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醇
丁醇结构式

丁醇结构式分子式: C4H8O3分子量: 98热解法制取丁醇的原料为石油产品乙烯(聚),丙烯(聚)或异丁烯(聚)等。
有机化合物中醇类含氧酸酯的一类,由两个相同的碳原子与不同的氢原子组成的化合物称为二元醇。
按照乙醇与水形成的比例可以将其分为三类: 1、高级醇:相对分子质量≥ 150,沸点在60 ℃以上; 2、中级醇:相对分子质量在100~150之间,沸点在60~90 ℃之间; 3、低级醇:相对分子质量在70~95之间,沸点在40~50 ℃之间。
丁醇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它是一种醇类,因此在化学上与醛酮的性质相似。
用于制造合成树脂和合成橡胶,并用作有机溶剂和制取其他有机物的原料。
丁醇主要用于生产乙醛、丙烯醛、正丁醇和异丁醇,也用于生产氯代甲烷,环氧乙烷及其他衍生物,也用于生产丙酮醛和环氧丙烷等。
制备: 1、由丙烯腈经水解得到丙酮腈,再经羰基化,再经水解得到的化合物,水解度可达96%。
若用氯乙酸水解则只能得到异丁醇和水。
用异丁醛水解,则能得到多元醇。
2、由丁烯氧化制取,其工艺路线是:先通过水合作用使醛基脱除,然后再与氢气或空气氧化,经水洗,干燥而得。
其特点是原料易得,生产的异丁醇纯度较高。
一、通常所说的丁醇,指的是工业上生产的异丁醇,而食用酒精是通过粮食发酵来获得的。
二、异丁醇为无色透明液体,具有特殊香味,易挥发,易燃烧,微毒,是一种优良的有机溶剂。
异丁醇的密度为0.898g/cm3,沸点-82.5 ℃,熔点-77.9 ℃,能与水任意混合,微溶于乙醇,可混溶于乙醚、氯仿、甘油、油类等。
低毒,半数致死量(大鼠,经口) 40mg/kg。
刺激眼睛、呼吸系统和皮肤。
溶解性:微溶于水,能与水以任意比互溶。
二、合成丁醇的方法一1、通过金属的催化氧化反应,利用金属氧化物如锰、铝、铬、铁、镍、铜、钴、锌、钼、钒等氧化催化剂的作用,将其氧化为异丁醇。
常用的催化剂有:碱式碳酸盐、碱式碳酸锰、碱式碳酸铜、氧化铅、氧化锌、氧化镧、硫酸盐等。
丁醇、异丁醇、辛醇和异辛醇

丁醇、异丁醇、辛醇和异辛醇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丁醇、异丁醇、辛醇和异辛醇都是碳链上带有羟基的醇类化合物。
它们在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被广泛应用于化工、医药、食品等领域。
本文将分别介绍这四种醇类化合物的性质、用途以及相关知识。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丁醇。
丁醇是一种烷基醇,化学式为C4H10O,有两种同分异构体:正丁醇和异丁醇。
正丁醇是最简单的丁醇,也称为丁醇-1,是丁烷的主要代谢产物。
在化工生产和实验室中,正丁醇常用作溶剂。
异丁醇是丁烷的同分异构体,也是重要的工业原料,在有机合成和涂料、油漆等领域有广泛应用。
接下来是辛醇。
辛醇是一种具有8个碳原子的醇类化合物,化学式为C8H18O。
它是一种无色液体,有特殊的刺激气味,可溶于水和大多数有机溶剂中。
辛醇在化工领域被广泛用作溶剂、油漆稀释剂等,也可用于制备酯类化合物和润滑剂。
最后是异辛醇。
异辛醇是辛烷的同分异构体,化学式为C8H18O,具有性质与辛醇相似。
异辛醇在化学工业中常用作溶剂、萃取剂等,在医药、食品等领域也有一定应用。
第二篇示例:丁醇、异丁醇、辛醇和异辛醇是四种常见的醇类化合物,它们在工业和生活中都有重要的应用。
本文将对这四种化合物的性质、用途以及与其他化合物的比较进行详细介绍。
让我们来看看这四种醇类化合物的结构和化学性质。
丁醇的分子式为C4H10O,属于醇类化合物,它是由四个碳原子、十个氢原子和一个羟基(—OH)组成的。
异丁醇的分子式也是C4H10O,但结构上与正丁醇不同,它的分子中羟基(—OH)的位置发生了改变。
辛醇和异辛醇则是较长的链状醇类化合物,分子式分别为C8H18O和C8H18O,其中辛醇的羟基(—OH)连接在8号碳原子上,而异辛醇的羟基连接在7号碳原子上。
在化学性质上,这四种醇类化合物均为挥发性的有机物质,具有一定的溶解性和挥发性。
它们在室温下为无色液体,有特殊的芳香气味。
