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作文教学初探
初中作文教学之初探

Sci e nc e a nd Tec hn ol og y I n nova t i on He r a l d
创 新 教 育
初 中作文教 学之初探
吴愉华 ( 湖南省涟 源市芙蓉 中学 湖南涟源
4 1 7 1 O 0 )
摘 要 : 作文是人们系统地表 达知 识和经验 , 思想和感情的书面语言形式, 是一种具有高度 综合 性、 创遗性的语言活动。 写作能力是学生语文 综合能力的集中体现 ,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 作文教 学既是 重点也是难点。 笔者以为, 可以从培 养兴趣 , 注重积累、 加 强练习. 重视激 励 合作 交流,
都是通过 想象来建 立的。 平 时 的 作 文 教 学
变的故事情节, 右 吸 引学 生 翻 阅 西游 记 》 的兴 趣 … …并 在 此 基 础 写作 而成 的 , 可 以激 起 学 生 对写
作的 兴 趣 。
说 就 能 写 出优 秀 的 作 文 了, 只 能 说 做 了一下 式 , 所的比喻、 夸张、 拟人、 象征 等修 辞 手 法 准备。 接 下 来 的 重 点 工 作 那 就 是 练 习了。 中 学语文 教学, 每 学 期 仅 6—8 次 课堂作文 ,
推 陈出 新这 几个方面着手作文教 学, 确保学生写作水平 的稳步 提升。 关键词: 兴趣 积累 练习 激励 合作 出 新
中图分 类号: G 4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6 7 4 - 0 9 8 X( 2 0 1 3 ) 0 3 ( b ) - 0 1 7 2 - 0 1
兴趣 , 想提 高他 的写作 水平 就 不 是 很 难了。
写作 。
兴趣 从 何 而来 ? 首先 我们 可 以用 故事 来 引导 的 耳 朵 听 取 大 众 语 言 , 用 心 去 感 受 生 活 脉 提 高写作 能 力 。 ” 比如 , 讲 刘 姥姥 进 大观 园的 故事 引起 学 积 累 多了, 下笔就 自 然 有的 可 写了。 生阅读 《 红 楼 梦 》的兴 趣 , 谈 到吝 啬鬼 夏 洛 克 “ 一 磅 肉” 官司 可 以激 起 学 生 对 莎士 比 亚
初中作文教学实践初探

( 2 ) 利用现代化 的网络 , 查 询相关 素材 。 ( 3 ) 搭建师生 、 生生 之间 的互 动平 台, 让学生 在交 流
中获 取 知 识 、 寻找 灵感 。
又能 提高学生思维能力 , 培 养高 尚的审 美情 趣 。初 中阶 段 是青 少年身心发展尤为重 要 的阶段 , 在 这个 阶段 打好
有 了积 累 , 学 生写作 文就不愁无米做炊 了。
2 . 语言积 累
写作基础 , 将使他们受益终身 。
在 目前 中学语 文 的教 学 当 中, 经常 有 习作 “ 无 米 做 炊” 的现象 出现 , 为解决这一 问题 , 我尝试 从多 方面去 进 行作文教学 。
一
( 1 ) 加强 朗读 反复 的朗读 , 不 断地 与课 文进 行 亲密 的接 触 , 学生
情, 这生动 的一幕 在诗 中仅用 了简单 的 4 O个 字 。为 了 让画 面更 加饱满 、 丰富, 我 在课 堂上 请学 生将 这首古 诗 改写成现代文 。我要 求学生先 充分理 解古 诗 的内容 , 透
过字里行 间 品味诗 人 的情 感 。然后 让 学生 把 自己想象 成杜甫 , 利用 自己的生活体 验 、 感悟 , 生动地 诠释 这首诗 的诗 意。在教师的引导下 , 学 生都能用 自己的语 言很好
自身脑海 中的“ 语 言 仓库 ” , 也 可 以从 背 诵 中领悟 、 体 味 作 者整篇 文 章布局 、 遣词 造句 的用 意 , 悟得 表达 语言 的 真谛 , 进 而终生受益 。 ( 3 ) 重视复述 复述是通过 口头 、 书面语 言 把 听到 的 、 读 到 的材 料 表达出来的训 练 。复述 旨在 训练学 生 系统 连贯 地表 述 的能力 。复 述 时 , 要思考、 加 工 文 中 的词 语 、 句 式 和 章 法, 并且进行分析 、 综合 、 抽象、 概括 之后 , 通 过不 断的词 句筛选 , 表达 出文 章重 点 。复 述不但 能 帮 助学 生 丰 富、 积累 、 掌握语言 , 更多 的是 能够通过 内化 的方法 , 规 范学
