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解析版)

合集下载

上海市崇明区2022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与参考答案

上海市崇明区2022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与参考答案

上海市崇明区2022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与参考答案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礼仪与国性①当前,我们国内存在两种礼仪:中华传统礼仪,西方礼仪。

毋庸讳言,前者历经磨难,势单力薄;后者经过近十年的经营,阵容强大。

推行全民的礼仪教育,我们应该选择哪一种?②毋庸置疑,中国人应该选择自己的传统礼仪。

礼仪都具有民族性,每个民族都创造了属于自己的礼仪。

礼仪是民族成员的相处之道,是民族文化个性的突出表现,是展示民族文化与历史的窗口。

礼仪并非新的就好,老的就坏。

众所周知,西欧国家在外交活动中,都以炫耀本国的传统礼仪为豪。

如英国女皇用18世纪的皇家马车迎接国宾,属于最高级别的外交礼仪;乐手身穿苏格兰格子裙,吹奏14世纪发明的苏格兰风笛。

再如,奥运会点燃圣火的仪式,起源于普罗米修斯从宙斯手中偷取火种到人间的古希腊神话,现代奥运会沿袭传统仪式,在希腊奥林匹克发源地奥林匹亚举行,11位女修女从凹面镜聚光采集圣火,再由女祭司高举火炬,然后放在赫拉神庙遗迹前的粘土坛内。

这些古老的仪式,欧洲人并没有抛弃,或者改头换面,使之“与时俱进”;相反,它们被作为宝贵的历史记忆,光大于世,从而引起各国人民的极大兴趣。

事实一再证明,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礼仪尤其是如此。

③如今,中国境内的西方礼仪压倒中华传统礼仪,属于不正常的现象。

众所周知,近代以来,中国人用过激的态度抹黑传统文化,礼,被视为杀人不见血的“软刀子”、孔子“复辟奴隶制”的反动工具,被反复扫荡,在社会上几乎不复存在。

直到2000年我国申奥成功后,举国上下都希望“让中国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中国”,此时大家才发现,我们的社会已经普遍失范,随地吐痰、不肯排队、大声嚷嚷、说话粗俗等等,人们方才意识到礼仪的不可或缺。

④1980年,韩国获得1988年在汉城(今日的首尔)举办24届夏季奥运会的资格,韩政府将此作为向世界展示其“和平统一外交政策”的重要举措,借此提高文化形象,提升国际地位。

上海南汇中学最新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

上海南汇中学最新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

高一语文满分:100分 完成时间:120分钟一、阅读(6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题目。

