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高考文言特殊句式之宾语前置句

合集下载

高考文言特殊句式之宾语前置句课件

高考文言特殊句式之宾语前置句课件

宾语前置句的分类
疑问句中的宾语前置
例如,“何陋之有?”中的“之”起到 提宾作用,将宾语“陋”前置。
强调句中的宾语前置
例如,“唯利是图”中的“是”起到 提宾作用,将宾语“利”前置,强调
对利益的追求。
否定句中的宾语前置
例如,“莫之或止”中的“之”起到 提宾作用,将宾语“或止”前置。
修辞句中的宾语前置
例如,“唯你是问”中的“是”起到 提宾作用,将宾语“你”前置,以修 辞手法增强语气。
02
宾语前置句的类型及实 例
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
总结词
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时,宾“何”、“奚”、“安”、“焉”等,例如:“沛公安在?”、“皮之不存,毛将焉 附?”。
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
总结词
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时,宾语前置。
详细描述
常见的否定词有“不”、“未”、“无”、“毋”等,例如:“不患人之不己知”、“一言以蔽之” 。
2020年全国卷Ⅲ
“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正 确理解:何以,凭什么;全句意 思是“长安君凭什么在赵国安身 立命?”)
04
练习与巩固
基础练习题
总结词:巩固基础
详细描述:基础练习题主要针对宾语前置句的基本概念和常见类型进行练习,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判 断方法和识别技巧。
进阶练习题
总结词:提升难度
详细描述:进阶练习题在基础练习题的基础上增加难度,涉及更复杂的句式和更多的实际语境,旨在提高学生的理解和应用 能力。
03
02
语境理解
结合上下文语境,理解句子意思, 判断宾语是否前置。
语法分析
分析句子结构,判断宾语是否应该 前置。
04
历年真题解析
2018年全国卷Ⅰ

《文言文特殊句式之宾语前置句》教学设计

《文言文特殊句式之宾语前置句》教学设计

《文言文特殊句式之宾语前置句》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让学生掌握宾语前置的定义。

2、引导学生辨析、翻译文言句式中的宾语前置句。

3、学生领悟一些学习文言句式的类型,比如“寻找知识规律”“梳理知识”等。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辨析、翻译文言句式中的宾语前置句。

教具:白板、练习资料课时:一课时一、导入:学生经过高一高二的学习,积累了一些文言知识,但一般是零碎的,没有系统。

宾语前置的语法知识比较多,也是个难点。

所以有必要帮学生梳理和探究。

二:讲解宾语前置句的定义:问:什么是宾语前置句?宾语前置是普遍存在于句子中的一种语法现象,一般都包括: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等。

大多宾语前置,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宾语必须是代词。

生明确:1.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这类句子,介词的宾语也是前置的。

如:“沛公安在?”(《史记.项羽本记》)这种类型的句子关键是作宾语的疑问代词(像:谁、何、奚、曷、胡、恶、安、焉等)。

值得注意的是,介词“以”的宾语比较活跃,即使不是疑问代词,也可以前置。

2.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这类句子有两点要注意,一是否定句(一般句中必须有“不”、“未”“毋”、“无”、“莫”等否定词);二是代词作宾语。

如:“时人莫之许也。

”(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正常语序应该是“时人莫许之也。

”3.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到动词前,以突出强调宾语。

作为宾语前置的标志,无实意如:“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韩愈《师说》)有时,还可以在前置的宾语前加上一个范围副词“唯”,构成“唯......是......”的格式。

如:“唯利是图”、“唯命是从”等。

4方位词、时间词作宾语时,有时也前置如:“韩生南向坐。

”(《史记.项羽本记》)意思是“韩生面向南坐。

”三、练习巩固:1、大王来何操?(《鸿门宴》)“何操”应理解为“操何(拿什么)”2、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触龙说赵太后》)3、(《岳阳楼记》)“谁与归”应理解为“与谁归”.4、亚父南向坐.(《鸿门宴》“南向”应理解为“面向南”5、东面而视,不见水端.(《秋水》)“东面而视”应理解为“视东面”.6、忌不自信《邹忌讽齐王纳谏》7、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寡人之于国也》8、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否)焉.(之,宾语提前的标志) 《师说》9、古之人不余欺也! 《石钟山记》四:板书设计:1、疑问句中,宾语前置2、否定句中,宾语前置3、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到动词前4、方位词、时间词作宾语时,有时也前置五、作业布置:完成《核按钮》P112第2、3题教学反思高考考纲里明确要求“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 ,而特殊句式就是考查学生文言文的基本功。

