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 (93)

合集下载

江苏省连云港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

江苏省连云港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

江苏省连云港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①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

其中,文化振兴既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也为实现乡村全面振兴注入活力。

②中华民族五千多年历史孕育了丰富的乡土文化,如宗族文化、节庆文化、耕读文化、祭祀文化等。

这些文化元素相互交织形构了朴素的乡村价值观和认知体系,进而构建了乡村社会的行为规范。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传统乡土文化蕴含的礼俗秩序开始在乡村社会中消解,乡村出现了内核“空心”。

重塑乡土文化,建设乡村精神家园,对筑牢乡村振兴之根,确保乡村社会的持续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③乡村优秀传统文化记录了乡村历史、信仰、习俗和生活方式,成为维系乡村社会深层情感的集体记忆。

重视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好古树、古桥、古村落、古建筑等蕴含丰富历史信息和文化内涵且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保留代表性乡村公共记忆景观。

积极推进剪纸、捏面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培育乡村文化的传承人,延续和发展历史遗留的珍贵精神财富。

鼓励年轻人学习传统技艺和表演,让更多的年轻人认识和了解地方乡村传统文化,培养他们的文化自信和认同感。

在保护和传承中寻根溯源,从而在中国传统式的“乡愁”中滋养乡土文化归属。

④涵养乡风文明可以为乡村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有效地满足农民对美好生活精神层面的需要,提升农民的主人翁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同时进一步增强农民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

加强乡风文明建设,要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先进文化的引领作用,尊重乡村本位和农民主体地位。

围绕农民需要提供文化服务,组织农民开展文化活动,提升农民素质和乡风文明程度。

⑤党的领导是乡村振兴的前提和方向保证,是乡村社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的坚实保障。

涵养乡风文明,必须坚持和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全面领导,强化基层党组织的政治担当,推进改革创新,发挥好党建引领作用。

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1)焉:兼词,于此。句意:堆积土石成了高山,风雨就从这里兴起了。
(2)耻:意动用法,以……为耻。句意:对于自身的学习,却以从师学习为耻。
(3)攻:学习、研究。句意:知道道理有先有后,技能学业各有专门研究。
(4)拜:授官。句意:于是 刘邦任命韩信为大将,终于成就了 汉朝的大业。
(5)引:带领。句意:匈奴人就领兵撤离了。
(8)小楼昨夜又东风,_______。(《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答案】①.有杀身以成仁②.率道而行③.不为物倾侧④.金戈铁马⑤.气吞万里如虎⑥.假舆马者⑦.而致千里⑧.道之所存⑨.师之所存也⑩.薄言捋之⑪.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⑫.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
复旦大学附属中学2023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年级
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分值:150分 时间:150分钟)
一、课内积累(20分)
1.根据所学内容填空。
(1)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______。”(《论语·卫灵公》)
(2)不诱于誉,不恐于诽,______,端然正己,______,夫是之谓诚君子。(《荀子·非十二子》)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基本内容、主旨或观点的整体把握能力。
C.“《乡土中国》属于社区分析中 ‘比较研究’范畴,因此书中有大量成对出现的概念,一个形容乡土社会,另一个形容西方社会或现代社会”错误。《乡土中国》中的概念如“差序格局”“礼治社会”“横暴权力”等,并不是与西方社会或现代社会进行对比而提出的,而是用来描述和分析中国基层传统社会的特点。
注意重点字词的写法,如“舆”“致”“捋”“堪”等,要理解字义去记忆。
2.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天津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含答案)

天津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含答案)

天津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自诩.(xǔ) 鞭挞.(tà) 锲.而不舍(qiè)B.教诲.(huǐ) 肆虐.(nüè) 废寝.忘食(qǐn)C.迂.回(yū) 花蕾.(lěi) 跌宕.起伏(dàn)D.咀嚼.(jiáo) 诧.异(chà) 有的放矢.(shǐ)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覆盖寒暄毋庸置疑B.默契诡计一筹莫展C.国粹细腻销声匿迹D.真缔压榨秋毫无范3.下列词语中,有错8.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信息技术革命方兴未艾,个人信息的适度收集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必然前提。

B.古诗词以其无限的魅力穿越时空,培养、影响、感动了一代又一代的青少年。

C.经典作品的艺术高度,不是源于思想内涵、故事情节,更有赖于精湛的技艺。

D.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循环利用为核心,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

