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地区(一)教案
高中地理青藏地区教案设计3篇

高中地理青藏地区教案设计3篇高中地理青藏地区教案设计一青藏地区一、课程标准中对《青藏地区》学习的基本要求1)运用地图指出青藏地区的范围,比较它与其他地理单元的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特征。
2)说出青藏地区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通过运用地图及图表对青藏地区的学习,掌握学习区分地理的和步骤,了解青藏地区的位置、范围、山脉、河流等基本情况,掌握青藏地区“高”、“寒”的自然环境特征,以及丰富的自然资源。
根据青藏高原农牧业的特点,培养学生具体分析和掌握地理环境差异性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读图、阅读等活动,使学生能在地图上找出青藏地区的位置和范围,训练学生学会用分析与归纳的方法学习中国区域地理。
2)通过读图、阅读等活动方式,培养学生分析与归纳的地理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读图、阅读等活动,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因地制宜观和可持续发展观。
2)通过多媒体展示,让学生感受青藏地区的美丽、神奇,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3)通过对青藏高原丰富的能源和矿产资源的讲述,使学生了解青藏高原是中国一个重要的资源宝库,激发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开发边疆,建设边疆的雄心壮志。
三、.重点难点青藏高原是世界最高的高原(海拔平均4000米以上),被称为“世界屋脊”。
“地高”、“天寒”是本区主要的自然特征,是引起地理环境各要素变化的主导因素、抓住了“高”和“寒”对地理各要素的影响,也就抓住了各自然景观形成的根本原因。
“高原农牧业”,青藏高原独有的农牧业生产特点是受其气候影响而气候又是受其地形地势的影响,对于这个问题要层层分析,使学生掌握形成高原农牧业的根本原因在哪里。
四、教具:多媒体展示平台五、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室。
六、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
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生答)老师也喜欢旅游,这个暑假老师准备去一个地方旅游,这个地方被称为世界第三极,下面有一段视频是介绍这个地方的,请同学们认真观看,看完后回答老师的一个问题:你看到了哪些地理景观?师:那同学们请回答老师刚才的问题,你都看到了哪些地理景观?生:回答略师:这些地理景观都来自哪里?生:青藏高原师:青藏高原属于四大地区的哪一地区?生:青藏地区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青藏地区。
《青藏地区》教学设计

《青藏地区》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地貌特征、气候特点等基本情况。
2.了解青藏高原的生态环境、动植物资源以及其特殊的生态保护意义。
3.了解青藏地区的人文历史、民族文化等。
4.培养学生对青藏地区的保护意识和责任感。
教学内容:1.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与地貌特征2.青藏地区的气候特点与天气现象3.青藏高原的生态环境与生物资源4.青藏地区的人文历史与民族文化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青藏地区的美丽图片,引发学生对青藏地区的兴趣,并提问:“大家知道这是哪里吗?这个地方有什么特点?”二、学习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与地貌特征(20分钟)1.通过地图、图片等多种形式,向学生介绍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并解释其独特之处。
2.通过展示青藏地区的地貌特征图片,引导学生观察、讨论青藏地区的地貌特点,并记录在笔记本上。
三、学习青藏地区的气候特点与天气现象(30分钟)1.以多媒体形式向学生展示青藏地区的气候特点与天气现象,并进行解释。
2.进行气象知识小测,检查学生对气候特点与天气现象的掌握情况。
四、学习青藏高原的生态环境与生物资源(30分钟)1.通过图片和文字资料介绍青藏高原的生态环境,包括地貌、植被、水域等。
并与学生一起讨论高原的生态保护问题。
2.通过展示青藏高原的动植物资源,让学生了解高原的生物多样性,并鼓励学生关注保护高原生物资源的重要性。
五、学习青藏地区的人文历史与民族文化(30分钟)1.通过图片展示青藏地区的传统文化、建筑风格等,让学生了解青藏地区的人文历史。
2.以小组形式进行文化探究活动,让学生通过互动合作的方式,了解青藏地区的民族文化和特色。
六、总结与拓展(20分钟)1.总结今天所学的内容,强调学生对青藏地区的保护意识和责任感。
2.鼓励学生自主拓展青藏地区的知识:查找相关书籍、网站,深入了解青藏地区的人文地理。
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的参与度、知识掌握情况以及对学习内容的表达能力。
《青藏地区》教案设计

《青藏地区》教案设计教案设计:青藏地区一、教学目标1.了解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特点和资源分布情况;2.了解青藏地区的气候、植被和动物资源情况;3.了解青藏高原对环境的影响和保护措施;4.培养学生对青藏地区的保护意识和环保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和特点;2.青藏地区的资源分布情况;3.青藏地区的气候和植被;4.青藏地区的动植物资源;5.青藏高原的环境影响和保护措施。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和特点(30分钟)1.通过地图展示青藏地区在中国的地理位置,介绍青藏地区的面积和海拔情况;2.讲解青藏地区是中国和世界上最大的高原,讲解原因和特点。