(11分)音乐的灵魂 吴长青①我们身边不乏有各式的音乐,在体魄健全的人看来,音乐不外是装点生活的一种方式,一种人性的张扬,甚至是一种招徕。

②电视画面上那个弱智的周舟,生活近乎难以自理,一旦握起指挥棒,悠扬的乐声随即流淌在棒端,那份怡然自得的神韵,着实让人回味不已。

我无法回答是什么力量,使他变得如此的rui()智。

我也无法解释,中国残疾人艺术团里那个刚出了一盘《光明随想》CD唱片的盲人金元辉,是如何在黑暗的世界里娴熟地演奏钢琴,而且极为出神入化。

于是,我便认为是音乐走进了他们的心灵,音乐是有灵魂的。

③音乐创造了无数的大家,海顿、格鲁克、莫扎特、贝多芬、舒伯特、勃拉姆斯、施特劳斯,马勒、勋伯格。

他们的光辉至今照耀在欧洲大地,照耀在人类的浩字。

多瑙河上的帆船、阿尔卑斯山下的牧场,无一处不传响着大师们创造的经典。

美丽的俄罗斯大地上到处可见柴科夫斯基音乐中飞翔的天鹅和一泻如洗的天鹅湖.④音乐是有灵魂的。

音乐刻画着人类灵魂的普遍状态。

“是以师旷觇风于盛衰,季札鉴微于兴废,精之至也。

夫乐本心术,故响浃肌髓。

”(刘勰《文心雕龙·乐府》)师旷季札能从乐调里看出各诸侯国的兴亡,是师旷季札聪慧?非也。

刘勰说得好,音乐本来是用以表达人的心情的,所以它可以深入到人的灵魂深处。

难怪人们听到舒伯特的《鳟鱼五重奏》,就能真切地感受到天真的“鳟鱼"被渔夫欺骗,捉到了岸上,仿佛也看到自由与桎梏,无邪与欺骗,天真与狡诈,命运的作弄与挣扎。

“鳟鱼”的命运,有时不也就是人类的命运吗?⑤音乐使人陷入哲学的深思。

我惊诧于音乐的力量,它隐藏在人类精神家园的深处。

世界不是所有人都能触摸到它,“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巍巍乎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列子·汤问》)伯牙、钟子期算是历史上知音的最佳代言人,是音乐沟通了两个本不相干的生命个体。

2021-2022学年上海奉贤区高一(上)期末语文试题及答案

2021-2022学年上海奉贤区高一(上)期末语文试题及答案

上海市奉贤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一、情景默写1.填空。

(1)鹰击长空,鱼翔浅底,________。

(《沁园春•长沙》)(2)________,百年多病独登台。

(杜甫《_________》)(3)苏轼《赤壁赋》中面对自己短暂的生命与无尽的长江发出感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二、选择题组2.按要求选择。

(1)被感染人群适当加大喝水量是好的,但水不要喝太多。

_____特别是对于心血管疾病患者、肾储备差患者或者是老人,更要控制饮水量。

()①以致水分在体内潴留②当机体所摄入水总量大大超过排水量③引起血浆渗透压下降和循环血量增多④会出现水中毒现象A.②③①④B.②①③④C.①②③④D.②④①③(2)费孝通《乡土中国》中说“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下列选项不能反映乡土文化的一项是()A.安土重迁,叶落归根B.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C.路见不平,拔刀相助D.鸡犬相闻,老死不相往来④在艺术领域之外的社会现场,其实极有创意。

当下我们都已经把一定的生活百分比分配给了手机生活,抖音、元宇宙上的生活看似虚拟,其实都是我们现实生活的一部分,都是可以为艺术创作提供新的能量。

(三联生活周刊2022.11.1节选)3.对甲文中第②段加点词“生态性”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城市生活中在线下生活中也能够面对面真诚交流的人际关系。

B.城市生活中不仅在虚拟存在,在线下生活中也能够互相关爱的人际关系。

C.城市生活中在线下生活中也能够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

D.城市生活中面对虚拟存在也能够直抒胸臆的人际关系。

4.对乙文中第④段划线句“我希望我的故乡越变越大”理解最正确的一项是()A.突破原生故乡地图上原有的边界,把现在所住的城市也当作自己的故乡。

B.以一种开放的心态看待现实中已经现代化的故乡,不再写故乡的人和事。

C.随着写作者生命经历的丰富、对世界认知的扩大,重新构造故乡的概念。

D.全身心的投入、拥抱故乡,天天在自己的作品里陷入对故乡的无限回忆。

2019学年上海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及解析】

2019学年上海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及解析】

2019学年上海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及解析】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1.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粗鄙是中国社会的癌症徐贲①现今社会中有不少人似乎得了一种精神上的流行病,那就是变得越来越要面子,但却又越来越粗鄙。

这是由于“荣誉”与“不荣誉”之间的界限变得模糊不清,甚至荡然无存之故。

不久前,某名艺人母女三人在江苏教育电视台竞猜节目《棒棒棒》录制中放泼撒野、大爆粗口,母亲对着一位观众挖苦道,我能把女儿培养成亿万人喜爱的明星,你母亲做得到吗?显然,她觉得当名艺人的母亲是特有面子的事,而正是为了争这个面子,夸耀这个面子,可以在大庭广众下,行为嚣张,言语粗野,摆出一副盛气凌人的阵势。

