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史纲要上编综述

合集下载

近现代史纲要名词解释

近现代史纲要名词解释

纲要课主要名词上编综述1个:1、买办第一章4个:1、三国干涉还辽2、黄祸论3、三元里抗英4、海国图志第二章6个:1、《天朝田亩制度》2、《资政新编》3、天京事变4、中体西用5、戊戌六君子6、戊戌政变第三章8个:1、清末新政2、三民主义3、黄花岗起义4、保路风潮5、中华民国临时约法6、二次革命7、护国运动8、护法运动中编综述1个:四行二局第四章1个:1、北洋军阀第五章5个:1、东北易帜2、八七会议3、井冈山土地法4、赣南会议5、遵义会议第六章8个:1、《论持久战》2、“三光政策”3、一•二九运动4、福建事变5、西安事变6、平型关大捷7、皖南事变8、“三三制”第七章5个:1、重庆谈判(双十协定、《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2、“五四指示”3、第二条战线4、第三条道路5、《中国土地法大纲》第八章2个:1、“一化三改”2、“四马分肥”第九章4个:1、《论十大关系》2、中共八大3、“六又”政治局面4、1959年庐山会议第十章1个:1、“三步走”战略近现代史纲要课考试的主要名词上编综述1个:1、买办:是半殖民地中国的产物。

他们最初是充当通商口岸外国洋行的雇员和代理人,在帮助外国资产阶级积累资本睇过程中,通过获取佣金、分红、利息等手段积累财富,并利用与外国侵略势力及封建势力的密切关系,提高自己的政治、经济地位。

第一章4个:1、三国干涉还辽:1985年中国清政府因甲午战败被迫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其中规定把台湾、澎湖列岛和辽东半岛割让给日本,激化了列强争夺中国的矛盾。

俄国联合法国和德国共同干涉,迫使日本放弃了割占辽东半岛的要求。

日本则再向中国勒索3000万两白银“赎辽费”作为补偿。

俄、德、法三国借口干涉还辽“有功”,要求租借中国港湾作为报酬,由此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2、黄祸论:19世纪外国教会中的某些势力利用宣传宗教和西学的名义,为帝国主义侵略制造舆论。

黄祸论,即中国威胁论就是其中的一种。

他们宣扬中国等黄色人种对西方白色人种构成威胁,企图以此论证西方列强侵略、压迫中国有理。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后思考题答案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后思考题答案

上编综述:(1-3)1.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2.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3.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4-5)1、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给中国带来了什么?2、近代中国进行的反侵略战争具有什么意义?3、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和教训是什么?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5-7)1、如何认识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意义和失败的原因、教训?2、如何认识洋务运动的性质和失败的原因、教训?3、如何认识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和失败的原因、教训?第三章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7-8)1、革命派和改良派论战中是如何论述革命的必要性、正义性、进步性的?2、为什么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引起了近代中国的历史性巨大变化?3、辛亥革命为什么会失败?它的失败说明了什么?中编综述:天翻地覆三十年(8-11)1、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在什么时代条件下和国际环境中发生发展的?这对中国革命事业带来哪些影响?2、为什么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必须把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作为对象?3、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三种建国方案,两个中国之命运?为什么中国共产党的建国方案最终成为中国人民的共同选择?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11-12)1、中国的先进分子为什么和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2、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3、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革命呈现了哪些新面貌?为什么?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12-13)1、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是如何探索和开辟中国革命新道路的?2、20世纪20年代后期、30年代前中期,中国共产党内为什么连续出现“左”倾错误?3、中国共产党是如何总结历史经验、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13-15)1、为什么说中国的抗日战争是神圣的民族解放战争?2、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3、怎样评价国民党政府在抗日战争中之行的路线正面战场的地位与作用?4、为什么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弱国战胜强国的范例?第七章为新中国而奋斗(15-16)1、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政府为什么会陷入全民的包围中并迅速走向崩溃?2、如何认识民主党派的历史作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的格局是怎样形成的?3、为什么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基本经验是什么?【上编综述】1.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原因有四:第一,战争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由一个落后封闭但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综述1840-1919