第二课时:青藏地区的资源分布情况(30分钟)1.展示青藏地区的资源分布地图,讲解青藏地区的水资源、矿产资源和可再生能源等;2.引导学生思考青藏地区资源分布的原因,并分析对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第三课时:青藏地区的气候和植被(30分钟)1.介绍青藏地区的气候特点,如干燥、寒冷和多风等;2.介绍青藏地区的植被,如高山草甸、高山针叶林等;3.分析青藏地区气候和植被的关系及其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第四课时:青藏地区的动植物资源(30分钟)1.介绍青藏地区的动物资源,如野生动物和牦牛等;2.介绍青藏地区的植物资源,如高山植物和草原植物等;3.引导学生讨论动植物资源的保护意义和措施。
第五课时:青藏高原的环境影响和保护措施(30分钟)1.了解青藏高原对环境的影响,如水源涵养、全球气候调节等;2.介绍青藏高原的保护措施,如禁牧、植树造林等;3.讲解学生个人在保护青藏地区环境中的责任和行动。
四、教学方法1.信息传输法:通过讲解和展示,传递有关青藏地区的知识;2.讨论法:通过引导学生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责任意识;3.观察法:通过观察和分析实例,加深学生对青藏地区的了解。
五、教学资源1.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图;2.青藏地区资源分布图、气候图和植被图;3.青藏地区动植物图片和相关资料;4.青藏地区环保和保护资料。
初一第二学期地理青藏地区详细教案

初一第二学期地理青藏地区详细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青藏高原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包括地貌、气候、水资源等。
2.了解青藏高原地区的人文地理环境,包括民族、文化、人口和经济发展等。
3.掌握青藏高原地区在中国国家安全、生态保护、经济建设等方面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二、教学重点:1.了解青藏高原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
2.了解青藏高原地区的人文地理环境。
三、教学内容:一、青藏地区概况1.地理位置:青藏高原位于我国西南边陲,包括青海、西藏、四川、云南等省区。
2.地形地貌:青藏高原是我国的最大高原,高原平均高度4000米以上,主要由喜马拉雅山脉、昆仑山脉、贡嘎山等山脉及其附属的高原地带组成,地形起伏较大。
3.气候:青藏地区的气候特点是寒冷干燥,大部分地区年平均气温低于0℃,降水不足,在大部分高原区域,寒冬和盛夏交替。
4.水资源:青藏高原是中国重要的水源地之一,长江、黄河、澜沧江、金沙江等河流的发源地均在青藏高原。
二、青藏地区的人文地理环境1.民族和文化:青藏地区是中国少数民族聚居地之一,主要有藏族、羌族、回族、苗族、彝族等民族,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
2.人口和经济:青藏地区人口稀少,经济基础薄弱,但是随着近年来的发展,青藏地区的旅游、矿业、农业等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经济状况逐渐好转。
3.生态环保:青藏地区是世界上生态环境最为脆弱的地区之一,尤其是草原生态环境,一直备受关注。
近年来,有关部门采取了大力保护青藏地区生态环境的措施。
三、青藏地区的国家安全和作用1.边疆安全:青藏地区是我国西南部边疆地区,对保障我国边疆安全至关重要。
2.国家和民族团结:青藏地区是中国少数民族的聚居地,保持和谐稳定的与各民族和谐相处,是保障国家和民族团结的重要基础。
3.生态保护:青藏地区是中国最重要的生态保护区之一,对于保护我国的生态环境,维护国家和民族健康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四、教学方法基于以上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本教案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包括讲解、讨论、实践操作、展示等。
“区域地理—青藏地区”教案讲义

“区域地理—青藏地区”教案讲义教案:区域地理—青藏地区一、教学目标:1.了解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地貌特点和气候条件;2.了解青藏地区的主要资源分布情况;3.了解青藏地区的文化传统和民俗风情。
二、教学重点:1.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和地貌特点;2.青藏地区的气候条件;3.青藏地区的主要资源分布情况。
三、教学难点:1.青藏地区的文化传统和民俗风情。
四、教学内容:1.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和地貌特点青藏地区位于中国的西部,主要包括青海省和西藏自治区。
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
青藏地区地势高峻,山峦起伏,河流纵横,是世界上最大的冰川囤积区。
青藏地区还是我国的水塔,是中国重要的水源地之一2.青藏地区的气候条件青藏地区气候寒冷,大部分地区属于高原季风气候和大陆性气候。
冬季寒冷干燥,夏季气温适中,雨水充沛。
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属于骤雨性降水,也有部分地区年降水少,干旱。
3.青藏地区的主要资源分布情况青藏地区主要资源包括水资源、矿产资源和生态资源。
青藏地区拥有丰富的水资源,是我国重要的水源地之一、青藏高原还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如氟硼矿、钾盐、锂矿等。
生态资源丰富,有很多珍稀植物和动物。
4.青藏地区的文化传统和民俗风情青藏地区是中国的民族文化宝库,藏族文化和青海文化是中国独特的民族文化。
青藏地区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多彩的文化传统,如藏传佛教、藏族舞蹈、藏戏等。
青藏地区的民俗风情也很丰富多彩,如藏族传统服饰、节日风俗等。
