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质分解代谢
蛋白质的分解代谢习题及参考答案

第八章蛋白质的分解代谢一、名词解释1.蛋白质的互补作用:几种营养价值较低的蛋白质混合食用,互相补充必需氨基酸的种类和数量,从而提高蛋白质在体内的利用率;2.蛋白质的腐败作用:未经消化的少量蛋白质及少局部消化产生的氨基酸或小肽均可能不被吸收,肠道细菌对这局部蛋白质或未吸收的消化产物进展分解;3.非必需氨基酸:机体需要且能够完全由机体合成的氨基酸;4.蛋白质的生理价值:进入人体的蛋白质保存率和百分比,吸收和利用程度;5.外肽酶:能水解蛋白质的氨基或末端肽键的蛋白质水解酶;6.内肽酶:能水解肽链内部位置肽键的蛋白质水解酶;7.氮正平衡:食入氮量大于排泄氮量,表示体内蛋白质合成量大于分解量;8.氮负平衡:食入氮量小于排泄氮量,表示体内蛋白质合成量小于分解量;9.氮总平衡:食入氮量等于排泄氮量;10.γ-谷氨酰基循环:氨基酸的吸收是在γ-谷氨酰转移酶〔结合在细胞膜上〕的催化下,通过谷胱氨酸〔GSH〕作用而转入细胞的;11.泛素:是一种由76个氨基酸构成的多肽,分子量8.45kD;12.必需氨基酸:机体需要,却不能自身合成或合成量很少的氨基酸,不能满足需求,必须由食物供给;13.转氨酶:催化转氨基作用的酶;14.转氨基作用:氨基酸的α-氨基与α-酮酸的酮基,在转氨酶的作用下相互交换,生成新的相应氨基酸和α-酮酸过程的作用;15.联合脱氨基作用:转氨作用和脱氨作用想偶联;16.鸟氨酸循环:精氨酸在精氨酸酶的作用下水解生成尿素和鸟氨酸,后者经膜载体转运到线粒体,再参与尿素合成循环;17.丙氨酸-葡萄糖循环:丙氨酸和葡萄糖反复地在肌肉和肝之间进展氨的转运循环过程;18.一碳单位:主要由于丝氨酸、甘氨酸、组氨酸、甲硫氨酸以及色氨酸的代谢生成。
二、填空题1.根据蛋白酶作用肽键的位置,蛋白酶可分为内肽酶和外肽酶两类,胰蛋白酶则属于内肽酶。
2. 蛋白质在细胞内降解需要与泛素有关的3 种重要酶参与,这三种酶是:泛素活化酶E1、泛素结合酶E2和泛素连接酶E3。
淀粉 脂肪 蛋白质 核苷酸的分解代谢产物差异

淀粉脂肪蛋白质核苷酸的分解代谢产物差异引言淀粉、脂肪、蛋白质和核苷酸是生物体内常见的有机物质,它们在细胞代谢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这些有机物质在被代谢分解时会产生各自不同的代谢产物,这些产物也具有不同的生物学功能。
本文旨在探讨淀粉、脂肪、蛋白质和核苷酸的分解代谢产物之间的差异。
淀粉的分解代谢产物淀粉是植物细胞中主要的储存多糖,它由α-葡聚糖链组成。
在消化过程中,淀粉被酶类分解为葡萄糖单体,这些单体可以被细胞吸收和利用。
淀粉的分解产物主要包括:1.葡萄糖:是淀粉分解的最终产物,也是能量代谢的重要物质之一。
葡萄糖可以通过糖酵解产生能量,也可以被转化为脂肪或储存为糖原以备后续使用。
2.果糖:在淀粉分解的过程中,部分葡萄糖会被酶类转化为果糖。
果糖是人体常见的糖类,可以提供能量。
3.低聚糖:淀粉分解过程中也会产生少量的低聚糖,如麦芽糖和麦芽三糖。
这些低聚糖在消化系统中起到调节作用,能够促进有益菌群生长。
脂肪的分解代谢产物脂肪是一种重要的能量储存物质,人体内脂肪以三酸甘油脂的形式存在。
在分解代谢过程中,脂肪会被水解成甘油和脂肪酸,进而被进一步氧化。
脂肪的分解代谢产物主要包括:1.甘油:脂肪水解后,甘油是其中的一个分解产物。
甘油可以通过糖酵解途径产生能量。
2.脂肪酸:脂肪酸是脂肪分解的主要产物,也是能量代谢的重要物质之一。
脂肪酸在细胞内被氧化为丙酮酸,并进一步参与三羧酸循环产生能量。