中学文言文的特殊句式---宾语前置

中学文言文的特殊句式---宾语前置

中学文言文的特殊句式——宾语前置动词宾语前置在现代汉语中,及物动词+宾语(名词性语言单位)=动宾短语,及物动词与后面的宾语是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

可是,在文言文中,时有将宾语放在动词前面的语言现象,即“宾语前置”。

现将常见的几种类型归纳于下。

1、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动词宾语,宾语放在动词谓语前面。

常见的疑问代词有“谁、孰、恶、何、奚、曷、胡、恶、安、焉“等。

(1).良问曰:“大王来何操?”《鸿门宴》(2)、沛公安在?《鸿门宴》(3)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寡人之于国也》2、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于动词前。

所谓否定句,就是表示否定意义的句子,即句中有否定副词“不、弗、未、非、否、毋”或表示否定的动词“无”或无定代词“莫”。

如果宾语是代词,一般放在动词谓语的前面。

(1).世溷浊而莫余知兮,吾方高驰而不顾。

《离骚》(2).不吾知其已矣兮。

《离骚》(3).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寡人之于国也》3、借助“之”或“是”把宾语提前到动词前,以加重语气。

“之”“是”在这类句型中作结构助词,无实义,只作宾语前置的标志。

(1)孔子云:“何陋之有?”《陋室铭》(2)夫晋何厌之有?《烛之武退秦师》(3)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师说》(4)惟命是听(成语)(5)惟利是图(成语)(6)惟马首是瞻《冯婉贞》(7 惟兄嫂是依《祭十二郎文》l 介词宾语前置在现代汉语中,介词+宾语(名词性语言单位)=介宾短语(介词结构),它经常放在谓语前充当状语,对谓语起修饰限制作用;放在谓语后充当补语,对谓语起补充说明的作用。

要注意的是,它的结构是介词在前,宾语在后。

可是,在文言文中,这种介宾短语时有将后面宾语提前到介词前面的现象,即介词宾语前置。

常见情况有以下几种。

(文言文中,常见的介词有“于、以、为、与、从、自、向等)1、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常见的疑问代词有“谁、孰、恶、何、奚、曷、胡、恶、安、焉“等。

文言句式 文言文特殊句式之宾语前置句

文言句式 文言文特殊句式之宾语前置句

文言句式文言文特殊句式之宾语前置句高三(3)班共有学生44人,其中男生18人,女生26人。

学生整体学习习惯较好,上课听讲专心,作业质量可以,整体水平统一。

但对于基础知识,普遍掌握的不够扎实,有一定的学习积极性,分析能力却欠缺。

1. 理解和掌握宾语前置句句式及其用法,归纳规律。

2. 通过相关练习加以巩固和提高,延及高考。

引导学生理解掌握宾语前置句讲练结合、归纳积累。

1课时一、考点解读考纲内容考纲阐释考查形式(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理解B)“不同的句式”主要有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等。

高考对文言句式的考查,主要放在翻译题中进行。

文言句式往往隐含在翻译题中作为“采分点”,通过翻译和断句的命题方式进行考查。

二、高考真题(2022年高考新课标I)越五日,无肯承其事者,傅曰:“吾为太子傅,当同生死。

金人虽不吾索,吾当与之俱行,求见二酋面责之,庶或万一可济。

”遂从太子出。

金守门者曰:“所欲得太子,留守何预”傅曰:“我宋之大臣,三太子傅也,当死从。

”是夕,宿门下,明日,金人召之去。

明年二月,死于朝廷,绍兴中,赠开府仪同三司,谥曰忠定。

(节选自《宋史·孙傅传》)问题:把中文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 金人虽不吾索,吾当与之俱行,求见二酋面责之,庶或万一可济。

翻译文言句子的方法: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直译为主,意译为辅,要重点理解文中关键性的词语和特殊句式。

翻译时需要注意句子的关键点:这个句子中有一个宾语前置句“不吾索”,这是一个否定句,代词“吾”作宾语,宾语前置,要翻译成“不索吾”;还有“虽”,即使;“俱”,一起;“面”,名词做状语,当面;“庶或”,或者;“济”,实现、成功。

金人即使不索求我(这个人),我也应当与太子一起前往(同行),请求拜见两位敌军将领酋长并当面斥责,也许万一可以成功。

三、合作交流1、现代汉语语序:(定语)主语 +〔状语〕谓语〈补语〉+(定语)宾语示例:﹙高中﹚学生〔应努力〕学〈好〉﹙语法﹚知识。

文言文特殊句式之倒装句(宾语前置)

文言文特殊句式之倒装句(宾语前置)