这四种醇类化合物都是亲水性分子,可以与水形成氢键,因此在水溶液中也具有一定的溶解度。
丁醇、异丁醇、辛醇和异辛醇-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丁醇、异丁醇、辛醇和异辛醇-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在化学领域中,醇是一类含有羟基(-OH)官能团的有机化合物。
其中,丁醇、异丁醇、辛醇和异辛醇是常见的醇类化合物,它们在工业生产和实验室研究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丁醇是一种四碳醇,化学式为C4H10O,是一种无色液体,常用于有机合成和溶剂醇提取过程。
异丁醇是与正丁醇异构体,也是一种四碳醇,化学式为C4H10O,具有相似的性质和用途。
辛醇是一种八碳醇,化学式为C8H18O,常用于制备香料和溶剂。
异辛醇是辛醇的异构体,也是一种八碳醇,化学式为C8H18O,在化工行业中有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重点介绍丁醇、异丁醇、辛醇和异辛醇的性质、用途和制备方法,以便读者更全面地了解这些常见的醇类化合物。
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应包括对本文各部分内容的简要说明,以便读者能够了解全文的组织结构和主要内容。
文章结构通常按照顺序进行介绍,并说明每个部分的主题涵盖范围。
在本文中,文章结构部分可以按照以下方式进行说明:"1.2 文章结构:本文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部分。
在引言部分,将概述丁醇、异丁醇、辛醇和异辛醇这四种化合物的基本概念和特性。
在正文部分,分别介绍丁醇、异丁醇、辛醇和异辛醇的结构、性质和用途。
最后,在结论部分对本文进行总结,探讨这四种化合物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并展望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
通过这样的结构安排,读者可以全面地了解这四种醇类化合物的相关知识和信息。
"1.3 目的目的部分的内容应该包括撰写此篇长文的目的和意义。
具体来说,我们可以写道:"本文的目的旨在深入探讨丁醇、异丁醇、辛醇和异辛醇这四种醇类化合物的性质、用途和特点。
通过对它们的化学结构、物理性质和反应特点进行比较分析,读者将能更全面地了解这些化合物的差异和相似之处。
同时,本文也旨在向读者介绍不同醇类化合物在实际生产和应用中的重要性,以及它们在化工工业、药物制备、食品添加等领域的应用前景。
正丁醇爆炸极限

正丁醇爆炸极限一、正丁醇的概述正丁醇,化学式为C4H10O,是一种无色、易燃、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
它是醇类化合物中最简单的一种,也是常见的溶剂之一。
正丁醇在工业上广泛用于制造塑料、橡胶、染料和药品等。
二、正丁醇爆炸极限的定义正丁醇爆炸极限是指在空气中,正丁醇与空气混合后形成可燃气体混合物的最低浓度和最高浓度。
当混合物浓度低于最低爆炸浓度时,混合物无法点燃;当混合物浓度高于最高爆炸浓度时,混合物也无法点燃。
三、影响正丁醇爆炸极限的因素1.温度:随着温度升高,正丁醇与空气混合后形成可燃气体混合物的最低爆炸浓度会降低。
2.压力:随着压力升高,正丁醇与空气混合后形成可燃气体混合物的最低爆炸浓度会升高。
3.空气湿度:当空气湿度增加时,正丁醇与空气混合后形成可燃气体混合物的最低爆炸浓度会升高。
4.杂质:正丁醇与其他化学物质混合时,其爆炸极限可能会发生变化。
四、正丁醇爆炸极限的实验测定方法正丁醇爆炸极限的实验测定方法主要有两种:闪点法和压缩法。
1.闪点法:将一定量的正丁醇与空气混合,逐渐加热并引入火源,在不同温度下记录正丁醇与空气混合物闪光点出现的温度,通过绘制曲线得到正丁醇的最低和最高爆炸浓度。
2.压缩法:将一定量的正丁醇与空气混合,通过改变压力来控制其浓度,然后在不同浓度下引入火源,并记录其能否点燃。
通过绘制曲线得到正丁醇的最低和最高爆炸浓度。
五、正丁醇爆炸极限的危害正丁醇是一种易燃物质,其混合物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爆炸。
