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琴音乐中浅谈中国古代文人音乐
中国传统音乐文人音乐的审美特征——古琴音乐

中国传统音乐文人音乐的审美特征——古琴音乐中国传统音乐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古琴音乐作为我国传统音乐的重要代表之一,在文人音乐中占有重要地位。
古琴是古代乐器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古琴音乐以其独特的审美特征受到了广大音乐爱好者的喜爱。
本文将从古琴音乐的悠久历史、表演风格、音乐形式和情感表达等方面探讨古琴音乐的审美特征。
首先,古琴音乐有着悠久的历史传承。
古琴作为中国传统音乐的代表之一,起源于先秦时期,历经数千年的演变和发展。
它的音色优美动人,音调柔和而深沉,给人一种宁静、思考的感觉。
古琴音乐一直以来都是文人士大夫、文化名流的喜爱之一,几乎成为他们文人气质、文化修养的象征。
其次,古琴音乐在表演风格上注重内敛和含蓄。
古琴表演注重的是内心的感悟和表达,追求的是“以心琴和”,即通过演奏表达内心的情感和境界。
古琴演奏的技巧注重声音的变化和音符的延展,通过琴音的起伏、细腻和变化来表达不同的情绪和意境。
古琴演奏注重的是低吟浅唱的内敛风格,而非外放的宏亮和激昂。
这种内敛和含蓄的表演风格给人一种深沉和思考的感觉,反映了文人的情感世界和审美追求。
古琴音乐还以其独特的音乐形式而闻名。
古琴音乐形式多样,其中最为重要的是琴曲和琴诗。
琴曲是古琴音乐的核心形式,被称为“琴道”的代表之一、琴曲通过琴音的起伏和音符的变化表达出复杂的思想、情感和意境。
琴曲常常带有起承转合的框架,通过迥异的曲调和音律来表达不同的情绪和情感变化。
琴诗则是古琴音乐的配乐形式,它以诗歌为背景或基础,通过演奏旋律交错,来表达诗歌中的意境和情感。
琴曲和琴诗之间的紧密结合,使古琴音乐具有了更加完整和独特的表现力。
最后,古琴音乐的审美特征还体现在情感表达上。
古琴音乐注重的是情感的抒发和表达,其情感多为内敛、深邃和含蓄。
古琴音乐运用琴声的悠扬、音符的变化以及演奏技巧的细腻来表达情感的起伏和变化,给人一种深入人心的感受。
古琴音乐以其悠远的音色和内敛的表达方式,能够引起听众的共鸣和思考,提升人们对人生的感悟和理解。
浅谈中国古代的文人音乐

浅谈中国古代的文人音乐中国古代的文人音乐是指古代文人们创作、演奏和欣赏的音乐作品和艺术形式。
它与世俗音乐有所区别,更注重表达情感、寄托思想和追求精神境界。
下面,我将从音乐作品、演奏形式和影响等方面,浅谈中国古代的文人音乐。
中国古代的文人音乐以《琴曲》为主要表现形式。
琴是古代文人的最爱,其音色幽雅、悠扬,能够表达出细腻的情感和深沉的思想。
《琴曲》作品多以山水、春秋、风花雪月等主题为基础,以音乐形式表达出文人对自然、人生和社会的思考和感悟。
柳永的《雨霖铃》以琴曲的形式描绘了一个女子离别时的愁绪和心情。
除了琴曲,古代文人还喜欢创作和演奏曲艺形式的音乐,如《曲》、《词》和《文乐》。
《曲》是古代文人常用的一种音乐形式,又称为词牌名曲,它是一种以诗词为基础,通过曲调来表达音乐形象的作品。
《词》则是一种以歌词为载体的音乐作品,它能够通过音乐的形式来表达出歌词的意境和情感。
《文乐》是指古代宫廷中演奏的音乐剧,其中融合了音乐、舞蹈、戏曲和文学等多种艺术形式,为古代文人提供了一种全方位的艺术体验。
中国古代文人音乐的演奏形式多样,最为重要的有雅乐和琴韵。
雅乐是指古代宫廷中举行祭祀和宴会时演奏的音乐,它以琴、瑟、笙、钟等乐器为主要演奏工具,音乐庄重肃穆。
琴韵则是指古代文人常用的一种演奏形式,它以琴为主要乐器,通过弹拨等技巧,将音乐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
古代文人们常常通过演奏琴韵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使其更加深入人心。
