菌种冻存及使用记录
j菌种管理制度

j菌种管理制度1. 在采购菌种前,实验室需明确实验需要的菌种种类和数量,以避免不必要的浪费。
2. 选择可靠的供应商进行采购,确保所购菌种的质量和纯度。
3. 采购菌种时,应填写菌种采购单,包括菌种名称、数量、来源、生产日期、保质期等信息,并在采购单上签字确认。
4. 菌种入库前应进行验收,检查菌种标签、外观、气味等是否与采购单相符,确保菌种的正确性和完整性。
5. 入库后,将菌种存放在指定的菌种存储库中,按照不同菌种的特性进行分类存放,保持干燥、冷藏和避光,确保菌种的生长和保存条件。
二、菌种存储1. 每种菌种应有专门的存储记录卡,记录菌种的编号、名称、来源、存储条件、采购日期等信息,并随时更新存储记录。
2. 菌种存储库应定期进行环境检查,包括温度、湿度、通风等情况,确保存储环境符合菌种的要求。
3. 定期对存储的菌种进行检查,检查菌种的外观、气味、杂菌情况等,发现异常应及时处理或淘汰。
4. 不同菌种的存储条件和时间不同,应根据菌种的特性和要求,采取相应的存储方法和措施,确保菌种的保存时间和质量。
三、菌种使用1. 在使用菌种前,需查看菌种存储记录卡,确认菌种的编号、名称、来源等信息,确保使用正确的菌种。
2. 取用菌种时,应使用消毒后的培养工具和无菌操作技术,避免污染和交叉感染。
3. 在使用菌种的过程中,应注意菌种的生长条件和要求,合理调配培养基和培养条件,促进菌种的生长和繁殖。
4. 使用后的菌种应及时记录,包括使用日期、用途、数量等信息,保证菌种的使用记录清晰和完整。
四、菌种废弃1. 使用完的菌种应按要求进行处理,禁止将菌种随意丢弃或倾倒,以免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2. 对于有危险性的菌种,应按规定进行专门处理,包括消毒、灭活、焚烧等方法,确保不会对环境和人体造成伤害。
3. 废弃的菌种应填写废弃记录,并进行签字确认,保证废弃过程的规范和透明度。
4. 对于需要长期保存或有研究价值的菌种,可以进行保存或转移,以便后续研究或应用。
snt26322010微生物菌株常规保藏技术规程

微生物菌株常规保藏技术规程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微生物菌株的保藏和管理变得越来越重要。
良好的菌株保藏技术不仅可以更好地保存微生物资源,还可以保证菌株的纯度和活力,为科研工作提供可靠的支持。
建立规范的微生物菌株保藏技术规程至关重要。
下面将介绍微生物菌株常规保藏的技术规程。
一、菌种的准备1. 材料准备:培养基、试管、培养皿、离心管等实验所需的材料。
2. 菌种的提取:从已有培养物中提取所需的菌株,保证菌株的纯度和活力。
3. 菌种的鉴定:通过形态学、生理生化特性等方法对菌株进行鉴定,确保菌株的准确性。
二、菌种的冻存1. 冻存液的制备:选择适合菌株的冻存液,通常为含有甘油或DMSO 的冻存液。
2. 冻存管的准备:在冻存管中加入适量的冻存液,标明菌株的信息。
3. 菌种的冻存:将培养后的菌株接种在含有冻存液的冻存管中,迅速冷冻保存在-80℃或液氮罐中。
三、菌种的复苏1. 冻存管的处理:将冻存管取出,迅速放入37℃的水浴中进行解冻。
2. 菌种的接种:将解冻后的菌株接种在适合的培养基上,进行培养。
3. 菌种的筛选:通过形态学观察和生理生化实验,筛选出复苏后的活力菌株。
四、菌种的长期保存1. 长期保存液的制备:根据菌株的特性选择适合的长期保存液,通常为甘油、DMSO等。
2. 长期保存管的准备:在长期保存管中加入适量的长期保存液,标明菌株的信息。
3. 菌种的长期保存:将培养后的菌株接种在含有长期保存液的长期保存管中,保存在-80℃或液氮罐中。
这就是微生物菌株常规保藏的技术规程。
通过严格的操作流程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可以确保菌株的保藏质量和稳定性,为科研工作提供可靠的菌种资源。
希望以上规程能够对微生物菌株保藏技术的学习和实践有所帮助,也希望广大科研工作者能够不断总结经验,完善菌株保藏技术规程,共同促进微生物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微生物菌株的保藏对于科研工作以及工业生产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通过合理的菌株保藏技术规程,我们可以更好地保存微生物资源,保持菌株的活力和纯度,为科学研究和应用提供可靠的支持。
微生物菌种保藏方法

