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诊疗指南-口腔医学分册
口腔科临床路径知识

舌癌临床路径一、舌癌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舌癌(ICD-10 : C01-C02 )行舌癌扩大切除术或舌癌扩大切除术+颈淋巴清扫术1. 舌癌扩大切除术(ICD-9-CM-3 : 25.3/25.4)2. 颈淋巴清扫术(ICD-9-CM-3 : 40.4)(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口腔医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1. 病史:局部常有慢性刺激因素(如锐利牙尖或残根);也可有白斑等癌前病损;或无明显诱发因素,病变发展较快。
2. 体征:舌体局部溃疡或浸润块,也可外突呈菜花状,常有明显自发痛或触痛。
3. 实验室检查:活组织检查病理明确为癌瘤。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口腔医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选择舌癌扩大切除术或舌癌扩大切除术+颈淋巴清扫术,其适应证为:1. 在肿瘤边界外1.5-2cm正常组织内扩大切除肿瘤;2. 根据不同情况,颈部淋巴结可予以观察,或行选择性或治疗性颈淋巴结清扫术;3. 病理明确颈部淋巴结转移的患者,建议行术后放疗。
(四)标准住院日w 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 第一诊断符合ICD-10 : C01-C02舌癌疾病编码。
2. 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如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3. TNM分类:原发灶T i或T2,淋巴结N o或N i,远处转移M o。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1-3天。
1. 术前必须检查的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血型;(2)凝血功能;(3)肝肾功能;(4 )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5)胸片、心电图。
2. 根据病情可选择:(1)超声心动图和肺功能检查(老年人或既往有相关病史者);(2)必要时行曲面断层、CT、MRI检查。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1. 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
临床诊疗指南(全套)》

临床诊疗指南(全套)》高尔夫球场的18洞就像人生一样,充满了挑战和坎坷。
一旦踏上球场,你必须全神贯注地面对比赛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困难,并承担一切后果。
有时候,你可能会在上一个洞为抓到小鸟球而欢呼,但下一个洞可能会被大风吹跑。
或者你可能会在上一个洞吃下柏忌,但在下一个洞抓到老鹰。
临床诊疗指南是一系列针对不同专业领域的医学指南。
这些指南包括心血管外科、病理学、放射学检查技术、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重症医学、心血管、呼吸病学、胸外科学、美容医学、骨科学、护理学、免疫学、烧伤外科学、肠外肠内营养学、癫痫病、核医学、血液学、妇产科学、传染病、创伤学、外科学、眼科学、神经病学、疼痛学、骨质疏松症和骨矿盐疾病、神经外科学和手外科。
这些指南都有不同的定价和出版年份。
只有通过毅力和坚持,才有可能成为最终的胜利者。
这些挑战和考验使青少年在成长中受益匪浅。
经过各种历练,他们能够学会如何独立解决问题,如何调节情绪和心态,面对挫折和压力,以及如何保持积极进取的心态应对挑战。
