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学科期末考试试卷(含答案)

合集下载

(完整版)高一语文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完整版)高一语文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高一语文期末考试题及答案第一部分(模块考查共40分)一、基础知识(每题3分,共15分)1、下列各项中,字音和字形.....都正确的一项是()A.氓(méng)隶脸颊(xiá)暗然流血漂橹B.朱拓(tà)咀( jǔ)嚼(jiáo)褴缕万乘之势C.逡(qūn)巡(xún)踌(chóu)躇(z hú)竦然翁牖绳枢D.呜咽(yè)牲( shēng )醴( lǐ)踉跄瘐毙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这本辞典虽然有一些缺页,是珍本。

②会议将举手表决的方式,选出新的主席团领导。

③如果仅仅因为看了一下时下比较流行的武打、言情的小说或影视后,就一味地盲目地去模仿作品的人物过激行为,这只能说明这些读者是没有一定能力的。

A.毕竟沿用鉴赏 B.毕竟采用鉴别C.究竟沿用鉴别 D.究竟采用鉴赏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的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亚洲四强赛上,中国队的表现可圈可点....,不但战平了日本,还历史性地终结了盘桓32年之久的“恐韩症”。

B. 尽管乙肝病毒感染可以有效防治,但仍有一些人对乙肝谈虎色变....,使得乙肝病毒携带者就业困难。

C. 成都叫停“奥数”等用来规范办学的举措,曾引起过广泛的争议,如今终于尘埃落定....得到了有效实施。

D. “两会”上,大家认为无关现实痛痒的议案应该少提,把难能可贵....的时间让位给老百姓最关注的议题。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今后五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我们要坚定信心,埋头苦干,为全面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打下更加牢固的基础。

B.国务院办公厅最近下发通知,将在所有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实施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

C.今年,全国各地煤矿安全事故频繁发生,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和巨大的财产损失,这主要是因为缺乏安全意识和监督管理不力造成的。

高一语文试卷期末答案解析

高一语文试卷期末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解析1. 【答案】D【解析】此题考查对词语的理解。

A选项“蔚为大观”形容景象壮丽;B选项“波澜壮阔”形容气势宏大;C选项“源远流长”形容历史悠久;D选项“洋洋大观”形容内容丰富。

根据句意,应选D。

2. 【答案】B【解析】此题考查对句子的理解。

A选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表示忧国忧民;B选项“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表示忠诚报国;C选项“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表示意志坚定;D选项“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表示胸怀壮志。

根据句意,应选B。

3. 【答案】C【解析】此题考查对文言文实词的理解。

A选项“然”表示转折;B选项“者”表示主语;C选项“以”表示目的;D选项“之”表示的。

根据句意,应选C。

4. 【答案】A【解析】此题考查对文章结构的理解。

A选项“总分总”结构,先提出观点,然后举例论证,最后总结观点;B选项“分总”结构,先分述几个方面,最后总结;C 选项“总分”结构,先提出观点,然后分述;D选项“分总分”结构,先分述几个方面,然后总结,最后再分述。

