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考前辅导
浅析中考文言文考前复习策略

浅析中考文言文考前复习策略
文言文是中考必考科目之一,也是很多学生头痛的难点之一。
因此,在中考前的文言文复习中,需要有一定的策略和方法。
下面就来浅析一下中考文言文考前复习的策略。
1.梳理知识点,制定计划
在复习之前,首先要梳理好文言文的知识点,明确自己的薄弱环节,确定复习计划。
比如,可以根据课本章节、考查频率等制定计划,把时间和重心放在重要的知识点上。
2.学会划重点,多做例题
在学习文言文时,不要一味地追求“字面意思”,而应抓住文章的核心思想和意图。
要学会划重点,做笔记,整理思路。
同时,也要多做例题,熟悉题目类型和解题方法,掌握考试技巧。
3.背诵重要句子,提高阅读能力
文言文的句式较为复杂,有很多经典的句子和用法。
对于这些句子,可以适当进行背诵,熟悉其语境和运用。
这样不仅可以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也能使自己的写作和表达更加得心应手。
4.多接触名家经典文言文作品
在复习中,除了打好基础和解题技巧外,还应多接触经典的文言文作品。
这些作品不仅能够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更能够深刻理解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和魅力。
总之,正确的复习策略是成功应对中考文言文的关键。
需要耐心、恒心和努力去巩固基础,理解文言文的特点和规律,熟练掌握解题技巧和策略,最终取得不错的成绩。
高考语文:文言文复习最有效的6种方法

高考语文:文言文复习最有效的6种方法
1. 阅读经典文言文作品:阅读经典的文言文作品是学习文言文的基础。
可以选择《红楼梦》、《水浒传》等经典文言文小说,或者《史记》、《论语》等经典文言文著作进行阅读。
2. 刻意练习文言文写作:通过刻意练习文言文写作,可以提高对文言文语法和用词的掌握能力。
可以选择一些常用的文言文句式进行模仿练习,例如“夫……者”、“不可不”等,也可以逐步进行短文段的写作训练。
3. 听讲解文言文的课程:可以通过听讲解文言文的课程,了解文言文的语法规则和解读技巧。
可以选择听各类教育平台上的文言文课程,或者参加一些培训班、讲座等。
4. 定期复习文言文知识点:文言文的语法和词汇较为繁杂,需要通过定期复习来巩固学习成果。
可以制定一个复习计划,每周安排一定的时间进行文言文知识点的复习。
5. 多做文言文试题:通过多做文言文试题,不仅可以熟悉考试的题型和要求,还能够巩固文言文的语法和词汇知识。
可以选择一些历年高考文言文真题进行练习,或者在一些教育平台上寻找相关试题。
6. 参加文言文讨论会:可以与同学一起组织文言文讨论会,通过互相讨论、分析文言文材料,提高对文言文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可以选择一些重要的文言文篇章,让每个人都进行解读和分析,然后进行集体讨论。
高考备考如何备考文言文阅读

高考备考如何备考文言文阅读高考备考阶段是每个学生都不可回避的重要阶段,而文言文阅读则是高考语文科目的一个重要考点。
对于文言文阅读的备考,需要学生掌握一定的方法和技巧,下面将从备考准备、阅读技巧和常见题型解析三个方面进行详细论述。
一、备考准备备考文言文阅读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基础知识和词汇量。
因此,要在备考前进行充分的学习和积累。
具体而言,应该重点掌握文言文的基本语法、词汇和常用修辞手法。
这可以通过多读经典文言文文章、刷习题和做试题来达到。
其次,要了解考试要求和题型。
高考文言文阅读的题型主要有词语理解、句子填空和阅读判断。
了解题型特点,可以更有针对性地进行备考,提高备考效率。
