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期末试卷附答案
2023-2024学年临沂市高一语文(下)期末试题卷附答案详析

2023-2024学年临沂市高一语文(下)期末试题卷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分数:150分2024.07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
作为语言基本单位的词汇,是语言中文化承载量最大的成分。
一个民族独特的发展历史、社会制度、生活环境、宗教信仰、风俗习惯都会在其民族语言的词汇中打下烙印,这样就产生了大量的文化负载词。
文化负载词是具有特定民族文化内涵的词、词组和习语。
这些词由于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差异,在另一种语言里找不到对等或与之完全契合的词,于是产生语义空缺。
我们可以根据文化负载词在另一种语言中的语义空缺情况,将其分为绝对空缺词和相对空缺词。
有些词在另一种语言里完全没有与之对应的词,我们把这种词称作绝对空缺词。
如汉语中“节气”的概念在英语中是没有的,二十四节气的名称更是让外国人费解。
总之,由于生活方式和民族文化的极大不同,这些在另一种文化中绝对空缺的词无处不在,数量庞大,造成翻译上的重重困难。
有的文化负载词其所指的观念或事物在另一语言里也是存在的,只不过二者的语义范围不完全重合,只存在部分对等,同样造成了语义上的空缺。
我们将这一类的词统称为相对空缺词。
相对空缺词数量繁多,可分为所指范围空缺词、涵义空缺词和语用规范空缺词三大类。
范围空缺指的是同一个事物或概念在某种语言中只用一个词来表达,而在另一种语言中却有几个或多个词来表达。
我们最熟悉的例子就是汉语和英语中表示亲属的词语。
一个简单的“aunt”在汉语中就不能找到与之所指范围完全相等的词,因为它可以指汉语中的“姑姑”“伯母”“婶婶”“舅妈”“姨妈”。
涵义空缺词是指某个词在另一语言中有与其表面意义相同的词,但它们的涵义却大相径庭。
如中华民族的文化象征物“龙”便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一说起“龙”的英文对应物,很多人都一下子想到“dragon”,却不知仅这一念之差,就将腾云驾雾、代表天子帝王、象征吉祥如意的中国龙变成了西方人心目中凶神恶煞、代表邪恶、象征恐怖的“dragon”。
江苏省连云港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

江苏省连云港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①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
其中,文化振兴既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也为实现乡村全面振兴注入活力。
②中华民族五千多年历史孕育了丰富的乡土文化,如宗族文化、节庆文化、耕读文化、祭祀文化等。
这些文化元素相互交织形构了朴素的乡村价值观和认知体系,进而构建了乡村社会的行为规范。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传统乡土文化蕴含的礼俗秩序开始在乡村社会中消解,乡村出现了内核“空心”。
重塑乡土文化,建设乡村精神家园,对筑牢乡村振兴之根,确保乡村社会的持续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③乡村优秀传统文化记录了乡村历史、信仰、习俗和生活方式,成为维系乡村社会深层情感的集体记忆。
重视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好古树、古桥、古村落、古建筑等蕴含丰富历史信息和文化内涵且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保留代表性乡村公共记忆景观。
积极推进剪纸、捏面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培育乡村文化的传承人,延续和发展历史遗留的珍贵精神财富。
鼓励年轻人学习传统技艺和表演,让更多的年轻人认识和了解地方乡村传统文化,培养他们的文化自信和认同感。
在保护和传承中寻根溯源,从而在中国传统式的“乡愁”中滋养乡土文化归属。
④涵养乡风文明可以为乡村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有效地满足农民对美好生活精神层面的需要,提升农民的主人翁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同时进一步增强农民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
加强乡风文明建设,要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先进文化的引领作用,尊重乡村本位和农民主体地位。
围绕农民需要提供文化服务,组织农民开展文化活动,提升农民素质和乡风文明程度。
⑤党的领导是乡村振兴的前提和方向保证,是乡村社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的坚实保障。
