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修复习重点(笔记)2015修订版
第一章(思想道德修养2015)

(2)走什么路
• 学术科研
• 经商挣钱
• 功名仕途
(3)为什么学
• 书中自有千钟粟, • 书中自有黄金屋, • 书中自有颜如玉 。
2.提供人生的前进动力
美国诺必塔小学的董事兼校长皮尔· 保罗 对所有的学生都是一视同仁的,在他的心目 中根本没有什么“优生”和“差生”之别。 因而,他对所有学生都给予热忱的鼓励,从 而在他们心中竖起一面旗帜,而孩子确实是 需要鼓励、需要有一面旗帜的。在他的学生 中,有一位叫罗杰· 罗尔斯的学生后来成为 美国纽约州历史上第一位黑人州长。
1910年毛泽东的父亲毛顺生再三思 索,要毛泽东去做生意(即经商), 而他却立志走出韶山冲继续求学。在 他的执意坚持下,最终还是走上了求 学之路。毛泽东在离家赴湘乡县东山 高等小学求学前夕,写了这首诗。
(二)理想信念与大学生
• 引导大学生做什么人
• 指引大学生走什么路 • 激励大学生为什么学
(1)做什么人
理想与信念密切联系、相互依存
• 在人的生命历程中,理想和信念总是如影随形,相互依存。理想 是信念的根据和前提,信念则是实现理想的重要保障。
• 在很多情况下,理想亦是信念,信念亦是理想。当理想作为信念 时,它是指人们确信的一种观点和主张;当信念作为理想时,它 是与奋斗目标相联系的一种向往和追求。
二、理想和信念对大学生成 长成才的重要意义
从那天起,“纽约州州长”就像一面旗帜飘在 罗尔斯的心中,他的衣服不再沾满泥土,说话时不 再夹杂污言秽语。他开始挺直腰杆走路,在以后的 40多年间,他没有一天不按州长的身份要求自己。 51岁那年,他终于成了州长。 在就职演说中,罗尔斯说:“信念值多少钱?信 念是不值钱的,它有时甚至是一个善意的欺骗,然 而你一旦坚持下去,它就会迅速升值。”信念,可 以成为所有奇迹的萌发点;鼓励,能够成为一个人 一生的动力。
2015考研政治 思修养法知识点梳理

2015考研政治思修养法知识点梳理提笔跟大家分享一个重要的信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学科框架今年将会发生调整——从原来的八章调整为七章,考点内容不会有太大的变化,由此考试难度等等大家可以放心。
那就现阶段同学们针对2015考研政治思修法基学科的复习,马老师给大家系统地梳理一下知识框架、易考点以及复习方法推荐:“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主线,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为重点,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进行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帮助学生增强社会主义法制观念,提高思想道德素质,解决成长成才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呈现出思想性、时代性和前沿性的特点。
从学科结构上,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由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修养两部分组成。
总体来讲,可分三个版块来学习:第一块:思想道德修养(1~4章)。
第一章论述理想信念,第二章论述爱国主义传统与弘扬民族精神,第三章论述人生观与价值观,第四章论述道德观。
第二块:法律基础(5~6章)。
第五章论述社会主义法律意识与法律精神,第六章论述社会主义法律制度。
第三块:社会生活与规范(7章)。
社会生活规范包括公共生活、职业生活和婚姻家庭生活三大领域的道德与法律规范。
第五章论述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第六章论述职业生活与婚姻家庭生活中的道德与法律规范。
通过对历年真题进行性分析,我们总结出本学科试题的考查角度和方向具有以下特点:第一,主要考查基础知识与基本概念,对考生主观能力的考查较少。
第二,注重联系实际,具有很强的现实性。
对此,针对本学科的复习,我们给出几点建议:对于思想道德修养部分的复习,马老师建议要抓住以下重点内容:理想与现实的关系、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新时期的爱国主义、创造有价值的人生、科学对待人生环境、弘扬社会主义道德、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对于法律基础部分的复习,要抓住以下重点内容: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社会主义法治观念、社会主义法律思维方式及法律权威的养成、我国宪法的特征和原则、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我国重要的实体法律制度、我国重要的程序法律制度。
思修重点知识点整理归纳总结

思修重点知识点整理归纳总结一、历史的必然性与选择性历史的必然性是指历史发展中存在客观规律性以及一定的内在逻辑性。
历史的选择性则指历史发展中存在各种可能性和人们的选择行为。
历史的必然性和选择性相辅相成,二者共同塑造了历史的发展。
二、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制度,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是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依法治国,坚持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基本路线。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指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布局。
五位一体相互依存、相互贯通,共同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包括:坚持党的领导,保障人民当家作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增强发展动力;坚持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提升国家综合实力;坚持全方位外交,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五、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和党的建设总要求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社会。
党的建设总要求包括: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落实“两个维护”,始终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
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体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实践,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发展。
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历史使命与时代任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历史使命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内容,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贡献。
时代任务是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繁荣兴盛。
八、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方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方案包括:坚持共商共建共享,推动构建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坚持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安全的世界;坚持开放、包容、合作、共赢,推动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坚持生态文明理念,推动建设美丽地球家园。
思修期末复习知识点

