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 祖国的首都——北京 教案

合集下载

八年级地理下册 6.4 祖国的首都——北京教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册地

八年级地理下册 6.4 祖国的首都——北京教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册地

祖国的首都——【教学目标】1.道德目标:培养合作互助精神。

2.情智目标:①感情目标:了解增强自豪感。

②的地理位置。

都的自然地理特点、历史文化传统和城市职能,举例说明的城市建设成就。

【教学时间】(1学时)【教学手段】利用ppt进行读图分析讨论归纳【教学过程】(一)感情调节(贯穿教学全过程)展示图片,感受。

(二)互阅作业(可穿插“互帮”与“释疑”)(三)自学1. 阅读“自学提示”(1)自学内容一:政治文化中心自学方法:阅读教材P32----35图文,了解的自然地理概况,回答:1.读图6.42,认识的位置和自然环境:地形、地势特点:气候特点:2.展示图片:人民大会堂和中南海,了解政治中心的职能。

3.读文35页,了解国际交往中心的职能。

(2)自学内容二:历史悠久的古城自学方法:1.根据你的所闻所见,说说五千年历史上的吗?2.讨论:如何更好地传承的城市文化?如何更好地保护的名胜古迹?完成38页活动题。

(3)自学内容三:现代化的大都市自学方法:1.读40页图文,说说立体交通的发展。

2.读39页图文,谈谈现代化大都市的发展建设。

3.读41页图文,谈谈首钢迁出的原因?2. 自学过程(知者加速者出示信息沟通牌、按照自学方法进行)(四)互帮(使用互帮显示板)1. 以小组为单位。

2. 知者帮助未知者(解答疑问),未知者帮助知者(提出疑问);或讨论有关问题。

3. 将有关重要内容写在互帮显示板上。

4. 提出需要老师解答的重要问题。

(五)释疑(可配合预先制作的课件讲解)1. 讲解内容(学生提出的主要问题和教师觉得需要讲解的内容)现代化的大都市的发展建设。

2. 讲解方法:读图分析讨论归纳。

(六)练习(解题、互阅或自阅)填充图册(七)反思小结。

八年级地理下册 第四节 祖国的首都—北京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地理下册 第四节 祖国的首都—北京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祖国的首都——北京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能够运用地图说出北京的位置、范围,并对北京的地理位置做出简要评价;2、能够利用资料说出首都北京的自然条件、历史文化传统和城市职能,并举例说明城市建设的成就。

3、了解北京市目前存在的环境问题,及解决措施。

二、能力目标通过读图和阅读材料,提高分析、说明、比较地理事物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1、通过本节的学习,增强热爱祖国、热爱首都的爱国主义情感。

2、通过对北京存在的环境问题及采取措施的学习,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北京的城市职能,特别是政治、文化、交通地位。

教学难点: 北京环境问题的解决方案和途径。

教学过程:导入课前播放视频《北京欢迎你》,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北京,了解北京。

(一、)自然环境1、位置:位于山, 山与平原的结合部.西部是太行山的余脉西山,北部是燕山山脉。

闻名世界的万里长城沿着燕山山脉蜿蜒起伏,北与内蒙古高原相连,西与黄土高原衔接,自古以来就是人们南北往来的必经之地。

2、地形:以、地形为主,地势高、低依山带海,地势险要,被称为“天府”或“神京”。

3、气侯:类型: .特征: .4、河流:主要有河和河.永定河、潮白河、北运河是全市三条大河,分别自西北和东北向东南流入天津,汇入海河,最终流入渤海。

讲解过程中,分析其优越性,为学生分析北京自然环境的优越性奠定基础。

并且学案中的“课堂套餐”也有说明。

5、北京自然环境的优越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引导学生从这三个方面理解)1.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优越。

