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驻村干部人物通讯稿

合集下载

用担当书写无悔青春——记四川凉山州金阳县则果村驻村第一书记韩川

用担当书写无悔青春——记四川凉山州金阳县则果村驻村第一书记韩川

用担当书写无悔青春——记四川凉山州金阳县则果村驻村第一书记韩川作者:刘月姣来源:《农村工作通讯》 2019年第12期本社记者刘月姣裤子磨出了洞,布鞋沾满了泥,熟稔地干着农活……你很难意识到眼前这位站在村口和彝族大娘们拉家常的年轻人是四川电影电视学院来的第一书记。

一年前,四川电影电视学院摄影系教师韩川被派驻到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金阳县则果村担任第一书记。

当时,这个地处大凉山南麓金沙江大峡谷的贫困村村民发现远道而来的书记是个24 岁的小伙子时,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是“一个毛头小子能干啥?”就连村支部书记苦曲且回忆往事时也说,“我第一次见韩书记很失望,一个年轻人能干啥?”如今,站在一片荒地上建成的易地搬迁安置点上,苦曲且书记谈起对韩川的第一印象有些不好意思。

他告诉记者:“这一年韩书记用行动感动了我,让我对他有了新的认识。

他全心投入到村子的工作中,不仅村子变了样,村民也变了。

”在韩川和村党委的艰苦努力下,2018 年12 月则果村甩下贫困村的帽子。

今年4 月,四川省委集中表扬一批凉山州脱贫攻坚综合帮扶工作队队员,韩川是获奖者中最年轻的一位。

韩川用一年多的时间,改变了村里的面貌:多方筹资30 多万元,修路建房夯实基础;为趟出一条致富道路,他四处取经讨教,带领村民组建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青花椒产业,带动150 名贫困群众就业,131 户脱贫致富;他带出一支坚强的队伍,把一个支部从软弱涣散,带成全村骨干,带成青年中坚。

他树立了一个模范标杆,成为典型,影响周边。

脱贫攻坚,强在队伍,重在路径,力在群众,成在实干。

一年过去,他已是百姓的主心骨,是贫困群众领路人。

他是青年,更是希望,韩川在一线为党的事业正在顽强拼搏。

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是克服困难最好的办法踏上通往则果村的山路,扑面而来的九曲回环仿佛没有尽头。

漫山遍野的青翠树木、出没在山间的土色瓦房、光秃的红土和岩石构成的悬崖峭壁:几种色彩交织成写意笔触,勾勒出这片山区的扶贫战况,仿佛讲述着封闭与出路的冲突。

村官挂职通讯稿

村官挂职通讯稿

村官挂职通讯稿【篇一:优秀驻村干部人物通讯稿】真爱送到苗家寨——记剑河县久仰乡挂职驻村干部粟应人“挂职不是摆样子,而是要实实在在地为当地群众做实事、解难题,这就需要走访基层、走访村民,把自己当做村里的一员,急群众所急,想群众所想,才能做好联乡驻村工作。

”这是挂职驻村干部粟应人写在工作笔记的一段话。

做困难群众的贴心人今年42岁的粟应人,民进黔东南州会员,硕士研究生,凯里市鸭塘中学高级教师。

2012年2月,受黔东南州委组织部安排,下派到剑河县久仰乡挂职锻炼。

挂职、驻村一年来,查找出村小学无电脑、无篮球场、村民经济观念滞后等突出问题17个,帮助解决小学电脑、篮球场、篮球架、乒乓球桌等具体问题12个,帮助办理接洽帮扶维修村公路、御寒冬季衣服等实事18件,排查矛盾纠纷6起,化解矛盾纠纷6起。

为久仰乡东阶仰村接洽帮扶作为木桥改造的水泥10吨,冬季御寒衣物120件。

接洽帮扶久敢村资金9万元作为体育场地及体育器材等建设,电脑25台作为小学教学设备,大彩电2台,热水器1台,席梦丝床2床作为村活动室器材,冬季御寒衣物80件给老人及困难户,为久敢村建成了篮球场、配备了篮球架、乒乓球桌等器材,并为久仰小学争取到了一个去上海进行“西部中小学骨干校长培训”的名额。