中国古代的文人音乐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音乐创作方面,古代文人的音乐作品丰富了中国音乐的内容和形式,为后世的音乐创作提供了很多借鉴。
在音乐表达方面,古代文人的音乐作品注重情感表达和思想寄托,使音乐更加深入人心,影响了后世的音乐表演风格和艺术理念。
在音乐欣赏方面,古代文人的音乐作品丰富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内涵,成为后世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古代的文人音乐以琴曲为主要表现形式,通过琴曲、曲艺和文乐等音乐形式表达音乐情感和思想。
中国传统音乐文人音乐的审美特征——古琴音乐

中国传统音乐文人音乐的审美特征——古琴音乐首先,古琴音乐注重情感表达。
古琴被誉为“无言之琴”,它没有歌词,也没有明确的节奏,只有一些基本的音高和弹奏技巧。
因此,古琴音乐更注重通过音乐表达情感和意境。
古琴演奏时,演奏者通常会表达内心的思考和情感,力图在音乐中传递出自己的心声。
古琴音乐常常通过音调的起承转合、音乐的构思和演奏的技巧,使人产生一种内心深沉、宁静悠远的情感体验。
其次,古琴音乐注重意境的描绘。
古琴音乐擅长描绘山水、孤寂和思考等意境。
演奏者通过独特的琴音和演奏技巧,通过音乐来表达自己对自然和人生的感悟。
古琴音乐常常运用抒发情感的技巧,如“映水而弹、山歌琴韵”等,使人们在音乐中感受到山青水秀的美丽景色,融入到安静、宁谧的意境中。
再次,古琴音乐具有古朴和高雅的审美。
古琴作为中国最古老的乐器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古琴音乐在演奏技巧、音乐结构和曲目选择上都体现出古朴和高雅的特点。
古琴音乐追求自然简约,不追求华丽的外表和技巧的炫耀,强调音乐的内涵和气质的独特。
古琴演奏中,演奏者往往注重打造出一种淡泊宁静、超脱尘世的气质,给人一种思考人生、追求境界的高尚情感。
最后,古琴音乐注重自由和即兴创作。
古琴音乐的演奏形式主要有套曲和即兴创作两种。
套曲是指演奏者按照特定的曲目和结构进行演奏,即按照传统的曲谱和规则进行演奏。
而即兴创作则是演奏者根据自己的感觉和情感,随意创作出曲调和曲目。
即兴创作是古琴音乐的一个重要特点,它突破了传统音乐的束缚,给演奏者带来更多的自由和创造的空间。
演奏者在即兴创作中可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使音乐更加个性化和独特。
综上所述,中国传统音乐中的古琴音乐具有情感表达、意境描绘、古朴高雅和自由创作等审美特征。
它以独特的音乐语言和演奏方式,让人们在音乐中感受到内心深处的美丽和情感。
古琴音乐作为中国传统音乐的瑰宝之一,将继续为人们带来深思和美好的艺术体验。
浅谈中国古代的文人音乐

浅谈中国古代的文人音乐中国古代的文人音乐是中国传统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几千年的历史发展,孕育出了许多独具特色的音乐作品。
古代文人音乐以文人雅士的情感表达和审美追求为核心,深受当时文人士大夫阶层的喜爱。
中国古代的文人音乐最早可以追溯到宋代。
在宋代,文人雅士们追求身心的和谐平衡,通过音乐来达到内心的宁静。
在欣赏音乐的他们也重视音乐的创作和演奏技巧。
这一时期的音乐作品以琴曲和词曲为主,琴曲一般由文人自己演奏,词曲则由专业音乐家演唱。
琴曲以其深沉的音色和独特的演奏技巧吸引着众多的文人雅士,他们常常在自己的闲暇时光里弹奏琴曲,表达内心的情感。
而词曲则以其婉约的词藻和抒情的曲调融合在一起,使人们在听到音乐的也能感受到其中的情感。
到了唐代,文人雅士们对音乐的追求更加深入。
他们痴迷于音乐创作和演奏,对音乐有着更高的要求。
唐朝有很多音乐家,他们以演奏技巧娴熟和音乐理论精深而闻名。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韩愈和刘禹锡。