文言文特殊句式之倒装句(宾语前置)一、否定句宾语前置在否定句中,有否定副词“不”、“毋(无)”、“未”、“弗”和否定性无定代词“莫”等修饰动词,且代词作宾语,这个代词宾语一般放在动词前。

如:(1)忌不自信(现代汉语语序应为“忌不信自”)(《邹忌讽齐王纳谏》)(2)毋吾以也(现代汉语语序应为“毋以吾也”)(《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3)未之有也(现代汉语语序应为“未有之也”)(《寡人之于国也》)【具体分析】(1)句为否定句,有否定词“不”,代词“自”作动词“信”的宾语,宾语前置。

句意是:邹忌不相信自己<比徐公漂亮>。

(2)句为否定句,有否定词“毋”,代词“吾”作动词“以”的宾语,宾语前置。

句意是:不用我。

(一说:“以”为介词,此句是省略句:你们不要因为我就不说了。

)(3)句为否定句,有否定词“未”,代词“之”作动词“有”的宾语,宾语前置。

句意是:从来就没有过这样的事情。

由上几例可知,辨别这类宾语前置句,一般看在否定句中有无否定词,并且代词是否作动词的宾语。

(注:古汉语中“否定句代词宾语”也有不前置的。

如《烛之武退秦师》中的“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句,否定句中有否定词“不”,代词“此”作动词“及”的宾语,但代词“此”却没有位于动词“及”前。

句意是:假如没有那个人的力量,我是不会到这个地步的。

)二、疑问句宾语前置疑问句中有疑问代词“何”、“安”、“谁”、“执”、“胡”、“曷”、“焉”等作宾语时,这个宾语一般在动词的前面;如果充当介词的宾语时,这个宾语一般也放在介词的前面。

(一)疑问句动词的代词宾语前置(1)大王来何操?(现代汉语语序应为“大王来操何?”)(《鸿门宴》)(2)胡为乎遑遑欲何之?(现代汉语语序应为“胡为乎遑遑欲之何?”)(《归去来兮辞》)(3)而今安在哉?(现代汉语语序应为“而今在安哉?”)(《赤壁赋》)【具体分析】(1)句中有疑问代词“何”作动词“操”的宾语,宾语前置。

文言文特殊句式之宾语前置

文言文特殊句式之宾语前置
在古代汉语中,有时为了加重语气,强调宾语,虽不是否定句 或疑问句,也可以置于动词前,但它需要靠“之”、“是”的 帮助,夹在置前的宾语和谓语动词之间。如:句读之不知,惑 之不解。(《师说》)其句式格式是:宾语+之(是)+动词
②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的,置于动词谓语之前。
• 在古代汉语中,使用频率较高的疑问代词为“何”字,其 他还有“谁、孰、恶、安、焉、胡、奚、曷”等,它们作宾语 时,也放在动词谓语之前。如:牛何之?(《齐桓晋文之事》) 其句式格式是:
• a.主语+宾语〔何、谁、胡、安、曷、焉、奚〕+动词
• 从上面的格式中可以看出,疑问句宾语前置,只需具备一 个条件:宾语是疑问代词,就一定置于动词前。
• 同样疑问代词作介词宾语,一般也置于介词之前。如:何 由知吾可也?(《齐桓晋文之事》)其句式格式是:
• b.主语+宾语〔何、谁、胡、奚、曷〕+介词+动词
• 从上面的格式中可以看出,这种宾语前置,仍只需具备一 个条件:宾语是疑问代词,一般置于介词前。
• ③陈述句中介词宾语前置。
• 在古代汉语中,也有陈述句宾语前置的现象,而且只是介 词的宾语,但较少见。如:全石以为底。(《小石潭记》)宾 语“全石”被提到介词“以”的前面。其句式格式是:宾语+介 词(以)+动词
文言文特殊句式之 宾语前置句
宾语前置
在古汉语中,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一般置于谓语动词或介词 之后,但在一定条件下,宾语会前置,以示强调。常见的主要有 如下四种。 • ①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置于动词前。 • 所谓否定句,就是指句中含有否定副词“不、弗、未、非、
否、毋”,或者含有表示否定的动词“无”或是无主代词 “莫”,这种句子叫否定句。在文言文中,如果是否定句,宾 语又是代词,这个宾语一般就置于动词谓语之前。如:臣未之 闻也。/未之有也。/莫之能御也。(《齐桓晋文之事》)其句 式格式是: • 主语+否定词〔不、未、无、莫、毋、弗〕+宾语〔余、吾、 尔、自、之、是〕+动词 • 从上面的格式中可以看出,否定句中宾语代词前置,必须 具备两个条件:第一,宾语必须是代词;第二,全句必须有否 定副词或否定动词,或表示否定的无主代词“莫”。二者缺一 不可。