微生物菌种保藏方法微生物菌种保藏方法主要包括冷冻保存、冷冻干燥保存和鉴定保存等多种方式。
以下将逐一介绍这些方法。
冷冻保存是一种常用的微生物菌种保藏方法,它的原理是通过将菌种置于低温环境中,减缓细胞新陈代谢和繁殖,使菌株处于休眠状态,从而达到长期保藏的目的。
冷冻保存的步骤包括:培养优良菌株、制备菌种冻存液、冻存及复苏。
制备冻存液时,通常使用亲水性保护剂如甘油、乳糖等,以及抗冻剂如酪蛋白、卵黄等,混合菌株培养物与冻存液,并移液到冻存管中,放置于低温冷冻器中迅速冷冻。
复苏时,将冻存液迅速复苏并接种于适宜的培养基上,培养条件要注意逐步恢复菌株的新陈代谢活力,以避免菌株死亡。
冷冻干燥保存是一种将菌种置于低温和低压条件下脱水处理的保存方法。
冷冻干燥保存的原理是通过脱水将菌株处于休眠状态,并使用适当的干燥保护剂,如蛋白质、糖类等,保护菌株的细胞结构和功能。
制备冷冻干燥菌种的步骤包括:菌株预处理、菌株悬浮液制备、脱水处理、真空干燥、密封保存等。
制备菌株悬浮液时,通常使用含有保护剂的培养基,将菌株培养到对数期,制备含有菌株的悬浮液。
脱水处理时,将菌株悬浮液置于脱水试剂中,使其渐渐减少,最终减至约1%的含水量。
真空干燥时,将脱水后的菌株置于真空干燥器中,利用低温低压的条件下,使菌株中的水分转化为气态水分,实现菌株的干燥。
最后,将干燥的菌株装入密封容器中保存。
鉴定保存是一种将微生物菌株保藏在鉴定标本库中的方法。
该方法适用于那些已经得到准确鉴定和分类的菌株。
鉴定保存的步骤包括:菌株鉴定、鉴定数据记录、鉴定标本制备及识别、存储方法选择和管理等。
菌株鉴定时,通常使用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性分析以及16S rRNA序列分析等方法,确保菌株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鉴定数据记录时,要详细记录菌株的相关数据,如菌株来源、鉴定结果、鉴定依据等。
鉴定标本制备及识别时,可以通过制备菌株培养物、制备冻存液等方式保存菌株,并制备鉴定标本。
存储方法选择和管理时,要根据菌株类型和特性选择适当的保存方法,同时要做好菌株信息的管理和查询。
菌种保存、传代、使用、销毁管理规程,操作规程

菌种保存、传代、使用、销毁管理规程,操作规程传代用菌种采用甘油冷冻管保存法。
将菌种接种在适宜的琼脂培养基上,待菌生长充分后,将菌液混合甘油并分装至冷冻管中,冷冻管标注菌种名称、代数、保存日期等信息,然后放置于-80℃冰箱中保存。
每年进行一次复苏和传代,保存时间不超过5年。
5.3.2.2液体石蜡保存法对于一些难以保存的菌种,采用液体石蜡保存法。
将菌种接种在适宜的琼脂培养基上,待菌生长充分后,将菌液混合液体石蜡并分装至玻璃瓶中,瓶口用铝箔密封,标注菌种名称、代数、保存日期等信息,保存温度为-70℃。
每年进行一次复苏和传代,保存时间不超过5年。
5.4菌种的传代传代用菌种每年进行一次复苏和传代。
复苏后,将菌种接种至适宜的琼脂培养基上,待菌生长充分后,按照规定的传代代数制备传代用菌种,并及时更新菌种库存记录。
5.5菌种的使用使用菌种前,应先确认菌种的品质和纯度,并按照规定的传代代数制备工作用菌种。
使用后,应及时更新菌种库存记录,并进行相应的消毒处理。
5.6菌种的销毁菌种在使用过程中,如出现变异或污染等情况,应及时进行应灭活处理,并填写《菌种销毁记录表》,经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后,进行销毁处理。
菌种库存中长期未使用的菌种,应定期进行清理和销毁处理。
菌复苏、复壮;Sabouraud葡萄糖琼脂培养基:用于白色念珠菌复苏、复壮;青霉素-链霉素琼脂培养基:用于铜绿假单胞菌复苏、复壮。
5.4.1.1.3复苏步骤:1.取出保存好的菌种管,用接种针在酒精灯上消毒;2.将接种针在75%酒精中消毒,再用酒精棉球擦拭消毒;3.用接种针在相应的培养基上进行接种;4.置于适宜温度下孵育,待菌落出现后进行传代或进行实验。
5.4.1.2标准菌株的确认通过形态学、生理生化特性、分子生物学等方法进行鉴定,确认菌株的纯度和种属。
5.4.1.3标准菌株的传代将菌株从原始保存方式中转移到新的保存方式中,确保菌株的保存和传承。
传代次数不宜过多,一般不超过10代。
菌种保存、传代、使用、销毁管理规程,操作规程