粟应人还带领村民和小学实施《久敢片区芦笙舞传承与保护》项目,带领上任驻村干部龙峰及村两委平息了久敢村一次集体非正常上访事件及村与村的对抗事件。

粟应人不仅挂职副乡长,还是一名驻久敢村的驻村干部。

久敢村距剑河县城40公里,距乡政府所在地21公里,是一个偏远的苗族村寨。

2012年2月28日,他第一次下村,就急着向村两委主要负责人了解久敢村的基本情况,询问当前的困难和问题。

当晚,他组织村两委召开会议,提出了两点看法:一是要明确发展方向,确定目标,因地制宜,抓住机遇。

根据该村的地理环境等条件,大力发展钩藤、香猪和朝天椒产业,辅之以经济林和稻田养鱼,提高该村的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

优秀驻村工作队员个人先进事迹范文(精选7篇)

优秀驻村工作队员个人先进事迹范文(精选7篇)

优秀驻村工作队员个人先进事迹范文(精选7篇)【1】驻村工作队员陈华是一位优秀的党员,他在担任驻村工作队员的一年多时间里,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党的群众路线,取得了突出成绩,得到了广大群众的赞誉。

陈华驻扎在一个偏远贫困村,村民的生活条件十分困难。

面对这样的情况,他没有被打击,反而更加努力地工作,始终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他深入了解村民的实际需求,广泛发动群众参与到村庄建设中。

他组织村民修建道路、改造卫生厕所、建设文化活动场所等,为村民改善了生活环境。

此外,他还积极引导村民发展特色产业,提高村民的经济收入。

在他的带领和组织下,村民们种植蔬菜、养殖家禽,并积极参与销售,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陈华注重对群众的思想教育工作,他定期组织村民开展各类培训和宣传活动,使村民们逐渐认识到致富的重要性,增强了创业的动力。

他还帮助村民修建了图书室,并定期组织村民开展文化活动,提升了村民的文化素养和生活质量。

陈华的先进事迹得到了上级党组织的肯定和表扬,他被评为优秀驻村工作队员。

他的成功经验被总结出一套工作方法,成为了其他驻村工作队员的学习榜样。

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驻村工作队员的职责和使命,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员的优秀品质。

【2】驻村工作队员王明是一位优秀党员,他在担任驻村工作队员期间,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党的群众路线,为群众谋福祉,取得了显著成绩。

王明所驻村庄位于一个偏远山区,村里居民基本以务农为主。

他首先关心群众的生活状况,发现农民务农收入较低,生活困难。

因此,他积极争取政策资源,引导村民发展特色种植业。

他深入了解当地气候、土壤条件等,以及市场需求,帮助村民选择适合当地条件的作物。

他指导村民进行科学种植,在品种选择、种植技术、农药使用等方面给予全方位的支持和指导。

经过一年多的努力,村民的农业收入明显提高,生活条件有了明显改善。

此外,王明还注重村民的文化教育。

他积极组织村民开展农技培训、文化活动等。

为了解决村民文化消遣的问题,他联系相关单位修建了村办图书室,并组织村民成立文艺宣传队,开展各类文艺演出和宣传活动。

【最新】驻村书记人物模事迹通讯文稿-实用word文档 (16页)

【最新】驻村书记人物模事迹通讯文稿-实用word文档 (16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驻村书记人物模事迹通讯文稿篇一:优秀驻村队员事迹刘平同志先进事迹刘平,隆略市鑫多纪检组长,1965年4月出生,1985年7月入党,在职研究生文化。

刘平同志自201X年2月入驻鑫多村以来,紧紧围绕基层建设年活动“五个目标”,扎实开展“七项工作”,以走村入户了解情况、征求意见为前提,以解决群众中存在的热点难点问题为目的,与当地党员群众同学习,同工作,同劳动,在实践中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确保了鑫多村帮扶活动不走过场、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