北京地处中纬度暖温带,地处内陆但距海不远,这样的位置使北京有适合城市发展的冷热、干湿都适中的气候优势。

2.战略位置优越。

北京的地形地势决定了北京市战争年代易守难攻,和平年代适宜经济发展、城市建设。

是扼守连接东北与关内的咽喉地带,战略位置十分重要。

东南虽居渤海较近,但因其是内海,战略十分安全。

3.经济区位优越。

北京西部背靠我国黄土高原的能源、原材料基地,南邻粮、棉、油等物产丰富的黄淮海平原,北抵我国最大的牧区内蒙古牧区,这些区域为北京市的经济发展、城市建设和人民生活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祖国的首都——北京》教学设计5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祖国的首都——北京》教学设计5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祖国的首都——北京》教学设计5一. 教材分析《祖国的首都——北京》是八年级地理下册的一章内容,主要介绍了北京的自然环境、历史沿革、城市特色和未来发展。

本章内容是学生对我国首都的深入了解,旨在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首都的感情,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运用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对我国地理特点有一定的了解。

但首都北京作为我国的政治、文化、科技中心,其丰富的内涵和特色需要通过深入的学习来掌握。

学生在生活中可能对北京有所了解,但系统的知识体系还需通过课堂学习来构建。

三. 教学目标1.了解北京的自然环境、历史沿革、城市特色和未来发展。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首都的感情。

3.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运用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北京的自然环境、历史沿革、城市特色和未来发展。

2.难点:如何让学生深入理解北京作为首都的重要性和地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北京的魅力。

2.案例分析法:以北京为例,分析其地理、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特点。

3.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合作精神。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涵盖北京自然环境、历史沿革、城市特色和未来发展的课件。

2.资料:收集关于北京的图片、视频等资料。

3.课堂活动:准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小游戏、问答等课堂活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北京的自然风光、历史建筑、现代城市景象等,引导学生关注首都北京,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5分钟)介绍北京的自然环境、历史沿革、城市特色和未来发展,让学生对北京有全面的了解。

3.操练(15分钟)设计一些关于北京的小问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抢答,检验学生对北京知识的掌握程度。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每组选择一个角度来阐述北京的特色,最后进行汇报,加深学生对北京的认识。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北京未来的发展,如何解决人口、环境等方面的问题,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四节 祖国的首都──北京》教学设计3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四节 祖国的首都──北京》教学设计3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四节祖国的首都──北京》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四节祖国的首都──北京》是一节介绍我国首都北京的地理特征和历史文化的地方课。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北京的自然环境、城市职能、历史文化等方面知识,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和热爱祖国的情感。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七年级已经学习了我国地理的基本知识,对我国地理特征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北京的自然环境、城市职能、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知识还需要进一步的学习和掌握。

同时,学生对于实地考察和实践操作的兴趣较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安排一定的实地考察活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北京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城市职能、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实践等方法,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和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保护环境、关注社会发展的情感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北京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城市职能、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知识。

2.难点:北京的城市职能及历史文化内涵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北京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城市职能、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知识。

2.观察法:观察北京的地图、图片等,分析北京的地理特征。

3.实践法:实地考察北京的自然环境、城市建筑、历史文化等,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讨论法:分组讨论北京的城市职能、历史文化等方面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北京的地图、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安排实地考察活动,联系相关部门,确保考察的安全和顺利进行。

3.准备相关的问题和讨论话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者视频展示北京的自然环境、城市建筑、历史文化等,引导学生关注北京的地域特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讲解北京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城市职能、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知识,让学生对北京有全面的了解。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祖国的首都——北京》教学设计2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祖国的首都——北京》教学设计2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祖国的首都——北京》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祖国的首都——北京》是关于我国首都北京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景观、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北京的历史文化名城的地位,提高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对地理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通过生活经验也初步了解了北京的一些情况。

但他们对北京的自然环境、人文景观、经济发展等方面了解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深入了解北京的相关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北京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景观、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内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北京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景观、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内容。

2.难点:北京的历史文化名城的地位及其保护。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引导学生身临其境地了解北京的自然环境、人文景观等。

2.案例教学法:以北京的具体案例为依据,分析其经济发展、环境保护等方面的问题。

3.讨论教学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涵盖北京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景观、经济发展等方面的课件。

2.视频资料:准备关于北京的自然环境、人文景观等视频资料。

3.图片资料:收集北京的各种图片,包括城市景观、历史文化、经济发展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北京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北京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景观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利用课件介绍北京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景观、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内容。

同时,展示相关视频资料,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北京的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