综述1840-1919

社会特征: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制度
文化特征:以儒家思想为正统
黄炎培在延安与毛泽东的对话
• 黄炎培问:“我生60多 年,耳闻的不说,所亲 眼看到的,真所谓‘其 兴也浡焉’,‘其亡也 忽焉’,一人,一家, 一团体,一地方,乃至 一国,都没能跳出这周 期率的支配力。” •“一部历史,‘政怠宦成’的也有,‘人亡政息’ 的也有,‘求荣取辱’的也有,总之没有能跳出 这周期率”,中共诸君如何找出一条新路? •毛泽东:我们已经找到了新路,我们能跳出这个 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起来监 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 不会人亡政息。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综述 风云变幻的八十年
上编: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前夜 (1840—1919)
本讲内容
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和世界
二、外国入侵和近代中国 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 三、近代中国的基本矛盾 和面临的主要任务
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和世界
(一)中国灿烂的古代文明
1、延续时间最长的中华文明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源远 流长。 在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中华文明 是唯一延续时间最长、未曾中断的文化系 统。 既没有经过外敌入侵,又没有自行断 裂,这是任何古代民族都无与伦比的。
2、罪恶的鸦片贸易 (2)鸦片贸易给中国的危害
◆造成中国社会白银大量外流; ◆清朝统治者更加腐化,更加剧 了国家危机; ◆毒害了国人的身心健康,摧残 了社会生产力。
清末鸦片馆中吸食鸦片的国人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二、西方列强的入侵与近代中国社会 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
(一)鸦片战争: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3、正义的禁烟斗争
林则徐上书道光皇帝:“犹若泄泄 视之,是使数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 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

中国近代史纲要

中国近代史纲要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含上编综述)1、四次大的侵略战争及其之后签订的不平等条约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中英签订的《南京条约》及中美签订的《望厦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及之后中俄签订的系列条约:中日甲午战争签订的《马关条约》2、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1894年日本在中国的旅顺大屠杀3、中国无产阶级的产生4、近代中国社会两大矛盾5、近代中国社会的两大历史任务6、近代中国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原因7、帝国主义没能瓜分中国的原因8、林则徐,《四洲志》9、魏源的《海国图志》中提出的主张10、中国海关被列强控制的情况11、中国民主意识觉醒及学习西方的历程:技术,制度,思想文化三个层面。

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1、拜上帝会:洪秀全创立拜上帝会的情况2、《天朝田亩制度》:1853年颁布,是太平天国的纲领性文件和社会改革方案。

3 《资政新篇》:1859年颁布,洪仁玕拟定的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改革与建设方案4、洋务运动期间派遣留学生的情况。

5、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6、洋务运动期间创办军事工业的情况7、举办洋务事业的指导思想:最早由冯桂芬概括出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8、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代表人物:康有为及其维新思想。

9、宣传组织维新变法的著名三报三学童:上海《时务报》(梁启超任主笔)、天津《国闻报》(严复主办)、湖南的《湘报》。

广州万木草堂(康有为主持)、长沙时务学堂(梁启超任中学总教习)。

他们还向光绪皇帝建立京师大学堂。

10、维新派与守旧派辩论的问题:要不要变法,要不要实行君主立宪,要不要废八股,改科举和兴学堂。

第三章辛亥革命1、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2、清末新政:预备立宪与皇族内阁,科举制度废除。

3、《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的法典。

4、当前学术界对辛亥革命的错误评价:激进主义思潮、告别革命论。

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1、新文化运动发起的标志2、新文化运动中倡导民主与科学。

3、李大钊最先由民主主义转变为共产主义者,成为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4、新民主主义开端的标志。