二、阅读技巧1. 学习文言文的基本特点:文言文与现代汉语有很大的差异,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文言文阅读技巧。
如了解字义的多义性,注意句子结构的变化等。
2. 理解上下文关系:在阅读过程中,要注重上下文的联系,理解作者的意图和文章的脉络。
可以通过找出关键词、短语和句子来帮助理解。
3. 注意修辞手法:文言文中常常使用各种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反问等。
学生需要对这些修辞手法有所了解,并能够正确理解和运用。
4. 训练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高考文言文阅读时间紧张,所以需要提高阅读速度。
可以通过多做模拟题和试题,同时加强对文言文的阅读和理解能力的训练。
三、常见题型解析1. 词语理解题:这类题目主要考察学生对文言文重要词汇的理解和使用能力。
学生需要通过积累词汇和多读经典文言文来提高对词语的理解能力。
2. 句子填空题:这类题目主要考察学生对句子结构和语法的理解。
在做题过程中,要注意句子的前后文关系,选取最合适的词语进行填空。
3. 阅读判断题:这类题目主要考察学生对文言文文章的理解和推理能力。
在解答时,要仔细阅读文章,抓住关键信息,进行准确的判断。
总结起来,备考文言文阅读需要学生进行充分的学习和积累,掌握文言文的基本知识和技巧。
通过加强阅读训练和做大量的试题,提高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
高三文言文复习策略

高三文言文复习策略高三学生面临着临近的文言文考试,如何有效地复习文言文成为他们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从准备资料、阅读理解和写作三个方面提出高效的文言文复习策略,帮助学生取得更好的成绩。
一、准备资料文言文复习的基础是准备充足的资料。
学生可以从教材、参考书和过往的试题中选择合适的文言文材料,并组织起来。
为了更好地复习,学生可以将文言文材料按照篇章、作者或时代背景进行分类,方便后续的复习和回顾。
此外,学生还可以整理一些名句和常用词汇,便于在阅读理解和写作中灵活运用。
二、阅读理解有效的阅读理解是文言文复习的重点。
学生可以采用以下策略来提高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
1. 提前预习在阅读文言文之前,可以通过阅读导语或简介,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和重点。
预习可以提高阅读的效率和准确度。
2. 分析句法文言文句法较为复杂,学生应注意分析句子的结构和成分。
可以通过划分句子成分、标注句子结构等方式,加深对文言文句法的理解。
3. 突出关键词文言文中常有一些关键词,抓住这些关键词有助于理解全文。
学生可以通过划线、做标记等方式,将关键词突出显示,以便回顾和复习。
4. 多读多练文言文阅读需要积累,学生要多读多练,提高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
可以选择经典的文言文作品进行阅读,同时做一些相关的阅读理解题目,加深对文言文的掌握。
三、写作文言文写作是考试中常见的形式之一,学生可以采取以下策略来提高文言文写作能力。
1. 基础词汇的积累学生要积累一些基础的文言文词汇和常用的表达方式。
可以通过背单词、记忆词组等方式,扩大自己的词汇量。
2. 句式的运用文言文写作中的句式较为固定,学生要掌握一些常用的句式,灵活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可以通过背诵句子、仿写句子等方式,加深对句式的理解和运用。