他们往往比同龄人更成熟自信,具备较强的独立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有人形容高尔夫球的18个洞就像人生,充满了障碍和坎坷。
但一旦踏上球场,你必须集中注意力,独立应对比赛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困难,并承担一切后果。
也许你刚刚为抓到一个小鸟球而欢呼雀跃,下一刻大风就会把小白球吹跑;或者你刚刚在上一个洞吞了XXX,下一个洞你又为抓了老鹰而兴奋不已。
临床诊疗指南是一系列医学专业书籍,涵盖了多个领域,如泌尿外科、放射肿瘤学、精神病学、麻醉、物理医学与康复、肿瘤、小儿内科、消化系统疾病、小儿外科学、风湿病、口腔医学、结核病、计划生育、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整形外科学、辅助生殖技术与库、急诊医学、激光学、器官移植学、肾脏病学和临床营养学。
这些指南提供了权威的临床指导,帮助医生做出正确的诊断和治疗决策。
每个分册都有自己的定价和出版年份。
口腔医学临床路径(2019年版)

单纯疱疹临床路径(2019年版)一、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单纯疱疹(不伴有并发症)(ICD-10:B00.0、B00.1、B00.2、B00.9)。
行药物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
(二)诊断依据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口腔医学分册(2016修订版)》(中华口腔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口腔医学分册(2017修订版)》(中华口腔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口腔黏膜病学》(陈谦明,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年,第4版)。
1.各年龄均可发病,原发性单纯疱疹多见于6个月至2岁婴幼儿,复发性单纯疱疹可见于各年龄组。
2.可有单纯疱疹患者接触史,可有低热、头痛、咽喉肿痛、颌下淋巴结肿大等前驱症状与体征。
3.口腔黏膜任何部位及口周皮肤可出现成簇小水疱、糜烂与血痂等。
4.血常规检查白细胞计数一般无异常。
5.必要时可根据病损组织脱落细胞光镜检查、病原体检测或分离培养、血清抗体检测等辅助诊断。
6.病程约7~14天,可复发。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根据《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口腔医学分册(2017修订版)》(中华口腔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口腔黏膜病学》(陈谦明,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年,第4版)。
经临床和(或)必要检查符合上述诊断依据,患者本人要求并自愿接受治疗,无药物治疗的禁忌证。
1.局部治疗。
2.全身治疗。
(四)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B00.0、B00.1、B00.2、B00.9单纯疱疹(不伴有并发症)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门诊治疗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五)首诊1.必须询问的病史:包括单纯疱疹患者接触史、发热史、口腔黏膜病损史、皮肤病损史、本次发病后的就诊、治疗情况等。
2.必需的临床检查:包括口腔黏膜病损和皮肤病损的检查。
临床诊疗指南口腔医学分册

临床诊疗指南口腔医学分册口腔医学是一门临床医学科目,主要涉及口腔疾病的诊断、预防和治疗。
为了规范口腔医学的临床实践,国际上和国内各大口腔医学学会共同制定了口腔医学的临床诊疗指南,用于指导临床医生的实践操作和决策。
口腔医学的临床诊疗指南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口腔疾病的分类和诊断标准:口腔医学涉及的疾病很多,包括牙齿疾病、牙周疾病、口腔黏膜病、颌面部疾病等。