蛋白质的分解代谢产物蛋白质是人体组织中重要的构成物质之一,同时也是能量来源之一。
蛋白质的分解代谢过程主要包括蛋白质水解和氨基酸代谢。
蛋白质的分解代谢产物主要包括:1.氨基酸:蛋白质水解后,产生大量氨基酸。
氨基酸是构建蛋白质的基本单位,同时也是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合成前体。
2.尿素:氨基酸代谢的终产物是尿素。
尿素是人体排泄氮的主要形式,也是维持氮平衡的重要物质。
核苷酸的分解代谢产物核苷酸是构成核酸的基本单元,包括核糖核苷酸和脱氧核糖核苷酸。
蛋白质分解代谢

-谷氨酰基循环
细胞膜 细胞外
细胞内
COOH CHNH2 CH2 CH2 C NH
-谷氨酰 氨基酸
COOH CH
-谷氨 酸环化 转移酶
氨基酸 COOH
H2NCH R
COOH
H2NCH R
氨基酸
γ-谷 氨酰 基转 移酶
O 半胱氨酰甘氨酸
(Cys-Gly)
谷胱甘肽 甘氨酸 GSH
⑵ 肽链内切酶:如胰蛋白酶、糜蛋白酶、弹性蛋白酶等。
• 产生的寡肽再经寡肽酶(oligopeptidase),如氨 基肽酶及二肽酶等的作用,水解为氨基酸。
• 95%的食物蛋白质在肠中完全水解为氨基酸。
p284 表11-3胃肠道中重要的蛋白水解酶的一些特性
• 名称 来源 水解肽键的特异性 分子量 最适PH
增加15 -25
为了能长期保持总氮平衡,我国营养学会推荐成人每日蛋白质需要量为80g 。
4.食物蛋白质的互补作用
• 不同的食物蛋白质所含必需氨基酸的种类、 数量都不相同,若把几种营养价值较低的蛋 白质混合食用,它们所含的必需氨基酸互相 补充,从而提高蛋白质的营养价值,称为蛋 白质的互补作用。
• 高营养剂:水解蛋白、复合氨基酸液
1.酶原和酶原的激活
胃蛋白酶原 胃酸或胃蛋白酶 胃蛋白酶 + 六个多肽
胰蛋白酶原
肠激酶及胰蛋白酶
胰蛋白酶 + 六肽
糜蛋白酶原 弹性蛋白酶原 羧基肽酶
胰蛋白酶
糜蛋白酶原 弹性蛋白酶原+2 二肽 羧基肽酶
2.蛋白水解酶的作用的特异性
• 有两种类型的消化酶:
⑴ 肽链外切酶:如羧肽酶A、羧肽酶B、氨基肽酶、二肽 酶等;
蛋白质分解代谢过程

消化系统疾病
消化酶缺乏
蛋白质的消化需要特定的酶来分解,如果缺乏这些酶,蛋白质无 法被有效消化,可能导致消化不良、腹胀、腹泻等症状。
肠道炎症
肠道炎症可能影响蛋白质的消化和吸收,导致营养不足和生长迟缓。
肠易激综合征
肠易激综合征是一种功能性肠道疾病,可能导致腹痛、腹泻和便秘 等症状,影响蛋白质的消化和吸收。
氨基酸代谢异常
苯丙酮尿症
苯丙酮尿症是一种常见的氨基酸代谢异常, 由于缺乏苯丙氨酸羟化酶,导致苯丙氨酸无 法正常代谢,可能出现智力发育迟缓、癫痫 等症状。
枫糖尿症
枫糖尿症是由于支链氨基酸代谢异常引起的 ,可能出现神经系统损害、生长迟缓等症状
。
肥胖与糖尿病
要点一
肥胖
过多的蛋白质摄入可能导致肥胖,肥胖又与多种健康问题 相关,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
要点二
糖尿病
蛋白质摄入过多可能增加肾脏负担,长期高蛋白饮食可能 增加患糖尿病的风险。糖尿病患者的蛋白质代谢也可能出 现异常,影响身体健康。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03
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能量来源于细胞内的ATP水解。ATP水解后释放的能量 用于驱动载体蛋白的构象变化,从而完成氨基酸的转运。
氨基酸的分类与转运
氨基酸的分类
中性氨基酸