4.依次填入下面文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文化江南,重重似画,曲曲如屏,品之如醉,探之弥深,令人目不暇接,____。

千百年来,在自然与____的频繁互动中炼就的江南范儿,以其独有的风韵,活跃在文坛艺林,凝结于风土民俗,____进人们的生活和记忆之中。

A.流连忘返人性描摹B.乐不思蜀人文描摹C.流连忘返人文镌刻D.乐不思蜀人性镌刻5.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清明踏青、端午划龙舟、重阳登高都是中国节日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B.课文《劝学》出自《荀子》一书,该书全部为战国末期思想家荀子自著。

C.与律诗相比,词的声韵、句式、节奏等有着更多的变化,更为自由灵活。

D.《站在地球边上放号》是郭沫若的诗纂《女神》中富有代表性的一首诗。

6.下列说法中与材料观点无关的一项是()不流动是从人和空间的关系上说的,从人和人在空间的排列关系上说就是孤立和隔膜。

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

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

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期末考试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主流文学一般而言更加关注现实和历史,而科幻文学关注的是未来。

所以在文学手法上,科幻更多的不是去反映、隐喻或批判现实,而是把作家的思考投射到未来。

此外,在读者群上,主流文学背靠学院正统,在其身后存在一个庞大而悠久的评价体系。

相比之下。

科幻文学则更依赖于市场和读者的肯定。

在科幻界还有一种说法,即“科幻是最大的一种现实主义”。

因为所谓“未来”,正是必将到来的“现实”,是现实在靠前的时间轴线上的投影。

科幻文学同样可以带入问题意识,去探讨主流文学正在涉及或未曾涉及的领域,并通过在时空上拉开距离形成陌生化的效应。

其实科幻文学也和中国梦产生了莫大关联。

有人认为,科幻是唯一可以直接描写出中国梦的文学题材——因为其他文学类型都只能聚焦于未完成的当下,科幻小说却可以直接描摹出中国梦成为现实的绚烂图景。

在这种意义上讲,科幻文学的确是一种最具现代感和现实性的文学类型。

不仅主流文学,任何文学类型的创作都要求作家足够洞悉世界、生活和人本身,科幻也不例外。

但对于科幻文学,只深入生活是不够的。

还需要作家了解科技前沿,寄托思考和想象,尤其要发挥创新能力。

我认为,科幻文学是创新意识最强的一种文体。

科幻文学的兴盛,将会对建设创新型国家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科幻文学是一种让想象力得到驰骋与磨砺的文学体裁,无论创作还是阅读,都是对想象力的锻炼,而它与科技的内在关系,也使我们能够重新审视科技在当代社会的地位。

江西省赣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

江西省赣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

赣州市 2023~ 2024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一语文试卷2024年1月本试题共150分,考试时间150 分钟。

注意事项:1. 答卷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答题时使用0.5 毫米黑色中性(签字) 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 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 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4. 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 I(本题共 5 小题, 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雅俗之辩源远流长,并且广泛分布于诸多领域,造就不同的分支。

从诗词格律的形成到叙事文学的兴盛,从白话文的倡导到“先锋派”名噪一时,尽管雅俗之辩的导火索时常由文学或者艺术充当,但是,分歧往往会迅速扩展到亚文化乃至文化整体。

雅与俗分别拥有各自的美学起源。

双方互为“他者”分庭抗礼,这种对立至少可以追溯至孔子。

《论语》中的《卫灵公》与《阳货》分别记载两段著名的表述:“乐则《韶》《舞》,放郑声,远佞人。

郑声淫,佞人殆”;“恶紫之夺朱也,恶郑声之乱雅乐也,恶利口之覆邦家者。

”孔子推崇庄重肃穆的雅乐而贬抑放浪浮靡的曲调,这种审美趣味可以在他的诗学观念之中得到证实,譬如“思无邪”或者“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因此,雅俗之辩的意义远远超出美学范畴而成为匡时济世的意识形态。

