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级评审标准

合集下载

三级评审标准

三级评审标准

三级评审标准一、内容质量1. 概念清晰:文章应清晰地阐述研究问题、定义、概念及相关理论,无歧义、无模糊。

2. 事实准确:文章应使用准确的数据、事实和案例来支持观点,无虚假、误导性内容。

3. 论证充分:文章应提供充分的论据和推理过程,以支持结论的可靠性。

4. 观点公正:文章应避免偏见和主观臆断,保持公正和中立的立场。

二、格式规范1. 标题简洁明了:标题应准确、简明地概括文章主题,避免冗长或含糊不清。

2. 字体和排版规范:文章应使用清晰易读的字体,行间距、段间距合理,重点部分应突出显示。

3. 图表使用得当:图表应简洁明了,与文章内容紧密相关,避免无关或重复的内容。

4. 引用规范:文章应按照学术规范引用文献,包括作者、年份、文章标题等详细信息。

三、语言表达1. 用词准确:文章应使用准确、专业的词汇,避免口语化或非正式的用语。

2. 句子流畅:文章应保持流畅的句子结构,避免复杂的句式和语法错误。

3. 语言简洁:文章应使用简洁明了的语言,避免冗长和复杂的句子结构。

4. 表达清晰:文章应清晰地表达观点和论证过程,避免含糊不清或歧义。

四、逻辑结构1. 结构合理:文章应有一个清晰的引言、主体和结论部分,各部分内容应合理安排。

2. 层次分明:文章内部的层次应分明,如段落之间应有明确的主题转换。

3. 论证连贯:文章的论证过程应连贯一致,前文提到的观点应在后续内容中得到验证或解释。

4. 推理严密:文章的推理过程应严密,符合逻辑规则,无逻辑漏洞。

五、创新性1. 研究问题新颖:文章应针对新颖、独特的研究问题展开讨论,具有学术价值。

2. 方法先进:文章应采用先进的研究方法和技术,以得出可靠的结论。

3. 观点独到:文章的观点应具有独到性,能引起学术界的关注和讨论。

4. 角度新颖:文章可以从新的角度或新的领域探讨问题,为研究问题提供新的解释和思考。

六、实用性1. 研究成果实用:文章的研究成果应具有实际应用价值,能解决实际问题。

2. 方法可操作:文章所采用的研究方法应具有可操作性,便于其他学者进行验证和应用。

三级医院评审标准

三级医院评审标准

三级医院评审标准三级医院是我国医疗卫生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评审标准直接关系到医院的服务质量和医疗水平,对于保障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确保三级医院的评审工作能够科学、公正、规范地进行,特制定了以下评审标准。

一、医院规模和设施。

评审医院的规模和设施是评价医院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

三级医院应具备完善的医疗设施和先进的医疗设备,包括手术室、检验室、放射科等各项功能齐全的医疗设施,并且应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医疗人员,包括主治医师、护士等。

二、医疗质量和安全。

医疗质量和安全是评价医院的核心指标。

三级医院应具备高水平的医疗技术和临床经验,医疗过程中应遵循规范的医疗操作流程,确保医疗过程中的安全和有效性。

此外,医院应建立健全的医疗质量管理体系,定期进行医疗质量评估和安全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医疗事故和医疗纠纷。

三、医疗服务和患者满意度。

医疗服务和患者满意度是评价医院服务水平的重要指标。

三级医院应提供全面、优质的医疗服务,包括门诊、住院、急诊等各项服务,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医疗保健。

同时,医院应重视患者的意见和建议,建立健全的患者投诉处理机制,及时解决患者的问题和需求,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四、科研和教学水平。

科研和教学水平是评价医院学术实力的重要指标。

三级医院应具备一定的科研和教学能力,开展临床研究和学术交流,培养和引进高水平的医学人才,为医院的发展和医学科研做出贡献。

五、管理和运营水平。

管理和运营水平是评价医院管理能力的重要指标。

三级医院应建立健全的医院管理制度和规章制度,规范医院的运营和管理流程,提高医院的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

