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多样性资料

合集下载

植物的多样性

植物的多样性

绪论一、植物的多样性包括植物种类多样性,整个植物界包括藻类、菌物、地衣、苔藓、蕨类、种子植物超过55万种;植物遗传的多样性;以及植物生态环境的多样性。

1.植物体结构:单细胞体群体多细胞体:丝状体、片状体、茎叶体2.营养方式:自养植物:光自养植物、化学自养植物异养植物:寄生植物、腐生植物3.按形态和生活周期:木本植物草本植物:一年生草本植物、二年生草本植物、多年生草本植物藤本植物:草质藤本、木质藤本植物4.按植物的生态环境:陆生、水生、附生、甚至气生植物5.按植物对水分的要求:旱生、中生、湿生植物6.按植物对光照的要求:阳生、阴生、耐荫植物7.按植物的系统演化,可划分为:藻类植物——3万种;菌物植物——10万种;地衣植物——2500种;苔藓植物——2.3万种;蕨类植物——1.2万种;种子植物——23.5万种。

二、植物在自然界中作用1.植物是生物圈第一性的生产者: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把光能转化成化学能,贮藏在植物中;2.植物是地球环境的卫道士:通过光合作用,植物源源不断制造氧气;通过呼吸作用和分解作用——矿化作用(氨化作用、反硝化作用),使大气中的氧气、二氧化碳和氮气保持平衡,维持了地球的生命系统;3.植物为国民经济建设提供了可以再生的能源。

三、分类等级1.主要分类等级:界:门:纲:目:科:属:种:“界”——是最大的分类单位,不同的学者对界的范畴有不同的看法,五界系统是比流行的系统,它包括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菌物界、植物界和动物界。

我国学者陈世骧认为病毒应单独成为一界,加上五界生物,便是六界系统。

本教材采用的是由林奈提出的两界系统:即把生物划分成植物界和动物界。

植物界:具有叶绿体,通过光合作用制造养分,具坚硬的细胞壁,行固着生活的自养生物;动物界:不具叶绿体,自己不能制造养分,而是利用植物的贮藏物质作为食物,缺乏坚硬的细胞壁,具有运动性,能从一个地方迁到另一个地方的异养生物。

2.植物的分门:植物大体上可以以生殖细胞是否具有由不育细胞组成的保护套,生活史中是否产生胚分成两类群。

植物的物种多样性

植物的物种多样性

植物的物种多样性一、引言植物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形式之一,其多样性对于维持生态平衡和人类的生存都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植物的物种多样性以及其对生态系统和人类的重要意义。

二、植物物种多样性的概念与分类1. 物种多样性的定义:植物物种多样性指的是某一地区或生态系统中不同植物物种的丰富程度。

2. 植物分类:植物根据形态、生态等特征可以分为种类繁多的不同类群,如藻类、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等。

三、植物物种多样性的重要性1. 维持生态平衡:植物物种多样性可以提供丰富的生态服务,如保持土壤结构、水循环和气候调节等,维持生态平衡。

2. 营造多样化的栖息地:不同植物物种提供了各种栖息地环境,为其他生物提供食物和庇护所,促进生物多样性的维持。

3. 提供食物和资源:植物物种多样性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食物来源和药用资源,支持人类的健康发展和生存需求。

4. 增强抗逆能力:植物物种多样性能够增强生态系统的抗逆性,提高其对环境变化和病虫害的适应能力。

四、植物物种多样性的威胁与保护1. 威胁植物物种多样性的因素:人类活动、栖息地破坏、气候变化、入侵种和污染物等因素都对植物物种多样性造成了威胁。

2. 保护植物物种多样性的措施: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保护濒危物种的野外种群、推广可持续的土地利用和种植方式等措施可以有效保护植物物种多样性。

五、植物物种多样性研究的意义与方法1. 研究意义:通过深入研究植物物种多样性,可以更好地理解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并为生态学研究、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2. 研究方法:研究植物物种多样性可以采用物种丰富度、物种分布格局、功能群组成等指标,结合野外调查和实验室分析等方法进行。

