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任务三 闻写作(名师教案)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写作学案设计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写作——学习描写景物导学案学习目标1.学会观察景物,抓住景物的主要特征,细致地描写景物。
2.通过教师生动直观的画面和通俗的事例的帮助,掌握如何选用感官角度和修辞手法进行描写景物。
3.从描写景物的实践中去感悟大自然的魅力,从而去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
学习过程【课前预习】1.自学写作导引,将疑难地方在课本上圈出。
2.阅读《春》《济南的冬天》等写景文章,比较文章在景物描写上的特点。
【课内探究】一、自主学习,合作交流1.《春》中有着大量生动形象的景物描写,试分析下面一段所运用的写景方法。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朱自清《春》)2.《济南的冬天》中有着大量生动形象的景物描写,试分析下面一段所运用的写景方法。
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
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
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
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
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济南的冬天》)二、深入探究,梳理归纳3.在其他文学作品中,你还记得有哪些运用了多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4.根据对课文的分析及写作导引的学习,你认为描写景物的方法有哪些?请在小组合作的基础上明确。
三、课堂练笔,巩固提升5.你在多角度描写景物的时候,有哪些收获?四、写作训练6.你的家乡的秋天有哪些富有特征的景象?是那饱满诱人的果实,还是金黄灿烂的田地?是天际的山岭,还是高远的蓝天?是壮丽的落日,还是初升的朝阳?或许一片落叶让你感叹岁月的脚步声,一丝清凉让你抒发思古之幽情?细细观察,细细品味,从多个角度描写“家乡的秋天”。
【最新】初二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学期教案第3单元 同步作文指导 -人教部编版.doc

第三单元同步作文指导学习描写景物【导学目标】1.运用多种描写手法,多角度、有层次地描写景物。
2.经典美文的赏析与学生习作的分析相结合,调动学生的想象与联想能力。
3.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课时计划】2课时,第一课时完成写作指导,第二课时学生写作实践,集体评议。
学法指导一:【多选角度,描绘立体图画】自然景物有颜色、味道、质地、形状等各方面的特征,而要把它展示出来,给读者立体的感受,就要善于多角度描写,从不同的侧面入手描绘。
如在写景时,很多人只习惯于描绘看到的事物,这样难免单调。
其实,我们不妨充分调动听觉、触觉、嗅觉、味觉等多种感官,从多个角度描写景物,从而构建一幅立体的图画,带给读者真切的感受。
学法指导二:【善用修辞,绘出景物的个性】修辞好比语言的调色板,在描绘景物时,巧妙运用比喻、拟人、排比、对比等修辞方法,不但可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而且能突出景物的个性特征。
学法指导三:【寄寓深情,增强景物的魅力】写景不能呆板地对景物进行介绍说明,要融进自己的感情,并以此来感染和启迪读者。
带着感情写作,就能给景物涂上一层鲜明的色彩,即使平凡的景物也会变得充满魅力。
学法指导四:【动静结合,写出景物的生气】自然万物,有的处于相对静止状态,有的则在不断地发展变化着。
因此,描写景物,既要写出静止时的优美景色,又要写出运动变化的动态美,这样文章才不会呆板沉闷、缺乏生机。
写这类文章,一般是先采取静态描写,然后再根据事件的发展和需要,进行动态描1写。
这样写,文章才会生动活泼。
精彩导入激发兴趣曾经有这样的故事,许多人读过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后,都到清华园参观,想一睹他笔下那迷人的景色,可惜却失望而归。
