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 树 栽 培 学
茶叶如何种植_茶叶种植方法

茶叶如何种植_茶叶种植方法一茶树栽培的几个条件1.气候要求:日照:光是茶树生存的首要条件,不能太强或太弱。
他们对紫外线有特殊的爱好,所以他们从高山上生产出好茶。
温度:一个是温度,另一个是地温。
日平均气温为10摄氏度;最低温度不得低于-10℃。
湿度:充足的雨水是必要的条件。
但过多也会对质量产生不利影响。
2、对土壤的要求:一般是土层厚达1米以上不含石灰石,有机质含量1%-2%以上,通气性、透水性或蓄水性能好。
酸碱度ph值4.5__6.5为宜。
3.地形要求:茶园地形条件主要包括海拔、坡度、坡向等,随着海拔的升高,温湿度有明显变化。
在一定高度的山区,雨量充沛,云量多,空气湿度高,漫射光强,有利于茶树的生长,但越高越好。
1000米以上将有霜冻破坏。
一般来说,最好选择南坡。
坡度不宜太大,一般小于30度。
二种茶时间及规格播种期为十月中旬和次年,或次年春季开始。
规格:单条播——每亩等苗3500~4000株;双条播——每亩茶苗7000~8000株。
我们提倡并推广“早期快速法”即双条带播种。
栽培目的为:“一年种植,两年采摘,三年超过双百”。
三茶园管理1.施用足够的基肥,种苗前开沟,每亩施用有机肥猪圈或饼肥加尿素250~300kg+30kg,今后每年每亩施用有机肥300kg+尿素30kg。
2、定植修剪:种下茶苗既进行定型修剪,一般在离地15~20cm处剪去,第二年和第三年都在前一年高度的基础上提高10cm处剪去。
3.病虫害防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为了防止茶叶污染和农药残留,我们大力提倡在茶园中使用黑管灯来引诱和杀死昆虫和蛾类。
效果非常理想。
在喷洒低残留的新农药时,如天王星和巴丹,我们必须掌握安全浓度。
按照一定的密度每666.7平方米栽植3000-8000株、双行双株或单行双株种植。
然后根据各生长季节施肥管理,防治病虫害,整形修剪第一、二年内主要是定型修剪,使茶树逐步形成茶蓬。
使用“物种”来防止昆虫。
即采取适当的种植方法,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茶叶种植技术培训方案

茶叶种植技术培训方案1. 前言茶叶作为一种传统的饮品,在世界范围内都享有盛誉。
茶叶种植技术的掌握对于茶农来说至关重要。
本文档将介绍一份茶叶种植技术培训方案,帮助茶农了解茶叶种植的基础知识,并提供一些实用的种植技巧。
2. 培训内容本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内容:2.1 茶叶的基本知识•茶叶的分类和种类•茶叶的生长环境要求•茶叶的生长周期和生长特点2.2 茶园的建设和管理•茶园的选址和土壤要求•茶树的培育和移植•茶树的补充和更新2.3 茶叶的栽培技术•茶叶的栽培技术和方法•茶叶的施肥和病虫害防治•茶叶的采摘和加工3. 培训方法为了让茶农能够更好地掌握茶叶种植技术,我们将采取以下培训方法:•理论讲解:通过讲座和课堂教学的形式,向茶农介绍茶叶种植的基本知识和技术要点。
•实地考察:组织茶农参观茶园,并由专业农艺师现场指导,让茶农亲自操作,加深对种植技术的理解和掌握。
•交流互动:组织茶农之间的交流讨论,分享经验和问题,促进技术的共同进步。