五、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让学生了解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地貌特点、气候条件和资源分布情况;2.多媒体教学:通过图片、地图、视频等多媒体资料,生动形象地展示青藏地区的风土人情;3.课堂讨论: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探讨青藏地区的文化传统和民俗风情,促进学生的思维活跃。
六、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展示青藏地区的风景和民俗风情,引起学生对青藏地区的兴趣。
2.讲解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和地貌特点(15分钟)讲解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和地貌特点,包括地势高峻、山峦起伏、河流纵横等特点。
初一第二学期地理青藏地区教案

初一第二学期地理青藏地区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及生态环境。
2.培养学生运用地图、图表等工具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3.增强学生对我国青藏地区的认识和热爱。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及生态环境。
2.教学难点:青藏地区生态环境的保护。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展示青藏地区的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地图,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哪个地区吗?2.学习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1)展示青藏地区地理位置示意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青藏地区位于我国的哪个方位?它与哪些地区相邻?3.学习青藏地区的地形地貌(1)展示青藏地区地形地貌示意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青藏地区的地形特点是什么?4.学习青藏地区的气候特点(1)展示青藏地区气候特点示意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青藏地区的气候特点是什么?5.学习青藏地区的生态环境(1)展示青藏地区生态环境示意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青藏地区的生态环境有什么特点?6.青藏地区生态环境的保护(1)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青藏地区的生态环境需要保护?7.课堂小结(1)本节课我们学习了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及生态环境。
(2)我们要认识到青藏地区生态环境的保护重要性,为保护地球家园贡献自己的力量。
8.课后作业(1)熟记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及生态环境。
(2)思考:如何为青藏地区生态环境的保护提出合理建议?四、教学反思1.加强与学生的互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对学生的回答给予及时、准确的评价,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3.在课后作业环节,引导学生关注现实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重难点补充:1.教学重点: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及生态环境。
(1)地理位置教师:同学们,如果你们要给远方的朋友介绍青藏地区,你们会怎么说?学生甲:我会说青藏地区在中国的西南部。
教师:很好,那你能告诉你的朋友,它还和哪些地区接壤吗?学生乙:青藏地区北接新疆,东邻四川和云南。
初中地理教案青藏地区

初中地理教案青藏地区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自然特征。
2. 使学生掌握青藏地区的河流、湖泊、植被、动物等自然资源。
3. 培养学生对青藏地区民族文化的了解和尊重。
4. 提高学生对我国地理多样性的认识,增强爱国情感。
二、教学内容1. 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范围2. 青藏地区的地形、气候特征3. 青藏地区的河流、湖泊、植被、动物4. 青藏地区的民族文化5. 青藏地区的发展与保护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特征2. 青藏地区的河流、湖泊、植被、动物3. 青藏地区的民族文化四、教学方法1. 地图教学法:通过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分析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河流等特征。
2. 图片教学法:通过图片展示青藏地区的自然风光、民族文化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的青藏地区自然现象和人文景观,进行分析讨论。
4. 小组合作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青藏地区的自然风光图片,引导学生关注青藏地区,激发学习兴趣。
2. 讲解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范围:通过地图,让学生了解青藏地区位于我国西南部,主要包括西藏自治区、青海省和四川省的西部。
3. 分析青藏地区的地形、气候特征:引导学生观察地图,了解青藏地区的主体是有“世界屋脊”之称的青藏高原,地势高耸,气候独特,表现为高寒气候。