根据文章结构,应选A。

5. 【答案】D【解析】此题考查对现代文的阅读理解。

A选项“主人公”指文章中的主要人物;B选项“情节”指文章中的事件发展过程;C选项“主题”指文章的中心思想;D 选项“描写”指对人物、景物等进行生动形象的描绘。

根据文章内容,应选D。

二、文言文解析1. 【答案】①乃密告其状于狱卒,使勿绝饮食。

②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解析】此题考查对文言文句子的翻译。

第一句中,“乃”表示于是,“密告”表示秘密告诉,“状”表示情况,“狱卒”表示狱吏,“使”表示让,“勿”表示不要,“绝”表示断绝,“饮食”表示食物和饮料。

第二句中,“尝”表示曾经,“终日”表示整天,“而”表示连词,表修饰,“思”表示思考,“矣”表示了,“不如”表示不如,“须臾”表示片刻,“之所学”表示所学的。

根据句意,应选上述翻译。

2. 【答案】(1)①表示转折,却;②表示并列,和;③表示转折,却;④表示递进,而且。

高一语文期末试卷及参考答案

高一语文期末试卷及参考答案

高一语文期末试卷及参考答案第Ⅰ卷(客观题共36分)一、(15分,每小题3分)1. 下列成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 悼念(diào)穴位(xué)契约(qì)卓有成效(zhuó)B. 拜谒(yè)教诲(huì)解剖(pōu)不可估量(liáng)C. 削弱(xuē)碛口(qì)惩治(chéng)强聒不舍(qiáng)D. 芰荷(jì)慰藉(jiè)飞猱(náo)载笑载言(zǎi)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 坐镇辩证法入不敷出循私舞弊B. 帐篷金刚钻计日程功夸夸其谈C. 翱翔烟幕弹唇枪舌箭前倨后恭D. 沉缅暴发户甘拜下风举棋不定3.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句,最恰当的一组是①在赏读古代诗词时,我们耳边常会响起诗人们放达的歌声,“_______”就是这种情怀的体现。

②小王设计的方案终于获得通过,他难以_______自己喜悦的心情,忽然站起来大呼:“成功啦!”③然而,我_______从来没有问过父亲的生日在哪一天,_______没有为他庆祝过一次生日。

A. 老夫聊发少年狂抑制竟/更B. 暮霭沉沉楚天阔抑制却/也C. 老夫聊发少年狂克制却/也D. 暮霭沉沉楚天阔克制竟/更4.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 他最近的状态一直不佳,接连几次考试都不理想,屡试不爽,心情糟透了。

B. “书山有路勤为径”,在知识爆炸的今天,我们更要努力攀登书山,而不能高山仰止。

C. 入夜,月色溶溶,水天寥廓,我们或坐在树下谈笑自若,或坐在船上叩舷高歌,或立于小石桥上对月凝思。

D. 从被科尼法官讲述的一起案件深深触动,到把科尼的故事写成《复活》,托尔斯泰惨淡经营了整整12年之久。

5.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我们所缺乏的:一是勇气不足,二是谋略不当。

高一语文期末测试卷及答案

高一语文期末测试卷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字义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惊愕(jié è)恍若(huǎng ruò)精疲力竭(jīng pí lì jié)B. 殷切(yīn qiè)蹉跎(cuō tuó)脍炙人口(kuài zhì rén kǒu)C. 谨慎(jǐn shèn)赴汤蹈火(fù tāng dǎo huǒ)鸿毛泰山(hóng máo tài shān)D. 峰回路转(fēng huí huí zhuǎn)耳濡目染(ěr rú mù rǎn)水滴石穿(shuǐ dī shí chuān)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B.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学校决定从下学期开始对教学计划进行大幅度调整。

C. 通过这次社会实践,我对我国的传统文化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D. 他的演讲内容丰富,语言生动,赢得了在场观众的阵阵掌声。

3. 下列词语中,不能用来形容“人”的一项是()A. 娴熟B. 狡猾C. 轻盈D. 悠闲4. 下列句子中,修辞手法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他如同一位勇敢的战士,不畏艰难,勇往直前。

B. 那一片片树叶,像一只只蝴蝶,在空中翩翩起舞。

C. 他的笑声如同百灵鸟的歌声,清脆悦耳。

D. 他的眼神如同利剑,直指人心。

5.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雪芹。

B. 《三国演义》的作者是罗贯中。

C. 《水浒传》的作者是施耐庵。

D. 《西游记》的作者是吴承恩。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6. 下列词语的正确书写是:()(1)______ (2)______ (3)______ (4)______ (5)______7. 下列名句的出处是:()(1)______ ,______ 。