4. 培训计划基于上述培训内容和方法,我们制定了以下茶叶种植技术培训计划:4.1 培训时间和地点本次培训计划将在2022年3月至5月期间进行,地点为茶产区的农业示范园。
4.2 培训内容和安排•第一阶段(1个月):茶叶的基本知识学习和茶园的建设和管理讲解。
•第二阶段(1个月):茶叶的栽培技术和病虫害防治的实地操作和指导。
•第三阶段(1个月):茶叶的采摘和加工实践,以及培训总结和收尾工作。
4.3 培训人员和资质要求•培训师:拥有丰富茶叶种植经验和相关培训经历的专业农艺师。
•参训人员:茶农及相关从业人员,对茶叶种植感兴趣并具备基本农艺知识。
5. 培训评估和考核为了确保培训效果,我们将进行培训的评估和考核:•培训评估:通过培训期间的课堂互动和实地操作表现,培训师将对参训人员进行评估,如参与度、理解度、实践能力等。
•培训考核:在培训结束后,将进行一次综合考核,以了解参训人员对茶叶种植技术的掌握情况。
茶树栽培技术.doc

茶树栽培技术茶树的生长发育,与环境条件的关系十分密切。
而茶树栽培措施有助于改善茶树生存的环境条件,提高其适应能力,使茶树与环境之间更趋协调一致,存利除弊,实现增产提质高效的栽培目标。
(一)茶树适生条件茶树长期牛活在某种环境里,受到环境条件的特定影响,通过新陈代谢,在其生育过程屮形成了对某些生态因了的特定需要,成为茶树的适生条件。
因此可以说茶树的适生条件是长期对环境条件适应的结果。
茶树的适生条件,主要是指气候和十壤环境中的阳光、温度、水分和十壤等条件的综合。
茶树生长发育的状况,玄接受这些环境条件的支配。
环境小的每个因素都在经常对茶树的牛•长与发育产生明显的影响和作川,这些因素就是牛•态因子。
在口然界中,这些生态因子不是孤立地单独存在,而是和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其中一个因子的变化,必须影响其他因子的变化。
I大I此,茶树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实际上不是受一种生态因了的影响,而是受各种生态因了的综合影响。
茶树的生长和发育状况,玄接取决于对外界条件的满足程度。
只有当环境条件得到满足时,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茶树的增产潜力。
1、阳光光照是茶树生活的首要条件。
茶树山根部吸收流水分和无机养料,并从空气吸收二氧化碳(C02),依靠绿色叶子在阳光的照射下,才能进行光合作用。
通过光介作用制造蛋白质,碳水化合特等有机物质,供茶树生长发育利川。
光合作川制造有机物的整个过程是依靠阳光作为能量的源泉,没有阳光,光合反应就不能进行。
茶树对阳光有严格的要求,包括光照强度、光照时间和光质等儿个方面。
由于茶树原产地的生态环境是大森林,经常处于漫射条件之下,因此较弱光照条件下茶树也能达到较髙的光合作用效应,说明茶树具有耐荫的特性。
据试验,光照强度在5000勒克斯(即烛光)范围内,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增加而增加,但光照时一步増强超过一定范围时,茶树光合作用强度就不再增强或的反而冇下降的趋势,这时的光照强度说明已经达到了光饱和点;但如果光照过弱,光介强度过低,就会出现光介强度和呼吸强度处于平衡状态, 此时茶树既不从外界吸收二氧化碳,也不释放二氧化碳,这吋的光照强度就是茶树光合作用的光补偿点。
茶叶种植培训心得体会

茶叶种植培训心得体会在参加这次茶叶种植培训之前,我对于茶叶种植的了解仅仅停留在表面,认为只是简单地把茶树种下,然后等待收获。