4. 讲解青藏地区的河流、湖泊、植被、动物:通过图片和案例,让学生了解青藏地区是亚洲众多大江大河的源头,拥有我国面积最大的湖泊青海湖,以及独特的高原植被和动物。
5. 介绍青藏地区的民族文化:引导学生了解青藏地区的藏族文化,包括藏族服饰、饮食习惯、民居等特点。
6. 讨论青藏地区的发展与保护:让学生思考如何在保护青藏高原生态环境的同时,促进青藏地区的发展。
7. 总结课程: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河流、湖泊、植被、动物等特征,以及民族文化的重要性。
八下地理青藏地区教案

八下地理青藏地区教案【篇一: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九章青藏地区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西北地区的位置、范围、区内的地形、山脉、河流等自然地理特征。
2、了解西北地区干旱的自然特征,分析造成干旱的原因。
3、分析本区干旱环境下的农业特色,认识坎儿井。
过程与方法:1、通过读图确定范围、概括位置特点、分析归纳本区的自然地理特征,进一步锻炼学生的读图能力。
2、初步学会联系各种地理因素分析地理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综合分析和运用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学习能力和团结合作的意识。
2、通过学习自然环境、灌溉农业、畜牧业、坎儿井等知识,使学生初步树立人地和谐相处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
2.西北地区的农业特色教学难点: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依存和相互影响的关系。
【学法指导】1.重要知识点在书上、图上做好标记,认真完成课堂练习。
2.认真阅读图文资料,仔细分析,同学间互助合作。
【课前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西北景观、农产品和优良畜种图片,坎儿井、新疆细毛羊等课外资料。
学生:1.复习我国降水的分布、干湿地区 2.查找坎儿井的资料。
【课时划分】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导入(一)教师:大家学过王之涣的《凉州词》吧,谁还记得?学生: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教师(出示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图):诗人在对出征将士满怀同情的同时也给我们描绘了一幅边疆壮美景色的画卷。
画卷描绘的是我国的哪个地理区域呢?学生:西北地区。
教师:这节课我们就一同走进广袤、苍凉的西北地区。
【设计意图】《凉州词》同学们在小学就学了,很熟悉。
用这首诗导入很容易唤起学生的记忆,增加对地理的亲近感。
激发学习兴趣。
导入(二)教师(多媒体播放歌曲《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的视频资料)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挥动鞭儿响四方百鸟齐飞翔?? 教师(出示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图):这首歌描写的是我国哪个地区的优美景色?学生:西北地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观察藏族同胞的肤色和服装特色,说出他们与我们的不同。
了解青藏地区的居民及民族
青藏地区的地形
提供《中国地形图》
1.读图说明本区主要地形区是谁?
2.根据地形图对比说明在我国四大高原中青藏高原的面积居第几位?
3.判读高度表推算青藏高原的海拔高度大约为多少米?
4。根据地形图通过颜色对比说明在我国四大高原中青藏高原的高度居第几位?
提供上海和拉萨日照时数对比表
提供藏族同胞的肖像
提问:青藏地区的气温为什么较低?
根据两地气候图,对比分析青藏地区的气候特征。
通过找气温特征线得出青藏地区冬季寒冷夏季凉爽。
通过计算青藏地区年降水量小于400毫米,与长江地区对比得出年降水量少。
根据对比表说明青藏地区日照强。因此也导致藏族同胞的肤色较暗。
通过藏族同胞的衣着特点,判断青藏地区的日温差大。
分组讨论说明:
(1)地势高,地势每上升1000米,气温降低6℃。
举例:爬山时,山顶比山脚感觉冷。
(2)冰雪反射强
举例:长时间在冰雪中会感到刺眼需要戴眼镜
明确青藏地区的气候特征及与地形的关系,
青藏地区的农业
提问:青藏地区气温低,降水少,在这种条件下能发展种植业吗?
提供青藏地区的垂直变化图、青藏地区图、各种作物习性表
2、通过利用地图语言,解决青藏地区的地形、地势特点。
3、通过读气候图并与长江地区对比,解决青藏地区的气候特征。
4、通过实验、实例,解决青藏地区气候的形成原因。
5、通过地图语言,利用地势倾斜特点,解决河流流向问题。
6、通过读图,解决河流、湖泊的分布。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分组学习,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树立因地制宜的发展观。
教案
学科
地理
授课人
课题
第二节青藏地区(一)
学
情
分
析
知识技能
经过初一一年的学习,学生基本掌握了学习地理的方法,具备了一定的读图、分析图及绘图能力。
情感兴趣
学生对地理课的学习普遍感兴趣。
教
学
内
容
分
析
本节教材是区域地理的第二节,在此之前已学过华北地区,学生已初步掌握了学习区域地理的方法,知道如何去从自然条件分析对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以及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产生的影响。本节主要是让学生进一步学会如何去分析一个地区区域特征。
读图回答:
青藏高原
第一位
4000米
第一位
第一位
读图说明山脉的名称
读图查找说明珠穆朗玛峰是最高峰,海拔为8848.13米。
通过阅读有关珠穆朗玛峰的资料,了解珠穆朗玛峰也是世界最高峰。
做填图比赛
在《青藏地区空白图》上填充主要山脉、山峰的名称。看谁填的最快、最好。
知道青藏地区的地形、地势特征及主要地形区
青藏地区的河流、湖泊
5.通过读图对比说明青藏高原与世界其他高原相比高度居世界第几位?
