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实验报告单
新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实验报告单

实验结论
1、凸透镜有成像的作用。
2、当凸透镜距纸屏近,距蜡烛远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当凸透镜距纸屏远,距蜡烛近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凸透镜所成的像都是倒立实像)
实验课题
二氧化碳的制取与性质
实验类型
演示实验
实验目的
1、了解二氧化碳的制取过程及其性质检验。
2、培养学生探究自然、了解自然奥秘的兴趣。
实验课题
凸透镜
实验类型
分组实验
实验目的
1、了解凸透镜有成像的作用
2、知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实验器材
凸透镜及底座、蜡烛及底座、火柴
实验步骤
1、成像作用:把纸屏对着窗户,凸透镜放在纸屏和窗户之间;向左(右)移动凸透镜,观察纸屏上出现什么?
2、成像规律:(1)将点燃的蜡烛、凸透镜、纸屏立在桌子上,使它们在同一条直线上,并使火焰、镜面、纸屏的中心高度大致相同。(2)适当调整凸透镜与纸屏的距离,在纸屏上能看到蜡烛的像?像是什么样的?
实验类型
演示实验
实验目的
了解氧气的的制取过程及性质
实验器材
试管、导气管、棉花、高锰酸钾、酒精灯、铁架台、药匙、广口瓶、火柴、细铁丝、木炭、镊子、燃烧匙、水槽。
实验步骤
1、组装试管、导气管。
2、检查气密性。将导气管放入水槽,用双手握住试管,水槽里有气泡冒出即可。
3、制取氧气:把适量高锰酸钾装入试管,用松软的棉花塞住试管口。装上导气管,将试管倾斜固定在铁架台上,管口低于管底。加热制取氧气,用排水吸气法收集氧气。
实验课题
日食和月食
实验类型
演示实验
实验目的
1、了解地球的日月食形成的原因。
2、培养学生探究自然、了解自然奥秘的兴趣。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单(全套)

用滑轮组提升重物的力(N)
我们的发现
实验结论:滑轮组不但能够的方向,而且能够,滑轮组
中越省力。
科学实验报告单6
六年级上册
班次
实验组别
时间
年月日
实验者
实验名称:不同坡度斜面的作用实验
实验目的:斜面能够省力。斜面坡度越平缓越省力。
实验器材:斜面仪一套、1盒钩码、1个测力计
实验步骤:
科学实验报告单4
六年级上册
班次
实验组别
时间
年月日
实验者
实验名称:动滑轮作用实验
实验目的:认识动滑轮能够省力。
实验器材:1盒钩码、1根粗线绳、1个铁架台、1个滑轮、1个测力计
实验步骤:
用铁架台做支架,把绳子的一端固定在支架上,绕过动滑轮向上提,动滑轮下挂不同数量的钩码。然后做好记录。
观察到的现象:
动滑轮作用实验记录表
实验组别
时间
年月日
实验者
实验名称:通电线圈使指南针磁针偏转的实验
实验目的:认识通电线圈使指南针磁针偏转
实验器材:电池、电池盒、小灯泡、灯座、1根导线 、指南针
实验步骤:
1、组装一个点亮小灯泡的电路。
2、在桌面上放一个指南针,使指针保持正常。
3、做一个线圈(10圈左右在)。
4、给线圈通上电,然后移向指南针,改变不同的放法,看看线圈如何放,指南针偏转的角度最大。
3、在四边形框架里面加两根斜杠,再试一试稳定性。与不加斜杠时的框架比一比,哪个坚固。
4、作一个正方体框架,试一试稳定性。
5、在正方体框架的每个面上都加两根斜杠试一试稳定性。
6、在正方体框架的每个面上都加两根直杠试一试稳定性。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实验课题: 1.放大镜下的新发现实验目的:知道放大镜的使用方法及其作用。
实验器材:放大镜、报纸、书本、树叶、电脑放大镜2只【3X、5X 各一】/每组实验原理:放大镜能把物体的像放大。