然而,通过这次全面而深入的培训,我深刻认识到茶叶种植是一门复杂而精细的学问,需要丰富的知识、耐心和细心的呵护。
培训的第一天,专家为我们详细介绍了茶叶的种类和特点。
原来,茶叶并非只有我们日常所见的几种,而是有着丰富的品种,每种茶叶都有其独特的生长环境和种植要求。
比如,绿茶适合在气候温和、雨量充沛的地区生长,而红茶则更适应阳光充足、温度较高的环境。
这让我明白了,在选择种植茶叶的品种时,必须充分考虑当地的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不能盲目跟风。
接下来的课程中,我们学习了土壤的改良与管理。
土壤是茶树生长的基础,优质的土壤能够为茶树提供充足的养分和良好的生长环境。
专家告诉我们,要定期对土壤进行检测,了解其酸碱度、肥力等指标,并根据检测结果进行有针对性的改良。
比如,对于酸性土壤,可以添加石灰来调节酸碱度;对于肥力不足的土壤,则需要施加有机肥料来增加养分。
同时,还要注意土壤的排水和通气性,避免积水导致茶树根部腐烂。
茶树的种植技术是培训的重点内容之一。
从茶园的规划布局到茶树的栽种密度,每一个环节都有着严格的要求。
在规划茶园时,要考虑到地形、水源等因素,合理划分种植区域。
茶树的栽种密度也很关键,如果密度过大,会影响茶树的通风和光照,导致茶叶品质下降;如果密度过小,则会浪费土地资源。
此外,专家还向我们示范了如何正确地栽种茶树,包括挖坑的深度、树苗的摆放、填土的方法等,每一个步骤都需要认真操作,确保茶树能够茁壮成长。
在茶叶种植过程中,病虫害的防治也是至关重要的。
一旦发生病虫害,不仅会影响茶叶的产量和品质,还可能导致茶树死亡。
培训中,我们学习了常见病虫害的识别和防治方法。
专家强调,要以预防为主,综合运用物理、生物和化学防治手段。
比如,可以通过定期修剪茶树、清理茶园中的病叶和杂草来减少病虫害的滋生;也可以利用天敌来控制害虫的数量;在必要时,可以使用低毒、高效的农药进行防治,但要严格按照规定的剂量和使用方法,确保茶叶的安全和质量。
茶树的栽培与种植技术

茶树的栽培与种植技术一、茶叶基地建设(一)园地选择茶园位于本品种适宜区域,山坡地或丘陵地,坡度在30°以下。
总体要求:无公害茶叶产地应选择在生态条件良好,远离污染源,并具有可持续生产能力的农业生产区域。
1、土壤土壤透水蓄水性良好,水源较近,排水良好,呈酸性或微酸性,PH 值4.5~6.5,非石灰岩发育成土,土壤含石灰0.2%以下。
2、规划应以水土保护为中心,山、水、园、林、路综合治理,统一规划,茶林、农牧区合理布局,道路、水沟、水池、水库统一安排,路旁设沟,园内植树,以形成良好的生态环境。
3、道路设置道路设置应路路相通,并尽量利用瘦薄地段建路,因地制宜设置机耕道、工作道、步道。
(二)茶园开垦茶园开垦坡度15°以下平缓坡地直接开垦。
翻垦深度50cm。
坡度15°以上坡地,以等高水平线筑梯坎,梯面宽应大于 1.5m,然后翻垦。
属塾地的,经过深耕平整就可划行种植;生荒地分初,复垦两次。
初垦深度达50cm,深耕后不必整碎土块,以利蓄水。
垦翻时注意不要把草皮翻入底层,以便复垦时清出园外,初垦完毕,就可以进行复垦,复垦深度为25-30cm。
复垦要求敲碎土块,除净柴草根。
切忌把生长密结的草皮块翻入下层,免得杂草腐烂后形成孔洞,影响茶苗根系水肥吸收。
(三)茶树种植1、品种选择:选择适宜本地种植的平阳特早茶、乌牛早、龙井43等茶树品种,苗高20cm以上,苗粗3mm以上,达到国家二级苗木。
