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应力理论后张法

合集下载

预应力混凝土工程—后张法

预应力混凝土工程—后张法
■ 后张法施工
■ 后张法( post-tensioning method)施工是在浇筑混凝土构件 时,在放置预应力筋的位置处预留孔道,待混凝土达到一 定强度 ( 一般不低于设计强度标准值的75%) ,将预应力 筋穿入孔道中并进行张拉,然后用锚具将预应力筋锚固在构 件上,最后进行孔道灌浆。使预应力筋不受锈蚀,并与构 件形成整体。预应力筋承受的张拉力通过锚具传递给混凝 土构件,使混凝土产生预压应力。
2 、方 法预留孔道形状有直线、曲线,孔道留设方法:
■ (1 )钢管抽芯法(直孔)——(灌浆孔间距≯12 米) 无缝钢管,在砼浇筑过程中和浇筑后,隔一定时间慢慢 转动钢管,在混凝土初凝后,终凝前抽出,形成孔道。
■ 为了保证预留孔道的质量,施工时注意: ■ ①钢管应平直、光滑,预埋前应除锈、刷油,安放位 置要准确。钢管不直,则在转动和抽管时易将混凝土管 壁挤裂。钢管位置的固定,一般采用钢筋井字架,钢筋 井字架间距一般在1 ~2m 左右,浇筑混凝土时,应防 止振动器直接接触钢管,以免产生变形和位移。
2 、锥锚式千斤顶:适于张拉以KT —Z 型锚具为张拉端 的钢筋束和钢绞线束以及钢质锥型锚具为张拉锚具的钢丝 束。其主缸和主缸活塞用于张拉预应力筋。
■ 3 、穿心式千斤顶:适于张拉采用JM12 型、QM 型、XM 的型预应力钢丝束、钢筋和钢绞线束。YC 型千斤顶是目前最 常用的张拉千斤顶之一。
沿千斤顶纵轴线有 一直穿心通道,供 穿过预应力筋用。 沿千斤顶的径向分 内外两层油缸。外 层油缸为张拉油缸, 工作时张拉预应力 筋;内层为顶压油 缸,工作时进行锚 具的顶压锚固,故 称YC60 型为穿心 式 双作用千斤顶。
L 1= l + 3 l 2+ l
·L 0=L 1
1- l

先张法预应力和后张法预应力的区别(详细完整版)

先张法预应力和后张法预应力的区别(详细完整版)

先张法预应力和后张法预应力的区别先张法预应力和后张法预应力是两种常见的预应力施工方法,它们在张拉的顺序和时间上有所不同。

1.先张法预应力:
●先张法预应力即在混凝土结构浇筑前进行预应力张拉的方法。

●预应力钢筋在混凝土未浇筑之前就被张拉,并通过锚固装置
固定在预定位置。

●在张拉完成后,混凝土浇筑填充预应力孔或预应力槽,形成
一个整体的预应力混凝土结构。

2.后张法预应力:
●后张法预应力即在混凝土已经浇筑完成后,再进行预应力张
拉的方法。

●预应力钢筋首先嵌入混凝土结构中,但在混凝土浇筑时未进
行张拉。

●在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使用张拉设备对预应力钢筋
进行张拉,并通过锚固装置固定在预定位置。