实验步骤:1、用放大镜观察树叶,把看到的记录下来。
把放大镜放在字的上方,逐渐向外移动,发现透过镜片后,字体变大了。
2、用放大镜观察报纸、书本,把看到的记录下来。
3、用放大镜观察电脑、电视机的屏幕。
实验现象:在放大镜下观察到的物体比用肉眼看到的物体更大。
实验结果:放大镜可以把物体的像放大。
实验课题:3.用放大镜观察晶体实验目的:了解白糖、食盐等晶体的形状如何实验器材:白糖、食盐、碱面、味精、玻璃片、放大镜实验原理:在放大镜下能更清晰地看到晶体的形状。
实验步骤:1、用放大镜观察白糖,把看到的内容记录下来。
2、用放大镜观察碱面、味精,并把看到的内容记录下来。
3、制作一些较浓的溶液,滴在玻璃片上,待水分自然蒸发后,用放大镜观察它们留下的痕迹,看看又是什么样的。
实验现象:在放大镜下看到的晶体的形状很有规则,有的像雪花,有的是立方体,有的像金字塔。
实验结果:每种晶体的形状都很规则。
实验课题:4.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实验目的:(1)了解洋葱表皮细胞的制作方法(2)观察细胞的结构,培养学生探究生物结构的秘密实验仪器:洋葱、小刀、镊子、显微镜、载玻片、碘酒、吸水纸、9滴管、培养皿实验过程:1、用小刀将洋葱表皮剥下一薄层,用显微镜观察。
2、制作洋葱切片:3、将制作好的切片放在显微镜下,调好焦距观察4、观察时用左眼观察显微镜,右眼看图,右手画出细胞形状图实验结论:洋葱表皮是由无数细胞构成的。
生物体是由细胞构成的,的。
细胞是有生命的,它会生长、繁殖、变化、衰老和死亡。
生物体生长发育的过程中就是在它生长、繁殖、变化的过程,生物体的衰老、死亡也是由细胞的衰老、死亡引起的。
实验课题2奇特的身体构造实验器材: 放大镜 2 只、蝇子蟋蟀蝴蝶等动物的标本1 套步骤: 1、观察昆虫的触角: 发现触角不是一根直的,而是一节一节的;2、苍蝇的眼: 发现不是一个,网格状的分布着几千个小眼;3、蝴蝶的鳞片: 彩色的鳞片其实是扁平的细毛;4、蟋蟀的外壳: 光滑的外壳上,还有许多“小刺”;5、苍蝇的脚: 脚的底端有“吸盘”,所以可以在天花板上倒立结论: 我认为观察的小昆虫和肉眼大不相同,借助放大镜,可以观察到小动物的细微之处实验课题:放大镜的特点学校:实验时间:小组成员:实验目的:知道放大镜的使用方法及其作用。
新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单1

课题
微小世界
实验名称
放大镜
实验班级
六年级
实验类别
实验组数
4
实验时间
任课教师
实验准备
放大镜、柱形球形的器皿、普通玻璃片、平面镜片、照片、塑料薄膜、铁丝、电视机屏幕。
实验步骤
1、观察放大镜的构成.2、使用放大镜的方法:目不动
①镜动,物不动;②物动,镜不动
放大镜的特点.(尝试利用平面镜、玻璃、水槽的物体来放大物体的像。
2、环形山的形成与许多因素有关,是主要原因。
实验报告单
课题
宇宙
实验名称
日食和月食
实验班级
六年级
实验类别
实验组数
4
实验时间
任课教师
实验准备
材料:手电筒、乒乓球、玻璃球。
实验步骤
要点
一生用手电筒代表太阳,一生手持乒乓球代表地球,一生手持
玻璃球当月球自西向东运动,用玻璃球绕乒乓球转动一周表示月球绕地球一周,看看在什么情况下看不见太阳。
2、混合小苏打和白醋,观察发生的现象。
3、燃烧细木条放在杯内,观察现象。
将搜集的气体倒在正在燃烧的蜡烛上,观察现象。
结论
结论:1、小苏打和白醋会发生,产生新的物质,是
2、二氧化碳是具有的一种气体。
实验报告单
课题
物质的变化
实验名称
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
实验班级
六年级
实验类别
实验组数
4
实验时间
任课教师
实验准备
实验组数
4
实验时间
任课教师
实验
材料:课前经历5课作业(铁钉、水)
实验步骤
1、将一枚铁钉放在有水的地方,但与空气隔绝.
