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醇异构体混合物的GC分离——归一化法定量

合集下载

醇系物的气相色谱分析实验报告

醇系物的气相色谱分析实验报告

醇系物的气相色谱分析实验报告气相色谱法测定醇系物含量一、实验目的1. 学习归一化定量的基本原理及测定方法;2. 掌握色谱操作技术。

二、实验原理参考P188面三、仪器与试剂气相色谱仪GC1100型(带FID检测器);色谱工作站;毛细色谱柱 ;氮气钢瓶,空气压缩机,氢气发生器;1uL微量进样器。

试剂:乙酸乙酯、乙醇、正丙醇(以上均为色谱纯);未知混合样(由教师配置)四、实验内容1(色谱条件 :柱温,75?;检测器温度,105?;进样温度,105?;检测器为 DET/A 载气:开启N2调节压力:0.3~0.4MPa,吹扫约20分钟;开启氢气.空气调节压力按上述色谱条件控制有关操作条件,直到仪器稳定,基线平直方可实验。

2.纯样保留时间测定分别用微量进样器吸取乙酸乙酯、乙醇、正丙醇纯样1uL,直接由进样口注入色谱仪,测定个样品的保留时间。

3.混合物的分析用微量进样器吸取混合物样品1uL注入色谱仪,连续记录各组份的保留时间、峰高和峰面积。

4.实验结束后首先关闭氢气.空气,主机电源,待分离柱温降至室温后再关闭载气,关闭计算机。

五、数据的记录与处理乙醇乙酸乙酯正丙醇待测样液实验测得待测样液组分为:组分1为乙酸乙酯;其含量为50.29% 组分2为乙醇;其含量为27.31% 组分3为正丙醇;其含量为2.12%篇二:河北工业大学实验报告——醇系物的分析河北工业大学实验报告课程:分析化学实验班级:姓名: 组别: 同组人: 日期:2011-5-25实验:醇系物的分析一、实验目的:1、了解气相色谱填充柱的制备方法,了解气相色谱仪(热导检测器TCD)的使用方法。

2、掌握保留值得测定方法。

3、掌握分离度、校正因子的测定方法和归一法定量原理。

二、实验原理:醇系物包括甲醇、乙醇、丙醇、丁醇等组成的混合物。

醇系物可用色谱法分离、并进行分析。

保留值是非常重要的色谱参数,本实验有关的保留值如下:死时间:tM(当检测器采用TCD时,以空气峰的保留时间作为死时间) 保留时间:tR调整保留时间:tR`= tR- tM相对保留值:ris= tR(i)`/ tR(s)`(i为待测组分,s为参比物质)分离度(R)表示两个相邻色谱峰的分离程度,以两个组分的保留值之差与其平均峰宽值之比定义:R=2(tR2- tR1)/(W1+W2)由于检测器对各个组分的灵敏度不同,计算试样某组分含量时应将色谱图上的峰值加以矫正。

GC中归一化法和内标法定量优缺点,适用于什么情况?

GC中归一化法和内标法定量优缺点,适用于什么情况?

GC中归一化法和内标法定量优缺点,适用于什么情况?答:归一化法
优点:简便、定量结果与进样量无关、受操作条件变化影响较小。

缺点:必须所有组分在一个分析周期内都能流出色谱柱,检测器对它们都产生信号。

不适用于微量杂质的测定。

内标法:以一定量的纯物质(内标物),加入到准确称定的试样中,根据试样和内标物的重量及其峰面积比,求出某组分的含量。

优点:只需内标物及欲测组分出峰,操作条件变化而引起的误差小。

缺点:内标物选择难。

醇系物的气相色谱分析——归一化法定量

醇系物的气相色谱分析——归一化法定量

江南大学实验报告实验名称醇系物的气相色谱分析——归一化法定量一、实验目的1、了解气—固色谱法的分离原理。

2、学习归一化法定量的基本原理及测定方法。

3、掌握色谱分析的基本技术。

二、实验原理气—固色谱法中的固定相是固体吸附剂,其分离是基于吸附剂对各组分气体的吸附能力不同。

目前广泛使用的气—固色谱固定相是以二乙烯基苯作为单体,经悬浮共聚所得的交联多孔聚合物,国产商品牌号为GDX。

醇系物系指甲醇、乙醇、正丙醇、正丁醇等以及这些醇试剂常含有的水分。

用GDX—103做固定相,并使用热导池检测器,在一定操作条件下,可使醇系物中的各组分完全分离。

在一定条件下,同系物的半峰宽与保留时间成正比,即Y1/2∝t RY1/2 =bt RA=hY1/2=hbt R在做相对计算时,比例系数又b可约去,这样就可用峰高与保留时间的乘积来表示同系物峰面积的大小。