涵养乡风文明,必须坚持和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全面领导,强化基层党组织的政治担当,推进改革创新,发挥好党建引领作用。
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2)耻:意动用法,以……为耻。句意:对于自身的学习,却以从师学习为耻。
(3)攻:学习、研究。句意:知道道理有先有后,技能学业各有专门研究。
(4)拜:授官。句意:于是 刘邦任命韩信为大将,终于成就了 汉朝的大业。
(5)引:带领。句意:匈奴人就领兵撤离了。
(8)小楼昨夜又东风,_______。(《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答案】①.有杀身以成仁②.率道而行③.不为物倾侧④.金戈铁马⑤.气吞万里如虎⑥.假舆马者⑦.而致千里⑧.道之所存⑨.师之所存也⑩.薄言捋之⑪.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⑫.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
复旦大学附属中学2023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年级
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分值:150分 时间:150分钟)
一、课内积累(20分)
1.根据所学内容填空。
(1)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______。”(《论语·卫灵公》)
(2)不诱于誉,不恐于诽,______,端然正己,______,夫是之谓诚君子。(《荀子·非十二子》)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基本内容、主旨或观点的整体把握能力。
C.“《乡土中国》属于社区分析中 ‘比较研究’范畴,因此书中有大量成对出现的概念,一个形容乡土社会,另一个形容西方社会或现代社会”错误。《乡土中国》中的概念如“差序格局”“礼治社会”“横暴权力”等,并不是与西方社会或现代社会进行对比而提出的,而是用来描述和分析中国基层传统社会的特点。
注意重点字词的写法,如“舆”“致”“捋”“堪”等,要理解字义去记忆。
2.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上海市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满分150分,150分钟完成。
答案请写在答题纸上。
)一、积累运用(10分)1. 按要求填空。
(1)浴乎沂,______,咏而归。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2)《阿房宫赋》中,作者指出秦王朝如果爱惜六国百姓,就能世代为君、安享天下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3)苏洵在《六国论》中借助“______,______”,敏锐地指出了对抗秦国的办法,此举会让对方寝食难安。
2. 按要求选择。
(1)有评论家指出:《红楼梦》的含蓄风格,反映在书中可以说是无所不在的。
以下不能表现其含蓄风格的一项是()A.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B. 《红楼梦》原来的书名为《石头记》。
C. 贾宝玉、甄士隐、四春姐妹等人名皆有隐喻。
D. 湘云喝醉酒后,沉酣于芍药花丛中。
(2)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 曹禺认为:写戏主要是要发现社会矛盾,反映社会问题。
B. 《谏太宗十思疏》《答司马谏议书》都是优秀的论辩文,前者峻切坚定,后者循循善劝。
C. 《阿房宫赋》《六国论》均为借古鉴今、针砭时弊的名篇。
D. 只有多采用铺陈、夸张的写作手法,才能达到理足气盛的表达效果。
二、阅读(70分)(一)(15分)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①我写了许多信,还没有郑重其事地谈到人生问题,这是一则因为这个问题实在谈滥了,一则也因为我看这个问题并不如一般人看得那样重要。
在这最后一封信里我之所以提出这个滥题来讨论,并不是要说出什么一番大道理,不过把我自己平时几种对于人生的态度随便拿来做一次谈料。
②我有两种看待人生的方法。
在第一种方法里,我把我自己摆在前台,和世界一切人和物在一块玩把戏:在第二种方法里,我把我自己摆在后台,袖手看旁人在那儿装腔作势。
③站在前台时,我把我自己看得和旁人一样,不但和旁人一样,并且和鸟兽虫鱼诸物也都一样。
人类比其他物类痛苦,就因为人类把自己看得比其他物类重要。
海南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 语文试题(含答案)

