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课三大改造[1]
第5课 三大改造 课件 (共35张PPT)

个体农民 个体手工业者
集体 集体
资本主义工商业 私人资本家
国家
生产资料所有制
二
三大改造结果
公有制经济 其它经济成分
1952年底各种经济成分
1956年各种经济成分
1956年底基本完成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我国国民经济中,公有制占主导地位,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在我国建立
改造中出现的失误
在“三大改造”后期,由于要求过急,改变过 快和形式过于简单化一。在长时间内也遗留了一些 问题。 但总体来说三大改造取得了巨大成功,成绩辉煌。
赎买政策
到1956年底,全国有99%的私营 工业企业和82%的私营商业户实现了 所有制的改造。
工商界代表向党中央和毛泽东报喜
「
刘老汉的喜与忧
刘老汉的儿子 的厂子,也顺 利的完成了公 私合营,走出 了困境。
合作探究
改造前后生产资料所有者的变化
行业
改造前
改造后
三 大 改 造 的 实 质 农业
手工业
「
1956年实现 公私合营后, “鼎丰真”获得 了壮大与发展, 成立了“鼎丰真” 食品店。
1952年公私 合营,末代老 板杨福来。在 中国餐饮业 500强中,全 聚德排名为中 式正餐之首。
拓展延伸:
近现代中国社会性质的三次转变
中国由封建社会 变为半殖民地半
封建社会
中国由半殖民地 半封建社会变为 新民主主义社会
思考: 1.解放后为什么资本家还能剥削 工人?
工厂是资本家的,资本家说了算
2.怎么消灭剥削呢? 把工厂变为国家的。
3.用什么手段将资本家的工厂变 成国家的?
目标导学二:公私合营
(一)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
第5课《三大改造》知识点(1)

第5课《三大改造》知识点
1、三大改造
农业、手工业合作化
农业合作化背景:土地改革后,我国农业是一家一户分散经营,当时贫苦农民缺少生产工具、资金,不合理利用土地等。
因此影响农业生产的发展,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的建设的需要。
农业合作化的方式:国家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农业合作化的三个阶段:农业互助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农业合作化的完成: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
1956年绝大多数农民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956年90%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2、公私合营
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原因:私营工商业不利于国计民生。
一些私营工商业主为了牟取暴利而不顾国家和人民的利益,甚至采取不法手段,严重扰乱了经济秩序。
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方式:公私合营即公私双方共同经营。
※赎买政策:在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过程中,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
即按全行业公私合营时资本家的资本发放定息。
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高潮:1956年初,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出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
3、三大改造
三大改造的内容:国家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三大改造完成时间:1956年底。
三大改造的实质: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
三大改造的意义: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第5课 三大改造 课件(20张PPT) 统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

土地改革前 土地改革
农业生产合作社 (方式)
没收地主土地分 给无地少地农民
封建土地所有制 (土地归地主私有)
农民土地所有制 (土地归农民私有)
农业合作化
承认土地私有 允许自由买卖
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 (土地归集体公有)
合作社农民备齐工具一起劳动 合作社使用机械农具 丰收时节合作社领粮食 毛泽东看农民的丰收报喜信
国家方案: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互助合作
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农业合作化”
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目的)
◆在教材23-24页,落实农业合作化的概况太。分散
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
很脆弱
要集中
形式 起来,引导他们参加农
业生产合作社
社员把原
农 业
目的
引导农民走集体化和共 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有的界线平掉 ,将分散的各 块土地连成一
合 原则 自愿互利
片。
作 化 发展
阶段
农业互助组、 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土地交公
机械生产
实质 变生产资料私有制为 公有制(集体所有)
国家投资
集体经营
课堂小练 连线,并解释农业合作化的实质 农业合作化实质上是: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转变
社会性质变化:新民主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
1952年底各种经济成分
1956年各种经济成分
到1956年底,我国基本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行业
农业
手工业 资本主义
工商业
改造前的所有制
农民私有 手工业者私有
资本家私有
方式
改造后的所有制
农业生产合作社 集体所有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5课 三大改造(共89张PPT)

从1954年起,国家开始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
3、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形式
3、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形式
采用公私合营的方式
3、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形式
采用公私合营的方式
概念解读:
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公私合营: 国家先是通过委托加工、计划订货、统购包销、
导入新课
上图是我国著名的中药品牌,该品牌企业创 办于1669年,以配方奇特、制作精湛、药品货真 价实而闻名于海内外。1954年经营该品牌老店的 经理乐松生响应号召,把该店交给了国家,这是 怎么回事呢?他为什么要交给国家?他又是如何 交给国家的?学完本课大家就会明白!那么,今 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5课《三大改造》。
思考问题
(1)土改后,农民(张老汉)还存在哪些困难 (2)土地改革后,中国农村有哪些变化? (3)怎样解决这些困难?