使用归一化法定量,要求试样中的各组分都能得到完全分离,并且在色谱图上应能绘出其色谱峰,计算式为ωi = niiiiiA fA f1ωi = niRiiiRiiithfthf1归一化法的优点是计算简便,测定准确,结果与进样量无关,且操作条件不需严格控制。

但若试样中的组分不能全部出峰,则不能应用此法;若只需测量试样中的一两个组分,应用此法也显得麻烦。

三、仪器和试剂1、仪器:GC—7890Ⅱ气相色谱仪,秒表,微量进样器。

2、试剂:醇系物混合液。

四、实验步骤1、色谱柱的准备2、色谱操作条件(1)色谱柱:内径:4mm,柱长:2m。

(2)固定相:GDX—103,60~80目。

(3)载气:氮气,流速:20 mL/min-1(4)检测器:热导池检测器,桥电流:150A,温度:150℃(5)柱温:100℃(6)气化室温度:150℃(7)纸速:600mm/h-11、2步骤均有实验技术人员完成。

3、混合液进样用微量取样器按规定量进样,同时测定各组分的保留时间。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

任务4:热导检测器的使用与标准加入法定量

任务4:热导检测器的使用与标准加入法定量
样品 R4
热导检测器结构与检测原理3
TCD与FID的区别
项目 类型 FID检测器 1、质量型检测器 2、破坏型检测器 3、选择性检测器 FID的特点是灵敏度高,检出 限低,可达10-12g/s。 TCD检测器 1、浓度型检测器 2、非破坏型检测器 3、通用型检测器 灵敏度较低,一般 <400pg/mL,单丝流路 热导检测器,灵敏度可达 4×10-10g/mL 105
教师演示测定全过程5
打开色谱数据处理机,观察基线是否稳定。 待基线稳定后,将一支微量注射器用丙酮试样润洗后,准确吸取2µL 试样按规范进样,启动色谱数据处理机,绘制色谱图,完毕后停止数据 采集。 按相同方法再测2次丙酮试样与3次所配制丙酮标样。
教师演示测定全过程6
取1µL纯蒸馏水,进样分析,记录保留时间,根据保留时间确定前6 次色谱图中水分的位置,并记录其峰高hi(丙酮试样)与hi+S(所配 制丙酮标样)。 按公式 w水 =
让气相色谱仪走基线,待基线稳定。
教师演示测定全过程4
取一个干燥洁净的称量瓶,吸取3mL丙酮试剂,称其准确重量,记 为m样,然后在其中加入20μL纯蒸馏水,称其准确重量,记为mS。摇匀 备用,此为每位同学所配制丙酮标样。
另取一个干燥洁净的称量瓶,加入约3mL丙酮试剂,备用。 取两支10µL微量注射器,以溶剂(如无水乙醇)清洗完毕后,备用。
测定过程常见问题讨论2
水的定量问题:本项目的测定采用“标准加入法”进行定量。
项目 定量方法 要求 相对校正 因子 计算公式 丁醇异构体混合物的测定 归一化法 1、样品中各组分均出峰,完全 分离,且均有响应;2、进样量 无须准确。 须用标准物质测量相对校正因 子,否则无法准确测量 丙酮中微量水分的测定 标准加入法 1、将欲测组分的纯物质作标准物 质加入样品中,作为标样;2、欲 测组分出峰且与其它物质相互分 离即可;3、进样量要求准确。 无须测量相对校正因子

色谱峰峰高与峰面积与组分含量的关系是什么(精)

色谱峰峰高与峰面积与组分含量的关系是什么(精)

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仪器分析》教案气相色谱法基本单元训练归一化法测定丁醇异构体混合物的含量复习n 气相色谱分离条件的选择应从哪几个方面着手? 课程引入n 给出样品甲醇和乙醇完全分离的色谱图,请大家说出样品中甲醇和乙醇的含量分别是多少?n 学生思考并回答。

n 提示:某组分的色谱峰峰高越高,则相应的含量越高,即 i i i h f c = ; n 提示:某组分的色谱峰峰面积越大,则相应的含量越高,即 i i i A f w = ; n 问题:色谱峰峰高与峰面积与组分含量的关系是什么? 气相色谱定量分析理论依据(教师讲解n 色谱分析中,在某些条件限定下,色谱峰的峰高或峰面积(检测器的响应值与所测组分的数量(或浓度成正比。

