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床勘探程度评价
矿床技术经济评价

评估冶炼技术的可行性和可靠性,以及冶炼过程中的技术指标和 经济指标。
环境风险评估
环境保护
评估矿床开发对环境的影响,制定环境保护措施和方案,确保项目 符合环保法规要求。
地质灾害
评估矿床开发过程中可能引发的地质灾害风险,制定相应的防范措 施和应急预案。
社会影响
评估矿床开发对当地社会的影响,包括对当地经济、文化、居民生活 等方面的影响,制定相应的社会影响缓解措施。
动态评价法
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通过折现现金流等方法计算动态投 资回收期、净现值等指标,更准确地评估矿床的经济效益 。
多目标决策分析法
综合考虑矿床的技术、经济、环境和社会等多方面因素, 采用权重分析、模糊综合评价等方法进行多目标决策分析 ,得出综合评估结果。
02
矿床资源评估
资源量估算
01
根据地质勘探资料,估算矿床的资源量,包括矿石量和金属 量。
投资回报率
计算矿床开采的投资回报率,评估投资风险和收益潜 力。
间接经济效益评价
产业链带动效应
评估矿床开采对相关产业链的带动效应,如对 下游产业的促进作用。
就业机会创造
分析矿床开采创造的就业机会,包括直接就业 和间接就业。
技术进步推动
评估矿床开采对技术进步的推动作用,如新技术的应用和研发。
社会效益评价
可比性
评价应采用统一的评价标准和 可比的指标体系,以便于不同
矿床之间的比较。
评价方法
静态评价法
以矿床开发利用的静态投资和成本为基础,计算静态投资 回收期、投资利润率等指标,评估矿床的经济效益。
风险评估法
通过对矿床开发利用过程中可能面临的市场风险、技术风 险、环境风险等进行评估,确定风险等级和应对策略。
煤矿床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勘查评价标准

前言本标准属于煤炭工业协会《2005年煤炭行业标准项目计划》,国家发改委以发改办工业(2005)739号文件批准下达。
本标准是为了适应煤炭资源地质勘查工作的需要,在原煤炭工业部1980年颁发的有关规程基础上,总结二十多年执行过程的实践经验,结合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而制定的。
本标准是《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规范》和《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的配套标准。
本标准自生效之日起,同时替代原煤炭工业部(80)煤地字第638号文件颁发的《煤炭资源地质勘探抽水试验规程》、《煤炭资源地质勘探地表水、地下水长期观测及水样采取规程》、《煤炭资源地质勘探钻孔简易水文地质观测规程》和《煤田水文地质测绘规程》。
本标准的附录主要引自GB 12719-91《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规范》及DZ0215-2002《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
本标准由中国煤炭地质总局负责起草。
本标准起草人:王佟、傅耀军、程爱国、孙玉臣、华解明、袁同星、牛志刚、李洪。
本标准由中国煤炭地质总局提出并负责解释。
煤矿床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勘查评价标准1、适用范围1.1本标准规定了煤炭资源地质勘查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及环境地质工作的基本准则,侧重于勘查技术要求、工作方法。
1.2本标准适用于煤炭资源地质勘查各阶段的设计编制、勘查施工、地质研究、地质报告编制和评审、资源/储量评估、矿业权评估、可行性研究的依据。
2、引用标准下列标准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本标准的条文。
在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面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 1 12719—91 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规范DZ/T 0 0215—2002 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GB/T 14158—93 区域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综合勘查规范GB 50215—2005 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GB 50197—2005 露天矿工程设计规范GB 50027—2001 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DZ/T 0080—93 煤田地球物理测井规范GB 3838—2002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3、总则3.1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查和环境地质调查评价是煤炭资源勘查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勘查阶段都应予以重视,认真做好相应工作。
煤矿床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勘查评价标准