2、种植时间:秋季种植时间在10--11月,春季种植时间在2-3月。
以秋季种植为好。
3、定植密度:双条栽大行距15cm,小行距40cm,株距30cm,每丛茶苗2株,每亩种植茶苗4000-6000株左右。
4、施足基肥植苗行确定后,按植苗行开种植沟,深50cm,宽60cm,种植沟内施足底肥,每667m2(亩)施栏肥或青草等有机肥40-60担,加饼肥100-150公斤,施后覆土。
距种植时间不应少于10d。
5、茶苗移栽根据种植规格,按规定的行株距开好移植沟或定植穴。
大叶茶种植方法和技术

大叶茶种植方法和技术大叶茶是一种广泛种植的茶叶品种,具有浓郁的香气和独特的口感。
为了获得高质量的大叶茶,种植者需要掌握一些种植方法和技术。
本文将介绍大叶茶的种植方法和技术,以帮助种植者获得优质的大叶茶。
一、土壤准备大叶茶喜欢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
在种植大叶茶之前,种植者应该先做好土壤准备工作。
首先,清除杂草和病虫害,保持土壤的干净。
然后,施加有机肥料,以提高土壤的肥力。
最后,进行土壤翻耕,以改善土壤的通气性和排水性。
二、选取适宜的品种选择适宜的大叶茶品种对于获得高质量的茶叶至关重要。
在选取品种时,种植者应考虑当地的气候和土壤条件。
同时,还应注意品种的抗病虫害能力和产量。
常见的大叶茶品种有碧螺春、铁观音等。
三、适宜的种植季节大叶茶适合在春季和秋季种植。
春季是大叶茶的主要种植季节,此时温度适宜,有利于茶叶的生长和发育。
秋季种植的茶叶质量较好,口感醇厚。
种植者应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选择适宜的种植季节。
四、适宜的栽培密度栽培密度是指在单位面积内种植的茶树数量。
适宜的栽培密度可以提高茶树的光照和通风条件,有利于茶叶的生长。
一般来说,大叶茶的栽培密度为亩种植3000-5000株左右。
种植者可以根据当地的土壤和气候条件进行适当调整。
五、科学的施肥技术施肥是大叶茶种植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通过合理施肥可以提供充足的养分,促进茶树的生长和发育。
施肥应根据茶树的生长阶段和土壤肥力来确定。
一般来说,春季和夏季是茶树生长的关键阶段,需要增加氮肥和磷肥的施用量。
而在秋季,应适量增加钾肥的施用量,以促进茶叶的积累。
六、适时的灌溉管理适时的灌溉可以保证茶树的生长需要。
大叶茶对水分的需求较高,但也不宜过多。
种植者应根据当地的降水情况和土壤湿度来确定灌溉的频率和量。
一般来说,春季和夏季是茶树生长的关键时期,需要增加灌溉的频率和量。
而在秋季,应适当减少灌溉的频率和量,以利于茶叶的积累。
七、合理的病虫害防治大叶茶容易受到病虫害的侵害,因此种植者需要进行合理的病虫害防治。
茶树栽培管理技术

茶树栽培管理技术一、移栽种植方式和密度常规生产茶园适宜单行条栽或双行条栽。
单行条栽:行距1.5米,株距0.33米,每穴种3株,每亩茶园约1333丛,需茶苗4000株左右。
双行条栽:大行距1.5米,小行距0.4米,株距0.33米,每亩约2470丛,每丛2~3株,每亩约需6000株茶苗。
移栽开宽30厘米、深40厘米的沟,沟底施底肥,肥上加土后定植茶苗,定植后要浇1次定根水,以后视天气情况每5~7天浇水1次。
每年的11月或3月前后进行移栽。
新定植茶苗要注意浇水,并及时松土,有条件的可行间铺草。
伏旱高温期间要遮阴。
移栽当年不施化肥,旱季浇稀薄的粪水3~5次,第2年可开始施化肥,冬季培土壅根。