3. 仿写练习学生可以选择一些经典的文言文段落进行仿写,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仿写时要注意语义的准确和句式的运用,逐渐形成自己的写作风格。
4. 模拟练习文言文写作需要练习,学生可以选择一些文言文写作题目进行模拟练习。
2024二模考前指导之文言文

2024二模考前指导之文言文同学们,咱们来唠唠文言文这个小怪兽,在二模前怎么把它搞定。
一、实词积累是根基。
1. 课本回归。
复习课本的时候,别干巴巴地看,把实词圈出来,做个小卡片,正面写实词,背面写例句和释义,没事就拿出来翻翻,像玩游戏集卡片一样,可有意思了。
2. 实词拓展。
除了课本,咱们还得向外扩展。
可以找一些专门的实词积累手册,或者从做过的文言文练习里挑出那些不认识的实词,整理到一个小本子上。
比如说“微”这个字,它有“微小”的意思,像“微风鼓浪”;还有“假如没有”的意思,“微斯人,吾谁与归”。
你看,一个字有多种意思,就像一个小演员能演不同的角色,咱们得把这些角色都认全了。
二、虚词也不能小瞧。
1. 分类记忆。
虚词就那么几个,什么“之”“而”“其”“以”之类的。
咱们把它们分类,像“之”字,有当助词“的”的时候,如“水陆草木之花”;有当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的时候,像“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把这些用法分分类,就像把小玩具分类放到不同的盒子里,找起来方便。
对于那些容易混淆的虚词,咱们得对比着记。
比如说“而”字,表并列、表承接、表转折的情况。
“蟹六跪而二螯”是并列,“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是承接,“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是转折。
你就想象这是不同的小人儿,有不同的性格,并列的就是手拉手的好朋友,承接的就是一个跟着一个走的小队伍,转折的就是突然变了方向的调皮鬼。
三、文言文翻译有技巧。
1. 逐字翻译。
翻译的时候,先把每个字的基本意思找出来。
就像拆机器零件一样,先把每个零件都拆下来。
比如说“沛公军霸上”,“沛公”就是“刘邦”,“军”在这里是“驻军、驻扎”的意思,“霸上”是个地名。
那这句话就是“刘邦驻军在霸上”。
不过要注意哦,有的字在不同的语境里意思不一样,可不能乱套。
2. 调整语序。
文言文里好多语序和咱们现代汉语不一样。
像宾语前置句“何陋之有”,正常语序是“有何陋”,咱们得把它调整过来。
还有定语后置句,像“马之千里者”,正常语序是“千里之马”。
高考文言文阅读指导

高考文言文阅读指导高考文言文阅读一直是许多考生感到头疼的部分,但只要掌握了正确的方法和技巧,其实也并非难以攻克。
以下是为大家提供的一些高考文言文阅读的指导,希望能对同学们有所帮助。
一、积累文言词汇和语法知识这是读懂文言文的基础。
文言词汇包括实词、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等。
实词如“爱”,在古代有“吝啬”的意思,“百姓皆以王为爱也”中的“爱”就是这个意思。
虚词的用法比较复杂,比如“之”“而”“以”等,需要结合具体语境来理解其含义和用法。
通假字是古人在书写时用音同或音近的字代替本字,如“风吹草低见牛羊”中的“见”通“现”。
古今异义词要特别注意,比如“妻子”在古代指妻子和儿女,而现在仅指妻子。
词类活用有名词作动词、形容词作动词、名词作状语等,像“沛公军霸上”中的“军”是名词作动词,意思是“驻军”。
语法方面,要了解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如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等。
比如“陈胜者,阳城人也”是判断句,“为仲卿母所遣”是被动句,“沛公谓张良曰:‘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是省略句,“宾语前置句”“状语后置句”“定语后置句”等则是倒装句。