酸性氨基酸
碱性氨基酸
氨基酸根据其侧链基团的性质 可以分为中性、酸性、碱性氨 基酸等不同类型。不同类型氨 基酸在细胞内的转运方式和作 用也有所不同。
蛋白质分解代谢过程
目录
CONTENTS
• 蛋白质的消化 • 氨基酸的吸收 • 蛋白质分解后的代谢途径 • 蛋白质分解代谢过程中的调节 • 蛋白质分解代谢过程中的疾病与健康问
生化教案蛋白质分解代谢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蛋白质分解代谢的概念和重要性。
2. 使学生掌握蛋白质分解代谢的过程和途径。
3. 培养学生对生化知识的兴趣和探究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蛋白质分解代谢的概念2. 蛋白质分解代谢的过程3. 蛋白质分解代谢的途径4. 蛋白质分解代谢的意义5. 蛋白质分解代谢与人体健康的关系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蛋白质分解代谢的过程和途径,蛋白质分解代谢的意义。
2. 教学难点:蛋白质分解代谢的具体步骤和机制。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蛋白质分解代谢的重要性。
2. 使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了解蛋白质分解代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 利用多媒体教学,展示蛋白质分解代谢的过程和途径。
4.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探究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蛋白质分解代谢的概念和重要性。
2. 讲解:介绍蛋白质分解代谢的过程和途径,解释蛋白质分解代谢的意义。
3.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生活中的蛋白质分解代谢实例,让学生加深理解。
4. 互动环节: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疑问。
6.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蛋白质分解代谢概念的理解。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思考深度。
3. 作业批改:检查学生对蛋白质分解代谢过程和途径的掌握情况。
4. 期中考试:设置有关蛋白质分解代谢的试题,评估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七、教学拓展1. 邀请生化专家进行讲座,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蛋白质分解代谢的研究动态。
2. 组织学生参观实验室,实际操作蛋白质分解代谢的相关实验。
3. 推荐阅读资料,让学生拓展知识面,了解蛋白质分解代谢在其他领域的应用。
八、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内容:检查教学内容是否全面、深入,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2. 反思教学方法:评估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否有效,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生物化学第11章 蛋白质的分解代谢