现实中的清华园显得是那样的平凡,那样的景致在哪里都能看到,可为什么在朱自清先生的笔下却显得如此的美呢?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如何多角度描写景物,并运用各种技巧和方法,提高我们写作的能力。
例文引路把握技巧品读经典,掌握写景的方法与技巧。
2021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3 “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名师教案)

【教学目标】1.掌握新闻特写这一新闻体裁的基础知识,了解其写法特点,学习其写作技巧。
2.了解课文内容,欣赏作者描绘的画面,感受文中体现的运动之美。
3.理清课文的新闻要素,比较新闻特写与消息的异同,理解新闻特写的新闻价值。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课前对话,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你们知道“飞天”和“凌空”是什么意思吗?预设“飞天”指佛教壁画或石刻中在空中飞舞的神。
“凌空”指高高地在空中或高升到空中。
师:今天我们要来认识一位被作者比喻成“飞天”仙女的运动员。
同学们看看课文标题,猜猜她是谁?预设中国跳水女运动员吕伟。
师:吕伟10岁开始练习跳水,14岁进入国家队,16岁拿下亚运会金牌。
许多媒体都将“跳水皇后”的称号送给了她。
在当时有许多关于吕伟的新闻报道,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其中很有特色的一篇——《“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
让我们共同来欣赏中国一代“跳水皇后”的“飞天”之美。
(板书:“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设计意图】由“飞天”的含义引入课文,补充交代吕伟的相关资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后面对新闻特写特点的探究做铺垫。
二、整体感知,走进文本1.了解新闻特写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9补白部分“什么是新闻特写”,了解新闻特写的相关知识。
新闻特写,是指采用类似于特写的手法,以形象化的描写作为主要表现手段,截取新近于通讯体裁。
简要和迅速地报道新闻事实,是新闻特写和消息的共同点所在。
二者的差异在于,新闻特写主要描绘新闻事件中的片段。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初步了解本文体裁的特点,为下面的学习做铺垫。
2.朗读课文,积累字词(见《状元大课堂》本课“字词清单”栏目)【设计意图】指导学生读记、书写、记忆,夯实词语基础。
3.扣住体裁特点提炼信息设问1:这则新闻特写报道了一件什么事?着重抓住什么场面来刻画的?【设计意图】此环节意在培养学生提炼信息,扣住新闻特写的特点来回答问题的能力。
(学生举手回答)预设这则新闻特写报道的是跳水姑娘吕伟在印度新德里亚运会上赢得金牌的故事。
八年级语文上册 写作(三)教案 语文版

写作一、本次写作内容写一篇议论文二、本次写作目的1.掌握议论文写作的原则。
2.掌握议论文的写作方法。
3.学会明确的表达自己的观点。
注意段落与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一个语段的内部之间也需要有严谨的逻辑关系。
三、设置意图本单元的四篇课文都是议论文,本着读写结合的原则,安排学生写一篇议论文,即以四篇课文为范例,借鉴课文的思路和写法,初步掌握议论文的写作方法。
四、指导建议1.这次是学生初次写议论文,除模仿借鉴课文外,还可以篇幅短小的议论文作为范例,供学生参看。
2.写作提示:从小学到初中,学生写了很多年的记叙文。
习惯容易使他们将议论文中的叙述写得雷同于记叙文中的叙述。
课堂强调议论文对事实论据的叙述要简洁、概括,要紧扣中心论点,边叙边议。
3.写议论文,主要应该掌握四方面的问题第一、要选择有意义的论题议论文写作的第一步是选择论题,也就是选择所要议论或者评论的问题。
选择有意义的论题很重要,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文章的价值。
那么,什么样的论题才算有意义呢?一般来说,有针对性的和大家都很关心的问题。
就是比较有价值的。
所以,我们在选择论题的时候,首先应该想一想,你的文章是写给哪部分人的,你要议论的事对这部分人来说有没有针对性,能不能引起他们的关注。