《中国近代史纲要》课后思考题参考答案

《中国近代史纲要》课后思考题参考答案

上编综述风云变幻的八十年1、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为外国资本主义打开了侵入中国的大门,对近代中国社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原因有四:第一,战争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鸦片战争前,中国是一个领土完整、主权独立的封建国家;鸦片战争后,中国的领土、领海、关税、司法等主权的完整遭到破坏,受到外国侵略者的干涉和控制,清王朝从一个独立的封建国家逐渐沦入半殖民地。

鸦片战争前,中国是一个经济上自给自足的封建国家。

鸦片战争后,中国封建自然经济逐渐解体,逐渐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供给地。

另一方面,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又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中国从一个完全的封建社会转变为半封建的社会。

第二,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

随着社会性质的变化,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也发生了变化。

战前,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战后,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另一个主要矛盾。

第三,革命任务发生变化。

求得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成为落在中国人民肩上的双重历史任务。

因此,中国革命进人了一个新的时期,即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时期。

鸦片战争成为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2、怎么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1)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

而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乃是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

中国近代社会的两对主要矛盾是互相交织在一起的,也是发展是不平衡的。

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和演变,是这两对主要矛盾互相交织和交替作用的结果。

(2)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

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近代以来中国在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入侵及其与中国封建主义势力相结合的条件下,逐步形成的一种从属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畸形的社会形态。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考试大纲(整理版) 保过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考试大纲(整理版) 保过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考试大纲一、知识点鸦片战争南京条约近代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涵义,性质,特征)康乾盛世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工业革命虎门销烟鸦片贸易协定关税领事裁判权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帝国主义间接统治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近代中国的历史任务军事侵略瓜分中国的狂潮(开端,租借地)租界旅顺大屠杀马关条约沙俄侵占中国领土辛丑条约火烧圆明园八国联军侵华洋人的朝廷赫德通商口岸文化渗透传教士教会势力在中国创办的报刊林乐知三元里人民抗英台湾人民反抗日本占领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瓦德西邓世昌三国还辽事件粉碎瓜分图谋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原因睁眼看世界民族意识的普遍觉醒师夷长技以制夷林则徐魏源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近代中国新兴的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近代中国人民斗争的出发点江东六十四屯惨案北京条约马关条约赔款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进行资本输出的起点中外反动势力勾结起来帝国主义不能灭亡中国的主要原因近代中国长期不统一的原因中国工人阶级的优点第一次鸦片战争中为国捐躯的将领列强在近代对中国进行经济掠夺和政治控制的方式二、问答题★1、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答案参见教材P11,2,3)答:(1)鸦片战争以清政府的失败而告终,被迫与英国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接着又被迫签订了《中英虎门条约》、《中美望厦条约》和《中法黄埔条约》。

通过这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英国等西方列强在中国攫取了大量侵略特权。

割占香港,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外国船舰可在中国领海自由航行,破坏了中国的领海主权,领事裁判权,破坏了中国的司法主权;协定关税,破坏了中国的关税主权,等等。

(2)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中国的社会性质开始发生质的变化。

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中国逐渐开始了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由此,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如何理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涵义?(P11-12)答:(1)鸦片战争前的中国社会是封建社会。

中国近代史纲要

中国近代史纲要

中国近代史纲要《中国近代史纲要》上编·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前夜(1840~1919)综述·风云变幻的八十年一、中国近代史的起点:鸦片战争二、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发生的根本性变化:鸦片战争以后,随着外国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中国社会发生了两个根本性的变化:其一,独立的中国逐步变成半殖民地的中国;其二,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半封建的中国。

(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中国的社会性质和革命性质开始发生质的变化。

中国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国人民逐渐开始了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革命。

正因为如此,鸦片战争就成为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三、近代中国工人阶级的来源:近代中国诞生的新兴的被压迫阶级是工人阶级。

它的来源主要是城市破产失业的农民、手工业者和城市贫民。

四、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两大历史任务以及相互关系:任务: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关系:相互区别又相互紧密联系。