这或许是一个重要的历史事实:进入现代社会,雅与俗的不同根须伸入社会文化各个层面,产生种种隐秘的回响,并且与阶级、阶层等举足轻重的社会学范畴相互解释。

各种新型历史主题的巨大动能,使得雅俗与这些概念形成各种程度的结合,制造声势浩大的文化交锋。

因此,雅俗之辩至今风头不减,甚至历久弥新。

一些古代诗话词话曾经围绕“俗字”的运用展开小规模的争论,譬如杜甫诗歌之中的“个”字与“吃”字。

不少批评家的分析表明,巧妙的“俗字”运用仍然可能形成佳句,重要的是祛除“俗意”。

单字作为一个要素,进入句子结构,其性质即为诗句所同化。

辽宁省朝阳市建平县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

辽宁省朝阳市建平县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

建平县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度上学期高一期末考试语文考生注意: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

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草稿纸上作答无效.............,在试题卷4.本卷命题范围:人教版必修上册。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如今,“玩梗”成为年轻人的流行文化。

我们既要鼓励语言创新,尊重年轻人的创新表达方式,重视网络用语对现代汉语发展的促进,理解流行词语无可替代的表达功能,也要高度警惕消极的玩梗文化,防范玩梗背后的传播迷思和价值取向偏差。

梗文化已经形成了鲜明的特质,其依赖的是将逻辑推至极致带来的荒诞,并借助于这一荒诞性去完成一次笑点的制造。

梗的诞生发展可以分为语音变异和词汇变异两大源头。

语音变异是指将各地方言或者外来语言转化成汉语中的同音字或近音字,以达到通俗易懂和生动有趣的目的。

词汇变异是指词汇的变化以某一词汇作为基础进行延伸。

梗,通过对某事或某物在不同情境的解码编码,构建了一种全新的话语体系。

玩梗,作为年轻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其流行离不开媒介技术、符号意义、生产风格和社交隐喻的共同作用。

造梗者漫不经心地自创或者引用某些具有流行潜质的词句或场景充当梗的语料,用以表达、评论、分享,成为梗的首发角色;玩梗者受个人经历、生活经验或性格偏好的影响与造梗者的输出一拍即合,对梗进行理解、解读、定义、回应、修正、延伸和再造。

当下许多“梗”的更新速度快,包含意义多样。

由于没有明确的定义和指向,“梗”的能指和所指都很丰富,在编码和解码过程中都存在着流动性。

北京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含答案)

北京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含答案)

北京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题。

材料一塑造城市新地标,是一种荣耀,建设者的雄心值得尊重。

考察地标何以形成的过程,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地标的内涵。

地标是一个很直观的词语,即地理上具有标志性的事物。

建筑物容易成为地标,但地标并不都是建筑物。

各类地标所指涉的范围、区域的广度有所不同。

有的地标,只在较小范围内起作用,很多老地名就反映了这种情况。

有的地标,往往能辐射一个更大的区域,比如北京的前门、景山公园等。

这类地标或在视觉上有很强的标志性、影响力,或与人们的日常生活、交通往来有密切联系。

还有一类地标,则能够反映城市形象、气质,比如北京的故宫建筑群、上海的外滩建筑群、巴黎的埃菲尔铁塔等等。

这些地标不仅具有视觉上的鲜明特征,也是所在城市某一历史阶段建设成就的代表,更重要的是能够反映或体现所在城市的文化性格,并在传播过程中不断强化这些城市的文化形象。

如何认识并提升城市形象的视觉形态?一些研究角度值得关注。

比如,创新调查手段,让受访者凭记忆画出其所在城市的地图,从而获知究竟哪些地理、空间信息对人的影响更大。

通过类似研究,可以发现人们感知城市空间时的一些盲区,以及过往认识里的偏差——很多大体量的建筑在市民的记忆中是“隐形的”,即人们可能视而不见;而某些小体量的建筑,由于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有密切关联,却成为很多人记忆中的地标。

它可能是某个街道转角处的小糖果店,也可能是某个广场边上的书报亭。

这样的研究视角令人认识到:所谓地标,不单由视觉效果决定。

地标的形成同日常生活密切相关,需要经过时间积淀。

更重要的是,其背后深刻反映了所在城市市民的价值认同,这才是其能代表地方文化的深层原因。

材料二反观网红建筑,则不难发现,网红建筑的走红往往是凭借一张照片或一段视频。

其走红原因可以很简单,或是体现了某一时刻、某一角度的美感,或是展现了一种特殊的风情,或是形成了某种奇特的效果,这些都可能触发人们的喜爱、好奇或者惊叹。

广东省潮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含答案)