生物化学第11章蛋白质的分解代谢第十一章蛋白质的分解代谢课外练习题一、名词解释1、氮平衡;2、一碳单位;3、转氨基作用;4、联合脱氨基作用;5、必须氨基酸;6、生糖氨基酸;7、尿素循环。
二、符号辨识1、GPT;2、GOT;三、填空1、蛋白质消化吸收的主要部位是(),肠液中的肠激酶可激活()酶原。
2、体内主要的转氨酶是()转氨酶和()转氨酶,其辅酶是()。
3、体内氨的主要代谢去向是在()内合成尿素,经()排出。
4、肝脏通过()循环将有毒的氨转变为无毒的()。
5、谷氨酰胺是体内氨的()、()和()形式。
6、氨在血液中的运输形式是()和()。
7、胃液中胃蛋白酶可激活胃蛋白酶原,此过程称为()作用。
8、转氨酶的辅酶是(),它与接受底物脱下的氨基结合转变为()。
9、体内不能合成而需要从食物供应的氨基酸称为()氨基酸。
10、人体先天性缺乏()羟化酶可引起苯丙酮酸尿症;而缺乏()酶可引起白化病。
四、判别正误1、蛋白质在人体内消化的主要器官是胃和小肠。
()2、蛋白质的生理价值主要取决于必须氨基酸的种类、数量和比例。
()3、L-谷氨酸脱氢酶不仅是L-谷氨酸脱氨的主要的酶,同时也是联合脱氨基作用不可缺少的重要的酶。
()4、尿素的合成和排出都是由肝脏来承担的。
()5、磷酸吡哆醛只作为转氨酶的辅酶。
()6、体内血氨升高的主要原因往往是肝功能障碍引起的。
()7、谷氨酸是联合脱氨基作用的重要中间代谢物,若食物中缺乏时可引起脱氨基作用障碍。
() 8、人体内若缺乏维生素B6、维生素PP、维生素B12和叶酸,均会引起氨基酸代谢障碍。
() 9、在体内,半胱氨酸除作为蛋白质组成成分外,仅是产生硫酸根的主要来源。
() 10、氨基酸的降解能导致糖的合成。
()五、单项选择1、食物蛋白质的互补作用是指()。
A、糖与蛋白质混合食用,提高营养价值;B、脂肪与蛋白质混合食用,提高营养价值;C、几种蛋白质混合食用,提供营养价值;D、糖、脂肪和蛋白质混合食用,提高营养价值; 2、必须氨基酸不包括()。
蛋白质的分解代谢

2.肠激酶
胰蛋白酶原
胰蛋白酶
糜蛋白酶原
糜蛋白酶
弹性蛋白酶原 羧基肽酶原
弹性蛋白酶 羧基肽酶
➢ 寡肽酶(氨基肽酶及二肽酶)
氨基肽酶
内肽酶
羧基肽酶
氨基酸 + 蛋白水解酶作用示意图
二肽酶
氨基酸
二、氨基酸的吸收
• 吸收部位:主要在小肠 • 吸收形式:氨基酸 • 吸收机制:耗能的主动吸收过程
蛋白质的吸收
在糖和脂肪等物质充分供应的条件下,为维持氮的总平衡,至 少必需摄入的蛋白质的量,称为~。成人每日最低蛋白质需要量为 30~50g,我国营养学会推荐成人每日蛋白质需要量为70~80g。
3. 蛋白质的营养价值
①必需氨基酸(essential amino acid)
指体内需要但自身不能合成,或合成不能满足需要的,必 须由食物供给的氨基酸,共有8种:赖、色、苯丙、蛋、苏、亮、 异亮及缬氨酸。另有两种半必需氨基酸:精氨酸、组氨酸
•其余10种氨基酸utrition value)
蛋白质的营养价值取决于必需氨基酸的种类、含 量和比例。衡量蛋白质营养价值高低的指标是蛋白质的 生理价值。
③蛋白质的互补作用
指营养价值较低的蛋白质混合食用,其必需氨基酸 可以互相补充而提高营养价值。
谷类:色氨酸多,赖氨酸少 豆类:色氨酸少,赖氨酸多
某些物质结构与神经递质结构相似,可取代正常神
经递质从而影响脑功能,称假神经递质。
CH2NH2 CH2
CH2NH2 H C OH