总之,三级医院评审标准是医院综合实力和服务水平的重要体现,医院应严格按照评审标准进行自查和整改,不断提高医院的综合实力和服务水平,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保健服务。

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

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

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1、规模:医院的规模是指病床数量、服务科室数量、设备设施数量等,根据实际情况,医院应当有足够的病床数量及服务科室,具有良好的医疗设备和先进的技术水平。

2、医疗机构许可条件:三级综合医院必须获得许可,才能正式开展临床、诊断及护理等相关业务。

这项许可必须符合公安机关、卫生监督机构和行政机构等相关法规的要求。

3、医院管理:三级综合医院的管理应当健全,具备良好的机构化和制度化管理,拥有完善的科室设置、职能部门组织、职能分工、信息资源管理、科学研究、技术改造、社区服务、医院管理等功能。

二、基本服务能力1、临床服务能力:三级综合医院应具备较强的临床医疗能力,应包括:临床治疗、精神治疗、抢救、康复、保健、其他医疗服务等。

2、诊断服务能力:医院应具备先进的诊断检测技术能力,具有较强的临床检测、咨询、报告等服务能力,以满足不同住院、门诊患者的需求。

3、护理服务能力:医院应具备专业的护理服务能力,包括:护理技术操作、护理技术评价、健康管理、社会支持服务等等。

4、医疗器械服务能力:医院应当具备一定的医疗器械服务能力,包括:应急处理、仪器仪表维护、仪器仪表操作、器械配置、药品采购等等,应当具备足够的设备设施,以满足临床医疗的需求。

三、标准实施1、三级综合医院存在的问题:三级综合医院存在着医疗费用高、设备设施老旧、服务水平低劣等问题,为了保证三级综合医院的服务质量,应当建立相应的医院评审标准,以指导医院的日常运作。

2、评审标准的设立:为此,应当设置包括背景、基本服务能力、医疗服务质量、医疗效率、科研能力、技术改造、社会服务等方面的标准,以确保三级综合医院的服务质量。

3、标准的执行:医院的评审应当定期进行,采用现行的评审标准,对医院的服务质量、临床效果、医疗效率、设备设施水平、科研能力和社会服务等都要进行全面评估,以持续改进,提高服务水平。

四、总结三级综合医院是一类临床、护理、诊断、诊疗等多学科配套服务的医疗机构。

三级医院评审标准

三级医院评审标准

《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一、医院功能与任务 (50分)(一)医疗服务 (20分) 能提供全面连续的医疗护理、预防保健和康复医疗服务。

1、在高质量综合性医疗服务的基础上,提供高水平的专科服务.承担危急重症和疑难病诊治任务,开展双向转诊.2、有足够的医疗服务辐射能力,年出院病人中应有一定比例来自医院所在地以外的地区或省。

3、按国家有关规定,参加当地急诊医疗网,在卫生行政部门领导下,能配合急救中心迅速做出应急反应,承担灾害事故的紧急救援任务,并能接受成批伤病员进行院内急救.4、开展心理卫生、遗传找寻门诊服务和支持、指导社区医疗、护理、康复医疗服务.(二)教学科研(15分)1、承担高等医学院的临床教学和实习,能培养高级临床医学人才。

并承担二级医院技术骨干的临床专业进修任务。

2、承担国家、省 (自治区,直辖市)科研课题。

(三)业务技术指导 (10分)履行对下级医疗机构技术指导是医院的职责和义务,建立经常性技术指导与合作关系,帮助开展新技术、新项目,解决疑难问题,培养卫生技术和管理人才.完成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的卫生或支农工作。

(四)预防保健 (5分)1、开展健康教育。

2、承担当地卫生行政部门交办的预防保健,主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的临床流行病学调查和防治工作。

3、参与城市初级卫生保健工作。

二科室设置(30分)医院科室设置应与其功能、任务和规模相适应.职能科室的设置应符合精简、高效的原则,适应管理工作的需要。

业务科室应在《医疗机构设置规划》的指导下和整体发展的基础上,加强专科建设,部分一级科室实行二级分科,突出专科优势.(一)临床科室(20分)1、一级专业科室,应符合《医疗机构基本标准》及当地<〈/font>医疗设置规划>的规定。

