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习作(教案+反思)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优秀教案含教学反思(52页)

第一单元集体备课本单元以“童年往事”为主题,安排了《古诗三首》《祖父的园子》《月是故乡明》《梅花魂》4篇课文。
文章感情色彩浓厚,通过描写童年往事,表达了作者或文中人物对故土的怀念之情。
《古诗三首》向我们展示了古代儿童生活的画面;《祖父的园子》描写了祖父的园子给作者的童年带来的快乐;《月是故乡明》描写了作者小时候在家乡玩耍所见的美景,在他眼中,离乡后所见之月比不上家乡之月;《梅花魂》描写了远在异国他乡的老人,将自己的乡思寄托在梅花身上。
单元语文要素在课文中的梯度序列1 古诗三首▶教学目标1.会认“昼、耘”等4个生字,读准1个多音字“供”,会写“昼、耘、桑、晓”4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默写《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3.理解诗句,想象情景,体会诗中蕴含的乐趣。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默写《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教学难点理解诗句,想象情景,体会诗中蕴含的乐趣。
▶教学策略1. 识字写字随文认识4个生字,重点指导学生识记“磬、陂、漪”这3个字。
在语境中引导学生读准多音字“供”。
教师重点指导学生写好“昼、晓”“耘、桑”这2组字,鼓励让学生自主练习。
2. 阅读理解引导学生借助注释、插图理解古诗的大意。
通过朗读古诗、想象情景等方法感知意境,体会童年生活的乐趣,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3. 语言运用引导学生根据古诗内容,展开想象,选择其中一首改写成短文。
▶教学准备1.预习提纲:完成《状元大课堂·好学案》对应课文预习作业。
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3课时第1课时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课时目标1.会认“昼、耘”2个生字,读准1个多音字“供”,会写“昼、耘、桑”3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默写古诗《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3.理解古诗《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的意思,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板块一单元导入,猜读诗题1.单元导读。
课件出示冰心的话: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童年往事,快乐也好心酸也好,对于他都是心动神移的最深刻的记忆。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习作写读后感反思(精推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习作写读后感反思(精推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习作写读后感反思第【1】篇〗读完一个个有趣的故事我仿佛也回到了自己愉快的童年时代,虽然这些名人童年时的物质条件远远比不上现在的孩子,有的还要遭受战争和灾难的考验,但他们书中提到的一些童年片断还是美好,有趣,令人向往的。
一个人最初的人生经历,往往决定着以后发展的方向。
小学是人生发展中启发心智、培养人格的最关键阶段,一直以来为全社会所积极关心和重视。
当今的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和要求都比较高,这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思想促使家长从小就抓紧孩子的学习。
周六周日参加各种(语、数、外)培训的孩子和家长到处可见,补课已然成为了一种社会风气。
反观我们的孩子,虽然通过参加培训学到了一些知识,但是如果去问问他们:你们喜欢这样吗十个中估计有七八个会说‘不!’作为小学教师的我们应该教会学生什么应该怎样教呢我觉得教师除了教知识之外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做人的道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现在的孩子都是家里的宝贝,家长事事都顺着孩子,什么要求都答应。
一些一年级的孩子刚到学校就不适应。
老师就应该引导和孩子如何与同学交流,学会感恩、学会分享……在教学中,我们要用课堂教学的高效率,减轻孩子的负担。
高效率与减负担,看起来有些矛盾,实际上是一种对立的统一。
正如专家所说“课堂教学还存在着大量的低效甚至无效的现象,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空间还很大。
”如果我们的学校和老师不能带给孩子们愉快向上的心情,不能形成乐学会学的氛围,不能创造孩子们健康成长的环境,甚至还带给了孩子们身心健康不利的因素,这样教育的价值和意义,必将大打折扣!老师有责任帮助孩子们在课堂教学中,集中精力专心学习,认真、勤奋、高效地进行学习,课后痛痛快快地锻炼和活动,确保孩子们健康向上地成长。
童年的生命之旅,应该是快乐、健全和灿烂的。
作为老师无时无刻不陪伴着他们的成长,如何使学生在学习中快乐地成长,在成长中快乐地学习,是我们教师最基本的职责。
新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语文《习作:写读后感》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

新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语文《习作:写读后感》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能够理解文本的主旨,抓住重点描述情节。
•能够通过阅读文本感受情感并表达自己的读后感。
•能够用简洁、准确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和看法。
二、教学重点•理解文本,抓住重点。
•表达读后感,用准确的语言描述情感。
三、教学内容选择一篇适合五年级学生阅读的文章,让学生通过阅读文章后,写出自己的读后感。
四、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相关的教学教材。
•学生准备好笔记本和书写工具。
五、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简单介绍今天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
2.阅读文章: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阅读选定的文章。
3.讨论交流:学生在阅读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讨论,分享自己的读后感。
4.写读后感: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开始动笔写读后感。
5.分享和展示:学生可以选择读出自己的读后感,也可以将写好的读后感贴在黑板上展示给全班。