作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初探

一 我 首 先 , 作 前 , 师 为 主 导 . 生 为主 体 , 体 活动 》 文 之 前 , 利 用 植 树 节 组 织 学 生 进 行 写 教 学 以 引 发 学 生 写 作 兴趣 为 出 发 点 , 成 融 洽 、 悦 的 形 愉 『 l一 次 集 体 植树 活 动 作 文 课 上 . 我先 介 绍 了我
个 突 破 口 . 力 提 倡 学 生 发 展 兴 趣 特 色 பைடு நூலகம் 励 学 灵 感 提 供 契机 大 鼓
生 发 展 自我 价 值 . 进 他 们 积 极 主动 、 动 活 泼 促 生
教 师 可 通 过 引 导 、 述 、 践 或 某 些 直 观 教 捕 实
将 唤 地 去写 作 下 面 谈谈 我 在 中学 语 文 作 文 教 学 中 学 手 段 . 某 些 情 景 再 现 于学 生 面 前 . 起 学 生 的一 些 体 会 的 回忆 . 展 学 生思 路 。例 如 : 写 作 《 一次 集 拓 在 记
作 者 游 踪 为 线 索 . 动 地 描 绘 不 同 的景 色 这 也 分 析 、 讲 。好 作 文 为 什 么 好 . 足 的 作 文 有 什 生 评 不
是 游 记 最 常 见的 写 作 手 法 .是 写 作 训 练 中 每 个 么 缺 点 . 大 家 畅 所 欲 言 . 把 学 生 较 有 价 值 的 让 并
形 成一 个 有 机 整 体 , 是 一 个 摆 事 实 讲 道 理 的 观 点 来 解 决 问 题 , 析 现 象 , 明 方 向 , 导 工 .这 分 探 指
过 程 。 举 的例 子 要 典 型 , 炼 . 鲜 . 三个 即 作 .这 样 更 能让 人 信 服 地 认 为 你 的 观 点 是 正 确 精 新 两
是 可 . 述 的 事 实 要 能 为 论 点 服 务 . 子 叙 述 后 要 的 . 颠 扑 不破 的真 理 。 叙 例
初中作文教学方法初探

园地 。 教 师 可 以根 据 实 际 情 况 规 定 每 人 去 观 察 生 活 ,认 识 生 活 , 练 好 观 察 这 一 基本功 。从此他花 了一年左右 的时间,
心 》 后 来 成 为 世 界 著 名 的 小 说 家 。 莫 泊 , 桑 在 总 结 自己的 创 作 经 验 时 说 :“ 你 所 对 它 , 以 便 发 现 别 人 没 有 发 现 过 和 没 有 写
一
个 题 材 , 思 考 的 角 度 不 同 ,得 出的 结 阅 读 则 是 由教 师 根 据 教 学 大 纲 的规 定 , 阅读 作 品 目录 。 教 师 还 应 要 求 学 生 每 个
论 也 会 各 有 千 秋 。 作 文 教 学 要 使 学 生 在 以 及 某 一 写 作 单 元 的 目的 和 要 求 ,确 定 构 思 时思 路 开 阔 ,立 意 时别 出心 裁 , 就 必须 在 培 养 学 生集 中思 维 的基 础 上适 当 学 期 背 诵 一定 数 量 的 古 诗 词 , 要 求 学 生 发 展 他 们 的发 散 性 思 维 方 式 。这 样 ,就 在 阅读 中摘 抄 妙 文 佳 句 , 多做 一 些 笔 记
的东 西 … … ”
了。
旦 掌 握 了这 些 知 识 ,“ 怎样 写 ”的 问题 便
得到 r 决 。 解
二 、切 实 抓 好 课外 活 动 ,解 决 学 生
“ 什 么” 的 问题 写
1阅读 。 大 量 的事 实证 明 , 阅读 是 . 水 平 , 光 靠 阅 读 教 材 是 远 远 不 够 的 。在
新 颖 的文 章 作 为 剖 析 的对 象 ,每 剖 析 一 增 长 知 识 的有 效 办 法 之 … 。 要提 高 语 文
7 2
中学作文教学规律初探

中学作文教学规律初探在语文教学中,对教师而言,最难教的是作文;对学生来讲,最难写的也是作文。
众所周知,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在考试中占有40%的大比例分数,可以说占了语文学科的半壁江山,但是我们学生作文水平普遍低下,因此学生一见作文心就烦。