思修期末复习知识点一、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含义和作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一门旨在帮助大学生提升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养的课程。
它引导我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法治观念。
这门课程的作用不可小觑。
首先,它帮助我们明确人生目标和价值取向,让我们在面对众多选择时能够坚守正道,追求有意义的人生。
其次,有助于培养我们的社会责任感,使我们能够积极参与社会事务,为社会的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再者,它还能增强我们的法律意识,让我们懂得依法行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同时,也尊重他人的权利。
二、理想信念(一)理想的内涵与特征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实现可能性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目标的向往与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理想具有超越性、实践性和时代性等特征。
(二)信念的内涵与特征信念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心理态度和精神状态。
信念具有执着性、多样性和亲和性等特征。
(三)理想信念的关系理想和信念相互依存、紧密相连。
理想是信念的根据和前提,信念则是实现理想的重要保障。
三、中国精神(一)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为本民族大多数成员所认同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道德规范、精神气质的总和。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支柱。
(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时代精神是一个时代的人们在文明创建活动中体现出来的精神风貌和优良品格,是激励一个民族奋发图强、振兴祖国的强大精神动力。
改革创新是时代精神的核心,它体现为突破陈规、大胆探索、勇于创造的思想观念,不甘落后、奋勇争先、追求进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坚忍不拔、自强不息、锐意进取的精神状态。
(三)弘扬中国精神弘扬中国精神,就是要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思修重点笔记

思修重点笔记一、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1.唯物史观:马克思主义坚持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基本原理,认为物质决定意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社会发展呈现出历史的规律性和趋势性。
2.阶级斗争理论: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存在着不断的阶级斗争,阶级斗争是推动历史进步的动力,通过无产阶级的革命来实现共产主义社会。
3.剩余价值理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核心概念之一,指的是生产过程中工人创造的价值中超过付给工人工资的部分,被资本家占有并实现剥削。
4.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阶段,是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实现社会主义改造的过渡阶段。
5.共产主义:马克思主义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无产阶级在社会主义基础上建立的没有阶级、没有剥削、人人平等的社会制度。
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1.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20世纪初,马克思主义思想通过列宁、斯大林的介绍传入中国。
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运动正式开始。
2.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阶段:从1921年至今,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发展经历了不同的阶段,包括思想理论的转变和社会实践的丰富。
3.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实际相结合,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4.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指导地位: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也是中国的国家意识形态,中国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为国家政策和决策提供了理论依据。
三、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的重要性1.坚定理想信念: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有助于培养正确的理想信念,使个人在追求共产主义事业中坚定信心,不轻易动摇。
2.认识世界的正确方法:马克思主义提供了一种科学的认识世界的方法,通过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个人能够更清楚地认识社会、历史和现实。
3.指导实践行动:马克思主义不仅是一种理论,更是能够指导实践行动的指导思想,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有助于个人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为社会进步做出贡献。
2015思修与法基核心考点

《思修与法基》冲刺考点必背第一章:1.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确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理想信念的理论基础,是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理论前提。
第一,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又是崇高的。
第二,具有持久生命力。
第三,以改造世界为己任。
◎(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
第一,坚定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任第二,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第三,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新民主主义理论的直接指导下,推翻了压在中国人头顶的“三座大山”,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完成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为实现民族复兴奠定了最重要的基本前提。
1956年年底,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我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开启了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找到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展现出灿烂辉煌的前景。
2.理想信念的实现(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关系:强调个人理想要符合社会理想,并不是要排斥和抹杀个人理想,而是要摆正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的关系。
社会理想是个人理想的凝聚和升华,代表和反映着人们的共同愿望和根本利益,归根到底要靠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努力来实现,并具体体现在每个社会成员为实现个人理想而进行的实践中。