韩愈以其独特的琴音和创新的演奏技巧,被誉为“琴魔”,他的琴曲《阳关三叠》被誉为古代琴曲的代表作。
刘禹锡则以其擅长写词和作曲而闻名,他的词曲作品以深情款款和明快抒怀为特点,被誉为古代词曲的经典之作。
在宋代以后,文人音乐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
文人雅士们开始尝试将词曲和琴曲融合在一起,创作出了一系列富有个性和创意的音乐作品。
宋代文人曲家柳永和晏几道的作品尤为出色,他们的词曲作品以其优美的词意和抒情的曲调而著称于世。
他们的音乐作品不仅有着深厚的艺术底蕴,而且富有社会性和文化性,反映了当时社会风俗和文化氛围。
中国古代的文人音乐是一种独特的音乐艺术形式,它以文人雅士们的情感表达和审美追求为核心,凝聚了千百年来文人雅士们的智慧和情感。
这些作品不仅是文人雅士们对音乐的创作和演奏的表达,也是中国传统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今天,我们仍然可以从这些古代的音乐作品中感受到文人雅士们的情感和审美追求,领略到古代的音乐艺术。
浅谈中国古代的文人音乐

浅谈中国古代的文人音乐【摘要】中国古代文人音乐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起源于古代文人雅集活动,承载着文人的情感与思想。
在古代社会中,文人音乐具有特殊的地位,被用来表达文人的情感与态度。
古代文人音乐可以分为宫廷音乐、宗教音乐和民间音乐等不同分类,演奏形式多样,包括琴、瑶琴、笛子等乐器演奏。
其创作特点表现为情感细腻、意境深远。
古代文人音乐对中国文化的影响深远,推动了中国传统音乐的发展。
在当代,中国古代文人音乐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需要加强保护和传承,以保留其珍贵的价值。
通过研究中国古代文人音乐,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华文明的底蕴和传统。
【关键词】关键词:中国古代文人音乐,起源,社会地位,分类,演奏形式,创作特点,影响,传承发展,中华文明,重要性,启示,保护,传承,价值。
1. 引言1.1 中国古代文人音乐的起源中国古代文人音乐的起源可以追溯至先秦时期,当时的文人雅士们以诗词为中心,结合古乐器演奏,产生了最早的文人音乐形式。
在汉代,文人音乐得到了更为完善的发展,出现了琴、瑟、箫等乐器的演奏,音乐与诗歌交相辉映,形成了“琴瑟和鸣”的音乐艺术。
隋唐时期,随着文人雅士阶层的兴起,文人音乐进入了鼎盛期,形成了以琴为主导的音乐体系,并融合了各种乐器和声乐形式,使音乐表现更为丰富多彩。
中国古代文人音乐的起源可以追溯至古代的诗歌和乐器演奏相结合的形式,后经历了不断的发展与演变,形成了独特的音乐风格和艺术表现形式。
在中国古代社会,文人音乐不仅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更代表了文人雅士们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精神,成为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之一。
1.2 文人音乐在中国古代社会的地位在中国古代社会,文人音乐拥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文人音乐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表达文人情怀和文化思想的重要途径。
在古代社会中,文人音乐被视为文人雅集的必备条件,是展示文人才情的一种重要方式。
文人音乐与文人身份紧密相连,文人常常通过参与音乐活动来展现自己的文化修养和审美情趣。
浅谈中国古代的文人音乐