深入走访,准确掌握村情民意作为工作组组长,刘平同志首先认真思考了四个问题,一是省委为什么要开展基层建设年活动,二是下派驻村工作组到村做什么,三是驻村期满给党员群众留下什么,四是回去收获什么。

刘平同志为了回答好这四个问题,他时刻警醒自己,工作组是一面旗子、一面镜子,要时时、处处、事事严格要求自己。

一年来,他深入农户、田间地头,与村组党员干部、农民群众座谈交流,了解生产生活状况,认真记好民情日记,对鑫多村真正做到了“五知”,对入户走访做到了“五问”,对鑫多村人口做到了“五清”。

通过查村情和深入的走访调研,准确掌握了第一手资料。

鑫多村位于桲罗台镇东南部12公里处,全村有3个自然村,7个居民组,139户,536口人,集体经济收入少,村民主要经济来源于板栗、山楂、苹果等林果收入和务工收入。

耕地少、山场资源利用率不高、农业及相关基础设施建设薄弱、村民意识守旧以及缺少可行性项目等是制约村经济发展的瓶颈,但民风淳朴,乡邻和睦,两委班子团结、战斗力强、村情和谐稳定等是发展的有利条件,也为谋划下一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谋划项目,科学合理制定规划通过深入调查,了解掌握了鑫多村目前的发展现状,刘平同志认真撰写了《调查报告》和《帮扶方案》,多次召开党员、村民代表会议,经村党支部提议、村两委商议、党员大会审议、村民代表大会决议,确定了以建设阵地、畜牧养殖、水利配套、改善交通、休闲旅游为主的六大惠民项目:投资30万元新建标准村部7间240平米(包括村卫生室、农家书屋建设)1处,解决办公场所问题;建设村民休闲娱乐广场1处;发展以山鸡、猪、羊为主的畜牧养殖业,多渠道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农民收入;修建水利配套工程,打深水井、建蓄水池,增加农业收成;修建护村护路大坝、硬化路面、主路拓宽,改善交通状况;新建农家院,发展以采摘绿色无公害山野菜、果品、山泉水鱼垂钓为主的农家游。

花甲老人的深山扶贫情——记南丰县东坪乡南洲村驻村第一书记杨林忠

花甲老人的深山扶贫情——记南丰县东坪乡南洲村驻村第一书记杨林忠

花甲老人的深山扶贫情——记南丰县东坪乡南洲村驻村第一书记杨林忠□ 唐 涛 邹领根杨林忠,江中集团党群工作部副部长,2016年底已年届57岁的他被组织上选派到“十三五”省级贫困村——南丰县东坪乡南洲村驻村做扶贫工作,任驻村第一书记。

因年事较高,农村生活条件艰苦,担心他身体吃不消,家人都反对他到农村去做扶贫工作,但是他却毅然决然地奔赴南洲村。

南洲村系南丰县东坪乡最偏远的一个行政村。

由于地处偏远,交通不便,基础设施薄弱,群众生活困难,2016年该村被列为“十三五”期间省级贫困村。

全村人口245户986人,贫困户20户49人,贫困户人均纯收入不足2800元。

从乡政府所在地驱车进村,道路蜿蜒崎岖,两旁山峦耸立,数公里长的陡坡路爬上去,车子听着都像在喘气,翻过坡顶,下坡数分钟后视野方逐渐开阔。

初次乘车在这种蜿蜒崎岖的山道上,车程远,车子上下颠簸,老杨顿感肚里翻江倒海般难受,待到村里下车后,双腿发软,扑通一下瘫坐在地上,张大口哇哇呕吐。

那一天,他整天都感觉人昏昏沉沉、无精打采,连饭也不想吃。

住下了,没想到一住就三年多!三年来,他把贫困村当成自己的家,通过他扑下身子在一线开展帮扶工作,倾情奉献,因地制宜谋出路,精准施策出实招,南洲村的面貌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资源优势已逐步转化为经济优势,村民的收入不断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也是从无到有,从有到强。