二、茶树树冠的管理塑造(一)定型修剪对移栽后的幼龄茶树,要及时定型修剪,当苗高达30cm以上时,应在离地15cm处定剪;第2年春茶前,在上次定剪的剪口上提高15cm,进行第2次定型修剪;第3次定型修剪可在次年春茶采摘高档茶后进行,其高度在第2次剪口上提高15~20cm,当年夏秋茶采取打顶养蓬,后期留叶采。
以后两年均可采取春茶前多采高档茶,后期适度修剪的方法,当年新梢以养为主,采留结合,当树高达70cm左右,树幅达85cm以上才可逐步投入正常采摘。
(二)轻修剪龙井茶群体种在本地具有生长力强、分枝多、发芽密的特性,传统的栽培管理没有修剪的习惯,而是采用打顶养蓬、以采代剪、采留结合的方法培养采摘面。
随着技术进步与生产的发展,根据生产茶园采摘批次多的特点,对生产茶园常采用轻修剪措施,目的是刺激茶芽萌发、平整树冠、控制树高、便于采摘。
每年或隔年进行1次,一般在春茶采后进行,剪去冠面3~5cm的新梢,阳坡茶园可在秋茶结束后进行,有利春茶早发和增加名优茶产量,这比传统方法要优越得多。
三、茶园施肥时期和方法:基肥在“立冬”前施,一般都用菜饼或农家肥,每亩开沟施200~300kg,也可用三元复混肥,如“中茶1号”专用肥作基肥,每亩施75kg左右。
茶树的栽培技术要点

2016年第8期现代园艺除,但树冠中上部较轻虚时,可适当利用徒长枝短截以填补空缺。
对树冠直立,主枝或副主枝过多,严重影响通风透光的树冠,适当从基部锯除1~3个遮荫严重的主枝或副主枝。
回缩部分侧枝和结果枝群,修剪量占总叶面积8%左右。
计划密植园株距或行距投影间隔等于或小于20cm 时,应对加密部分植株两侧的主枝或副主枝逐年回缩或锯除,也可以从园地中央逐年向外围有计划地进行间伐或移栽,以保持永久树的正常生长结果。
待树冠覆盖率达80%~84%,对加密部分植株全部间伐或移栽。
2.4修剪注意点修剪顺序:先大枝后小枝,先上后下,内外结合。
剪口应平整,不留桩,锯口要用凿子或刀子削平。
锯口或大伤口应涂保护剂。
对多次抹芽后产生的叶节瘤,应在最后一次抹芽时剪除。
对修剪后的枝叶,可经切碎后深埋还园。
3保花保果3.1时间4月中旬~7月上旬。
3.2方法和要求叶花比在4︰1以下的少花树,应采取保花保果措施。
春梢营养枝长至3~4cm 时,按三疏一、五疏二删疏。
抹去6~7月中旬抽生的夏梢,适当使用营养型生长调节剂,树冠喷施树体缺少的营养元素。
(收稿:2016-04-16)[1]廖学林,廖洪标,聂建春,等.新干“商洲枳壳”优质丰产关键技术[J].江西林业科技,2007,01,60.茶树的栽培技术要点徐园1,林淑红2(1江西省铅山县农业局334500;2铅山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从栽培要点、茶园管理、茶树修剪、茶叶采摘等4方面阐述了茶树栽培技术。
茶树;栽培;修剪;采摘1.2.2栽植密度、方法:在一定种植密度范围内,茶园单产与密度成正比,而单丛产量则与密度成反比。
这是茶树群体与个体的矛盾。
要使茶园产量高、盛产期长,目前全国各地产茶区认为还是以多条栽茶方式为佳,主要在大行距间种植3条,种植密度为12000株/667m 2。
2茶园管理2.1施肥2.1.1茶树对肥料的选择:根据茶树的生物学特性选择肥料,一是应选酸性肥料,避免碱性肥料的施用造成茶园中土壤pH 值增高,而影响茶树生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茶树栽培学茶树栽培学绪论茶文化:有关茶的物质文化(茶树品种、茶的栽培、茶叶加工、营销)和精神文化(茶的历史、人文、茶俗、茶道茶艺、茶的文学作品等)的总和。