六、结论植物的物种多样性对于维持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以及提供人类所需的食物和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应该加强植物物种多样性的保护与研究,共同努力保护我们共同的地球家园。

植物多样性

植物多样性
– (1)陆生植物—生活在陆地上; – (2)水生植物—生活在水中。
陆生植物
阳地植物
• 依需阳光和忍耐阳光程度分
阴地植物
旱生植物
• 依所需水分和适应水分程度分阴地植物
阳地植物——马尾松林
湿生植物
沉水植物
水生植物
浮水植物 挺水植物
海 菜 花
植物的多样性
• 4.植物生命周期的多样性
• 5.植物遗传的多样性及意义
• 自养植物
• 寄生植物
• 半寄生植物 • 腐生植物
植物的多样性
• 1.植物在地球上分布的多样性 • 2.植物形态结构的多样性
• 3.植物营养方式的多样性
• 4.植物生命周期的多样性 • 5.植物遗传的多样性及意义
植物的多样性
• 1.植物在地球上分布的多样性 • 2.植物形态结构的多样性
或土壤。
• 生态作用:
– 调节气候、保持水土、防风固沙、净化环境、减 少噪音、阻挡灰尘……
• 1.植物在地球上分布的多样性
• 2.植物形态结构的多样性 • 3.植物营养方式的多样性
• 4.植物生命周期的多样性
• 5.植物遗传的多样性及意义
2.植物形态结构的多样性
植物体:
单细胞型; 群体型;
多细胞型。
实球藻
植物的多样性
• 1.植物在地球上分布的多样性
• 2.植物形态结构的多样性 • 3.植物营养方式的多样性
• 3.植物营养方式的多样性
• 4.植物生命周期的多样性 • 5.植物遗传的多样性及意义
植物遗传多样性
是指每一物种内基因和基因型 的多样性,是新的物种进化形
成的重要基础。
植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意义

植物的多样性

植物的多样性

乔木:杨树
木本:杨树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槿
乔木: 并且主干较高处的分枝形成了树冠, 这些木本
植物叫做乔木。
木本植物中,有明显而直立的主干,植株高大,
桂花树
乔木: 柳树
乔木: 香樟
乔木: 白杨树
乔木: 枫树
乔木: 油桃树
乔木:椰子树
银杏树
乔木:
银杏树
灌木: 处的分枝丛生,这 些木本植物叫做灌木。
杜鹃花
紫菜
不结种子的植物 葫芦藓
不结种子的植物
地钱
不结种子的植物
卷柏
不结种子的植物
铁线蕨
植物的共同特征
植物遍布于自然界,每种植物都具有自己的特点,但 是, 全部植物有着基本的共同特征。主要是: 1.绝大多数 植物都是绿色的,可以自己制造有机物,并且释 放出氧气。 2.植物一般都不能像动物那样自由运动。
珙桐
珙桐
一级保护植物
金花茶
金花茶
水杉
一级保护植物
够结种子,这类植物叫做种子植物。
人们吃的粮食如水稻、小麦,蔬菜如萝卜、菠菜,水 果如苹果、 西瓜,药材如人参、甘草,以及观赏 的花卉如菊、杜鹃花等,都 是种子植物。 人们穿衣用的棉 布,是用棉花的纤维制成的,棉花也是一种种子 植物。 人 们修建房屋以及制造车、船、桥梁和家具等所用的木材,都 是从种子植物那里得到的。总之,种子植物最常见、用途最广泛 、与人类的关系最密切。
度来区分,可 以分为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两
大类。
草本植物
大白菜、玉簪、 菊等植物,茎比较柔
软,植株比较矮小,这类植 物叫草本植物。
一年生草本植物:草本植物中,玉簪、向日葵等植物
都是当年 开花、当年结果,寿命只有一年;