由于腐朽的社会制度束缚着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着经济技术的进步,必须首先改变这种社会制度,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才能为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创造前提,开辟道路。

这是因为:不经过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理由:1)、——就不可能推翻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反动统治,改变它们控制中国经济财政命脉,利用特权向中国大量倾销商品和输出资本,压迫中国民族工商业发展的局面;2)、就不可能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和专制政治制度,解放农村生产力,改善农民的生活,扩大民族工商业的国内市场;3)、就不可能达到民族的团结,社会的稳定,从而集中力量进行现代化建设,以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富裕幸福。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一、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1)、军事侵略(首先与主要的)2)、政治控制3)、经济掠夺4)、文化渗透二、列强瓜分中国图谋破产的原因:1)、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和相互制约。

2)、最根本的原因,是中华民族进行的不屈不挠的反侵略斗争。

中国近代史纲要课后习题及材料题

中国近代史纲要课后习题及材料题

“课后习题”提示上编综述:1.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原因有四:第一,战争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由一个落后封闭但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中国的发展方向发生变化,战前中国是一个没落的封建大国,封建制度已经腐朽,在缓慢地向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如果没有外来势力干扰,中国最终也会向西方大国那样发生资产阶级革命成为资本主义国家;而鸦片战争后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不可能获得正常发展,中国也就不可能发展为成熟的资本主义社会,而最终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第三,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战前中国的主要矛盾是农民阶级与封建地主阶级的矛盾,而战后主要矛盾则包括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及中华民族与外国殖民侵略者的矛盾,也就是社会主要矛盾复杂化。

第四是革命任务发生变化,原先的革命任务是反对本国封建势力,战后则增加了反对外国殖民侵略的任务,革命的性质也由传统的农民战争转为旧民族主义革命。

2.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1)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

中国近代社会的两对主要矛盾是互相交织在一起的,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

(2)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

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近代以来中国在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入侵及其与中国封建主义势力相结合的条件下,逐步形成的一种从属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畸形的社会形态。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社会是封建社会。

鸦片战争以后,随着外国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独立的中国逐步变成半殖民地的中国;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半封建的中国。

(3)基本特征第一,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不但逐步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而且逐步控制了中国的政治,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第二,中国的封建势力日益衰败并同外国侵略势力相勾结,成为资本——帝国主义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世界的本质和规律,揭示了人 类社会发展的本质和规律,特别是揭示了资本主 义与社会主义的发展规律,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 法论,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 器。
作为科学的意识形态,马克思主义从一开始就反对 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超党性”的虚伪态度,它公开 申明自己是为无产阶级的解放服务的,明确宣布要把 消灭一切剥削制度、最终解放全人类作为自己的奋斗 目标。 纵观人类历史,尽管曾经出现过各种各样的理论、 学说,但没有一种理论能与马克思主义相媲美,没有 一种理论能像马克思主义那样对人类历史进程产生如 此巨大的影响,对改变世界面貌发挥如此巨大的作用。 尽管马克思主义诞生以来,不断遭受各种诽谤、攻击、 谩骂,但马克思主义真理如燧石一样,越敲击越放出 耀眼的光芒。ຫໍສະໝຸດ 四、怎样学习中国近现代历史课?
1、教学方法 (1)以课堂教学为主,以课外自学为辅。 (2)以老师讲授为主,以学生讨论为辅。 (3)以专题讲授为主,以系统学习为辅。
2、上课具体要求
(1)思想上要重视 (2)课前预习教材 (3)认真听课记笔记 (4)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5)不得无故迟到、早退、旷课
3、成绩评定