区别:
一、张拉顺序:
1.先张法预应力在混凝土浇筑前进行张拉,预应力钢筋先张拉后锚固。

2.后张法预应力在混凝土浇筑后进行张拉,预应力钢筋先锚固后张拉。

二、控制预应力损失:
1.先张法预应力可以更好地控制预应力损失,因为预应力钢筋在混凝土初始的收缩和开裂阶段就已经张拉。

2.后张法预应力的预应力损失可能比较大,因为混凝土在浇筑过程中经历了收缩和开裂,对预应力的保护相对较差。

三、建筑施工便利性:
1.先张法预应力需要在混凝土未浇筑之前完成预应力张拉,施工过程较为复杂。

2.后张法预应力可以在混凝土的正常施工过程中进行预应力张拉,施工相对较为便利。

在选择先张法预应力还是后张法预应力时,需要根据具体的工程要求、项目特点和施工条件进行综合考虑,并遵循相关设计规范和施工规程进行操作。

先张法预应力和后张法预应力的区别

先张法预应力和后张法预应力的区别

先张法预应力和后张法预应力的区别先张法预应力和后张法预应力的区别1. 引言预应力技术是一种通过施加预先施加的压力,增加材料的承载能力和使用性能的方法。

其应用范围广泛,涉及到多个领域,其中最常用的两种方式是先张法预应力和后张法预应力。

本文将对这两种预应力方式进行详细的介绍和比较。

2. 先张法预应力2.1 概述先张法预应力是在混凝土浇筑之前,将钢束或者钢筋等预应力材料进行张拉,并通过锚固设备锚固在混凝土结构中。

2.2 工艺步骤2.2.1 钢筋张拉通过专业设备对预应力钢筋进行拉力施加,使其发生塑性变形。

2.2.2 锚固通过预应力锚固设备将钢筋锚固在混凝土内,保持预应力的稳定。

2.3.1 施工简单先张法预应力的工艺比较简单,施工过程容易控制。

2.3.2 对混凝土结构要求较高由于预应力施加的时间早,对混凝土的强度要求较高。

2.3.3 应用范围广泛先张法预应力合用于各种混凝土结构,如桥梁、地下工程等。

3. 后张法预应力3.1 概述后张法预应力是在混凝土浇筑完成后,通过一部份混凝土破坏再进行预应力施加。

3.2 工艺步骤3.2.1 混凝土加固通过加固措施加固混凝土结构,以保证其能够承受预应力的作用。

3.2.2 钢筋张拉在混凝土加固完成后,对预应力钢筋进行张拉,即施加预应力。

通过锚具将预应力钢筋锚固在混凝土中,保持预应力的稳定。

3.3 特点3.3.1 对混凝土结构要求较低后张法预应力施加的时间较晚,对混凝土强度的要求相对较低。

3.3.2 钢筋处理较复杂需要对混凝土结构进行加固处理,处理工艺较为复杂。

3.3.3 合用范围局限后张法预应力合用于较大变形和较高应力要求的混凝土结构。

4. 比较4.1 工艺流程对照先张法预应力需要在混凝土浇筑前施加预应力,而后张法预应力需要在混凝土浇筑完成后施加。

4.2 对混凝土结构的要求先张法预应力对混凝土的强度要求较高,而后张法预应力要求相对较低。

4.3 应用范围先张法预应力合用于各种混凝土结构,后张法预应力合用于较大变形和较高应力要求的混凝土结构。

预应力张拉(后张法)

预应力张拉(后张法)

预应力张拉(后张法)预应力张拉(后张法)1. 前言预应力张拉(后张法)是一种常用于混凝土结构中的施工方法,通过在混凝土构件表面施加预拉力,以提高构件的承载能力和抗震性能。

本文将对预应力张拉(后张法)进行详细介绍,包括定义、施工步骤、设备要求、安全注意事项等。

2. 定义预应力张拉(后张法)是指在混凝土构件浇筑完成后,利用预应力钢束将构件在恢复阶段施加预拉力的施工方法。

通过预应力张拉(后张法),可以增加构件的抗弯承载能力、减小结构变形和裂缝,提高结构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3. 施工步骤3.1 设计和准备在进行预应力张拉(后张法)之前,需要进行详细的设计计算,并准备好相应的设备和材料。