老师呢?也害怕作文教学,因为尽管很努力的讲解,但学生仍无所适从,一筹莫展,学生的写作水平很难得到提高。
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就成为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
那么如何才能提高中学生的写作水平呢?本人从自已的教学实践出发,提出以下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要重视阅读与写作的有机结合,将“阅读”长期植根于“写作”的沃土中。
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要在选材上下功夫,一个毫无新意的选材即便是再华美的语言也无法使之发出耀眼的光芒。
要扩充材料的积累,除了观察生活,一个重要的途径便是阅读。
正如刘向所说的那样:“书犹药也。
善读则可以医愚。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还发现,不少写作水平较低的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并不低,但往往涉猎面较窄,仅将兴趣放在奇闻轶事上,对于政治、经济等读物极少涉足,或仅仅读完了事,并不留意积累阅读中鲜活的写作素材。
因此教师要在这一方面加以指导,使学生不仅要“多读”,还要“会读”,即科学阅读。
通过科学阅读,可以把前人的经验转化为自己的营养。
正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我们相信,课外阅读搞好了,学生积累了大量的作文素材,写作文也就有了一个坚实的基础。
二、精心设计作文题目,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1、命题要贴近学生生活“生活是创作的源泉”。
教师设定作文题目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有一定的生活积累和体验感悟,写起来也就有话可说。
如果命题偏离了学生的生活,学生为了完成教师布置的作文任务,学生只得凭空捏造作文素材,七拼八凑,应付了事。
导致文章缺乏真情实感,枯燥无味,不利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
现在的学生,生活丰富多彩,接受新鲜事物快,教师必须善于观察他们,熟悉他们,才能命出符合学生口味的题目来,进而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像这样的题目《我熟悉的一个人》就不如换个角度写,把题目改为《你猜猜他是谁?》、《你看看他像谁?》;写《我的××》不如改写成《和××说说心里话》《××,您了解我吗?》等等。
中学作文教学初探

可 谓 丰 富 ; 是课 外 读 物 , 外 读 物 浩 如 烟 海 , 选 取 有 二 课 可
益的书籍 , 博采众长 , 为我 所用。
四 、 局 的 合 理 性 布
布局 , 对文 章 的 内容 进 行 有 机 地排 列 组 合 。如 果 是 说 立 意 是 解 决 “ 之 有 理 ” 问题 , 材 是 解 决 “ 之 有 言 的 选 言 物 ” 问题 , 么 , 的 那 布局 就 是 解 决 “ 之 有 序 ’ 问题 。 没 言 ’ 的 有 好 的 布局 , 使 再 好 的 材 料 也 无 用 。 即 布 局 是 写作 过 程 中 的一 种 创 造 性 的 复 杂 的 思 维 活
完整 地将 其 表现 出来 。 主题 , 文章的灵魂 , 是 同一 个 作 文题 , 往 可 以从 不 往 同 角度 立 意 立 意 的好 与 坏 、 与 浅 、 深 高与 低 直 接 关 系到 作 文 质 量 的优 劣 高 下 ,我 们 应 从 最深 切 的 感 受 出发 , 去
寻找 最佳 的 立 意 角 度
序 的 , 写什 么 , 写 什 么 , 动 笔 之 前 就 要 想 清 楚 , 先 后 在 这 样 才 能使 文 章 层 次 清 晰 , 井然 有 序
五 、 言 的 丰 富 性 语