六、教学反思通过这堂课的教学,发现学生在阅读后感表达方面存在以下问题: - 部分学生感受较为肤浅,缺乏深度思考; - 有些学生表达准确性不高,需要加强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 部分学生在表达过程中缺乏条理性,需要引导他们提高写作逻辑性。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今后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常规性开展阅读后感写作活动,加深学生感受。
- 针对学生表达能力较弱的问题,进行语言表达训练。
- 引导学生在写作时注意逻辑性,提高写作水平。
本节课的教学辅助学生提高阅读能力,增强了学生语文写作的兴趣,但在写读后感方面还有待加强,需要通过后续的练习来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统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作业设计

统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作业设计赏析童年情意记录成长历程——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一、基于多维分析,提炼单元大观念(一)课标分析《课程标准》总目标中明确指出,“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具有独立阅读能力。
能阅读日常书报杂志,初步鉴赏文学作品。
学会倾听与表达,初步学会用口头语言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
能根据需要用书面语言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
"这段话介绍了体会思想感情和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是提高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统观小学三个学段,关于体会情感和记实作文的要求大致梳理如下:学段要求第一学段(1—2年级)第二学段(3—4年级)第三学段(5—6年级)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他人交流。
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
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故事梗概,能简单描述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爱、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
记实作文能认真听他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
听故事,看影视作品,能复述大意和自己感兴趣的情节。
能较完整地讲述小故事,能简要讲述自己感兴趣的见闻。
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
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
从表中可见,关于体会课文表达的想感情,从第一学段“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到第二学段“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感受,注意把自己觉得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再到第三学段“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说出自己的感受”呈现明显的阶段性与发展性。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教案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教案及教学反
思
一、教学目标
1.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的读音和意思。
2.能够正确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的准确。
3.能够运用课文内容,写出简单连贯的段落。
4.能够表演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表现能力。
二、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教学课件、课本、绘本、音频设备等。
2.学生准备:课本、笔记工具。
三、教学过程
第一部分:导入
1.利用绘本或图片引导学生猜测本课将要学习的内容。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他们思考。
第二部分:学习课文
1.听读课文,学生跟读。
2.分析课文结构,讨论关键内容。
3.学生大声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
第三部分:词语学习
1.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生词并记忆。
2.学生课外辅导记忆生词。
第四部分:课文理解
1.学生完成课文理解题,检查答案。
2.学生讲解课文内容的自己理解。
第五部分:写作练习
1.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写出一段短文。
2.学生互相交流,了解他人的写作思路。
四、教学反思
本次教学中,学生表现积极,学习热情高涨。
但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在词语学习上遇到困难,需要加强生词记忆的训练。
另外,在写作练习环节,部分学生表现出组织语言表达能力有限的情况,需要加强写作技巧的引导。
下一步将调整教学方法,更加注重基础知识的巩固和写作技能的培养,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以上为本次《语文园地》教案及教学反思内容,希望能够帮到您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与思考。
五下第一单元作文交际教学反思

五下第一单元作文交际教学反思
英文回答,In the reflection of the first unit of the fifth grade, I found that the communicative teaching method is very effective. For example, when I asked the students to describe their favorite food in English, they were able to express their ideas in a more natural and fluent way. This not only improved their speaking skills, but also enhanced their confidence in using the language. I also noticed that the students were more engaged and willing to participate in the class activities, which created a more lively and interactive learning environment.