高一语文试卷期末题及答案

高一语文试卷期末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沉鱼落雁(落雁)B. 落英缤纷(落英)C. 惊弓之鸟(弓箭)D. 惊世骇俗(惊世)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这场雨虽然下得不大,但是路上的行人仍然很难行走。

B. 为了提高我们的学习成绩,我们必须每天坚持早睡早起。

C. 通过这次活动,我们不仅增进了彼此的了解,还锻炼了我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D. 他的发言不仅语言生动,而且富有哲理,令人印象深刻。

3. 下列诗句中,意境优美的一项是:A.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孟浩然《春晓》)B.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李白《静夜思》)C.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D.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李白《将进酒》)4.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雪芹,原名曹沾。

B. 《西游记》的作者是吴承恩,原名吴承恩。

C. 《三国演义》的作者是罗贯中,原名罗贯中。

D. 《水浒传》的作者是施耐庵,原名施耐庵。

5. 下列词语中,属于近义词的一项是:A. 坚定与坚定B. 愉快与愉快C. 聪明与明智D. 高兴与快乐6. 下列句子中,修辞手法运用正确的一项是:A. 这本书就像一座知识的宝库,等待着我去挖掘。

(比喻)B. 他的声音就像一首动听的歌,让人陶醉。

(拟人)C. 那个女孩的笑容就像春天的阳光,温暖而明媚。

(夸张)D. 这座山连绵起伏,宛如一条巨龙。

(排比)7. 下列词语中,多音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坚定(jiān dìng)落款(luò kuǎn)B. 担忧(dān yōu)火柴(huǒ chái)C. 拼搏(pīn bó)领略(lǐng lüè)D. 走路(zǒu lù)拼凑(pīn còu)8.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我喜欢读书,因为它可以让我开阔眼界,增长知识。

2023年高一语文期末考试试题含参考答案

2023年高一语文期末考试试题含参考答案

2023年高一语文期末考试试题含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中国人礼治的理念始于3000年前的殷周之际。

有鉴于商纣王腐败失德而亡国的教训,周公提出了勤政爱民的“德治”纲领,并将它转换为可操作的制度体系,从而有效地将德治思想落实到社会的各个层面,这一划时代的伟大事件,史称“周公制礼作乐”。

其后经孔子与七十子后学,以及孟子、荀子等人的弘扬和完善,礼乐成为儒家文化的核心。

西汉以后,作为理论形态的《仪礼》《周礼》《礼记》先后被列入学官,不仅成为古代文人必读的经典,且成为历朝制礼的基础,对中国文化和历史的影响极之深远。

随着东亚儒家文化圈的形成,礼乐文化成为东方文明的重要特色。

《礼记》说:“礼也者,理也。

”礼就是按照道德理性的要求制定的社会生活规范,大到政府的典章制度,小到人际交往的规矩、个人修身养性的法则,乃至人与自然的相处之道,无不在礼的范畴之中。

儒家礼乐文化的内涵非常丰富,几乎涉及古代社会的所有领域,略举数端如下:在理论层面提出礼是人类自别于禽兽的标志。

孔子最早提出“鸟兽不可与同群”的命题,七十子接着展开深入讨论,人与禽兽的根本区别不是有没有语言能力,而是能否按照礼的要求在生活。

《礼记·冠义》说:“凡人之所以为人者,礼义也。

”《礼记·曲礼》说:“鹦鹉能言,不离飞鸟。

猩猩能言,不离禽兽。

今人而无礼,虽能言,不亦禽兽之心乎?”因此圣人“为礼以教人,知自别于禽兽。

”懂得“自别于禽兽”,就是有了文化自觉。

为了唤醒人的文化自觉,儒家把礼作为文明与野蛮相区别的标志。

相传孔子作《春秋》,以为万世龟鉴。

儒家提出“天人合一”的理论,认为人类社会是自然的一部分。

儒家认为人类与自然之道相贯通,礼就是自然法则在人类社会的体现,故在礼的设计上,处处依仿自然,使之与天道相符,由此取得形而上的根据。

《礼记》说:“大乐与天地同和,大礼与天地同节。

语文高一期末考试卷及答案

语文高一期末考试卷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字义都正确的一项是()A. 毫无边际美轮美奂世外桃源B. 息息相关谈笑风生呼风唤雨C. 炽热恬静神采飞扬D. 沉鱼落雁翩翩起舞豁然开朗2. 下列句子中,语病最严重的一项是()A. 我国经济发展迅速,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民幸福指数逐年攀升。