2、二级专业科室内科:应至少设7个科室,下列科室为必设科室 :心血管、消化、呼吸、血液、神经内科、肾内、内分泌专业科室。

外科:应设普外、心胸外科、神经外科、泌尿外科、骨科等专业科室.妇产科:应设妇科、产科、计划生育等专业科室。

三级医院评审标准2024版细则

三级医院评审标准2024版细则

三级医院评审标准2024版细则2024年版的三级医院评审标准细则主要包含以下内容:一、医院规模和建筑设施三级医院应具备一定规模和建筑设施,包括占地面积、医疗用房面积、病床数等方面的要求。

建筑设施需要满足医疗服务的需求,包括手术室、特殊检查室等专科设施的配置。

二、医疗服务能力评审标准细则将医疗服务能力分为诊疗服务和技术服务两方面进行评估。

诊疗服务包括门诊、急诊、住院、手术等方面的能力,技术服务包括医学影像、实验室、病理等方面的能力。

医院需要有足够的医疗团队,包括临床医生、护士、技术人员等。

三、医疗质量管理三级医院需要建立健全的医疗质量管理体系,包括建立临床路径和病种管理、持续改进医疗质量等方面的要求。

医院需要定期进行质量评估,对病例进行审查,确保医疗质量的提升。

四、医学科研与教育三级医院需要具备一定的科研与教育能力,包括参与国家级科研项目、拥有一定数量的科研团队、具备一定的科研成果等方面的要求。

医院还需要开展医学教育,培养医学人才。

五、医疗器械设备和用品管理评审标准细则对医疗器械设备和用品管理提出了要求,包括设备的购置、使用、维护和更新等方面的要求。

六、患者权益保护和安全管理三级医院需要建立患者权益保护和安全管理机制,包括明确患者权益保护的责任部门、建立投诉处理机制、加强医疗质量监管等方面的要求。

七、信息化建设评审标准细则要求医院进行信息化建设,包括电子病历的应用、医院信息系统的建设、电子医疗服务的开展等方面的建设要求。

八、人才队伍建设医院需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包括医疗技术人员的培养、科研人员的引进和培养等方面的要求。

九、药学服务评审标准细则对药学服务也有相关要求,包括药房的管理、药品的采购和配送、药物治疗的管理等方面的要求。

十、社区医疗服务三级医院需要积极开展社区医疗服务,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家庭医生签约,提供基本医疗服务和健康管理服务。

以上是2024年版的三级医院评审标准细则的主要内容,医院在评审过程中需要满足这些要求,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

三级专科医院 评审标准

三级专科医院 评审标准

三级专科医院评审标准三级专科医院评审标准。

三级专科医院是医疗卫生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设和评审标准直接关系到医院的服务质量和医疗水平。

为了确保三级专科医院的建设和运行符合规范,以下是三级专科医院评审标准的相关内容。

一、医疗设施和设备。

1. 医疗设施应符合国家卫生部门的相关规定,建筑结构安全、通风良好、卫生条件优越;2. 医疗设备应齐全、先进、技术先进、能够满足各类疾病的诊疗需求;3. 医院应建立健全的设备维护和更新机制,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转和更新换代。

二、医疗人员队伍。

1. 医院应有一支具备丰富临床经验和专业技术的医疗团队,包括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等;2. 医院应有完善的医疗人员培训和考核机制,确保医疗人员的专业水平和医疗技术不断提升;3. 医院应有科学合理的医疗人员编制和配置,保证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三、医疗质量管理。

1. 医院应建立健全的医疗质量管理体系,包括临床路径管理、医疗事故报告和处理、医疗纠纷处理等;2. 医院应加强医疗质量监测和评估,定期进行医疗质量评估和医疗服务满意度调查;3. 医院应建立健全的医疗质量反馈机制,及时处理医疗质量问题和改进医疗服务。