思考问题
(1)土改后,农民(张老汉)还存在哪些困难 (2)土地改革后,中国农村有哪些变化? (3)怎样解决这些困难?
(1)缺资金、 缺劳动力、缺生产工具,难以抵御自然 灾害,一家一户也无法解决水利问题...
③农民也有进行互助合作的要求(背景)
思考问题
(1)土改后,农民(张老汉)还存在哪些困难 (2)土地改革后,中国农村有哪些变化? (3)怎样解决这些困难?
(1)缺资金、 缺劳动力、缺生产工具,难以抵御自然 灾害,一家一户也无法解决水利问题...
原因
(2) ①土地改革以后,农民分到了土地,农业生产得 到了恢复和发展。②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影响农业 生产的发展,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5、阶段小结
背景: 原因)
形式:
农 业
第5课三大改造课件(共22张PPT)

自主预习: 1、三大改造指的是对哪些行业的改造? 2、为什么要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对农业改造采取什么形式?有何目的? 改造完成的时间? 3、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什么形式? 改造完成的时间? 4、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什么 形式?实行什么政策?改造完成的时间? 5、三大改造完成的时间、历史意义、存在缺点
5.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的标志是( B)
A.中国共产党掌握了国家的领导权 B.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公有制 C.建成工业化的基础 D.劳动人民当家作主
6.国家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主要
是( C )
A.通过赎买的形式进行 B.通过独立生产的形式进行 C.通过生产合作社的形式进行 D.通过统购、统销和订货的形式进行
合作社
产合作社
三大改造实质: 生产资料 私有制 转变为 公有制
巩固练习
1、选择题
C 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 A 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 B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 C 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D 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
2、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初步建立
的标志是 三大改造的完成 。
3、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主
1956年,毛泽 东在看农民写给 他的丰收报喜信.
在广泛开展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同时, 我国对手工业也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 与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相似,主要采取 建立合作社的方法把个体所有制逐步改 造成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到1956年底, 90%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手工业 生产合作社。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 本完成。
课堂小结: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基本任务(实质):
(生产资料私有制 转变为 公有制 )
1、农业:农业生产合作社 2、手工业: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3、资本主义工商业: 通过赎买政策,实现公私合营
第5课 三大改造【课件】(29页)

情景 再现
中农小喇叭:哎,你们听说了吗?张能人他们好像要组啥社呢,咋回事吗?
中农老六:听说是要组个合作社,就是他们18户要把各自的土地搞到一起种。
中农小喇叭:啥?把我的甲地和那些丁地一块种?打下粮食算谁的?我不干!
天津盛锡福帽厂挂上公私合营的新厂牌 工商界向主席报喜 北京各界组成献礼报喜队
上海信大祥绸布店
全行业公私合营是我国对 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的标志
读图,说说到1956年底我国经济基础发生了哪些变化?
