完成时间:1956年底。

7、三大改造的实质: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 8、三大改造的意义: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一、“一化三改”。 “一化”即社会主义工业化,就是要发展生产力。“三改”即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其中对农业、手工业实行合作化,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公私合营。当时毛泽东同志估计这个过渡时期,大约需要十八年,即三年恢复时期(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53年),加上三个五年计划。他认为中国“大约在五十年到七十年的时间内,就是十个五年计划到十五个五年计划的时期内,可以建成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二、“鸡毛可以上天” 河北省遵化市有一个王国藩合作社,这是一个由二十三户贫农组成的合作社,是一个只有三条驴腿的合作社,是一个被称为“穷棒子的合作社”。毛泽东对这个社大加赞扬,认为它代表了整个国家的形象,代表了五亿农民的方向,它说明“鸡毛可以上天”。 一、选择题 1.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 A.三大改造完成B.一五计划完成 C.新中国成立D.土地改革完成 2.1949-1956年我国农村经济形态变化的基本趋势是 A.封建土地所有制→社会主义公有制→农民土地所有制 B.封建土地所有制→农民土地所有制→社会主义公有制 C.农民土地所有制→封建土地所有制→社会主义公有制 D.农民土地所有制→农业合作公社→社会主义公有制

八年级下册历史部编教材第5课 三大改造知识点

第5课三大改造知识点 一、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合作化,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 1.原因: ①土地改革以后,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影响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②农民也有互助合作的要求。 2.主要方式: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3.坚持原则:实行自愿互利的原则,通过典型示范逐步推广。 4.发展阶段:农业互助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5.结果: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1956年,全国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化。 二、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合作化,加入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1956年,90%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三、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用公私合营,实行赎买政策 1.原因 ①一些私营工商业主为牟取暴利,不顾国家和民众的利益,甚至采取种种不法手段,严重扰乱经济秩序。 ②随着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国营经济力量的增长,公私合营经济出现并有所发展。 2.目的:使私有制经济过渡到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 3.方式:从1954年起,逐步发展为企业的公私合营,公私双方共同经营企业,公方代表居于领导地位。 4.结果:1956年初,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出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 5.创举:赎买政策,在改造过程中,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即按全行业公私合营时资本家的

资本发给定息。(赎买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四、三大改造完成:1953——1956年底,国家基本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五、三大改造的实质: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 六、意义: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七、缺点:在改造工作的后期,存在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等缺点。 八、补充: 1、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生产关系的两次调整: 土地改革是变地主土地所有制为农民土地所有制;农业合作化变农民土地所有制为集体所有制。二者在当时都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2、为什么政府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和平赎买政策? 这是由历史和现实条件决定的: ①历史上民族资本家反帝反封建,支持中国革命 ②他们也拥护社会主义改造 ③资本家有管理经验,社会主义建设需要这样的人才。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教案(含反思):第5课 三大改造

第5课三大改造 1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和掌握以下基础知识:①农业、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形式;②国家对资本 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政策;③三大改造的实质、意义和缺点 过程与方法 通过指导学生学习三大改造,引导学生分析三大改造的原因、实质和意义,培养 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认识到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使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确 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在过渡时期中,我党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 会主义改造道路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三大改造的方式。 教学难点:三大改造的实质。 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新中国成立后,经过土地改革,消灭了封建剥削制度,农民分到了土地,但在当时的条件下,分散、落后的农民个体经济很难发展,也不能满足国家工业化对农业的需要。为此土地改革后,中国共产党及时引导农民组织起来,走互助合作道路,把小农经济逐步改造成社会主义集体经济。农业合作化的优越性,促使农民踊跃参加合作社,走社会主义道路。上图反映的就是当时的情景,看他们面带笑容,足见当时人们的热情。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一段充满激情的历史。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农业、手工业合作化 1.教师讲述:什么是三大改造。 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一)改造农业的原因 2.读下面材料,分析讨论:我们党为什么要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3.史料解读: 材料一:农村土地改革后,农村出现的情况:土地买卖。土改后部分农民因天灾受损,或家中有人重病,或无力耕作等出卖自己的土地。1952年山西省对49村农民调查,在被出卖的718公顷土地中,1949年的占3.95%,1950年占30.99%,1951年占51.15%,1952年占13.91%。1953年对湖北、湖南、江西三省典型调查,出卖土地的农户占农村总农户的1.29%,出卖土地面积占农村土地总面积的0.22%。 材料二:经过土地改革,广大农民得到了土地,农村生产力从封建制度束缚下解放出来,农业生产恢复和发展起来了,但农民绝大多数还是靠人畜经营……正因如此,今天农业生产的发展,还有许多困难的条件限制了它,约束了它。 ——邓子恢《在全国第一次农村工作会议上的总结报告》