四、医院管理。

1. 医院应建立健全的组织结构和管理制度,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权限;2. 医院应建立健全的财务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确保医院的经济效益和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3. 医院应加强信息化建设,提高医疗服务的效率和便捷性。

五、医院文化建设。

1. 医院应倡导和营造良好的医院文化氛围,弘扬医德医风,提高医务人员的服务意识和责任感;2. 医院应注重医患沟通和医疗服务体验,提高患者满意度和就诊体验;3. 医院应加强医疗服务宣传和教育,提高社会公众对医院的认知和信任度。

综上所述,三级专科医院评审标准涉及医疗设施、医疗人员队伍、医疗质量管理、医院管理和医院文化建设等多个方面,要求医院在各个方面都能够做到规范、科学、高效。

只有如此,才能够确保医院的服务质量和医疗水平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

安全标准化三级评审标准

安全标准化三级评审标准

安全标准化三级评审标准一、组织结构和职责企业应建立明确的安全生产组织结构,并明确各级安全生产责任人的职责。

应设立安全生产委员会或相应机构,负责全面指导和监督安全生产工作。

各级安全生产责任人应定期进行安全生产责任落实情况的自查与考核。

二、管理制度和程序企业应建立完善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包括但不限于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例会制度、安全检查制度等。

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和程序应得到有效执行,确保各项安全管理工作有序进行。

应定期对制度和程序进行评审和更新,以适应企业发展和外部环境变化。

三、人员配备和培训企业应按照相关规定配备足够数量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胜任本职工作。

企业应定期组织安全生产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操作技能。

四、资源配置和管理企业应确保安全生产所需的资源(如资金、设备、物资等)得到合理配置和有效管理。

应定期对资源配置和管理情况进行检查,确保其满足安全生产需要。

对于关键设备和资源,应制定应急预案,确保其在紧急情况下的可靠性。

五、安全风险评估企业应定期进行安全风险评估,识别存在的安全隐患和风险因素。

针对识别出的安全风险,应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和管理方案。

应定期对风险控制效果进行评估,确保风险控制措施的有效性。

六、安全管理措施企业应制定全面的安全管理措施,包括但不限于作业安全管理、设备设施安全管理、职业健康管理等。

各项安全管理措施应得到有效执行,确保企业安全生产环境的稳定和安全。

应定期对安全管理措施进行评审和改进,提高其针对性和有效性。

七、应急预案和响应企业应制定完善的应急预案,包括应急组织、通讯联络、应急资源保障等方面的内容。

应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员工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和水平。

在发生突发事件时,企业应迅速启动应急预案,采取有效措施应对和处置。

八、持续改进和评审企业应建立安全生产持续改进机制,对安全生产工作进行持续改进和优化。

应定期对安全生产工作进行评审,总结经验教训,及时发现问题并整改。

最新三级医院评审标准

最新三级医院评审标准

《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一、医院功能与任务 (50分)(一)医疗服务 (20分) 能提供全面连续的医疗护理、预防保健和康复医疗服务。

1、在高质量综合性医疗服务的基础上,提供高水平的专科服务。

承担危急重症和疑难病诊治任务,开展双向转诊。

2、有足够的医疗服务辐射能力,年出院病人中应有一定比例来自医院所在地以外的地区或省。

3、按国家有关规定,参加当地急诊医疗网,在卫生行政部门领导下,能配合急救中心迅速做出应急反应,承担灾害事故的紧急救援任务,并能接受成批伤病员进行院内急救。

4、开展心理卫生、遗传找寻门诊服务和支持、指导社区医疗、护理、康复医疗服务。

(二)教学科研 (15分)1、承担高等医学院的临床教学和实习,能培养高级临床医学人才。

并承担二级医院技术骨干的临床专业进修任务。

2、承担国家、省 (自治区,直辖市)科研课题。

(三)业务技术指导 (10分)履行对下级医疗机构技术指导是医院的职责和义务,建立经常性技术指导与合作关系,帮助开展新技术、新项目,解决疑难问题,培养卫生技术和管理人才。

完成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的卫生或支农工作。

(四)预防保健 (5分)1、开展健康教育。

2、承担当地卫生行政部门交办的预防保健,主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的临床流行病学调查和防治工作。