设计计算包括预应力钢束的数量、位置和拉力大小的确定。

3.2 预埋钢板和构件浇筑在混凝土构件的预定位置预埋钢板,在施工过程中,根据设计需求进行混凝土的浇筑。

同时,需要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混凝土的抗裂处理。

3.3 钢束布置在混凝土浇筑完成后,根据设计要求,在构件的表面设置钢束的出口孔。

钢束的布置要符合设计要求,并保证钢束的间距和位置的准确性。

3.4 钢束张拉将预应力钢束通过出口孔穿过构件,然后连接到张拉设备上。

根据设计要求,施加预拉力到钢束上,并在拉力稳定后进行锁定。

3.5 监测和调整在钢束张拉完成后,需要对结构进行监测,确保预拉力的大小和均匀性。

如果需要调整,可以通过调节锚固装置或者重新张拉来实现。

3.6 荷载转移当预应力钢束稳定后,可以进行荷载转移。

荷载转移是指将原本由预应力钢束承担的荷载逐渐转移到混凝土构件中,使构件在正常使用过程中承受荷载。

4. 设备要求进行预应力张拉(后张法)需要以下设备:4.1 钢束和锚具:预应力钢束用于施加预拉力,锚具用于固定钢束。

4.2 张拉设备:用于施加预拉力到钢束上,并提供相应的显示和控制功能。

4.3 监测设备:用于监测预拉力的大小和均匀性,例如应变计、传感器等。

5. 安全注意事项5.1 在进行预应力张拉(后张法)时,需要确保施工现场的安全,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如设置警示标志、划定安全区域等。

预应力张拉计算书(后张法)

预应力张拉计算书(后张法)

预应力张拉计算书(后张法)【1:正式风格】预应力张拉计算书(后张法)1. 引言1.1 目的1.2 适用范围1.3 参考文件2. 术语定义2.1 预应力2.2 张拉2.3 后张3. 背景知识3.1 预应力工艺概述3.2 后张法工艺原理3.3 预应力材料和设备4. 设计计算4.1 设计工况说明4.2 预应力力设计原则4.3 后张力计算公式推导和参数4.4 张拉力预测和参数确定4.5 后张力校核计算过程4.5.1 选择预应力力值4.5.2 确定张拉长度和张拉应力 4.5.3 后张力计算4.5.4 后张力校核5. 结果分析5.1 预应力力值和后张力结果5.2 拉索和锚具选择及布置5.3 后张材料选用及工艺要求附件:1. 张拉计算表格2. 张拉力预测计算表格法律名词及注释:1. 预应力:一种施加在结构构件上的内部应力,使构件在自重和外力作用下产生预压,以提高构件的稳定性和承载力。

2. 张拉:通过施加预应力钢束的拉力,使混凝土构件发生初始应力的过程。

3. 后张:在混凝土达到预定强度后,通过施加预应力钢束的拉力以达到设计要求的过程。

【2:活泼风格】预应力张拉计算书(后张法)1. 概述1.1 为什么要进行预应力张拉计算?1.2 为什么选用后张法?1.3 本文档的目的是什么?2. 术语解释2.1 什么是预应力?2.2 什么是张拉?2.3 什么是后张?3. 预备知识3.1 懂预应力工艺,先了解一下3.2 后张法工艺原理简介3.3 哪些材料和设备会用到?4. 设计计算4.1 先来看一下设计工况说明4.2 怎么设计预应力力?4.3 公式推导和参数,别看起来吓人,其实很简单 4.4 怎么预测张拉力?4.5 怎么进行后张力校核计算?4.5.1 如何选择预应力力值?4.5.2 张拉长度和张拉应力怎么确定?4.5.3 后张力计算步骤4.5.4 控制一下后张力,校核一下5. 结果分析5.1 看一下预应力力值和后张力结果都是啥5.2 拉索和锚具选择,不是随便选的哦5.3 后张材料选用和工艺要求,来看看附件:1. 张拉计算表格,有多详细就看你有多认真了2. 张拉力预测计算表格,别小看这个小表格法律名词及注释:1. 预应力:相当于给结构件穿了一件紧身衣,加固啦!2. 张拉:就像给混凝土做了一次放飞梦想的航班3. 后张:混凝土刚一固结,就开始由内而外给它加油喝彩。

先张法预应力和后张法预应力的区别

先张法预应力和后张法预应力的区别

先张法预应力和后张法预应力的区别在建筑工程领域,预应力技术是一种重要的结构加固和增强手段,能够显著提高混凝土构件的承载能力和耐久性。

先张法预应力和后张法预应力是两种常见的预应力施工方法,它们在施工工艺、适用范围、预应力损失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区别。

先张法预应力是在浇筑混凝土之前,先将预应力筋张拉到设计的控制应力,然后用夹具将其临时固定在台座或钢模上,再浇筑混凝土。

待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一般不低于设计强度的 75%),放松预应力筋,借助预应力筋与混凝土之间的粘结力,使混凝土产生预压应力。