最新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全册实验报告单

科学实验报告单(8)
六年级下册
班次
实验组别
时间
年月日
实验者
实验名称:观察水中的微生物
实验目的:大自然水域里的水,生活着众多微生物
实验器材:显微镜1台、烧杯2只、鱼缸1只、滴管1支、载玻片2片
盖玻片2片、医用棉球若干个
实验步骤:
1、取一烧杯校沟里的自然水,存放在教室里,由于是不流动的水,水中的微生物数量较多;
2、用放大镜观察味精,并把看到的内容记录下来。
3、用放大镜观察碱面,并把看到的内容记录下来。
观察到的现象:白糖晶体的形状是,碱面晶体的形状
是,味精晶体的形状是。
实验结论:每种晶体的形状都很。
科学实验报告单(4)
六年级下册
班次
实验组别
时间
年月日
实验者
实验名称:怎样放得更大(做个简易显微镜)
实验目的:了解简易显微镜的制作方法。知道两个放大镜重叠,移动开距离,就可以放得更大,显微镜就是利用这个原理制成的。
实验目的:日食、月食的形成,主要是由于日、月、地三个星体
位于不同的位置形成的
实验器材:手电筒1只、乒乓球1只、玻璃球1只
实验步骤:
1、手电筒代表太阳,玻璃球代表月球,乒乓球代表地球,
2、玻璃球绕乒乓球转动一周,表示月球绕地球一周,
3、观察太阳不动,地球和月球在运行时,阴影光线分别在“月面”和“地面”形成的景象
实验步骤:
1、安放好显微镜,对光,调焦,
2、将要观察的洋葱表皮细胞切片,放到载物台上,对准镜头调焦,得到清晰的图像;
3、将要观察的血液细胞切片,放到载物台上,同样调焦,对光观察血液细胞的结构;
新科教版六年级下册实验报告单

年级班 实验组别:小组长:
实验合作者:
实验名称:设计塔台模型
实验目的:工程的关键是设计
实验器材:铅笔、橡皮擦、尺子、红笔等
塔台设计要求:
1.塔台高度60厘米。
2.必须能站立并承受一定的重量和风力,具有一定的抗震能力。
3.尽可能节省材料。
4.设计图纸有文字、数字、图形以及标识等。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2.取三条长度相同的纸带,每条纸带对折四次,然后将纸带粘连成一条长纸带。在长纸带的折痕处标记数据。
3.根据处理后的数据将八颗行星画在纸带上。
4.将制作好的“八颗行星位置关系模型”纸带粘贴在班级的黑板报上。
5.观察我们的纸带模型。对比我们的模型与平时常见的太阳系八颗行星的图片有何不同。
我的记录:
行星
水星
金星
地球
火星
木星
土星
天王星
海王星
位置
实验结论:
八颗行星距离太阳由近到远的顺序:
教师评语: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年级班 实验组别:小组长:
实验合作者:
指导老师:实验日期:年月日 第节
实验名称: 模拟日食
实验目的:日食是日、地、月三者运动形成的天文现象
实验器材:三个大小和颜色不同的纸片、支架
实验步骤:
1.用大小和颜色不同的纸片分别代表太阳、地球和月球。
实验名称:制作活动观星盘
实验目的:利用活动观星盘观星
实验器材:全天星空图、圆形纸板、剪刀等
实验步骤:
1.将全天星图剪下来做活动底盘。
2.将两张连在一起的纸片都剪成比底盘稍大一点的纸盘。
3.用细线将纸盘与活动底盘以北极星为圆心组合起来。
4.在夜晚观星时,将活动观星盘举过头顶,并转动观星盘,让图上的“北斗七星”与天空中的北斗七星处于大致相同的方位。根据图中的星座来认识天空中相应方向的其他星座。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单(全)

六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
六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
六年级科学实验报告
六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
学校年级六年级实验者
时间2016.05.11 实验名称建一个“星座”模型
实验器材:硬纸板、尼龙线、橡皮泥、直尺、剪刀、投影仪及屏幕
我的猜测:组成星座的各个星星,大小不一,没有联系,看到的星座只是在地球上观察的形状
步骤:1、在边长50厘米的正方形硬纸板上,按图打上7个小孔【图一】
2、在1~7号小孔上,分别挂上15cm、12cm、15cm、17cm、27cm、
27cm、14cm长的细线,并在细线下端挂上相同大小的橡皮泥小球【图二】
图一图二
3、用投影机的光从侧面照射它们,观察记录小球在屏幕上的影子
观察到的现象:会看到形成的影子是我们在地球上观察到的“北斗星”
的形状;从不同的侧面照射,形成的影子会不同;在其它星球上观察
“北斗七星”,构成的图形就会不同。
结论:我认为天空中看起来大小差不多的星星,离我们有远有近;
星座其实是距离不同的、没有联系的恒星在天幕上排列的图像。
指导教师:评定等级:★优秀☆良好□及格
○待改进
六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单(全)

六年级【2 】科学试验报告
六年级科学试验报告
六年级科学试验报告
六年级科学试验报告
六年级科学试验报告
六年级科学试验报告
六年级科学试验报告
六年级科学试验报告
六年级科学试验报告
六年级科学试验报告
六年级科学试验报告
六年级科学试验报告
六年级科学试验报告
六年级科学试验报告
空造就皿无变化无变化无变化无变化无变化有锈点
清水里无变化无变化无变化有锈点锈面增大锈面又大
食盐水里无变化有锈点有锈点锈面增大锈面占半几乎全锈
结论:我以为在有水有空气的情况里,铁钉要生锈,越是腐化性强的,铁钉生锈越快.