如果回答都是肯定的,你写出来的文章就是比较有价值的。
第二、要有明确的论点论点,是作者对所议论的问题提出的见解,主张或者是态度。
它好比记叙文中的主题,它是统领全篇的中心。
与记叙文的主题应当鲜明集中一样,议论文应该有一个鲜明集中的主题——明确的论点。
有了明确的论点,才能很好地组织材料,才能保证文章不枝不蔓,沿着正确的方向朝前发展。
确立明确的论点,应该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要对文中所要议论的事物做出准确的判断;另一方面,也应像提炼记叙文的主题一样,需要从论点到材料、从材料到论点反复思考,使二者相互吻合,相互支持。
要想对自己所要议论的事物做出准确的判断,就要善于思考,善于分析问题。
现实生活中的事物,往往是十分复杂的,这就需要我们认真思考,仔细分析,从中找出主流的东西、本质的东西。
人教部编版2020-2021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任务二新闻采访任务三新闻写作》课件

采访的手段
用眼睛观察 用嘴巴问 用耳朵听 用笔记录 借助音像设备
什么是新闻写作
新闻写作 ,就是对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事 实的写作 。
用文字或者声音、影像纪录资讯、表达意向 真实的 新鲜的 有价值的
采访与写作的关系
(1)、只有采访没有报道,新闻活动就没有 意义。 (2)、只有写作没有采访就是杜撰。 (3)、十份的新闻,七份靠采访,三份靠写 作。新闻采写,有句行话叫“成在写作,功 在采访”。即采访是第一位的,写作是第二 位的。
正如我们学习语文课,每篇课文都有明确的中心 思想一样,每篇新闻报道也都有自己的“中心思 想”,新闻学里就称为“报道思想”。简单说, “报道思想”就是新闻报道的目的。
在采访之前,先明确一下,自己采访的目的是什 么?反映一个什么样的新闻事实。
比如,我们要写一篇“四好少年”的新闻,首先 确立的报道思想。采访“四好少年”的目的是什么, 即挖掘“四好少年”身上的闪光点,给大家树立榜 样。那么在采访的时候就要围绕她“好”来问,挖 掘什么样的事情才能体现她乐于助人的性格,学习 踏实等等品质。
榜上无名,脚下有路 ——青工董云峰业余发明获两项专利
引题:揭示消息的思想意义或交待背景,说明原 因,烘托气氛。
引题,是虚题,主题,是实题。虚实结 合,受众能清楚地认识事实的意义。
破蛹成蝶 让学生插上“素质”与“能力”双翼( 校报 )
彩灯映照笑脸 歌声洋溢大厅 中央领导同志和首都小朋友喜庆六 一
副题:提示报道的事实结果,或作内容提要。 用于补充、注释和说明、印证主题。 副题一 般多作实题。如:
话题指导
消息,是新近发生的、具有社会意义的事件。要写好 这样的事件,你需要尽可能全面、准确、深入地掌握第一 手材料。最基本的材料,一般包含“六要素”,即何人、 何时、何地、何事、为何、结果如何。你可以通过调查, 了解事情发生的来龙去脉;观察新闻事件发生的现场;采 访相关的人员,了解他们的观点、感受;收集主要的背景 资料等。有时候,还需要利用录音、拍照等方式,增强信 息的准确性。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写作教案

要想写好说明文,首先就得明确这一文体的特点。
说明文是客观地说明事物的一种文体,以解说或介绍事物的形状、性质、成因、构造、功用、类别等或物理的含义、特点、演变等为主要内容。
说明文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兼用记叙、描写、议论。
说明文主要是通过对客观事物或事理的介绍说明,达到以知识教人的目的。
与记叙文、议论文相比,说明文更强调科学性、客观性。
说明文以客观、准确为基本要求,一般不表示作者的感情倾向。
教学大纲对说明文的训练要求为:一、简单的说明文,说明对象明确,能抓住说明对象的特征;二、根据说明对象的特点,采用适当的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三、注意说明文语言的准确、简明和平实。
因此,对于初学写作说明文的同学,要牢记这几条要求。
说明要抓住特征。
怎样把握事物的特征呢?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要认真观察。
通过细致、反复、深刻的观察,用眼、耳、口、鼻、体、肤等感觉器官,对要说明的事物进行看、听、尝、嗅、触等,必要时,还可以做实验,以准确、全面地把握事物的特征。
二要深入思考。