如果在储存、运输、使用等过程中不注意安全措施,可能会造成火灾、爆炸等严重事故,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威胁。
六、正丁醇爆炸极限的应用正丁醇爆炸极限的测定是工业生产中重要的安全技术指标,可以用于评估工业场所中的火灾和爆炸风险。
此外,在某些领域中也有应用,如空气污染监测、汽车排放控制等。
七、结论正丁醇是一种常见的溶剂,在工业上有广泛应用。
了解其爆炸极限对于保障人们生命财产安全至关重要。
正丁醇爆炸极限受多种因素影响,可以通过闪点法和压缩法进行实验测定。
05危险化学品丁醇(正丁醇)理化特性表MSDS

其他 工作现场禁止吸烟,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泄漏处理
迅速辙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式正压呼吸器,穿消防防护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进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空间。小量泄漏源:用活性炭或其它憜性材料吸收。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汽灾害,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对人体危害
本品具有刺激和麻醉作用;主要症状为眼、鼻、喉部刺激,在角膜浅层形成半透明的空泡,头痛,头晕和嗜睡,手部可发生接触性皮炎。
急救
吸入后脱离现场至新鲜空气处;保持呼吸畅通;呼吸困难时给输氧;呼吸停止时进行人工呼吸;就医;皮肤接触时,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防护
工程控制 生产过程密闭,全面通风,提供安全淋浴 和洗眼设备。
灭火剂:抗溶性泡沫、干粉、二氧化碳、雾状水、1121灭火剂、砂土。
毒性
接触限值 中国MAC(mg/m3),200; PC-STEL,50mg/m3 (皮)
美国TVL-TWA(ACGIH),50 ppm (皮)(上皮值);OSHA 100 ppm,304 mg/m3
TLV-STEL (ACGIH), 50ppm 152mg/m3 (皮)
储运
储存于阴凉、通风仓库内,室内温度小于30℃;远离火种、热源,防日光直射;保持容器密封;与氧化剂分开存放;储存间内的照明、通风等设施应采用防爆型;开关设在仓外,配备相应品种及数量的消防器材。罐储时要有防火防爆技术措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充装时注意控制流速,注意防止静电积聚。搬运时轻装轻缷,防止包装物及容器损坏。
甲醇乙醇丙醇丁醇的规律

甲醇乙醇丙醇丁醇的规律
甲醇、乙醇、丙醇、丁醇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它们属于醇类化合物,也就是醇。
以下是其规律:
1. 结构式:甲醇、乙醇、丙醇、丁醇的结构式分别为CH3OH、CH3CH2OH、CH3CH2CH2OH和CH3CH2CH2CH2OH。
这些
化合物的分子结构中都包含羟基(-OH),而羟基与碳原子通
过共价键连接。
2. 分子式:甲醇、乙醇、丙醇、丁醇的分子式分别为CH3OH、C2H5OH、C3H7OH和C4H9OH。
根据分子式可以得出,它们的碳原子数和氢原子数相应地增加。
3. 熔点和沸点:随着碳原子数的增加,甲醇、乙醇、丙醇、丁醇的熔点和沸点也相应增加。
这是因为分子量的增加会增加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从而增加分子在固体或液体状态下的相互吸引力。
4. 溶解性:这些醇都可以在水中与水分子形成氢键相互作用,因而具有较好的溶解性。
随着碳原子数的增加,溶解度逐渐降低。
总之,甲醇、乙醇、丙醇、丁醇的主要规律是随着碳原子数的增加,分子结构、分子式、熔点和沸点以及溶解度都相应增加或减小。
丁醇的化学式

丁醇的化学式
摘要:
1.丁醇的化学式简介
2.丁醇的物理性质
3.丁醇的化学性质
4.丁醇的应用领域