这种方法的优点之一是施工工序较为简单。

由于在浇筑混凝土之前就完成了预应力筋的张拉和固定,所以施工过程相对流畅,操作也相对简便。

而且,先张法预应力构件中,预应力筋与混凝土的粘结力较好,能够有效地传递预应力,从而保证构件的性能。

然而,先张法预应力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比如,它需要专门的台座来固定预应力筋,这对于生产场地有一定的要求。

而且,先张法一般适用于直线配筋的中小型构件,对于复杂形状和大型构件的适用性相对较差。

后张法预应力则是先浇筑混凝土构件,并在构件中预留孔道。

待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将预应力筋穿入孔道,然后在构件两端进行张拉,并用锚具将预应力筋锚固在构件上,最后通过孔道灌浆使预应力筋与混凝土形成整体。

后张法预应力的一个显著优点是适用范围广泛。

它不仅可以用于直线配筋的构件,也能很好地适应曲线配筋和大型复杂结构。

对于施工现场的场地要求相对较低,具有更强的灵活性。

不过,后张法预应力也有其不足之处。

由于预应力筋与混凝土之间的粘结力主要依靠锚具来传递,所以对锚具的质量和性能要求较高。

而且,后张法施工过程相对复杂,需要预留孔道、穿筋、张拉、灌浆等多个工序,施工周期较长。

从预应力损失的角度来看,先张法预应力的损失主要包括锚具变形和钢筋内缩引起的损失、预应力筋与台座间温差引起的损失、混凝土弹性压缩引起的损失、预应力筋松弛引起的损失等。

预应力先张法和后张法的区别

预应力先张法和后张法的区别

预应力先张法和后张法的区别范本一:正文:1. 引言本文将对预应力先张法和后张法进行详细的比较和分析,以探讨它们之间的区别。

2. 预应力先张法2.1 原理预应力先张法是一种在施工过程中先施加预应力,然后再浇筑混凝土的方法。

它的原理是利用预应力杆或索,在混凝土凝固前施加预应力,使混凝土抵抗预应力的作用,从而达到增加混凝土抗弯能力的目的。

2.2 施工过程2.2.1 预应力杆或索的布置在施工现场根据设计要求确定预应力杆或索的布置位置和数量,并进行固定。

2.2.2 预应力杆或索的拉伸在混凝土浇筑前,对预应力杆或索进行拉伸,施加预应力。

2.2.3 混凝土浇筑经过预应力杆或索拉伸后,进行混凝土的浇筑。

3. 预应力后张法3.1 原理预应力后张法是一种在混凝土凝固后施加预应力的方法。

它的原理是利用预应力杆或索,在混凝土凝固后施加预应力,使混凝土的抗弯能力得到增强。

3.2 施工过程3.2.1 预应力杆或索的布置在施工现场根据设计要求确定预应力杆或索的布置位置和数量,并进行固定。

3.2.2 混凝土浇筑首先进行混凝土的浇筑,待混凝土凝固后。

3.2.3 预应力杆或索的拉伸在混凝土凝固后,对预应力杆或索进行拉伸,施加预应力。

4. 区别4.1 施工顺序预应力先张法在混凝土浇筑前施加预应力,而预应力后张法在混凝土凝固后施加预应力,这是两者最明显的区别。

4.2 单元构件预应力先张法适用于需要预应力杆或索穿过整个构件的情况,而预应力后张法适用于需要将预应力杆或索安装在构件侧面的情况。

4.3 经济性预应力先张法需要在混凝土浇筑前进行预应力拉伸工作,增加了施工难度和工期,而预应力后张法能够在混凝土凝固后再施加预应力,减少了施工难度和工期,从经济上更具优势。

附件:无法律名词及注释:1. 预应力:在混凝土中施加的预先计算好的压力,以提高混凝土的抗弯能力。

2. 先张法:先施加预应力,再浇筑混凝土的方法。

3. 后张法:混凝土凝固后施加预应力的方法。

简述预应力混凝土后张法施工工艺。

简述预应力混凝土后张法施工工艺。

简述预应力混凝土后张法施工工艺。

预应力混凝土后张法施工工艺,是一种常用于建筑工程中的预应力施工方法。

它通过在混凝土构件施加拉力,使其在使用过程中能够更好地承受荷载,提高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