积累这些知识不能靠死记硬背,要结合课文和练习,通过阅读和理解来加深记忆。
二、多读多练,培养语感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多读文言文能够培养语感,提高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
可以选择一些经典的文言文作品,如《论语》《孟子》《史记》等,每天坚持阅读一定的篇幅。
在阅读的过程中,不要一遇到不懂的地方就查字典,要先试着根据上下文去猜测词义和句意,读完之后再去查阅字典进行验证和补充。
同时,要多做一些文言文阅读练习题,通过练习来巩固所学的知识和技巧,熟悉高考文言文的命题规律和题型特点。
在做题的时候,要认真分析题目,仔细阅读原文,找出关键信息,然后进行准确的判断和回答。
三、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1、快速浏览题目在阅读文言文之前,先快速浏览一下题目,了解题目要求和考查的重点,这样在阅读原文的时候就能够有针对性地去寻找答案。
浅析中考文言文考前复习策略
浅析中考文言文考前复习策略中考文言文考前复习策略是学生在中考前期必需进行的一份功课,因为文言文作为语文学科中的一项重要考查内容,掌握好这一部分的知识,对于提升总成绩及语文成绩至关重要。
因此,制定一份高效的中考文言文复习策略,是每位学生都要做好的功课。
一、查缺补漏对于文言文这一部分考察内容,学生在平时学习中已经学习掌握的知识,应该在中考前期进行查漏补缺的工作。
主要包括课本知识(如语法、词汇、句式等)的回顾和强化练习。
可以选择经典课文,阅读经典文献,加深对古代人物和文化内涵的理解。
二、积累语汇文言文里面的字词甚多,而字词的掌握程度,对于学生的阅读能力、文学欣赏和语言表达能力,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所以学生要及时积累文言文中的生僻字词,并注重运用。
带着用法去背单词,积累生词的同时也要善于归类总结,进行语言资料跟踪。
三、理清语法文言文语法相比现代汉语更为繁复,要想在考试中顺利答题,学生需要对文言文语法有全面的掌握,熟知各种句式的结构和用法,熟练掌握语法规则,打好基础。
常常使用不通常的语法知识来总结语篇,不断地练习中不同类型的大概率考点题,积累语法技巧。
四、善于归纳总结学生在学习中应该将文言文类似的表达方式进行整理和总结。
做到比较熟悉的句型,可以进行模仿,融入自己的语言中,形成自己的语言风格。
同时经过听、说、读、写,理解其中的细微语音、词汇和修辞语言。
这种归纳总结的积累,不仅能够加深对文言文里面的知识的理解,也能够促进自己的创造能力,为中考作准备。
综上所述,中考文言文考前复习策略是要关注文言文阅读和文言文写作以及百余句、熟语和名句的掌握、了解文化内涵,再通过复习来巩固。
最重要的是平时要注重积累,形成一定的语感和积累量。
同时培养自己的阅读速度和语感。
在考前期,相信通过上述的策略,学生一定能够通过中考的文言文考试。
浅析中考文言文考前复习策略
浅析中考文言文考前复习策略随着中考的临近,文言文的复习备考也成为许多中学生和家长们关注的焦点。
文言文作为中考的必考内容,对于考生来说是一大挑战。
如何有效地复习文言文,提高文言文的应试能力成为了每位中学生和家长们共同面临的问题。
一、充分理解文言文的特点文言文作为古代汉语的一种语言形式,与现代汉语有着较大的差异。
词汇和句法结构上有很大的不同,要理解文言文必须对古代汉语的词汇和句法结构有所了解。
文言文在表达方式和修辞手法上也有独特的特点,如典故、成语的运用等。
要想熟练掌握文言文,就必须对其特点有所了解,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备考。