3.操练(10分钟)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结合教材内容,分析北京的自然环境、人文景观、经济发展等方面的问题。

初中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 第四节 祖国的首都 北京教案

初中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 第四节 祖国的首都 北京教案
三、出示自学提纲
〔二〕、历史悠久的古城
1.北京有哪些著名的名胜古迹?现代化的大都市
3、北京兴旺的交通运输。
4、北京现代化大都市的开展建立。
二、疑难探究
探究一:如何更好地传承北京的城市文化?如何更好地保护北京的名胜古迹?
探究二:从哪些方面反映北京已逐步开展为现代化的大都市?
教师:中国历史上,城市大量出现的时期应始于春秋时代,它以宫廷为中心,而且这种布局一直贯穿了整个封建时代。
这种中轴对称的棋盘式的格局,充分满足了封建统治的需要,在一定程度上也便利了城市居民的生活。。
五、教师小结
依据板书总结归纳。
六、稳固新知、学会运用
1、出示训练题、?根底训练?
2、检查完成情况
教研活动记录
教师:结合北京历史文化名城的地位,从北京的历史沿革开场:远在六七十万年前,华夏先祖――“北京人〞就生活在今房山县周口店一带。3000年前的周朝,北京一带已建立了早期的城市。现北京保存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迹。
学生:阅读“北京的世界文化遗产〞
教师:展示北京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各景点图片资料。
学生:阅读“中轴对称布局的北京市中心区〞图。

教研活动记录
自主备课记录
讨论补充记录
板书
设计
第四节祖国的首都—北京文明的摇篮
二、历史悠久的古城
三、现代化的大都市
教学反思

重难点
重点:北京重要的文化古迹。
难点:北京未来的开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北京的自然环境特点和城市职能,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二局部:历史悠久的古城和&现代化的大都市。
一、出示学习目标
1、了解北京的历史文化传统、识记重要的文化古迹。

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北方地区第四节祖国的首都――北京教案(3)

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北方地区第四节祖国的首都――北京教案(3)

1、分析北京的地理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对位
置)周围的地理事物,探究北京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重点看相对位置,
团队合作及展示2、北京作为中国的政治、文化和国际交往中心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3、哪些方面体现了北京是一座悠久历史的古城?
4、自辽代以来,北京旧城在空间上是如何变化的?
5、北京旧城城址的变迁与水源有什么关系?
小结提纲思维导图
反馈练习1、北京作为我国历史上封建王朝的京都,最早的朝代是()
A、周 B 、金C 、元D 、明
2、下列是有关北京城市职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北京是我国最大的城市和政治中心城市
B、北京是我国政治、文化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城市
C、北京是我国最大的商业中心城市和对外交往城市
DK北京是我国北方地区经济中心和旅游中心城市
3、下列属于北京历史名胜的是()
①明清故宫②八达岭长城③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
④北京胡同⑤中华世纪坛⑥香山
A、①②③⑤ B 、①②③④ C、②③④⑤ D 、①②③④⑤⑥
4、2008年第29届夏季奥运会在我国的北京举行,这说明北京市是我国的(

泓陶七降水而谴独
6、判断
教学反思。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 第四节 祖国的首都——北京》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 第四节 祖国的首都——北京》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四节祖国的首都——北京》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四节主要介绍了祖国的首都——北京。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北京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城市职能、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等。

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北京的基本情况,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掌握了我国地理的基本知识,对我国的主要城市有一定的了解。

但针对北京这一课题,学生可能存在对北京的认识仅限于表面,对北京的城市职能、历史文化等方面的了解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北京,激发学生对北京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北京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城市职能、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等。

2.过程与方法:通过查阅资料、讨论、观察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北京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城市职能、历史文化、旅游资源。

2.难点:北京的城市职能、历史文化内涵。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素材,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案例分析法:以北京为例,分析其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城市职能等,使学生深入了解北京。

3.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地理观察能力。

4.归纳总结法: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自主归纳总结,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涵盖北京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城市职能、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的课件。

2.素材:准备与北京相关的图片、视频等素材。

3.练习题:准备针对本节内容的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展示北京的景色,引导学生关注北京的地理位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问:“你们对北京有哪些了解?”2.呈现(10分钟)介绍北京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城市职能、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等。