植物的多样性

植物的多样性

4、校园常见植物花的多样性
校园内一般都栽培有多种花卉植物, 校园内一般都栽培有多种花卉植物, 不同的花色、花型、花香和花期等, 不同的花色、花型、花香和花期等, 不仅供师生观赏,同时还点缀着校园。 不仅供师生观赏,同时还点缀着校园。 校内常见的花卉有: 校内常见的花卉有:
结香、木芙蓉、白玉兰、 结香、木芙蓉、白玉兰、美国凌霄 山茶、月季、杜鹃、 山茶、月季、杜鹃、荷花 紫薇、金盏菊、红花夹竹桃、 紫薇、金盏菊、红花夹竹桃、美人蕉 桃花、一串红、锦葵、 桃花、一串红、锦葵、紫荆
豆科、菊科、蔷薇科、睡莲科、杉科、松科、 豆科、菊科、蔷薇科、睡莲科、杉科、松科、 柏科、苏铁科、银杏科、樟科、木兰科、 柏科、苏铁科、银杏科、樟科、木兰科、槭树 唇形科、十字花科、木樨科、胡颓子可、 科、唇形科、十字花科、木樨科、胡颓子可、 锦葵科、桑科、夹竹桃科、杜鹃花科等。 锦葵科、桑科、夹竹桃科、杜鹃花科等。
植物的多样性
—观察校园植物
《植物生物学》实践专题 植物生物学》


一、植物多样性的概念 二、植物分类基础知识 三、校园植物的多样性
一、植物多样性的概念
植物多样性——指地球上所有植物 指地球上所有植物 植物多样性 万种) (约50万种)及其与环境形成的生态 万种 复合体, 复合体,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生态过 程的总和。 程的总和。
2.植物分类的阶层系统 2.植物分类的阶层系统
分类阶层: 分类阶层:界、门、纲、目、科、属、种
界是分类学的最高级单位, 界是分类学的最高级单位,种是分类的 基本单位,各级单位下还可分“ 基本单位,各级单位下还可分“亚”单 还可分为: 位,如“种”还可分为:
亚种——形态上区别较明显、地理上又有隔离的 亚种 形态上区别较明显、

植物多样性综述

植物多样性综述

植物多样性综述前言生物多样性(Biodiversity)是生物及其环境形成的生态复合体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生态过程的总和,其内容包括自然界各种动物,植物,微生物和它们所拥有的基因以及它们与生存环境形成的复杂的生态系统。

一般认为,生物多样性包括了四个主要的层次: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和景观多样性。

植物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中以植物为主体,由植物、植物与环境之间所形成的复合体及与此相关的各种生态过程的总和。

它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研究上二者都涉及到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和景观多样性四个层次。

正文多样性研究渐渐从物种的组成与变化向多样性对演替过程中生物进化的响应、多样性功能方面发展。

植物多样性是物种多样性的重要组成。

一、群落演替过程多样性动态物种多样性的恢复是群落和生态系统恢复过程最重要的特征之一,也是研究植被演替的重要手段之一。

许多学者为了了解群落恢复过程与机理,并探求恢复和重建的有效途径,进行了大量与群落恢复相关的多样性研究。

恢复过程中多样性的变化大体趋势为低、高、较高,但恢复的途径及自身特点有着明显的作用,如人工播种恢复可能不及自然恢复的起伏大,竞争、入侵、生态位分化等差异显著,因此多样性变化的规律可能不同。

当前,植被恢复过程中多样性的研究趋向于探讨多样性恢复的机制和多样性维持的机理,指导恢复和重建、保护和可持续发的实际作用。

植物群落的演替过程就是群落中物种组成不断发生变化、更替的过程。

群落演替过程中的多样性特征是研究群落多样性时空动态规律的重要内容。

十九世纪以来,对群落演替的研究从描述方面渐渐向功能解释方面发展,在解释多样性变化的根本原因与本质规律上取得显著进步。

近年来,许多学者研究了群落演替过程多样性动态、变化规律及其对不同演替阶段生态响应等。

虽研究的区域不同,环境差异可能很大,但其变化趋势大体上是相似的,即随演替特别是次生演替的发展,先增加后降低。

在群落的垂直结构中,随着演替进行,乔木层的物种多样性表现为单峰曲线,曲线的弧度在不同区域不同演替上差异较大:灌木层的变化与乔木层相似,因为演替初期只包含了少数阳性物种,随着演替进行,在竞争较强且郁闭度适中时能容纳更多的中性及阴性树种,演替后期郁闭度很大且种间关系稳定,容纳物种有所下降。