绝对校正因子(教师讲解 n i i i A m f = 或 iih i h m f = ( n 式中m i 为组分质量(或物质的量,或体积,A i 为峰面积,h i 为峰高。

n 绝对校正因子的测定一方面要准确知道进入检测器的组分的量m i ,另一方面要准确测量出峰面积或峰高,并要求严格控制色谱操作条件,这在实际工作中是有一定的困难的。

n 问题:如何准确确定进入检测器的组分的量?(学生思考n 提示:能否避免直接解决这个问题,抓住问题的关键,迂回解决? 相对校正因子(教师讲解n i f ' = s i f f = i S Si A m A m × × n i f ' —相对校正因子; i f —i 物质的绝对校正因子;f S —基准物质的绝对校正因子;m i —i 物质的质量;c i —i 物质的浓度;A i —i 物质的峰面积;h i —i 物质的峰高;m S —基准物质的质量;c S —基准物质的浓度;A S —基准物质的峰面积; h S —基准物质的峰高。

n 常用的基准物质对不同检测器是不同的,热导检测器常用苯作基准物,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常用正庚烷作基准物质。

归一化法测丁醇异构体-DDL

归一化法测丁醇异构体-DDL

实验步骤
3.操作 开启气源(高压钢瓶或气体发生器),接通载气、燃气、 助燃气。打开气相色谱仪主机电源,打开色谱工作站、计算 机电源开关,联机。按上述色谱条件进行条件设置。温度升 至一定数值后,进行自动或手动点火。 待基线稳定后,用1μL微量注射器取0.2μL含有混合醇 的标样和未知待测样品注入色谱仪,记录每一色谱峰的保留 时间tR和峰面积A,平行测定3次。
f i m i As fi = = ⋅ f s m s Ai
'
式中: Ai、As分别为组分和标准物质的峰面积; mi、ms分别为 组分和标准物质的质量。
fi' 只与试样、标准物质以及检测器类型有关,而与操作条件和柱
温、载气流速、固定液性质等无关,是一个能通用的参数。
实验原理
测定方法: 准确称取色谱纯(或已知准确含量)的被测组分和基准物质,配 制成已知准确浓度的样品,在已定的色谱实验条件下,取一定体积的 样品进样,准确测量所得组分和基准物质的色谱峰峰面积,根据计算 公式就可以计算出该组分的相对校正因子。
实验原理
所谓归一化法就是以样品中被测组分经校正过的峰面积(或峰 高)占样品中各组分经校正过的峰面积(或峰高)的总和的比例来表 示样品中各组分含量的定量方法。 条件:当试样中所有组分均能流出色谱柱,且完全分离,并在检测 器上都能产生信号时,可用归一化法计算组分含量。计算式为
mi Ai f i ' ωi = × 100% = ×100% m1 + m2 + ⋅ ⋅ ⋅ + mn A1 f1 '+ A2 f 2 '+ ⋅ ⋅ ⋅ + An f n '
丁醇异构体的气相色谱分析 ——归一化法
实验目的

7《仪器分析》课程实施方案

7《仪器分析》课程实施方案

《仪器分析》课程实施方案课程名称:仪器分析适用专业:三年制中等职业学校《环境监测技术》专业制订时间:2014.02《仪器分析》课程实施方案1.课程性质和地位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环境监测技术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核心课程,是一门技术性、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是根据环境监测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对应工作岗位的需求整合教学内容,是学生学习《基础化学》、《化学分析》之后,必须掌握的仪器分析技术。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基本掌握常用仪器分析方法,熟练使用分析仪器,学会正确选择分析方法解决相应问题,具备从事环境监测能力,为学生将来从事环境监测及相关工作打下良好的技术基础,是学习后续专业课程的基础。

2.课程设计思路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本课程总体设计思路是以环境监测专业相关工作任务为依据,与行业企业合作,根据行业企业发展需要,结合职业能力分析和化学分析工职业资格四级标准的相关要求,确定课程目标;本课程倡导项目教学法,以工作任务为中心设计课程内容,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理论知识的选取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并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完成相应的任务,构建相关的理论知识,发展职业能力,培养适应工作变化的知识型、发展型技能人才。

为了充分体现任务引领、实践导向的课程思想,将课程的教学内容设计成若干个项目若干个工作任务,以工作任务为中心引出相关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

以情境教学为主,任务驱动,按职业活动顺序的每一个过程环节来传授相关的技术知识,使学生在实施任务过程中传授相应的技术知识和完成操作技能训练,实现操作技能和理论知识的有机整合,教师在整个教学行动过程中,扮演着一个组织者、协调人的角色,勤于提供咨询、帮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完成任务所要达到的目标,感受成功,使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情感,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3.课程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常用仪器分析基本操作技能,初步了解仪器的基本构造,学会对测试仪器设备基本维护和保养技术,培养学生使用分析仪器,对样品进行定性、定量分析测试的能力,使学生具备从事仪器分析测试技术所必备的素质、知识与技能,树立全面质量管理意识,具备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和严格的科学作风,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精神,为后续的专业职业能力培养打下扎实基础。