年份 国营经济 合作社经济 公私合营 资本主义 个体经济
1952年 19.1%
1.5%
土改后鄂湘皖三省生产资料占有情况调查表
材料2: 土改之后,中国农民拥有了土地,但是一些农民因为缺少农 具、牲畜等,生产发展十分缓慢,甚至出现了荒地、出租土地和卖地 等情况。
农业实行一家一户分散经营,部分农民 因缺少生产资金、生产资料等,无力耕种,只 能卖地或出租土地。
阅读课文,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弊端及影响?
考考你
土地改革前
把下面的关系按照你的理解进行连线:
农业生产合作社 (方式)
封建土地所有制 (土地归地主私有)
土地改革 农业合作化
没收地主土地分 给无地少地农民
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
农民土地所有制 (土地归农民私有)
承认土地私有 允许自由买卖
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 (土地归集体公有)
农业合作化的实质? 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转变
你知道荣氏家族之后的故事吗?
八一三事变后,荣氏企业备受重创,三家面粉厂被毁,其他企业不同 程度遭受损失、劫掠和强占。在此逆境下,荣氏家族为求生存,历经艰 难将申新四厂、福新五厂迁往后方。抗战胜利后,荣德生力阻荣氏部分 企业向海外拆迁,坚守产业,迎接新中国的到来。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5课《三大改造》课件(共25张PPT)

国家会采取什么措施来解决这一问题呢?
第5课 三大改造
01 农业、手工业合作化
温故知新
当年土地改革分得土地的农民乐开怀
经过土地改革,农民分 到了土地,但是在当时的条 件下分散、落后的农民个体 经济很难发展,也不能满足 国家工业化对农业的需要。
知识拓展
时间段 1840-1949年 1949-1956年
1956-今
社会性质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新民主主义社会 社会主义社会
三大改造的缺点 5
三大改造中存在哪些缺点?
在社会主义改造后期阶段,也存在要 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等缺点。
动脑筋
你认为三大改造在当时对推
动我国社会发展起了什么作用?
随堂练习
D
2.三大改造完成的时间是( ) A. 1956年 B. 1954年 C. 1955年 D. 1956 年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随堂练习
B
3.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标志是( ) A. 新中国成立 B. 三大改造完成 C. 土地改革完成 D. 人民公社成立
随堂练习
D
4.在社会主义改造中属于伟大创举事件是( ) A. 组织农业生产合作社 B. 建立手工业 C. 资本主义工商业公私合营 D.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赎买政策。
基本完成 农业合作化 1
农业互助组 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 高潮,到1956年全国绝大多数 农户加入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农业实现合作化后, 农民代表向党中央和毛主席报喜
手工业合作化 2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5课《三大改造》课件

农业
背景
农民面临的难题: • 缺乏生产工具、资金 • 难以解决水利问题 • 难以抵御自然灾害 • 不能合理利用耕地 • 不能使用先进的机械 化农具
改变
国家面临的难题: • 影响农业整体的发展 • 国家工业化建设
SQ
农业
主要形式:国家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
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国家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
A.为了适应国家形势的需求
B.广大私营工商业的愿望
C.摆脱私营企业的内部困境
D.党和政府的感召
( C )4.1955年,毛泽东在《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中强调:“社会主
义工业化是不能离开农业合作化而孤立地去进行的。如果我们不能在大
约三个五年计划的时期内基本上解决农业合作化的问题……我们的社会
主义工业化事业就会遇到绝大的困难。”这反映
( B )6.下图反映了我国1950年和1954年对外贸易中国营和私营经济
比重的变化,这说明我国(历史理解) A.全行业公私合营高潮出现 B.逐步迈向社会主义公有制 C.对外开放格局已初步形成 D.工业落后的面貌开始改变
B.具有循序渐进的特点
C.是中国社会最深刻的改革
D.完成了社会公有制的转变
( B )2.1953年春,河南安阳县一个村的18户贫下中农组织起来进
行生产。一些富裕户讽刺地说:“没有见过鸡毛能上天!”18户农民
誓不向困难低头,坚持“非叫鸡毛上天不行!”他们经过一年齐心协
力的苦干,实现了“鸡毛也能绕天飞”的奇迹。这说明当时
参加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手工业者组 织的木器生
产合作社
广州市第一缝纫手工业生产合作社的女社员在进行 生产。
资本主义工商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课三大改造
连城县连南中学邱凌蓉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部编本《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第五课《三大改造》。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了解“三大改造”,知道中国1956年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本课主要讲述了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在教材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三大改造是新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重大转折,是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里程碑事件,它的完成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形式;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政策;
三大改造的实质、意义和缺点等基本史实。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搜集有关三大改造的资料,作为课堂教学内容的补充。
实施探究式学习,掌握合作、交流学习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使我国实现了从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初步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引导学生认识在过渡时期,
我党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三大改造的形式及意义。
难点:三大改造的原因和实质。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播放歌曲《社会主义好》,提问中国是什么时候通过什么方式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呢?讲授新课
(一)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出示土地改革的照片,提问学生从照片看出这是哪一历史事件?