指点教师:评定等级:★优良☆优越□合格
○待改良
六年级科学试验报告
黉舍年级六年级试验者
时光2016.05.11 试验名称建一个“星座”模子
试验器材:硬纸板.尼龙线.橡皮泥.直尺.铰剪.投影仪及屏幕
我的猜测:构成星座的各个星星,大小不一,没有接洽,看到的星座只是在地球上不雅察的外形
步骤:1.在边长50厘米的正方形硬纸板上,按图打上7个小孔【图一】
2.在1~7号小孔上,分别挂上15cm.12cm.15cm.17cm.27cm.
27cm.14cm长的细线,并在细线下端挂上雷同大小的橡皮泥小球【图二】
图一图二
3.用投影机的光从侧面照耀它们,不雅察记载小球在屏幕上的影子
不雅察到的现象:会看到形成的影子是我们在地球上不雅察到的“北斗星”
的外形;从不同的侧面照耀,形成的影子会不同;在其它星球上不雅察
“北斗七星”,构成的图形就会不同.
六年级科学试验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结论
1、凸透镜有成像的作用。
2、当凸透镜距纸屏近,距蜡烛远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当凸透镜距纸屏远,距蜡烛近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凸透镜所成的像都是倒立实像)
实验课题
二氧化碳的制取与性质
实验类型
演示实验
实验目的
1、了解二氧化碳的制取过程及其性质检验。
2、培养学生探究自然、了解自然奥秘的兴趣。
4、 制完氧气后先将导气管从水槽中取出,再熄灭酒精灯。
5、 检验氧气的性质:
(1)将燃烧着的木炭慢慢放入集气瓶中,木炭剧烈燃烧。
实验课题
月相的成因
实验类型
演示实验
实验目的
了解月相变化的成因
实验器材
三球仪、电灯(强光源)、皮球
实验步骤
1、把皮球举在空中,使“阳光”照在“月球”上,此时看到月球明亮部分是什么形状?
2、使“月球”围绕“地球”地转一周,观察“月球”明亮部分的变化。
3、填实验报告册,得出结论。
实验结论
月相变化是因为月球国围绕地球公转形成的。
3、性质检验;(1)将高低架上的两支蜡烛点燃,放入二氧化碳瓶中,有什么现象发生?(2)将澄清的石灰水倒入氧化碳瓶中,轻轻振荡,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4、填好实验报告册,得出结论。
实验结论
1、稀盐酸遇到小石子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
2、二氧化碳不能帮助燃烧,并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实验课题
氧气的制取和性质
2、转动三球仪,当地球转到月球和太阳的中间,大致在同一直线上,当月球转地地球背着太阳的一面,月球就处在地球的影子时,太阳照在月球上的光就被地球挡住了,这是什么现象?
实验结论
1、当月球、转到地球和太阳的中间,大致在同一直线上时,月球的影子投到地球上,这是日食。
2、当月球转到到地球背着太阳的一面,月球就处在地球的影子里,太阳照射月球的光被挡住了,这就是月食。
实验课题
硫酸铜和铁钉的反应
实验类型
演示实验、分组实验
实验目的
了解化学变化可能出现的变化
实验器材
烧杯、硫酸铜溶液、铁钉。
实验步骤
1、先观察铁钉的颜色。
2、将铁钉放入硫酸铜溶液中一会儿。
3、取出铁钉,再观察铁钉颜色的变化。
实验结论
铁钉颜色变红,说明生成了新的物质,发生了化学变化。(此处不是铁钉生锈,铁钉上的红色是置换出的铜)
新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实验报告单
实验课题
观察洋葱表皮细胞
实验类型
分组实验
实验目的
(1)了解洋葱表皮细胞的制作方法
(2)观察细胞的结构,培养学生探究生物结构的秘密
实验器材
洋葱、小刀、镊子、显微镜、载玻片、碘酒、吸水纸、9滴管、培养皿
实验步骤
1、用小刀将洋葱表皮剥下一薄层,用显微镜观察。
2、制作洋葱切片:先取下一小片,用镊子取下,轻放在滴了碘酒的载玻片上,用盖玻片从右向左滑动放在切片上,再用吸水纸吸去多余的水。
实验课题
凸透镜
实验类型
分组实验
实验目的
1、了解凸透镜有成像的作用
2、知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实验器材
凸透镜及底座、蜡烛及底座、火柴
实验步骤
1、成像作用:把纸屏对着窗户,凸透镜放在纸屏和窗户之间;向左(右)移动凸透镜,观察纸屏上出现什么?