该工艺一般分为以下几个步骤进行:
第一步,制作预应力钢束。

根据设计要求,通过对钢丝进行拉伸,形成预应力钢束。

这些钢束一般由多股钢丝组成,并在一定的锚固长度内进行张拉。

第二步,安装预应力钢束。

将制作好的预应力钢束按照设计要求布置在混凝土构件内。

钢束的位置和布置方式需要根据结构的需要来确定。

第三步,张拉预应力钢束。

在混凝土构件浇筑完成后,使用专用的张拉设备对预应力钢束进行张拉。

通过张拉,预应力钢束施加的拉力将传递到混凝土构件中。

第四步,锚固预应力钢束。

在预应力钢束张拉到设计要求的拉力后,将其锚固在构件的两端。

这样可以确保预应力钢束的拉力长期保持不变。

通过以上步骤,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的预应力钢束将起到增强混凝土构件的作用。

预应力混凝土后张法施工工艺的应用,不仅提高了建筑物的承载能力,还能延长其使用寿命,确保结构的安全和可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若②③的锚具具有自锚性能时 • 普通松弛力筋0→初应力→1.03σcon(锚固) • 低松弛力筋0→初应力→σcon(持荷2min锚固)
预应力理论后张法
锚固
• 在张拉控制应力达到稳定后方可锚固。 • 锚固后的外露长度不小于30mm。 • 主要考虑到切断时热影响不波及锚固部位
和外露部分不影响构件安装。 • 端头多余预应力筋严禁用电弧切割,强调
• 曲线预应力筋或长度大于25米的直线预应力筋与 孔道壁的摩阻力较大,若只采用一端张拉的方法, 则摩阻力集中在另一端的锚夹具和千斤顶上,实 际预应力可能达不到要求。故必须两端同时张拉, 或先在一端张拉锚固后再在另一端张拉补足预应 力值。
预应力理论后张法
张拉顺序
• 应按设计要求张拉,当设计未规定时,可 采取分批,分阶段,对称张拉。
镀锌波纹管
预应力理论后张法
塑料波纹管
常用的抽拔式制孔器(俗称抽拔管)有以下三种: ①橡胶管制孔器②金属伸缩管制孔器③钢管制孔器
预应力理论橡后胶张法管
预应力橡理胶论后管张接法头
孔道要求
• 不允许有漏浆现象 • 应有足够的强度,以使其在混凝土的重量
作用下能保持原有形状。 • 能按要求传递粘结应力
预应力理论后张法
穿预应力筋
穿束机
预应力理论后张法
锚垫板
预留槽
钢绞线
预应力理论后张法
预应力筋的安装
穿入时检查工作: • ①锚垫板位置是否准确 • ②孔道是否畅通,无水和其他杂物
安装后的保护 • ①在混凝土浇筑和养生前安装在管道内的钢筋应
注意防锈防腐蚀 • ②采用蒸汽养生时,在养生完成前不应安装力筋 • ③图示缩短穿束与压浆之间的时间间隔,并不超
• 先张拉合力作用线处在构件核心截面内的 钢筋,以防构件截面产生过大的偏心受压 和边缘拉力。
预应力理论后张法
张拉程序
• ①钢筋钢筋束0→初应力→1.05σcon(持荷2min) →σcon (锚固)
• ②钢绞线束0→初应力→1.05σcon(持荷2min) →σcon(锚 固)
• ③钢丝束0→初应力→1.05σcon(持荷2min) →0→σcon(锚 固)
穿索机下料穿索操作过程如下: 1、 将钢绞线捆吊到预制梁端头, 离预制梁约10米,用钢绞线笼固 定好,开捆。 2、 将穿索机安装 到位。 3、 将钢绞线头一端穿过 穿索机。 4、 梁的另外一端开动 穿索机电源,穿索机开始工作。 5、 当钢绞线到梁的另一端时, 达到钢绞线要求外露长度时,电 源控制者关闭穿索机电源,同时 进钢绞线一端的操作。 6、 穿下 一根钢绞线。
(二) 预应力后张法