菌种管理制度1、目的建立菌种保存、传代、使用、销毁标准操作规程,规范微生物学检定用菌种的管理,最大限度降低变异率,确保菌种的溯源性与稳定性,从而确保微生物学检验结果的准确可靠。
2、适用范围本规程适用于检定用菌种的管理,包括菌种的购买、保存、传代、使用及销毁等。
3、定义➢标准菌株是指由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医学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提供的冷冻干燥菌。
➢传代用菌种是指用标准菌株制备的采用特定保存方法长期固定保存的菌种,用于传代及制备工作用菌种。
➢工作用菌种是指用标准菌株或传代用菌种接种至普通琼脂斜面培养后,作为日常工作使用的菌种。
➢菌种的代是指将其接种至一新鲜培养基上或培养基内,每萌发一次即称为一代,从菌种保藏中心获得的冷冻干燥菌种为第0代。
4、职责4.1部门主管负责菌种的申购、接收、保存分发。
4.2微生物检验员负责菌种的确认、传代、使用及销毁。
5、规程5.1菌种的申购部门主管根据菌种的使用情况,提出年度购买计划(包括临时检验需要),填写申购流程,经审批后,向中检所菌种保藏中心或省(市)药检所购买冻干菌种(标准菌株)或传代用菌种,购买时,需确定菌种的代数,以便控制传代代数。
5.2菌种的接收菌种到达实验室后,由部门主管接收菌种,检查其名称和数量,以及每一支的完整性,同时将菌种的所有信息,填写在《标准菌株库存记录》上,内容包括:名称、数量、编号(无编号者按检定菌种的编号原则编号)、代数、来源、接收日期、接收人等,并将其暂贮存于4~8℃冰箱中,在一周内必须完成转种。
5.3菌种的保存5.3.1工作用菌种的保存工作用菌种采用斜面低温保存法。
将菌种接种在适宜的琼脂斜面培养基上,待菌生长充分以后,转移至4~8℃冰箱中保存。
此法仅用于工作用菌种的短期保存,并应随时检查其污染杂菌和变异等情况,发现异常情况,经应灭活处理后销毁。
保存时间根据菌种种类而不同,细菌:每个月转种一次;酵母菌及芽胞:3~6个月转种一次;丝状真菌每年转种一次。
细菌菌种的保存方法

细菌菌种的保存方法引言细菌是一类微生物,它们存在于自然界的各个角落,从土壤到水体,从动物体内到人体表面。
细菌可以对环境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因此对于科研工作者来说,保存细菌菌种至关重要。
正确的保存方法可以确保细菌的遗传信息和生理特性得到保留,从而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可靠的基础。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细菌菌种保存方法。
冷冻保存冷冻保存是最常用的细菌菌种保存方法之一。
通过将细菌样品储存在低温环境中,可以有效地延长其存活时间。
以下是冷冻保存的步骤:1. 选择合适的保存介质:在保存细菌之前,必须选择一个适合的保存介质。
常见的保存介质包括甘油、甘油-牛肉汤、甘油-马铃薯汤等。
这些保存介质可以提供所需的营养物质和保护细菌的保护剂。
2. 制备细菌冻存物:将新鲜的细菌菌落转移至保存介质中,并进行适当的混匀。
随后,将混匀的保存介质和细菌转移到冻存管或冻存瓶中,确保管子或瓶子是干燥和洁净的。
3. 冷冻保存:使用液氮或低温冷冻器将制备好的细菌冻存物放入冷冻管中,并将其储存在-80或更低的温度下。
此时,细菌将进入一种休眠状态,直到需要重新培养为止。
4. 快速解冻:当需要使用冻存的细菌菌种时,应先将管子或瓶子快速解冻于水浴中,然后将细菌转移到富含适当营养物的琼脂平板上。
这有助于恢复细菌生长活力并进行后续的研究。
冷冻保存的优点是操作简单、成本低廉,适用于大部分细菌菌种。
然而,需要识别和保存细菌的多个冻存管,而且长时间保存可能导致冻存菌株的变异。
低温冻干低温冻干是一种保存细菌的方法,它结合了冷冻和干燥的优点。
通过这种方法,细菌可以在不受冷冻和脱水损伤的情况下被保存。
以下是低温冻干的步骤:1. 制备细菌培养物:首先,将新鲜的细菌培养物接种于适当的培养基上,并培养到合适的生长期。
在这个过程中,保持培养基的成分和浓度与冻干过程中的风险相对应。
2. 添加保护性剂:为了保护细菌的生理特性,可以向细菌培养物中添加一些保护性剂。
常用的保护性剂有蔗糖、葡萄糖和海藻糖等。
保存菌种的方法