前言本标准属于煤炭工业协会《2005年煤炭行业标准项目计划》,国家发改委以发改办工业(2005)739号文件批准下达。
本标准是为了适应煤炭资源地质勘查工作的需要,在原煤炭工业部1980年颁发的有关规程基础上,总结二十多年执行过程的实践经验,结合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而制定的。
本标准是《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规范》和《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的配套标准。
本标准自生效之日起,同时替代原煤炭工业部(80)煤地字第638号文件颁发的《煤炭资源地质勘探抽水试验规程》、《煤炭资源地质勘探地表水、地下水长期观测及水样采取规程》、《煤炭资源地质勘探钻孔简易水文地质观测规程》和《煤田水文地质测绘规程》。
本标准的附录主要引自GB 12719-91《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规范》及DZ0215-2002《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
本标准由中国煤炭地质总局负责起草。
本标准起草人:王佟、傅耀军、程爱国、孙玉臣、华解明、袁同星、牛志刚、李洪。
本标准由中国煤炭地质总局提出并负责解释。
煤矿床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勘查评价标准1、适用范围1.1本标准规定了煤炭资源地质勘查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及环境地质工作的基本准则,侧重于勘查技术要求、工作方法。
1.2本标准适用于煤炭资源地质勘查各阶段的设计编制、勘查施工、地质研究、地质报告编制和评审、资源/储量评估、矿业权评估、可行性研究的依据。
2、引用标准下列标准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本标准的条文。
在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面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 1 12719—91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规范DZ/T0 0215—2002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GB/T14158—93区域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综合勘查规范GB50215—2005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GB50197—2005露天矿工程设计规范GB50027—2001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DZ/T0080—93煤田地球物理测井规范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3、总则3.1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查和环境地质调查评价是煤炭资源勘查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勘查阶段都应予以重视,认真做好相应工作。
第十四章矿产预测和勘查评价

第十四章矿产预测和勘查评价矿产预测、勘查与评价是地质学的应用与实践,是矿床学理论与国民经济建设之间的桥梁,也是矿床学学科向外拓宽,与经济科学、管理科学、信息技术和勘查工程技术的交叉领域。
近年来矿产预测、勘查和评价三方面都已成为内容相当深广、方法技术性较强、发展很快的学科领域,本章从矿床学知识拓宽的角度,简要介绍其中的一些最基本的概念和方法。
第一节矿产预测一、矿产预测有关基本概念矿产资源(Mineral resources)是指在地壳内部或表面天然形成的固态、液态或气态堆积体,它们现在能够、或潜在地可以成为有经济价值的开采对象。
与第一章所论述的矿床概念比较而言,矿产资源是矿床的“超集”,是矿床概念向“潜在地可以成为有经济价值的开采对象”的拓宽,这一拓宽在一定程度上强调了矿产的经济属性。
矿产资源概念的明确,密切了矿床学、成矿规律和矿产预测研究与社会济经发展之间的联系,丰富了这些学科的研究内容,扩大了其应用范围。
矿产资源形势分析、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和矿产资源规划,已成为成矿规律研究和成矿预测的新的服务领域。
成矿预测(Metallogenic prognosis)和矿产预测(Mineral resources prognosis)含义相似。
前者主要将矿产资源(或矿产地)作为地质实体,较强调从地质成因上研究矿床的形成、分布规律,通过研究成矿地质条件、找矿标志来评价一个地区或地段未知矿产资源的存在状况,包括潜在矿产资源的质量(矿种、矿床类型、开发利用条件)、数量(资源潜力-各级资源量乃至低级储量)和空间位置(找矿远景区或找矿靶区),故更多地属于地质学范畴;后者除了考虑矿产资源的上述地质属性,同时较多考虑其技术经济属性,即开发利用的可能性和可行性,故较多地具有经济内涵。
从对矿产资源勘查和预测的本质意义上讲,将二者分开使用更合适。
矿产资源评价(Mineral resources assessment)的含义与矿产预测有较大重叠,主要差别是前者更多用于小比例尺情况下,更强调矿产资源“量、质”的估计或评价;后者可指各种比例尺的预测,“位、质、量”并重。
放射性金属矿地质勘查中的资源调查和评估方法

放射性金属矿地质勘查中的资源调查和评估方法为了有效开展放射性金属矿的地质勘查工作,需要采取科学的资源调查和评估方法,以确保勘查成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本文将重点介绍放射性金属矿地质勘查中的资源调查和评估方法。
一、资源调查方法1. 影像解译法影像解译法是一种常用的资源调查方法,通过对卫星遥感图像或航空摄影图像的解译,识别出潜在的放射性金属矿地质迹象。
可以利用多光谱影像进行矿产矿物的探测和潜在矿产地的预测。
通过对图像进行影像解译,可以获得放射性金属矿的矿化信息,进而指导地质勘查的具体工作。
2. 地球化学调查法地球化学调查法是一种常用的资源调查方法,通过采集地球表层的样品,分析其中的元素含量,并与背景值进行对比,以及与已知矿床的地球化学特征进行对比,从而确定是否存在放射性金属矿体。
它可以通过采集土壤、岩石、沉积物和水样等不同的地质样品,利用各种地球化学分析方法,如火焰原子吸收光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质谱等,来获得放射性金属矿的地球化学特征。
3. 重力调查法重力调查法是一种基于地球重力场变化的资源调查方法。
放射性金属矿体具有较高的密度,通过测量地球上不同位置的重力值,可以推断出地下的放射性金属矿体位置和规模。
重力调查法可以通过测量重力异常值来确定放射性金属矿床的存在,并与其他勘查方法相结合,综合判断矿体的规模和成矿模式。
4. 电磁法电磁法是一种通过测量地下电磁场变化来探测矿体的勘查方法。
当地下存在放射性金属矿体时,会对电磁场产生扰动,通过测量这种扰动,可以确定矿体的位置和性质。
电磁法可以通过地面或空中测量,利用电磁感应原理来探测地下矿体的存在。
二、资源评估方法1. 矿床规模评价矿床规模评价是对勘查区域内放射性金属矿规模进行评估的方法。
通过采用不同的数学统计方法,分析地质调查和勘探数据,可以推断出矿床的规模范围。
常用的评价方法包括概率统计法、经验公式法和模糊数学法等。
2. 矿产资源量评估矿产资源量评估是对放射性金属矿床资源量进行评估的方法。
矿产资源综合勘查评价有关要求-杨强