CH2NH2 CH2
CH2NH2 H C OH
苯乙胺
苯乙醇胺
OH 酪胺
OH β-羟酪胺
β-羟酪胺和苯乙醇胺结构类似儿茶酚胺,它们可取代儿 茶酚胺与脑细胞结合,但不能传递神经冲动,使大脑发生 异常抑制而昏迷,临床称为肝昏迷。
生物化学蛋白质的代谢分解

解约20克蛋白质,由于食物蛋白质与人体蛋白质组成有质的 差异,不可能全部被利用,因此,成人每天至少需要补充30~50 克食物蛋白质才能维持氮的总平衡,这是蛋白质的最低生理需 要量,要长期维持氮的总平衡,我国营养学会推荐正常成人每 日蛋白质需要量为80克,
转氨基的作用机制
转氨酶的辅酶都是维生素B6的磷酸酯,即磷酸吡哆醛, 磷酸吡哆醛和磷酸吡哆胺的相互转变,起着传递氨基的作用,
生理意义:转氨基作用不仅是体内多数氨基酸脱氨基 的重要方式,也是体内合成非必需氨基酸和氨基酸互变 的重要途径之一,另外,转氨基作用还是联合脱氨基的 重要组成环节,
正常情况下,转氨酶主要存在于组织细胞内,血清中转氨酶 的活性很低,肝组织中GPT的活性最高,心肌组织中GOT 的活性最高,
生理意义: 1、使肌肉中有毒的氨以无毒的丙氨酸形式输 出,
2、为肝脏提供合成尿素的氮源和糖异生的原 料,而肝糖异生产生的葡萄糖既为肌肉组织提 供能量又为肌肉排氨再循环提供了丙酮酸,
谷氨酰胺的运氨作用
部位:脑、肌肉组织细胞的线粒体内 作用:将氨运至肝、肾 酶:谷氨酰胺合成酶、谷氨酰胺酶 反应:不可逆,耗能
二、氨的代谢:
体内代谢产生的氨以及肠道吸收的氨进入血液形成 血氨,氨具有毒性,中枢神经系统对氨的毒性极为敏感,
生理情况下,氨的来源和去路始终保持动态平衡,体内 的 血氨浓度很低,一般不超过47~60μmol/L 1mg/L ,
对于严重肝病患者,其尿素合成能力降低,致使血氨增 高,过量的氨进入脑组织造成脑功能紊乱,常与肝性脑 病的发病有关,
四、氨基酸的脱羧基作用
有些氨基酸在脱羧酶的作用下可进行脱羧基作用,生成相应的胺 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胃蛋白酶的作用
氨基末端42个氨基酸残基 胃蛋白酶原 (相对分子质量 4万) HCl激活 自身激活 胃蛋白酶 (相对分子质量 3.3万)
蛋白质
多肽 氨基酸(少量)
(二)小肠中消化(主要部位)
• 消化的酶:
胰液、小肠液(细胞膜)多种蛋白酶及肽酶 1.胰液中的蛋白酶——最适pH7.0,产物是氨基 酸和寡肽
• 天冬氨酸:-酮戊二酸氨基转移酶
简称天冬氨酸转氨酶(aspartate transaminase AST或GOT)
ALT和AST催化的反应
CH3 CHNH2 COOH 丙氨酸
+
COOH (CH2)2 C=O COOH α -酮戊二酸 COOH (CH2)2 C=O COOH α -酮戊二酸
ALT
• 细胞对氨基酸的摄取需要膜上转运蛋白并且需要 Na+的同向协同转运,需要钠泵(Na+-K+-ATP酶)。
细胞外 细 胞 膜 细胞内
ATP
K+
Na+
Na+ 氨基酸
ADP+Pi
K+
Na+
Na+ 氨基酸
三、蛋白质的腐败作用
腐败作用:肠道细菌(主要是大肠杆菌)对
未消化的蛋白质或未吸收的消化产物作用, 产生一系列产物的过程。 部位主要是在大肠的下段
氨基酸的一般代谢
外源性氨基酸:
食物蛋白质消化吸收的蛋白质
内源性氨基酸:
体内蛋白质降解产生与合成的氨基酸
氨基酸代谢库:
内源性与外源性氨基酸混合在一起 分布于体液各处参与代谢。
氨基酸代谢库以游离氨基酸总量计
体内氨基酸的来源与去路:
食物蛋 消化吸收 白质
血液 氨基 氨 酸 基
酸 代 谢 库
(1)内肽酶——从肽链内部水解肽键
(2)外肽酶——从肽链末端水解肽键