文言句式之宾语前置句

文言句式之宾语前置句

宾语 前置
(一)宾语+动词
宾语 前置
何陋之有 惟你是问
之/是句中 标志句
3.用
作标志的宾语前置。
“之”、“是” 不翻译。
①夫晋,何厌之 ? (《烛之武退秦师》) ②孔子云:“何陋之 ”?(《 陋室铭》) ③惟兄嫂是依。(《祭十二郎文》)
格式:主+宾+ +
1、宋何罪之有 ?
2、惟马首是瞻 。 3、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一)宾语+动词
疑问句中 代词宾语
前置句
沛公安在?
宾语 前置
2.
代词宾语前置。
①良问日:“大王来何操?”(《鸿门宴》) ②问女何所思? ③沛公安在?
格式:主+疑问代词+动
常见疑问词: 谁、奚、何、曷、安、胡、恶、焉
①问女何所 ? ②皮之不存,毛将焉 ? ③之二虫又何 ?
疑问句中:(主)+疑问代词+动
①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 ②奚以知其然也?
③何以能鼓乐也?
介词宾语前置:主+宾语+介+谓动
宾语前置格式总结
(一)宾语+动词
1、否定句中:主+否定词+代词+动 2、疑问句中:(主)+疑问代词+动
3、之/是提宾:主+宾+之/是+动
(二)宾语+介词
主+宾语+介+动
否定句中
代词宾语 忌不 信
• B.臣之客欲有求于我
• C.忌不自信
• D.客从外来,与座谈,问之客曰
2.句式和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C
• A.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 • B.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 C.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

文言特殊句式(宾前、定后、状后)

文言特殊句式(宾前、定后、状后)

望海潮 柳永 • • • • • • 东南形胜: 地理位置重要 江吴都会: 社会条件优越 钱塘自古繁华 有长期繁盛的历史
•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 江吴都会 • 东南形胜 • 自古繁华
词的下阕从哪些方面描写了杭州风貌?
• • • •
•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哪堪冷落清秋节。今 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 前二句点明离别冷落,后二句,用“杨柳 岸晓风残月”意染之。
欣赏《望海潮》的点染手法
• • • • 点: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总) 染: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 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分) 点: 重湖叠巘清嘉 。(总) 染: 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 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分)
文言特殊句式
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与介词结构后置
宾语前置
• • • • • • 1、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 如:沛公安在? 匈奴未灭,何以还家。 2、文言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前置 如:未之有也。 3、用“之”或“是”作标志把宾语提前到 动词前,以突出强调宾语。 • 如: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 4、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介词的宾语前置。 • 如:不然,籍何以至此?
定语后置
• 1、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并用“者”结句, 形成“中心词+后置定语+者”或“中心词+之 +后置定语+者”的形式。 • 如: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 石之铿然有声者。 • 马之千里者。 • 2、用“之”作标志,把定语提后。 • 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前小测:判断下列特殊句式的类型
1、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判断句)
2、是寡人之过也。 (判断句)
3、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判断句) 4、刘备天下枭雄。(判断句) 5、而君幸于赵王。(被动句) 6、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被动句) 7、竖子不足与(之)谋。(省略句) 8、沛公军(于)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省略句) 9、夫晋,何厌之有?(宾语前置句) 10、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定语后置句) 11、甚矣,汝之不惠! (主谓倒置句) 12、会于西河外渑池 (状语后置句)
1、写出短文中的介词结构后置句。 (1)师旷侍坐于前,援琴撞之。 译文:师旷正在旁边陪坐,(听了这话)便拿 起琴朝他撞去。
(2)公披衽而避,琴坏于壁。 译文:晋平公连忙收起衣襟躲让。 琴在墙壁上 撞坏了。
(3)今者有小人言于侧者,故撞之。 译文:“刚才有个小人在旁边胡说八道,因此 我气得要撞他。”
规律二:
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时,宾语前置。
常见的否定词:不、莫、勿、弗、未 常见的代词:之、余、吾、己、自、汝、尔
2、下列句子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C)
A、城中皆不之觉
B、时人莫之许也
C、楚人有涉江者 (定语后置) D、未之多见也
翻译下列句子,找出它们的特点 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2、何陋之有? 3、唯利是图 。
(4)童子何知? 何知——知道什么
(5)客之美我者
(6)何以伐为? 何以——凭什么
• 合作交流、探究:
翻译下列句子,找出它们的特点。
①大王来何操? “何操”
②沛公安在? “安在”
③客何为者?
“何为”
“操何” “在安”
“为何”
规律一: 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时,宾语前置。
疑问代词有 “何、谁、胡、恶、安、奚”等。
一、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时,宾 语前置。 二、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时,宾语前 置。 三、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取到 动词前,以突出强调宾语。 四、介词宾语,有时也放在介词的前 面。
课堂练习
1.下列各句中不属于宾语前置的 一项是( B )
A、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B、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C、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D、不然,籍何以至此。
(2)金人虽不吾索,吾当与之俱行, 求见二酋面责之,庶或万一可济。
译: A金人虽然没有点名要我,我却 应当与太子一起去,求见两名首领并 当面指责他们,或许有成功的可能。 B金人虽然没有要我思索,我却应当 与太子一起去,求见两名首领并当面 指责他们,或许有成功的可能。 【解释】不吾索:宾语前置句,即 “不索吾”。
2、不是宾语前置的一句是( C)
A、 之二虫又何知? B、 卿欲何言? C、 安得广厦千万间。 D、 宋何罪之有?
3、阅读下文,找出文中的介词结构后置句和宾 语前置句,并将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师旷琴撞晋平公
晋平公与群臣饮。饮酣,乃喟然叹日:“莫 乐为人君!惟其言而莫之违。”师旷侍坐于前, 援琴撞之。公披衽(衣襟)而避,琴坏于壁。公 曰:“太师谁撞?”师旷曰:“今者有小人言于 侧者,故撞之。”公日:“寡人也。”师旷曰: “哑!是非君人者之言也。”左右请除之。公日: “释之,以为寡人戒。”
1、下列句子中,与其他句式不同的一项: (C)
A、豫州今欲何至? B、童子何知? C、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判断句) D、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E、臣实不才,又敢谁怨?
翻译下列句子,找出它们的特点。
①忌不自信。 “不自信” “不信自” ②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未之有” “未有之” ③古之人不余欺也!“不余欺” “不欺余”
宾语前置、成分省略等和词类活用。
真题展示:[2015课标全国1]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吾唯知吾君可帝中国尔,苟立异姓, 吾当死之。
译:我只知道我的君王可以在中国称帝而已, 如果另立异姓,我将为此而死。 【解析】帝中国:省略句,介词结构后置, 应为“(于)中国帝”。
下列句子中,与其他句式不同的一项: (C )
A、 之二虫又何知? B、 卿欲何言? C、 求人可使报秦者。 D、 宋何罪之有?
【解释】 式