将说明对象用类似的事物进行多方面比较,对掌握的相关信息进行筛选,深入分析其异同,抓住了“异处”,就把握了该事物的特征,也就抓住了说明的重点。
三要重视积累、扩大生活视野,阅读范围,不断丰富知识,积累写作材料,注意间接经验的获得,提高理性认识水平。
(一)水的自白大家好,我的名字叫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是大自然馈赠给人类的礼物。
有时我和我的伙伴从天而降,冲刷大地;有时我变成小溪,灌溉田野;有时我汇成波涛汹涌的大海,养殖各种海洋生物;有时我被装进水管里,供人类使用……在生活中,我是那么无处不在。
滋润土壤需要我,人们洗衣、做饭需要我,培养瓜果蔬菜需要我,种植花草树木也需要我,滋润生命还是需要我。
我是一种无色透明的液体,没有固定的形状。
把我放在形状各异的容器里,我的形状也就各不相同。
我没有气味,所以不会像果汁、汽水一样散发诱人的香味,去博得你的青睐。
人们在形容“柔情”时也总喜欢拿我去比喻。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案三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案三篇7: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一、作家作品1.《桃花源记》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东晋著名诗人,世称“靖节先生”。
代表作有《归去来兮辞》《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等。
有《陶渊明集》。
2.《陋室铭》刘禹锡,字梦得。
唐代文学家。
有《刘梦得集》。
3.《爱莲说》周敦颐,字茂叔。
北宋哲学家,是宋代理学的创始人。
著有《太极图说》《通书》等。
4.《核舟记》魏学ィ字子敬,明末散文家。
5.《大道之行也》选自《礼记礼运》。
《礼记》是儒家经典之一。
西汉戴圣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加以辑录、编纂而成共49篇。
礼运,《礼记》篇名,大约是战国末年或秦汉之际儒家学者托名孔子答问的著作。
6.《杜甫诗三首》杜甫,字子美。
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他的诗被称为“诗史”,他被后人称为“诗圣”。
二、字音字形1.正音字浔(xún)豁(huò)然开朗俨(yǎn)然阡(qiān)陌(mò)交通垂髫(tiáo)叹惋(wǎn)诣(yì)铭(míng)馨(xīn)淤(yū)泥濯(zhuó)清涟(lián)亵(xiè)玩隐逸(yì)罔(wǎng)贻(yí)黍(shǔ)箬(ruò)篷糁(sǎn)髯(rán)诎(qū)倚(yǐ)船楫(jí)壬(rén)戌(xū)篆(zhuàn)修狭(xiá)和睦(mù)怡(yí)然自乐骥(jì)苔(tái)痕鸿(hón)儒(rú)案牍(dú)蕃(fán)袒(tǎn)矫(jiǎo)器皿(mǐn)椎髻(jì)虞(yú)山决眦(zì)花溅(jiàn)泪搔(sāo)不胜簪(zān)逾(yú)墙邺(yè)城妪(yù)泣幽咽(yè)邑(yì)间(jiàn)隔(括)无人问津(jīn)篆(zhuàn)2.形近字髯(美髯)阡(阡陌)搔(搔首弄姿)鬓(鬓发)纤(纤细)骚(骚乱)3.多音字咽:哽咽(yè);咽(yān)喉;狼吞虎咽(yàn)兴:兴(xìn)高采烈;兴(xīn)办三、词语积累重点词语:落英:落花。
初二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案:阅读与写作

初二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案:阅读与写作一、教材分析初中语文上册第三单元主要涉及到阅读与写作。
教材上共分为五个部分,分别是:《伦敦信使》、《新月集》、《小桥流水人家》、《范进中举》和《写人作文》。
每篇文章都有特定主题和风格,涵盖了不同类型的作品,有古代志人小说,也有当代生活小品等。
据统计,初二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思维能力逐渐成熟,对世界和人性观点也有了新的认识和思考。
因此,在学习这一单元的时候,我们应该帮助学生理解作者的意图、剖析文本的构造和语言表达,以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
同时,还要指导学生掌握写作的技巧,学会从生活中发现、感悟、表达自己的情感与思考。
二、教学目标1.了解文章的构成和特点,提高阅读能力。
2.掌握文本分析的方法和技巧,培养批判性思维。