临床诊疗指南将这些疾病进行分类,并给出了诊断标准和鉴别诊断方法。
2.口腔疾病的治疗方法:口腔医学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两大类。
非手术治疗包括洁牙、补牙、根管治疗等,手术治疗包括拔牙、种植牙、牙槽外特殊手术等。
临床诊疗指南给出了不同口腔疾病对应的治疗方法,并指导具体的操作技巧。
3.口腔疾病的预防和保健:预防是口腔医学的重要内容,通过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和定期的口腔检查,可以有效预防很多口腔疾病的发生。
临床诊疗指南给出了口腔疾病的预防和保健方法,如正确的刷牙方法、合理的饮食结构等。
4.口腔医学技术的应用:随着科技的进步,口腔医学的诊疗技术也在不断更新和发展。
临床诊疗指南会对新的技术进行评估,判断其是否适用于临床实践,并给出使用该技术的具体指导。
5.口腔疾病的警示标志和病因分析:临床诊疗指南会列出一些口腔疾病的警示标志,提示医生在遇到这些标志时应该采取相应的诊疗方法。
同时,还会对一些常见口腔疾病的病因进行分析,以帮助医生更好地理解疾病的发生机制。
综上所述,口腔医学的临床诊疗指南对于规范临床医生的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医生在临床实践中应该熟悉并遵循相应的指南,以保证诊疗的准确性和规范性,提高口腔疾病的治疗效果和预防效果。
同时,临床诊疗指南也是口腔医学科研和教学的重要参考依据,对于提升口腔医学领域的整体水平具有重要作用。
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口腔医学分册

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口腔医学分册临床技术操作规范 - 口腔医学分册简介该文档旨在规范口腔医学领域中临床技术的操作,确保医务人员在治疗过程中遵守统一的标准,提高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范围本规范适用于口腔医学领域的各个临床技术操作,包括但不限于:1. 牙齿拔除2. 牙齿修复及修复体的安装3. 牙齿根管治疗4. 牙齿种植5. 牙周病治疗6. 口腔外科手术7. 口腔疼痛管理8. 口腔预防护理操作规范为了确保操作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口腔医务人员应遵守以下操作规范:1. 严格按照相关诊断和治疗指南进行操作。
2. 在操作前,对患者进行充分的准备和评估。
3. 使用合适的器械和设备,并确保其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4. 保持操作区域的清洁和消毒。
5. 操作过程中,确保与患者的充分沟通和配合,提供必要的解释和安慰。
6. 注意手术操作的细节,避免损伤周围组织和器官。
7. 术后进行适当的护理和观察,并提供必要的物理和药物治疗。
8. 记录和报告操作过程中的关键信息和结果,以便后续参考和研究。
安全措施口腔医务人员在操作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安全措施:1. 使用个人防护装备,如手套、口罩和护目镜等。
2. 应用正确的消毒和无菌操作技术,避免交叉感染。
3. 对可能存在的并发症和不良反应提前做好准备,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应对。
4. 定期检查和维护器械和设备,确保其正常工作和安全使用。
5. 及时更新专业知识和技能,保持与行业发展的同步。
总结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在口腔医学领域中起着关键作用。
通过遵守规范,医务人员能够提供高质量的口腔医疗服务,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满意度。
口腔医学相关机构和个人应当积极推广和应用本规范,建立起完善的口腔医学操作标准。
口腔医学临床路径(2019年版)