二、积极找寻文言文的精华作为古代汉语的一种形式,文言文中蕴含着丰富的哲理和思想,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
在复习文言文的过程中,应该积极地找寻文言文中的精华之处,从中体会古人的智慧和情感。
只有从内心深处认同文言文的价值,才能更加主动积极地进行文言文的复习。
通过学习古文,还可以增强自己的语言修辞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思想品质,为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注重基础知识的巩固和扩展文言文的复习在于基础知识的巩固和扩展。
基础知识主要包括古汉语、文言文词汇、文言文句法结构等。
这是学习文言文的入门知识,掌握了这些基础知识,才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文言文。
在复习文言文的过程中,要注重基础知识的巩固和扩展,多读多练,掌握好古汉语的基本字形、字音、字义和构词规律。
四、多做真题,摸清考点在文言文的复习过程中,多做真题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做题可以检验自己对文言文的掌握程度,并且进一步摸清文言文的考点,了解考试的难点和重点。
通过做真题也可以培养自己的解题技巧,提高答题效率和准确度。
在做题的过程中,要及时总结经验,查找解题的规律和技巧,从而更好地应对考试。
五、辅助工具的运用在文言文的复习过程中,可以适当地运用一些辅助工具,如古籍阅读软件、古代汉语词典等,辅助自己的学习。
古籍阅读软件可以提供大量的古文阅读材料,方便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和练习。
2023考前梳理与指导——文言文阅读
2023考前梳理与指导——文言文阅读总体要求1.读懂是“王道”。
先做最后一道选择题(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对全文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后再做其他两道。
2.把握文体特点。
2022年高考文言文阅读试题材料分别从战国秦汉时期的杂史、别史、诸子等经典文言著作中取材,不再限于史传文和纪事本末体。
四大体例:纪传,编年,纪事本末,杂史笔记。
掌握不同文体特点。
3.注意两个文本类型。
文言文也会出现“文本一+文本二”新形式的“群文”阅读,两文本会在内容上有共母话题,题目多为主观概括题服务,要注意两个文本在某一话题上的内在关联。
3.读不懂怎么办?遇到实在不懂的字词:一是不必着急,标注一下(如画线或圈圈)放下先读下文;二是借助上下文来推断;三是借助第3道选择题来助译。
若不影响做题目就不要钻牛角尖,不懂就不懂也没什么,说不定题目没考查呢!如果题目真的考查到,你还是不懂,那说明题目击中了你的“硬伤”,认命,放过,不纠结。
4.考前如何查漏。
如背传记类人名、地名、官名、物名、典章等高频词,以及有关的文化常识,120个常文言实词,高考次常文言实词。
特别是教材中的文化常识要梳理一下。
高考的文化常识题不会“难怪偏”。
突破常用实词和次常用实词,多记一个是一个。
【文言断句】【解题关键】(一)扣名词和代词名词和代词常用来作主语和宾语。
如果作主语,那么它的前面就可能断句;如果作宾语,那么它的后面也可能断句。
可先找出名词,如人名、地名、官名、国名、朝代名、器物名、动物名等;也可先找出代词,如吾、予、余、尔、汝(女)、公、卿、君、若(、其、彼、此、之等。
“或”(“有的人”“有人”)也可做主语。
(二)扣动词和形容词谓语成分多是动词、形容词(或活用为动词、形容词的其他词性),断句时可以先找到语句中的动词、形容词,确定作为谓语的动词、形容词;可借助“曰”“云”“言”“谓”“道”等动词来判断人物的对话,进行断句。