中文回答,在反思五年级第一单元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交际教学方法非常有效。
举个例子,当我让学生用英语描述他们最喜欢的食物时,他们能够更自然、流利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这不仅提高了他们的口语能力,也增强了他们使用语言的信心。
我还注意到学生们更加投入并愿意参与课堂活动,这创造了一个更活跃、互动性更强的学习环境。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习作:那一刻,我长大了优秀教案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习作:那一刻,我长大了优秀教案教学目标1.在习作中记录自己成长过程中印象最深的事情,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还要把自己受到感触、感到长大的那个瞬间写具体,记录当时的真实感受。
2.知道自己的成长离不开家庭、学校、社会,学会用恰当的方式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社会。
3.体验“长大”的自豪,理解“长大”的内涵。
4.养成修改自己习作的习惯,并能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习作。
教学重点在习作中记录自己成长过程中印象最深的事情,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还要把自己受到感触、感到长大的那个瞬间写具体,记录当时的真实感受。
教学难点在习作中把受到触动的那个瞬间写具体。
教学过程一、交流激趣,导入课题。
1.引导回忆:同学们,随着时间的流逝,你们都发生了很多的变化,最大的变化就是你们都长大了。
谁能说说从哪儿可以看出自己长大了?2.学生自由发言,其他学生进行评议,也可以做补充发言。
3.教师小结:从交流中可以看出,同学们身体长高了,学会了很多知识,学会了关心别人,学会了体贴父母……所有的这一切都足以证明——你们长大了。
4.观看视频,引发交流:(1)我长大了,学会做许多的事情了,你们看,这些小朋友能做什么事呢?播放录像视频:跳绳、系鞋带、帮老师拿本子、给同学撑伞、帮家长做家务……(2)我们也长大了,又会做什么事情呢?(自信、环保、文明、爱心、体育、勤学、家务……)5.教师评议,导入课题:翻阅影集、日记、成长手册……回忆一下自己的成长历程,有没有某一个瞬间、某一件事让你突然觉得自己长大了?这节习作课我们就根据自己的体会,联系生活实际写一写成长中的自己。
(板书:那一刻,我长大了)二、课件展示,引导选材。
1.出示课件(1)今年我过生日,妈妈给我切蛋糕的时候,我发现她的眼角出现了浅浅的皱纹。
(2)最近爷爷起早贪黑,忙着采、晒野菊去集市卖,原来是为了给我买双新球鞋,接过爷爷递过来的球鞋,感觉手上沉甸甸的。
(3)上个星期,第一次在班里当众发言,看到同学们鼓励的目光,我忽然对自己充满了信心。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习作 那一刻,我长大了》教案(含教学反思)

习作那一刻,我长大了[教学目标]1写一件成长过程中印象最深的事情。
2.学习把受到触动的瞬间写具体。
[教学重难点]1.要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
2.还要把自己受到的触动、感到长大的那个瞬间写具体,记录当时的真实感受。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很多人认为,成长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
殊不知,成长有时只在一刹那间。
当我们突然发现妈妈眼角的皱纹,觉得妈妈一下子老了,是一瞬间的成长;当我第一次当众发言觉得无比胆怯时,同学们给予的鼓励的目光让我充满信心,是一瞬间的成长;当我第一次离开家开始住校,学会独立生活,也是一瞬间的成长。
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将记忆的书,翻到过去的某一页,去寻找成长的那一刻。
(板书课题:那一刻,我长大了)二、指导审题1.学生默读习作提示,画出习作要求及内容。
(课件出示)2.说说本次习作标题中的关键词是什么?(“那一刻”和“长大”,两者相辅相成,不可分开。
)3.如何拟定习作题目呢?(本次习作是一个话题作文,既可以直接以“那一刻,我长大了”为题,也可以根据习作内容来确定标题,如“第一次住校”“我长大了,妈妈却老了”等。
)4.本次习作的写作重点是什么?(把自己成长过程中印象最深的事情写下来,不仅要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还要把自己受到触动的那个瞬间写具体,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
三、创设情境,唤醒记忆1.小组讨论、交流:回忆一下自己的成长历程,有没有某一个瞬间、某件事情让你突然觉得自己长大了?2.全班交流。
预设1:小时候,我总是很依赖家人,走到哪里都需要他们陪着,现在我长大了,可以自己独立做事情了,而且我还每周陪奶奶去超市,帮她拎东西。
预设2:我学着妈妈的样子,拿小勺一勺一勺地给妹妹喂饭,还用纸巾擦拭妹妹嘴角的饭粒,妈妈看见了,直夸我:“长大了!”3.师生评议。
(1)是否按照具体的要求抓住了重点。
(2)表述是否具体、流畅。
(3)启发或感悟是否真实。
4.再次明确习作要求。
长大不仅是身体方面的成长,最重要的是心理方面的成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习作(教案+反思)
[教学目标]
1写一件成长过程中印象最深的事情。
2.学习把受到触动的瞬间写具体。
[教学重难点]
1.要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
2.还要把自己受到的触动、感到长大的那个瞬间写具体,记录当时的真实感受。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很多人认为,成长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
殊不知,成长有时只在一刹那间。
当我们突然发现妈妈眼角的皱纹,觉得妈妈一下子老了,是一瞬间的成长;当我第一次当众发言觉得无比胆怯时,同学们给予的鼓励的目光让我充满信心,是一瞬间的成长;当我第一次离开家开始住校,学会独立生活,也是一瞬间的成长。
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将记忆的书,翻到过去的某一页,去寻找成长的那一刻。
(板书课题:那一刻,我长大了)
二、指导审题
1.学生默读习作提示,画出习作要求及内容。
(课件出示)
2.说说本次习作标题中的关键词是什么?