3.学会写作的基本技能,提高写作水平。
三、教学重难点1.阅读理解阅读理解是初中语文的重要环节。
初二学生的思维能力逐渐成熟,拥有了比较完整的阅读经验。
因此,在学习这个单元的时候,教师应该注意如何通过文章推断作者的意图、剖析文本的构造和语言表达,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写作技巧写作是语文学习中的核心。
在初二的语文学习中,教师需要帮助学生掌握写作技巧,从而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叙述文、描写文、议论文和应用文等写作类型的基本要求和特点,让学生掌握写作的基本技能。
四、教学方法1.教师导读法在进行阅读教学时,教师可以进行导读,引导学生关注文章的主题和作者的意图。
通过提问、讲解和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了解文本的构造和语言表达,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2.团体讨论法在进行写作教学时,教师可以采用团体讨论法,让学生集体讨论某个主题或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新能力。
同时,教师可以提供一些范文,进行分析和讲解,让学生借鉴优秀作品的思路和技巧。
五、教学内容与布置1.《伦敦信使》通过这篇文章,学生能够感受到一个人在生活中独立和坚毅的品质。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指导学生分析小说的主题和情节,并让学生探讨小说的背景和社会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了解新闻的构成要素、特点及其种类。
2.组织开展互评修改活动,提高写作质量。
3.明确新闻写作的要求,学会选择合适的新闻文体进行写作。
4.尝试制作报纸版面或新闻网页。
【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了解新闻的构成要素、特点,学会写作消息。
2.组织开展互评修改活动,提高写作质量。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师:迎风冒雨,行走在灾难的最前线;深入虎穴,揭开一幕幕惊人的真相;仗义执言,表达百姓朴实的心愿。
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职业吗?生:新闻记者。
师:对!新闻,“新”字,就表明了它的属性,表明了它是易过时的,经不起“拖”的。
新闻具有内容的“新”和时间的“近”的特点,所以记者们总在世界上那些最热门、最容易发现新闻的地方采访,获得第一手新闻资料,第一时间写成新闻稿,把消息传递到四面八方。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如何写作新闻。
【设计意图】通过新颖别致的导入,激发学生对新闻写作的兴趣,快速进入课堂。
二、新闻写作第一关,学写标题1.如何拟写师:“看书先看皮,看报先看题。
”一篇报道,读者拿起来之后要先看标题,然后再决定内容是看还是不看。
所以,学会拟写新闻的标题,是学写新闻的首要一环。
请同学们想一想,新闻标题有哪些形式?又该如何拟写?报道的事实结果,或作内容提要。
我们学过的几则消息均只有主标题。
资料助读1:课件出示:如何拟写新颖的新闻标题1.对事实精华部分进行概括提炼。
新闻标题显示的事实信息必须和新闻内容完全一样,新闻标题的作用之一就是概括新闻事实,所以拟写新闻标题要对核心新闻要素进行提炼,对主要的新闻内容进行准确揭示。
2.善于运用修辞手法。
修辞是最能表达语言美感的,新闻标题运用修辞,能有效地增加了读者对文章的阅读欲望。
3.巧妙发挥动词作用。
如《天津石化内外联防死守生命线》,一个“守”字,使标题增添了动感,整个内容也就鲜活起来。
4.增强标题的幽默感。
“幽默标题”是指对新闻事实的主题思想进行提炼浓缩后,以趣味、悬念、夸张、对比等幽默的手法写出的标题,读后让人回味无穷。
2.达标训练课件出示:2018年11月30日,“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网上展馆开始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网全面上线。
网上展馆以央视网为依托,采用360度全景和3D 模型技术手段,运用多媒体互动叠加图文、音视频等多种形式,生动再现了“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全貌。