写两人对话,一般只在第一次问答时写出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了。
文言文考试应试技巧
文言文考试应试技巧文言文是中学语文课程中的重要内容,作为古代汉语的书面语言,其难度较高,对于很多学生来说是一大挑战。
为了更好地应对文言文考试,提高成绩,下面将介绍一些应试技巧。
一、词汇的积累1. 重视常用词汇:文言文中有一些常用词汇经常出现,如“之”、“乃”、“其”等,这些词汇的意义和用法需要熟练掌握。
2. 理解词义:文言文中有很多词汇与现代汉语有不同的词义,需要通过阅读文言文经典作品,积累并理解词汇的具体含义。
3. 多读多写:通过大量的阅读和写作练习,掌握更多的词汇,提高对词义的理解能力。
二、句法结构的掌握1. 学习常用句型:文言文中有一些常用的句子结构,如并列句、状语从句等,熟悉这些句型的运用可以提高我们阅读和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2. 理解句子成分:文言文中的句子结构较为复杂,需要我们准确判断各个成分在句子中的作用,如主语、宾语、定语等。
3. 多读多分析:通过大量的阅读,分析经典文言文作品中的句子结构,掌握文言文的语法规则和句法特点。
三、阅读理解技巧1. 注重语境:文言文的语境往往会对句子的理解起到很大的帮助,因此在阅读时要结合上下文进行推测和理解,把握句子的意义。
2. 理解修辞手法:文言文中常用的修辞手法较多,如比喻、夸张、反问等,要善于辨析和理解这些修辞手法,抓住句子的核心意思。
3. 注意关键词:文言文中常有一些关键词,抓住这些关键词可以更好地理解句子的意思,帮助我们准确解答阅读理解题目。
四、写作技巧1. 文字的选择:文言文中的文字选择要严谨、准确,避免使用口语化的表达方式,保持古典的风格。
2. 句式的运用:文言文写作时要注意运用各种句式,如平行句、对偶句等,使文章表达更加丰富多样。
3. 段落结构的安排:文言文写作中的内容要有条理,通过合理的段落结构来组织文章,使逻辑清晰、层次分明。
在备考文言文考试的过程中,我们还应注重积累经典文言文作品的阅读和理解,通过多做模拟题和真题练习,提高应试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考点提示】选文要求浅易,多选记叙文,为增加可读性,尽量选名家单篇。
文言文阅读有三道题是单项选择,分别为实词解释、信息筛选与内容辨析,一般属于容易题或中等难度题。
属于难的是文言句子翻译。
这要注意把握整句的意思,联系上下文,做到句不离篇,这样才能表达正确。
还要注意实词、虚词的翻译,语气的表达以及文言文特殊句式和用法。
【考点指导】掌握正确的阅读文言文的步骤由于考试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它具有不准借助任何工具书,只能独立解题的特殊性,不少考生心理上比较紧张,常常是读完一篇就去选,事实上这是极不正确的,一般来说,文言试题解题阅读可分三步走:第一步:整体阅读1、集中心思稳住神,浏览或跳读一遍。
2、能大概明了什么时间、什么人、什么事、前因后果、谁说什么话,能懂六七成即可。
第二步:细读题目1、一一落实要求答题的字、词、句、段所在,一般来说,运用所学的知识,较易题可以在这一步基本完成,要充分利用所给选项,运用比较法、排除法根据是非准偏,选出正确项。
2、利用好最后那道选择题因为此题相当难,但命题往往说有一项不符题意,那么就是说其他三项都是正确的,就是有一项错误也往往是个小问题。
那么通过看最后一题,就会马上了解全文内容,再去读一遍,往往事半功倍,全文内容马上会成竹在胸。
第三步:重读全文。
从更高的层次上认知全文。
这一步大致相当于精读研读的水平;同时也能对前两步出现的偏误作纠正,因此是一个深入兼复核的过程。
特别提示:有些学生在读文言段时,对自己要求太高,第一遍没读懂就心急火燎,在个别语句上纠缠,非要字字句句弄个水落石出不可,结果反而难以明其大意,学生当中这种情况存在非常普遍。