南洲村于2018年顺利摘掉了“省级贫困村”帽子。

初到南洲村,目睹南洲村破败萧条的贫穷状况,老杨便感觉到自己肩上的担子沉甸甸。

如何帮?如何扶?老杨思考问题时习惯性地掏出烟来抽上几口,边抽边思量。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老杨村庄一个接着一个走,农户一家接着一家串,不管晴天雨天、冬天夏天,都在村里农家转悠。

如今,村里男男女女、老老少少都知道村里有个第一书记杨书记,每逢老杨进村,连村里农家看家的小狗都摇着尾巴扑向老杨身上闹着欢。

功夫不负苦心人,在不断的走访调研中,老杨对南洲村脱贫攻坚的思路日渐清晰,并制定出一整套帮扶方案。

【推荐下载】驻村书记人物事迹通讯稿-范文word版 (17页)

【推荐下载】驻村书记人物事迹通讯稿-范文word版 (17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驻村书记人物事迹通讯稿篇一:优秀驻村干部人物通讯稿真爱送到苗家寨——记剑河县久仰乡挂职驻村干部粟应人“挂职不是摆样子,而是要实实在在地为当地群众做实事、解难题,这就需要走访基层、走访村民,把自己当做村里的一员,急群众所急,想群众所想,才能做好联乡驻村工作。

”这是挂职驻村干部粟应人写在工作笔记的一段话。

做困难群众的贴心人今年42岁的粟应人,民进黔东南州会员,硕士研究生,凯里市鸭塘中学高级教师。

201X年2月,受黔东南州委组织部安排,下派到剑河县久仰乡挂职锻炼。

挂职、驻村一年来,查找出村小学无电脑、无篮球场、村民经济观念滞后等突出问题17个,帮助解决小学电脑、篮球场、篮球架、乒乓球桌等具体问题12个,帮助办理接洽帮扶维修村公路、御寒冬季衣服等实事18件,排查矛盾纠纷6起,化解矛盾纠纷6起。

为久仰乡东阶仰村接洽帮扶作为木桥改造的水泥10吨,冬季御寒衣物120件。

接洽帮扶久敢村资金9万元作为体育场地及体育器材等建设,电脑25台作为小学教学设备,大彩电2台,热水器1台,席梦丝床2床作为村活动室器材,冬季御寒衣物80件给老人及困难户,为久敢村建成了篮球场、配备了篮球架、乒乓球桌等器材,并为久仰小学争取到了一个去上海进行“西部中小学骨干校长培训”的名额。

粟应人还带领村民和小学实施《久敢片区芦笙舞传承与保护》项目,带领上任驻村干部龙峰及村两委平息了久敢村一次集体非正常上访事件及村与村的对抗事件。

粟应人不仅挂职副乡长,还是一名驻久敢村的驻村干部。

久敢村距剑河县城40公里,距乡政府所在地21公里,是一个偏远的苗族村寨。

201X年2月28日,他第一次下村,就急着向村两委主要负责人了解久敢村的基本情况,询问当前的困难和问题。

当晚,他组织村两委召开会议,提出了两点看法:一是要明确发展方向,确定目标,因地制宜,抓住机遇。

芳华无悔——记河池市优秀驻村第一书记梁进兵

芳华无悔——记河池市优秀驻村第一书记梁进兵

南方国土资源 2020.1044·专题§自然之星·初见梁进兵这个“80后”驻村第一书记是在他刚驻村轮换回来不久,他脸上的黝黑还没有褪去,黑边眼镜衬托着淡淡的书生气。

2017年3月22日至2020年5月14日,这3年多时间是广西地图院梁进兵难以忘怀的,他从一名技术人员成为了驻村第一书记,完成了他工作以来的一次蜕变,这一千多个日夜,他收获满满。

他在朋友圈里写到:“有幸参与,不负奋战的一千多个日夜。

”进村,青春不留白环江毛南族自治县是全国唯一的毛南族自治县,位于广西西北部,山水相依、生态环境良好,境内有九万山久仁和木论喀斯特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2014年6月23日,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喀斯特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