广东省潮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含答案)

广东省潮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教学试卷姓名: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题号一二三四总分评分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书者雪樵凯歌雪樵的字儿写得好,是大伙儿都知道的事。

窗外,杏树枝头的雀雀儿刚叫上早,雪樵就已经站立在书案前,眼皮子似合微张,整个人似醒未醒,就那么傻乎乎地站着;要么,就直接往椅子上一蹲,面无表情,活脱脱一块榆木疙瘩。

良久,他双眼圆睁,挽袖、吸气、提笔,横竖撇折点,笔走龙蛇,一气呵成。

末了,瞥上一眼未干的墨迹,捧起沏好的一壶“铁观音”,长长地舒上口气。

这字,就算是成了。

字好,又出名,雪樵隐退的祖屋门前依然不清静。

先是有后生向雪樵求字,雪樵瞥一旁棉絮外翻、冻得红鼻青脸鼻涕顺溜的年轻人,微笑着点头。

提笔,发力,转眼间,几个遒劲的楷体已是入木三分,写的是“业精于勤”四个大字。

又有人风尘仆仆往神木县而来,来的是一位河东商人。

来人双手施礼,恭敬地放下润金。

雪樵头也不抬。

也就在片刻之间吧,来人挨着木椅的屁股还没有蹭出温热来,这边雪樵已经风起云止,大功告成了。

雪樵吹着茶叶说,拙字取走,这东西(润金),就拿回去吧。

人家是诚心想交这个朋友啊,商人是个不错的商人,在河东很有慈善之名,雪樵早有耳闻。

商人冲雪樵肃然施礼,过些日子,却让人送来用四头骡子驮着的八垛习墨用纸。

陕北的九月天高云淡,却不时有阴雨扑来,让人猝不及防。

前脚刚跨出门的雪樵就给迎面而来的一大片黑云驻了足。

随黑云一道而来的是国军副师长子清。

子清土匪出身,但素来敬仰读书人。

子清使人呈上二百块银圆,并说,过些天是陕北镇守使大人的寿辰,我辈均仰慕先生大名,望先生不吝赐墨,为寿宴添光盈彩!陕北镇守使大人,咱不认识呀?雪樵耷拉着眼皮说。

忽地一抬头,恍然大悟地说,想起来了啊,可是那个娶了好几房姨太太,又拼命捉拿红匪的陕北镇守使大人吗?副师长子清低下头来干咳了两声,一抱拳说,正是,那可是咱们西北的一位英雄豪杰啊!雪樵抚着胸口自言自语,唉,莫非昨夜受了些寒,为甚感觉这般恶心呢?子清脸色陡变,卫兵齐刷刷地拔出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第一部分识记与积累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8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正确的一组是:(▲)A.笨拙.(zhuō)狙.击(jū)熨.帖(yù)蓊蓊..郁郁(wěng)B.仓颉.(jí)坍圮.(qǐ)跌宕.(dàng)恪.(kè)尽职守C.倔.强(juè)朱拓.(tà)蓓.蕾(péi)放诞.无礼(dàn)D.间.或(jiàn)胡诌.(zōu)昊.天(hào)敛声屏.气(bǐn)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眩耀隐遁弥望汗流夹背B.残骸岑寂寒喧沸返盈天C.慰藉肆虐拮据百无聊赖D.蹙缩蜇伏敕造哀声叹气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①第一天,我要看人,他们的善良、温厚与友谊使我的生活值得一过。

首先,我希望长久地我亲爱的老师,安妮·莎莉文·梅西太太的面庞。

②这些,老兄,倒没什么,我跟他不论怎样总可以过下去的,只是我的心得厉害,得换一个活塞了……③“刚才,四老爷和谁生气呢?”我问。

“还不是和祥林嫂?”那短工的说。

A.凝视振荡简捷B.注视振荡简洁C.注视震荡简洁D.凝视震荡简捷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到了十一月,一个冷酷无情、肉眼看不见、医生管他叫做“肺炎”的不速之客....,在艺术区里蹑手蹑脚,用他的冰冷的手指这儿碰碰那儿摸摸。