绝密★启用前海南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考生注意: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考生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影壁,即照壁,亦称萧墙,是中国传统院落中极具文化特征的建筑单元。
在东方传统院落中,与大门正对面,或者中轴线最外沿,拥有一面造型独特的迷你墙壁,这就是影壁。
乍看上去,影壁没有太大的实用功能,其文化功能显得比较突出。
影壁多与大门配套,要不耸立于大门之外,要不设置在门内显眼位置,或者附着于大门两翼墙面,呈八字形向外伸展。
一般来说,堵在大门之外的独立墙壁多称为照壁;若是在阳光下,人们要进入院落,身影首先会照在这面墙上。
若这面墙设在院内,光线相对柔和,多了很多阴影,大多是大门或者其他建筑的影子投射在上面,人们经过时上面也是影影绰绰,因而多称为影壁,字面感觉委婉了很多。
之所以称萧墙,则因为“萧”通“肃”,因为这面墙承载着礼制成分,人们面对此墙就会肃然起敬,开始表现出对一个家族的尊重。
从实用功能方面看,影壁就是一个建筑群的封面,主人会在影壁设计上下足工夫,精雕细琢。
影壁能传递出主人的价值观,表达家族的良好祈愿。
最明显不过的就是中南海大门后方的影壁,单独书写着“为人民服务”一行大字。
相对古老一点的如山西大同市的九龙壁,为当时代王府大门正前方的照壁,在这代北土地上有效地宣示着皇族成员作为封疆大吏该有的威严。
以上建筑带有公共性质或皇家色彩,所建的照壁自然无比气派。
在民间宅院中,照壁也不可缺席。
当一个个小宅院聚合成城堡式的家族大院,这种群落式建筑群也有了公共色彩,公共大门之外也会建造一个巨大的照壁,以便向十里八乡、向各方来客、向时代、向社会无声地展示着家族荣耀,宣扬着家族理念。
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

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期末考试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主流文学一般而言更加关注现实和历史,而科幻文学关注的是未来。
所以在文学手法上,科幻更多的不是去反映、隐喻或批判现实,而是把作家的思考投射到未来。
此外,在读者群上,主流文学背靠学院正统,在其身后存在一个庞大而悠久的评价体系。
相比之下。
科幻文学则更依赖于市场和读者的肯定。
在科幻界还有一种说法,即“科幻是最大的一种现实主义”。
因为所谓“未来”,正是必将到来的“现实”,是现实在靠前的时间轴线上的投影。
科幻文学同样可以带入问题意识,去探讨主流文学正在涉及或未曾涉及的领域,并通过在时空上拉开距离形成陌生化的效应。
其实科幻文学也和中国梦产生了莫大关联。
有人认为,科幻是唯一可以直接描写出中国梦的文学题材——因为其他文学类型都只能聚焦于未完成的当下,科幻小说却可以直接描摹出中国梦成为现实的绚烂图景。
在这种意义上讲,科幻文学的确是一种最具现代感和现实性的文学类型。
不仅主流文学,任何文学类型的创作都要求作家足够洞悉世界、生活和人本身,科幻也不例外。
但对于科幻文学,只深入生活是不够的。
还需要作家了解科技前沿,寄托思考和想象,尤其要发挥创新能力。
我认为,科幻文学是创新意识最强的一种文体。
科幻文学的兴盛,将会对建设创新型国家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科幻文学是一种让想象力得到驰骋与磨砺的文学体裁,无论创作还是阅读,都是对想象力的锻炼,而它与科技的内在关系,也使我们能够重新审视科技在当代社会的地位。
2023-2024学年广东省高一语文(下)期末考试卷附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广东省高一语文(下)期末考试卷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用时为150分钟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伴随着ChatGPT的出现和应用,2023年已经被普遍地视为人工智能元年,由AI开启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已经到来。
技术变革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不仅是科技革命的“奇点”也将成为社会发展的“拐点”,其意义不仅在于技术迭代,更在于模式创新。
科学技术可以为人类社会发展赋能,有利于推动科技与人文的深度融合。
首先,在创新引领发展的时代,科学技术源源不断地提供着创新的动力,推动着人类社会经济持续发展。
总体看来,互联网、物联网、区块链、云计算等当代科技发展的新成果对社会生产的机制与模式产生了革命性影响,人工智能与智能制造不仅在很大程度上解放了个人和社会劳动,为人类社会增加自由时间和全面自由发展创造物质基础,同时也能推动产业升级换代,为发展中国家充分挖掘“后发优势”开放了可能。
其次,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科技与人文的融合,也赋予了文化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科技发展为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开发带来了颠覆性改变,近年来出现了诸如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地理信息模型、3D建模、数字游戏等各种新形式的文化遗产活化、保护与呈现方式。