5.丁醇的制备方法
正文:
丁醇(Butanol,化学式C4H10O)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属于醇类物质。
在我国,丁醇广泛应用于化学、石油、医药等行业。
下面将详细介绍丁醇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应用领域及制备方法。
一、丁醇的物理性质
丁醇是一种无色、易燃的液体,密度为0.79g/cm,沸点为115.5℃,折射率为1.398。
它具有较强的极性,溶解性较好,能与水、醇、醚等有机溶剂混溶。
二、丁醇的化学性质
丁醇在化学性质上表现为较高的活性,能够发生氧化、酯化、醚化等反应。
同时,丁醇还具有还原性,可以被氧化剂氧化为醛或酮。
三、丁醇的应用领域
1.化学工业:丁醇是制造酯、醚等有机化合物的重要原料,也可用于生产合成橡胶、合成树脂等。
2.石油工业:丁醇可用于生产石油添加剂,提高石油产品的性能。
3.医药行业:丁醇可用于生产药物中间体,如抗菌剂、抗病毒剂等。
4.生物燃料:丁醇可作为一种生物燃料,用于替代石油燃料。
四、丁醇的制备方法
1.发酵法:利用微生物发酵糖类或淀粉等原料,生成丁醇。
这是目前较为成熟且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方法。
2.化学合成法:通过化学反应,如氢化、醚化等手段,制备丁醇。
但此方法存在生产成本较高、环境污染等问题。
总之,丁醇作为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合物,在化学、石油、医药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丁醇的理化及危险特性表

标识
中文名:正丁醇;丁醇
英文名:1-propyl alcohol;n-propanol
分子式:C4H10O
分子量:74.12
UN编号:1120
危险类别:第3.3类高闪点易燃液体
危规号:33552
CAS号:71-36-3
包装标志:易燃液体
包装类别:III类
理化
性质
外观与性状:无色透明液体,有特殊气味。
ACGIH 50ppm,[皮][上限值]
美国TLV-STEL
ACGIH 50ppm,152mg/m3[皮]
健康危害
侵入途经: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有刺激和麻醉作用。主要症状为眼、鼻、喉部刺激,在角膜浅层形成半透明的空泡,头痛,头晕和嗜睡,手部可以生接触性皮炎。
急救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立即用流动清水彻底冲洗。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吸入: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进行人工呼吸;就医。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灭火方法:用抗溶性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灭火。
毒性
急性
毒性
LD50:4360mg/kg(大鼠经口),3400mg/kg(免经皮);
LC50:24240 mg/m3 4小时(大鼠吸入)。
职业接触限值(mg/m3)
中国MAC(mg/m3)200
前苏联MAC(பைடு நூலகம்g/m3)10
美国TVL-TWA
OSHA 100ppm,304mg/m3
防护
工程控制:生产过程密闭,全面通风。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呼吸系统防护:一般不需要特殊防护,高浓度接触时可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眼睛防护:戴安全防护眼镜。※身体防护:穿防静电工作服。※手防护:戴橡胶手套。※其他:工作现场严禁吸烟。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丁醇
正丁醇
1.该名词的定义、又称
&Nb sp; 1.1 正丁醇分子式、理化性质