植物的物种多样性

植物的物种多样性

植物的物种多样性植物的物种多样性是指在一定地区或生态系统中存在的植物物种的数量和种群结构的多样性。

植物物种多样性对于维持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以及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植物的物种多样性的定义、重要性、威胁因素以及保护措施。

一、植物的物种多样性的定义植物的物种多样性是指一个地区或生态系统中不同植物物种的数量和种群结构的多样性。

它包括物种丰富度(物种的数量)和物种相对丰富度(不同物种间数量的比例关系)两个方面。

物种多样性的度量方式包括物种富集度指数、物种均匀度指数和物种多样性指数等。

二、植物的物种多样性的重要性植物的物种多样性对于维持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作用。

首先,植物的物种多样性有助于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

不同植物物种具有不同的生长策略和适应能力,它们可以利用不同的资源和环境条件,从而使整个生态系统具有较高的稳定性。

其次,植物的物种多样性对于维持生态功能的正常运行至关重要。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维持气候的稳定性和氧气的供应。

此外,植物还能够逐步改善土壤环境,促进土壤的保水和抵抗水土流失能力。

最后,植物的物种多样性在人类经济和社会发展方面也具有重要意义。

许多药物、食品和工业原料都是从植物中获得的,同时植物还提供了美丽的自然景观和休闲活动的场所。

三、植物物种多样性的威胁因素植物物种多样性正面临着许多威胁因素。

首先,人类活动是导致植物物种多样性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

森林砍伐、土地利用变化、过度放牧和污染等不可持续的人类活动导致了许多植物物种的丧失。

其次,外来物种的入侵也对植物物种多样性构成了威胁。

入侵物种往往具有较强的竞争能力和繁殖能力,会对原生植物的生存和繁殖造成严重威胁。

再次,全球气候变化也对植物物种多样性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气候变化导致了生境的改变,某些植物物种的分布范围发生了变化,甚至面临灭绝的风险。

四、植物物种多样性的保护措施为了保护植物的物种多样性,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保护措施。

神奇的植物世界探索植物的多样性与功能

神奇的植物世界探索植物的多样性与功能

神奇的植物世界探索植物的多样性与功能植物是地球上最为丰富多样的生物之一,它们以令人惊叹的多样性和功能而闻名。

无论是各种形态各异的花朵,还是能够进行光合作用的绿叶,植物让我们能够一窥大自然的神奇奥秘。

本文将带你深入探索植物的多样性与功能,了解它们在维持地球生态平衡中的不可或缺的作用。

一、多样性的植物世界植物世界的多样性令人叹为观止。

植物根据其细胞结构、生殖方式和形态特征被分成不同的类群,包括藻类、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等。