学生:土地改革
教师讲述:土改对于无地和少地的贫苦农民来说,是一次翻天覆地的历史变迁,实现了耕者有其田。
在土地改革中农民分到了自己的土地是不是就无忧无虑了呢?来看李老汉的困惑. 困惑:1952年土改结束后,在对山西省49个村的农民调查中发现,718公顷农民刚获得的土地被出卖;山西2486个农户中,有20户放高利贷,月利率最高达10%,1953年湖南、湖北、江西农村调查发现,靠租种他人土地生活的贫农占农村总户数18.69%。
师:什么事让李老汉感到困惑?
生:农民把刚分到手的土地卖掉又去借高利贷和租种别人的土地。
师: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为什么要卖掉自己的土地呢?
材料:已知3亿人,要分7亿亩土地和 297万头耕畜,求人均可分得耕地多少亩?多少人可分得一头耕畜?(人均可分得耕地2.3亩,约1000人可分得1头耕畜。
)
生:缺乏生产工具和资金,农业产量不高,很难抵御自然灾害。
师:土地改革后,农村各家各户是怎样经营的?这种经济属于什么样的经济?
生:分散经营的小农经济
师:这样一家一户分散经营在当时生产力比较低下的情况下有什么缺点?
生:难以解决水利问题,难以抵御自然灾害,不能合理地使用耕地,也不能使用先进的机械农具。
师:农村中这样的情况会对我们国家的农业和工业生产造成什么影响?
生:农业分散经营,影响生产的发展,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教师引导归纳出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原因:这种状况限制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农产品也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师:所以,从1953年开始,国家对农业进行全面改造。
同学们,你有什么好办法能帮助像李老汉这样一家一户单干的农民所面临的困难吗?
生:回答出“集体一起干”。
师:同学们真的很聪明!这正是国家对农业进行改造的方式,当时称为“农业生产合作社”,而这场改造运动我们称之为“农业合作化运动”,让我们一起来重温当时的历史。
教师讲述:国家在农民自愿互利的原则上开展农业合作化,农民入社时,把私人的土地,耕牛等重要生产资料集中到合作社里统一经营使用,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量。
师:通过组织农业生产合作社,能不能帮助当时贫困的农民呢?
学生通过阅读课本24页相关史事了解农业合作社的优越性。
师:在加入合作社后土地、农具、牲畜等生产资料都变成了合作社的公有财产。
土地都连成
了一片,非常有利于大型耕作工具的使用,提高了土地的使用率,农民的收入也提高了。
看到农业合作社有这么大的作用,全国农民都踊跃参加合作社。
农业合作化的过程:农业互助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三个阶段,合作化规模越来越大。
展示表格,学生归纳表格中的信息
1956年底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情况
生:到了1955年掀起农业合作化高潮,全国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并完成了从初级社向高级社的过渡。
(二)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师:在国家对农业进行改造的同时,也对手工业进行了改造。
材料:李老汉所在的农村手工业大多是一家一户的家庭手工作坊,资金少,设备简陋,工艺落后,所以手工业者的生活很艰难。
师:为什么当时的手工业者也很贫困呢?