3、参与城市初级卫生保健工作。

二科室设置(30分)医院科室设置应与其功能、任务和规模相适应。

职能科室的设置应符合精简、高效的原则,适应管理工作的需要。

业务科室应在《医疗机构设置规划》的指导下和整体发展的基础上,加强专科建设,部分一级科室实行二级分科,突出专科优势。

(一)临床科室(20分)1、一级专业科室,应符合《医疗机构基本标准》及当地<</font>医疗设置规划>的规定。

2、二级专业科室内科:应至少设7个科室,下列科室为必设科室 :心血管、消化、呼吸、血液、神经内科、肾内、内分泌专业科室。

外科:应设普外、心胸外科、神经外科、泌尿外科、骨科等专业科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标准是三级医院建设和发展的标准,也是其水平和质量的评价依据。

一、科室设置医院科室设置应与其功能、任务、规模相适应。

职能科室的设置应符合精简、高效的原则,适应管理工作的需要。

业务科室应在区域性卫生规划的指导和综合性发展的基础上,加强专科建设,实行二级分科,突出专科优势。

(一)临床科室1.一级专业科室设有急诊科、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中医科、眼科、耳鼻喉科、口腔科、皮肤科、麻醉科、理疗科、康复科或老年病科、肿瘤科、家庭病床科、介入性放射科。

2.二级专业分科(1)内科:分设消化、循环、呼吸、神经、血液、泌尿、内分泌等专业科室。

(2)外科:分设腹外、心胸外科、神经外科、泌尿外科、骨科、烧伤、整形外科等专业科室。

(3)妇产科:分设妇科、产科、计划生育等专业科室。

(4)儿科:分设新生儿、儿内、儿外等专业科室。

(5)其他:必设ICU病房(室)、CCU病房(室)。

(二)医技科室及其他业务科室应设药剂科、影像诊断科、检验科、核医学科、营养科、病理科、物理诊断科、内窥镜室、手术室、消毒供应室、病案室、统计室、图书室、预防保健科。

(三)重点专科1.全院应有2个以上重点专科。

2.重点专科条件:(1)学科带头人具有主任医师职称;(2)专业水平居国内先进行列;(3)专业人才形成梯队;(4)具有20张以上床位,有开展本专业医疗、教学、科研所需的配套设备(包括设备中心的有关设备)。

二、人员结构医院应配备与其功能相适应的技术力量,卫生技术人员及其他专业技术人员结构必须满足下列要求:1.医师与护士比为1∶22.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主治医师:医师比为1∶3∶5∶7,护师以上占护理人员总数≥30%。