②有人把这种粗鄙称为“不要脸”,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寡廉鲜耻、不知羞耻。

其实与“要面子”同生共长的“不要脸”并不是没有羞耻感,而是不知道什么是该羞耻的,什么是不该羞耻的。

粗鄙是一种羞耻心像癌症一样的病变,这种病变在特定的被污染的社会环境中特别容易发生,就像污染了的自然环境容易诱发癌症病变一样。

③例如,在一般的文明社会里,“绅士风度”是一件有面子的事情,以绅士风度待人接物也是体面人会自然而然地要求自己的行为。

但是,在“文革”时期的中国,“绅士”成了革命的对象,而革命者又以越粗鄙越光荣为行为准则,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就出现了一种新型的“有面子”与“要脸”的关系:粗鄙不仅不再是“不要脸”,而且是有觉悟、混得开的事,不仅如此,甚至还能为粗鄙者带来特别“有面子”的头衔、荣誉称号、地位或职位,让他们成为成功人士。

④这种成功人士的传人在“文革”以后把施展才能的领域从政治转向了经济,祝东力曾这样描述他们粗鄙化的成功:“一口糙话、一身匪气,这才是‘爷们儿’,是吃得开、混得好的标记。

粗鄙化--粗野、鄙俗,是当今世俗社会的主流价值。

粗鄙代表‘强悍’、‘有力量’,彰显着粗鄙者的‘有胆儿’、‘拔份儿’”。

上海市延安中学高一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

上海市延安中学高一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

上海市延安中学高一年级语文试卷(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00分)一积累运用12分1.填空和情景默写。

(1)熊咆龙吟殷岩泉,______________。

(李白《______________》)(2)苏轼《赤壁赋》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话语告诫我们:做人不能有丝毫的贪心,不能觊觎身外之物。

(3)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用比喻的手法表明自己厌倦官场,向往自由生活的对偶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白居易《琵琶行》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表现琵琶女内心的怨愤,即使在演奏间歇仍能使读者感受至深。

【答案】①.栗深林兮惊层巅②.梦游天姥吟留别③.苟非吾之所有④.虽一毫而莫取⑤.羁鸟恋旧林⑥.池鱼思故渊⑦.别有幽愁暗恨生⑧.此时无声胜有声【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和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注意重点字的写法,“栗”“巅”“姥”“苟”“毫”“羁”“胜”。

2.根据要求作答。

(1)下列各句中,语气最委婉的一句是()A.只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忽视他们的心理健康,这是不是应该引起我们认真思考呢?B.只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忽视他们的心理健康,这难道不应该引起我们认真思考吗?C.只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忽视他们的心理健康,这无疑是应该引起我们认真思考的。

D.只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忽视他们的心理健康,这恐怕不能不引起我们认真思考了。

(2)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法国思想家帕斯卡尔有一句名言:“人是一支有思想的芦苇。