矿产资源综合勘查综合评价有关要求
(三)综合工业品位制定要求 1. 基本原则和方法 ——充分考虑矿床的成因类型,矿体的形态、产 状、规模、矿石结构构造,有用、有益、有害组 分的赋存状态、分布规律等。 ——充分考虑国家资源政策、市场需求及发展趋 势、矿床开采技术条件、矿山开采方式、矿石加 工选冶性能、外部建设条件、3-5年的矿产品平均 价格和经济效益,经过多方案比较,制定合理的 综合工业品位。ຫໍສະໝຸດ 矿产资源综合勘查综合评价有关要求
2. 制定综合工业品位的前提 ——已查明或基本查明矿石的矿物成分、结构构造, 有用组分的赋存状态、含量及其变化规律。 ——已按照不同地质勘查阶段的要求,通过矿石加 工选冶试验查明了有用组分的回收方式、富集途 径,确定了主组分和共伴生组分;对于可供矿山 建设设计利用的,已确定了工业回收利用的工艺 流程、产品方案及产品数质量。 —— 已取得参与综合工业品位计算的各种组分的技 术经济参数。
矿产资源综合勘查综合评价有关要求
(五)矿石加工选冶试验研究程度总体偏低 1.部分从事选冶试验工作的单位不具备地质实验 测试资质。 2.相当部分试验研究成果未组织验收。 3.部分选冶试验样品代表性未达要求。 4.工艺矿物学研究相对薄弱。 5.共伴生矿产利用研究亟待强化。 6.选冶试验内容及成果尚待充实。 7.技术经济评价尚待规范。
矿产资源综合勘查综合评价有关要求
2. 矿石加工选冶试验研究 主要是研究共伴生组分综合回收利用的技术可 行性和经济合理性。 呈独立矿物形式存在的共伴生组分,通过矿石 加工选冶试验研究,查证其分离、富集、制备得到合 格产品的可能性。 呈分散状态存在的共伴生组分,通过矿石加工 选冶试验研究,了解其富集规律和回收利用的途径。
矿产资源综合勘查综合评价有关要求
采矿业中的矿产资源勘查与评估案例分析

采矿业中的矿产资源勘查与评估案例分析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采矿业作为一项重要的经济支柱行业,对矿产资源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在采矿业中,矿产资源勘查与评估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它为采矿业的发展提供了基础数据和科学依据。
本文将通过案例分析的形式,探讨采矿业中的矿产资源勘查与评估的实践。
【案例一:某地区金矿资源的勘查与评估】某地区被发现存在潜在的金矿资源,为了确保开发利用的可行性和效益,矿产资源勘查与评估工作必不可少。
在实施勘查过程中,对该地区的地质环境进行详细调查和分析,包括地质构造、岩性特征、矿床类型等,以确定金矿资源的分布情况和潜在富集区域。
同时,在勘查中还需要进行矿石样品的采集与分析。
采集的矿石样品需要经过物理和化学性质的测试,从而得出金矿资源的品位、矿石类型及其潜在储量等参数。
同时,还需要进行地球物理勘探、遥感调查和地球化学勘查等工作,综合分析和评估金矿资源的潜力与可开发性。
基于以上工作的数据和分析结果,可以进一步进行矿产资源的评估。
评估的内容主要包括矿产资源的储量估算、经济性评价、环境影响评估等。
储量估算是评估的核心,通过数据统计和科学模型计算,得出预计的金矿资源储量和富集区域的面积和厚度等参数。
经济性评价则是对金矿资源的开发潜力和经济效益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估,包括投资成本、产量预测、市场需求等因素的考虑。
此外,环境影响评估是矿产资源勘查与评估必须考虑的要素之一。
金矿资源的开采必然对周边环境产生一定影响,包括水源、土壤、植被和生态系统等方面。
因此,在评估的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环境因素,制订科学的环境保护措施和绿色开采方案,以减少或避免对环境的不良影响。
【案例二:某煤矿资源的勘查与评估】某地区存在大规模的煤矿资源,作为重要的能源矿产,对其勘查与评估尤为重要。
在勘查过程中,首先需要进行地质调查和地质勘探,了解煤矿的地层分布、厚度、储量等基本情况。
同时,还需要进行煤的质量检测和采样,以获取煤炭的品位、灰分、硫分等关键参数,为后续的评估提供数据支持。
地质勘察工程中的矿产资源评价规范要求