单纯疱疹临床路径(2019年版)一、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单纯疱疹(不伴有并发症)(ICD-10:B00.0、B00.1、B00.2、B00.9)。
行药物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
(二)诊断依据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口腔医学分册(2016修订版)》(中华口腔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口腔医学分册(2017修订版)》(中华口腔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口腔黏膜病学》(陈谦明,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年,第4版)。
1.各年龄均可发病,原发性单纯疱疹多见于6个月至2岁婴幼儿,复发性单纯疱疹可见于各年龄组。
2.可有单纯疱疹患者接触史,可有低热、头痛、咽喉肿痛、颌下淋巴结肿大等前驱症状与体征。
3.口腔黏膜任何部位及口周皮肤可出现成簇小水疱、糜烂与血痂等。
4.血常规检查白细胞计数一般无异常。
5.必要时可根据病损组织脱落细胞光镜检查、病原体检测或分离培养、血清抗体检测等辅助诊断。
6.病程约7~14天,可复发。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根据《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口腔医学分册(2017修订版)》(中华口腔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口腔黏膜病学》(陈谦明,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年,第4版)。
经临床和(或)必要检查符合上述诊断依据,患者本人要求并自愿接受治疗,无药物治疗的禁忌证。
1.局部治疗。
2.全身治疗。
(四)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B00.0、B00.1、B00.2、B00.9单纯疱疹(不伴有并发症)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门诊治疗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五)首诊1.必须询问的病史:包括单纯疱疹患者接触史、发热史、口腔黏膜病损史、皮肤病损史、本次发病后的就诊、治疗情况等。
2.必需的临床检查:包括口腔黏膜病损和皮肤病损的检查。
口腔科诊疗指南和操作规范

口腔科诊疗指南和操作规范1. 引言
1.1 目的和范围
1.2 定义和缩略语
2. 口腔科基本知识
2.1 口腔解剖结构
2.2 常见口腔疾病
2.3 口腔卫生和预防
3. 诊断和评估
3.1 病史采集
3.2 口腔检查
3.3 辅助检查
4. 治疗方案
4.1 非手术治疗
4.1.1 药物治疗
4.1.2 牙周治疗
4.1.3 修复治疗
4.2 手术治疗
4.2.1 拔牙术
4.2.2 根尖手术
4.2.3 种植手术
4.2.4 其他口腔外科手术
5. 特殊人群的口腔护理
5.1 儿童口腔护理
5.2 老年人口腔护理
5.3 孕妇口腔护理
5.4 特殊疾病患者口腔护理
6. 术后管理和随访
6.1 术后护理
6.2 并发症处理
6.3 随访和评估
7. 医疗质量和安全
7.1 感染控制
7.2 医患沟通
7.3 不良事件报告
8. 参考文献
9. 附录
9.1 常用药物
9.2 操作规范清单。
临床诊疗指南口腔医学分册

临床诊疗指南口腔医学分册口腔医学是一门研究口腔疾病预防、诊断和治疗的学科,涉及广泛的口腔疾病,包括龋齿、牙周病、口腔粘膜病等。
为了规范口腔医生的诊疗行为,保证口腔患者的治疗质量和效果,临床诊疗指南成为一种重要的参考和指导。
临床诊疗指南是一种有关临床疾病的诊断、治疗和管理的系统化指导工具,根据目前最新的科学证据和专业共识,制定出一系列适用于临床实践的规范和建议。
口腔医学分册作为临床诊疗指南的一部分,系统地概述了口腔医学的诊断和治疗原则,为临床医生提供了权威可靠的诊疗依据。