”他的意思是说,________,________。

可是,即使如此,________,因为________。

我们当然不能也不该否认肉身生活的必要,但是,人的高贵却在于他有灵魂生活。

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

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
⑨当代中国文艺的健康发展迫切呼唤专业、权威的文艺批评,促使中国当代文艺事业勇攀高峰,出现代表我们民族和这个时代之精神高度的大作。
2. 第②段中“表扬家”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
3. 下列表述与作者观点不一致的一项是( )。
A. 提升文艺批评的专业水平有利于当代文艺批评建设。
B. 当代中国的文艺批评呈现出依从于文艺创作的倾向
5.本文首先指出当代文艺领域亟须回应“如何营造有利于开展文艺批评的良好环境”的命题 ;其次联系现实,指出重建批评环境是关键;接着从重新定义文艺评论应关注各类主题创作、营造文艺批评与创作者间的坦诚对话和理性互动的氛围三方面谈重建方法;最后提出呼吁和期望。
【解析】
【详解】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
⑦此外,营造文艺批评与创作者之间坦诚对话、理性互动的氛围,对健康的文艺评果,被剜者当然会有痛感,如果因为被批评触痛就火冒三丈暴跳如雷,艺术家与评论家之间就很难对话与互动,试然,文艺评论家的批评只是依其专业知识提供的个人意见,他不是行使创作裁判之职的法官;但正由于文艺评论具有的专业化和独立性特点,其意见或比一般公众的反应更具思想与艺术两方面的参考借鉴价值,听取文艺评论家的意见比听取一般公众的意见对创作更有益处,创作者及创作主管部门应该满腔热情地鼓励而非阻滞各种各样的批评,积极促进文艺评论的正常开展。有句被传甚广的熟语说道,“若批评不自由,则赞美无意义。”当坦诚直率的批评的空间被锁闭了,所有对文艺作品的正面评价也就不可信了,并因其丧失了可信度而变得毫无意义。
【答案】(1).契阔谈䜩
(2).艰难苦恨繁霜鬓
(3).一尊还酹江月
(4).念奴娇
(5).半壁见海日
(6).空中闻天鸡
【解析】

上海市金山区2021年高一《语文》上册期末试卷与参考答案

上海市金山区2021年高一《语文》上册期末试卷与参考答案

上海市金山区2021年高一《语文》上册期末试卷与参考答案一、情景默写1.填空题(1)携来百侣曾游。

________。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2)在《________》(篇目名)中,表现出________(作者名)鄙弃权贵的傲骨精神的句子是“________,使我不得开心颜?”(3)《劝学》中荀子借君子之口说“________”的意思,也就我们平时所说的“活到老学到老”。

二、选择题2.选择题下列选项中的诗句填入黄庭坚《虞美人》词画横线处,恰当的一项是()天涯也有江南信,梅破知春近。

夜阑风细得香迟,不道晓来开遍向南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平生个里愿杯深,去国十年老尽少年心。

A.玉台弄粉花妒人,忽寄入眉头B.玉台弄粉,花妒入眉C.玉台弄粉花应妒,飘到眉心住D.花应妒玉台弄粉,换取归来同住三、名著阅读3.下列运用《乡土中国》的观点与理论进行的判断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我们平常经常会说“落叶归根”“不离故土”,中国的老人还经常会讲“我已经是半截子入土的人了”,费孝通先生认为,这个“土”字虽然用得很好,但听起来多少有些“土气”和贬义。

B.中国古人喜欢“学而时习之”的原因,是因为那时候每天面对的新问题其实没有那么多,大部分的生活就是在不断地重复,只要这个村子里边有一个像孔子那样的老人家,家有一老如有一宝,你请教他就好了,所以有机的团结会容易形成礼俗社会。

C.每一个中国人都是一个差序格局的核心,那向外扩张的这个动作,就叫作“推”。

所以孔子讲“推己及人”。

孟子评价孔子“善推而已矣”。

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立人,己欲达达人”这些都是一个由内向外推的过程。

D.每一次技术的重大变革都会带来一大拨的时势权力。

当机器发明的时候,当内燃机发明的时候,当汽车发明的时候,当电报发明的时候,当互联网、手机、短视频,一个一个的社会变革出现的时候,你能不能抓住,就代表着你是不是可以在短期之内获得时势权力。

上海市闵行区2021年高一《语文》上册期末试卷与参考答案

上海市闵行区2021年高一《语文》上册期末试卷与参考答案

上海市闵行区2021年高一《语文》上册期末试卷与参考答案一、句子默写1.根据教材内容填空。

(1)____________,雨从头上湿到脚。

(杨万里《插秧歌》)(2)熊咆龙吟殷岩泉,____________。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3)____________,泣孤舟之嫠妇。