宾语前置句
学习目标: 1、通过练习理解与掌握宾语 前置句句式特点与用法。 2、 能归纳总结宾语前置句 句式的规律并能准确翻译成现 代汉语。
3、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陈情表》
“是以”
“以是”
规律四:
介宾结构,介词的宾语有时会置于介词前, 形成介词的宾语前置。
4.下面的句子用法不相同的是(D )
A、不然,籍何以至此? B、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C、奚以知其然也? D、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
可以衣帛矣。
归纳总结: 宾语前置有以下几种情况:
什么是宾语前置句:
现代汉语一般都把宾语放在动 词或介词之后,但在古汉语中,有 时宾语可以放在动词或介词之前, 构成特殊的提宾句式。
汉语的句子成分的顺序,一般为
(定)主─[状]─谓─ (定)─宾
辨别下列哪些句子属于宾语前置?
(1)何有哉?
何有——有什么
(2)秦人不暇自哀 自哀——哀自
(3)甚矣,汝之不惠
文言特殊句式

宾语前置句
常见文言文句式:
文言句式
判断句
倒装句
被动句 省略句
宾语前置 状语后置 定语后置 主谓倒置
宾语前置
定语后置
状语后置
定语后置
(定语)主语+[状语]谓语+(定语)宾语
主谓倒置
考纲要求
古代诗文阅读 能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
1、理解 B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
规律三:
用 “是”或“之”把宾语提到动词前,
以突出强调宾语。这时的“是”或“之” 只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没有什么实在意义。
下列句中不是宾语前置的一句是(B )
A、 沛公安在? B、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C、 唯才是举。 D、 尔何知?
1、何以战?
“何以”
“以何”
2、微斯人,吾谁与归?
“谁与”
“与谁”
• 莫乐为人君! • 没有比做君主更快乐的事了!
2、写出短文的两个宾语前置句。
(1)惟其言而莫之违。 译文:只有他的话没有人敢违抗。
(2)公曰:“太师谁撞?” 译文:晋平公说:“太师, 您撞谁呀?”
归纳总结: 宾语前置有以下几种情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