立 意 , 是 确 立 文 章 的 主 题 或 中 心 , 就 是 作 者 在 就 也 反 映 生 活 现 象 、 明 事物 、 出 主 张 时 , 过 文 章 内容 表 说 提 通 现 出主要 思想 这 就 要 求 我 们 在 写 作 前 心 中要 有 个 主 题 , 通 过 材 料 的 组 织 、 构 的 安 排 、 言 的运 用 . 求 并 结 语 力
中学语文作文教学初探

中学语文作文教学初探【摘要】作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作文教学可以说是中学语文教学的“半壁河山”,也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难点。
目前,在作文教学中存在着教授时间长收效甚微的问题,中学生对作文的畏惧情绪和厌烦心理相当严重,究其原因有三:一是生活积累太少,二是文章内容干瘪,三是表达能力欠缺。
[关键词]中学作文;积累材料;写作空间一、学会积累材料1.观察积累“雾失楼台,月迷津渡”。
作文教学似乎无章可循,难究其理。
学生每每感到无话可说,无情可抒,无理可寓,故为文要么无病呻吟,要么生拉硬拽,要么胡乱拼凑,缺少写作素材,写作技巧,缺少真情实感。
罗丹说:“对于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没有发现自然不会欣赏,没有欣赏又怎能有深刻的感悟?(1)要培养学生发现美的意识。
要想让学生能发现美,就要培养他们善于观察的眼睛。
“一花一世界,一鸟一天堂”,要运用自己的眼睛感知生活中的真、善、美。
母亲的呵护,朋友的问候,老师的关心,一丝一缕中都寓含浓浓深情。
朱自清在《背影》中发现浓浓的父爱,鲁迅在《社戏》中再现了童年的美好——要从身边平常生活中引导学生去发现美,感知美,从花香鸟语中感味自然,从一言半语中感悟生活。
(2)要培养学生深入思考的习惯。
创造人的是自然,启迪和教育人的却是社会。
要能感动于社会中物、事、人,并且能激荡内心的扬善溢美的思想情感,需要学生养成思考的习惯。
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启迪他们对生命价值深入认识,对生活意义深刻理解,使学生逐渐学会并习惯于因事悟理、由情至理。
2.阅读积累积累是作文的前提。
因此,我们在作文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广泛地积累材料,为写作打下基础。
没有坚硬翅膀的雄鹰是无法在广阔天空中翱翔的,没有充沛精力的骏马是无法在无垠土地上驰骋的,没有丰富的语言又怎能在写作天地间徜徉呢?教材上的每一篇课文,在布局谋篇、遣词造句上都是学生作文的典范,文中的好词佳句、精彩片段比比皆是。
因而,在课堂教学中我特别注意指导学生品读、领悟、仿写。
初中阶段作文教学初探

的作文讲评奠定基础。 因此 , 作文教学 中. 在 要重 视 引 导学 生在 自我 检 查 和相 互 修 改 以 及 评 价 的过 程 中 提 高 写 作 能 力 , 以采 用 自查 、 改 、 可 互 自评 相 结合 的方 式 。 自查 就是 让 学生 自己查 找 作 文 中 的不 足 , 然后 进
作 文 水 平 是 衡 量 学 生 语 文 素 质 的 一 个 重 要 尺 度 。语 文课 程 《 标 准》 明确 指 } :写 作 教 学 应 贴 近 学 生 实 际 , 学 生 易 于 动 笔 , }“ j 让 乐 于表 达 , 引 导学 生关 注现 实 , 爱 生 活 , 应 热 表达 真情 实感 。 ” 这
一
( ) 头 和 结 尾 。学 生 在 作 文 时 , 注 意 写好 开 头 和结 尾 , 一 开 应 开头要力求简洁和新颖 。 比如 , 以设 置 悬 念 、 门 见 山 。 尾 同 可 开 结 样 要 简 洁 有 力 , 采 用 画 龙 点 睛 式 、 唤 号 召式 、 乎 意 料式 、 可 呼 巧 妙 引 用 式 、 情 于 景式 等 等 。 寓
触社会 , 快地 走进作文天地 ; 尽 如何 着 重 培 养 学 生 的 观 察 能 力 、 理 解 能 力 和 创 造 能 力 。 强语 言 的积 累 : 样 设 法 让 学 生 克 服 畏 加 怎 惧 作 文 的心 理 , 培养 用 自由 的笔 墨 写 自由 的精 神 , 作 文 成 为 学 让
.