浅谈中国古代的文人音乐中国古代文人音乐是中国古代文人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在中国古代音乐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文人音乐是中国古代文人在音乐艺术上的表现,也是他们精神世界与审美情趣的具体体现。
本文将从文人音乐的起源、特点、代表作品以及影响等方面进行浅谈。
一、文人音乐的起源中国古代文人音乐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当时的音乐活动主要是在宫廷和宗庙中进行的,属于官方音乐。
汉代开始出现了文人音乐,主要表现在诗歌、琴曲、乐府诗等形式上。
隋唐时期,文人音乐进入了一个繁盛时期,文人雅士们在诗歌和音乐上进行了深入的探索与创作,推动了中国古代音乐的发展。
1.文人音乐注重情感表达。
中国古代文人音乐注重情感的表达,追求内心世界的真实与激荡。
在琴曲、独奏等形式中,文人通过音乐来表达对生活、自然、人情的思考和感悟,以及对情感的抒发与沉淀。
2.文人音乐追求精神境界。
中国古代文人音乐强调内在的精神追求,注重音乐对人的心灵的陶冶与启迪,追求超脱凡尘的艺术境界。
在演奏与作曲过程中,注重修养与内心的沟通,追求心灵的净化与升华。
3.文人音乐强调审美追求。
中国古代文人音乐在审美上有独特的追求,注重音乐作品的意境、形式和艺术质感。
在作曲与演奏中,追求音乐的美感与艺术的完美,体现了文人对艺术的高度理解和追求。
4.文人音乐融合了文学艺术。
中国古代文人音乐在情感表达方面较多地采用了文学艺术的手法,如运用诗歌、乐府诗等诗文形式作为音乐的表现方式,使音乐与文学艺术相互渗透,形成了独特的文学性音乐作品。
三、文人音乐的代表作品中国古代文人音乐的代表作品有很多,其中以《广陵散》为最具代表性。
《广陵散》是中国古代琴曲中的经典之一,它创作于南朝时期,流传至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
《广陵散》的曲调优美婉转,琴曲中融合了文人的深情表达和对生活的感悟,展现了中国古代文人音乐的独特魅力。
还有《阳春白雪》、《鹤鸣之士》、《平沙落雁》等琴曲,都是中国古代文人音乐的杰出代表作品。
浅谈中国古代的文人音乐

浅谈中国古代的文人音乐中国古代的文人音乐是指古代文人士大夫们创作的音乐作品,其艺术风格独特,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
本文将从古代文人音乐的起源、音乐风格、代表作品等方面进行浅谈。
古代文人音乐起源于先秦时期的雅乐,雅乐是古代宫廷音乐,以其庄重、典雅的音乐风格成为后世文人音乐的鼻祖。
在汉代,文人士大夫的音乐活动逐渐从宫廷走向社会,形成了独立成体系的文人音乐。
而到了唐宋时期,文人音乐更加繁荣,成为一种在士大夫社会中广为流传的文化现象。
古代文人音乐的风格多样,包括琴曲、诗词、曲调等多种表现形式。
其中最重要的是琴曲,古代文人独爱琴曲,将其视为表达情感的最佳途径。
以琴曲为代表的文人音乐,不仅具有高超的演奏技巧,更重要的是其内涵丰富,能够表达出文人士大夫的思想感情和审美追求。
在诗词方面,文人音乐往往与诗词相结合,通过音乐的表演来增加诗词表达的艺术感染力。
曲调也是古代文人音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曲调代表着不同的情感表达方式,例如凄婉的《长恨歌》、豪放的《广陵散》等。
古代文人音乐的代表作品众多,其中最为著名的有《高山流水》、《阳关三叠》、《渔舟唱晚》等。
《高山流水》是闻名于世的琴曲,由晋代的琴师黄钟所创作,以其高超的演奏技巧和独特的音乐风格成为后世琴曲的经典之作。
《阳关三叠》则是唐代文人白居易的作品,通过曲调悲凉的旋律和诗词的表达,将忧愁的思绪与自然景色相结合,展现了文人悲欢离合的情感。
《渔舟唱晚》则是宋代文人苏东坡的创作,以其豪放洒脱的曲调和丰富多彩的曲式为人称道。
这些作品都体现了古代文人音乐的独特魅力,成为了后世音乐家所推崇的经典之作。
古代文人音乐的流传至今,不仅仅是因为其音乐本身的美感,更重要的是其所蕴含的文化内涵。