当社会理想与个人理想矛盾时,个人理想服从于全社会的共同理想。
)◎在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第一,正确认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是实现理想的思想基础。
第二,坚定的信念是实现理想的重要条件。
第三,勇于实践、艰苦奋斗是实现理想的根本途径。
)第二章继承爱国传统弘扬民族精神1. 新时期的爱国主义爱国主义体现了人民群众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情感,反映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是人们对自己故土家园、种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与荣誉感的统一。
思修各章重点学习内容

各章学习要点绪论珍惜大学生活开拓新的境界学习重点1、大学学习的特点、理念.2、大学生的成才目标要求.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内涵.4、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意义方法和考核.基本概念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2、道德3、法律4、思想道德素质5、法律素质6、修养基本理论1.思想道德与法律修养的关系。
2.当代大学生的成才目标。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
基本问题1.大学生活的特点是什么?与中学生活相比发生了哪些变化?2.新的学习理念主要包含哪些内容?我们应如何树立新的学习理念?3.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是什么?如何认识我们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4.为什么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是大学生确立成才目标的主要内容? 5.为什么提高思想道德和法律素质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6.学习本课程的意义和方法是什么?它对大学生的成长有何作用?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学习重点1、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性。
2、在确立理想和实现理想的过程中,要充分认识实现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
基本概念1.理想;2.信念;3.信仰;4.信念体系。
基本理论1.理想信念的作用。
2.确立马克思主义科学信仰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
3.正确处理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关系。
基本问题1.理想与信念的关系是什么?2.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有什么重要意义?3.为什么要坚定马克思主义的信念、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4.如何认识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共同理想与远大理想的关系?5.为什么说勇于实践、艰苦奋斗是实现理想的根本途径?第二章继承爱国传统弘扬民族精神学习重点1,说明怎样理解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的科学内涵。
2,探讨新时期应当怎样爱国,及如何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基本概念1.爱国主义,2.民族主义,3.民族精神,4.时代精神,5.爱国者,6.国防观念.基本理论1、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基本要求2、爱国主义与民族主义的关系3、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与时代价值4、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的关系5、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和内涵6.国防观念的含义和增强国防观念的意义基本问题1.爱国主义的内涵和基本要求是什么?2.如何区分爱国主义与民族主义?3.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光荣传统是什么?爱国主义的时代价值是什么? 4.大学生增强国防观念的重要意义、基本途径和要求是什么?5.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是什么?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6.大学生应当怎样做一个忠诚的爱国者?第三章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学习重点1,错误人生观的实质与危害,为人民服务的人生价值观的时代内涵。
思修2015版开卷知识点页码以及相应的知识总结

绪论珍惜大学生活开拓新的境界1.如何尽快适应大学生活①-④ P32.我们应树立怎样的学习理念①-⑤ P4 `3.思想道德与法律 P7 思想道德素质与法律素质 P8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P95.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大意义①-③ P11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鉴定崇尚信念1.理想的含义与物征①-③ P17-182.信念的含义与物征 P18-193.理想信念的重要意义①-③ P20-214.大学生的历史使命 P225.确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①-④ P236.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①-③ P247.正确理解理想与现实的关系①-③ P23-18 “艰苦奋斗”8.坚持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统一①② P329.在实现中国梦的实践中放飞青春理想①-③ P33 “立志当高远”“立志做大事”“立志须躬行”第二章弘扬中国精神共筑精神家园1.重视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 P37 “重视并崇尚精神生活”2.2.中国精神是兴国强国之魂①-③ P393.中国精神是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统一 P414.4.民族精神的基本内容 P42 “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5.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 P44 “归属感、从同感、尊严感与荣誉感的统一”“道德要求、政治原则和法律规范”6.6.爱国主义的时代价值 P467.爱国主义与经济全球化 P48-50 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爱国主义与拥护祖国统一8.8.做忠诚的爱国者 P52-56 “国家安全”“总体国家安全观” P569.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P57-63第三章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1.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①-③ P662.社会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人的自然属性总是渐渐打上了社会属性的烙印。
3.人生观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于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