提供《世界地形图》
青藏高原人称“世界屋脊”,在“屋脊”的周边和内部都有许多的高山。
多媒体展示《青藏地区山脉分布图》
本区高山很多,许多高山海拔在7000米或8000米以上。其中谁是最高峰呢?
提供《青藏地区空白图》
对填的最快、最好者给予表扬,并授予“小能手”的称号。
根据地图,运用地图语言说明地势与河流流向的关系。
因我国地势西高东低,所以青藏地区的河流流向为自西向东。
分析说明:河流流向自东向
知道青藏地区的河流及湖泊状况,并分析其和地形的关系
青藏地区的气候
一个地区的位置和地形将直接影响本地区的气候,青藏地区的气候如何呢?
提供《青藏地区气温曲线图和降水柱状图》及《长江地区气温曲线图和降水柱状图》
提供《青藏地区地形图》
通过图例判断图中浅雪青色代表的是什么?
提问:为什么有大量冰雪?
本区冰川总量约4.7万平方千米,占全国的80%,以致本区成为许多大河的发源地,且湖泊众多。
多媒体《青藏地区主要河流、湖泊分布图》
提供《中国地形图》
读图,回答:冰雪
讨论、分析、说明。(因为地势高)
读图说出河流、湖泊的名称。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1、能指图说出青藏地区的位置和范围。
2、能简述青藏地区的地形和气候特征。
3、根据所学知识,读图说出本区的农牧业生产的发展条件和主要农作物及畜种。
4、能根据地图、图表分析青藏地区的地形和气候特征,并能说明二者之间的关系。
5、能依据农牧业发展条件,因地制宜地规划农牧业生产。
过程与方法:1、通过读图对比,解决青藏地区的位置和范围。
确定青藏地区的位置
青藏地区的居民
青藏地区人口分布有什么特点?
提供《中国人口分布图》
提供数据:本区面积占全国的25%,
人口仅占全国的1%。
图中的人属于哪个民族?它们的肤色
和服装和我们有何不同?
多媒体展示藏族居民的肖像
读图说出青藏地区的人口密度,并与东部地区进行对比,得出青藏地区人口密度低的结论。
根据数据说明青藏地区是地广人稀的地区。
你能说出录象中的河流的名称吗?
你能在地图上找到它的位置吗?
提供《中国区域划分图》
看录象思考问题
在《中国区域划分图》中查找雅鲁藏布江,并说出该河属于我国的青藏地区。
引出本节所学内容
青藏地区位置和范围
提供《中国地形图》和《青藏地区图》
根据教材,在《中国地形图》上圈出青藏地区的范围,并通过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对比明确青藏地区的位置
提供高原草场的图象资料
提供畜种图片和资料
分组讨论:以规划者的身份,分组进行青
成果展示评比:比一比,看一看哪个组种的最合理,最好。
根据图象分析说明还可以发展畜牧业
根据图片,通过阅读说明青藏地区主要是耐寒的牲畜。如:牦牛、藏绵羊、藏山羊等。
分析青藏地区的农业的分布与地形和气候的关系
板
书
设
计
第二节青藏地区
地广人稀冰川广布
气温低,降水少大河源头
高大
日照强,日温差大高原湖区
河谷农业
教
学
后
记
由于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学习区域地理的方法,再加上教学过程设计比较合理,所以教学任务得以顺利完成。但是仍有部分学生掌握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在今后的教学中还要加强读图及分析图的训练。
教学重点
1、地形和气候的关系。
2、农牧业生产
教学难点
发展农牧业生产的条件
教具
多媒体、地理图册、教材、青藏地区空白图
教
学
流
程
1、导入
2、青藏地区位置和范围
3、青藏地区的居民
4、青藏地区的地形
5、青藏地区的河流、湖泊
6、青藏地区的气候
7、青藏地区的农业
教
学
过
程
教学阶段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导入
播放录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