【 中图分类号 】 G4
【 文献标识码】C
【 文章 编号】6 1 1 7 (0 00 — 0 7 0 1 7 — 2 02 1 )6 0 4 — 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学作文教学初探
中学作文教育教学存在着一些共性的问题,笔者斗胆在近三十年的语文教学中做了些探讨、尝试,有些许体会,不忝略述之。
一、作文教学中德育教育的不到位
古人云“文如其人”。
屈原不仅诗文优美,而且为人高洁,不仅如此,屈原也还在教其弟子作诗的同时教诲弟子做人。
作文教学不仅是成“才”的教育,也是成“人”的教育,我们必须承认社会主义教育工作者的阶级意识。
然而现代的青少年思维活跃,生活视野宽阔,受社会影响较多,空洞的说教无济于事,甚至会产生逆反效应。
结合教育学、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教学实践,笔者做了些尝试。
从品德的心理结构入手,在作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
“道德品质是指个人依据一定的道德规范或准则行动时所经常表现出来的稳定的特性或倾向。
它是道德在个体上身上的体现。
”(《教育心理学》山东教育出版社第150页)虽然中学生“道德评价能力的‘自律’水平达到了比较全面和成熟的水平。
”(《实用教育心理学》黑龙江教育出版社第32页),但是“比较”一词还是指出了学生道德品质“稳定的特性或倾向”的相对,是有会所变化的。
就连成年人的世界观(道德自然是属于世界观范畴的)也都不是一成不变的,鲁迅进化论思想转变为阶级论思想是在1928年(近五十岁)后完成的。
道德的形式和特性中的优良成分,矫正不良的成分是必要的、长期的任务。
“品德是由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的四个要素构成的。
”(《教育心理学》山东教育出版社第156页)
作文教学应该培养学生的道德认识与道德情感。
我曾布置作文《也谈“骂人”》,大多数学生写的是骂人是不文明行为,骂人伤害他人,骂人行为应该杜绝等,应该说这样的利益符合作文题目及要求。
但是我把其中最好的一片习作读给同学后,我问“听了这篇作文你们以后就能够不骂人了吗?"大多数同学摇头。
我从作文义理宜深透提高作
文水平的角度,并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剖析根因:骂人不但无用,且因被骂者的“回报”而侮辱了自己、贬低了自己。
学生听了后点头,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产生了共鸣。
一位同学特别爱养花,自发的写了一篇《鲜花颂》给我看,文章很漂亮,很有文彩的词句里洋溢着作者爱美求美的情操,我在班级给学生们念了后,学生们赞叹不已,我借机布置作文《根赞》,同学较有水平的表达了“幸福在于创造”(并引高尔基的名言:生活的意义在于创造),“奉献也是收获”(由爱莲说联想到污泥颂)。
“道德情感是人们道德需要是否得到满足所引起的内心体验。
”(《教育心理学》山东教育出版社给同学设置这样的情境:假如有人在你身边随意吐痰,假如这个世界上只有你一人,假如你在国外偶然遇到一位和你并非要好或曾经有过矛盾的同学等激发学生的“直觉的情绪体验”,引导学生从道德情绪体验进入道德意识体验中去。
道德意志,道德行为是道德品质的重要构成因素。