B. 随着科技的进步,我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使得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C. 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学校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

D.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全国人民齐心协力,共克时艰。

3. 下列句子中,表达得体的一项是()A. 你这篇文章写得真好,我读起来津津有味。

B. 你怎么这么笨,这么简单的问题都不会做。

C. 请问您有什么需要帮助的吗?D. 你这个人真懒,一天到晚就知道玩手机。

4. 下列词语中,与“闭月羞花”意思最接近的一项是()A. 美若天仙B. 国色天香C. 风华绝代D. 貌若天仙5. 下列名篇名句中,出自《离骚》的一项是()A.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B. 登鹳雀楼C. 荔枝叹D. 长恨歌6. 下列句子中,使用成语正确的一项是()A. 他这个人很固执,一旦认定的事情就九头牛也拉不回。

B. 这部电影非常精彩,观众们看得如痴如醉。

C. 他的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是班级的佼佼者。

D. 他的表达能力很强,讲话总是条理清晰、有理有据。

7. 下列词语中,与“画龙点睛”意思最接近的一项是()A. 一鸣惊人B. 一举两得C. 一挥而就D. 一蹴而就8. 下列句子中,语序不当的一项是()A. 这本书我看了很多遍,每次都能从中获得新的感悟。

B.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我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C. 他的成绩一直很好,一直是班级的佼佼者。

D. 为了实现我们的梦想,我们要努力拼搏,勇往直前。

9. 下列句子中,表达得体的一项是()A. 你这个人真自私,只顾自己,不顾他人。

B. 请问您有什么需要帮助的吗?C. 你这个人真懒,一天到晚就知道玩手机。

高一语文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高一语文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高一语文期末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 下列诗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出自于以下哪一首诗?A. 《登鹳雀楼》B. 《江南春》C. 《静夜思》D. 《赋得古原草送别》答案:C2. 以下作品中,不属于清代红楼梦四大才子之一的是:A. 《宝钗惜玉断鸳鸯冢》B. 《贾宝玉自述神仙之路》C. 《镜中草》D. 《飞花艳蝶深深时》答案:B3. 句子“如果你是一颗星,那么我将成为你的月亮。

”中的“星”和“月亮”分别是什么修辞手法?A. 比喻B. 拟人C. 夸张D. 排比答案:B4. 下列哪部作品是作者张爱玲的代表作?A. 《边城》B. 《红高梁》C. 《倾城之恋》D. 《桃花源记》答案:C5. 下列不属于《红楼梦》中主要角色的是:A. 薛宝钗B. 林黛玉C. 贾元春D. 窦娥答案:D......二、阅读理解(每小题3分,共30分)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

李白的诗歌给人以浩如烟海之感,他的笔下有山有水有风景,也有自己内心的痛苦和追求。

李白的诗以豪迈奔放、意境高远而著称,他是开创浪漫主义精神的先驱。

他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誉为“诗仙”。

问题:1. 李白的诗歌给人的感觉是什么?2. 李白被誉为什么?答案:1. 李白的诗歌给人以浩如烟海之感。

2. 李白被誉为"诗仙"。

......三、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根据句子意思,填入合适的词语。

1.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小说的经典之作,它以细腻的人物描写和丰富的______见长。

2. 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在南唐时期的______。

3. 他是一位________才子,精通诗、词、曲三种文艺形式。

4. 这部小说塑造了许多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薛宝钗和林黛玉的___________。