通过课件展示,使学生对北京有更直观的了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祖国的首都——北京教案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祖国的首都——XX教案
1.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XX的地理位置、自然条件;
知道XX的历史古迹和城市职能;
能举例说明XX城市建设的成就
过程与方法
培养读图能力和运用资料说明问题的能力;
养成辩证的、全面的思考问题的习惯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及正确的人地观念
2.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播放20XX年奥运会音乐片《XX欢迎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营造氛围,让学生感受XX文化。

(一)相约XX
1.情景创设:展示中国初中生地理知识竞赛邀请函。

2.下发回复单,组织活动
要求:就近四人一组为单位,根据回帖内容学生小组限时讨论,
并填写自己的回复单。

3.学生学习成果展示:采用一组回答,其他组补充的方式,进行组间交流。

4.师生总结:完成分析古城城址变迁的活动,以突出XX地理位置、地形河流、气候等自然环境的优越性。

【设计意图】创设与学生生活贴近的情境,充分利用小组内和小组间的互助学,引导学生利用地图分析XX的自然环境。

提出XX成为古都的优势这一问题,激励学生进行深度思考和研究,领会各自然要素之间的联系,教会学生举一反三的分析方法,并把这一方法应用到其它区域的学习中去。

过渡:同学们有了这些知识的铺垫,对于参加XX竞赛游肯定有一定的信心了,那么就让我们走进XX进行更深入的了解吧。

(二)走进XX
1.城市职能:下列图片,反映了XX作为首都有哪些城市职能?体现在哪些方面?
小结:XX是全国政Z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

2.历史古城:景观判断:播放图片,学生抢答。

比一比,谁知道的名胜古迹多?
小结:XX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城。

3.现代都市:播放视频《一条商业街的沉浮》
提问:XX的发展速度不断加快,特别是改革开放之后,城市建设日新月异,你能从视频里发现XX城市建设在哪些方面有很大的变
化或者取得成就呢?
学生回答:城市面积和功能区、面貌、交通、产业和环境保护等方面。

读图:读课本图6.48XX的重点功能区。

提问:XX具有哪些功能区?根据功能区的分布,判断城市地域面积有何变化?
归纳:XX城区面积不断扩展,城市功能区不断完善。

播放视频:《XX地铁》
读图提问:读《XX的市区交通图》思考:XX市内交通的特点是什么?XX对外交通有什么优势?
小结:XX是一个现代化的大都市。

【设计意图】以图片和视频资料为主,刺激学生的感官,加深印象,培养学生提取信息归纳总结的能力。

(三)建设XX
过渡:表面上XX是现代大都市,但内部却有抹不去的古朴和怀旧。

闲庭信步在逐渐逝去的胡同里,走进那热气腾腾的涮肉店,仿佛那才是真正的XX城。

1.XX风情:配乐播放XX胡同素描图,让学生感受XX古朴的民风。

小组讨论:在XX的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对传统四合院和胡同是拆除还是保护?
2.宜居城市
案例分析:“首钢”迁出XX
材料一:20XX年2月28日,国家发改委日前正式作出批复,原则同意首钢实施压产、搬迁、结构调整和环境治理的方案,并同意在河北省唐山地区曹妃甸建设一个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钢铁联合企业作为首钢搬迁的载体。

于20XX年完成搬迁。

材料二:首钢搬迁示意图。

(1)首钢迁出XX的原因是什么?
(2)XX容易发生雾霾天气,这一现象从自然原因分析是哪类天气活动造成的?人为原因主要有哪些?
(3)曹妃甸位于唐沽新港和秦皇岛港之间,在曹妃甸建设一个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钢铁厂作为首钢搬迁的载体具有哪些区位优势?
小结:XX市关于城市环境质量的提高,建设宜居城市的做法。

【设计意图】通过两个案例分析,引导学生理解XX城市建设的做法及其达到的目的,培养学生提高读图分析的能力以及建立正确的人地关系。

(四)畅谈收获,感悟提升(结构化和思想式板书展示,老师上课时也可以自己创造有特色的板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