正丁醇俗称1-丁醇,英文简写为n-bu Ta nol;n-butyl alcohol;1-butanol,它是无色液体,有酒精味,相对密度0.8109,熔点-90.2℃,沸点117.7℃,与乙醇、乙醚及其它多种有机溶剂混溶。
蒸汽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爆炸极限1.45-11.25(体积)。
1.2 正丁醇主要用途
正丁醇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用途非常广泛,主要用于邻苯二甲酸正丁酯、脂肪二元酸和磷酸丁酯、丙烯酸丁酯及醋酸丁酯等;可经过氧化生产丁醛或丁酸;还可用作油脂、医药和香料的提取溶剂以及醇酸树脂的添加剂等。
还可用作有机染料和印刷油墨的溶剂、脱蜡剂。
我国丁醇主要用于生产醋酸丁酯、丙烯酸丁酯、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及医药中间体等,用量较大的是醋酸丁酯、丙烯酸丁酯和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分别占我国丁醇消费总量的32.7%、15.3%和9%。
2.该名词的性状、情况简介。
毒性防护毒性大体与乙醇相同,但刺激性强,有使人难忍的恶臭。
工作场所空气中最高容许浓度300mg/m3。
车间应加强通风,设备应密闭。
包装储运用铁桶包装,每桶160kg或200kg。
应贮存在干燥、通风的仓库中,温度保持在35℃以下,仓库内防火防爆。
上下装卸和运输时,防止猛烈撞击,并防止日晒雨淋。
按易燃化学品规定贮运。
物化性质无色液体,有酒味。
相对密度0.8109(20/20℃)。
沸点117.7℃。
熔点-90.2℃。
折射率Nd(20℃)1.3993。
闪点35~35.5℃。
自燃点365℃。
20℃时在水中的溶解度7.7%(重量),水在正丁醇中的溶解度20.1%(重量)。
与乙醇、乙醚及其他多种有机溶剂混溶。
蒸气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爆炸极限1.45~11.25(体积)。
质量标准发酵法GB 6027-89;羟基合成法及乙醛缩合法GB 9014-88;GB 10618-89(食品添加剂)
消耗定额原料名称规格消耗,kg/t
3、生产工艺
本品以气相丙烯和合成气为原料,以铑为催化剂,生成混合丁醛,其中的正丁醛分离后加氢,再经预热蒸馏、精馏等工序精制而成。
1)、羰基合成法
a.丙烯折100% 950
焦炭固定碳>80% 1200
b.丙烯790
重油370
2)、发酵法(按每吨总溶剂计)玉米按标准粮计4100~4350
3)、乙醛缩合法乙醛98.5% 1332 氢气99% 674
4、产品用途
本品主要用于制造邻苯二甲酸酯类和脂肪族二元酸酯类及磷酸酯类的增塑剂,在塑料工业、有机合成、制药及涂料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
注意事项本品易燃易挥发,蒸气与空气能形成爆炸混合物,爆炸极限为3.7~10.2%,空气中最高允许浓度为100PP m,有毒,有麻醉性。
本品可用镀锌铁桶或槽车运输,贮运中禁止撞击,不可与氧化剂、自然物品、酸类物品共贮混运。
可用于生产邻苯二甲酸二甲酯、醋酸丁酯、磷酸酯类增塑剂,还可以用于生产丁醛、丁酸、丁胺、乳酸等有机产品及丙烯酸树脂。
7、环境标准:
中国(TJ36-79) 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200 mg/m3
前苏联(1975) 居民区大气中最大允许浓度0.1mg/m3(最大值)
前苏联(1975) 水体中有害物质最高允许浓度 1.0mg/L
前苏联渔业水体中有害物质的最大容许浓度0.03mg/L
前苏联污水中有害物质最高允许浓度20mg/L
嗅觉阈浓度11ppm
丁醇的生产方法目前有以石油产品为原料采用化工合成法的石油化工生产方法和以玉米、木薯等为原料采用生物发酵法生产的淀粉生物发酵方法。
目前国内采用化工方法生产丁醇有4套装置,分别为:大庆石化总厂2.5万吨/年,低压铑法;齐鲁石化公司5万吨/年,改进铑法;吉林化工公司5万吨/年,改进铑法;北京化工四厂2万吨/年,改进铑法。