观众可以通过电脑或手机登录:,随时观看展览的全部内容,如同身临其境般感受我国改革开放40年来的巨大成就和时代变迁,获得沉浸式、漫游式参观展览的情境体验,同时还可以发表自己的观展感受,网上展馆将与实体展览互相呼应,打造足不出户、永不落幕的展览。
师:这是第二十九届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的有关报道,请同学们认真阅读,完成下面的题目:(1)根据“新闻要素”梳理材料的相关信息。
人物(物):“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网上展馆。
事情: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网上展馆全面上线。
地点: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网。
时间:2018年11月30日。
(2)新闻的标题:①“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网上展馆在央视网全面上线②伟大的变革全面上线③“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网上展馆2018年11月30日全面上线课件出示:原标题:“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网上展馆全面上线师:比较一下你拟写的标题与原标题,有何差别?从这种差别中,你认识到拟写标题应该注意什么?(学生交流)预设(1)题①平淡,缺少高端大气、夺人眼目的效果。
(2)题②笼统,不能概括新闻的主要内容。
(3)题③内容较长,不够简洁。
师小结:新闻标题是对新闻事实最为精准简练的概括,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
新闻标题要写得言之有物、鲜活灵动,尤其要展现出新闻的主要内容。
【设计意图】拟写新闻标题,是写作新闻的第一步,与传统的记叙文标题拟写有共通之处。
本环节先让学生了解技法,然后通过具体训练,并与优秀作品标题比对,将标题的拟写内化为写作能力。
三、新闻写作第二关,学写导语师:导语是指一篇消息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
它用简明生动的文字,写出消息中最主有什么要求呢?(学生借助资料自学)资料助读2:课件出示:师:根据这些要求,请找出达标训练中新闻的导语。
(生交流,师出示)课件出示:2018年11月30日,“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网上展馆开始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网全面上线。
师:通过以上学习,哪位同学可以总结一下,导语有什么特点?预设具有概括性;重点突出;直接入题;文字精练。
师:如果消息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不是导语,导语需要自己写,那么我们该如何写导语呢?资料助读3:课件出示:拟写导语的思维过程3.采用何种形式拟写,是否与标题重复?4.有没有什么吸引人的词汇或生动形象的短语要写进导语中?5.主题是什么?什么样的动词最能吸引读者?导语的形式主要有:1.叙述式。
用摘录或综合的方法,把消息中最新鲜、最主要的事实简明扼要地写出来。
2.描写式。
对消息的主要事实或某一有意义的侧面作简洁朴素而又有特色的描写,以酿成气氛。
3.设问式。
先揭露矛盾,鲜明地、尖锐地提出问题,再作简要的回答,引起读者的关注和思考。
4.结论式。
把结论写在开头,提示报道某一事物的意义或目的等。
【设计意图】新闻界有“三分之一时间写标题、三分之一时间写导语、三分之一时间写主体”的说法。
导语是新闻这一文体特有的组成部分,拟写新闻导语有一定的难度,需要运用新闻写作的技巧,此环节意在让学生了解怎样拟写导语、如何拟写好导语。
四、新闻写作第三关,学写主体1.明确新闻主体与记叙文的区别师:明确了新闻标题、导语的写法,接下来学习新闻主体。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17,思考:写作新闻的主体和我们写普通的记叙文有什么区别?(学生阅读并交流)预设(1)紧紧围绕导语中确立的主题思想来挑选素材。
(2)按照重要性递减的原则安排材料,即“倒金字塔结构”。
(3)用事实说话,有一分事实说一分话,绝不能出现“事实不够,想象来凑”的现象。
(4)一个段落只写一个事件要素,不能一段到底。
(5)如果有背景,背景放在最后。