4.人生观的重要内容 P67-71 “人生目的、人生态度、人生价值”5.正确认识人生矛盾 P71-736.用科学高尚的人生观指引人生 P73-76 “一个树立了为人民服务人生观的人,就能对人生目的有更为深刻的理解”“反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P75 特征P767.人生的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 P77-798.人生价值的标准与评价 P78-799.人生价值的实现条件 P79-8010.在实践中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P81-82 11.促进自我身心的和谐 P82-83 心理学①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②掌握应对心理问题的方法和知识③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增进人际交往12.促进个人与他人的和谐 P84-87 四个原则:平等、诚信、宽容、互助竞争与合作及其之间的关系13.促进个人与社会的和谐 P87-89 需要利益享受权利-承担责任14.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 P89-90第四章注重道德传承加强道德实践1.道德的起源与本质 P92 社会关系的形式是道德赖以产生的客观条件,人类自我意识的形成与发展是道德产生的主观条件,道德产生所需的主观条件是统一于生产实践的2.道德的功能和作用 P93-943.道德的历史发展 P95-96 “曲折上升”“人类道德进步的主要表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道德”4.中华传统美德的当代价值 P96-975.中华传统美德的基本精神 P97-1006.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P100-102 “在对待中国传统道德,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的问题上,要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和全盘复古论两种错误观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一思修复习重点(笔记)2015修订版回归课本《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笔记整理》;一、绪论;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意义;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4、创新学习是一种以求真务实为基础,采取创造性方;5、人才素质是什么?①徳是人素质的灵魂②智是人才;6、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7、大学生怎样尽快适应大学生活①确立独立自回归课本《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笔记整理》一、绪论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理论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一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精髓),社会主义荣辱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意义。
①、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②、是适应国际环境剧烈变化要求的需要。
③、是执政党担负引领社会思潮的政治责任的需要。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
4、创新学习是一种以求真务实为基础,采取创造性方法,积极追求创造性成果的学习5、人才素质是什么?①徳是人素质的灵魂②智是人才素质的基本内容③体是人才素质的基础④美是人才素质的综合体现6、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是大学生需要确立的成才目标。
7、大学生怎样尽快适应大学生活①确立独立自主意识②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③虚心求教,细心体察④大胆实践,不断积累生活经验8、大学生应该塑造的崭新形象①理想远大,热爱祖国②追求真理,善于创新③德才兼备,全面发展④视野开阔,胸怀宽广⑤知行统一,脚踏实地9、思想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坚持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建设,引导人们树立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10、思想道德与法律是调节人们思想行为、协调人际关系、维护社会秩序的中药手段。
思想道德素质(主要包括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是人们学法学尊法守法用法的素养和能力)是人的基本素质。
11、学习“思修”课的意义:①有助于大学生认识立志、树德和做人的道理,选择正确的成才之路②有助于大学生掌握丰富的思想道德和法律知识,为提高思想道德和法律素养打下知识基础③有助于大学生摆正“德”与“才”的位置,做到德才兼备、全面发展。
二、第一章1、理想的含义:理想作为一种精神现象,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可能实现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的向往与追求,使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2、理想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产物。
理想源于现实,又超越现实。
理想与现实既对立有统一。
其统一性表现在现实是理想的基础,理想是未来的现实。
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具有实现可能性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的向往和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3、理想的类型:①、从理想的性质和层次上划分:科学理想和非科学理想、崇高理想和一般理想。
②、从理想的时序上划分:长远理想和近期理想。
③、从理想的对象上划分: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
④、从理想的内容上划分:社会政治理想、社会道德理想、职业理想和生活理想。
其中,居于核心地位、规定和制约其他方面的是社会理想4、信念的含义:信念是认知、情感和意志的有机统一体,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心理态度和精神状态。
信念是认识、情感和意志的融合和统一。
5、信仰的含义:信仰是信念最集中、最高的表现形式。
信仰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对虚幻世界、不切实际的观念、荒谬的理论的盲目相信、狂热崇拜;另一种是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对以事物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为基础的思想见解或理论主张的坚信不疑、身体力行。
Eg:马克思主义6、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包括:(1)理想与信念的作用:①、指引人生的目标。
②、提供人生的前进动力。
③、提高人生的精神境界。
(2)理想信念与大学生:①、引导大学生做什么人。
②、指引大学生走什么路。
③、激励大学生为什么学7、大学生如何正确立志?①、立志当高远。
②、立志做大事。
③、立志须躬行。
8、如何在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①、正确认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是实现理想的思想基础。
②、坚定的信念是实现理想的重要条件。
③、勇于实践、艰苦奋斗是实现理想的根本途径9、要使真理性认识深入人心,成为科学信念的根本途径是积极参加社会实践。
马克思的科学信念是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全世界最终必然实现共产主义。
10、确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