在地球上有超过40万种已知的植物物种,而科学家认为,仍然有数以千计的未知物种等待我们的发现。

1.1 藻类:藻类是最早出现在地球上的植物。

它们通常生活在水中,可以是微型的单细胞生物,也可以是较大的海藻。

藻类通过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并为海洋食物链的底层提供了重要的养分。

1.2 苔藓植物:苔藓植物是陆地上最早出现的植物形式之一。

它们通常生长在湿润的环境中,如树枝、石头和土壤表面。

尽管没有真正的根和导管系统,苔藓植物通过水分的表面吸收和传导来获取所需的水分和养分。

1.3 蕨类植物:蕨类植物是早期陆地植物的代表。

它们具有真正的维管束系统,可以输送水分和养分到整个植物体。

蕨类植物的繁殖通过孢子进行,其胚囊孢子具有高度抗干扰和适应性,能够在各种环境条件下存活。

1.4 裸子植物:裸子植物包括松树、杉树等树木。

它们的种子通常裸露在外,没有果实包裹。

裸子植物对于地球的生态平衡非常重要,它们不仅为动物提供了栖息地和食物,还能够吸收大量二氧化碳,起到减缓气候变化的作用。

1.5 被子植物:被子植物是当今地球上最为丰富的植物类群之一。

它们通过花朵和果实的形式进行繁殖。

被子植物的形态和功能极其多样,有大型的树木、草本植物以及些许特殊的寄生植物。

牡丹、菊花、玫瑰等美丽的花卉都属于被子植物。

二、植物的功能与意义除了多样性,植物还具有丰富的功能,对维持地球的生态平衡和人类的生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2.1 光合作用: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并释放氧气,是全球生态环境中碳循环和氧气循环的关键环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植物多样性及其保护
1、为什么要关注生物多样性
见附表
2、为什么要保护植物多样性
植物多样性是地球生命的基础,植物种类发生变化,相应的以该种植物为生的生物或动物就会灭绝,这种传导效益最终会落在食物链顶端——人类的身上。

植物是生命的主要形态之一,现存大约有35万个物种,包含了树木、灌木、藤类、青草、蕨类、地衣、及真菌等熟悉的生物。

多样的植物种类组成了森林、草原等多样的生态环境,为动物提供了生存的空间,还为我们人类提供了吃、穿、用各方面的资源。

植物多样性通常包括:植物的遗传多样性、植物的物种多样性、植物生态习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如果每个人都反思自己的行为是否对植物、环境造成危害,提醒自己从日常小事做起:少用一次性的卫生筷、少买转基因食品、少用洗涤剂、少使用塑料口袋每个人的一小步,就是保护植物、环境的一大步了。

3、植物物种为什么会濒危
1)内在因素植物物种濒危的原因之一是由于其自身的生物学特性。

例如,一些植物的分布区域狭窄,或者种类较少,该物种的竞争力就会下降,很容易受到干扰而灭绝总之,竞争力弱、繁殖能力不强、遗传变异低、适应性差的植物物种,一旦受到外界的干扰,就很可能会面临濒危或灭绝。

2)生物因素 2.1种间竞争当不同物种共同利用同一有限资源时,或当某一类个体数量迅速增加时,常常导致物种间发生竞争。

竞争分两类:一是争夺性
竞争,即两类生物利用同一环境资源;二是干扰性竞争,通过毒害、攻击、占有领土和他感作用等进行竞争。

2.2寄生及致病微生物真菌、细菌等多种微生物,是需要从其他有生命的生物或无生命的有机物中获取养分,并能引起植物病害的寄生物。

引起传染性植物病害的有:真菌、细菌、病毒、线虫及寄生性种子植物。

寄生生物和致病微生物生活在某些濒危植物上时会对寄主的正常生理功能造成损害,导致植物体发育不良乃至死亡。

2.3协同作用物种灭绝或濒危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虽然我们对此还知之甚少,但可推测各因素的影响是通过协同作用来放大的。

当某一因素作用于生态系统时,该系统中的生物群落对某一压力的容忍性将会降低,这意味着协同作用将可能导致物种的灭绝。

不同因素的相互协同作用将使影响结果发生得更快,更加显著。

协同作用对物种的影响往往附加其他的因素,比如:与物种灭绝相联系的“骨牌效应”。

一个物种的数量增大和消亡,都会导致其他物种在数量上的大量变化。

这种影响可能是通过森林生态系统的破坏来发挥作用的,即由于与森林密切相关的特殊物种的灭绝,最终导致森林的崩溃。

3、物理因素除了生物本身的原因外,造成物种濒危或灭绝的另一重要原因是物理因素,例如海平面上升、火山爆发、地质作用、极端气候事件(暴雨、暴雪、高温、低温等)、磁场侧转、天体碰撞、彗星雨等。