【考点小练】管仲论苏洵管仲相威公,霸诸侯,攘夷狄,终其身齐国富强,诸侯不敢叛。
管仲死,竖刁、易牙、开方用。
威公薨于乱,五公子争立,其祸蔓延,讫简公,齐无宁岁。
夫功之成,非成于成之日,盖必有所由起;祸之作,不作于作之日,亦必有所由兆。
故齐之治也,吾不曰管仲,而曰鲍叔。
及其乱也,吾不曰竖刁、易牙、开方,而曰管仲。
何则?竖刁、易牙、开方三子,彼固乱人国者,顾其用之者,威公也。
夫有舜而后知放四凶,有仲尼而后知去少正卯。
彼威公何人也?顾其使威公得用三子者,管仲也。
仲之疾也,公问之相。
当是时也,吾意以仲且举.天下之贤者以对。
而其言乃不过曰:竖刁、易牙、开方三子,非人情,不可近而已。
呜呼!仲以为威公果能不用三子矣乎?仲与威公处几年矣,亦知威公之为人矣乎?威公声不绝于耳,色不绝于目,而非三子者则无以遂.其欲。
彼其初之所以不用者,徒以有仲焉耳。
一日无.威公之手足耶?夫齐国不患有三子,而患无仲。
有仲,则三子者,三匹夫耳。
不然,天下岂少三子之徒哉?虽威公幸而听仲,诛此三人,而其余者,仲能悉数而去之耶?呜呼!仲可谓不知本者矣。
因威公之问,举天下之贤者以自代,则仲虽死,而齐国未为无仲也。
夫何患三子者?不言可也。
五伯莫盛于威、文。
文公之才,不过威公,其臣又皆不及仲。
灵公之虐,不如孝公之宽厚。
文公死,诸侯不敢叛晋,晋袭文公之余威,犹得为诸侯之盟主百余年。
何者?其君虽不肖.,而尚有老成人焉。
威公之薨也,一败涂地,无惑也,彼独恃一管仲,而仲则死矣。
夫天下未尝无贤者,盖有有臣而无君者矣。
威公在焉,而曰天下不复有管仲者,吾不信也。
萧何且死,举曹参以自代。
大臣之用心,固宜如此也。
夫国以一人兴,以一人亡。
贤者不悲其身之死,而忧其国之衰,故必复有贤者,而后可以死。
彼管仲者,1.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吾意以仲且举.天下之贤者以对举:推荐。
B.而非三子者则无以遂.其欲遂:满足。
C.仲以为将死之言可以絷.威公之手足耶絷:束缚。
D.其君虽不肖.肖:孝顺。
2. 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管仲之过的一组是()(3分)①相威公,霸诸侯,攘夷狄②使威公得用三子③其言乃不过曰:竖刁、易牙、开方三子④威公声不绝于耳,色不绝于目⑤威公之薨也,一败涂地⑥一日无仲,则三子者,可以弹冠而相庆矣A.①③⑤ B. ②④⑥ C. ②③⑤ D. ①④⑥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作者首先高度肯定了管仲辅佐齐桓公建立霸业的历史功绩,但也认为他对于齐国的乱负有重要责任。
B.当管仲生病时,齐桓公问他谁可以为相,管仲认为竖刁、易牙、开方三人不徇私情,可以使用。
C.齐桓公重用三子,是因为没有这三个人,他没法实现自己的抱负。
D.管仲错在未能劝威公诛杀此三人,若能除去此三人,则齐国不会陷入内乱。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夫功之成,非成于成之日,盖必有所由起。
(2)彼其初之所以不用者,徒以有仲焉耳。
1.D (肖:相似)2.C(①项说的是管仲的功绩;②③⑤⑥项,因为管仲未能举荐贤才代替自己,所以他死后小人得志,齐国陷入内乱;④项说的是桓公本身的不足,和管仲无关)3.A(B项:管仲认为他们三人“不讲人情,不能亲近”。
C项:无此三人,桓公无法满足他的欲望。
D项,管仲错在未能举贤才接替自己。
)4、(1)功业的成就,不是成功于完成之日,必有一定的因素引起。
(2)他从前不重用他们,只是由于管仲在罢了。
(3)贤人不为自己的死亡感到悲哀,而为国家的衰败感到担忧。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周梅圃君家传〔清〕姚鼐梅圃君,长沙人,周氏,讳克开,字乾三,梅圃其自号也。
以举人发甘肃,授陇西知县,调宁朔。
其为人明晓事理,敢任烦剧.,耐勤苦。