资料助读4:课件出示:倒金字塔结构2.明确主体写作的两种意识(1)写作时要注意培养读者意识,即根据读者(受众)确定新闻写作的语言和视角。
课件出示:A.全面建成三峡大坝已进入倒计时,大坝混凝土浇筑至185米高程还需最后5天。
目前,最后一仓混凝土浇筑的备仓任务基本完成,预计验收后于18日上午开始浇筑,浇筑将历时30至35个小时,至20日完成。
(新华社)B.经过13年努力,迁移了100多万村民,横跨长江的三峡大坝即将竣工。
三峡工程是中国自修建长城以来进行的最宏伟的工程。
中国官员说,到2008年工程全部完工后,蓄水能力将超过苏必利尔湖,26个发电机组每年能发电约850亿度。
与之相比较,位于美国内华达州和亚利桑那州边界的胡佛大坝每年只能发电40多亿度。
(《华盛顿邮报》)师:三峡大坝坝体封顶,是全世界的大事。
新华社和《华盛顿邮报》都对事件做了展望性报道,请你判断两则消息的编发单位及受众。
预设 A.新华社主要面向国内读者。
B.《华盛顿邮报》面向美国读者。
(2)写作要注意言必有据、负责任意识。
“用事实说话”是新闻的最重要特征,写作者必须重依据、负责任地表达,这是新闻写作者的责任和良心。
【设计意图】新闻主体是新闻写作的重头戏,此环节意在让学生了解主体写作的形式和方法,明确新闻写作的两种意识,把握好选材特点,更好地写好消息。
五、新闻写作第四关,完美过关师:明确了新闻的基本结构,了解了写法和写作原则,请大家根据“任务二”中自己搜集的新闻素材,写一则消息,完成后,组内同学互相交流,修改完善。
(学生写作,互评与修改)课件出示:自主评价赋分表(写完后,小组交流互评)【设计意图】学习新闻写作,是本节课的核心任务。
完成一篇格式规范的消息,并能对照标准互相评价,找出自己习作的优点与不足。
既是对前面所讲内容的一个实战检验,又是写作能力的一次提升。
【板书设计】集合 试卷 教案第2课时【课时目标】 1.了解新闻的种类,并学会选择合适的新闻文体写作。
2.学会制作报纸或新闻网页。
【教学过程】一、回顾导入师:上一节课我们一起了解了消息的写作,同学们也以“新闻工作者”的身份报道了自己创作的新闻作品。
但是,消息一般篇幅较短,不能及时而详尽地报道所采访搜集的素材,或者不能充分地表达内心的情感。
怎么办?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写作新闻的其他形式。
同学们知道新闻写作还有哪些形式吗?它们各自有怎样的特点? 预设课件出示:新闻特写具体描述新闻事件中的某一场景,生动形象地展现新闻现场 人物通讯围绕新闻事件中的人物,报道其言行、事迹,展现人物的精神 事件通讯相对完整地记叙新闻事件,展示其发展过程与社会意义 背景资料调查并呈现新闻事件的社会历史背景、深层原因等 新闻花絮 记录主体事件之外的一些有价值或有趣的小新闻点 【设计意图】承接上一节课的内容,从篇幅、表达等方面说明消息和其他新闻形式的区别,自然导入新课,整体把握几种常见的重要的新闻体裁写作形式。
知识。
(学生小组交流,完成表格。
教师在反馈的基础上,课件展示答案)预设课件出示:性和时效性。
【设计意图】本环节借助“任务一新闻阅读”,帮助学习理解各种新闻体裁的特点,把握写作要领,引导他们更好、更准确地写作。
三、实战演练,我手写我心陆游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既然我们已经学习了各种新闻体裁的特征,那么,接下来我们就任选一种体裁,完成写作。
写作时要注意用事实说话,具有时代感。
(学生完成写作)【设计意图】在明确了新闻的不同形式及特点的基础上,本环节意在引导学生自主完成自选任务写作。
四、展示自我,秀出个性创意师:纸上密密麻麻的文字,见证了大家辛苦的付出。
灵巧的构思创作,镌刻了你认识的深度。
精美的画图设计,展现的是别样的创意。
接下来,让我们开始活动的最后一环节——编辑制作报纸或新闻网页。
“任务三”术语表:要求:1.把小组的采写制作成一个网页或一个报纸版面2.图文并茂,体现创意。
(可以借鉴效仿专业媒体)资料助读5:一份报纸的基本结构中小学语文 复习题 练习 部编版语文 上册 上学期版日期等。
报眼:横版报纸报头旁边的版面。
这里通常刊登一些比较重要的简明新闻或新闻图片,有的报纸刊登当日本报的内容提要(导读)或广告等。
报眉:报纸第二版以后的版面最上端标明报名、版次、出版日期等的地方。
版心:除去周围留的空白,一块版面上真正容纳文字稿件和图片的区域。
编排手段:字符、图像、线条、色彩等。
【设计意图】只有通过编辑制作,才能真正发现先前的分工是不是合理,采写的消息、素材是否足以支撑一个版面、一张报纸或一个网页,也才能发现拍摄的图片、文字质量究竟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