技术革命帮助古老的文化遗产在虚拟的数字世界中找到了新型的栖居方式,为人类文明的传承作出了贡献。
此外,科技的发展亦对文艺创作领域产生重大影响,正促使着人们重新定义艺术,在一定程度上左右着未来文艺发展的走向。
大数据、云计算以及人工智能技术在文学、艺术领域的应用,使其无论是在艺术创造,还是受众感知,抑或是美学呈现方式上均发生革命性的变革。
数字化技术的发展无论是对文艺创作实践,还是对美学理论开拓而言,均意味着变革。
新科技生态正在推动新文化景观的产生,文学与艺术无疑是其中重要一环,技术革命赋予了人类社会进步与认知迭代的新力量。
诚然,科技在为人类社会发展“赋能”的同时,也可能带来新的问题,亟须有效应对。
山东省潍坊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试卷类型:A山东省潍坊市2023-2024学年下学期期末考试高一语文试题2024.7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和座号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 (35 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 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净化”一词,最早由亚里士多德提出,他在论述音乐的作用时指出:“某些人可以在不同程度上受到音乐的激动,受到净化,因而心里有一种轻松舒畅的感觉。
”在《诗学》中,亚里士多德还进一步指出,悲剧“激起哀怜和恐惧,从而实现这些情绪的净化”。
净化,常发生在读者阅读作品的过程中。
文学阅读过程中的净化作用,常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读者可以进入某种虚幻的艺术境界,而暂时忘却世俗的困扰和人生的烦恼,以维持心灵的平衡。
恩格斯在论述德国“民间故事书”的作用时曾指出:“它的使命是把工匠的作坊和可怜的徒工的简陋阁楼变幻成诗的世界和金碧辉煌的宫殿。
”【A】以上见解表明,文学具有使读者得到情感净化、维持心理平衡的效果。
作品中某种情感力量的震撼,可使读者的某种情绪得以宣泄,使畸变的心态得以矫正,使扭曲的人格变得纯正。
法国思想家狄德罗在谈论戏剧艺术时指出:“只有在戏院的池座里,好人和坏人的眼泪才融汇在一起。
在这里,坏人会对自己可能犯过的恶行感到不安,会对自己曾给别人造成的痛苦产生同情,会对一个正是具有他那种品性的人表示气愤。
当我们有所感的时候,不管我们愿意不愿意,这个感触总是会铭刻在心头;那个坏人走出包厢,已经比较不那么倾向于作恶了,这比被一个严厉而生硬的说教者痛斥一顿要有效得多。
”【B】唐代白居易在《读张籍古乐府诗》中写道:“读君《学仙》诗,可讽放佚君;读君《董公》诗,可诲贪暴臣;读君《商女》诗,可感悍妇仁;读君《勤务》诗,可劝薄妇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语文期末试卷第Ⅰ卷(共18题,45分。
每题2.5分)1、加点词注音、释义正确的一项是()A.国子监(jiān、古代官署名称)蹉(cuō,失足,跌跤)跌义愤填膺(yīng,胸)若不阙(quē,侵损、削减)秦B.朝(cháo,朝见)于齐佝偻(gōu lóu,脊背向前弯曲)锲(qiē,刻)而不舍春帷(wéi,围在四周的幕布)不揭C.怅寥廓(liáo kuò,指宇宙的广阔)踟蹰(chīchú走路慢腾腾的样子)涂有饿莩(piáo,饿死的人)纤(xiān,细小)腰束素D.煤屑(xiè,碎末)路憩(qì,休息)息挥斥方遒(qiù,强劲有力)夜缒(zhuì,用绳子拴人或物从上往下送)而出2、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鱼翔浅底粗糙凝神平息宛然B.胜似春光装饰坚韧不拔倩影C.星辉斑斓威仪诗情扬溢熨帖D.剩菜残羹深渊民不了生恪守3、选择正确的一组关联词语填入下列空白()一生中能有这样两个发现,该是很够了。
——只能作出一个这样的发现,也已经是幸福的了。
——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在数学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这样的领域是很多的,——其中任何一个领域他都不是浅尝辄止。
A.虽然可是即使甚至 C.虽然可是甚至而且B.即使但是即使甚至 D.即使但是甚至而且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耿大妈对儿子说:“大成,见人该问好就问好,该行礼就行礼,别怕人笑话,俗话说:‘礼多人不怪嘛’。
”B.要在西城修建立交桥的消息传出后,许多人都非常关心这座立交桥将怎么建?那里的近千株树木将怎么办?C.蝉的幼虫初次出现于地面,需要寻求适当的地方——矮树、篱笆、野草、灌木枝等——蜕掉身上的皮。
D.现代画家徐悲鸿笔下的马,正如有的评论家所说的那样,“神形兼备,充满生机。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五一节前夕,党和政府的送温暖活动,使下岗工人们如坐春风,深受感动。