(苏轼《赤壁赋》)(4)细节描写可以使表达细腻生动,古老的《诗经》里就有很多细节描写,《邶风·静女》中就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动作细节描写来表现男子等待的焦急,用“____________”来对女子所赠礼物进行外形的细节描写。

二、名著阅读结合费孝通的《乡土中国》,完成下面问题。

2.下面不符合《乡土中国》原书意思的一项是()A.乡土社会是亚普罗式文化,靠共同生活来配合人的相互行为;现代社会是浮士德式文化,把感情变化作为生命的主脉。

B.人治和法治不是对立的,两者的区别在维持秩序时所用的力量和所根据的规范的性质,而乡土社会是“礼治”的社会。

C.乡绅赶走抽大烟的小儿子,教训老父亲,处罚大儿子,维护了乡村的礼治秩序,但却破坏了法治秩序,没有明辨是非。

D.文化性的强制常包含教化性的权力,文化对社会新分子的强制是一种教化过程,乡土社会则正是这种靠近教化的社会。

3.下面运用《乡土中国》“血缘与地缘”的相关内容来分析某些现象,最不恰当的一项是()。

A.南方看不上北方,沿海看不起内地的现象,在某种意义上正是地缘关系的反映。

B.“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挖洞”,这种判断是用血缘关系来给人定位。

C.在上海生活的“籍贯”是外地的人结成社群,他们之间的联系是地缘不是血缘。

D.饭店里几个人吃完饭之后争着付账,正是不想欠对方人情,因为没有血缘关系。

三、选择题4.课代表贾兰发现自己帮老师放在讲台上的《红楼梦》①___________,不禁大叫起来;走进门的语文老师却②__________,微微一笑:“没有书,我也可以检查你们《葬花吟》的背诵情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 1 页,共 20 页
这两首诗的颈联历来被誉为佳句,请任选一联赏析。 三、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 2 小题,共 23.0 分) 3.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赤壁赋 苏轼 ①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 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 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凭虚御风,而不知其所 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②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 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 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③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 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 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 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 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④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 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 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惟江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⑤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藉。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举酒 属客 ______ 冯虚御空 ______ 为下列加点词语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______ 。 水波不 兴正襟 危坐 A.兴:盛危:高 B.兴:起危:端正 C.兴:盛危:端正 D.兴:起危:高 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是 ______ 。 A.泛舟游 于赤壁之下此非孟德之困 于周郎者乎 B.驾一叶 之扁舟我欲因 之梦吴越 C.何 为其然也因 为长句 D.正襟危坐 而问客曰恍惊起 而长嗟 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赏析本文景、情、理完美融合的特点。