(“那一刻”和“长大”,两者相辅相成,不可分开。
)
3.如何拟定习作题目呢?
(本次习作是一个话题作文,既可以直接以“那一刻,我长大了”为题,也可以根据习作内容来确定标题,如“第一次住校”“我长大了,妈妈却老了”等。
)
4.本次习作的写作重点是什么?
(把自己成长过程中印象最深的事情写下来,不仅要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还要把自己受到触动的那个瞬间写具体,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
三、创设情境,唤醒记忆
1.小组讨论、交流:回忆一下自己的成长历程,有没有某一个瞬间、某件事情让你突然觉得自己长大了?
2.全班交流。
预设1:小时候,我总是很依赖家人,走到哪里都需要他们陪着,现在我长大了,可以自己独立做事情了,而且我还每周陪奶奶去超市,帮她拎东西。
预设2:我学着妈妈的样子,拿小勺一勺一勺地给妹妹喂饭,还用纸巾擦拭妹妹嘴角的饭粒,妈妈看见了,直夸我:“长大了!”
3.师生评议。
(1)是否按照具体的要求抓住了重点。
(2)表述是否具体、流畅。
(3)启发或感悟是否真实。
4.再次明确习作要求。
长大不仅是身体方面的成长,最重要的是心理方面的
成长。
品德方面的成长:我长大了,我能帮助同学,帮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家务。
学习方面的成长:我能自己独立解决难题,能主动探索新的知识,知道细心的重要性。
能力方面的成长:学会了一项技能,能自己回家了,会为大家服务了,学会了保护自己。
友情方面的成长:会处理与朋友间的矛盾,学会了谦让,学会真诚对待每一个人。
失败与沮丧中得到成长:学会了失败后的总结、反思。
而且还学会了吸取上次的教训,得到启发。
四、指导构思,点拨表达方法
1.要有一个吸引人的题目。
2.按怎样的顺序写呢?
构思:记事的文章,通常有以下两种记叙方式。
(1)顺序——就是按照事情发展的先后次序。
先发生的事情先写,后发生的事后写,写出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2)倒叙——就是先写出事情的结果或某个突出片段,然后再回过头来写事情是怎样发生的,中间经过怎样的发展变化才出现这样的结果。
3.怎样才能把想写的内容写具体、生动?
(写出真情实感,故事高潮部分要写具体)
五、开心练笔
教师指导学生对自己印象最深的那个瞬间进行试写,注意要写出自己最想表达的意思。
六、指导修改
1.这是提高习作质量必不可少的环节,因此教师应针对本次习作的要求制订修改目标和方法,放心地让学生自己自改、互改,教师巡视。
(1)是否有中心,有重点。
(2)内容是否具体,语句是否通顺。
(3)事情的经过表述是否清楚。
2.学生按要求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
七、习作讲评
1.教师选取几篇优秀的习作,请习作者上台朗读,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这篇习作哪些地方写得好?
2.习作者分别陈述自己的写作意图。
3.其余同学针对习作者的陈述、结合习作者发表的看法,相互评析。
4.教师提示方法:
(1)哪些词或句子写得好?
(2)表现手法和语言特色有何借鉴之处?
5.学生阅读自己的习作,找出认为好的地方,在同桌之间交流评析。
6.学生再次修改习作,并抄写在作文本上。
八、归纳总结
针对本次习作的经历,畅读收获和感受。
教师补充,提出鼓励和希望。
[教学反思]
写事的作文学生已经训练很多次了,但本次习作中,仍然有一些同学在写事作文时,还没找到写作方法。
有的学生在写一件事时抓不到重点,不知如何把主要内容详写,详略安排严重失调;有的学生不会抓事件的经过,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等体现长大的那一瞬间;还有的学生不会选材,写的事没有代表性。
针对这些情况,我每一种都找了一篇文章,一边读一边让大家分析哪里出现的优缺点怎么改。
然后和学生一起总结,选事要选有代表性的,写事时要把你印象最深刻的地方写清楚。
最后,让学生把自己的习作讲给同桌听,再次进行修改。
通过交上来的文章,发现不少学生已有所感悟,写好文章还是要多写,多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