文人音乐以其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为基础,通过音乐的表演来传递民族情感,展现了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们的高尚情操和追求。
而今天,古代文人音乐在现代音乐中仍然有着重要的影响,许多音乐家通过对古代文人音乐的研究和演绎,将其融入到现代音乐中,创造出了更加独特的艺术风格。
浅谈中国古代的文人音乐

浅谈中国古代的文人音乐
中国古代的文人音乐是指古代文人士大夫们在文化艺术领域中所涉及的音乐创作和欣赏活动。
这其中包括了古代文人自身的创作,以及对古代音乐作品的传承和赏析。
中国古代的文人音乐具有独特的特点和魅力,对于研究古代文化和音乐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古代文人音乐的诞生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的音乐爱好和学问造诣。
在古代文人士大夫的生活中,音乐被看作是一种雅致的艺术形式,代表了高雅的品位和修养。
文人们对音乐的创作和欣赏有着很高的要求和追求。
他们常常通过自己的音乐创作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同时也通过欣赏古代音乐作品来汲取灵感和提高自己的音乐修养。
古代文人对于音乐的欣赏也有着独特的审美标准和方法。
他们喜欢以宴会和雅集等场合来欣赏音乐。
在这些场合,他们不仅享受音乐的美感,还通过对音乐的赏析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古代文人常常以悠扬的音乐为背景,讨论文学、哲学和政治等话题,通过音乐的情感和表达来丰富对话的内涵和层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古琴音乐中浅谈中国古代文人音乐
琴乐的重要地位
中国的文人音乐,是由我国历代有文化修养的知识阶层创作或参与创作、完善和传承的传统音乐。
它是文人崇高信仰的音乐艺术表现,是文人们对天地,对人生,对社会的一项价值观察与评判,更是他们心境与灵魂的艺术折射。
它主要包括琴乐和词调音乐两方面。
这里我们着重从琴乐中谈古代文人音乐。
琴乐,指古琴音乐。
它包括琴歌和琴曲。
关于它的产生,人们的说法众说不一,但有文字记载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
中国古代文人音乐就以古琴艺术为代表,因此,古琴文化在中国传统文人乐坛上享有崇高的地位。
它一直被看作是知识分子的象征。
自古以来有很多关于古琴的故事流传。
琴乐被誉为“文人音乐”,并不是说只有文人雅士才弹琴,也不是说琴界人士都是以文名世。
但是它作为一种传统乐器所积淀的优雅绝伦的文人精神品格,却俨然是一种文人音乐品格的最好体现。
所以说,古琴音乐是中华民族古代文化的珍贵遗产,更是中国古代文人音乐的精髓。
人格美的文人音乐
从古琴曲《梅花三弄》、《阳春白雪》、《碣石调·幽兰》等作品,我们就能看出都是用隐喻和象征的手法,俗称喻情,象征一种人格的美好或道德、政治的寄托。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文人音乐是一种人格美的追求。
出现这种审美追求的原因很多,主要是儒道思想的影响,在音乐上,儒家主张,音乐必须给耳目之官以道德规范,防止出现感官被物欲所蒙蔽,而使人为地追求感性欲望的满足,而丧失其超物欲的精神追求的现象。
可见,儒家赋予了各种音乐以人化的美善性格。
在古琴作品中,对道家而言,强调的是大音希声。
表现在音乐上,则是虚与实之间的强调虚、有与无之间强调无、远与近之间强调远、浓与淡之间强调淡、动与静之间强调静……,道家把音乐看做“大乐与天地同和”,强调写意的境界。
表现在音乐特征上即是古、雅、逸。
文人音乐的标题,也大多表现出这种审美特征。