(一) ① 一列火车缓慢地驶出柏林,车厢里尽是妇女和孩子,几乎看不到一个健壮的男 子。在一节车厢里,坐着一位头发灰白的战时后备役老兵,坐在他身旁的是个身体 虚弱而多病的老妇人。显然她在独自沉思,旅客们听到她在数着:“一、二、 三……”声音盖过了车轮的“咔嚓咔嚓”声。停顿了一会儿,她又不时重复数起来。 两个小姑娘看到这种奇特的举动,指手画脚,不假思索地笑起来。一个老头狠狠扫 了她们一眼,随即车厢里平静了。 ②“一、二、三……”神志不清的老妇人重复数着。两个小姑娘再次偷笑起来。这 时,那位灰白头发的后备役老兵挺了挺身板,开口了。 ③“小姐,”他说,“当我告诉你们这位可怜夫人就是我的妻子时,你们大概不会 再笑了。我们刚刚失去了三个儿子,他们是在战争中死去的。现在轮到我自己上前 线了。在我走之前,我总得把他们的母亲送进疯人院啊。” ④车厢里一片寂静,静得可怕。 (选自《在柏林》) (二) ①外边月亮很明,也比平日悬得高。前面又下来一个重伤员。屋里铺位都满了,我 就把这位重伤员安排在屋檐下的那块门板上。担架员把伤员抬上门板,但还围在床 边不肯走。新媳妇端着水站在床前, 短促地“啊”了一声。我急拨开他们上前一 看,我看见了一张十分年轻稚气的圆脸,原来棕红的脸色,现已变得灰黄。他安详 地合着眼,军装的肩头上,露着那个大洞,一片布还挂在那里。 ②“这都是为了我们,……”那个担架员负罪地说道,“我们十多副担架挤在一个 小巷子里,准备往前运动,这位同志走在我们后面,可谁知道狗日的反动派不知从 哪个屋顶上撂下颗手榴弹来,手榴弹就在我们人缝里冒着烟乱转,这时这位同志叫 我们快趴下,他自己就一下扑在那个东西上了。……” ③ 新媳妇又短促地“啊”了一声。我强忍着眼泪,给那些担架员说了些话,打发 他们走了。我回转身看见新媳妇已轻轻移过一盏油灯,解开他的衣服,她刚才那种 忸怩羞涩已经完全消失,只是庄严而虔诚地给他拭着身子,这位高大而又年轻的小
第 2 页,共 20 页
4.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始得西山宴游记 柳宗元 ①自余为僇人①,居是州,恒惴栗。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 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 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 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②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 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 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 之下。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②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 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③为类。 悠悠乎与 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引觞满酌,颓然就醉, 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心凝形释,与万化冥 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是岁,元和四年也。 【注】①僇人:通“戮人”,受过刑辱的人。②垤:蚁封,即蚂蚁洞边的小土堆。③ 培塿:小土堆。
第 页,共 20 页
第③段加点词“种子”在文中指的是 ______ 对第①段作用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 A.引用具体数据,强调保护传统村落的迫切性。 B.通过《蓝皮书》指出保护传统村落的严峻性。 C.直接引出如何正确重构城乡关系、人与自然关系的讨论。 D.为后文提出聚焦村民生活质量、保护村落的建议做铺垫。 第②段论述很有特色,试从语言特点角度进行分析。 综观全文,下面这段话最合理的位置是 ______ 。 因而,保护村落、振兴乡村,就成了追索“从哪里来”的方式,也成为标记“向何处去” 的注脚。 A.A 处 B.B 处 C.C 处 D.D 处 上海著名的古镇有浦东新场镇、闵行七宝镇、青浦朱家角镇等。请运用文中的观点,谈 谈应该如何保护这些古镇。 7.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第 3 页,共 20 页
的样子。 A.鄙视基础制约 B.藐视基本束缚 C.轻视原本压制 D.蔑视本来约束 下列内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 A.作者运用社区分析的比较研究法,尝试探究作为中国基层社会的乡村社会的特点。 B.“仁”是差序格局道德体系的出发点,“孝、悌、忠、信”是“仁”的具体表现。 C.乡土社会遵循男女有别的原则,也就是认定男女间不必求同,在生活上加以隔离。 D.在安定的乡土社会,“语言足够传递世代间的经验”,实际没有必要“文字下乡”。 6.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期末语文试卷
题号 得分