普通人们所讲的茶文化,要紧是指茶的人文历史等精神文化。
茶商文化:是在一切茶事活动(茶的栽培、加工、营销)中,为了某种政治利益(对政府)和经济利益(对茶商)而举行宣传的所有文化和茶文化第一章:茶的生物学基础第一节:茶树的分类一:茶树的分类地位:在植物分类学中,茶树属于种子植物门,被子植物亚门,双子植物纲,山茶目,山茶科,山茶属,茶种。
(云南大叶种)二:茶树的种类:山茶属:全世界共347种,分为20个组,其中一具组为茶组,茶组共发觉53种,这53种都能够做成商品茶,但许多种成品茶品质不行。
在茶组53种中,全世界60多个栽培茶树的国家中,栽培惟独两种,叫栽培种,其余的属于野生或半野生种。
两种栽培种是:1:云南大叶种(也叫普洱茶):大叶类,原产云南,要紧分布在云南、广西、广东、海南、四川和贵州的部分地区,以及印度、斯里兰卡、肯尼亚等热带气候的国家和地区。
2:中国小叶种(简称小叶种):几千万年前由云南大叶种进化而来,要紧分布在湖南、江西、福建、安徽、浙江、江苏、山东、河南、西藏,以及日本、前苏联的格鲁吉亚等温带气候的国家及地区。
野生种在云南利用的非常多,要紧有大理茶(云南第三大茶种)、大苞茶、滇缅茶、哈尼茶、勐腊茶、德宏茶、底纡茶、广南茶、马关茶、毛叶茶、多脉茶、圆基茶等。
野生种:是植物形态有不于栽培种的,自生自灭,化学成分和植物形态特征与栽培种相似的茶组植物。
栽培种:是人们千百年来栽培利用,通过人工和自然挑选而形成的。
第二节:茶树的植物形态特征茶树的形态由根、茎、叶、花、果组成一:茎的特征:1:树形:茶树树形分乔木,半(小)乔木、灌木三种。
乔木:主干明显,最底分枝高度在1.5米以上的茶树。
灌木:无主干,分枝从地面开始,丛生的茶树。
半乔木:介于乔木和灌木之间。
2:树枝:分直立,半披张和披张三种。
二:叶的特征:叶是茶树识不品种和识不真假茶的要紧依据之一。
1:叶面积:叶面积 = 叶长 * 叶宽 * 0.7叶面积在20平方厘米以下的称为小叶种,21—41平方厘米的称为中小叶种,41—61平方厘米的称为大叶种,61平方厘米以上的称为特大叶种。
2:叶形:叶形 = 叶长 / 叶宽比值在2以下的为圆形,2.1—2.5的为椭圆形,2.6—3的为长椭圆形,3.1以上的为披针形。
3:叶脉:是识不真假茶的要紧特征之一,侧脉为10—15对。
4:叶面:分平滑、隆起、微隆起三种事情。
5;叶缘:分平直、波状、微波。
如有锯齿的话分为细密和粗大两种。
三:茶树花的特征:茶花属于两性花。
第三节:茶树的生物学特征一:茶树的总发育周期:茶树的总发育周期是指茶树从茶苗出土,长大,开花结果和衰老死亡整个一生的生长发育规律,可分为四个阶段。
1:幼苗期:从茶苗出土到第一次生长休眠时为止,时刻是6个月。
2:幼年期:从第一次生长休眠到第一次开花结果时为止,时刻是2—3年。
(幼龄茶树期)3:成年期:从第一次开花结果到第一次更新改造时为止,时刻是20—50年。
(丰产期)4:衰老期:从第一次更新改造到整棵茶树衰老死亡,时刻是100年左右。
二:茶树的年发育周期:茶树的年发育周期是指茶树在一年中,由于别同季节气候的妨碍所表现出来的生长发育规律。
茶树的越冬芽在日平均气温回升到10℃时开始萌发生长,生长的顺序是:鳞片(2片)展开→鱼叶(1片)展开→真叶展开。
花芽在5、6叶的枝梢上形成,9—11月开花,果实发育一年的时刻,在第2年的10月果实(种子)成熟。
但茶树的结实率惟独3%左右。