3.临床营养师以上职称人员≥2人。

4.工程技术人员(技师、助理工程师及以上人员)占卫生技术人员总数≥1%。

5.各一级科室和重点二级科室主任必须是主任医师,一般二级科室主任应为副主任医师。

医学院校附属医院以及承担国家教学、科研任务的医院,按卫生部1979年《关于综合医院编制》规定,适当增加人员比例。

三、管理水平三级医院必须实行科室管理。

各级管理人员应具有与其管理职责相应的管理专业知识和技能。

医院院级领导班子要做到:结构要合理、职责要明确、职权要相称、工作要协调、效率较高。

院长和副院长还应满足下列要求:1.全面了解三级医院的业务,具有中级以上卫生技术职称,三年以上三级医院工作和一年以上科室管理经历。

2.上岗前经过管理专业培训,掌握较系统的医院管理原理、原则和重要方法。

3.能设计和组织制订医院综合发展规划、项目规划、年度工作计划,并能组织实施。

4.能了解国内外医院管理动态,充分利用有关信息资源,作为管理构思和决策的参考及依据。

5.具有随担医院管理教学、科研和指导管理学员实习的能力。

6.注意公共关系,能争取地方政府、各界人士、社区群众对医院的理解、关怀和支持。

四、技术水平三级医院要具有与其功能相适应的医、教、研全面发展的基础水平。

能接受二级以上医院的转诊,能正确处理复杂疑难病症,有两个以上重点专科水平进入国内或国际先进行列。

(一)临床科室(二)医技科室(三)重点专科1.学科带头人在国内具有一定的知名度。

2.能熟练地开展所要求的诊疗技术。

3.能开展实验室研究。

4.有部(委)、省级以上科研成果。

5.有国际间的学术交流。

6.每年在国家级学术刊物发表的论文≥2篇。

(四)预防保健和社会医学服务医院预防保健和社会医学服务,是现代医院的基本功能之一,是全院性工作,并达到较好水平。

1.指导基层,取得实验。

2.能开展多种形式健康教育并有效果评价。

3.能开展心理卫生、遗传咨询等门诊服务。

4.开展家庭病床服务。

5.预防保健科能指导社区预防保健并参与院内环境管理和医院感染控制。

五、教学、科研(一)教学按照《全国高等医学院校教学工作暂行规定》,建立完善的教学管理组织,并达到以下要求:1.能承担医学大专院校的临床教学和实习任务。

2.有研究生(硕士、博士生)教育,有继续教育的制度、计划。

3.教学经费使用合理。

4.教学队伍结构合理,教授、副教授、讲师、助教之比为1∶2∶4∶8。

5.有备课、评教评学和检查性听课制度。

教学资料(电化教学教材、自编统编教材等)、教学设备(仪器设备、图表、标本、模型、实验动物等)以及所提供的教室、示教室、病种、病人数量均能满足临床教学的需要(二)科研1.有科技档案、科研档案、科研计划、成果、档案管理。

2.在统计年度内,国际论文≥1篇;国家级论文≥10篇;参加或国际学术交流≥1次;主持全国性学术讲座≥1次。

3.按评审前三年统计,有国家二级以上科技进步(成果)奖≥1项;部(委)、省三级科技进步(成果)奖≥2项。

4.参加科研课题设计并参与实际研究的中青年人员获奖人数≥30%。

六、医疗设备1.医疗设备应与其他功能相适应,三级医院应具有其所开展的医疗、教学、科研所必需的基本设备,常规设备必须配套完好,有健全的资源共享和提高效率的中心化利用形式。

2.抢救室,ICU、CCU病房(室)、手术室、消毒供应室、X光室、化验室、病理室、功能检查室、窥镜室及重点专科,要具有保证完成医、教、研任务的基本设备,并达到有关规定的标准。

3.对大型设备应进行成本效益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

七、信息管理医院信息工作必须与医疗、预防、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相适应要做到。