①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又是崇高的。
②马克思主义具有持久的生命力。
③马克思主义已改造世界为己任。
11、理想与信念的关系:信念是实现理想的重要保障,理想是信念的根据与前提。
12、大学生应当正确认识自身肩负的历史使命,确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树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共同理想。
大学生承担的是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三、第二章爱国主义是历史的,具体的。
在不同的历史时代和文化背景下,总有着不同的内涵。
1、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爱国主义体现了人民群众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反映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是人们对自己故土家园、民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与荣誉感的统一。
它是调节个人与祖国之间关系的道德要求、政治原则和法律规范,也是民族精神的核心。
2、爱国主义的要求:①、爱祖国的大好河山(基本要求)。
②、爱自己的骨肉同胞。
③、爱祖国的灿烂文化。
④、爱自己的国家。
3、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①、热爱祖国,矢志不渝。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位卑未敢忘忧国。
”;“报国之心,死而后已”②、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③、维护统一,反对分裂。
④、同仇敌忾,抗御外侮4、爱国主义的时代价值。
①、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继往开来的精神支柱。
②、爱国主义是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纽带。
③、爱国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动力。
④、爱国主义是个人实现人生价值的力量源泉5、如何自觉维护国家利益?①、自觉维护国家利益,就要承担对国家应尽的义务。
②、自觉维护国家利益,就要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
③、自觉维护国家利益,就要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6、如何做一个忠诚的爱国者?①、自觉维护国家利益。
②、促进民族团结。
③、维护祖国统一。
④、增强国防观念。
⑤、以振兴中华为己任。
7 、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的一致性: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每一个公民必需坚持的立场和态度。
主要是对生活在中国大陆的中国公民的基本要求。
8、爱国主义与拥护祖国统一的一致性:不仅是对生活在中国大陆的中国公民的要求,还是对全体中华儿女包括港澳台同胞以及海外侨胞的基本要求。
9、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①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②团结统一③爱好和平④勤劳勇敢⑤自强不息10、改革创新是时代精神的核心:①改革创新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然要求②改革创新是建设社会主义创新型国家的迫切需要③改革创新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
包括: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新。
11、爱国主义中情感是基础、思想是灵魂、行为是体现。
只有做到爱国的情感,思想,行为一致的人,才是一个真正的爱国者。
12、现阶段,爱国主义主要表现为献身于建设和保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献身于促进祖国统一的事业,大力弘扬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13、民族精神是指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为本民族大多数成员所认同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道德规范,精神气质的总和。
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14、国际竞争的实质是综合国力的竞争,而增强综合国力的决定性因素是科技进步的创新。
15、增强国防观念的意义:①是大学生报效祖国、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主要体现②是大学生履行国防义务、关心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必然要求③是大学生提高综合素质、促进自身全面发展的迫切需要。
四、第三章1、世界观的含义:世界观就是人们对生活在其中的世界以及人与世界的关系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
2、马克思对人的本质的科学解释:人的本质不是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人的本质属性是社会性)3、人生观主要是通过人身目的、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三个方面体现出来的。
人生目的是人生观的核心。
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
人生观从属于世界观,没有正确的世界观,也就没有正确的人生观。
4、人生观要回答的问题:①、人生目的,回答人为什么活着;②、人生态度,表明人应当怎样对待生活;③、人生价值,判别什么样的人生才有意义5、人生目的的作用:①、人生目的决定人生道路。
②、人生目的决定人生态度;③、人生目的决定人生价值标准。
6、人生态度与人生观的关系:一是,人生态度是人生观的重要内容。
二是,人生态度是人生观的表现和反映。
人生的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既相互区别,又密切联系、相互依存,共同构成人生价值的矛盾的统一体。
(人生态度是指人们通过生活实践所形成的对人生问题的一种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基本意图)7、端正人生态度:①、人生须认真。
②、人生当务实。
③、人生应乐观。
④、人生要进取。
(认知,情感和意志是起主要作用的三种心理要素)8、错误的人生观:①、拜金主义人生观;②、享乐主义人生观;③、个人主义人生观 (个人主义是生产资料私有制的产物,是资产阶级世界观的核心)9、人生价值包含了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两个方面。
10、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关系。
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既相互区别又密切联系、相互依存,共同构成人生价值的矛盾统一体。
①、一方面,人生的自我价值是个体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人生自我价值的实现构成了个体为社会创造更大价值的前提。
②、另一方面,人生的社会价值是实现人生自我价值的基础,没有社会价值,人生的自我价值就无法存在。
11、人生价值的标准。
①、人的社会性决定了人生的社会价值是人生价值的最基本内容。
②、人生价值评价的根本尺度,是看一个人的人生活动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否通过实践促进了历史的进步。
③、劳动以及通过劳动对社会和他人做出的贡献,是社会平均一个人的人生价值的普遍标准。
12、要掌握恰当的评价方法,要做到以下四个坚持:①、坚持能力有大小与贡献须尽力相统一。
②、坚持物质贡献与精神贡献相统一。
③、坚持完善自身与贡献社会相统一。
④、坚持动机与效果统一。
13、人生价值实现的条件。
(1)人生价值实现的社会条件:①、实现人生价值要从社会客观条件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