B.长期以来,学生对于学校里自来水龙头长流水的现象早已司空见惯,现在假使我们要求他们自觉地节约用水,还要做很多工作。
C.这座以前破旧的博物馆如今装修一新,看起来古朴庄严,气宇轩昂。
D.陈师傅是学雷锋的老典型了,一年下来仅在厂区信手拈来的螺丝钉一类,就攒了半箱多。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要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善于发问、善于质疑的良好习惯,反对迷信、反对盲从、反对抄袭等不良学风。
B.在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南京——西安铁路建设沿线地下文物进行抢救性发掘时,在堰墩发现了西周中晚期的村落遗址。
C.我国约近百分之六十左右的青年认为“诚实守信”“助人为乐”是优秀的传统美德,是做人的基本准绳。
D.中国新诗诞生于“五四”运动前夕,它不断接受外来思想文化的影响,并融合了民族风格,涌现出一大批诗人、诗作和众多艺术流派。
7、下列文学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先秦历史散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有编年体的《左传》,有国别体的《国语》和《战国策》等。
它们保存了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的大量史料,又是我国叙事散文的源头,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B.先秦诸子散文产生于春秋战国百家争鸣的时代。
主要有《论语》《孟子》《墨子》《老子》《庄子》《荀子》《韩非子》等,表现了各流派的思想观点和政治主张。
C.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新诗集是郭沫若的《女神》,代表作是《凤凰涅槃》《棠棣之花》。
D.《呐喊》是鲁迅的第一部小说集,《狂人日记》是鲁迅的第一篇白话小说。
鲁迅在第一次剪辫后的照片上题诗,诗的后两句是“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8、下列修辞运用不相同的一项是()A.无须挂画,门外有幅巨画——名叫自然。
B.山如眉黛,小屋恰似眉梢的痣一点。
C.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D.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9——10题。
再别康桥徐志摩轻轻的我走了,揉碎在浮藻间,正如我轻轻的来;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我轻轻的招手,寻梦?撑一只长篙,作别西天的云彩。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那河畔的金柳,满载一船星辉,是夕阳中的新娘;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波光里的艳影,但我不能放歌,在我的心头荡漾。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软泥上的青荇,夏虫也为我沉默,油油的在水底招摇;沉默是今晚的康桥!在康河的柔波里,悄悄的我走了,我甘心做一条水草!正如我悄悄的来;那榆阴下的一潭,我挥一挥衣袖,不是清泉,是天上的虹;不带走一片云彩。
注:康桥,即剑桥。
作者曾于1920年入康桥皇家学院攻读经济学硕士学位,本诗作于1928年秋再次访问母校后的归途中。
9、对这首诗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A.第一节连用三次“轻轻的”,将离别的依恋之情表现得含蓄委婉。
“西天的云彩”表现出学业完成后的释然与轻松的情怀。
B.第二至第五节,描绘了康桥迷人的景色,河畔的金柳,软泥上的青荇,榆树下的清泉以及小船、星辉,幻化出记忆中的康桥的斑斓色彩和梦一般的情景。
C.第六节中把笙箫、夏虫乃至整个康桥都赋予了人的性灵。
笙箫悄悄奏着婉转的别离曲,夏虫为之沉默,康桥也为之沉默,从而使情与景浑然为一,表达了诗人纯真浓厚的感情。
D.诗的结尾,连用两次“悄悄的”,与开头的“轻轻的”呼应;结句既透露出诗人对康桥的深深的眷恋,又使人窥见其潇洒飘逸的风采,显得韵味无穷。
10、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第一节中巧妙地将气氛、感情、形象揉合在一起,勾勒出了一个飘逸迷茫的境界,给全诗定下了一种特有的情调。
B.诗人善于捕捉形象,采撷了从黄昏到夜晚的几个片断,来渲染离情,传达出绵长的情意。
C.这首诗讲究声韵和节奏,诗行整齐而有变化,语言清丽而优美,富有很强的音乐性。
D.这首诗抒写的是离情别恨,诗中再现了康桥的自然风光,并没有蕴含什么哲理,但全诗感情真挚,表现细腻,因而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如今有一种重智商轻人格的偏见,似乎新型人才的成长,知识和智商才是真格的,什么人格、品德已经过时。