2.肠液中的肠激酶激活胰蛋白酶原
3.小肠粘膜细胞(刷状缘及胞液) –氨基肽酶、二肽酶 • 产物是氨基酸
3种内肽酶的作用 • 内肽酶的概念
——从肽链内部水解特定的肽键。
3种内肽酶对肽键氨基酸特异性要求:
胰蛋白酶
精氨酸 —CO——HN— 任何氨基酸 赖氨酸 肽键 苯丙氨酸 赖氨酸 色氨酸 糜蛋白酶
转氨酶的辅酶为磷酸吡哆醛
用15N标记的氨基酸进行示踪实验证明
体内大多数氨基酸都可进行转氨基作用
–(赖、脯氨酸除外)
多数氨基酸都有其特异的转氨酶
–多种氨基酸与-酮戊二酸之间的转氨酶 最为重要
–两种重要的转氨酶 • 丙氨酸:-酮戊二酸氨基转移酶
简称丙氨酸转氨酶(alanine transaminase ALT或 GPT)
二、蛋白质的营养价值
决定蛋白质营养价值的因素 • 蛋白质的营养价值取决于蛋白质所含必需氨基 酸的种类、数量及其比例 • 某种食物蛋白质所含必需氨基酸的量和比例越 接近人体蛋白,其营养价值就愈高。 1.蛋白质的营养价值: – 氮的保留量占氮的吸收量的百分数: 即N保留量/N吸收量×100 – 若吸收的氮全部保留于体内: 即营养价值为100%
降解的对象:
胞外来源蛋白、膜蛋白、长寿命的胞内蛋白
(2)依赖ATP与泛素的过程,在细胞液进行
降解对象: 异常蛋白、损伤蛋白、短寿命蛋白、 (对于无溶酶体的RBC很重要) 泛素:
相对分子质量8500(76个氨基酸残基) 作用——泛素与被降解蛋白连接,形成大复合体(相对分 子质量超过106)而使被降解蛋白激活
R1 H C NH2 COOH + R2 C O COOH
转氨酶
O R2-C-COOH NH2 R2-CH-COOH
R1 C O COOH + R2 H C NH2 COOH
转氨酶 (磷酸吡哆醛)
1.转氨酶
体内有多种转氨酶,具有特异性:
转氨酶催化不同氨基酸的转氨基作用具有专 一性 α -酮戊二酸、丙酮酸、草酰乙酸作为氨基接 受体的转氨酶体系常见 谷氨酸与α -酮酸的转氨酶最为重要 如:丙氨酸转氨酶(GPT或ALT)和天冬 氨酸转氨酶(GOT或AST)
第八章
蛋白质分解代谢
Protein Catabolism
学习要求
掌握:蛋白质。 熟悉:蛋白质消化过程及生理意义;一碳基团 代谢。糖、脂和蛋白质三大代谢的相互关系。 了解:个别氨基酸代谢的特点。
第一节
蛋白质的营养作用
蛋白质营养的重要性(生理功用)
泛素化过程
O UB C O- + HS-E1 O
UB ATP AMP+PPi UB
O C S E1
HS-E2
HS-E1
UB
O C S E2 O
UB
C S E1 O
Pr
HS-E2
UB
C S E2
E3
C NH
Pr
UB:泛素
E1:泛素激活酶
E2:泛素结合酶
E3:泛素蛋白连接酶
Pr:被降解蛋白质
第四节
(一)转氨基作用
转氨酶催化一种氨基酸的α -氨基转移到一种
α -酮酸的酮基上生成相应的氨基酸,原来的 氨基酸转变成α -酮酸 反应并无氨的真正脱出
转氨酶催化的反应可逆(平衡常数近于1)反
应方向取决于4种反应物的浓度
是体内合成非必需氨基酸的重要途径
2.转氨基反应
NH2 R1-CH-COOH O R1-C-COOH
基 酸 代 谢 组织 库
氨基 酸
脱氨基 作用
α-酮酸
糖或脂类 CO2+H2O
NH3 脱羧基作用 代谢转变
尿素 谷氨酰胺
其它含氮物质
胺类 + CO2 嘌呤、嘧啶、肌酸 等含氮 化合物
一、氨基酸的脱氨基作用
从量上而言,氨基酸脱氨基作用是氨基酸分 解代谢的首要反应 氨基酸脱氨基可以在大多数组织进行 氨基酸脱氨基的方式: – 转氨基 – 氧化脱氨基 – 联合脱氨基——最为重要 – 非氧化脱氨基
CH3 C=O COOH 丙酮酸