答案:1. 情节2. 宋代3. 多才多艺4. 情感纠葛......本文是根据题目要求进行整理的语文期末考试题目及答案,旨在帮助学生们进行复习和备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语文学科期末考试试卷(含答案)一、积累应用(10分)1.填空题。

(6分)(1)林庚在《说“木叶”》中为了说明意象的需要,引用了杜甫《登高》中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__,不尽长江滚滚来”。

(2)《阿房宫赋》末尾写道:“后人哀之而不鉴之,__________________。

”(3)《红楼梦》是____朝作家写的一部中国古代________体长篇小说。

小说有两条主线:一条以贾府为中心,叙述____________四大家族从鼎盛到衰败的过程,同时以宝黛钗爱情悲剧为中心,叙述大观园中人物命运。

2.选择题。

(4分)(1)下列词语理解和书写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A.目无全牛:比喻看事物只见局部,不见整体。

B.踌蹑满志:对自己的现状或取得的成就非常得意。

C.报薪救火:比喻因为方法不对,虽然有心消灭祸害,结果反而被祸害消灭。

D.缘木求鱼:用那样的办法来追求那样的目的,就像爬到树上去找鱼一样。

比喻方向、方法不对,一定达不到目的。

(2)填入下列语段横线处的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2分)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繁芜丛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______________因而,也必须由这个基础来解释,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做得相反。

①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②所以,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从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基础,③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④人们的国家设施、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A.②①③④B.①③②④C.③①②④D.④①②③二、阅读(5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3—6题。

(13分)英诗中“西风”形象的流转包慧怡一切要从一首名为《西风啊,你何时吹拂》的中古英语小诗说起。

西风啊,你何时吹拂/让细雨轻降?对这首诗的赏析离不开对它的中心意象“西风”的理解,下面、我们简单梳理一下“西风”在欧洲古典时期至现代诗歌史上的演变。

希腊神话中的西风之神是仄费洛斯,早从古典时期起,相较于北风波利阿斯、南风诺图斯、东风优洛斯,西风一直在文学中被表现为最柔和宜人的风,人格化的西风大量出现在荷马、柏拉图等人的作品中。

早在古希腊罗马文学传统中,西风就已是春日化身。

古罗马诗歌中往往保留西风的希腊名字“仄费洛斯”,比如维吉尔《田园诗》中的一首牧歌:“……或去到随西风轻颤的树荫下/或拾步追寻岩洞。

看,山葡萄/已用最初的几串果实点缀岩穴”。

晚期拉丁文诗歌中的例子可举拜占庭诗人提贝里阿努斯:“这儿河流的呢喃与树叶的窸窣相配/宛如仄费洛斯用轻灵的音乐为它们谱曲。

”在所有这些拉丁文例诗中,西风的形象总体都是正面的、带来生机的、温暖轻柔的地中海地区的拂面和风。

这一点到了中世纪英国文学中并无明显改变,西风仄费洛斯依然是春日和风细雨的代言人。

最著名的例子当数“英国诗歌之父”乔叟在《坎特伯雷故事集》之《序诗》开篇的描述了:当西风也用他馥郁的呼吸/把生机吹入每一片林地/和原野上的嫩芽,年轻的太阳/已走过白羊座一半的旅程……在乔叟这里,西风继续被强化为春分之风,带来雨水润泽万物之风。

当我们在汉语中读到“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春风先发苑中梅,樱杏桃梨次第开”中独自登场、只手为天地易容的春风,或者“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中伴雨随行的春风;乃至“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中仅被暗示在场的春风,我们应当记得,这春风正是乔叟的西风,维吉尔的西风。