气相色谱实验

气相色谱实验

组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间发生了多次的 吸附、脱附,或溶解、挥发的分配平衡过程。 在一定温度下,组分在两相间分配达到平衡 时的浓度(单位:g / mL)比,称为分配系 数,用K 表示,即:
组分在固定相中的质量浓度 s K 组分在流动相中的浓度 g
分配系数是色谱分离的依据
一定温度下,组分的分配系数K越大,出峰 越慢; 试样一定时,K主要取决于固定相性质; 每个组份在各种固定相上的分配系数K不同; 选择适宜的固定相可改善分离效果; 试样中的各组分具有不同的K值是分离的基 础; 某组分的K = 0时,即不被固定相保留,最 先流出。
1.概述
俄国植物学家茨维特在1906年 使用的装臵,色谱原型装臵如右 图: 色谱法是一种分离技术,试 样混合物的分离过程也就是试样 中各组分在称之为色谱分离柱中 的两相间不断进行着的分配过程。 其中的一相固定不动,称为固定 相;另一相是携带试样混合物流 过此固定相的流体(气体或液 体),称为流动相。
保留时间(tR):组分从进样到柱后 出现浓度极大值时所需的时间;
死时间(tM):不与固定相作用的气体(如空气)的保 留时间;
调整保留时间(tR '):扣除了死时间后的保留时间;
tR'= tR-tM
(2)用体积表示的保留值:
保留体积(VR):保留时间内通过 的载气体积; VR = tR×FC FC为柱出口处的载气流量。 死体积(VM):流动相从进样口到检测器出口所占有 的空隙体积; V = t ×F
3、色谱柱自身的温度是决定保留和分辨的 重要因素。在高温下,由于组分的溶解度 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故组分倾向于以大部 分时间留在气相中。因此,它们将很快地 洗脱并相互靠紧——分辨不良。在低温时, 组分将以大部分时间留于液相,因此组分 洗脱会变慢并经常相隔很远——分辨有改 进但耗费了时间。操作时采用程序升温法 就可能在保留和分辨这两个领域中都得到 最好的结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丁醇异构体混合物的GC分离——归一化法定量
一、目的要求
1. 学会使用归一化法定量测定;
2. 进一步熟练TCD的使用。

二、方法原理
DNP柱对醇类有很好的选择性,特别是对四种丁醇异构体化合物的分析,在一定的色谱操作条件下,四种丁醇异构体化合物可以得到完全的分离,而且分析时间短。

三、仪器与试剂
1.仪器:气相色谱仪、气体发生器、实验三制备的色谱柱、TCD、微量注射器
2.试剂:异丁醇、仲丁醇、叔丁醇、正丁醇(以上均为分析纯)。

丙酮洗针液
四、实验步骤
1.配制混合物试样用一干燥洁净的称量瓶分别称取0.5g异丁醇、0.6g仲丁醇、0.5g 叔丁醇、0.5g正丁醇(称准至0.001g),混合均匀,备用。

2. 色谱仪的开机和调试
(1)打开气体发生器,流速为30ml/min,十分钟后排水。

(2)将载气通入主机气路,检漏,调节载气流速为30ml/min,通载气半个小时将气路中的空气等赶走。

(3)打开色谱主机电源,在控制面板上对气化室、柱箱、检测器进行控温,将温度分别调节为160℃,75℃,80℃;
(4)打开桥流(100mA)
(5)打开色谱数据处理机,输入测量参数。

2.标准和未知试样的分析测定
(1)观察仪器谱图基线是否平直,待仪器电路和气路系统达到平衡,基线平直后,用1微升清洗过的微量注射器吸取混合试样0.6微升进样,记录分析结果。

(2)按上述方法再进样分析测定两次,记录分析结果。

(3)结束工作实验完成后,清洗进样器。

(4)关桥流。

降低柱温,待柱温降至50℃再停止通载气。

五、结果处理
1. 记录实验条件。

3.归一化法计算各组分的质量分数。

六、注意事项
1.用氮气做载气,桥流一般100mA。

2. 柱温的升温速率切忌过快,以保持色谱柱的稳定性。

关机时一定要等柱温降下来再
关载气。

七、思考题
1. 归一化法对进样量的准确性有无严格要求?
2. 实验中分离的几种丁醇出峰顺序如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