我们知道受人的本能、年龄特点、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仅凭道德认识、道德情感还未能形成道德品质,因此必须重视培养学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
在作文教学中设置其内心冲突,锻炼学生的道德意志,克制自我、战胜自我:假如我想...或假如我做了...(不道德甚或违法、犯罪),A同学作《颤抖的心》,写自己在火车上偷了一位老爷爷给儿子看病的钱后,又战胜自己钱归原主,不但心理描写细腻真实,而且严于解剖自己,结尾写道:“我并不为此而感到羞辱,我更庆幸的是我战胜了自己,并且会终生受益。
”这意味着该生已逐步形成了良好的道德品质。
二、课文教学中的作文教学目标不到位。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等道出了阅读对写作的巨大效用,也印证了默化理论,析之可见其积累、模仿、受启、继创之效果。
人们尽知编写课文的重要目标之一是训练写作,而在实践中课文教学中的作文教学只是蜻蜓点水,甚或只字不提作文教学的情形还是存在的,这很不科学,我们必须在课文教学中尽可能的发挥其对写作的指导作用。
课文在积累、感悟、捕捉、笔法、辨析、等诸多写作要件上有着普遍的现实意义。
《陌上桑》虽没有沉鱼落雁、闭月羞花:娴静时如娇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减一分则廋,填一份则之类的描写,但“行者忘其行,犁者忘其犁”却写出罗敷惊人的美,这源于侧面描写笔法的妙用。
《背影》写父亲胖却不言其高矮,是为了表现父亲爬月台极为费劲却又非得亲手把水果买给儿子不可,体现父爱之真之深,使主题得以升华,儿子怎么能不眼含热泪呢?《林黛玉进贾府》王熙凤丹凤眼、柳叶眉、粉面含春、艳颜挂笑、身量苗条、美则美矣,然而眼三角、眉吊悄、未言先笑、威尔不露、体格风骚却显现出了奸诈、市侩、野辣:而林黛玉如娇花、似弱柳、病如西子,美则美矣,然而却尽显其多愁善感、柔弱多病。
王林可均堪称是绝世美人,却别之天壤,不是对我们写作中好人就双目炯炯有神,坏人则八字眉下一对鼠眼,鹰嘴鼻下几根黄须的千人一面的写法有所启示吗?《项链》中不但项链的真假不一定,事实上就连人物及故事都不是真人真事,关键是作者要借项链是假的来揭露讽刺路瓦裁夫人的虚荣心,这不是作文所写内容是为表达思想感情服务的很好的诠释吗?《雷电颂》巴金的《日》、《月》不仅给我们展示了象征笔法的运用,更为我们在写作中善于捕捉生活中日常事物,灵活的调动、运用材料提供了典范,诸如此等。
可以说每篇课文都是我们写作范文,我们必须去尽力吸取其写作营养。
三、“没什么可写的”是学生的一句口头禅。
这句话不单纯是表达了学生因年龄、阅历、阅读等方面的局限,因而材料匮乏,其实也意味着学生不会积累,调动运用材料,未用心感悟生活,不善于捕捉日常事物等因素。
巴普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学说中的“泛化律”,为我们作文教学训练学生由此及彼,由杂到类,运用材料、知识迁移提供了理论依据。
知识迁移训练方法很多,可将同一个材料运用在不同题目不同立意的文章中去,如屈原的材料可用在人要有情操,热爱祖国,勇于为真理而献身,我为祖国而骄傲,近墨者未必黑等诸多立意的文中,要训练
学生会运用的材料。
九一年高考作文题《近墨者黑》或《近墨者未必黑》,我在讲评时说写后文创意会好些,同学表示了写前文题还有些材料,写后文则找不出材料,其实《爱莲说》、《出师表》、《涉江》及内因与外因理论,都可以作此文的写作材料,学生所知道的关于环境影响人的变化的材料也是有一定量的,会不会运用材料是个关键,因而必须重视知识迁移的训练。