西方近代以前诗歌中的仄费洛斯、作为春日化身的西风,而绝不是中文语境下“古道西风瘦马”中的“西风”,——汉语诗歌中西风实乃“秋风”,如()。

这主要是由古代的地理气候环境决定的,正如我们的春风实乃“东风”;“东风夜放花千树”“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直到又过了一个多世纪,文艺复兴时期英国诗歌中的“西风”开始具有了一些更复杂的特质:依然是温柔的和风,却开始孕育和暗示着更危险和暴力的事物。

到了浪漫主义诗歌中,这一潜能全面真实化,西风开始大面积摆脱古典—中世纪时期明媚和煦的形象,成为往来于生命与死亡、秋冬与春夏之间自由不羁且不可控制的雄浑之力,西风同时成了绝望与希望之风。

再也没有比雪莱的《西风颂》更为生动的例子了:哦,犷野的西风,秋之实体的气息!悲怆却又甘冽。

你!/请把我枯萎的思绪播送宇宙,/就像你驱遣落叶催促新的生命哦,风啊,/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雪莱在诗中自比西风,而西风也拥有了调和两个极端、同时作为毁灭者和催生者的双重身份,成了最高浪漫主义精神的一种象征。

而在现代英语诗歌中,与《西风啊,你何时吹拂》在移情作用上最为接近的一首诗,笔者认为出自女诗人艾米莉·迪金森之手:风雨之夜!若我能和你在一起风雨之夜应是你我的奢侈!何妨就将迪金森诗中未被命名的风看作“西风”?(选自《读书》2018年9期,有删改)3.标题中“流转”一词在本文中的词义解释正确的一项是()(1分)A.流动转移B.流通周转C.流畅变化D.发展演变4.文中括号内填入的古诗词最恰当的是()(2分)A.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B.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C.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D.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5.请分析文末划线句的含义。

(4分)6.概括“西风”意象变化特点。

(6分)(二)阅读下文,完成7—10题。

(14分)祝福(节选)鲁迅那是下午,我到镇的东头访过一个朋友,走出来,就在河边遇见她;而且见她瞪着的眼睛的视线,就知道明明是向我走来的。

我这回在鲁镇所见的人们中,改变之大,可以说无过于她的了:五年前的花白的头发,即今已经全白,全不像四十上下的人;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

她一手提着竹篮。

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

我就站住,豫备她来讨钱。

“你回来了?”她先这样问。

“是的。

”“这正好,你是识字的,又是出门人,见识得多。

我正要问你一件事——”她那没有精采的眼睛忽然发光了。

我万料不到她却说出这样的话来,诧异的站着。

“就是——”她走近两步,放低了声音,极秘密似的切切的说,“一个人死了之后,究竟有没有魂灵的?”我很悚然,一见她的眼盯着我的,背上也就遭了芒刺一般,比在学校里遇到不及豫防的临时考,教师又偏是站在身旁的时候,惶急得多了,对于魂灵的有无,我自己是向来毫不介意的;但在此刻,怎样回答她好呢?我在极短期的踌躇中,想,这里的人照例相信鬼,然而她,却疑惑了,——或者不如说希望:希望其有,又希望其无……,人何必增添末路的人的苦恼,为她起见,不如说有罢。

“也许有罢,——我想。

”我于是吞吞吐吐的说。

“那么,也就有地狱了?”“啊!地狱?”我很吃惊,只得支梧着,“地狱?——论理,就该也有。

——然而也未必,……谁来管这等事……。

”“那么,死掉的一家的人,都能见面的?”“唉唉,见面不见面呢?……”这时我已知道自己也还是完全一个愚人,什么踌躇,什么计画,都挡不住三句问,我即刻胆怯起来了,便想全翻过先前的话来,“那是,……实在,我说不清……其实,究竟有没有魂灵,我也说不清。

”我乘她不再紧接的问,迈开步便走,匆匆的逃回四叔的家中,心里很觉得不安逸。

自己想,我这答话怕于她有些危险,她大约因为在别人的祝福时候,感到自身的寂寞了,然而会不会含有别的什么意思的呢?——或者是有了什么豫感了?倘有别的意思,又因此发生别的事,则我的答话委实该负若干的责任……。