COOH CH2 C=O COOH 草酰乙酸
• 正常成人,食物蛋白的95%可以水解完全。
• 一些纤维蛋白只能部分水解。
二、氨基酸的吸收和转运
食物中的蛋白质经消化产生的氨基酸主要在小 肠中吸收。 吸收机制不完全清楚 一般认为: • 氨基酸吸收是消耗能量的主动吸收过程, 同时需要转运蛋白(载体)
氨基酸转运蛋白
• 实验证明: –肠粘膜细胞膜上的氨基酸转运蛋白,能与氨基 酸和Na+形成三联体,将氨基酸和Na+转运进入 细胞 –Na+则借助于钠泵排出细胞外,同时消耗ATP
—CO——HN— 任何氨基 酸 肽键
弹性蛋白 酶
脂肪族氨基 酸 —CO——HN— 任何氨基 酸 肽键
2种外肽酶的作用
• 外肽酶的概念——从肽链末端每次水解1个肽键。 –介绍2种羧基肽酶(羧基肽酶A、羧基肽酶B)
除赖氨酸 精氨酸 任何氨基酸 —CO——HN— 脯氨酸 肽键 以外的氨基酸
羧基肽酶 A 羧基肽酶 B
降压物质
胺类
升压物质
其他有害物质
1.酪氨酸脱羧产生的酪胺氧化脱氨生成: –对甲酚、苯酚 2.色氨酸分解: –甲基吲哚、吲哚(粪便臭味来源) 3.半胱氨酸分解: –硫醇、硫化氢、甲烷
(二)氨的生成
• 肠道氨的2个来源: –肠细菌对氨基酸的还原性脱氨(主要) –血液尿素扩散入肠腔受肠道细菌脲酶的 分解产生氨 –肠腔pH降低可减少氨吸收,反之加强。
一、人体氮平衡及对蛋白质的需要量
(一)氮平衡
–测定食物中含氮量(摄入氮)与尿、粪中含氮 量(排出氮),可以反映人体内蛋白质的代谢 概况。 根据: –蛋白质中氮的平均含量是16% –食物中含氮物质绝大多数是蛋白质 –体内蛋白质分解产生的含氮物质主要由尿、粪 排出
有三种氮平衡情况
1.氮的总平衡(摄入氮=排出氮): –见于正常成人,氮“收支平衡” 2.氮的正平衡(摄入氮>排出氮): –见于儿童、孕妇、恢复期病人 –部分摄入的氮用于合成机体蛋白质 3.氮的负平衡(摄入氮<排出氮): –见于饥饿或消耗性疾病患者 –蛋白质摄入量不足
第三节
体内蛋白质的降解
人体蛋白质处于不断降解与合成的动态平衡 中
1.半衰期t 1/2 (half-life)代表蛋白质寿命的 长短,即蛋白质浓度降至其原浓度一半时所 需要的时间。 –成人每天降解的蛋白量为1%~2%,不同的蛋白质
寿命差异很大,从数秒到数月。
2.蛋白降解酶类--蛋白酶、肽酶
真核细胞中蛋白降解有两条途径 (1)不依赖ATP的过程,在溶酶体进行
腐败作用的实质是细菌本身的代谢 –腐败的产物多数对人体有害——胺、氨、吲哚、 酚、硫化氢等 –少数对人体有益——少量脂肪酸和维生素K
(一)胺类的生成 • 肠道细菌的蛋白酶使蛋白质水解,再 经氨基酸脱羧基作用产生胺类。
细菌蛋白酶 蛋白质 氨基酸 +H2O 组氨酸 赖氨酸 酪氨酸 色氨酸 组胺 尸胺 酪胺 色胺 脱羧基作用 -CO2
蛋白质是生命的物质基础
–维持细胞、组织的生长、更新与修补 –参与催化、运输、代谢调节 –作为能源物质(仅占总能量需求的20%)
• 每克蛋白在体内氧化可生成17千焦耳(4千卡) • 此功能可以由糖和脂肪代替
人类必须不断从食物中获取足够量的蛋白质 才能维持组织更新和保持健康,儿童及孕妇 则更需要优质和足量的蛋白质
氨基酸转运蛋白
• 至少有7种转运蛋白参与氨基酸的主动吸收: –中性氨基酸转运蛋白(包括极性与非极性2种) –酸性氨基酸转运蛋白 –碱性氨基酸转运蛋白 –亚氨酸及甘氨酸转运蛋白(效率低) • 此外还有β -氨基酸转运蛋白和二肽及三肽转运 蛋白 • 共用同一转运蛋白的氨基酸之间有竞争作用
组织细胞对氨基酸的摄取 ——逆浓度的主动转运(继发性协同转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