口腔医学分册主要涵盖以下内容:1.口腔疾病的分类与诊断:口腔疾病众多,诊断和分类是治疗的首要步骤。
口腔医学分册将常见的口腔疾病按照病因、病理、临床表现等多个方面进行分类,详细描述了各类疾病的典型症状和体征,以及诊断的方法和技术。
通过熟悉口腔疾病的特点和诊断方法,医生可以更准确地判断疾病类型和严重程度,从而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2.口腔疾病的治疗原则:不同的口腔疾病需要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和技术。
口腔医学分册介绍了各种口腔疾病的治疗原则,包括保守治疗、手术治疗、药物治疗等。
对于常见疾病,口腔医学分册还提供了治疗流程图,指导医生按照科学的顺序进行治疗,避免治疗过程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3.口腔手术技术:口腔手术在口腔医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常用于牙槽骨抽搐术、拔牙术、种植手术等。
口腔医学分册详细介绍了不同种类的口腔手术技术,包括手术的步骤、器械的选择和操作的要点。
通过掌握口腔手术的技术细节,医生可以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和安全性,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4.口腔预防保健:口腔疾病的预防和保健是口腔医学的重要方向。
口腔医学分册对口腔预防保健提供了相应的建议和指导,包括牙齿的日常清洁、口腔卫生习惯的养成等。
通过正确的预防措施和科学的保健方法,可以减少口腔疾病的发生率和复发率。
总之,临床诊疗指南口腔医学分册提供了权威的口腔临床诊疗指导,促进了临床医生的统一化诊疗行为,提高了口腔疾病的治疗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牙体牙髓疾病第一节龋病一、浅龋【概述】龋病损害仅限牙表层时称浅龋。
牙冠部的浅龋为釉质龋或早期釉质龋,牙颈部的浅龋则表现为牙骨质龋和(或)牙本质龋。
【临床表现】牙面出现白垩色斑块,或黑色着色,局部粗糙感。
【诊断要点】1.龋损部位色泽变棕黑,或表现为龋白斑,呈白垩色改变。
2.如龋损继续发展,用探针检查时可有粗糙感或能钩住探针尖端。
3.浅龋一般无主观症状。
4. X线片检査,有利于发现隐蔽部位的龋损。
【治疗原则及方案】1.病变早期尚未形成龋洞者,采用药物或再矿化等保守疗法。
2.形成龋洞者,备洞后行牙体修复治疗。
二、中龋【概述】龋损进展到牙本质浅层称中龋,又称牙本质龋。
.【临床表现】1.有龋洞形成,龋洞中除病变牙本质外,还有食物残渣、细菌等。
牙本质呈黄色或深褐色。
2.自觉症状,对酸甜饮食敏感,过冷过热刺激也能诱发酸痛感,冷刺激尤为明显,刺激去除后疼痛立即消失。
由于个体差异,有的患者可完全没有主观症状。
【诊断要点】达牙本质浅层的龋洞。
患者有自觉症状。
3. 邻面的损害可通过X线片检査发现。
【治疗原则及方案】行牙体修复术,必要时可垫底。
疾病名:深龋【概述】龋病进展到牙本质中层以下时称深龋。
【临床表现】1.可见较深的龋洞,探痛明显。
2.位于邻面的龋洞以及隐匿性龋洞,仅能从牙面看到一暗黑色区域,必须仔细探査才能发现。
3.深龋洞口开放时,食物嵌入洞中引起疼痛。
平时遇冷、热和化学刺激时,疼痛程度较重。
刺激去除后,疼痛可立即消失。
【诊断要点】1.有深龋洞存在,探诊敏感。
2.热酸甜刺激时疼痛,无自发性痛。
3.隐匿性龋,通过X线片检查可见牙体缺损暗影。
4.注意与可复性牙髓炎及慢性牙髓炎的鉴别。
【治疗原则及方案】1.深龋治疗的原则是:(1)准确判断牙髓状况,这是深龋治疗成功的基础;(2)停止龋病发展,促进牙髓的防御性反应;(3)保护牙髓,治疗中必须保护牙髓,减少对牙髓的刺激;2.对深龋根据不同的临床症状,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1)垫底修复,多数情况下垫底后可一次完成修复。
(2)安抚治疗,对一些无自发痛,但有明显的激发痛,备洞过程中极其敏感的患牙,应先作安抚治疗,待症状消失后再作修复。