从乐曲的标题和内容上看,一方面是极富诗情画意的标题、内容,另一方面这些标题所体现的又是一种追求超凡脱俗、不拘一格、自然内在的审美品位,表现为清、幽、寒、静、淡、远等特点。
《高山流水》、《平沙落雁》、《潇湘水云》……都充分表现出
诗情画意,孤高飘逸的文人气质和格调,是中国古代文人生活态度和人格的真实写照。
中国传统文人音乐,就是带着这样的道德理想,凝聚着文人们的修养观念,追求着社会安宁与人际和谐。
所以,在古琴的音乐创作中,我们能看到带有文人们的人格魅力的古琴作品。
从大量的琴曲遗音中,我们也能感受到这些“文质彬彬”的中庸典雅、在“乐声淡而不伤,和而不淫”(《周子通书·乐上》)中强调音乐的恬淡与平和以及“兴到而不气纵,气到而不自豪,情到而不自扰,意到而不自浓”(徐上瀛:
《溪山琴况》)的唱奏处理方式,均是文人们为实现自己的道德理想和人格魅力,而苦心创造的艺术积累和艺术创造。
意境美的文人音乐
中国的传统音乐,似乎不像西方音乐那样,总是把曲谱写德工整规范,中国的传统音乐是一种相当口传心授的音乐。
这主要和我们的文人音乐具有的那种意境美分不开。
在中国古曲中,有许多看似模仿的标题,但其乐旨却不侧重写客观事物。
如同西方的油画注重细节的真实,而中国的水墨画讲究写意、神似一样,诗词讲“言外之意”,美术讲“象外之象”,音乐注重的是“弦外之音”。
古琴音乐,要求通过可感可闻的音响,传达出不可穷尽的意蕴;通过外在的、表面的形式,体现内在的本质的精神。
它不迫求对所咏之物的音响特征进行刻意地外在的模拟、而是借助炽烈的投入使之升华为艺术形象。
《潇湘水云》便体现了这种审美追求,乐曲无意于水声模,也不像船歌那样有摇荡的节奏型贯穿其中。
作者充分利用了古琴演奏中“吟糅绰注”的技法,用泛音的飘逸表现了云水苍茫问精神世界的凝思;用弹弦后共鸣体的余音袅袅,造成无人之境自然灵空的意境,以及按弦轻重中由一不稳定向稳定过渡、音过程中的强弱对比所透出的抚弦低叹的凄楚意绪。
这是人化,艺术化,淡化,想象化的自然景观,而不是现实生活的翻版。
再如,琴曲《高山流水》,在淳朴静穆的音乐韵律中,表达一副矿远雅逸的艺术境界,模拟与折射出古人“峨峨兮若高山”、“洋洋兮若流水”的情绪状态。
从音乐的意境来讲。
是人与自然合一的一种意境。
沈括说。
琴“艺不在声,其意韵萧然,得于声外”(《梦溪笔谈》),苏璟的“鼓琴者心超物外”等等,都体现了这种艺术观。
古琴艺术将宇宙、社会、人生作为一个有机系统,在这个系统中,反映出以形传神重神韵,以物写心重人格美、意境美,以学求悟重妙悟的审美观,并通过妙悟达到“以己之心会物之神,以达于天地之道”的审美境界。
古琴音乐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特定产物,其中的文学和美学,在历史变革中,因表层和深层的原因,呈现出从功利色彩移位到隐逸色彩,成为“竹林七贤”型文人目送手挥的尤物,可以感到,在古琴音乐中蕴藏着自成机抒、一成风骨的艺术特点。
总结
文人们在古琴中所追求的,是基于知识分子对社会现象敏感的洞察和对现实的批判态度、对天地人文现象深刻的艺术领悟。
“……身外都无事,舟中只有琴。
七弦为益友,两耳是知音。
心静即声淡,其间无古今。
”(白居易:
《夜船援琴》)这五句诗,表达了诗人对琴乐深刻超凡脱俗的理解,而“心静即声淡,其间无古今。
”句,更咏出了琴人的追求,诗人的追求。
我们似乎感受到中国古代善良而正直的知识分子的传统品质:
甘于寂寞,淡泊名利;我们似乎也领略到了中国古代善良而正直的知识分子对艺术美的特殊解释:
徇情道性,崇尚自然。
中国的文人音乐,也许从它诞生开始,就闪烁着它那高雅而超凡脱俗的光辉。
几千年来,无数中国的知识分子,在这旋律声声中,听到了自己心灵的激荡,也看到了人世的沧桑和世态的淡凉。
他们尽管没有改造这个大千世界中的丑恶面貌的技术和勇气,但他们用古琴描绘着大好河山,寄情于大好河山。
在这圣洁的文人音乐世界里,他们找到了自己生存的空间,并完善着自己的人格,更探索着自己脚下的征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