但随后也就自笑,觉得偶尔的事,本没有什么深意义,而我偏要细细推敲,正无怪教育家要说是生着神经病;而况明明说过“说不清”,已经推翻了答话的全局,即使发生什么事,于我也毫无关系了。

“说不清”是一句极有用的话。

不更事的勇敢的少年,往往敢于给人解决疑问,选定医生,万一结果不佳,大抵反成了怨府,然而一用这说不清来作结束,便事事逍遥自在了。

我在这时,更感到这一句话的必要,即使和讨饭的女人说话,也是万不可省的。

但是我总觉得不安,过了一夜,也仍然时时记忆起来,仿佛怀着什么不祥的豫感,在阴沉的雪天里,在无聊的书房里,这不安愈加强烈了。

沈姐的语文课堂。

不如走罢,明天进城去。

福兴楼的清燉鱼翅,一元一大盘,价廉物美,现在不知增价了否?往日同游的朋友,虽然已经云散,然而鱼翅是不可不吃的,即使只有我一个……无论如何,我明天决计要走了。

我因为常见些但愿不如所料,以为未必竟如所料的事,却每每恰如所料的起来,所以很恐怕这事也一律。

果然,特别的情形开始了,傍晚,我竟听到有些人聚在内室里谈话,仿佛议论什么事似的,但不一会,说话声也就止了,只有四叔且走而且高声的说:“不早不迟,偏偏要在这时候——这就可见是一个谬种!”我先是诧异,接着是很不安,似乎这话于我有关系。

试望门外,谁也没有。

好容易待到晚饭前他们的短工来冲茶,我才得了打听消息的机会。

“刚才,四老爷和谁生气呢?”我问。

“还不是和祥林嫂?”那短工简捷的说。

“祥林嫂?怎么了?”我又赶紧的问。

“老了。

”“死了?”我的心突然紧缩,几乎跳起来,脸上大约也变了色,但他始终没有抬头,所以全不觉。

我也就镇定了自己,接着问:“什么时候死的?”“什么时候?——昨天夜里,或者就是今天罢,——我说不清。

”“怎么死的?”“怎么死的?——还不是穷死的?”他淡然的回答,仍然没有抬头向我看,出去了。

然而我的惊惶却不过暂时的事,随着就觉得要来的事,已经过去,并不必仰仗我自己的“说不清”和他之所谓“穷死的”的宽慰,心地已经渐渐轻松;不过偶然之间,还似乎有些负疚、晚饭摆出来了,四叔俨然的陪着。

我也还想打听些关于祥林嫂的消息,但知道他虽然读过“鬼神者二气之良能也”,而忌讳仍然极多,当临近祝福时候,是万不可提起死亡疾病之类的话的,倘不得已,就该用一种替代的隐语,可惜我又不知道,因此屡次想问,而终于中止了。

我从他俨然的脸色上,又忽而疑他正以为我不早不迟,偏要在这时候来打搅他,也是一个谬种,便立刻告诉他明天要离开鲁镇,进城去,趁早放宽了他的心,他也不很留。

这样闷闷的吃完了一餐饭。

7.下则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以“祝福”为题,既指鲁镇祭祀习俗,又展示了祥林嫂悲剧命运的社会环境。

B.鲁迅善以白描手法刻画人物,如写祥林嫂的“眼珠间或一轮”,用极简笔墨刻画人物麻木迟钝。

C.“那是,……实在,我说不清……。

”中的省略号表现了“我”欲言又止,内心矛盾,闪烁其词的心理。

D.“我”庆幸自己回答了祥林嫂的疑问,“说不清”表达了深切的同情,也免除了祥林嫂恐惧和责任。

8.分析选文开头加点词“瞪着”写眼睛的表达效果。

(3分)9.以下对“我”的认识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我”作为小说作者,能更好地增强故事的真实性和抒情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