(3)间接盖髓术,对龋坏接近牙髓、软化牙本质不能一次去净的患牙,可先釆用间接盖髓术,促进软化牙本质再矿化和修复性牙本质形成,再作修复治疗。
第二节牙体硬组织非龋性疾病一、畸形中夹尖【概述】由于牙发育期间形态发生异常分化出现的畸形小尖,称畸形中央尖。
【临床表现】1.好发于下颌前磨牙,尤其是下颌第二前磨牙最多见,偶见于上颌前磨牙,常对称发生。
2.央尖常位于牙合面中央窝处,呈圆锥形突起,形态可为圆锥形、圆柱形或半球形等,高度1-3mm。
3.如牙萌出时间长,中央尖磨损后呈浅黄色圆形环,中央有浅黄色或褐色的牙本质轴,在轴中央可见到黑色小点,此点即是突起的髓角。
4.中央尖较尖锐,常在牙萌出后不久与对颌牙接触时折断,使牙髄感染、坏死,影响根尖的继续发育。
【诊断要点】1.年轻患者,主诉牙髓炎症状,无龋病及牙周损害。
2.检査可发现畸形中央尖或折断后的特定形态,常对称。
3. X片检査有时可见异常突起之髓角,如牙髓感染坏死,常伴根尖呈喇叭口形。
【治疗原则及方案】1.若中央尖圆钝,或无髓角突入者,可观察,亦可分次逐渐调磨。
2.若已穿髓引起牙髓、根尖病变者,作相应牙髓治疗。
3.若为年轻恒牙为保存患牙并促使牙根继续发育完成,可采用根尖形成术或根尖诱导形成术。
二、牙内陷【概述】牙内陷是牙发育期间,成釉器形态异常分化,舌侧过度卷叠或局部过度增殖深人牙乳头中,形成一系列形态内陷畸形。
【临床表现】牙面可见一囊状深陷的窝洞,常见于上颌侧切牙,也可发生于上颌中切牙或尖牙。
根据牙内陷的程度及形态,临床上可分为畸形舌侧窝、畸形根面沟、畸形舌侧尖和牙中牙。
1.畸形舌侧窝由于舌侧窝呈囊状深陷,可引发牙髓炎。
2.畸形根面沟可与畸形舌侧窝同时出现。
临床上可见一条纵形裂沟向舌侧越过舌隆突,并向根方延伸,严重者可达根尖部,将牙根一分为二,形成一个额外根。
可引发牙髓炎及牙周损害,形成骨下袋。
3.畸形舌侧尖在畸形舌侧窝的基础上,舌隆突呈圆维形突起,有时突起形成一牙尖,牙髓组织亦可进入舌侧尖内,形成纤细髓角,易遭磨损而引发牙髓感染。
4.牙中牙呈圆锥形,较其正常形态稍大,舌侧窝深度内叠,深入凹陷部好似包含在牙中的一个小牙。
【诊断要点】1.如未合并牙髓感染或牙周损害,患者常无症状。
2.典型的临床表征。
3.X线检查有助于诊断。
【治疗原则及方案】根据患牙的牙髄是否感染而决定采用牙体修复或牙髓治疗。
1.牙内陷早期,可按深龋处理,预备窝洞,按间接盖髓术处理。
2.对于根面沟裂仅达颈1/3者,行局部牙周,手术,浅沟磨除,深沟充填。
3.沟裂达根尖且已导致牙周组织广泛破坏者,可考虑拔除。
4.畸形舌侧窝(尖)引起牙髓感染者,应行根管治疗三、氟牙症【概述】氟牙症是慢性氟中毒的表现,在牙表现为釉质发育不全症,又称氟斑牙。
氟牙症有明显的地域性。
【临床表现】1.常见于恒牙,乳牙少有发生,程度亦较轻。
2.同一时期萌出的牙,釉质上有白垩色(轻度)到褐色的斑块(中度)严重者还伴有釉质的实质性缺损(重度)。
3.耐酸,但对摩擦的耐受性差。
4.严重的慢性氟中毒者还可有骨骼、关节的损害。
【诊断要点】1.氟牙症患者可有儿童期在高氟区的生活史。
2.典型的临床表现。
3.需要与釉质发育不全相鉴别,氟斑牙的色斑呈散在云雾状,边界不明确,与生长线不完全吻合。
【治疗方案与原则】治疗原则与四环素牙相同。
1.轻度患牙可用脱色法,但应注意漂白只能达到一定程度的效果。
2.复合树脂或贴面恢复患牙外观,但遮色效果达不到理想效果。
3.对美容要求较高的患者,或合并有牙体缺损的患牙,在患者要求或同意下可作烤瓷冠修复。
4.为预防此病,在高氟区选择新的饮水水源或用活性矾土或活性炭以去除水源中过量的氟。
四、磨损【概述】由于单纯机械摩擦而造成的牙体硬组织慢性磨耗称磨损,分咀嚼磨损和非咀嚼磨损两种。
【临床表现】1.咀嚼磨损是在正常咀嚼过程中造成的,属生理性磨损,一般发生在牙合面和切缘。
恒牙萌出后,在数年或数十年的咀嚼中出现磨损,早期在釉质表面出现浅黄色小区,以后逐渐扩大、融合,牙本质成片暴露。
严重时可形成锐利边缘嵴,有时遇机械及冷热刺激时敏感。
由于在咀嚼时患牙有轻微的动度,长期咀嚼也可引起邻面的磨损,使原来的点接触变为面接触,可引起食物嵌塞。
2.嚼性磨损是由异常的机械磨擦力所造成,是一种病理现象。
不良习惯和某些职业是造成这类磨损的原因,如木匠、鞋匠常用牙咬住钉等,使切牙出现隙状磨损。
3.磨损可引起各种并发症,如牙本质敏感症、食物嵌塞、牙髓病变、咬合创伤、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等。