这些因素有可能导致植物的生存环境恶化(如温室效应、酸雨、大气污染等)、食物链被破坏等后果,直接影响了植物物种的繁衍和生存,最终导致植物物种急剧减少或灭绝。

4、人类活动因素 4.1生境破坏生境破坏主要包括森林生境的丧失,湿地和水生生境的破坏,草地的损失和沙漠化。

目前植物的进化速度不可能跟上人类改变地球面貌的步伐。

地球历史上的物种大灭绝都经历了几百万年甚至几千万年,而人类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导致的大量物种灭绝则发生在几百年或更短的时间内。

地球上的许多植物由于受到人类活动所产生的巨大环境压力作用(如全球气候变化、酸雨、大气污染),正在迅速的被推向灭绝的深渊。

4.2过度利用随着人口的增加,人类对自然的干预能力不断增强,对生物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也就越演越烈。

对生物资源的滥用,掠夺性的开发是使生物资源枯竭、生物多样性迅速减少、物种灭绝的主要原因。

另外,人类对陆地资源的过度利用也引起了植物多样性的丧失。

由于人类大规模地将森林开垦为种植园及牧场,破坏了物种的生存环境,导致了许多植物物种的灭绝。

4.3引入物种自然界的各种生物,都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这是在漫长的生物进化过程中形成的,而自然界的这一生态平衡是通过食物链来控制的。

如果引进的外来物种没有天敌,食物链被切断,它就疯狂地生长和繁殖,像一匹脱缰的野马失去控制。

经过人工基因操作的转基因生物的释放,是一种新的生物入侵。

5、人为分类因素一方面,由于不同的分类学家对物种的划分有不同的观点,坚持“小种”概念的分类学家往往将一个类群分为许多种,这些“种”自然就变为稀有或濒危了,这类争议的例子有许多。

4、如何保护植物多样性
1)提高意识
自然界有千万种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共同组成了这多姿多彩的地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才能让世界更加美好。

然而当今的人类普遍缺乏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识,破坏环境、滥砍滥伐、肆意捕杀,只顾自己眼前利益,殊不知直接或间接的破坏了生物多样性。

可见,不提高意识,就不能从根本上控制破坏。

2)保护环境
干净的空气、清洁的水源、茂盛的森林都是有生命的物体生存所必须的,是维持生物多样性的基本前提,没有任何人可以剥夺之。

但是,现在的地球是一个什么样的景象呢?严重的雾霾、江河断流、森林大面积砍伐,自然界正面临生存的挑战,生物多样性更无从谈起。

因此,我们要保护环境,保护基本生存条件。

3)保护生物链
生物链是自然界生物生存最基本的保障,其中任何一个环节断裂都将引发一连串的连锁反应,后果不容乐观。

长此下去,有的生物濒临灭绝,有的生物会大肆繁殖,总之会诱发生物多样性发生变化,最终的结局也只能是灭亡。

维护生物链的完整,才能实现持续发展。

4)创造生存条件
不管怎样,如今的自然界已然受到了伤害,有些生物丧失了野外生存的技能,种群数量逐年减少甚至绝迹。

如何让这些生物种群不至于消失呢?人为创造适合这些生物生存的环境,比如自然保护区、动物园、植物园等,并借助法律力度,为这些物种创造适宜的环境并促进其繁衍生息。

5)拒绝交易
很多时候,人类破坏生物多样性的目的仅仅是为了交易,以期获得高额回报,俗话说“有买卖就有杀戮”,没有交易和买卖,那么滥砍滥杀的行为会不会减少呢,我想是的,我们的自然界也会更加宁静和谐,其实,人类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的欲望。

6)加强法律监管
如果人类不闻不问,事不关己,做事还是一意孤行的话,那么只能借助法律的手来实施制约,对污染环境、滥砍滥伐滥杀、破坏生物多样性等行为进行严厉惩罚,毫不留情。

总之,从自身点点滴滴做起,不滥伐树木,不滥杀野生动物,不参与野生生物买卖,保护环境卫生,坚决与违法行为做斗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