宁朔属宁夏府,并河有三渠:曰汉来、唐延、大清,皆引河水入渠,以灌民田。
唐延渠行地,多沙易漫,君治渠使狭而深,又颇改其水道,渠行得安,而渠有暗洞,以泄水于河,故旱涝皆赖焉。
唐延渠暗洞坏,宁夏县吏欲填暗洞,而引唐渠水尽入汉渠,以利宁夏民,而宁朔病矣。
君力督工修复旧制.,两县皆利。
大清渠者,康熙年始设,长三十余里,久而首尾石门皆坏,民失其利,君修复之,皆用日少而成功远。
君在宁夏多善政,而治水绩最巨,民以所建曰周公闸、周公桥云。
寻擢贵州都匀知府。
从总督吴达善、侍郎钱维城治贵州逆苗狱,用法有失当者,力争无少逊.。
调贵阳,亦以强直忤巡抚宫兆麟,因公累解职。
引见,复授山西蒲州知府,调太原。
清厘.积狱,修复风峪山堤堰,障山潦,导之入汾,民德之。
累擢至江西吉南道,以过降官,复再擢为浙江粮储道。
当是时,王亶望为浙江巡抚。
吏以收粮毒民以媚上官者,习为恒矣,君素闻,疾之。
至浙,身自誓不取纤毫润,请于巡抚,约与之同心。
抚臣姑应曰善,而厌君甚,无术以去之也。
反奏誉君才优,粮储常事易治,而其时海塘方急,请移使治海塘。
于是调杭嘉湖海防道。
君改建海岸石塘,塘大治,被劳疾,卒于任,而王亶望在官卒以贪败。
世言苟受君言,岂徒国利,亦其家之安也。
君卒后,家贫甚,天下称清吏者,曰周梅圃云。
姚鼐云:梅圃,乾隆间循吏也。
夫为循吏传,史臣之职,其法甚严。
不居史职,为相知.之家作家传,容有泛滥辞焉。
余嘉梅圃之治,为之传,取事简,以为后有良史,取吾文以登之列传,当无愧云。
(选自《惜抱轩全集》,有改动)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敢任烦剧.剧:繁重B.君力督工修复旧制.制:式样C.力争无少逊.逊:谦逊D.为相知.之家作家传知:交好6.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周梅圃悉心为民....的一组是(3分)①民失其利,君修复之②以强直忤巡抚宫兆麟③君素闻,疾之④而其时海塘方急,请移使治海塘⑤君改建海岸石塘,塘大治⑥君卒后,家贫甚A.①④⑥B.②③⑥C.①③⑤D.②④⑤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针对唐延渠“多沙易漫”的特点,深谙治水之道的周梅圃采用深挖水道、改变水道走向、修复暗洞泄洪等方法,有效整治了唐延渠。
B.周梅圃廉洁正直,作者虽未明说百姓因此如何感激、爱戴他,但从文中百姓把他主持的治水工程称为周公闸、周公桥就可见一斑。
C.周梅圃就任浙江粮储道后,因为极力反对“毒民”恶政,成为贪官王亶望的眼中钉;调任杭嘉湖海防道后,终因积劳成疾死在任上。
D.作者写作这篇文章,意在以家传的形式彰显传主周梅圃的政绩、人品,同时,期待以后有优秀的史官能将本文收录到正史列传中。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⑴修复风峪山堤堰,障山潦,导之入汾,民德之。
(4分)⑵吏以收粮毒民以媚上官者,习为恒矣。
(3分)⑶世言苟受君言,岂徒国利,亦其家之安也。
(3分)5【答案】C(逊:退避,让步)6【答案】C(②说明其刚强耿直, ④是王亶望所设奸计,⑥说明其清廉)7【答案】C(②说明其刚强耿直, ④是王亶望所设奸计,⑥说明其清廉)8⑴【答案】(周梅圃)修复了风峪山堤坝,堵住山中积水,并疏导水流使它进入汾河,老百姓感激他。
评分建议:语意通顺,1分;障:堵住、挡住,1分;潦:积水,1分;德:感激,1分。
⑵【答案】官吏中有人用征收粮食坑害百姓来取悦上级官员,(他们对这样的事)习以为常了。
评分建议:语意通顺,1分;毒:坑害,1分;恒:平常的、普通的,1分。
⑶【答案】世人说(或:认为)王亶望如果能接受周梅圃的意见,哪里只是对国家有利,也有利于他自己的身家安全啊。
评分建议:语意通顺,1分;苟:如果,1分;岂徒:哪里只,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