最新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5课三大改造 知识点汇总及同步练习

第5课三大改造 一、农业、手工业合作化 1.农业合作化 (1)原因:①土地改革以后,我国的农业仍是__一家一户__分散经营的,这影响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②农民也有进行互助合作的要求。 (2)形式: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__农业生产合作社__,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3)结果:__1955__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第二年,全国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2.手工业合作化:1956年,90%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__手工业生产合作社__。 易混易错 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后,土地属于农民。(×) 提示:我国在土地改革之后,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土地所有权属于农民。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后,我国土地的性质由农民土地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二、公私合营 1.原因:①私营工商业中有不利于国计民生的消极方面,严重扰乱经济秩序。②为使私有制经济过渡到__社会主义公有制__经济。 2.形式:从1954年起,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逐步发展为企业的__公私合营__。3.政策:在改造过程中,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__赎买__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这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4.结果:1956年初,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出现了__全行业公私合营__的高潮。 5.三大改造的完成 (1)完成:到__1956__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__资本主义工商业__的社会主义改造。 (2)评价 ①意义: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__社会主义公有制__的转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我国从此进入__社会主义初级__阶段。②不足:后期存在着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等缺点。 易混易错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 提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标志。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 【问题思考】 国家实行赎买政策的原因是什么? (1)历史上,民族资本家反帝反封建,支持中国民主革命。 (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资本家拥护社会主义改造。

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教案-第5课 三大改造

第5课三大改造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形式。 2.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政策。 3.三大改造的实质、意义和缺点。 二、过程与方法 自主学习、小组讨论、整合教材、全程分析、讨论探索。三大改造在当时推动了我国的社会发展,迅速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公有制的过渡,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三大改造,使学生从思想上认识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使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在过渡时期中,我党创造性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 【教学重点】 三大改造的形式。 【教学难点】 三大改造的实质。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土地改革后,我国农业生产仍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和困难:当时,个体农民平均每户只有十多亩耕地,贫、雇农平均每户不足半头耕畜、半部犁,资金也很缺乏,根本无力抵御自然灾害。面对这种情况,国家采取了什么样的措施?又取得了什么效果? 自主学习梳理新知 一、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原因:我国的农业仍然是一家一户__分散经营__的。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__工业化建设__的需要。 2.形式:__农业生产合作社__。 3.目的:走__集体化__和__共同富裕__的社会主义道路。 4.高潮: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__高潮__。

5.完成:1956年,全国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__农业生产合作社__。 二、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时间:1953年~1956年。 2.形式:__手工业生产合作社__。 三、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起止时间:1954年~1956年。 2.形式:__公私合营__。 3.政策:__赎买政策__。 4.赎买政策意义:实现了__和平过渡__,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__创举__。 四、三大改造完成的结果: 到__1956年__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__农业__、__手工业__和__资本主义工商业__的社会主义改造。 五、三大改造的积极意义: 实现了生产资料__私有制__向社会主义__公有制__的转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合作探究生成能力 【探究一】我国农业为什么走合作化的道路? 我国的农业仍然是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当时贫苦农民缺乏生产工具、资金,一家一户难以解决水利问题,难以抵御自然灾害,不能合理地使用耕地,也不能使用先进的机械化农具。这就影响农业生产的发展,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探究二】三大改造与“一五”计划有什么联系? “一五”计划主要是发展经济,是工业化的起步;三大改造是变革社会生产关系,是为了解决工业化过程中的原料、劳动力、资金等问题,即满足工业化正常进行的需要而开展的。“一五”计划实施的时间是1953年~1957年,三大改造发生在1953年~1956年,即三大改造发生在“一五”计划实施期间。 【探究三】什么是“公私合营”?为什么采取“公私合营”的方式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 公私合营是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主要形式,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在1953年底前,国家对私营工商业实行加工订货、统购包销、经销代销的政策,将它们纳入国家计划轨道。第二阶段是在1954年至1955年下半年,实行单个企业公私合营。第三阶段是在1955年冬至1956年,全行业公私合营,即按行业,不分企业大小,同时实行公私合营。这种最终通过赎买政策,进行公私合营,完成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过程,是新中国的一大创举。不同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对民族资本家企业实行没收政策或打击镇压政策。 采取“公私合营”的方式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这是由历史与现实条件决定的:①民族资本家历史上反帝反封建,支持中国革命;②他们也拥护社会主义改造;③资本家有管理经验,社会主义建设需要这样的人才;等等。 注意: 1953年~1957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在政治和经济领域开展了一系列重大变动和变革,试述其主要内容。 政治: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我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经济: 1957年“一五”计划的完成,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基础。 总结归纳提升能力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