1.及时、准确、全面地完成规定的各种卫生统计报表。

2.指导基层开展社区内人口动态和就诊病人的疾病发生动态的分析。

3.根据需要参与并指导基层开展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登记报告监测工作。

4.能开展医疗质量和成本效益分析工作。

5.能开展有关医院管理、药物、仪器设备及临床医学(含护理、医技等)的中外文化情报工作。

6.能开展信息资料科学分类、编码和索引编制工作。

7.能充分发挥各类情报和统计资料的效用,做到利用情况有记录、有评价、有改进措施。

8. 能应用电子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

9.应设立医学图书馆(室),具有足够的中外文医学专业图书和期刊。

八、各项统计指标1.入院诊断与出院诊断符合率≥95%2.手术前后诊断符合率≥90%3.临床诊断符合率≥90%4.二级转诊病人重点专科确诊率≥95%5.CT检查阳性率≥60%(附有病例分析报告)6.大型X光机检查阳性率≥50%7.核磁共振检查阳性率≥70%8.临床化学室间质评实验室年均每次VIS<120(三级特等医院VIS<80)9.临床化学室内质控各项CV值在允许误差范围内10.细菌质控参考11.尸检率≥15(新生儿尸检除外)12.单病种治愈好转率(在同级医院中)处于较高水平13.危重病人急诊抢救成功率≥80%14.危重病人病房抢救成功率≥84%15.无菌手术切口甲级愈合率≥97%16.同一病例一周内再住院率(检查时确定病种,同级医院比较)处于较低水平17.单病种病死率低于同级医院平均值18.住院产妇死亡率≤0.02%19.活产新生儿死亡率≤0.5%20.单病种术后十日死亡率低于规定病种平均水平21.麻醉死亡率≤0.02%22.门诊处方合格率≥95%23.门诊病历书写合格率≥90%24.甲级病案率≥90%(无丙级病案)25.X光摄片甲片率≥40%26.五处护理表格书写合格率≥95%27.护理技术操作合格率≥98%28.基础护理合格率≥90%29.特级、一级护理合格率≥90%30.常规器械消毒合格率100%31.开展责任制护理≥20%32.陪护率≤5%33.治疗饮食就餐率100%34.住院病人就餐率≥90%35.院内感染率≤10%36.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率≤0 .5%37.医疗事故发生次数038.医疗事故、严重差错定性处理正确100%39.昏迷和瘫痪病人褥疮发生数040.年意外事故发生次数0(含火灾、爆炸、建筑物倒塌、患者人身伤害等)41.病床使用率≥85%-≤93%42.平均住院日≤20天43.病床周转次数≥17次/年44.副主任医师以上人员出普通门诊≥2次/周45.完成指令生任务100%(含抢救、援外、支边等)46.万元以上医疗设备、仪器完好率≥95%47.万元以上医疗设备、仪器使用率≥30小时/周48.医务人员三基考核合格率100%49.急救物品完好率100%50.一个一针一管执行率100%三级医院分等判定标准医院应对其建设、管理、技术水平、工作质量、文明服务、成本效益等定期进行自我评价,并制定改进措施。

省(市)医院评审委员会对医院质量水准按标准进行院外评价。

根据评审结果将三级医院分为特、甲、乙、丙四个等次。

一、三级特等医院医院对建设成绩卓著。

其总体水平居国内领先行列。

部分专业能体现国际或当代医学发展水平,完全达到三级甲等医院标准的要求,另外还应达到以下要求:1.各临床学科综合水平在国内处领先地位,能接受其他三级医院的转诊。

2.至少一个以上重点专科跨入国际先进行列并具有一定影响。

3.具有与世界卫生组织或国外学术机构合作的学术中心。

4.在同一评审周期内,承担2-3项部级以上科研究项目,至少获一项二级以上国家级科研成果奖。

5.能培训主治医师以上的进修人员,并具备培养博士和博士后的能力。

二、三级甲等医院医院建设成绩显著,科室设置、人员配备、管理水平、技术水平、工作质量和技术设施等,按分等标准综合考核检查达900分及以上。

三、三级乙等医院医院建设成绩尚好,其科室设置、人员配备、技术水平、工作质量、技术设施等,按分等标准综合考核检查达750-899分。

四、三级丙等医院医院建设有一定成绩,基本标准考核合格,但与本标准要求尚有较大差距。

按分等标准综合考核检查在749分及以下。

三级丙等医院应有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

13楼 huangjin62010/7/2 19:58卫生部三级医院评审标准简述等级医院管理将医院分成一、二、三、特级四级。

一级医院在执行中没有设甲、乙、丙三等;二、三级中有甲、乙、丙三等。

三级医院还增设特等;级的划分是按病床数来的:14楼 huangjin62010/7/3 14:512010--07--03督查(共十三部分)1、医院评审标准(三级综合医院)的若干说明一、指标的概念1.一类指标(否决指标):系单项否决指标。

该类指标共7项内容,要求全部全格。

若有1项不合格,则视为被否决,延缓1年评审。

2.二类指标(准入指标):系达到相应等级医院的准入指标。

指标共19项,15项达标为合格。

合格项目若低于14项,二类指标为不合格,延缓1年评审。

3.三类指标(评分指标):系医院评审的定量评分指标,该指标总分为1000分,评审总得分率为90%以上,其中临床、医技组得分率必须90%以上,方为合格。

若总得分率、临床和医技组其中有一项得分率低于90%同时大于85%,则可以按下一级或下一等级确认(征得医院同意后)。

总得分率、临床和医技组其中有一项得分率低于85%,则三类指标不合格,延缓1年评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