保存菌种的方法
保存菌种是微生物学研究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
菌种可以通过不同的方法进行保存,以保证其长期的存活和保持其特性。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保存菌种的方法:
1. 冷冻保存:将菌株培养在富含营养物的培养基上,然后将细菌悬液添加到含有冷冻保护剂的离心管中,将其置于-80℃的冰箱中冷冻保存。
这种方法可以长期保存菌株,但需要注意冻存液的配制以及冷冻和解冻的操作。
2. 干燥保存:将菌株在富含营养物的培养基上生长,将其转移到无菌纸片上,然后在室温下晾干并密封保存。
这种方法不需要低温保护,但需要在干燥的条件下保存,并且菌株的保存时间较短。
3. 防冻干保存:将菌株培养在富含营养物的培养基上,然后将其转移到无菌滤纸片上,在防冻干剂的条件下进行干燥处理,并在干燥后密封保存。
这种方法可以在室温下保存菌株,并且可以长期保存,但需要注意干燥和密封的条件。
4. 长期冷藏保存:将菌株培养在富含营养物的培养基上,然后在4℃的冰箱中长期保存。
这种方法简便易行,但保存时间较短,通常不超过6个月。
需要注意的是,保存菌株的方法应根据不同的菌株和实验需求来选择。
保存菌株时也需要注意无菌操作,选择适当的保存容器和保存条件,并及时更新保存记录,以保证菌株保存的质量和可靠性。
菌种保存、传代、使用、销毁管理规程,操作规程

菌种管理制度1、目的建立菌种保存、传代、使用、销毁标准操作规程,规范微生物学检定用菌种的管理,最大限度降低变异率,确保菌种的溯源性与稳定性,从而确保微生物学检验结果的准确可靠。
2、适用范围本规程适用于检定用菌种的管理,包括菌种的购买、保存、传代、使用及销毁等。
3、定义➢标准菌株是指由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医学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提供的冷冻干燥菌。
➢传代用菌种是指用标准菌株制备的采用特定保存方法长期固定保存的菌种,用于传代及制备工作用菌种。
➢工作用菌种是指用标准菌株或传代用菌种接种至普通琼脂斜面培养后,作为日常工作使用的菌种。
➢菌种的代是指将其接种至一新鲜培养基上或培养基内,每萌发一次即称为一代,从菌种保藏中心获得的冷冻干燥菌种为第0代。
4、职责4.1部门主管负责菌种的申购、接收、保存分发。
4.2微生物检验员负责菌种的确认、传代、使用及销毁。
5、规程5.1菌种的申购部门主管根据菌种的使用情况,提出年度购买计划(包括临时检验需要),填写申购流程,经审批后,向中检所菌种保藏中心或省(市)药检所购买冻干菌种(标准菌株)或传代用菌种,购买时,需确定菌种的代数,以便控制传代代数。
5.2菌种的接收菌种到达实验室后,由部门主管接收菌种,检查其名称和数量,以及每一支的完整性,同时将菌种的所有信息,填写在《标准菌株库存记录》上,内容包括:名称、数量、编号(无编号者按检定菌种的编号原则编号)、代数、来源、接收日期、接收人等,并将其暂贮存于4~8℃冰箱中,在一周内必须完成转种。
5.3菌种的保存5.3.1工作用菌种的保存工作用菌种采用斜面低温保存法。
将菌种接种在适宜的琼脂斜面培养基上,待菌生长充分以后,转移至4~8℃冰箱中保存。
此法仅用于工作用菌种的短期保存,并应随时检查其污染杂菌和变异等情况,发现异常情况,经应灭活处理后销毁。
保存时间根据菌种种类而不同,细菌:每个月转种一次;酵母菌及芽胞:3~6个月转种一次;丝状真菌每年转种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