但奇特的大山却牵绊住了当地村民脱贫的脚步。

环江毛南族自治县明伦镇英豪村是个典型的少数民族村,全村有495户1 965人。

2015年以来,广西地图院与英豪村进行结对帮扶。

2017年1月,年轻气盛、干劲十足的梁进兵主动报名申请到英豪村驻村扶贫。

他回忆当年的情景,笑着说:“当时,觉得驻村扶贫是一项十分艰巨又特别具有挑战性的工作。

我想挑战一下自己,所以主动报名了,我也有信心能做好!”2017年3月,梁进兵背上简单的行囊前往英豪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从此上山下乡、进村入户,全心全意为英豪村的群众脱贫贡献自己全部力量。

初到英豪村时,梁进兵还是被山里的景象震惊了:灰尘满天的黄泥路、破败的小村屋、村民淡漠的眼神……他暗暗下决心:一定要带领英豪村的村民脱贫。

梁进兵深知了解村情民意,综合分析各种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找到一条符合当地实际发展的道路对脱贫致富十分重要。

而要做到这一步就必须深入群众,开展广泛调研,理清扶贫工作思路。

进村的第二天,梁进兵便早早出发,开始对全村进行入户走访、摸底了解。

起早贪黑,他用了整整3天时间走遍了全村12个屯,用了1个月时间访遍了贫困户,随身携带的笔记本里详细地记录着每屯、每户的基本情况和主要困难。

丹心一片为村民 扎根农村写华章---杨珍珠

丹心一片为村民   扎根农村写华章---杨珍珠

丹心一片为村民扎根农村写华章景村镇王涧村支部书记杨珍珠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姐妹们:大家好!我叫杨珍珠,现年46岁,现任景村镇王涧村支部书记、村妇代会主任,非常感谢县妇联会提供的这次和大家一起学习交流的机会。

今天,我报告的题目是《丹心一片为村民扎根农村写华章》。

我于2002年起担任王涧村文书、计划生育村长、妇代会主任,2008年9月,带着乡亲们的期盼,揣着对未来的憧憬,我参加了村党支部换届选举,走上了村支部书记的岗位。

作为一名女同志,我深知要干出一翻事业要负出多少努力,也明白自己肩上的担子有多重,可想到全体党员的极力推荐、全村老少那一双双信任的目光,我暗暗告诉自己:“就是再苦再累、困难再多再大,也要为群众办成几件像模像样的事情。

”就这样,我开始了平凡而忙碌的工作。

老话说“要想富先修路”。

上任之初,我就急群众所急,想群众所想,抓住国家政策机遇,多方奔走争取通村水泥路建设项目,多次召开村组干部会议和群众大会,积极做好修路前的各项准备工作,连续一个多月,我和村组干部一起,深入各组动员群众以大局为重,放树、迁圈舍和厕所等,清理规划区内的所有障碍物,并组织群众投工投劳处理好路基,经过三个多月的辛勤努力,横贯全村2.5公里的水泥路终于修成了,为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极大的方便,彻底改写了过去“晴天一身灰、雨天两脚泥”的历史。

我们村有三个村民小组靠井水生活,稍有干旱井水干涸,群众要到很远的地方挑水吃,极不方便;我多次向镇上反映情况,积极争取县上的项目和资金,耐心和热情感动了有关部门,改水工程得以立项,经过两个多月的紧张施工,为一组拉通了自来水,在二组和三组打了19眼深水井,400多口人的吃水再也不难了。

路畅了、水通了,可孩子们的教育问题却像石头一样压在我的心头,村小学校条件差,教的好的老师总是留不住,必须给娃娃们盖新校舍,我和村两委会成员达成共识,新选了校址,但没有资金,迟迟不能动工,为了争取资金,我四处奔走,跑的路、说的话连自己都记不清了,受累受气更是家常便饭,功夫不负有心人,第一笔28万元资金终于到帐,群众都争相参与新校舍的建设,接着,第二笔资金也到帐了,不到半年时间,投资60余万元的七间两层小学教学楼建成了,我又带领群众硬化操场,栽植了风景树,让校园有绿树有花开,看着娃娃们背着书包兴高采烈地走进宽敞明亮的教室,我激动地流下了眼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