地质勘察工程中的矿产资源评价规范要求地质勘察工程中的矿产资源评价是为了全面了解矿山地质条件及其矿产资源潜力,对不同类型的矿产资源进行科学评估和合理规划。
为了确保评价结果准确可靠,地质勘察工程中的矿产资源评价需要遵循一系列规范要求。
本文将详细介绍地质勘察工程中的矿产资源评价规范要求。
1. 矿产资源调查范围的确定在进行矿产资源评价前,需要明确矿产资源调查的具体范围。
这涉及到对矿产资源类型、区域分布等方面进行详细分析和了解。
同时,还需要对调查范围内的地质背景、地质地貌特征、矿产资源赋存形式等进行调查和研究。
2. 矿产资源评价方法的选择地质勘察工程中的矿产资源评价需要根据矿产资源类型和矿产资源调查的目的选择适当的评价方法。
常用的评价方法包括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两种。
定量评价一般适用于有足够数据支持的矿产资源类型,通过数学模型和统计分析等手段进行评价。
定性评价则适用于数据不足或者无法精确评估的情况,依靠专家判断和经验分析进行评价。
3. 数据采集和分析在地质勘察工程中的矿产资源评价过程中,需要采集大量的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等相关数据。
这些数据包括地层岩性、矿石组分、矿床构造等。
数据采集一般通过现场调查、实验室分析等方法进行。
采集到的数据需要进行科学的分析和处理,为后续的评价结果提供依据。
4. 矿产资源量和品位评估矿产资源量和品位评估是地质勘察工程中的重要环节。
对于已知矿床,通过测量、推算等方法来评估矿产资源量。
对于未知矿床,可以通过地球物理勘探、测量等手段进行估算。
矿产资源品位评估则是根据矿石中矿产元素或矿物的含量来评价其质量。
5. 资源评价报告编制地质勘察工程中的矿产资源评价需要编制相应的评价报告。
报告应包括调查地区的地质背景、资源类型及规模、资源储量和品位、资源开发利用建议等内容。
报告编制要求准确、完整,有据可依,同时还要遵循相关规范和标准。
总结地质勘察工程中的矿产资源评价规范要求对于矿产资源调查和评估工作至关重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矿床勘探程度评价
评价地质资源的关键是评价矿床勘探程度。
矿床勘探程度是矿床地质研究程度和矿床勘探控制程度的总称。
对地质资料评价时应在全面研究矿床成矿地质条年的基础上,对以下勘探程度的主要问题,进行重点地分析研究、指出存在问题的性质、估计可能给矿山设计和建设造成的影响,以便最终做出矿床勘探程度及地质资料能否满足设计要求的评价结论。
矿床勘探类型划分
矿床勘探类型是根据影响矿床勘探的有关因素划分的,它体现了矿床勘探难易程度,直接影响勘探手段选择和勘探工程间距确定。
矿床的勘探类型划分正确、勘探手段和勘探工程间距合理,矿床的控制程度就有基本保证。
在评价矿床勘探程度时,应重视勘探类型的分析研究,就勘探类型划分的隽据是否充分、类型划分是否正确等作出结论。
一、矿床勘探类型划分基本要求
(一)同一矿区中的不同矿体或不同矿段,其地质特征和矿体复杂程度往往不同,应分别确定不同的勘探类型,采用不同的勘探工程间距。
客观实现表明,同一矿区中存在着不同勘探类型是常见的现象。
如大厂锡长坡矿区,自上而下产出细脉带矿体、91 号矿体和92 号矿体,勘探过程中根据其特征分别划为Ⅲ类型、Ⅱ类型和Ⅰ类型。
细脉带矿体采用以坑探为主的勘探手段、91 号矿体和92 号矿体同样采用钻探手段,但各自的勘探工程间距不相同;91 号矿体经用坑道进行局部检查验证,取得了良好的勘探效果。
(二)矿体规模、形态、有用组份变化、矿体连续性和构造复杂程度等因素,是确定勘探类型的主要依据。
在多数情况下,一个矿床往往是某一项因素起主导作用。
在分析研究勘探类型时,应抓住平一主要因素,才能得出正确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