其实,当今时代需要的新型人才,不但要有高智商,而且要有健全的人格。
这是因为信息时代知识的创新活动,都是在集体协作中进行的,需要有善于同他人协作的品德和能力,需要人们遵守规则,讲究信誉。
一个知名的企业向社会招聘高级管理人才,面试中有一道试题:“请写出你原来所在单位的最大秘密和对我公司有何价值?”应聘者对此各陈所见,但最后被录用的却是一位对此题交白卷者。
有人问及原因,老总回答说:“这样的人值得信任。
”专家的研究表明,当今时代,一项事业的开拓,一个创新活动的成功,智力因素往往只占据20%~30%,人格要素占70%~80%。
由此,人们对德才兼备又有深一层的认识,在重视智商的同时,还应致力于情商的提高。
所谓情商是一种稳定存在的情绪、品质和人格素质。
它包括个人驾驭自己的情绪和行为的能力;协调人际关系的能力;个人了解自身感受、能够控制冲动和情绪波动、理智行事的能力;面对各种艰难考验时能保持乐观自信心态的能力。
如果说智商测量的是你适宜从事什么工作,情商测量的则是你在这个工作中能否成功。
可见,青年人在走向成才的奋斗中,既要开发智力,更要养成健康人格。
智商如同飞鸟的双翅,情商有如翅上的羽毛。
但丁说过:“道德常常能够填补人们智慧的缺陷,而智慧却不能同样填补道德的缺陷。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看到有些高智商的人却没有获得成功,究其自身原因,多发生在人格的残缺和扭曲上。
11、应聘者对要写出原单位最大秘密的试题交白卷却被录用,这件事说明了什么?对此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A.聪明的不做胜过愚蠢的做。
C.能保守秘密的人值得信任B.有创新精神才能出奇制胜。
D.人格是成功的重要因素。
12、在文中空格处应填入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如果失去了双翅,羽毛也就无所依存、一无所用了B.如果失去了羽毛,鸟儿也就只能空有双翅、望天长叹了C.正是有了羽毛,飞鸟才能在广阔的天空展翅翱翔D.双翅与羽毛相辅相成,将飞鸟托上那蔚蓝的天空13、对文中划线句子的意思,理解无误的一项是()A.在某种意义上,道德比智慧对人更重要B.一个人可以缺乏智慧,但绝不可以缺乏道德C.智慧的缺陷可以填补,而道德的缺陷不可填补D.首先的缺陷,常可带来智慧上无可弥补的缺陷14、根据文章进行推断,下面全属于“情商”较高的一项是()①感情丰富,多愁善感;②一目十行,过目成诵;③宽容大度,善解人意;④行事果断,遇变不惊;⑤知识渊博,学富五车;⑥不求闻达,知足常乐。
A.①⑥B.③④C.①④⑥D.②③⑤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15——18题。
项王亡将钟离眜家在伊庐,素与信善。
项王死后,亡归信。
汉王怨眜,闻其在楚,诏楚捕眜。
信初之国,行县邑,陈兵出入。
汉六年,人有上书告楚王信反。
高帝以陈平计:“天子巡狩会诸侯,南方有云梦,发使告诸侯会陈,吾将游云梦。
”实欲袭信,信弗知。
高祖且至楚,信欲发兵,自度无罪,欲谒上,恐见禽。
人或说信曰:“斩眜谒上,上必喜,无患。
”信见眜计事。
眜曰:“汉所以不击取楚,以眜在公所。
若欲捕我以自媚于汉,吾今日死,公亦随手亡矣。
”乃骂信曰:“公非长者!”卒自刭。
信持其首,谒高祖于陈。
上令武士缚信,载后车。
信曰:“果若人言,‘狡兔死,良狗亨;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
’天下已定,我固当亨!”上曰:“人告公反。
”遂械系信。
至雒阳,赦信罪,以为淮阴侯。
信知汉王畏恶其能,常称病不朝从。
信由此日夜怨望,居常怏怏,羞与绛、灌等列。
信尝过樊将军哙,哙跪拜送迎,言称臣,曰:“大王乃肯临臣!”信出门,笑曰:“生乃与哙等为伍!”[后车:随皇帝出行的副车。
]15.下列词语解释不当的一项是()A. 素与信善善:友善、交好 C.信由此日夜怨望怨望:抱怨、希望B. 高帝以陈平计以:用 D.信知汉王畏恶其能畏恶:害怕、嫉妒1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乃骂曰:“公非长者..!” B.汉王怨.眜C.赦信罪,以为..淮阴侯 D.若欲捕我以自媚.于汉17.下列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沛公今有事,亡.去不义B.信初之.国项王死后,亡.归信如姬之.欲为公子死,无所辞C.欲谒上,恐见禽.D.高祖且.至楚体有不快,起作一禽.之戏且.北方之人,不习水战18.下列对本文意思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韩信位尊权重,招致疑忌,险酿杀身之祸。
B.韩信卖友保身,解除了刘邦的疑忌,并被封为淮阴侯。
C.樊哙因韩信去拜会,深感荣幸,礼敬有加。
D.韩信才高气傲,不屑与绛侯周勃、颍阴侯灌婴等同列。
第Ⅱ卷(共105分)19、给上文画横线的句子翻译。
(8分)⑴信欲发兵,自度无罪,欲谒上,恐见禽:。
⑵信知汉王畏恶其能,常称病不朝从:。
20、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①~②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