2、成像规律:(1)将点燃的蜡烛、凸透镜、纸屏立在桌子上,使它们在同一条直线上,并使火焰、镜面、纸屏的中心高度大致相同。(2)适当调整凸透镜与纸屏的距离,在纸屏上能看到蜡烛的像?像是什么样的?
实验课题
光的折射
实验类型
分组实验
实验பைடு நூலகம்的
了解光的折射现象
实验器材
烧杯、一半黑一半白的(且刚好能烧杯外壁上)纸、电筒
实验步骤
1、把纸贴在烧杯外壁上,将涂黑部分竖立刻一条直缝。
2、让电筒光通过直缝射入杯内,从缝对面观察,作好光线射入的位置记号
3、填好实验报告册,得出结论
实验结论
光从一个透明物体进入另一个透明物体时,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
(1)将大纸盒底部正中扎一个小孔;去掉小纸盒的底,粘一张半透明的白纸作屏幕;将大小两个纸盒套在一起
(2)点燃蜡烛,将盒子的小孔对着蜡烛,推(拉)小纸盒,调整屏幕和小孔的距离,在屏幕上能看到蜡烛的像吗?像素是什么样的?
3、填好实验报告册,得出结论。
实验结论
1、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2、在屏幕上能看到蜡烛倒立的实像
实验课题
日食和月食
实验类型
演示实验
实验目的
1、了解地球的日月食形成的原因。
2、培养学生探究自然、了解自然奥秘的兴趣。
实验器材
三球仪、(或皮球、电灯、人头)
实验步骤
1、转动三球仪,月球绕着地球转,地球绕着太阳转,当月球和太阳的中间,大致在同一直线上,月球的影子投到地球上,处在月影里的人,由于被月球挡住了视线,就看不见太阳或只能看见一部分太阳,这是什么现象?
实验类型
演示实验
实验目的
了解氧气的的制取过程及性质
实验器材
试管、导气管、棉花、高锰酸钾、酒精灯、铁架台、药匙、广口瓶、火柴、细铁丝、木炭、镊子、燃烧匙、水槽。
实验步骤
1、 组装试管、导气管。
2、 检查气密性。将导气管放入水槽,用双手握住试管,水槽里有气泡冒出即可。
3、制取氧气:把适量高锰酸钾装入试管,用松软的棉花塞住试管口。装上导气管,将试管倾斜固定在铁架台上,管口低于管底。加热制取氧气,用排水吸气法收集氧气。
3、将制作好的切片放在显微镜下,调好焦距观察
4、观察时用左眼观察显微镜,右眼看图,右手画出细胞形状图
5、填好实验报告册,得出结论
实验结论
洋葱表皮是由无数细胞构成的。生物体是由细胞构成的,的。细胞是有生命的,它会生长、繁殖、变化、衰老和死亡。生物体生长发育的过程中就是在它生长、繁殖、变化的过程,生物体的衰老、死亡也是由细胞的衰老、死亡引起的。
实验器材
导管、稀盐酸、药匙、集气瓶、火柴、高低架、蜡烛、镊子、小石子、澄清的石灰水、水槽
实验步骤
1、检验气密性:把试管、组装好,导管的一头放入水槽中,用双手握住试管,另一端有气泡冒出来即可。
2、抽取二氧化碳;把适量小石子装入试管,再加入适量的稀盐酸,迅速装好导管,另一端放入依据瓶中;把点燃的火柴放到集气瓶中检验,若熄灭,表明集气瓶已装满,取出导管,盖上玻盖。用同样的办法收集两瓶;待用。
实验课题
光的传播(小孔成像)
实验类型
演示实验、分组实验
实验目的
(1)正确组装小孔成像模型
(2)知道光的传播路线,让学生探究小孔成像的秘密
实验器材
细直筒、电灯、大小刚好能套在一起的两个纸盒
实验步骤
1、光的传播路线:用纸卷一个细直简,通过直筒看电灯光;把细直筒弯折,通过直筒还能看见电灯光吗?
2、小孔成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