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 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是对 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是帮助 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 观和价值观的重要途径。 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作用,用马克思 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理论体系武装当代大学生,是党的教育方针 的具体体现,是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特征, 是党和国家事业长远发展的根本保证。(美 国的大学普遍开设美国总统制、美国宪法、 欧洲政治思想、美国生活中的道德问题、政 治与社会制度、民主问题等必修课程。)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是高校思想政治 理论课中的一门,不是历史学科的专业课, 要求我们了解中国近现代社会发展和革命 发展的历史进程和内在规律,在正确了解 国史、国情的前提下,确立并增强对马克 思主义,对中国共产党和对社会主义的信 念,把自己锻造成具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 信仰的合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 设者和接班人,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㈢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与殖民扩张
正当中国清朝衰落之时,欧美 资本主义国家迅速崛起。从17世纪 到19世纪上半叶,英、法、美等国 都先后成为资本主义国家。
1782年, 瓦特发明 蒸汽机
马克思恩格斯对资本主义生产 方式的评价: 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 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 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 多,还要大。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主讲人:邓庆伟
Email: lpcqdqw@


一、大学生为什么要学思想政治理论课?
1、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 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
想。这就是说,一个阶级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物 质力量,同时也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精神力量。”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版第1卷第98页)
对外扩张,加紧殖民 侵略
1793年,乾隆皇帝在承德避暑山庄接见英使马戛尔尼
“日之将夕,悲风骤至,人思 灯烛,惨惨目光,吸饮暮气,与梦 为邻。”官僚 “缚草为形,实之腐 肉”,“官益久,则气愈媚;望愈 崇,则谄愈固”。 ——龚自珍
“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二 的大帝国,不顾时世,安于现状,人 为隔绝于世界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 尽美的幻想自欺。这样一个大帝国注 定最后要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被打 垮”。不可避免地发生“奇异的悲 歌”。 ——马克思

教学重点与难点:
1、中国封建社会为何由盛而衰? 2、鸦片战争中国失败的原因及教训。 3、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 4、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历史任务和关系等。


教学方法和手段: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时数:4学时
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
㈠中国灿烂的古代文明
1、延续时间最长的中华文明 2、领先世界的科学技术 3、对近代西方产生重大影响的社会科学
2、中国共产党也十分重视历史的学习与
研究,注意总结和汲取历史经验



毛泽东:“读历史是智慧的事”。他指出,“今天的中国 是历史的中国的一个发展”。我们看问题,一定不能割断 历史。 邓小平认为,了解历史,我们才能把握正确的前进方向。 “青年人不了解历史,我们要用历史教育青年,教育人 民。” 1990年春,当西方反华势力干涉中国内政、采取制裁中国 措施的时候,邓小平:“我是一个中国人,懂得外国侵 略中国的历史。当我听到西方七国首脑会议决定要制裁 中国,马上就联想到1900年八国联军侵略中国的历 史……要懂得些中国历史,这是中国发展的一个精神动 力。” 江泽民:“一个民族如果忘记了自己的历史,就不可能深 刻地了解现在和正确地走向未来。” 胡锦涛指出:“回顾历史,总结经验,是为了加深对客观 事物规律性的认识,是为了更好地面对现实,立足现实,
经过调查,我们了解到:在校大学生 在中学阶段已经系统地学过中国近现代历 史,对有关的历史事实、重大事件和重要 人物,他们有了一个基本的了解。但是, 他们对历史发展的脉胳,还不能完整地把
握;对历史发展的规律性和主要经验,还 不能准确地理解;对与“三个选择”有关 的历史情况,也还缺少深入的了解,并存 在着若干困惑。
2、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 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他们能否成 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 者和可靠接班人,关系党的事业后继 有人和国家长治久安以及中华民族的 伟大复兴。经验证明,智育搞不好就 出次品,德育搞不好就出废品。
3、毛泽东:“不论是知识分子,还是青 年学生,都应该努力学习。除了学习 专业之外,在思想上要有所进步,政 治上也要有所进步,这就需要学习马 克思主义,学习时事政治。”
二、为什么要学习历史,学习中国 近现代史?
1、中华民族历来有重视历史的优良传统: 汉代的历史学家司马迁说,要通过研究历 史,“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 之言”。 盛唐时期的历史学家刘知几说:“史之为 用,其利实博,乃生人之急务,为国家之 要道。” 晚清的思想家龚自珍说:“出乎史,入乎 道,欲知道者,必先为史。”
“历史虚无主义” 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为了否定革命的正义性和必要性,把推动历史前进的 革命政党、领袖和革命的群众运动边缘化,甚至加以丑化,而对阻碍历 史前进的反动势力及其代表人物则加以颂扬,把他们放到历史舞台的中 心位置。鼓吹历史虚无主义,实质上是从歪曲革命的历史、我们党的历 史和社会主义的历史入手,达到否定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的目的。 如果听任这种思潮泛滥,中国人民革命的历史、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和中 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就会被丑化、被颠覆,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坚持共 产党执政地位的历史依据就会被推翻,其严重后果是非常严重的。前苏 联由于妖魔化斯大林、进而否定列宁和十月革命,最终导致亡党亡国, 便是前车之鉴。
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是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 主专制制度。
中国封建社会的社会结构是族权和政权相结合 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 中国封建社会的文化思想体系以儒家思想为核 心。