B.“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这句名言的创作者是楚霸王项羽,但他自己功败垂...成.,并没有做到。

C.味道是最说不清楚的,味道不能写只能闻,要你设身处地....去闻才能明了。

D.1945年,臭名昭著....的德国贝尔森集中营,在纳粹溃逃后,宁静的中午,一个孩子走在遍布尸体的营地的路上。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A.随着小说获奖的激动逐日暗淡,使我开始相信,我用纸笔在报刊上碰撞开的一条路,并不就是母亲盼望我找到的那条路。

B.在光明的世界中,视觉这一天赋的才能,竟只被作为一种便利,而不是一种丰富生活的手段,这是多么可惜啊!C.韩少功在《我心归去》中写道:“故乡的美丽总是含着悲伤。

而美总是悲的。

”有人对这种说法提出了质疑。

D.在学习《落日》时,有条件的同学可以先观看相关电影和小说,在了解整个情节后,再仔细研读课文。

6.选出下列文学常识中表述不正确的一项:(▲)A.苏轼在散文创作上,继承了韩愈、柳宗元的创作传统,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在词创作上,是北宋豪放派的代表词人,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在诗歌创作上,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B.沈从文是现代著名作家,他的代表作《边城》,以湖南凤凰古城为背景,描绘了当地自然、民风和人情的美,宛如一支优美的田园牧歌。

C.《祝福》选自小说集《呐喊》,它深刻反映了在封建礼教摧残下劳动妇女的悲惨命运。

D.肖洛霍夫,苏联著名作家,曾获诺贝尔文学奖,作品有《静静的顿河》《被开垦的处女地》《一个人的遭遇》等。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7分)7.名句默写。

(1)闻道有先后,▲,如是而已。

(韩愈《师说》)(2)故国神游,▲,▲。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3)凭谁问:▲,▲?(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4)▲,▲?复道行空,不霁何虹?(杜牧《阿房宫赋》)第二部分阅读与鉴赏三、古诗文阅读与鉴赏(共20分)(一)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

(共6分)诉衷情陆游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身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

【注】沧州,水边,古时隐者所居。

陆游晚年住在绍兴镜湖边的三山。

8.“尘暗旧貂裘”一句中的“暗”字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2分)▲9.(非一级重点中学学生做)词的下阕主要运用了怎样的抒情手法?表达了诗人何种思想感情?(4分)▲9.(一级重点中学学生做)这首词塑造了一个怎样的词人形象?请结合全词的内容进行分析。

(4分)▲(二)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10—13 题。

(14分)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焉?曰:不赂者以赂者丧。

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

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

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

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

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

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

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

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此言得之。

10.下列加点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A.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举:拿。

B.暴秦之欲无厌.厌:同“餍”,满足。

C.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判:分开。

D.六国互丧,率.赂秦焉率:都,皆。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A.秦以.攻取之外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B.奉之.弥繁句读之.不知C.则.秦之所大欲于其身也,则.耻师焉D.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不如须臾之所.学也12.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5分)①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

(2分)▲②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

(3分)▲13.作者引用“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这句话的作用是什么?请作简要分析。

(3分)▲四、现代文阅读与鉴赏(共25分)(一)阅读下面语段,完成14—18题。

(共13分)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黛玉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心下想时,只见一群媳妇丫鬟围拥着一个人从后房门进来。

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戴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衡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裉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

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

黛玉连忙起身接见。

贾母笑道:“你不认得他。

他是我们这里有名的一个泼皮破落户儿,南省俗谓作‘辣子’,你只叫他‘凤辣子’就是了。

”黛玉正不知以何称呼,只见众姊妹都忙告诉他道:“这是琏嫂子。

”黛玉虽不识,也曾听见母亲说过,大舅贾赦之子贾琏,娶的就是二舅母王氏之内侄女,自幼假充男儿教养的,学名王熙凤。

黛玉忙陪笑见礼,以“嫂”呼之。

这熙凤携着黛玉的手,上下细细打谅了一回,仍送至贾母身边坐下,因笑道:“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象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