是先浇筑构件混凝土,待混凝土结硬后再张 拉筋束的方法。 优点:靠工作锚具来传递和保持预加应力, 不需要专门的张拉台座,便于在现场施工配置 曲线形预应力筋的大型和重型构件,因此,目 前在公路桥梁上得到广泛应用。 缺点:需要预留孔道、穿束、压浆和封锚等 工序,所以施工工艺较复杂,并且耗用的锚具 和预埋件等增加了用钢量和制作成本。
• 张拉机具设备应与锚具配套使用,并应在进场时 进行检查和校验。
• 对长期不使用的张拉机具设备,应在使用前进行 全面校验。
• 使用期间的校验期限应视机具设备的情况确定, 当千斤顶使用超过6个月或200次或在使用过程中 出现不正常现象或检修以后应重新校验。
• 弹簧测力计的校验期限不宜超过2个月。
预应力理论后张法
包括下料和编束
固定端和张拉端(或 两个张拉端)所需要
的钢丝工作长度
预应力理论后张法
梳丝板
钢丝束断面
预应力理论后张法
2、 钢绞线束的制备
钢铰线束的下料长度应考虑孔道长度和张拉时 的工作长度。
钢绞线的下料有氧气-乙炔切割法、电弧熔割法 和机械切割法。
预应力理论后张法
3、 孔道形成
孔道形成包括制孔器的选择、安装和抽拔以及通孔检查等工作。 1)制孔器的种类:埋置式和抽拔式 埋置式制孔器,主要有铁皮管、铝合金波纹管、塑料波纹管等
用砂轮机切割。
预应力理论后张法
预应力后张法
张拉完之后 的钢绞线 (切索)
预应力理论后张法
6、孔道压浆
压浆的目的
防护预应力筋(束)免于 锈蚀,并使它们与构件相
粘结而形成整体
预应力理论后张法
后 张 法 施 工 工 艺 基 本 流 程
预应力理论后张法
一 、 施工设备
张拉设备
张拉设备包括张拉千斤顶、高压油泵和压力表。
其他设备
波纹管、锚垫板、夹片、钢绞线、锚环、垫管、 挤压头(机)
预应力理论后张法
张拉机具设备
• 张拉机具设备及仪表应由专人使用和管理,并应 定期维护和校验。
成孔管道的安装
• 孔道的尺寸,位置应正确,孔道应平顺,端部的预埋钢垫 板应垂直于孔道中心线。
• 孔道应安装牢固,在混凝土浇筑期间不应产生位移 • 注意接头严密不漏浆,因此连接管应具有一定长度(金属
管长度应有尽有连接管道内径的5~7倍) • 所有管道应设压浆孔,还应在最高点设排气孔及需要时在
最低点设排水孔。 • 管道在模板内安装完毕后将其端部盖好,防止水或其他杂
夹具、锚具、连接器
要求 • 1、材料性能应符合规定的技术指标,加工
尺寸精确,锚固力筋的可靠性好,不产生 滑动; • 2、使用可靠,拆卸容易; • 3、构造简单,制作容易,节约材料,经济 效益高; • 4、能与张拉机具配套使用。
预应力理论后张法
锚环
挤压头
夹片
预应力理论后张法
千斤顶
工作锚环
预应力理论后张法
过所规定的时限
预应力理论后张法
5、张拉
张拉前的检查 • 构件的外面和尺寸 • 构件的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未规定时,
不应低于设计强度等级值的75%
预应力理论后张法
张拉设备
张拉设备包括张拉千斤顶、高压油泵和压力表。
预应力理论后张法
张拉工艺
预应力理论后张法
张拉原则
• 对曲线预应力筋或长度大于25米的直线预应力筋, 宜在两端张拉,对长度小于25米的直线预应力筋, 可在一端张拉。






挤压头


预应力理论后张法
工人正在穿 垫管
插好的垫管
预应力理论后张法
二、后张法施工工艺
制梁步骤:
制作留有预应力筋孔道的梁体
混凝土达到规定强度
在孔道内穿入预应力筋
张拉并锚固
孔道压浆并浇筑梁端封头混凝土
预应力理论后张法
1、高强钢丝束的制备
钢丝的下料长度应为:
LL0L1
构件混凝 土预留孔 道长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