格式塔理论的观点之一“学习是由顿悟实现的”。
“学而不思则罔”文章源于人们的感悟,激发学生热爱生活、品味生活是提高作文水平一个重要因素。
曾经有位平时写作文很困难的同学竟然主动写文章《我市喜迎治安模范牌匾》给我看,文章的内容是该同学喜迁新居,搬家之夜看东西,后夜人太疲倦,放在门洞里的板子还是丢了,清晨其去车站办事,恰好赶上公安局在接“治安模范单位牌匾”,文章无论在写作笔法上,还是在语言表达上都有一定水平。
其实,像父母送子女上学是最平常的事,为什么朱志清能写出妙文《背影》。
一个小虫子始终往一个方向爬,不惧险阻,是很常见的现象,不是可以写出道理深刻的文章吗?作文无非两个字—情、理,这就需要我们用心、用知识去感悟。
当然,有意识的提供给学生资料也是必要的。
四、文章套话套路,千人一面、千文一律,没有创意的缺憾。
作文是创作,体现着作者的创造能力,学生作文套话套路,千人一面、千篇一律不能不说是一大缺憾。
创造力的核心是创造性思维创设问题情境,能够激发人的创造性思维。
有针对性地设置障碍能够阻止学生说套话、走套路的习惯性思维。
如:为了避免千百个妈妈都一样,在《我的妈妈》的作文训练中,可限定:a、还记得妈妈那顿打。
b、我的妈妈并不美。
c、我的妈妈也自私等内容。
利用材料,设置氛围、情境,给学生以想象、创造的余地,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方法。
如一篇续写作文,文章的开头是:盛夏的一天,一家冷饮店。
一位漂亮、时髦的妙龄女郎,刚买一盘冰淇淋小心翼翼地端向餐桌,这时一位老者挡住了路,执手杖的胳膊不小心碰了少女一下,冷饮盘摔在地上,冰浆溅满少女鲜艳洁净的裙子上……
要求展开合理的想象,补写成一篇完整的有戏剧性、有思想价值的文章。
创作思考:1、描写当时的气氛、情形2、两者的关系3、人物的语言、表现、性格怎样4、结果怎样5、能挖掘出什么有价值的东西?这就堵住了学生的惯性思维,并且对问题的思考,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取得良好的作文教学效果。
五、文章以偏概全、绝对化、思路狭窄,使文章缺乏感染力、信服力。
一般说来,学生受年龄、知识思想、阅历等局限,看问题、分析事物往往会出现执持一端、观念偏颇,以偏概全,过于绝对,因而出现漏洞、自相矛盾等问题,使其文章缺乏感染力,失去信服力。
为此教学中宜注重培养学生辩证思维的能力,可采用写对意文,一题多文,同一事写不同要求文、写反常人立意文等方式训练学生辩证思维的能力。
如就导演张艺谋“中国人活的要忧虑了、太累了”一句话,写一篇赞同本观点的文章,再写一篇反对本观点的文章。
就荆轲刺秦王这同一人同一事,由于看问题的角度,写作目的的不同是有不同的观点的,《战国策》表现的是对抗暴、爱国、勇于牺牲、义举等赞颂,而苏洵《六国论》“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则是持否定态度的。
《崤之战》战前战后秦穆公的语言和态度的变化,并布置就曹操马践庄田、拔剑自刎、终以割发代首结之故事,从肯定曹操,否定曹操之立意各写一文,老黄牛向来被人歌颂,请写一文以老黄牛的缺点烘托烈马的优点等训练,让学生在“横看成岭侧成峰”思辨中全面、辩证地看待分析事物。
当然也要注重学生准确地使用有关副词等使用词汇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