这些生产装置均由国外引进,都采用羰基合成工艺,具有反应温度和压力低、反应速率高、正异构比高、副反应少、催化剂用量少、寿命长等优点,技术水平较为先进。
丙酮的生产方法主要有异丙醇法、异丙苯法、发酵法、乙炔水合法和丙烯直接氧化法。
目前世界上丙酮的工业生产以异丙苯法为主。
采用石油化工路线生产丁醇、丙酮均是以石油这一不可再生资源作为原料进行加工,以消耗不可再生资源为代价,而且工艺流程长、设备复杂、工程投资大。
生物发酵法以玉米、木薯等农产品为原料生产溶剂,利用农产品原料中的淀粉生产丁醇、丙酮等有机溶剂。
农产品是我国农民的主要产品,为可再生资源。
生物发酵法将玉米、木薯等原料经粉碎、水解得到淀粉乳液,然后在丙酮-丁醇菌作用下,经发酵制得丁醇、丙酮及乙醇的混合醪液,再采用蒸馏方法分离出丁醇、丙酮及乙醇,通常
三者的比例为6:3:1。
与采用石化路线相比,生物发酵的工艺流程短、设备简单、投资少;而且生物技术生产的产品替代石化路线产品,其性能还优于后者,生物发酵法具有易于控制、对环境污染少、产品安全、原料来源丰富等优点。
[原文]
1.全流程换热设备概况
1.1 生产要求
正丁醇产量15万t/年,纯度要求99.9%
1.2 主要反应
1)氢甲酰化:
丙烯、一氧化碳和氢气在105℃,1.76MPa的条件下,有过量三苯基膦存在时,在羰基铑膦络合物的催化作用下生成丁醛。
反应式如下:
主反应
CH3CH=CH2+CO+H2→CH3CH2CH2CHO
主要副反应
CH3CH=CH2+CO+H2→(CH3)2CHCHO
CH3CH=CH2+H2→CH3CH2CH3
2)丁醛加氢:
正丁醛与氢气在120~130℃,7.5MPa的条件下,在Cu类催化剂作用下加氢生成正丁醇。
反应式如下:
CH3CH2CH2CHO+ H2→CH3CH2CH2CHOH
1.3 主要换热操作
1)原料气预热
2)冷却水控制氢甲酰化反应器温度
3)氢甲酰化产物与催化剂溶液的闪蒸分离
4)正丁醛与异丁醛的精馏分离
5)循环氢气与冷却水控制加氢反应器温度
6)精馏纯化正丁醇
7)放空口燃烧供热
质量标准
GB/T 12590-90
项目Item 分析纯化学纯
(AR) (CP) 含量C4H10O Assay,% ≥99.098.0
色度Color,黑曾单位≤1015
密度(20℃)Density,g/ml 0.808-0.811 0.808-0.811
蒸发残渣Evaporation residue,% ≤0.0010.005
水分(H2O)Water,% ≤0.2--
酸度(以H+计)Acidity,mmol/100g ≤0.05 0.15
羰基化合物(以CO计)Carbonly compounds,% ≤0.02 0.04
酯(以CH3COOC4H9计)Esers,% ≤0.10.3
不饱和化合物(以Br计)Unsaturated compounds,% ≤0.0050.05
铁(Fe)Iron,% ≤0.000050.0001
易碳化物质Readily carbonizable substances 合格合格
ACS级
项目名称Item ACS Grade
含量Assay ≥99.4%
色度Color(APHA) 10
蒸发残渣Residue after evaporation ≤0.005%
可滴定酸Titrable acid ≤0.0008meq/g
羟基化合物Carbonyl compouds(as butyraldehyde) ≤0.01%
水(H2O)Water ≤0.1%
丁基醚(C8H18O)Butyl ether ≤0.2%
色谱纯
适用于HPLC
含量≥99.7%(GC)
吸光度
λ:210nm Amax:0.70
λ:235nm Amax:0.10
λ:280nm Amax:0.01
游离酸(C3H7COOH) ≤0.002%
不挥发物≤0.001%
水分≤0.1%
无水级
项目无水级分析方法
(< 50ppm, extra dry)
纯度Purity >99.5% (GC)
外观Appearance 无色透明液体
水分Water <0.005 % (Coulometric) 色度Color scale <5 APHA
水分Water <0.005 % (Coulometric) 蒸发残渣Residue after evaporation <0.001 %
装瓶前0.2um膜过滤Filt.over 0.2 micron PF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