总分
一、默写(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6.0 分)
1. 按题目要求填空。
______ ,悠悠我心。(曹操《短歌行》) 谢公宿处今尚在, ______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银瓶乍破水浆迸, ______ 。(白居易《琵琶行》) 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表现周瑜临战潇洒从容的气度和辉煌战功的句子是: “ ______ , ______ 。” 二、诗歌鉴赏(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6.0 分) 2.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题。
①近十五年来,中国传统村落锐减近 92 万个,并正以每天 1.6 个的速度持续递减。 12 月 10 日发布的《中国传统村落蓝皮书》列出了传统村落保护的五大挑战,包括 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过度商业开发、“空心村”现象等。 A_____ ②有人说,中国人往上数三代,多数来自农村,来自泥土。即使人在城市,也经常 会遐想“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的恬淡意境。然而现实中,为了保护古村落, 却往往不得不与时间赛跑。有的村子年久失修;有的村民翻新住房,拆掉祖屋抹去 壁画;有的全村外出务工,留下老人儿童;有的地方把古村落当“摇钱树”,随意 搭建破坏古貌……正如著名作家冯骥才所感叹的那样:“每座古村落都是一部厚重 的书,不能没等我们去认真翻阅,就让这些古村落在城镇化的大潮中消失不见。” B_____ ③对于发源于农耕文化的中华文明,村落可说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从《汉书》所 言“或久无害,稍筑室宅,遂成聚落”的自然萌生,到社会学家林耀华在《金翼》 里所言“别忘了把 种 子埋进土里”的朴素信仰,村落承载着中华文明的物质基础、 文化属性。《乡土中国》写道:“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在这里, “乡土”并不是一个贬义的概念,而是千百年来农业社会发展特点的集大成。即使 是今天,城镇化成为通往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当高楼大厦伸向天际之时,也离不开 从历史文脉中吸纳地气。 C_____ ④城乡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的重构,需要顺势而为、水到渠成。这就意味着保护 古村落,不仅要关注建筑风貌上的岁月留痕,更要聚焦村庄中人们的生活质量。贵 州黎平铜关侗寨被称为“时光边缘的古村落”,当地侗族人居住的干栏式民居有着 700 多年历史。然而,在纳入国家保护试点后,有的村民却因木房子容易起火,不 愿再建民族特色的木居。这启示我们,保护要见物,更要见人。村民固然是村落保 护的第一责任人,但同时也要让他们成为村落保护的受益者。只有传统村落更加宜 居,人们在这里生活质量更好,对村落的保护才有更坚实的基础。 D_____ ⑤“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是“城里人”和“村里人”共同的生 活愿景,也是城镇化的目标所在。对许多一辈子种田劳作的村民来说,村子就是他 们的家;对拥挤在钢筋混凝土森林中的人们而言,乡村又何尝不是精神的归宿?村 落不可能也不应该一成不变,只是,这样的变化不应是衰败,而应是成长。惟其如 此,才能守护好我们的乡愁,留住我们的根。 (节选自《守护好乡愁才能留住根》)
下列选项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 A.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 B.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 C.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 D.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 对第②段画线句含义理解正确的是 ______ 。 A.忧思绵绵中我的身心与天地间的浩然之气融为一体,已然不知道哪里是边际了。 B.茫茫无际中我的身心与天地间的浩然之气融为一体,已然不知道哪里是尽头了。 C.茫茫无际中我的身心与天地间的浩然之气融为一体,却不能得到它的边际了。 D.忧思绵绵中我的身心与天地间的浩然之气融为一体,却不能得到它的尽头了。 对第①段内容理解不正确的是 ______ 。 A.“恒惴栗”概括了作者被贬后心情,同下文游西山时的欣喜形成对比。 B.“施施”“慢慢”表现作者游览时寂寞愁闷、无可无不可的精神状态。 C.“意有所极,梦亦同趣”透露出作者内心深处的郁闷已得到完全排解。 D.“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从反面扣题,小结游山感受,自然引出下文。 第②段表现“西山之怪特”,运用了多种描写方法,请对此加以分析。 纵观全文,探究作者的写作意图。 四、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 3 小题,共 25.0 分) 5. 阅读《乡土中国》,完成各题。 《乡土中国》是社会学家 ______ (作者)著述的一部研究中国乡村社会的著作。 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______ 。 我们说乡下人土气,虽则似乎带着几分_______的意味,但这个“土”字却用得很好。 土字的_______意义是指泥土。乡下人离不了泥土,因为在乡下住,种地是最普通的谋 生办法。远在西伯利亚,中国人住下了,不管天气如何,还是要下些种子,试试看能不 能种地。从土里长出过光荣的历史,自然也会受到土的_______,现在很有些飞不上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