2、中国封建社会的衰落

落后的经济 康熙、雍正、乾隆时代是封建 腐败的政治 社会后期的鼎盛时期,但同时也走
到了封建社会的末世。 废弛的军事 沉闷的思想文化 闭关自守的对外关系
上编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前 夜(1840——1919)
本编综述 风云变幻的八十年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编的学习,帮助学生理解中国古代社会经济和 文化的发展都对人类的文明做出了巨大贡献,只是到了近 代,特别是鸦片战争后,由于帝国主义的侵略,才积贫积 弱,从而正确认识中国近代革命的任务和性质;了解近代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及基本特征,明确近代中 国的阶级状况、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从而对半殖民地半 封建的中国社会的实际状况和国情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和充 分的了解。
中国
世界(英国) 资本主义国家迅速崛 起
总体状况
处于封建社会晚期,危机四伏
经济
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土地高度集 完成工业革命,生产 中、兼并严重,政府财政困难 力水平最高 确立了先进的资本主 义制度
具 体 表 现
政治
官场腐败,卖官鬻爵
军事
外交
装备陈旧,军备废弛
闭关自守,闭目塞听
装备先进,成为海上 霸主
“中国古代的发明和发现往往是超 过同时代的欧洲,特别是15世纪以前 更是如此,这可以毫不费力地加以证 明。”“在3—13世纪,中国保持一
个让西方人望尘莫及的科学知识水
平。”
——李约瑟
郑和
航海次数 7次,14051433年,历时 28年
哥伦布
4次,1492-1504年 ,历时13年
船只数目
一般多达260余 艘,大型宝船60 最少3艘,最多17艘 余艘
反对关于中国近现代历史的错误思潮
“告别革命论”
把革命同现代化对立起来,借以否定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革命 斗争。认为现代化是近现代中国历史发展的惟一要求和惟一 主题,而革命成了破坏社会稳定、制造社会动荡、阻碍现代 化的消极力量。有人说,如果没有康、梁的变法维新和孙中 山的革命,“中国早就实现现代化了”。还有人说,慈禧太 后在上世纪初推行“新政”,又搞了“立宪”,如果孙中山 不革命,照这样慢慢进行下去,不仅军阀混战的局面不会出 现,而且中国早就现代化了。
不仅社会主义国家,而且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统
治阶级为了巩固其政治统治,都要竭力维护和发展 其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这是一个客观的事实。

资本主义的历史表明,极端个人主义始终 是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核心。极端个人主 义渗透和体现在资本主义社会的各个领域, 形成了一个无孔不入、无所不在、盘根错 节、根深蒂固的价值体系。这种价值体系 不仅有力维护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内部统治, 而且成为资本主义在世界上推行霸权的重 要工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