【诊断要点】根据临床表现,结合年龄、职业、不良习惯等,可作出诊断。
【治疗原则及方案】1.咀嚼磨损无症状时,不必处理。
2.非咀嚼磨损应去除病因,纠正不良习惯。
3.当磨损出现牙本质过敏症时,可行脱敏治疗。
4.当出现牙髓或根尖周病变时,按常规进行牙髓病或根尖周病的治疗。
5.当出现其他并发症时,应按不同症状进行相应治疗。
五、楔状缺损【概述】楔状缺损是牙体唇、颊侧颈部硬组织发生缓慢消耗所致的楔形缺损。
【临床表现】,1.好发于前磨牙,尤其是位于牙弓弧度最突出处的第一前磨牙。
年龄越大,越易好发,,缺损越严重。
2.楔状缺损由2-3个平面相交而成,缺损边缘整齐,表面坚硬光滑,由于牙本质外露,局部呈浅黄色。
3.较深的楔状缺损可引起牙本质过敏症状,个别损害深达牙髓时可引起牙髓炎。
【诊断要点】好发于前磨牙,尤其是第一前磨牙。
2.结合临床表现,注意与牙颈部龋相鉴别。
【治疗原则及方案】1.改正刷牙方法。
2.轻度楔状缺损且无临床症状者可不治疗。
3.较深楔状缺损者,可用玻璃离子或复合树脂类材料修复,注意保护牙髓。
当出现牙髓感染或根尖周病变时,作牙髓治疗术。
六、牙本质过敏症【概述】牙本质过敏症是指牙在受到外界刺激,如化学物质以及机械作用所引起的酸痛症状。
牙本质过敏症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而是各种牙体疾病共有的症状。
【临床表现】主要表现为刺激痛,冷、热、酸、甜尤其是机械摩擦刺激引起酸痛,疼痛时间短暂,刺激去除后疼痛立即消失。
【诊断要点】1.探诊酸痛。
2.温度刺激敏感。
【治疗原则及方案】脱敏治疗,消除症状。
对过敏的有效治疗必须封闭牙本质小管。
由于本症病因尚未完全明确,目前实际应用的任何一种治疗方法均不能保证不会复发。
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1.氟化钠类药物脱敏法。
2.釉质粘结剂类脱敏法。
3.激光脱敏法。
4.修复治疗法,对反复药物脱敏无效者,可考虑作充填术或冠修复。
磨损严重而接近牙髓者,在患者要求或同意下,可作牙髓治疗。
七、牙隐裂【概述】牙隐裂是指牙冠表面非生理性细微裂纹,常不易被发现。
牙隐裂的裂纹可深人达到牙本质,有时可引起牙髓感染。
【临床表现】1.常见于上颌磨牙,下颌磨牙次之。
2.裂纹常与牙合面窝沟重叠,并向一侧或两侧边缘嵴延伸,使窝沟颜色异常加深。
3.表浅的隐裂常无明显症状,较深者对冷热刺激敏感,或有咬合不适感。
4.牙本质深层的隐裂多有慢性牙髓炎症状。
5.在碘酊或龙胆紫染色后,因染料渗入裂缝,可见一条不易擦除的染色线。
【诊断要点】1.当临床上出现不明原因的刺激疼痛时,排除龋病、牙周病,牙面上也探査不到过敏点时,应考虑牙隐裂存在的可能。
2.探针探査窝沟,必要时采用碘酊染色法。
3.咬诊试验呈阳性。
【治疗原则及方案】1.调牙合,排除牙合干扰,降低牙尖斜度以减小劈裂力量。
2.建议及时修复缺失牙,否则单独治疗隐裂牙达不到预期效果。
3.当隐裂仅限于牙本质内,可沿裂纹备洞,光固化复合树脂充填,或全冠修复。
4.裂深达牙本质深层,或已引起牙髓感染者,作牙髓治疗。
5.在牙髓治疗过程中,备洞后使裂纹对牙合力的耐受降低,由于咀嚼等原因,极易发生牙裂。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注意采用带环、全冠修复等避免隐裂八、牙震荡【概述】牙震荡是指因轻微外力撞击牙,导致牙周膜轻度损伤,常不伴牙体组织的缺损。
【临床表现】1.患牙有伸长不适感,常有叩痛及轻微松动。
2.龈缘可有少量出血,3.牙髓在受伤后常活力测试阴性,数周或数月后恢复,若仍无反应,说明牙髓可能已坏死。
【诊断要点】1.外伤史。
2.表现。
3. X线片排除牙脱位、牙折。
【治疗原则及方案】1.患牙休息1-2周,降低咬合;必要时作松牙固定。
定期复査,注意观察牙髓活力情况,若发现有牙髓坏死时,应及时作根管治疗。
九、牙脱位【概述】牙受外力作用而脱离牙槽窝者称为牙脱位。
【临床表现】1.牙轻度偏离移位称不全脱位,牙完全离体者称为全脱位。
2.牙脱出常有疼痛、松动和伸长,同时出现咬合障碍。
3.牙嵌入脱位者,临床牙冠变短,切缘或牙合面低于正常。
4.脱位者,可见牙完全离体或仅有少许软组织相连。
5.常伴有牙龈撕裂和牙槽突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