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说着,便用帕拭泪。

贾母笑道:“我才好了,你倒来招我。

你妹妹远路才来,身子又弱,也才劝住了,快再休提前话。

”这熙凤听了,忙转悲为喜道:“正是呢!我一见了妹妹,一心都在他身上了,又是喜欢,又是伤心,竟忘记了老祖宗。

该打,该打!”又忙携黛玉之手,问:“妹妹几岁了?可也上过学?现吃什么药?在这里不要想家,想要什么吃的、什么玩的,只管告诉我;丫头老婆们不好了也只管告诉我。

”一面又问婆子们:“林姑娘的行李东西可搬进来了?带了几个人来?你们赶早打扫两间下房,让他们去歇歇。

14.脂砚斋评语中说:“第一笔,阿凤三魂六魄已被作者拘定了,后文焉得不活跳纸上。

”这是针对本段中哪句话而评的?(2分)▲15.文中划线句子若改为“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比老祖宗的亲孙女儿还要大气、漂亮,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与原句相比,表达效果有何不同?(3分)▲16.王熙凤先“用帕拭泪”,又“忙转悲为喜”,表现了她什么样的性格特点?(2分)▲17.“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

”请赏析这一外貌描写。

(3分)▲18.写人既可正面描摹,也可侧面烘托,以下句子都是表现王熙凤这一人物形象的,请选出在写作角度上和其它三句不同的一句。

(3分)(▲)A.黛玉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B.贾母笑道:“你不认得他。

他是我们这里有名的一个泼皮破落户儿,南省俗谓作‘辣子’,你只叫他‘凤辣子’就是了。

”C.黛玉虽不识,也曾听见母亲说过,大舅贾赦之子贾琏,娶的就是二舅母王氏之内侄女,自幼假充男儿教养的,学名王熙凤。

D.又忙携黛玉之手,问:“妹妹几岁了?可也上过学?现吃什么药?在这里不要想家,想要什么吃的、什么玩的,只管告诉我;丫头老婆们不好了也只管告诉我。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9—21题。

(12分)鱼的个性韩露⑴那十条大小不等的鱼被先生醉醺醺地拎回家时,都已经安静了下来。

⑵先生说:把它们放水里吧,看还有活的没有。

我就把它们放到了浴盆里。

⑶我在浴盆旁边站着看了它们一会儿,就看到有两条半尺来长的鲫鱼扑棱起了尾巴,片刻,就趔趔趄趄地在水里游起来。

我就打开水龙头,又往浴盆里加了些水。

在水龙头潺潺的水声中,一条一尺来长的鲫鱼也渐渐苏醒,在水里晃晃地荡着。

我又站了一会儿,没有发现再活过来的鱼。

⑷半夜起来去卫生间,灯一打开,就看到浴盆旁边躺着一条半尺来长的鱼。

脑子里就闪了一下,是那两条先活过来的鱼中的一条。

急忙把它抓起放到水里,心想不知道跳出来多大一会儿了,还不知道能不能活呢。

⑸“跳什么跳,你以为你是鲤鱼呀?就算你是鲤鱼,我这儿也不是龙门呀!”⑹我看着它一动不动的身体有些气急败坏。

就在我刚气急败坏地叨咕完,我看到它深灰色的身体又动了起来。

⑺又活过来了?这家伙!命够大的。

我看看其它的鱼,除了昨晚活过来的这三条外,没有再活过来的了。

我又看看另外两条,还是那条半尺来长,在水里老老实实呆着的鱼活得最好。

在这条鱼安然的闲游中,我注意到那条跳出来的尚在恢复中的鱼,比其它鱼的颜色,都黑得多。

⑻说不定这是条野鱼,我这样想着。

⑼天蒙蒙亮的时候我又去卫生间,又看到一条半尺来长的鱼躺在离浴盆稍远的粉色的地板上。

直觉告诉我,这条躺在地板上的鱼,还是那条已经跳出来过一次的鱼。

我把它放到水里,发现果然不错。

⑽早上起床去看它们,看到那条一尺来长的鲫鱼已经死了。

那条跳出来过两次的鱼又活了过来,看情形,它活得相当不好。

它的身体已经不能再直立着游,它几乎是平躺着在水里挣扎。

它的样子,让我觉得它活不了多久了。

这显然是它那两次跳跃的结果。

浴盆离地那么高,从那么高的地方“扑通”一下摔到坚实的地板砖上……我打了个寒噤,感觉我的肢体“刷”一下就硬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