第二章:茶树的生态条件及区划第一节:茶树的生态条件一:气候条件:1:温度:茶树习惯的年平均气温是14—27℃,其中中小叶种习惯14—16℃,大叶种习惯16—20℃。
日平均温度大于10℃,茶树开始萌发,大于15℃,茶树开始生长,17—25℃,茶树生长最快。
极端最底温度,大叶种为-5.4℃,小叶种为-12℃到-18℃。
活动积温在4000—7000℃。
2:落水:年平均落水应为1000—2000mm。
3:光照:光照强度应在0.4—0.5卡/分(平方厘米)二:地形条件:在云南海拔2000米以下可种茶,最佳为900—1600米。
坡度在25度以下的阳坡。
三:土壤条件:1:土壤PH在4—6.5,以4—5为最好的红土。
2:地下水位1米以下。
3:土层厚度0.8米以上。
4:土壤有有机物质越多越好,普通2%为最底标准。
第二节:云南茶树区划云南省全省16个地州市127个县,有15个地州市110多个县市区产茶,依照别同地州的生态条件和地域因素,全省分为4大茶区。
一:滇西茶区:包括临沧、保山、德宏3个地州,19个县,年平均温度在14—19℃,本茶区茶园面积占全省的一半左右,产量约占全省56%左右,要紧生产红茶、绿茶、普洱茶原料(如今也有普洱茶生产)。
凤庆的红茶在打算经济年代是中国红茶出口中的一套标准样,滇红工夫自1959年以来为国务院指定的外事礼茶。
二:滇南茶区:包括思茅、西双版纳、红河、文山4个地州,24个县,年平均气温16—22℃,本茶区茶园面积占全省的40%,产量约占38%左右,要紧生产红茶、绿茶、普洱茶。
版纳是历史上普洱茶的原产地,因在普洱精加工和集散而得名,勐海茶厂是现代普洱茶的核心产地。
三:滇中茶区:包括昆明、楚雄、大理、玉溪4个地州、20个县。
年平均气温14—19℃。
本茶区茶园面积占全省的8%左右,产量约占全省的5%左右,本茶区是云南大、中、小叶种的过渡区。
生产绿茶、普洱茶,历史上有昆明十里香,宜良宝洪茶2个名茶,下关是云南沱茶的产地。
四:滇东北茶区:包括昭通、曲靖2个地州、12个县,年平均气温13—17℃,茶园面积占全省的3%左右,产量约占全省的2.8%左右,要紧生产的是绿茶和边销茶(小叶种)。
五:总结:1:低纬度底海拔的茶做红茶好,做绿茶苦涩味重,香气和口感差。
2:高纬度高海拔的茶做绿茶好,做红茶品质差。
3:春秋茶做绿茶好,夏茶做红茶好。
4:茶叶中茶多酚含量高,做红茶好。
5:茶叶中含氮化合物含量高,做绿茶好。
6:大叶种做红茶好,做绿茶枯涩味重。
7:小叶做绿茶好,香高口感好。
第三章:云南的茶树品种云南茶树品种资源丰富,茶组植物中有80%的种分布在云南,生产上利用的各种资源1800多份,优良单株110个,地点优良品种26个,地点品种199个,全国在册品种666个中,云南有127个,占19.3%当前生产上利用的品种要紧有:一:国家级有性系良种3个:勐海种、勐库种、凤庆种。
二:国家级无性系良种2个:云抗10号、云抗14号。
三:省级无性系良种:长叶白毫、云抗43号、云抗27号、云抗37号、矮丰、云梅之瑰、桃形叶、短节白毫、云选9号、76—38号、佛香茶、清水3号。
四:优良品种:景谷大白茶、景东大叶茶、澜沧绿芽茶、元江糯茶、蚂玉茶。
第四章:茶树的生殖茶树的生殖有有性和无性两种。
一:有性生殖:用种子做为生殖材料,用播种的方式生殖后代的办法。
1:优点:a:后代生存能力强,有利于引种驯化。
b:种子运输方便,有利于良种推广。
c:生殖技术简单,生产成本低。
2:缺点:a:后代变异大,别能保持良种的特征特性。
b:后代茶树的生育期别一,鲜叶原料的大小,老嫩别一,别利于机械化生产。