生:因为在当时手工业也大多是一家一户的家庭手工作坊,资金少,设备简陋,工艺落后,所以手工业者的生活很艰难。
师:那么同学们,既然也是因为大家各干各的,才导致大家都受穷,那能不能采取和农业一样的方法来帮助手工业者?
生:能。
师:所以国家决定同样通过组织生产合作社的方式,进行对手工业的改造。
教师讲述张小泉剪刀的故事,使学生更加了解手工业合作社的好处。
师:到1956年,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三)公私合营
过渡:通过农业和手工业的合作化,李老汉的生活变得越来越好,这时他收到了儿子的一封信,我们开看看他遇到了什么困难。
材料:爹,咱的合作社今年又丰收了吧!可儿子在上海水泥厂过得还很郁闷!这水泥厂解放
前是一个资本家开的工厂,当时最高产量还达不到设计能力的90%;现在都解放了,我们的劳动条件还很差,资本家还经常打骂和开除工人;水泥厂赚的钱也大都被资本家装进了腰包,我们的工资少得可怜。
资本家凭什么还能剥削工人啊?国家得赶快给我们想个办法啊!师:李老汉的儿子在上海水泥厂过得如何?
生:劳动条件差,受到资本家的剥削
教师讲述:资本主义工商业是新中国初期社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私营工商业中也有不利于国计民生的消极方面,比如一些工商业主为了牟取暴利而不顾国家和民众的利益,甚至严重扰乱经济秩序。
人民政府不得不同其进行斗争。
学生归纳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原因:国家要发展工商业、解放生产力;工人要提高工资和福利待遇
师:党和政府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和对农业、手工业的改造是不同的,这不仅表现在态度上,也表现在方式上,而且还有伟大的创举。
那么具体情况如何呢?
学生根据预习内容,小组讨论一下问题:
①国家何时开始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
②改造方式是什么?
③“公私合营”中的“公”指什么?“私”指什么?
④中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伟大创举是什么?
教师解释:单个企业公私合营和全行业公私合营。
教师讲述: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按当时资本家的资本发给定息,即有代价地把剥削阶级的生产资料收归国有,这种赎买政策减少了资产阶级对社会主义改造的阻力,便于使资本家成为一个自食其力的劳动者,实现了和平过渡,因此是社会主义改造中的创举。
播放《公私合营》视频片段
展示同仁堂的图片,教师讲述同仁堂经过改造后的发展。
(四)三大改造的完成
师:到1956年底,全国基本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同学们,在三大改造的过程中,土地、农具和工厂、原料这些生产资料的所有者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生:把由原来归农民、手工业者和资本家所有变成了归集体和国家公有。
师:也就是说三大改造完成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什么所有制的任务?
生:社会主义公有制。
师:这就是三大改造的实质,所以我们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就是社会主义性质的改造。
通过三大改造,个体农民、手工业者转变为合作化的农民和手工业者,绝大多数资本家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在我国存在了几千年的阶级剥削制度被消灭,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三大改造的伟大意义。
李老汉和全国人民一起见证了这个历史性的伟大变革!
师:俗话说“金无足赤”,三大改造也不是完全没有缺点的。
那么三大改造在改造的过程当中有什么缺点?
生:在社会主义改造工作的后期,存在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等缺点。
教师总结:三大改造后期虽然存在一些缺点,但整体来说三大改造的功大于过。
中国人民通过三大改造把生产资料私有制变成了社会主义公有制,个体农民、手工业者转变为合作化的农民和手工业者,绝大多数资本家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
在我国存在了几千年的阶级剥削制度被消灭,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4、学生根据本课所学内容,小组合作画出三大改造的思维导图。
五、课堂练习
六、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