二:无性生殖:以用茶树的营养体的一部分(根、茎、叶等),在适当的环境中培养成后代个体的一种生殖办法。
1:优点:a:后代能保持母本的优良特性。
b:后代个体间性状一致,鲜叶原料大小,老嫩一致,便于机械化生产。
c:生殖系数大。
2:缺点:a:生殖需要较高的技术,生产成本高。
b:容易从母本上传染但病虫害。
c:后代抗性弱于种子苗。
三:茶树的短穗扦插技术:1:做苗床:苗床长为15米,宽为1.3米,高为0.4米。
2:做荫棚:保证40%左右的透光率。
3:剪短穗:穗长3.5cm,一具半叶,一具芽。
4:扦插:插前浇脚水,扦插入土2/3,插后每天浇水,夏季插后40天生根,第二年能够出圃。
第五章:茶树品种及其分类品种是园艺学上的一具概念,是园艺、农作、生产上利用的一具最小单位,也是园艺专家对作物栽培种,种以下的识不、分类、利用的一具最小单位。
啥叫品种:品种是人们长期栽培利用过程中形成形态上的一致,有一定的经济价值,能习惯一定的环境条件的茶树群体。
在科研和生产上通常按品种的来源举行分类,茶树品种分为以下几类:1:地点品种:即农家品种,是在一定环境条件下,通过人们长期的人工和自然挑选而形成的,对当地有较强习惯能力的一具混杂群体。
2:群体品种:未经改良的地点品种。
3:育成品种:改良品种,是指用科学的育种程序选育出来的,在生产上有一定成效的新品种。
4:有性系品种:经过有性生殖的方式育成的品种。
5:杂交品种:指父母本杂交,再从后代中选育出来的品种。
6:无性系品种:指最初起源于同一植株的营养器官,经过无性生殖生产的一群相似的后代。
7:双无性系品种:指用两个无性系品种杂交,再从后代中选出的品种。
良种:是用科学的育种程序选育出来,并经有关部门鉴定,审定,经过的优良品种。
良种在生产上作用:1:提高产量:云抗10号463kg/亩,群体种100kg/亩。
云南省平均亩产量35kg/亩,全国平均亩产量45kg/亩。
2:提高品质:良种的有效成份含量高,品质好。
云抗10号的茶多酚为36%,普通品种为25% —33%3增强抗逆性:云抗系列品种能耐-5.4℃,普通品种只能耐-2℃左右。
4:调节茶季劳动力和制茶设备的矛盾:利用早、中、晚品种搭配种植。
5:提高采茶效率:利用机械设备举行采摘。
6:良种出名茶:良种高产优质,又基本上用无性生殖方式生殖,后代个体一致,是创制名优茶的基础,省内的名优茶如:蛾山银毫,佛昌银毫,碧云银毫等用云抗10号制作,云南白毫用长叶白毫制作。
良种制名优茶,名优茶出效益,这种关系是茶叶生产中其他生产要素别能代替的,在中国茶叶生产增值的技术因素中,良种占30%—40%,因此讲良种算是生产力。
第六章:新茶园建设一:茶地挑选:1:年平均气温别底于13℃,极端低温别低于-7℃。
2:土壤PH在3—6.5之间的红、黄土壤。
3:集中连片,附近有水源。
4:交通方便,电力、劳力、燃料容易解决。
二:茶园的规划设计:1:地块的划分。
2:茶厂、办公地方、仓库、日子区、小学、医务室的设置。
3:排蓄水系统。
4:道路的设计。
三:茶园开垦:1:坡度的测量。
2:等高线的测量。
3:茶园开垦:a:种植沟开挖。
b:台地的开挖。
四:茶树定植:1:合理密植。
(密度:要紧有双行单株和单行单株。
)a:双行单株:行距40cm,株距30cm。
b:单行单株:株距15cm—20cm。
以2000—5000株/亩(其中良种扦插以2000—3000株/亩,种子苗以3000—5000株/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